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是通过人工手段对目标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为保证调节效率,目标区域相对比较封闭,因此在使用空调一段时间后,目标区域内的空气新鲜度会降低。为此市场上引入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即将目标区域外含氧量较高的新鲜空气引入至目标区域内,将目标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空气排出至室外,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新风管将新风引入至空调内,并通过过滤结构过滤后排出至目标区域。但是由于新风管内直接与外界环境连通,新风管内的气流未经过过滤,因此新风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部容易堆积灰尘等污染物,这容易增加过滤结构的工作负担,使得过滤结构的过滤效果降低,进而导致新风质量变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通过阀体模块控制反吹通道打开以将新风管内的污染物吹出,进而达到清洁新风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新风管内容易堆积灰尘等污染物所导致的新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系统,该送风系统包括导风模块、阀体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新风管,控制模块与阀体模块连接,阀体模块设置在导风模块内,新风管与导风模块连接。导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和反吹通道,控制模块能够通过阀体模块控制新风通道导通,同时控制反吹通道关闭以向目标区域导入新风;以及控制新风通道关闭,同时控制反吹通道打开以清洁新风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第一壳体的第一进风口与室外连通,第一壳体的第二进风口与目标区域连通,第一壳体的出风口与第二壳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壳体的第一出风口与目标区域连通,第二壳体的第二出风口与第三壳体的进风口连通;第三壳体的出风口与第一壳体的第三进风口连通;其中,目标区域为与送风系统出口端连接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模块包括活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二进风口处的第一阀体单元,活动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出风口处的第二阀体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与第三壳体的出风口的第三阀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体单元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风门;

和/或第二阀体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以及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风门;

和/或第三阀体单元包括第三电机以及与第三电机连接的第三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系统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加热模块,加热模块设置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用于加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的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上的加热件和第四电机,第四电机与加热件连接,用于驱动加热件在支架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系统还包括用于均分从第二壳体流出的气流的出风框,出风框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第一出风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系统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出风框与第二壳体的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四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模块包括与控制模块连通的风机,风机位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与第二壳体进风口之间,用于在正转时导通新风和反转时清理新风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处的滤网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导风模块连接的室内接头;和/或新风管另一端设置有防雨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新风管内的环境信息;

根据新风管内的环境信息控制阀体模块工作以调整送风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反吹模式;

其中,新风模式为将室外的气流导入至目标区域,反吹模式为将目标区域的气流导向至室外以使得新风管内污染物被吹出;目标区域为送风系统的出口端连接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内的环境信息包括新风管内的粉尘浓度;

根据新风管内的环境信息控制阀体模块工作以控制送风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反吹模式,包括:

当粉尘浓度小于预设粉尘浓度阈值时,控制阀体模块打开新风通道,关闭反吹通道,送风系统为新风模式;当粉尘浓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粉尘浓度阈值时,控制阀体模块打开反吹通道,关闭新风通道,送风系统为反吹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送风系统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加热模块,加热模块设置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送风系统在新风模式下工作时,获取新风通道的出风口温度以及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

当新风通道出风口的温度小于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时,控制加热模块对气流进行加热;当新风通道出风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时,控制加热模块停止对气流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阀体模块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风门、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风门、第三电机、与第三电机连接的第三风门,导风模块包括风机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送风系统在反吹模式下工作时,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风门打开至最大角度,控制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风门打开至最大角度,同时控制第三电机驱动第三风门打开至最大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新风管的温度T1;

当新风管的温度T1与预设温度T2关系满足,|T1-T2|≤3℃时,控制加热模块加热预设时间段后控制加热模块停止对气流加热;当T1-T2<﹣3℃时,控制风机的转速减小,当T1-T2>3℃时,控制风机的转速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模块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上的加热件和第四电机,第四电机与加热件连接时,

在获取新风管的温度T1之前包括:

控制第四电机驱动加热件打开至最大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送风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送风系统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送风系统设置于空调器与新风管之间用于对流经空调器与新风管之间的气流进行导向。导风模块的新风通道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导向至目标区域,以提升目标区域内空气的新鲜度。导风模块的反吹通道用于将目标区域的气流导向至室外,一方面可以循环目标区域内气流,另一方面气流在反吹的过程中可以将新风管内堆积的灰尘吹出至室外,以达到清洁新风管的目的。控制模块控制阀体模块以实现新风通道和反吹通道的自由切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管内设置过滤结构,本可以将新风管内堆积的污染物全部吹出,且无需再一次对过滤结构进行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送风系统,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阀体模块以控制反吹通道打开,进而将污染物吹出以达到清洁新风管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管内容易堆积灰尘等污染物导致的新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基于上述送风系统而设计的,因此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参见上述送风系统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是基于上述送风系统而设计的,因此空调器的有益效果参见上述送风系统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的第一壳体的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三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三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四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处于第四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

1、导风模块;10、新风通道;11、反吹通道;12、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第三壳体;2、阀体模块;21、第一阀体单元;211、第一电机;212、第一风门;22、第二阀体单元;221、第二电机;222、第二风门;23、第三阀体单元;231、第三电机;232、第三风门;24、第四风门;3、控制模块;4、新风管;41、室内接头;42、防雨罩;5、加热模块;51、支架;52、加热件;53、第四电机;6、出风框;7、滤网组件;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系统,参考图1至图3,该送风系统用于对空调器与新风管4之间的气流导向,送风系统包括导风模块、阀体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新风管,控制模块与阀体模块连接,阀体模块设置在导风模块内,新风管与导风模块连接;导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和反吹通道,控制模块能够通过阀体模块控制新风通道导通,同时控制反吹通道关闭以向目标区域导入新风;以及控制新风通道关闭,同时控制反吹通道打开以清洁新风管。

具体地,送风系统设置于空调器与新风管4之间用于对流经空调器与新风管之间的气流进行导向。导风模块1的新风通道10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导向至目标区域,以提升目标区域内空气的新鲜度。导风模块1的反吹通道11用于将目标区域的气流导向至室外,一方面可以循环目标区域内气流,另一方面气流在反吹的过程中可以将新风管4内堆积的灰尘吹出至室外,以达到清洁新风管4的目的。控制模块3控制阀体模块2以实现新风通道10和反吹通道11的自由切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管4内设置过滤结构,本实施例可以将新风管4内堆积的污染物全部吹出,且无需再一次对过滤结构进行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风系统,通过控制模块3控制阀体模块2以控制反吹通道11打开,进而将污染物吹出以达到清洁新风管4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管4内容易堆积灰尘等污染物导致的新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在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模块1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以及第三壳体14,第一壳体12的第一进风口与室外连通,第一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与目标区域连通,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与第二壳体13的进风口连通。第二壳体13的第一出风口与目标区域连通,第二壳体13的第二出风口与第三壳体14的进风口连通。第三壳体14的出风口与第一壳体12的第三进风口连通,其中,目标区域为与送风系统的出口端连接的区域。

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12,第一壳体12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第二壳体13的进风口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一出风口依次连通,以形成可以用于将室新风导向至目标区域内的新风通道10。本实施例中的新风流动的路径长度小于气流反吹时流动的路径,以减小新风风阻,进而提高对目标区域空气质量调节性能。

第一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第二壳体13的进风口、第二壳体13的第二出风口、第三壳体14的进风口、第三壳体14的出风口、第一壳体12的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一壳体12的第一进风口依次连通,以形成可以用于将目标区域的气流导向至室外的反吹通道11。目标区域内的气流从第一壳体12的底部进入后在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以及第三壳体14内流动后从第一壳体12一侧的流出,本实施例中新风通道10和反吹通道11的部分段重合,以使得气流在反吹的过程中对新风管4以及导风模块1进行清洁,进而提升了送风系统的清洁性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至图12,阀体模块2包括活动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处的第一阀体单元21,活动设置于第二壳体13的第二出风口处的第二阀体单元22,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与第三壳体14的出风口的第三阀体单元23。

具体地,第一阀体单元21、第二阀体单元22以及第三阀体单元23均与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3发出的指令控制新风通道10以及反吹通道11的通断。

当新风通道10打开,反吹通道11关闭时,第一阀体单元21关闭第一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第二阀体单元22关闭第二壳体13的第二出风口,第三阀体单元23关闭第三壳体14的出风口,参考图5、图6、图11以及图12,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的即室外的气流流向至目标区域的方向,也就是新风通道10的方向。当新风通道10关闭,反吹通道11打开时,第一阀体单元21打开第一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第二阀体单元22打开第二壳体13的第二出风口,第三阀体单元23打开第三壳体14的出风口,同时第三阀体单元23关闭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参考图7至图10,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目标区域内的气流流向至室外的方向,也就是反吹通道11的方向。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2以及图3,第一阀体单元21包括第一电机211以及与第一电机211连接第一风门212。和/或第二阀体单元22包括第二电机221以及与第二电机221连接的第二风门222。和/或第三阀体单元23包括第三电机231以及与第三电机231连接的第三风门232。

具体地,第一电机211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风门212连接,第一电机211在正转的过程中驱动第一风门212打开(或关闭),第一电机211的反转的过程中驱动第一风门212关闭(或打开);同理,第二电机221在正转的过程中驱动第二风门222打开(或关闭),第二电机221在反转的过程中驱动第二风门222关闭(或打开);第三电机231在正转的过程中驱动第三风门232打开(或关闭),第三电机231在反转的过程中驱动第三风门关闭(或打开)。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21以及第三电机231均与控制模块3连接,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21以及第三电机231可以根据控制模块3的指令对应控制第一风门212、第二风门222以及第三风门232的开度,进而控制进风量或者出风量。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3,送风系统还包括与控制模块3连接的加热模块5,加热模块5设置于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内,用于加热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内的气流。

具体地,加热模块5设置于第一壳体12内时一方面可以对流经第一壳体12的新风加热,另一方面可以对流经第一壳体12的反吹的风进行杀菌。加热模块5设置于第二壳体13内时,一方面可以对流经第二壳体13的新风加热,另一方面可以对流经第二壳体13的反吹的风进行杀菌。当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内均设置加热模块5时,该加热模块5可对流经第一壳体12的新风以及流经第二壳体13的新风同时加热,对流经第一壳体12反吹的风以及流经第二壳体13反吹的风进行杀菌。加热模块5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加热件,当加热模块5设置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3时,电阻加热件可以设置一个;当加热模块5设置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内时,电阻加热件设置两个。

在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加热模块5包括支架51以及设置于支架51上的加热件52和第四电机53,第四电机53与加热件52连接,用于驱动加热件52在支架51上移动。

具体地,支架51设置于第一壳体12内,加热件52沿第一壳体12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支架51上,第四电机53驱动加热件52滑动。第四电机53与控制模块3连接,根据控制模块3的指令驱动加热件52移动,一方面对新风或者反吹风加热,另一方面可以在加热件52移动过程中调节进风量和出风量。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以及图4至图12,送风系统还包括用于均分从第二壳体13流出的气流的出风框6,出风框6设置于第二壳体13的第一出风口处。

具体地,出风框6设置于第二壳体13的第一出风口处用于对导出的新风进行均流,以使得吹响指目标区域内的新风更为柔和,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进一步地,出风框6设置两个,两个出风框6关于第二壳体13的第一出风口对称设置,以在提升用户舒适度的同时保证出风量。

在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图2以及图4至图12,送风系统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出风框6与第二壳体13的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四风门24。

具体地,第四风门24活动设置于出风框6处,用于在新风通道10关闭时,反吹通道11打开时保证导风模块1的密封性能。第四风门24可以通过与控制模块3连接的第四电机驱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模块1包括与控制模块3连通的风机8,风机8位于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与第二壳体13进风口之间,用于在正转时导通新风和反转时清理新风管4。

具体地,风机8用于在导入新风以及反吹风的过程中对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以及第三壳体14内的气流导向,以加速气流流动。风机8与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3的指令正转(或者反转)以将新风导入至目标区域内;以及根据控制模块3的指令反转(或者正转)以将反吹风导向至室外,将新风管4内的污染物吹出室外,以清洁新风管4。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5、图9以及图11,送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处的滤网组件7。

具体地,滤网组件7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出风口处,用于对进入至第一壳体12的新风进行过滤,以保证新风的清洁度。第一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滤网组件7通过开口沿第一壳体12的宽度方向设置于第一壳体12内,以实现对流经第一壳体12内新风进行过滤。

在具体实施例中,新风管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导风模块1连接的室内接头41;和/或新风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防雨罩42。具体地,新风管4的一端的室内接头41一方面可以提升连接处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安装。新风管4另一端的防雨罩42可以用于阻止室外的雨水或者灰尘进入至新风管4内。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参考图13至图15,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新风管4内的环境信息;

根据新风管4内的环境信息控制阀体模块2工作以调整送风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反吹模式;

其中,新风模式为将室外的气流导入至目标区域,反吹模式为将目标区域的气流导向至室外以使得新风管4内污染物被吹出;目标区域为与送风系统的出口端连接的区域。

具体地,本实施例时基于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而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新风管4内的环境信息;

S102:根据新风管4的环境信息控制阀体模块2工作以调整送风系统的工作模式。更具体地,当新风管4的环境良好时,控制模块3控制阀体模块2工作以打开新风模式;当新风管4内的环境较差时,控制模块3控制阀体模块2工作以打开反吹模式,进而清洁新风管4内的污染物。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风系统控制方法是基于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而设计的,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参见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图片信息和粉尘浓度信息。其中图片信息可以在新风管4内设置微型摄像机获取。

在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14,新风管4内的环境信息包括新风管4内的粉尘浓度;

根据新风管4内的环境信息控制阀体模块2工作以控制送风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和反吹模式,包括:

当粉尘浓度小于预设粉尘浓度阈值时,控制阀体模块2打开新风通道10,关闭反吹通道11,送风系统为新风模式;当粉尘浓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粉尘浓度阈值时,控制阀体模块2打开反吹通道11,关闭新风通道10,送风系统为反吹模式。

具体地,当粉尘浓度小于粉尘浓度阈值时,说明此时新风管4的环境良好,送风系统可对目标区域输送新风。当粉尘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粉尘浓度阈值时,说明此时新风管4的环境较差,送风系统控将目标区域内的气流反吹至室外,以清洁新风管4。粉尘浓度可以通过粉尘浓度检测仪获取。粉尘浓度阈值存储于控制模块3的控制器中。本实施例中的清洁方式不仅可以清洁灰尘,还可以清洁新风管4内的霉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污染物指的是空气中的粉尘和霉菌。

在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4,当送风系统包括与控制模块3连接的加热模块5,加热模块5设置于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内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送风系统在新风模式下工作时,获取新风通道10的出风口温度以及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

当新风通道10出风口的温度小于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时,控制加热模块5对气流进行加热;当新风通道10出风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时,控制加热模块5停止对气流加热。

具体地,当新风通道10出风口的温度小于目标区域的环境温度时,说明此时的新风会降低目标区域的温度,为保证目标区域内温度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加热模块对新风加热,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4,当阀体模块2包括第一电机211、以及与第一电机211连接第一风门212、第二电机221、与第二电机221连接的第二风门222、第三电机231、与第三电机231连接的第三风门232,导风模块1包括风机8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送风系统在反吹模式下工作时,控制第一电机211驱动第一风门212打开至最大角度,控制第二电机221驱动第二风门222打开至最大角度,同时控制第三电机231驱动第三风门232打开至最大角度;

具体地,第一阀体单元21包括第一电机211和第一风门212,第二阀体单元22包括第二电机221和第二风门222,第三阀体单元23包括第三电机231和第三风门232。在反吹模式下,控制模块3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21以及第三电机231转动以对应驱动第一风门212、第二风门222以及第三风门232打开至最大角度,进而增大出风量使得更多的污染物排出,进而提升清洁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5,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新风管4的温度T1;

当新风管4的温度T1与预设温度T2关系满足,|T1-T2|≤3℃时,控制加热模块5加热预设时间段后控制加热模块5停止对气流加热;当T1-T2<﹣3℃时,控制风机8的转速减小,当T1-T2>3℃时,控制风机8的转速增大。

具体地,当新风管4的温度T1与预设温度T2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3℃时说明此时新风管4的温度符合要求,因此可以对新风管4进行除菌工作;当T1-T2<﹣3℃时,说明此时新风管4内的温度相对较低,为提高灭菌效果,可以控制风机8的转速减小;当T1-T2>3℃时,说明此时新风管4内的温度相抵较高除菌效果较好,为了提升除菌效率,可以控制风机8增大转速。

进一步地,当加热模块5包括支架51以及设置于支架51上的加热件52和第四电机53,第四电机53与加热件52连接时,

在获取新风管4的温度T1之前包括:

控制第四电机53驱动加热件52打开至最大角度。

具体地,送风系统处于反吹模式时,控制器控制控制第四电机53以将加热件52打开至最大角度以提升出风量,进而提升清洁效果。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送风系统。

具体地,空调器包括外壳以及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送风系统设置于外壳内。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是基于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设计的,因此空调器的有益效果参见实施例1的送风系统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空调器包括四种工作状态,当新风系统向目标区域导入新风时,新风通道10打开,反吹通道11关闭,此时空调器处于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工作状态;

当新风系统对新风管4清洁时,新风通道10关闭,反吹通道11打开,此时空调器处于如图7和图8所示的第二工作状态;

当新风系统对新风管4杀菌时,新风通道10关闭,反吹通道11打开,此时加热模块5的第四电机53带动加热件52转动至最大角度,提升出风量,此时空调器处于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第三工作状态;

当新风系统对新风加热时,新风通道10打开,反吹通道11关闭,此时加热模块5的第四电机53带动加热件52转动至最大角度,提升出风量,此时空调器处于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四工作状态。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技术特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用于机动车车门的驱动装置及机动车
  • 用于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驱动器电路、照明设备和机动车辆
  • 用于至少部分电驱动的机动车辆的接触条装置
  • 用于机动车的车门的门把手装置、车门、机动车
  • 用于接收用于运行机动车的多个蓄电池的装置
  • 用于控制在机动车的电气驱动装置中的损耗热量的方法、用于机动车的电气驱动单元以及机动车
  • 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辅助设备的皮带传动装置的皮带轮装置和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经由皮带轮装置连接的辅助设备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