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纺织品加工后需要进行性能检测,以符合国家标准。例如,色牢度测试全称SW-12A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等纺织品耐洗、耐干洗、耐缩呢色牢度试验,也可用于考核染料耐洗色牢度性能的试验。

中国专利CN216847396U公开了一种展示灯照色牢度测试仪,包括测试箱及其中部设置的可升降的样品架,测试箱的内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测试箱外侧顶部安装有定时开关的控制面板,测试箱的顶部内外安装有日光灯管和筒灯,样品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调节轴,测试箱的内部后方设置有用于改变测试箱内温度湿度的蒸发板,测试箱的外部后侧设置有用于向蒸发板内部通入热蒸气的水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可区分样品进行灯光照射的测试箱,使其在一个封闭环境下照射测试,并利用蒸发板和水箱组合对测试箱加温和加湿,保证了样品在相对恒定的温湿度环境下照射测试。

测试仪需要调节测试环境的温湿度,现有的温湿度调节均为内部气流循环结构。然而,在完成一次纺织品的色牢度测试后,需要等测试仪内的温湿度恢复平衡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纺织品的测试,需要等待时间长,导致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所述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包括:

机架,包括温控舱及与所述温控舱连通的测试舱;

温湿度控制箱,与所述温控舱连通,用于调节进入所述温控舱气流的温湿度;

气体流通部件,包括循环通道、位于所述循环通道内的风机组件、与所述循环通道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活动连接于所述循环通道的换向组件,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均与大气连通,所述循环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温控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温湿度控制箱连通,所述换向组件活动控制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循环通道的通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循环通道的导风板和连接所述导风板的换向驱动件,所述导风板转动封闭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或者,所述导风板转动将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循环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及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导风板隔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包括间隔安装于循环通道的第一行程检测件和第二行程检测件,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折弯板和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相交的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位于所述第一行程检测件和第二行程检测件之间,所述第一折弯板转动至封闭所述出气通道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折弯板同步转动至封闭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口位置,所述循环通道连通所述温湿度控制箱和测试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湿度控制箱包括水箱和安装于所述水箱内的加热组件,所述循环通道连接于所述水箱的上方且超出所述水箱液面的顶部,在所述循环通道的中心线方向,所述液面与所述水箱顶部空间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循环通道的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通道配置有储风区,所述储风区位于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测试舱之间,在所述循环通道的中心线方向,所述储风区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循环通道的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连通至所述储风区,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换向组件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温控舱内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调节流经所述温控舱气流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测试舱内的检测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中心柱和环绕所述中心柱设置的测试架,所述测试架活动装配于所述机架,所述测试舱与所述温控舱配置有多个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环绕中心柱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转动驱动件,所述测试架架设于所述测试舱的底壁并与所述测试舱的底壁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件与所述测试架驱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柱包括外壁和位于所述外壁内的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在通电情况下朝向所述测试架方向发射高温光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在温湿度控制箱、温控舱、测试舱及循环通道构成内部气流循环流通的内循环气流通道,测试舱内的气流及温湿度控制准确。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在测试舱完成测试后开启,以使气流自进气通道进入温湿度控制箱、温控舱、测试舱及部分循环通道后从出气通道排出构成外循环气流通道,快速调节测试舱内的温湿度达到再次进行测试的调节,设备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换向组件开启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换向组件关闭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0;测试舱11;温控舱12;温湿度控制箱20;水箱21;气体流通部件30;循环通道31;储风区311;风机组件32;出气通道33;进气通道34;换向组件35; 换向驱动件351;导风板352;第一折弯板3521;第二折弯板3522;第一行程检测件353;第二行程检测件354;检测组件40;中心柱41;测试架42;加热组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包括机架10、安装于机架10的温湿度控制箱20和气体流通部件30。机架10为框架结构,在机架10的内部通过隔板结构分隔形成不同的腔体或通道。其中,机架10包括温控舱12及与温控舱12连通的测试舱11。温控舱12和测试舱11通过板状结构分隔开,在隔板上设置有导通孔以将温控舱12和测试舱11连通。作为优选,测试舱11位于温控舱12的上方,以引导气流自下而上流入测试舱11。

温湿度控制箱20与温控舱12连通,用于调节进入温控舱12气流的温湿度。温湿度控制箱20为生成温湿气体的发生器,其通过加热蒸发、超声波蒸发等方式形成温湿度可调的温湿气体。风机组件32产生的气流将温湿气体送入温控舱12,继而通过温控舱12进入测试舱11。

气体流通部件30包括循环通道31和位于循环通道31内的风机组件32,风机组件32驱动循环通道31内的气体定向流动。循环通道31为固定于机架10的管状通道结构,循环通道31的一端与温控舱12连通,另一端与温湿度控制箱20连通,温控舱12、测试舱11、循环通道31及温湿度控制箱20构成内一个内部封闭的气流内循环通道31。

进一步地,气体流通部件30还包括与循环通道31连通的进气通道34和出气通道33、活动连接于循环通道31的换向组件35,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均与大气连通,换向组件35活动控制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分别与循环通道31的通断。当换向组件35将进气通道34和出气通道33封闭时,气流内循环通道31为一个内循环通道31结构,风机组件32驱动气流在该气流内循环通道31内流通。当换向组件35将进气通道34和出气通道33开启时,进气通道34、循环通道31、温控舱12、测试舱11、温湿度控制箱20及出气通道33构成内一个开放的气流外循环通道31。

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在温湿度控制箱20、温控舱12、测试舱11及循环通道31构成内部气流循环流通的内循环气流通道,测试舱11内的气流及温湿度控制准确。进气通道34和出气通道33在测试舱11完成测试后开启,以使气流自进气通道34进入温湿度控制箱20、温控舱12、测试舱11及部分循环通道31后从出气通道33排出构成外循环气流通道,快速调节测试舱11内的温湿度达到再次进行测试的调节,设备利用率高。

如图3至图5所示,换向组件35控制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的启闭,其中,换向组件35可单独控制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的启闭。例如,换向组件35包括安装于出气通道33的出气门和连接出气门的出气驱动件,出气驱动件驱动出气门转动,以构成出气通道33的启闭。换向组件35控制进气通道34的启闭类似,可参照出气门和出气驱动件的结构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换向组件35控制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的启闭,其中,换向组件35可联动控制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的启闭。在一实施例中,换向组件35包括可转动连接于循环通道31的导风板352和连接导风板352的换向驱动件351,换向驱动件351驱动导风板352转动,以同步开启或关闭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具体地,换向驱动件351驱动导风板352向第一方向转动,导风板352转动封闭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以使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同时封闭。换向驱动件351驱动导风板352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则导风板352转动将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分别连通循环通道31,并且,出气通道33及进气通道34通过导风板352隔开,以使气流内循环通道31转换成气流外循环通道31,测试舱11内的温湿度测试条件快速复位,以满足测试条件,设备利用率实现倍数的提升。

进一步的,换向组件35包括间隔安装于循环通道31的第一行程检测件353和第二行程检测件354。第一行程检测件353和第二行程检测件354可设置为行程开关、光电开关、霍尔传感器等检测导风板352活动行程的感应件。第一行程检测件353和第二行程检测件354用于限定导风板352的转动范围,从而保持导风板352对进气通道34和出气通道33的封闭性能。

导风板352包括第一折弯板3521和与第一折弯板3521相交的第二折弯板3522,第一折弯板3521位于第一行程检测件353和第二行程检测件354之间。第一折弯板3521和第二折弯板3522相交成折弯板结构,该折弯角度适配循环通道31内进气通道34的开口及出气通道33的开口。其中,当第一折弯板3521转动至封闭出气通道33的开口位置时,第二折弯板3522同步转动至封闭进气通道34的开口位置,循环通道31连通温湿度控制箱20和测试舱11。当第一折弯板3521转动至打开出气通道33的开口位置,第二折弯板3522同步转动至打开进气通道34的开口位置并将出气通道33和进气通道34分隔开,出气通道33连通测试腔,进气通道34连通至温湿度控制箱20。

温湿度控制箱20主要用于调节循环通道31内的湿度,其中,温湿度控制箱20包括水箱21和安装于水箱21内的加热组件50,循环通道31连接于水箱21的上方且超出水箱21液面的顶部。加热组件50设置为加热管结构,其通过加热水箱21内的水体,以使水体蒸发。

在循环通道31的中心线方向,液面与水箱21顶部空间的截面积大于循环通道31的截面积。水箱21在水体液面以上的空间大,可以充分满足加热组件50加热水体所形成蒸汽的容纳空间,在循环通道31输出气流引导下形成温湿气流。并且,液面上方的空间大,还能够缓冲气流,提高气流中湿度的均衡性。

在一实施例中,循环通道31配置有储风区311,储风区311位于风机组件32和测试舱11之间。在循环通道31的中心线方向,储风区311的截面积大于循环通道31的截面积。

储风区311为循环通道31中容积局部增大的一个部位,在垂直于循环通道31的截面方向,储风区311所容纳的空气量大于循环通道31的空气量,从而使气流在该处缓冲,充分满足风机组件32运行流通所需的气体流通量,保持气流流速均衡。

作为优选,风机组件32的进风口连通至储风区311,风机组件32的出风口朝向换向组件35方向,以保持气流流通顺畅且均衡。可选地,风机组件32为轴向进风的轴流风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还包括位于温控舱12内的加热组件50,加热组件50用于调节流经温控舱12气流的温度。加热组件50位于温控舱12内,温湿气流流经温控舱12后被加热组件50所加热,以进一步调节温湿气流的温度,温湿气流的温度调节快速且温度变化幅度大,操作灵活。可选地,加热组件50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环,加热环的外周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散热片,以扩大加热组件50与温湿气流的接触面积。作为优选,该温控舱12的容积远大于水箱21内的容积,水箱21流出的温湿气流进入到温控舱12,继而在温控舱12内加热。温控舱12与测试舱11通过孔洞结构连通,温湿气流在温控舱12内的滞留时间长,加热均衡且时间长,温湿气流保持实验条件的预设温湿度准确性高。

在一实施例中,温湿度调节测试设备还包括安装于测试舱11内的检测组件40,检测组件40用于检测纺织品的其中一项标准。其中,测试组件包括中心柱41和环绕中心柱41设置的测试架42,测试架42活动装配于机架10。测试架42用于固定间隔分布的多条纺织品,纺织品围绕中心柱41设置且位于温湿气流的流通方向。测试舱11与温控舱12配置有多个连通通道,连通通道环绕中心柱41分布,以构成各个纺织品的测试环境基本相同,不同的纺织品放置于同一测试环境下形成对比试验,检测结构准确度高。

作为优选,检测组件40还包括转动驱动件,测试架42架设于测试舱11的底壁并与测试舱11的底壁可转动连接,转动驱动件与测试架42驱动连接。测试架42相对于中心柱41转动,以使纺织品与温湿气流充分接触,接触均匀且测试效果好。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中心柱41包括外壁和位于外壁内的发光体,发光体在通电情况下朝向测试架42方向发射高温光线。外壁为透明材料制成的管体结构,发光体位于外壁的环绕区域内,发出的光线透出外壁。纺织品在模仿日照下的光线及温湿度情况下测试色牢度,检测准确度高。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轮胎性能测试设备侧偏侧倾角度调节装置
  • 空调及其温湿度调节装置、温湿度调节控制系统和方法
  • 温湿度调节装置及温湿度调节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3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