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喷雾组件及含有其的喷雾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53:06


喷雾组件及含有其的喷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雾组件及含有其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喷雾器是一种利用空吸作用将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部件组成。喷雾器的伯努利原理是在同一流质里,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流体会自动从高压流向低压,低速流动的水流向高速流动的空气,水被高速空气撕成一小滴一小滴,喷出来后就成了雾。

喷嘴包括圆片状的喷片,其中心设有轴向贯通的喷孔,液体自该喷孔形成雾状并被喷出,喷片一般需要嵌入安装孔中保持固定,但由于喷片尺寸较小,不便嵌入安装孔或嵌入安装孔时易偏心于安装孔,装配不易,适应性较差。

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喷片不易装配,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对多胎妊娠的胚胎减灭术教学培训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喷片不易装配,适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雾组件,所述喷雾组件包括:

喷头支架,其设有内腔;

出液头,固设于所述内腔的一端,且出液头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腔,另一端上设有出液通道;

雾化头,设有用于将液体转化为汽雾并向外喷射的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且所述雾化头包括插设于所述固定腔中的杆体和外露于所述固定腔的帽体,所述帽体与所述杆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帽体的外边缘超出所述固定腔的腔口,以扣压在所述固定腔的腔口边沿上;

第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活塞具有受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向出液头所在一端运动而隔断所述出液通道的密封状态,及在靠近出液头一端收到的压力大于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时,向远离出液头所在一端运动而使出液通道畅通的出液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与所述固定腔螺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通道包括靠近所述固定腔的第一通道及靠近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通道,其中,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呈内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状,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具有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的活塞头,以及与所述活塞头连接的斜肩段,所述斜肩段的外径自靠近所述活塞头一端至远离所述活塞头的一端逐渐扩大;

所述第一活塞在弹性作用力下向第一通道内移动,所述斜肩段逐渐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抵紧,从而隔断所述出液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活塞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开设有窗口;

所述第一活塞还包括滑动段和活塞本体,所述滑动段的一端与所述斜肩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本体连接;

所述滑动段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窗口,所述活塞头及所述斜肩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活塞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活塞本体上设有沿着所述容纳腔内壁滑动的滑动段。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支架的内腔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活塞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塞本体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本体抵接,另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抵接;

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向所述活塞本体内延伸的安装轴,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开设有窗口,所述第一活塞还包括滑动段和活塞本体,所述滑动段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窗口;

所述活塞头及所述斜肩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活塞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段的外端与所述斜肩段连接,所述滑动段的内端与所述活塞本体连接,所述活塞本体上还设有用于贴着容纳腔内壁滑动的滑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本体的部分外壁面构成所述滑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流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头支架上的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向所述喷头支架外延伸;

所述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连通,并可对准斜肩段,从而给第一活塞提供与所述弹性作用力相反的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和连接于所述容器一端的喷头,所述喷头内设有进液组件和第一方面提出的所述的喷雾组件,且所述进液组件与所述喷雾组件的出液通道连通;

所述进液组件包括用于扣合在容器开口上的扣件及设置在该扣件上的主体,所述主体和所述扣件围合形成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容器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液腔与所述出液通道通过第二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流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流道具有与所述容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以通过封堵所述第一开口,从而隔断容器和进液腔;

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与所述进液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以通过封堵所述第二开口,从而隔断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通道;

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第二球体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从靠近进液腔的一端至远离进液腔的一端逐渐收缩,所述第一球体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开口处,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封堵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径从远离进液腔的一端至靠近进液腔的另一端逐渐收缩,所述第二球体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开口处,且在所述进液腔的负压作用下封堵第二开口。

经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喷雾组件的雾化头包括杆体和帽体,需要将雾化头装配于出液头上时,只需持帽体将杆体插入出液头上的固定腔内固定,直至帽体抵紧固定腔的腔口,即可将雾化头安装在出液头上,定位准确,装配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喷片不易装配,适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雾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雾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雾装置的剖视图(喷雾时);

图5是图4中喷雾组件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喷头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雾装置的剖视图(吸液时);

图8是图7中喷雾组件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喷头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对多胎妊娠的胚胎减灭术教学培训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喷片不易装配,适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雾组件1,其可将液体雾化,可将其组装成喷雾装置,则该喷雾装置可雾化液体并喷出,从而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尤其适用于油液的雾化喷出。

如图1、4、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喷雾装置包括容器2(例如瓶体)和喷头3,其中,容器2用于装纳液体,容器2上方开设有开口,喷头3连接于容器开口21处,喷雾组件1安装于喷头3中。喷头3上还设有把手38,扣压把手38时,容器2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喷头3中,并且在持续扣压把手38下,液体经喷雾组件1雾化后喷出。

如图2、3、5所示,上述喷雾组件1包括喷头支架11、第一活塞13、出液头14、雾化头15和第一弹性件12,具体如下:

喷头支架11内设有内腔,扣压把手38时,容器2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该内腔中。

出液头14固设于该内腔的外端,且出液头14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腔141,出液头14的另一端上设有出液通道。

如图3、5所示,雾化头15设有用于将液体转化为汽雾并向外喷射的雾化通道153,该雾化通道153与出液通道连通,且雾化头15包括用以插设于固定腔141中的杆体151和外露于固定腔141的帽体152,该帽体152与杆体151的一端连接,且帽体152的外边缘超出固定腔141的腔口,以扣压在固定腔141的腔口边沿上;

第一活塞13可活动地设置在内腔的内端,第一活塞13具有受第一弹性件12的作用力向出液头14所在一端运动而隔断出液通道的密封状态,及在靠近出液头14一端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弹性件12的作用力时,向远离出液头14所在一端运动而使出液通道畅通的出液状态。

扣压把手38时,容器2内的液体经过进液组件进入喷头支架11的内腔内,且内腔内的液体不断对第一活塞13施加压力,当第一活塞13靠近出液头14一端受到的液压大于第一弹性件12的弹性作用力时,液体挤压第一活塞13向远离雾化头15的一端移动,从而打开出液通道,液体可经该出液通道流向雾化头15,并经雾化通道雾化后喷出,从而开始喷雾工作,如图4~6所示。

停止扣压把手38后,第一活塞13靠近出液头14一端受到的液压减小,第一活塞13会在第一弹性件12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下向雾化头15所在的一端移动,从而重新隔断出液通道,液体不能继续从喷液头喷出,从而停止喷雾工作,如图7~9所示,因能及时隔断出液通道,可防止残留在出液通道内的液体直接流出雾化头15造成滴液的问题。

经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喷雾组件的雾化头15包括杆体151和帽体152,需要将雾化头15装配于出液头14上时,只需持帽体152将杆体151插入出液头14上的固定腔141内固定,直至帽体152抵紧固定腔141的腔口,即可将雾化头15安装在出液头14上,定位准确,装配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喷片不易装配,适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一实施中,杆体151与固定腔141螺接固定,具体的,杆体151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固定腔14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杆体151通过该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的配合实现螺纹连接。当然,杆体151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固定腔141相固定,例如过盈配合或卡接等,在此并不限定,只要能实现杆体151与固定腔141的有效连接即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出液通道包括靠近固定腔141的第一通道142及靠近第一活塞13的第二通道143,其中,第二通道143的一端与第一通道142的一端同轴连通,第二通道143的另一端呈内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状,第一通道142的另一端的一侧连通有第三通道144,该第三通道144经固定腔141腔底上开设的通孔与雾化通道连通;

相对应的,第一活塞13具有外径小于第一通道142的内径的活塞头131,及与活塞头131连接的斜肩段132,斜肩段132的外径自靠近活塞头131一端至远离活塞头131的一端逐渐扩大;第一活塞13在弹性作用力下向第一通道142内移动时,斜肩段132逐渐与第二通道143的内壁抵接,直至隔断出液通道,如图8所示。

具体的,活塞头131在第一通道142内移动,由于第一活塞13外径小于第一通道142的内径,使得活塞头131在第一通道142内顺畅滑动,能快速带动斜肩段132抵紧或脱离第二通道143内壁,从而使得喷雾组件1能快速响应扣压或者松开把手38的操作,灵敏度高。同时,可避免因细小杂物进入第一通道142后阻滞活塞头131,导致喷雾组件1失灵的问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喷头支架11的内腔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塞13的容纳腔112,容纳腔112的一端开设有窗口;第一活塞13还包括滑动段133和活塞本体135,滑动段133可活动地穿设于窗口,活塞头131及斜肩段132位于容纳腔112外,活塞本体135位于容纳腔112内,滑动段133的外端与斜肩段132连接,滑动段133的内端与活塞本体135连接,活塞本体135上设有用于贴着容纳腔112内壁滑动的滑动件134。

具体的,滑动件134可活动地穿设于窗口,滑动件134贴着容纳腔112的内壁滑动,可确保第一活塞13整体平稳滑动,同时可避免前端的活塞头131在活动过程中与出液通道偏心。

进一步的,上述活塞本体135呈沿轴向的两端的直径大于沿轴向的中间段的直径,构成腰鼓状,则活塞本体135两端的外壁面构成上述滑动件134。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12设置在所述活塞本体135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2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本体135抵接,另一端与容纳腔112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12是第一弹簧,容纳腔112内设有向所述活塞本体135内延伸的安装轴113,第一弹簧套设在该安装轴113上,以防止第一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扭曲,从而确保第一活塞13仅沿轴向移动。

当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12也可以是弹力棉,弹力棉的作用类似于所述第一弹簧,其两端分别与活塞本体135和容纳腔112的内壁抵接,只需提供第一活塞13向出液头14移动并隔断出液通道的弹性作用力即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所述出液流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头支架上的第四通道114、第五通道115和第六通道116,所述第四通道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115连通,所述第四通道114的另一端向所述喷头支架11外延伸,以与所述容器2连通;所述第五通道1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通道116连通,所述第六通道1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143的一侧连通,且可对准斜肩段132,从而给第一活塞13提供与所述弹性作用力相反的液压;

如图5、8所示,所述第四通道114、所述第五通道115、所述第六通道116、所述第二通道143、所述第一通道142、所述第三通道144、所述雾化通道153依次连通,以将所述容器2中的液体提供给雾化头15。

具体的,喷头支架11的内腔的内壁、出液头14的内腔的内壁与容纳腔的外壁之间的周向间隙形成第五通道115,出液头14的内腔的内壁与容纳腔的外壁之间的轴向间隙形成第六通道116。

如图1所示,前述进液组件包括用于扣合在容器开口21上的扣件32及设置在该扣件32上的主体35,容器开口21上设有第二外螺纹,主体35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扣件32架设在容器开口21上并位于主体35内,从而通过主体35与容器2的螺接固定,将扣件32扣紧在容器开口21上。

如图6、9所示,主体35和扣件32围合形成进液腔351,所述进液腔351与所述容器2通过第一流道31连通,所述进液腔351与出液通道通过第二流道39连通,以使所述容器2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流道31、所述进液腔351、所述第二流道39、所述第四通道114、所述第五通道115、所述第六通道116进入所述出液通道;

所述第一流道3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容器2与所述进液腔351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流道39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液腔351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的通断;

第一流道31具有与所述容器2连通的第一开口311,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球体33,所述第一球体33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开口311处,以通过封堵所述第一开口311,从而隔断容器2和进液腔351;

第二流道39具有与所述进液腔351连通的第二开口391,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球体34,所述第二球体34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开口391处,以通过封堵所述第二开口391,从而隔断所述进液腔351和所述出液通道;

所述第一球体33和所述第二球体34的大小相同,从而减少了产品的装配难度,提高喷雾器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第一球体33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开口311处,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封堵第一开口311,从而实现控制第一流道31的通断。同样的,第二球体34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开口391处,在进液腔351负压作用下封堵第二开口391,从而实现控制第二流道39的通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第一开口311的内径从靠近进液腔351的一端至远离进液腔351的一端逐渐收缩。如此,第一球体3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第一开口311配合时,第一球体33与第一开口311可形成线密封,线密封密封精度高,有利于提高第一流道31的密封性。第一球体33隔断第一流道31时,液体无法从进液腔351回流至容器2内,从而提高了整个喷雾装置的产品有效性。

同理,第二开口391的内径从远离进液腔351的一端至靠近进液腔351的另一端逐渐收缩。第二球体34与第二开口391配合连接时,第二球体34与第二开口391可形成线密封,线密封密封精度高,有利于提高第二流道39的密封性。第二球体34隔断第二流道39时,液体无法从出油流道回流至进液腔351,从而提高了整个喷雾装置的产品有效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进液腔351内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塞37,喷头上安装有把手38,把手38一端伸入喷头内并连接第二活塞37,把手38可直接连接第二活塞37或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第二活塞37,扣压把手38使第二活塞37朝靠近储液腔212的方向移动。

进液腔351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体36,第二弹性体36抵接于第二活塞37与进液腔351内壁之间,以给第二活塞37提供朝远离储液腔212的方向移动的力。通过第二活塞37与第二弹性体36的活动配合,可提高液体进出进液腔351的效率。

在某一可替换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体36是第二弹簧,且是塔型弹簧,其大头端向下抵接于进液腔351内壁,小头端向上抵接于第二活塞37,容易安装,且结构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喷雾装置的使用原理如下:

按压把手38前,第一球体33封堵第一开口311,第二球体34封堵第二开口391。

第一次按压把手38时,把手38对第二活塞37施加压力,使第二活塞37朝向容器2方向挤压第二弹性体36,进液腔351被压缩,进液腔351内的空气被压缩,且通过第二开口391进入第二流道39,并进入出液通道,最后被排出喷雾器。

第一次松开把手38时,第二弹性体36朝远离容器2的方向推动第二活塞37;进液腔351扩张从而进液腔351内气压骤减,形成负压,第一球体33和第二球体34均向进液腔351方向移动,则第一开口311打开,第二开口391密封;此时,容器2内的气压较大,从而容器2内的液体经第一流道31、第一开口311进入进液腔351,即吸液,如图7、9所示。

第二次按压把手38,进液腔351内的第二活塞37再次朝向容器2方向挤压第二弹性体36;此时,进液腔351内的液体向容器2方向推动第一球体33和第二球体34,则第一开口311密封,第二开口391打开,进液腔351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开口391进入第二流道39,再进入出油流道,然后进入喷雾通道,最后被排出喷雾装置,即喷雾,如图4、5、6所示。

如此循环往复,通过按压把手38使得液体被不断从喷雾装置中喷出。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申请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申请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喷雾发生装置手柄及喷雾发生装置
  • 储压式喷雾装置的基体及具备该基体的储压式喷雾装置
  • 一种喷雾塔清理装置、喷雾热解组件及喷雾热解系统
  • 喷雾剂、喷雾装置以及喷雾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572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