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显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尤其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和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技术的出现,其在显示画质方面表现优越,如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等优势,给用户带来了优质的视觉体验。

目前,常规的Mini LED显示装置的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Dynamic Range)规格基本都在HDR1000以内,要突破HDR1000以上,其中一个必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点为Mini LED灯板的散热问题。如果Mini LED显示装置要做到HDR1000以上,Mini LED的发光元件数量剧增,且单个发光元件的亮度提高,因此灯板所产生的热量也更多,对背光模组的散热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现有的Mini LED背光模组的灯板的散热设计多使用高温胶带粘贴在金属背板上,然而这种方式散热效率较差,极易导致发光元件寿命缩短或被烧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模组中灯板散热效率较差,极易导致发光元件寿命缩短或被烧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具有多个散热通道;

灯板,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

散热组件,包括吸热层和散热层;所述吸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灯板之间,用于吸收所述灯板产生的热量;所述散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

第一导热连接层,所述第一导热连接层连接所述灯板与所述吸热层,且覆盖所述吸热层靠近所述灯板的表面,以将所述灯板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吸热层;

第二导热连接层,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穿过多个所述散热通道并覆盖所述吸热层靠近背板的表面,连接所述吸热层与所述散热层,以将所述吸热层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热连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相连接,且使得所述吸热层被包裹于所述第一导热连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之间。

其中,所述吸热层包括多个吸热片和多个第一连接部,相邻所述吸热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条状;所述散热层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散热片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层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暴露于空气中,且所述散热层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吸热层的面积。

其中,多个所述吸热片呈阵列排布,多个所述散热片也呈阵列排布,且所述吸热片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散热片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错位设置。

其中,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吸热层的一侧设有内侧凹槽,所述内侧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吸热层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吸热层嵌设于所述内侧凹槽内;

所述背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设有外侧凹槽,所述外侧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散热片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散热片嵌设于所述外侧凹槽内,且所述外侧凹槽与所述内侧凹槽错位设置,以使所述吸热片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散热片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错位设置。

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吸热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导热连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吸热层被包覆于所述第一导热连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之间。

其中,所述散热通道为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通孔,所述散热层覆盖至少部分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金属导热件,所述金属导热件穿过散热通道连接吸热层与散热层,且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相连接。

其中,所述吸热层和所述散热层均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其中,所述吸热层和所述散热层均为铜片;所述第一导热连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层为导热硅胶层;所述背板为金属背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体,用于显示图像;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的一侧,用于向所述显示屏体提供背光源,所述背光模组为如上述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散热组件、第一导热连接层和第二导热连接层,本申请通过使散热组件包括吸热层和散热层,并将吸热层设置于灯板与背板之间,将散热层设置于背板背离灯板的一侧,使得灯板产生的热量可通过吸热层传导至背板外部的散热层,经散热层向外辐射散热,从而将灯板产生的热量转移至外部并散发至空气中,避免灯板热量过高导致灯板上的发光元件被烧毁。同时,本申请通过使第一导热连接层连接灯板与吸热层,以将灯板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吸热层,进一步地,通过使第一导热连接层覆盖吸热层靠近灯板的表面,以提高吸热层与第一导热连接层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一导热连接层与灯板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导热连接层将灯板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导至吸热层;同时,通过使第二导热连接层连接吸热层与背板,并使第二导热连接层穿过背板上的散热通道连接吸热层与散热层,不仅可使吸热层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连接层传导至背板,同时也使第二导热连接层将吸热层吸收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传导至散热层,从而使得灯板产生的热量通过背板和散热层向外辐射散热,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可有效减少灯板散热较慢导致温度升高而缩短发光元件寿命、发光元件烧毁、灯板膨胀变形导致灯板线路损坏等问题发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散热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吸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连接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吸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背光模组;11-灯板;111-发光元件;12-背板;121-内侧凹槽;122-散热通道;123-外侧凹槽;13-散热组件;14-吸热层;141-网格;142-螺孔;143-吸热片;144-第一连接部;15-散热层;151-散热片;152-第二连接部;16-导热连接层;161-第一导热连接层;162-第二导热连接层;163-金属导热件;17-光学膜片;18-光学胶层;2-显示屏体;3-框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散热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该背光模组1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显示面板具体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或电泳显示面板等需要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2、灯板11、散热组件13、导热连接层16。其中,背板12用于支撑灯板11、散热组件13、第一导热连接层161和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灯板11设置于背板12的一侧,用于发光,以提供光源。散热组件13包括吸热层14和散热层15;吸热层14设置于背板12与灯板11之间,用于吸收灯板11产生的热量;散热层15设置于背板12背离灯板11的一侧,且散热层15背离灯板11的一侧暴露于空气中,以用于将传导至散热层15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使灯板11温度下降,从而减少因灯板11温度过高导致灯板11变形以及灯板11上的发光元件111寿命缩短或被烧毁的风险。

如图1所示,导热连接层16设置于灯板11与背板12之间。具体地,导热连接层16包括第一导热连接层161和第二导热连接层162。其中,第一导热连接层161连接灯板11与吸热层14,且覆盖吸热层14靠近灯板11的表面,以增加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灯板11以及吸热层14的接触面积,使得灯板11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传导至吸热层14。同时,背板12具有多个散热通道122,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设置于吸热层14与背板12之间,第二导热连接层162通过多个散热通道122连接吸热层14与散热层15,以将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层15,从而使得灯板11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层15向空气中辐射散热。并且,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覆盖吸热层14靠近背板12的表面,以增加吸热层14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第二导热连接层162通过多个散热通道122与散热层15连接,增加了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与散热层1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迅速传导至散热层15,使得灯板11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快速地散发至外部空气中,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可有效减少因灯板11散热较慢导致温度升高而使发光元件111寿命缩短、发光元件111被烧毁、灯板11膨胀变形导致灯板11线路损坏等问题发生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灯板11具体可为Mini LED灯板11或Micro LED灯板11,即灯板11上的发光元件111可为Mini LED或Micro LED。在具体实施例中,为实现大尺寸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1中的灯板11可由多个子灯板11相互拼接而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吸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吸热层14呈网格141片状,不仅能够增加吸热面积,以迅速吸收灯板11产生的热量,而且能够减少吸热层14的厚度,有利于该背光模组1的轻薄化设计。其中,吸热层14网格141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吸热层14相邻网格141之间的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吸热层14包括多个吸热片143和多个第一连接部144,多个吸热片143通过第一连接部144连接;吸热片143可为矩形、圆形、多边形、椭圆或不规则图形,第一连接部144为长条状,在本实施例中,吸热片143为矩形,矩形吸热片143呈阵列排布,且任意一个矩形吸热片143的相对两侧的长边与其他矩形吸热片143的相对两侧的长边相互平行,即,每一个矩形吸热片143的长度方向均与其他矩形吸热片143的长度方向一致,相邻矩形吸热片143与相邻第一连接部144围成的空间形成上述网格141,以为散热层15提供设计空间,以使散热层15在背板12上的投影与吸热层14在背板12上的投影相错位,从而使得该背光模组1更为轻薄,灯板11的散热路径更短,散热效率更高,且散热层15与吸热层14相互错位,互不遮挡,从而加快散热速率,可进一步提高该背板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吸热层14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背板12靠近灯板11的一侧,紧固件具体可为螺钉、卡扣、磁吸件等,例如,吸热层14和背板12上对应设有多个螺孔142,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吸热层14上的螺孔142和背板12上的螺孔142,以将吸热层14固定于背板12上。具体地,吸热层14为网格141状的铜片,以通过铜片较好的导热特性快速吸收灯板11产生的热量以及传导吸收的热量至散热层15。并且,吸热层14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于吸热层14的生产和装配,且相比于分体结构,可使用较少数量的紧固件即可将吸热层14固定于背板12上,以节省成本。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连接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热连接层16在吸热层14上的正投影覆盖吸热层14,以使导热连接层16能够覆盖且包裹吸热层14。具体地,导热连接层16的形状也为网格状,在覆盖吸热层14的同时还可节省材料,以节省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与第一导热连接层161的形状相同,且覆盖吸热层14靠近背板12的表面。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相连接,以使得吸热层14被包裹于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之间。可以理解为,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是一体的,以下将一体的第一导热连接层161和第二导热连接层162定义为导热连接层,吸热层14被包裹在导热连接层中,从而使导热连接层与吸热层14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使得灯板11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通过导热连接层传导至吸热层14。需要说明的是,吸热层14与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之间为全接触,第一导热连接层161靠近灯板11的一侧的表面与灯板11也为全接触,从而增加灯板11与第一导热连接层的接触面积,以使灯板11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传导至导热连接层16,避免灯板11因热量传导不及时而累积导致灯板11温度过高造成发光元件111寿命缩短、发光元件111被烧毁、灯板11膨胀变形导致灯板11线路损坏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连接层161和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为导热硅胶层,导热硅胶层具有高粘接性能和极佳的导热性,使得第一导热连接层161能够与灯板11和吸热层14紧密接触,且不易分离,从而有效提升连接的稳定性,且使得灯板11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导至吸热层14,同样也可使得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能够与吸热层14、背板12和散热层15紧密粘接,且不易分离从而提升连接的稳定性,且使得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导至散热层15以及背板12,进一步提高灯板11的散热效率。同时,导热硅胶层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密封性,能够提升该背光模组1的装配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连接层161和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不相连,第一导热连接层161设置于灯板11与吸热层14之间,连接灯板11与吸热层14,且第一导热连接层161覆盖于吸热层14靠近灯板的表面,以使灯板1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连接层161迅速传导至吸热层14;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设置于吸热层14与背板12之间,连接吸热层14与背板12,以使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传导至背板12,通过背板12向空气中散热,热量还可通过背板12传导至散热层15,然后通过散热层15向空气中辐射;进一步地,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穿过背板12上的多个散热通道122与散热层15连接,使得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迅速传导至散热层15,然后通过散热层15向空气中辐射热量,从而有效提高该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能够有效减少因灯板11散热较慢导致温度升高而使发光元件111寿命缩短、发光元件111被烧毁、灯板11膨胀变形导致灯板11线路损坏等问题发生的风险。

请参阅图6-8,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吸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2为金属背板,以提高背板12的导热性能。背板12靠近灯板11的一侧具有内侧凹槽121,内侧凹槽121的形状与吸热层14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吸热层14嵌设于背板12的内侧凹槽121内,从而节省空间,减小背光模组1的整体厚度。具体地,如图8所示,背板12上具有多个纵横交错且相互连通的内侧凹槽121,以形成与吸热层14形状相匹配的形状,从而使吸热层14可完全嵌设于内侧凹槽121中。其中,内侧凹槽121的深度大于吸热层14的厚度,使得第一导热连接层161和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也可设置于内侧凹槽121内,且使吸热层14被包覆于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之间,进一步节省导热连接层的空间,减小背光模组1的厚度,且有利于导热连接层的设置,避免在涂敷导热连接层时因导热硅胶的流动性而外溢。内侧凹槽121的深度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背板12上具有多个散热通道122,散热通道122具体为设置于背板12上的通孔,通孔具体设置于背板12的内侧凹槽121的底壁上,以使第二导热连接层162可延伸至通孔,并通过通孔与散热层15连接,从而使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传导至背板12另一侧的散热层15。进一步地,散热层15覆盖至少部分通孔,以增加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与对散热层1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的热量传导速率,提升该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具体地,通孔的数量、孔径尺寸和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使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迅速传导至背板12以及背板12另一侧的散热层15,从而使灯板11产生热量能够迅速传导至背板12以及背板12另一侧的散热层15,以将热量及时散发至外部空气中,避免背光模组1内部产生的热量积累而无法及时逸散导致内部温度过高,易造成灯板11发热元件寿命缩短、发光元件111烧毁、灯板11膨胀变形导致灯板11线路损坏等问题。

如图6所示,散热通道122为圆形通孔,通孔的孔径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层15覆盖通孔,以增加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与对散热层1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的热量传导速率,提升该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22为沿内侧凹槽121延伸的条形通孔,条形的长度和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散热层15覆盖部分通孔,条形通孔可使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与散热层15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进一步使得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能够通过该条形通孔将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层15的传导速率提高,进一步提高该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9-10,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层15固定于背板12背离灯板11的一侧,与吸热层14相似,散热层15也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背板12上,紧固件可为螺钉、卡扣、磁吸件等,例如,散热层15和背板12上对应设有多个螺孔142,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吸热层14上的螺孔142和背板12上的螺孔142,以将吸热层14固定于背板12上。散热层15至少部分覆盖背板12上的散热通道122,以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连接,从而吸收第二导热连接层162传导的热量,并将热量及时向空气中辐射,避免热量累积导致灯板11温度过高。如图6所示,背板12上的散热通道122为多个圆形通孔,则可使散热层15全部覆盖通孔,以使散热层15与导热连接层16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提高热量的传导速率,进而提高该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背板12上的散热通道122为沿内侧凹槽121延伸的条形通孔,由于通孔的开口面积较大,散热层15可部分覆盖条形通孔,以节省设计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层15包括多个散热片151和多个第二连接部152,第二连接部152用于连接相邻散热片151,且覆盖背板12上的散热通道122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连接,连接部152具体可为条状,且沿背板12背离灯板11的一侧的外形延伸,以贴合于背板12,有利于背光模组1的轻薄化设计,使得该背光模组1更为轻薄。散热片151沿背板12的延伸方向延伸,散热片151具体可与吸热层14的网格141形状相同,以使所述散热片151与所述吸热片143相错位,从而使吸热片143与散热片151在垂直于背板的方向上互不遮挡,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散热片151的形状与吸热层14的网格141的形状一致,可为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多个散热片151呈阵列排布;对应于吸热层14的设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51为矩形,矩形散热片151呈阵列排布,且设置于吸热层14的网格141在背板上的投影的区域中,从而使吸热片143在背板12上的正投影与散热片151在背板12上的正投影错位设置,即吸热片143与散热片151在垂直于背板12的方向上互不遮挡,从而提高对灯板11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51与连接部152为一体结构,或散热层15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散热层15为多个散热片151相互连接的一体结构,以便于散热层15的生产和装配,且相比于分体结构,可使用较少数量的紧固件即可将散热层15固定于背板12上,以节省成本。进一步地,该散热层15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大于吸热层14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吸热层14的面积指吸热层14靠近灯板11的一侧的面积或靠近背板12的一侧的面积。通过使散热层15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大于吸热层14的面积,使得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层15更加快速地将热量辐射至空气中,使得吸热层14也能够快速散热降温,从而避免背光模组1内部环境温度过高。具体地,散热层15背离背板12的一侧的表面可为波浪状,或散热层15背离背板12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以增加散热层15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使散热层15散热速率更快,波浪状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幅度或凸起的高度可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不影响背光模组1的轻薄化设计即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层15也为铜片,以通过铜片较好的导热特性快速吸收灯板11产生的热量以及传导吸收的热量至散热层15。

如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背板12背离灯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外侧凹槽123。具体地,背板12靠近灯板11的一侧的内侧凹槽121在背板12背离灯板11的一侧可以看成网格状的凸起,多个网格状的凸起之间形成外侧凹槽123,即,背板12靠近灯板11的一侧与背板12背离灯板11的一侧的凹凸结构相反,即,背板靠近灯板11的一侧的内侧凹槽121与灯板背离灯板11的一侧的外侧凹槽123相互错位。散热片151设置于外侧凹槽123中,连接部152沿相邻外侧凹槽123之间的凸起延伸,以连接相邻的散热片151,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散热层15,并且使散热层15与吸热层14装配至背板12上时能够在背板12厚度方向上节省更多的空间,进一步为实现背光模组1的轻薄化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方案;而且,将吸热片143设置于背板12的内侧凹槽121,将散热片设置于背板12的外侧凹槽123,并通过使内侧凹槽121与外侧凹槽123在背板12上错位设置,使得散热片151与吸热片143在垂直于背板12的方向上互不遮挡,能够使热量更易散发出去,可进一步有效提高该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还包括金属导热件163,金属导热件163穿过散热通道122连接吸热层14与散热层15,且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相连接。具体地,金属导热件163可为铜导热件,可为柱状或片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每一散热通道122穿过多个金属导热件163,具体形状、大小以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制。金属导热件163可与吸热层14一体制作,或与散热层15一体制作,以提高该金属导热件163的导热效率,或者也可与吸热层14和散热层15分开制作,再进行装配,通过与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相连接,使得金属导热件163与吸热层14和散热层15紧密相连,使得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还可通过金属导热件163传导至散热层15,从而增加了热量的有效传导路径,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1还包括光学膜片17和光学胶层18,光学膜片17间隔设置于灯板11背离背板12的一侧,用于接收灯板11的发射光,以用于均衡发射光的光场,从而提升背光模组1的出光品质。光学胶层18设置于光学膜片17背离灯板11的一侧,用于封装光学膜片17,避免光学膜片17被划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通过使导热连接层16连接灯板11与吸热层14,以将灯板1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吸热层14,进一步地,通过使第一导热连接层161覆盖吸热层14靠近灯板11的表面灯板11靠近吸热层14的表面,以提高吸热层14与第一导热连接层161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一导热连接层161与灯板11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第一导热连接层16将灯板11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导至吸热层14;同时,通过使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连接吸热层14与背板12,并使第二导热连接层162穿过背板12上的散热通道122连接吸热层14与散热层15,不仅使得第二导热连接层162可将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传导至背板12,然后通过背板12散热,而且还可使第二导热连接层162将吸热层14吸收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122传导至散热层15,从而使得灯板11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层15向空气中辐射散热,有效提高了背光模组1的散热效率,可有效减少因灯板11散热较慢导致温度升高而缩短发光元件111寿命、发光元件111烧毁、灯板11膨胀变形导致灯板11线路损坏等问题发生的风险。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体2、背光模组1和框胶3;其中,显示屏体2用于显示图像,显示屏体2具体可为液晶显示屏体2或电泳显示屏体2等需要光源的显示屏体2,以接收背光模组1提供的光源,从而显示相应的图像。

其中,背光模组1设置于显示屏体2接收光源的一侧,背光模组1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屏体2,以向显示屏体2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1与显示屏体2之间通过框胶3连接和密封。具体地,该背光模组1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与上文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背光模组1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且可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阅上文具体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灯板11可为Mini LED灯板11,背光模组1通过散热组件13和第一导热连接层161、第二导热连接层162,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降低灯板11上的发光元件111的工作环境温度,以提升发光元件111的使用寿命,且可为实现HDR2000-3000的背光模组1提供更为有效的散热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2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