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馄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馄饨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包馅食品一般由外皮和内馅组成,由于充填的物料不同以及外皮制作和成型的方法不同,包馅机械的种类甚多。

公开号CN113080215A一种元宝馄饨成型方法,设置相互独立转动的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使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抵接在面皮上并分别对应位于馄饨肚左右两侧的折叠角处;使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向馄饨肚的前侧转动,并使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与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层叠设置,同时将馄饨肚左右两侧的折叠角层叠设置并相互捏合,得到成型馄饨。馄饨成型后,需要将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反向转动一定的小角度,然后才能将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上升并从成型馄饨中脱离出;第二成型爪反向转动一定的小角度,会降低馄饨生产的效率,故需要对此方案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馄饨成型方法。

一种馄饨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馄饨馅放置在面皮的中部,而后将面皮向所述馄饨馅的后侧对折从而形成半成型馄饨,面皮对折包裹馄饨馅后形成馄饨肚并在该馄饨肚左右两侧分别对应形成左折叠角和右折叠角及在馄饨肚的后侧形成折叠边;

步骤2:设置顶板、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所述顶板竖向设置且上下往返移动设置,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相互独立转动设置;所述顶板在所述馄饨肚的前侧将所述馄饨肚顶起并使所述馄饨肚和所述折叠边形成V形结构,将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从面皮的上方分别对应抵接在所述左折叠角和右折叠角处;

步骤3: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向所述馄饨肚的前侧翻转,所述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将所述右折叠角翻折至所述顶板的前方并与所述顶板靠近或贴合,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将所述左折叠角翻折至所述右折叠角的前方,使所述左折叠角与所述右折叠角在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顶板之间层叠设置,并使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顶板将所述左折叠角与所述右折叠角捏合,得到成型馄饨;

步骤4:将所述顶板向下移动并从成型馄饨中脱离,同时将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向上移动并从成型馄饨中脱离。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设置上下并列的上成型辊和下成型辊,所述半成型馄饨在所述上成型辊和下成型辊之间成型后所述馄饨肚先从所述上成型辊和下成型辊之间排出;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将所述馄饨肚顶起时所述折叠边搭在所述下成型辊上并使所述馄饨肚和所述折叠边形成V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位于所述顶板后方的后顶板,所述后顶板和顶板同步上下往返移动设置;所述顶板在所述馄饨肚的前侧将所述馄饨肚顶起时所述后顶板同时将所述折叠边向上顶起,并使所述馄饨肚和所述折叠边形成V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位于所述右折叠角的中部,所述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位于所述左折叠角的中部或其成型端端部的部分搭接在所述左折叠角上。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底板上或者位于传送带上,在所述底板上和传送带上对应所述顶板的位置均设置有让位孔。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顶板的位置均设置有让位孔或对应所述后顶板和顶板的位置均设置让位孔。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传送带上,在所述传送带上对应所述后顶板和顶板的位置均设置让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半成型馄饨的左折叠角和右折叠角在顶板和第一成型爪之间层叠后并通过顶板和第一成型爪捏合,顶板向下移动同时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向上移动并均从成型馄饨中脱离出,缩短馄饨成型工序的总时间,进而提高馄饨加工的效果;半成型馄饨的馄饨肚与折叠边形成V形结构后,便于左折叠边和右折叠边向馄饨肚的前方翻折,便于馄饨成型的同时提升成型后馄饨的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第一成型爪、第二成型爪和顶板抵接在半成型馄饨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成型爪、第二成型爪和顶板完成馄饨捏合成型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半成型馄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成型爪、第二成型爪和顶板抵接在半成型馄饨时与半成型馄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成型爪、第二成型爪和顶板完成馄饨捏合成型时与成型馄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上成型辊、下成型辊、半成型馄饨、底板、第二成型爪和顶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后顶板、半成型馄饨、底板、第二成型爪和顶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后顶板、半成型馄饨、第二成型爪、顶板及底板或传送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第一成型爪;2、第二成型爪;3、顶板;31、后顶板;4、馄饨肚;5、面皮;51、左折叠角;52、折叠边;53、右折叠角;61、上成型辊;62、下成型辊;7、底板;8、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第一实施例:

步骤1:如图3所示,将馄饨馅放置在面皮的中部,而后将面皮向所述馄饨馅的后侧对折从而形成半成型馄饨,面皮对折包裹馄饨馅后形成馄饨肚4并在该馄饨肚4左右两侧分别对应形成左折叠角51和右折叠角53及在馄饨肚4的后侧形成折叠边52;

步骤2: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顶板3、第一成型爪1和第二成型爪2,所述顶板3竖向设置且上下往返移动设置,所述顶板的侧面与所述馄饨肚的左侧至右侧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2的成型端端部相互独立转动设置;结合图4所示,所述顶板3在所述馄饨肚4的前侧将所述馄饨肚4顶起并使所述馄饨肚4和所述折叠边52形成V形结构,将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2的成型端端部从面皮的上方分别对应抵接在所述左折叠角51和右折叠角53处,所述第二成型爪2的成型端端部位于所述右折叠角53的中部,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位于所述左折叠角51的中部或其成型端端部的部分搭接在所述左折叠角51上;

步骤3:结合图5所示,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2的成型端端部向所述馄饨肚4的前侧翻转,所述第二成型爪2的成型端端部将所述右折叠角53翻折至所述顶板3的前方并与所述顶板3靠近或贴合,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将所述左折叠角51翻折至所述右折叠角53的前方,使所述左折叠角51与所述右折叠角53在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和顶板3之间层叠设置,并使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和顶板3将所述左折叠角51与所述右折叠角53捏合,得到成型馄饨;

步骤4:将所述顶板3向下移动并从成型馄饨中脱离,同时将所述第一成型爪1的成型端端部和所述第二成型爪2的成型端端部向上移动并从成型馄饨中脱离。

第二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成型爪1成型端端部的部分搭接在所述左折叠角51上。

第三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结合图6所示,所述步骤1中,设置上下并列的上成型辊61和下成型辊62,所述半成型馄饨在所述上成型辊61和下成型辊62之间成型后所述馄饨肚4先从所述上成型辊61和下成型辊62之间排出;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3将所述馄饨肚4顶起时所述折叠边52搭在所述下成型辊62上并使所述馄饨肚4和所述折叠边52形成V形结构,通过下成型辊62和顶板3使馄饨肚4和所述折叠边52形成V形结构,方便馄饨成型。

第四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所述顶板3、第一成型爪1和第二成型爪2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底板7上,在所述底板7上对应所述顶板3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顶板3向上穿过让位孔后抵在半成型馄饨上。

第五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结合图7所示,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位于所述顶板3后方的后顶板31,所述后顶板31和顶板3同步上下往返移动设置;所述顶板31在所述馄饨肚4的前侧将所述馄饨肚4顶起时所述后顶板31同时将所述折叠边52向上顶起,并使所述馄饨肚4和所述折叠边52形成V形结构,通过后顶板31和顶板3使馄饨肚4和所述折叠边52形成V形结构,可以同时对多排馄饨进行操作,馄饨成型样式的一致性更好。

第六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3、第一成型爪1和第二成型爪2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底板7上,在所述底板7上对应所述顶板3的位置均设置有让位孔,顶板3向上穿过让位孔后抵在半成型馄饨上,后顶板31位于所述顶板3的外侧并顶住折叠边52。

第七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结合图8所示,在所述底板7上对应所述后顶板31和顶板3的位置均设置让位孔。

第八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结合图8所示,所述步骤2中,所述顶板3、第一成型爪1和第二成型爪2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传送带8上,在所述传送带8上对应所述后顶板31和顶板3的位置均设置让位孔。

第九实施例:

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所述顶板3、第一成型爪1和第二成型爪2与所述半成型馄饨接触前,所述半成型馄饨位于传送带8上,在所述传送带8上对应所述顶板3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

与现有技术的相比:顶板和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将左折叠角和右折叠角捏合后,顶板可直接下移同时第一成型爪可直接上移从而与成型馄饨分离,而现有技术中的第一成型爪和第二成型爪将左折叠角和右折叠角捏合后其中一成型爪需张开一定的角度后,才能同时或异步上移从而成型馄饨分离,节省了馄饨成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在翻转时没有重合部分,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和第二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在向馄饨肚前侧翻转或回位时均不会发生干涉。通过顶板将馄饨肚顶起并配合第一成型爪的成型端端部将层叠设置的左折叠边和右折叠边捏合,方便左折叠边和右折叠边捏向馄饨肚的前侧翻折,进而便于馄饨的成型,也提升了馄饨成型后的美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元宝馄饨成型方法
  • 一种元宝馄饨的成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81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