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清洁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清洁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清洁机器人是清洁设备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完成对地面的清洁、清洗等工作。目前,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清洁机器人集扫地及拖地功能于一体。

现有的清洁机器人通常将清水盒和污水盒并列设置在设备的前侧或后侧,这样会使设备前部或者后部的重量较重,导致设备的重心偏移。还有一些清洁机器人将清水盒和污水盒分设在设备的前侧和后侧,在清洁过程中,清水盒中的液体会逐渐减少,污水盒内的液体会逐渐增多,整个工作过程中清洁机器人的重心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且重心也处于偏移状态。而上述设置导致的重心偏移会对清洁机器人的准确运动造成影响,特别是在设备进行越障、爬坡或者下坡等动作时,影响清洁机器人的移动路径,甚至导致清洁机器人发生倾斜、侧翻等意外情况,无法维持足够的稳定性,还可能影响清洁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降低清洗地面的效果。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清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清洁设备的重心始终在一定范围内,而不会发生明显偏移,以保证清洁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清洁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纳槽;

储液盒,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储液盒包括污物盒和清水盒,所述清水盒的中心处形成有污水腔,所述污物盒位于所述污水腔内;

所述清水盒内形成有清水腔,所述清水腔分设于所述污水腔的两侧且与所述污水腔互不连通,所述清水腔用于储存清水,所述污物盒用于储存固体垃圾,所述污水腔用于储存经所述污物盒过滤后的污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水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侧部腔体和第二侧部腔体,所述第一侧部腔体和所述第二侧部腔体分别位于所述污水腔的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部腔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部腔体的容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水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扣设形成所述清水腔,所述污水腔由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面中心处向内凹陷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腔包括相连通的污水腔本体和安装腔,所述污水腔本体位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污水腔本体的上方,所述污物盒能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底部区域和第二底部区域,所述第一底部区域为所述污水腔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底部区域为所述安装腔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底部区域和所述第二底部区域相连接形成阶梯面。

作为优选方案,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部区域和所述第二底部区域之间的侧面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侧部腔体和所述第二侧部腔体通过所述间隙导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和注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腔体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设备本体底部的清洁组件,所述注水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部腔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清洁基站对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水盒内部的一端设置有风腔,所述风腔沿所述清水盒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风腔的顶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污物盒连通,所述风腔的底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风机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水盒的下端面包括相连接的底端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分设于所述底端面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相对于所述底端面朝所述清水盒壳的上端面凹陷,所述容纳槽的底面为与所述清水盒的下端面相配合的阶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储液盒包括污物盒和清水盒,污物盒和污水腔均位于清水盒的中心位置,清水腔分设于污水腔的两侧。在工作时,清水盒内的清水排出用于清洁地面,清洁后的污水被吸到污物盒内,污物盒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污水腔将污物盒过滤后的液体垃圾进行收集,从而完成清洗工作。通过将污水腔设置于清水盒的中心且将清水腔分设于污水腔的两侧,以及将储液盒布置在设备本体的中心位置,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污水的增加以及清水的减少,设备本体的重心始终在中心处,而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清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运行稳定性,保证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盒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盒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盒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盒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盒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设备本体;11、容纳槽;

2、储液盒;21、污物盒;211、手持部;212、上盖;22、清水盒;221、污水腔;2211、污水腔本体;2212、安装腔;222、清水腔;2221、第一侧部腔体;2222、第二侧部腔体;223、上壳体;2231、第一底部区域;2232、第二底部区域;2233、间隙;224、下壳体;2241、底端面;2242、第一台阶面;2243、第二台阶面;2244、第三台阶面;225、出水口;226、注水口;227、进污口;228、操作孔;229、风腔;2291、第一腔体;2292、第二腔体;2293、进风口;2294、出风口;23、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主要用于家庭卫生的清洁、清洗等工作。在本实施例中,该清洁设备指的是拖地机器人,用于清洁地面。该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配合使用,清洁基站用于清洁设备的维护。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和储液盒2,设备本体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纳槽11,储液盒2能容纳于容纳槽11内。如图2所示,储液盒2包括污物盒21和清水盒22,清水盒22的中心处形成有污水腔221,污物盒21位于污水腔221内,清水盒22内还形成有清水腔222,清水腔222分设于污水腔221的两侧且与污水腔221互不连通,污水腔221的外壁为清水腔222的内壁,清水腔222用于储存清水,污物盒21用于储存固体垃圾,污水腔221用于储存经污物盒21过滤后的污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在工作时,首先将清水盒22内的清水排出用于清洁地面,再将清洁后的污水吸到污物盒21内,污物盒21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污水腔221将污物盒21过滤后的液体垃圾进行收集,从而完成清洗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将污水腔221、清水腔222和污物盒21全部集成于清水盒22上,采用一体式结构,减少了设备本体1上空间的占用。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污水腔221设置于清水盒22的中心且将清水腔222分设于污水腔221的两侧,以及将储液盒2布置在设备本体1的中心,当清洁设备刚工作时,清水盒22两侧区域的清水腔222中存储有清水,中间区域的污水腔221和污物盒21为无垃圾状态,重心位于清洁设备的中心位置,而随着清洁设备工作时间的增加,清水盒22中间区域的污物盒21以及污水腔221中的垃圾逐渐增多,两侧区域的清水腔222中的清水逐渐减少,但仍然不会导致重心的位置改变,重心位置仍然位于清洁设备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清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运行稳定性,进而保证清洁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污水腔221包括相连通的污水腔本体2211和安装腔2212,污水腔本体2211位于上壳体223的底部,安装腔2212位于污水腔本体2211的上方,污物盒21能容置于安装腔2212内。安装腔2212用于安装污物盒21,而污水腔本体2211用于回收清洁后的污水,且污水腔本体2211和安装腔2212上下设置,可防止污水没过污物盒21的底部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清水盒22包括上壳体223和下壳体224,上壳体223和下壳体224扣设形成清水腔222,污水腔221由上壳体223的上端面中心处向内凹陷形成。可以理解的是,设备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清洁组件(图中未示出),清洁组件包括滚刷和对滚刷表面进行刮擦的刮条,设备本体1底部对应刮条的位置具有吸污口,清水腔222通过管路与滚刷连通,污物盒21通过管路与吸污口连通。

在工作时,清水腔222为滚刷提供清水,通过滚刷旋转将地面上的脏污擦拭,同时将垃圾卷起,刮条将滚刷上的脏污脏水以及垃圾刮下,设备本体1内的风机将垃圾通过吸污口吸入污物盒21内,经污物盒21过滤后,固体垃圾留在污物盒21内,污水流入污水腔221内。在清理完毕后,污物盒21内的垃圾可以单独倒入垃圾桶内,污水腔221内的污水可以回收至清洁基站内进行统一处理。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污物盒21的上端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手持部211,清水壳的上端面开设有两个操作孔228,两个操作孔228对称设置于安装腔2212的两侧且与安装腔2212连通,当污物盒21放置于安装腔2212内后,两个手持部211能够伸入对应的操作孔228内。污物盒21的顶部具有可开合的盖体,当用户需要清理污物盒21内的垃圾时,两只手分别在两个操作孔228的位置抓住对应的手持部211,以将污物盒21从安装腔2212内取出,并将污物盒21内的垃圾倒入垃圾桶内,操作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倾倒污物盒21内的固体垃圾,污物盒21的顶部枢接有上盖212,上盖212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用户需要倾倒污物盒21内的固体垃圾时,打开上盖212即可;当清洁设备在进行清洁工作时,上盖212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止垃圾溢出。

如图2和图3所述,为了方便用户从设备本体1上拆取储液盒2,清水盒22的顶部枢接有提手23,当用户需要取出清水盒22清洗污水腔221或清水腔222时,将提手23转动至垂直于清水盒22上表面的位置即可;当不使用提手23时,只需将提手23转至平行于清水盒22上表面的位置即可,操作方便,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位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污水腔221位于清水盒22的中间位置,从而将清水腔222划分为两个区域。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清水腔222包括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相连通,且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分别位于污水腔221的两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下壳体224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25和注水口226,出水口225的一端与第一侧部腔体2221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设备本体1底部的清洁组件,并为滚刷提供清洁地面的清水,注水口226的一端与第二侧部腔体2222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清洁基站对接,通过清洁基站为清水腔222补充清水,使清洁设备能长时间持续进行工作。出水口225和注水口226均设置在下壳体224的底部,更加方便分别与设备本体1和清洁基站进行对接。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上壳体223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底部区域2231和第二底部区域2232,第一底部区域2231为污水腔本体2211的下端面,第二底部区域2232为安装腔2212的下端面,第二底部区域2232相对于第一底部区域2231朝上壳体223的上端面方向凹陷,第一底部区域2231和第二底部区域2232相连接形成阶梯面。当上壳体223与下壳体224对接后,第一底部区域2231和第二底部区域2232分别抵接在下壳体224的阶梯形状的内壁上。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保证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的导通,连接于第一底部区域2231和第二底部区域2232之间的侧面与下壳体224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2233,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通过该间隙2233导通。结合图4和图5,当清洁设备开始工作时,会通过出水口225先将第一侧部腔体2221中的清水抽出,由于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是连通的,因此随着第一侧部腔体2221内清水的减少,第二侧部腔体2222内的清水会补偿过来,以实现动态平衡,从而保证清水腔222各个区域内的液位大致位于同一高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清洁设备整体的平衡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清洁机器人的储液盒2的体积不是很大,因此下壳体224内部的空间有限,间隙2233也不会设置得很大。当第一侧部腔体2221中的清水被抽出时,第二侧部腔体2222内的清水流至第一侧部腔体2221内达到平衡状态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的容积相等,那么在刚开始工作时,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内的清水量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达到平衡,储液盒2的重心也就会略有偏移。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腔体2221的容积大于第二侧部腔体2222的容积。通过稍微增大第一侧部腔体2221的容积,从而增大了第一侧部腔体2221的储水量,在刚开始抽取第一侧部腔体2221内的清水时,抽取的是第一侧部腔体2221比第二侧部腔体2222多出的一部分清水,从而保证第一侧部腔体2221和第二侧部腔体2222内的清水量在工作的第一时间内就达到平衡,从而保证储液盒2的重心不会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9所示,清水盒2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风腔229,且风腔229位于污水腔221的一端,风腔229沿清水盒22的高度方向延伸,风腔229的顶端设置有进风口2293,进风口2293与污物盒21连通,风腔229的底端设置有出风口2294,出风口2294与设备本体1内的风机(图中未示出)连通。在工作时,风机通过抽吸力将地面的垃圾抽至污物盒21内,污物盒21的内部具有过滤孔和海帕,用于对固体垃圾和灰尘垃圾进行收集,污水腔221将污物盒21过滤后的液体垃圾进行收集,被过滤后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2293、风腔229和出风口2294直接排到储液盒2外,从而实现清洁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增设沿清水盒22高度方向延伸的风腔229,使得进风口2293和出风口2294位于不同的高度,从而将从污物盒21到风机这一段的风道延长,进而延长了整个风道,因此有足够的距离和空间释放风机产生的噪音,使噪音进行扩散后消失,减小了清洁设备的振动,降低噪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由进风口2293、风腔229和出风口2294形成的该段风道位于清水盒22的一端,因此在污物盒21的长度方向上,该风道与污物盒21具有一定的间隔,从而减少风道对污物盒21的影响。

具体而言,如图4和图8所示,风腔229包括第一腔体2291和第二腔体2292,第一腔体2291设置于上壳体223内部的一端,第一腔体2291由安装腔2212的侧壁、上壳体223的侧壁以及连接于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侧板围设形成,进风口2293位于第一腔体2291的侧壁顶端,进风口2293连通安装腔2212,污物盒21的侧壁与进风口2293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过风孔,污物盒21放置于安装腔2212内之后,过风孔与进风口2293对接连通。如图8所示,第二腔体2292设置于下壳体224内部的一端,出风口2294位于第二腔体2292的侧壁底端并与风机连通,第一腔体2291和第二腔体2292对接后形成风腔229。风腔229沿清水盒22的高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进风口2293和出风口2294位于不同的高度,从而将从污物盒21到风机这一段的风道延长,进而延长了整个风道,减小了清洁设备的振动现象,降低噪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容纳槽11的槽壁平滑,例如方形槽,储液盒2底面与容纳槽11底面之间的配合为平滑的平面配合,且为了方便储液盒2的安装,容纳槽11与储液盒2之间通常具有配合间隙,由于储液盒2中存储有液体,当清洁设备运动时,储液盒2内的液体容易产生晃动,进而导致储液盒2的晃动较大,从而对清洁设备的准确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清洁设备的移动路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和图9所示,下壳体224的下端面包括相连接的底端面2241、第一台阶面2242和第二台阶面2243,第一台阶面2242和第二台阶面2243分设于底端面2241的前后两侧,第一台阶面2242和第二台阶面2243相对于底端面2241朝清水盒22的上端面方向凹陷,以在下壳体224的下端面形成两个阶梯面,容纳槽11的底面为与下壳体224的下端面相配合的阶梯面。通过阶梯面与阶梯面的配合,能方便储液盒2的安装,无需设置较大的安装间隙,还能够增大设备本体1与储液盒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设备本体1对于储液盒2的限位,使得设备本体1与储液盒2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提高了装配的稳定性,减小储液盒2的晃动,进而减小对设备本体1的移动路径的影响。

优选地,参考图9,出水口225设置于第一台阶面2242上,注水口226设置于第二台阶面2243上,第一台阶面2242和第二台阶面224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采用这种设置,使得出水口225和注水口22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能够方便进行出水和注水作业。优选地,出水口225和注水口226呈对角设置,能够减小出水口225和注水口226之间的相互影响。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9,下壳体224底部的第一台阶面2242上设置有进污口227,进污口227的一端连通设备本体1底部的清洁组件,另一端连通污物盒21。可以理解的是,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脏污脏水通过进污口227被吸入污物盒21内,经污物盒21过滤后,固体垃圾留在污物盒21内,污水流入污水腔221内。因此,进污口227处的整体振动也比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2242的面积大于第二台阶面2243的面积。通过增大第一台阶面2242的面积,能够减小进污口227处的振动,从而进一步减小清洁设备的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下壳体224的下端面还包括第三台阶面2244,第三台阶面2244位于底端面2241的前侧且与第一台阶面2242连接,第三台阶面2244相对于第一台阶面2242和第二台阶面2243朝储液盒2的上端面方向凹陷。通过进一步设置一个不同高度的台阶面,能够进一步增加设备本体1对于储液盒2的限位,使得设备本体1与储液盒2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提高了装配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小储液盒2的晃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59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