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与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7:31


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 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氮、磷等营养类污染物的排放是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对氮、磷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其过量排入水体十分 关键。

近年来,地方政府出台了“水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来防治水污染,改善全 国水环境质量。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也日益严格,由原来的《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甚 至更高的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氮磷深度削减困难、 污水处理能耗、药耗高等难题。

生物脱氮技术由于低耗、高效的特点,仍是目前脱氮技术的主流。目前国 内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A

污泥内碳源反硝化是利用污泥自身贮存的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可节省外加 碳源,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因此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内源反硝化, 是解决低碳氮比污水脱氮难题的一个重要开发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 理系统与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脱氮效率低,低碳氮比污水碳源投加 费用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 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好氧池、第二缺氧池、沉淀池、内回流系统和污泥 回流系统,其中: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 池和所述沉淀池依次连通;所述内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管和内回流泵,内回流 路径为所述好氧池末端通过所述内回流泵、所述内回流管回流到所述第一缺氧 池前端;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第一污泥回流管、第二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回流 泵;第一污泥回流路径为所述沉淀池底部泥斗通过污泥回流泵、第一污泥回流 管回流到厌氧池前端;第二污泥回流路径为所述沉淀池底部泥斗通过污泥回流泵、第二污泥回流管回流到第二缺氧池前端。

本发明中所述的前端和末端均以水流方向而定。

优选地,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均设置有搅拌装 置。

优选地,所述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包括曝 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风机、曝气管路和曝气头,其中:所述曝气头设置 在所述好氧池内;所述曝气头通过所述曝气管路与所述风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污泥回流泵在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和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上 单独设置或合用。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底部连通有排泥系统,所述排泥系统包括排泥泵和排 泥管。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1:待处理污水进入厌氧池与回流到所述厌氧池的污泥混合,进行吸 收COD和释磷反应;

步骤2:所述厌氧池出水与好氧池内回流的硝化液混合进入第一缺氧池, 利用水中的碳源在所述第一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

步骤3:所述第一缺氧池出水进入所述好氧池进行硝化、吸磷反应,去除 氨氮和磷,所述好氧池末端硝化液一部分经内回流管回流至所述第一缺氧池;

步骤4:所述好氧池出水进入第二缺氧池进一步反硝化脱氮,回流至所述 第二缺氧池的污泥为进一步反硝化提供内碳源;

步骤5:所述第二缺氧池出水流入沉淀池,泥水分离后,上清液排出,底 部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前端,一部分回流至所述第二缺氧池前端,剩 余污泥经排泥管排出。

优选地,所述好氧池回流到所述第一缺氧池的内回流比为100%~200%。

优选地,回流至所述厌氧池的污泥回流比为50%~100%。

优选地,回流至所述第二缺氧池的污泥回流比为50%~15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 与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在好氧池后设置第二缺氧池,好氧池的硝化液在第二缺氧池进 一步进行反硝化,强化脱氮,解决传统工艺中,脱氮效果会受到硝化液内回流 比限制的问题。

(2)本发明设置的第二污泥回流提高了系统的污泥量,为第二缺氧池的反 硝化反应提供内碳源,使系统可以实现在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稳定深度脱氮, 节省运行成本。

(3)本发明利用污泥内碳源进行反硝化,有助于污泥减量,节省污泥处理 成本。

本发明相比较现有工艺,能够充分利用内碳源反硝化,可以实现污水深度 脱氮、节能降耗,解决低碳氮比的污水脱氮难题,同时有助于污泥减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艺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厌氧池;2、第一缺氧池;3、好氧池;31、内回流管;32、内回流泵; 4、第二缺氧池;5、沉淀池;51、排泥管;52、第二污泥回流管;53、第一污 泥回流管;54、污泥回流泵;55、排泥泵;6、搅拌装置;7、曝气装置;71、 风机;72、曝气管路;73、曝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 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所述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系统包括厌 氧池1、第一缺氧池2、好氧池3、第二缺氧池4、沉淀池5、内回流系统和污 泥回流系统。

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好氧池3、第二缺氧池4和沉淀池5依次连通。

所述内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管31和内回流泵32,内回流路径为好氧池3 末端通过内回流泵32、内回流管31回流到第一缺氧池2前端。

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第一污泥回流管53、第二污泥回流管52和污泥回 流泵54;第一污泥回流路径为沉淀池5底部泥斗通过污泥回流泵54、第一污泥 回流管53回流到厌氧池1前端;第二污泥回流路径为沉淀池5底部泥斗通过污 泥回流泵54、第二污泥回流管52回流到第二缺氧池4前端。

如图1所示,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和第二缺氧池4均设置有搅拌装置 6,搅拌装置6通过搅拌动作,避免污泥沉淀,使污泥能够与污水充分混合,以 实现混合液污泥浓度的控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 系统包括曝气装置7,曝气装置7用于好氧池3内氧气的供应。

曝气装置7包括风机71、曝气管路72和曝气头73,曝气头73的数量设 置为多个,所有曝气头73均布在好氧池3内部的底侧,曝气头73通过曝气管 路72与风机71相连。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污泥回流管53和第二污泥回流管52分别连接 设置污泥回流泵54;两个污泥回流泵54分别用于对应污泥回流管回流动力的 提供。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污泥回流管53和第二污泥回流管52与同一较 大功率的污泥回流泵54连接;采用一个污泥回流泵便可实现两个污泥回流管回 流动力的提供。

沉淀池5底部连通有排泥系统,用于沉淀池5中污泥的排出,所述排泥系 统包括排泥泵55和排泥管51。

实施例2

实施例2建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污泥内碳源强化污水深度脱氮的AAOA处理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待处理污水进入厌氧池1与回流到厌氧池1的污泥混合,进行吸 收COD和释磷反应;

步骤2:厌氧池1出水与好氧池3内回流的硝化液混合进入第一缺氧池2, 利用水中的碳源在第一缺氧池2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

步骤3:第一缺氧池2出水进入好氧池3进行硝化、吸磷反应,去除氨氮 和磷,好氧池3末端硝化液一部分经内回流管31回流至第一缺氧池2;

步骤4:好氧池3出水进入第二缺氧池4进一步反硝化脱氮,回流至第二 缺氧池4的污泥为进一步反硝化提供内碳源;

步骤5:第二缺氧池4出水流入沉淀池5,泥水分离后,上清液排出,底 部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池1前端,一部分回流至第二缺氧池4前端,剩余污 泥经排泥管51排出。

在上述过程中:

生化池总水力停留时间10.5h,厌氧池1的水力停留时间1.5h,第一缺氧 池2的水力停留时间2h,好氧池3的水力停留时间4h,第二缺氧池4的水力停 留时间3h;好氧池3回流到第一缺氧池2的内回流比为100%,回流至厌氧池 1的污泥回流比100%,回流至第二缺氧池4的污泥回流比为100%;好氧池3 末端DO浓度控制在2mg/L;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好氧池3MLSS控制范 围3500~5500mg/L,第二缺氧池4MLSS控制范围4500~7500mg/L。

通过上述工艺处理,进、出水的水质数据如下(单位均为mg/L):

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脱氮效果显著。

实施例3

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

生化池总水力停留时间12h,厌氧池1的水力停留时间1h,第一缺氧池2 的水力停留时间1h,好氧池3的水力停留时间5h,第二缺氧池4的水力停留时 间5h;好氧池3回流到第一缺氧池2的内回流比为100%,回流至厌氧池1的 污泥回流比50%,回流至第二缺氧池2的污泥回流比50%;好氧池3末端DO 浓度控制在2mg/L;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好氧池3MLSS控制范围 3500~5500mg/L,第二缺氧池4MLSS控制范围5000~8500mg/L。

通过上述工艺处理,进、出水的水质数据如下(单位均为mg/L):

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脱氮效果显著。

实施例4

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

生化池总水力停留时间14h,厌氧池1的水力停留时间2h,第一缺氧池2 的水力停留时间3h,好氧池3的水力停留时间6h,第二缺氧池4的水力停留时 间3h;好氧池3回流到第一缺氧池2的内回流比为200%,回流至厌氧池1的 污泥回流比100%,回流至第二缺氧池4的污泥回流比150%;好氧池3末端 DO浓度控制在2mg/L;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好氧池3MLSS控制范围 3500~5500mg/L,第二缺氧池4MLSS控制范围5000~8000mg/L。

通过上述工艺处理,进、出水的水质数据如下(单位均为mg/L):

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脱氮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 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330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