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型散热性强的节能环保电源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新型散热性强的节能环保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性强的节能环保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电源模块的功率密度已经大幅提升,传统散热采用平行间隔排列的散热片结构,这种结构较为简单,为了保证散热面积,需要保证相当的体积,但是,电源模块的内部温度依然较高,导致整机的可靠性相应的降低。

为了提高电源的散热性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设风机的方式提高了电源的散热效率,风机将冷空气吹向散热片,然后,增大空气与散热片的热交换效率,以此提升散热性能。而增设风机的被动式散热结构,对于功率较大的电源仍不能满足散热需求,降低了电源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散热性强的节能环保电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散热结构不合理,造成电源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一种新型散热性强的节能环保电源,包括电源主体,所述电源主体外设置有外壳;

所述外壳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密封的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围绕所述外壳设置,所述液冷通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冷却液由所述隔板的第一侧进入所述液冷通道,进入所述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由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回流至所述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向所述液冷通道内供应冷却液的冷却泵;

所述液冷通道内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内设置有与所述液冷通道不相通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贯穿所述外壳的两端,在所述外壳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向所述风冷通道内供风的风机,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形成所述液冷通道,所述外壳还包括密封所述液冷通道的端盖,所述端盖有两个,两个所述端盖分别焊接于所述外壳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风冷通道相通的风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位于所述外壳其中一端的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风机外罩设有防尘罩。

作为优选,所述风冷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条形,积聚于所述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风冷通道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箱内还设置有降低所述冷却箱内冷却液温度的制冷片。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源主体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所述风机、所述冷却片和所述冷却泵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冷却箱分隔为存储腔和装配腔,冷却液存储于所述存储腔,所述冷却泵设置于所述装配腔,所述装配腔与所述存储腔相互独立,所述冷却泵通过取液管道抽取所述存储腔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泵通过供液管道向所述液冷通道内供应冷却液。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与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箱盖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粘接于所述箱盖。

作为优选,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均设置有散热翅片,位于所述外层的散热翅片与所述外层为一体式结构,位于所述内层的散热翅片与所述内层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外层的散热翅片与所述内层不接触,位于所述内层的散热翅片与所述外层不接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液冷通道,在外壳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内的冷却液进入液冷通道内,也就是说,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与冷却箱内的冷却液是连通的,位于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与外壳进行热交换后,由于冷却箱内的冷却液与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是连通的,因此,液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与冷却箱内的冷却液也会产生热交换,从而提高了外壳的散热效率。

2、通过设置冷却泵,位于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与位于冷却箱内的冷却液自然进行热交换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时,可以通过冷却泵使冷却液在冷却箱、液冷通道内循环冷却,进而使得冷却液与散热翅片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3、通过设置风机,风机将气流吹入风冷通道内,位于风冷通道内的气流与散热翅片进行热交换后排出,以此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

风机与冷却泵可以同时工作,以使风冷、液冷两种冷却方式共同冷却外壳,从而提高了外壳的散热效率,使得电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出于解释的目的,在以下附图中阐述了本发明技术的若干实施方案。以下附图被并入本文本并且构成具体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熟知的结构和部件,以便避免使本发明主题技术的概念模糊。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角度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角度的轴测图。

图4为外壳第一角度的爆炸图,为图示清楚,制冷片未示出。

图5为外壳第二角度的爆炸图。

图6为内层的轴测图。

图7为端盖的轴测图。

图中:

1、电源主体。

2、外壳,21、液冷通道,22、隔板,23、散热翅片,231、风冷通道,24、内层,25、外层,26、端盖,261、风孔。

3、冷却箱,31、冷却泵,32、隔离板,33、存储腔,34、装配腔,35、箱体,36、箱盖。

4、防尘罩。

5、制冷片。

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旨在作为本发明主题技术的各种配置的描述,并且,不旨在表示本发明主题技术可被实践的唯一配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细节旨在提供对本发明主题技术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和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主题技术不限于本文示出的具体细节,并且,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散热性强的节能环保电源,包括电源主体1,所述电源主体1外设置有外壳2;

所述外壳2设置有冷却箱3,所述冷却箱3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密封的液冷通道21,所述液冷通道21围绕所述外壳2设置,所述液冷通道21内设置有隔板22,所述冷却液由所述隔板22的第一侧进入所述液冷通道21,进入所述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由所述隔板22的另一侧回流至所述冷却箱3,所述冷却箱3内设置有向所述液冷通道21内供应冷却液的冷却泵31;

所述液冷通道21内设置有散热翅片23,所述散热翅片23内设置有与所述液冷通道21不相通的风冷通道231,所述风冷通道231贯穿所述外壳2的两端,在所述外壳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向所述风冷通道231内供风的风机,所述散热翅片23沿所述外壳2的长度方向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风冷方式,通过设置液冷通道21以及散热翅片23,冷却液与散热通道、外壳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散热翅片23浸没于冷却液内,使得冷却液与散热翅片23具有更大的热交换面积,以提高外壳2的散热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风冷方式,受散热翅片23的形状以及加工精度限制,气流与散热翅片23的接触并不均匀,因此,采用风冷方式无法有效地满足电源的散热需求。

本发明采用风冷与液冷相结合的形式对电源进行散热,电源散热效率高,并且电源散热均匀,不易出局部过热,提高了电源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包括内层24和外层25,所述内层24与所述外层25之间形成所述液冷通道21,所述外壳2还包括密封所述液冷通道21的端盖26,所述端盖26有两个,两个所述端盖26分别焊接于所述外壳2的两端。

端盖26通过焊接于方式与外壳2固定,可以有效地确保液冷通道21的密封性,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不易泄漏。

盖端也可以粘接于外壳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6设置有与所述风冷通道231相通的风孔261,所述风机通过所述位于所述外壳2其中一端的所述端盖26固定于所述外壳2,所述风机外罩设有防尘罩4。

所述风冷通道231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条形,积聚于所述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散热翅片23与所述风冷通道231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风孔261具有更大的横截面面积,从而使得散热翅片23与风冷通道231内的气流具有更大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提高了风冷效率。

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可以使液冷通道21各处的温度均匀,从而使得电源不易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同时,散热翅片23浸没于冷却液内,散热翅片23的各部位温度均匀,从而使得散热翅片23可以更好地散发热量,防止电源局部温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箱3内还设置有降低所述冷却箱3内冷却液温度的制冷片5。

所述外壳2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源主体1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所述风机、所述冷却片和所述冷却泵31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工作。

制冷片5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制冷片5,通过设置控制器和制冷片5,本发明包括如下散热模式:

模式一:冷却泵31、风机和制冷片5均不工作,此时,利用气流自然进入风冷通道231内与散热翅片23进行热交换,同时,位于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与位于冷却箱3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此实现自然散热。

模式二:制冷片5工作,冷却泵31和风机不工作,此时,利用气流自然进入风道通道内与散热翅片23进行热交换,同时,降低冷却箱3内的冷却液温度,使位于冷却箱3内的冷却液与位于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对电源进行散热。

模式三:风机工作,制冷片5和冷却泵31不工作,风机通过风冷通道231进行风冷散热,同时,位于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与位于冷却液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模式四:风机和制冷片5同时工作,冷却泵31不工作,风机在风冷散热的同时冷却箱3内的冷却液具有更低的温度,冷却箱3内的冷却液与液冷通道21内的冷却液热交换效率升高,提高了了散热效率。

模式五:风机、制冷片5和冷却泵31同时工作,利用风冷和液冷的方式同时进行散热。

模式六:风机与冷却泵31工作,制冷片5不工作。

模式七:制冷片5与冷却泵31工作,风机不工作。

实践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散热模式,不同的散热模式具有不同的散热效率,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参数形成不同的模式。

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仅在于控制风机、冷却泵31、制冷片5的工作或停止,实现该功能的控制器为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控制单元。散热效率要求越高,参与散热的设备就越多。参与散热的设备指冷却泵31、风机、制冷片5中一种或多种。

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箱3内设置有隔离板32,所述隔离板32将所述冷却箱3分隔为存储腔33和装配腔34,冷却液存储于所述存储腔33,所述冷却泵31设置于所述装配腔34,所述装配腔34与所述存储腔33相互独立,所述冷却泵31通过取液管道抽取所述存储腔33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泵31通过供液管道向所述液冷通道21内供应冷却液。

所述冷却箱3包括箱体35和箱盖36,所述箱体35与所述外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箱盖36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箱体35上,所述箱体35与所述箱盖3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粘接于所述箱盖36。

隔离板32与外壳2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箱体35与外壳2为一体式结构,箱体35与外壳2之间也可以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升电源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层25和所述内层24均设置有散热翅片23,位于所述外层25的散热翅片23与所述外层25为一体式结构,位于所述内层24的散热翅片23与所述内层24为一体式结构。

位于所述外层25的散热翅片23与所述内层24不接触,位于所述内层24的散热翅片23与所述外层25不接触。

散热翅片23也可以分别与外层25、内层24接触,此时,需要在散热片上设置与风冷通道231不相通的通孔,以使冷却液可以在液冷通道21内流动。

以上对本发明主题技术方案以及相应的细节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介绍仅是本发明主题技术方案的一些实施方案,其具体实施时也可以省去部分细节。

另外,在以上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实施方案存在组合实施的可能,各种组合方案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结合实施上述实施方案,以获得更佳的应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发明主题技术方案时,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题技术方案以及附图获得其它细节配置或附图,显而易见地,这些细节在不脱离本发明主题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这些细节仍属于本发明主题技术方案涵盖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散热性能强的新型储能电源
  • 一种新型环保节能高散热性变压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47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