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磁环绕线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6:00


磁环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环绕线机。

背景技术

磁环绕线机是一种对磁环进行绕线的设备,现有一种双盘磁环绕线机,其采用双导线针同时伸入磁环内圈并同时对磁环的两侧进行绕线,但是由于磁环的内圈宽度比较小,当两根导线针同时伸入至磁环内圈时,导线针与绕线部之间的距离会非常狭小,如此就造成在绕线过程中,经过狭小空间的铜线容易出现卡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环绕线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由于其两根导线针与磁环绕线部之间的距离较小,导致铜线绕线时易出现卡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环绕线机,包括工作台、送环装置、夹持装置、绕线装置、送线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有两个绕线部,两个绕线部的开口处均设置有顶针,所述夹持装置安装于所述绕线装置的侧方并用于夹持磁环于两个所述绕线部的开口处,所述送环装置安装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侧方并用于将磁环移载至所述夹持装置上,所述送线装置安装于绕线装置的侧方并用于顶针闭合绕线部后提供铜线,所述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夹持装置和所述工作台之间,用于调节夹持装置与两顶针之间的位置关系。

可选地,两所述绕线部镜像对称布置于所述绕线装置上,两所述绕线部的开口交汇。

可选地,所述送环装置包括有振动盘机构、导料机构和推料机构;所述振动盘机构和所述导料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导料机构设置有导料通道和接料通道,所述导料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振动盘机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接料通道与所述导料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推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导料机构上,用于将落下至接料通道上的磁环移载至夹持装置上.

可选地,所述导料机构包括有导料座、导料件和盖板,所述导料座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导料件安装于所述导料座上,所述导料件的侧部设置有导料槽和接料槽,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导料件的侧部并用于盖合所述导料槽和所述接料槽,形成所述导料通道和接料通道。

可选地,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有推料驱动件和推杆,所述推料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导料座上,所述推料驱动件与所述推杆连接,用于驱动推杆伸入接料通道对磁环进行移栽;所述推杆远离所述推料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与磁环内圈相适配的载料部;

可选地,所述载料部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磁环内圈的磁铁.

可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上夹具、下夹具和夹持驱动件;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上下布置与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夹持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上并与所述上夹具或者下夹具连接,用于驱动上夹具和下夹具彼此靠近以夹紧磁环

可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有用于挤压铜线的挤线机构。

可选地,所述挤线机构包括有挤线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挤线组件安装于所述绕线装置上,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挤线组件布置于磁环绕线部的上下方。

可选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卸料孔,所述卸料孔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发明的磁环绕线机中,送环装置将磁环输送至夹持装置上,调节装置驱动夹持装置上的磁环移动至其中一绕线部的开口处,使得该开口处的第一个顶针靠近磁环内圈的中间位置处,该顶针穿过磁环的内圈并闭合顶针多所在的绕线部的开口,形成完整的第一条走线路径,然后送线装置提供铜线,绕线装置带动铜线沿第一条走线路径缠绕在磁环的左侧部上,随后第一个顶针复位,调节装置驱动夹持装置上的磁环移动至另外一绕线部的开口处,使得该开口处的第二个顶针靠近磁环内圈的中间位置处,该顶针穿过磁环的内圈并闭合顶针所在的绕线部的开口,形成完整的第二条走线路径,然后送线装置提供铜线,绕线装置带动铜线沿第二条走线路径缠绕在磁环的右侧部上;在绕线过程中,由于第一个顶针和第二个顶针均靠近磁环内圈的中间位置,从而在对磁环进行绕线的过程中,第一个顶针与磁环的左侧部、第二个顶针与磁环的右侧部之间具有充裕的距离,从而防止铜线经过的时候出现卡线的情况,提高了绕线加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磁环绕线机的夹持装置和绕线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磁环绕线机的绕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挤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送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送环装置隐藏振动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导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环绕线机的挤线流程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工作台 11—卸料孔 20—送环装置

21—振动盘机构 22—导料机构 221—导料座

222—导料件 2221—导料槽 2223—接料槽

223—盖板 23—推料机构 231—推料驱动件

232—推杆 2321—载料部 2322—安装槽

30—夹持装置 31—移动机构 311—固定座

312—移动座 313—伺服电机 32—上夹具

321—导向条 322—上定位槽 33—下夹具

331—下定位槽 34—夹持驱动件 35—挤线机构

351—挤线组件 3511—气动夹爪 3512—挤压块

3513—导向部 352—限位组件 40—绕线装置

41—绕线部 41a—第一绕线部 41b—第二绕线部

412—牵引轮 42—顶针 42a—第一顶针

42b—第二顶针 50—送线装置 60—调节装置

61—调节座 62—调节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12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磁环绕线机,包括工作台10、送环装置20、夹持装置30、绕线装置40、送线装置50和调节装置60,所述绕线装置40包括有两个绕线部41,两个绕线部41均具有开口且两所述开口处均设置有能够闭合所述开口的顶针42,所述送环装置20安装于所述夹持装置30的侧方并用于将磁环移载至所述夹持装置30上,所述夹持装置30安装于所述绕线装置40的侧方并用于夹持磁环至两个所述绕线部的开口处,所述送线装置50安装于绕线装置40的侧方并当所述顶针42闭合所述开口后提供铜线,所述调节装置60安装于所述夹持装置30和所述工作台10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装置30与两所述顶针42之间的间距。

为了方便描述,下述将两个绕线部41定义为第一绕线部41a和第二绕线部41b,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部41a开口处的顶针定义为第一顶针42a,设置于所述第二绕线部41b开口处的顶针定义为第二顶针42b。

具体地,送环装置20将磁环输送至夹持装置30上,调节装置60驱动夹持装置30上的磁环移动至第一绕线部41a的开口处,使得该开口处的第一顶针42a靠近磁环内圈的中间位置处,第一顶针42a穿过磁环的内圈并闭合第一绕线部41a的开口,形成完整的第一走线路径,然后送线装置50提供铜线,绕线装置40带动铜线沿第一走线路径缠绕在磁环的左侧部上,随后第一顶针42a复位,调节装置60驱动夹持装置30上的磁环移动至第二绕线部41b的开口处,使得第二顶针42b靠近磁环内圈的中间位置处,第二顶针42b穿过磁环的内圈并闭合第二绕线部41b的开口,形成完整的第二走线路径,然后送线装置50提供铜线,绕线装置40带动铜线沿第二走线路径缠绕在磁环的右侧部上;在绕线过程中,由于第一顶针42a和第二顶针42b均靠近磁环内圈的中间位置,从而在对磁环进行绕线的过程中,第一顶针42a与磁环的左侧部、第二顶针42b与磁环的右侧部之间具有充裕的距离,从而防止铜线经过的时候出现卡线的情况,提高了绕线加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绕线部41a和第二绕线部41b呈镜像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绕线部41a的开口和所述第二绕线部41b的开口交汇,使得第一绕线部41a和第二绕线部41b相互连通。这样子,调节装置60驱动夹持装置30于第一绕线部41a和第二绕线部41b开口交汇处移动,调节距离小,能够快速地调节磁环与第一顶针42a、第二顶针42b的位置关系,从而提高了绕线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绕线部41a包括有绕线腔、进线通道(图中未显示)、裁剪部(图中未显示)和牵引轮412;所述进线通道连通所述绕线腔和所述送线装置50,所述牵引轮412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绕线腔上并用于带动进入绕线腔中的铜线,所述裁剪部设置于所述牵引轮412与顶针之间并用于对铜线进行裁剪。具体地,送线装置50将铜线沿进线通道进入到绕线腔中,牵引轮412带动铜线沿走线路径缠绕在磁环的侧部,缠绕完毕后,裁剪部对铜线的末端进行裁剪,从而完成缠绕加工。

进一步地,第二绕线部41b与第一绕线部41a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装置60包括有调节座61和调节气缸62,所述调节座61连接于所述绕线装置40和所述夹持装置30之间,所述调节气缸62连接于所述绕线装置40和所述夹持装置30之间。具体地,调节气缸62驱动夹持装置30沿调节座61移动,设置的调节座61能够提高夹持装置30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工作台10上设置有卸料孔11,所述卸料孔11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30的下方,加工完毕后的磁环从夹持装置30上掉落卸料孔11,从而便于收集加工完毕后的磁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11所示,所述送环装置20包括有振动盘机构21、导料机构22和推料机构23;所述振动盘机构21和所述导料机构22均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导料机构22设置有导料通道和接料通道,所述导料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振动盘机构21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接料通道与所述导料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推料机构23安装于所述导料机构22上,用于将落下至接料通道上的磁环移载至夹持装置30上;具体地,振动盘机构21构将零散的磁环有序地进入到导料通道中,并沿导料通道进入到接料通道中,而后推料机构23将落入接料通道中的磁环推送至夹持装置30,同时推料机构23闭合接料导料通道下端的开口,进而有序地将磁环移载至夹持装置30上,并且通过推料机构23移载,使得夹持装置30与接料通道之间节省连接件,铜线绕置在磁环时不会出现卡线的情况,提高了绕线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10所示,所述导料机构22包括有导料座221、导料件222和盖板223,所述导料座22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导料件222安装于所述导料座221上,所述导料件222的侧部设置有导料槽2221和接料槽2223,所述盖板223设置于所述导料件222的侧部并用于盖合所述导料槽2221和所述接料槽2223,所述盖板223、所述导料槽2221和所述接料槽2223形成所述导料通道和所述接料通道,具体地,对导料件222进行加工导料槽2221和接料槽2223后,将盖板223装于导料件222的侧部,从而形成导料通道和接料通道,对导料件222加工槽状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11所示,所述推料机构23包括有推料驱动件231和推杆232,所述推料驱动件231安装于所述导料座221上,所述推料驱动件231与所述推杆232连接,用于驱动推杆232伸入接料通道内并对磁环进行移栽;所述推杆232远离所述推料驱动件23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磁环的内圈相适配的载料部2321;具体地,推料驱动件231驱动推杆232伸入接料通道中,载料部2321插入穿内圈,从而将磁环移栽至夹持部上,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载料部2321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磁环内圈的磁铁(图中未显示)。具体地,通过磁铁将磁环吸附于载料部2321上,避免在移栽磁环的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情况,同时由于通过磁铁吸附在载料部2321上,接料通道与夹持部之间无需再安装额外的导料件222,从而使得夹持装置30的周边无部件连接,加工过程中不会影响绕线,并且通过推杆232将磁环直接推送至夹持处,移栽物料更加精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载料部2321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载料部2321的上、下端面或者左、右端面,具体地,设置与安装孔中的磁铁外露于载料部2321的上、下端面或者左、右端面,在移栽磁环的过程中,吸附磁环内圈的上、下部或者左、右部,磁环相对的两端受力均匀,从而提高移栽磁环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载料部2321相对的两侧面或者四个侧面均设置有安装槽2322,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322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所述夹持装置30包括有移动机构31、上夹具32、下夹具33和夹持驱动件34;所述移动机构31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所述上夹具32和所述下夹具33呈上下布置于所述移动机构31上,所述夹持驱动件34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31上并与所述上夹具32或者所述下夹具33连接,用于驱动上夹具32和下夹具33彼此靠近以夹紧所述磁环。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具32和所述夹持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31上,所述下夹具33安装于所述夹持驱动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上夹具32的正下方。

具体地,送环装置将磁环放置在上夹具32和下夹具33之间,夹持驱动机构驱动下夹具33朝向上夹具32移动,从而将磁环夹紧于上夹具32和下夹具33之间,绕线装置对夹紧后的磁环进行绕线,绕线过程中,移动座312机构驱动磁环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铜线整齐相邻地缠绕在磁环的侧部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机构31包括有固定座311、移动座312和伺服电机313,所述移动座312与所述固定座311滑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13安装于所述固定上,所述伺服电机313的输出轴与所述移动座31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312沿固定座311上下移动,所述伺服电机313每次驱动移动座312移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铜线的直径;

具体地,推杆232将磁环输送至上夹具32和下夹具33之间,然后夹持驱动件34驱动下夹具33向上移动,以将磁环固定于所述上夹具32和所述下夹具33之间,绕线过程中,每绕一圈,该伺服电机313驱动移动座312移动一次,每次移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铜线的直径,使得铜线在每次缠绕在磁环上,先后缠绕的铜线不会出现重叠的现象,使得绕置在磁环上的铜线整齐分布,整齐缠绕铜线的磁环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所述夹持装置30还包括有用于挤压铜线的挤线机构35;所述挤线机构35包括有挤线组件351和限位组件352,所述挤线组件351安装于所述绕线装置40上,所述限位组件352与所述挤线组件351分别布置于磁环绕线部的上方和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挤线组件351位于磁环绕线部的上方,所述限位组件352位于磁环绕线部的下方,所述限位组件352安装于所述下夹具33中;

具体地,绕线装置40将铜线绕置在磁环绕线部上,伺服马达驱动移动座312向上移动,使得限位组件352朝向挤压组件移动,挤线组件351将该铜线挤压至限位组件352上端面,而后伺服马达驱动移动座312向下移动,绕线装置将铜线再次绕置在磁环的绕线部上,伺服马达再次驱动移动座312向上移动,挤线组件351将后绕置的铜线挤压至先绕置的铜线的一侧,从而使得后绕置的铜线与先绕置的铜线之间并拢,如此可以使得后绕置的铜线与先绕置的铜线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避免后绕置的铜线与先绕置的铜线出现重叠,且通过挤线组件351和限位组件352的配合将后绕置的铜线与先绕置的铜线挤压并拢,使得绕置在磁环上的铜线并列整齐,绕置第二层铜线的时候,第二层铜线整齐缠绕在第一层铜线的表面,从而确保加工磁环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挤线组件351包括有气动夹爪3511和两挤压块3512,所述气动夹爪3511安装于所述绕线装置40上,两所述挤压块3512安装于所述气动夹爪3511上并位于所述上夹具32的两侧,具体地,铜线沿磁环绕置第一层时,气动夹爪3511驱动两挤压块3512贴合磁环绕线部,从而对后绕置铜线挤压;铜线沿磁环绕置第二层时,气动夹爪3511驱动两挤压块3512离开磁环绕线部,使得挤压块3512与磁环绕线部之间形成避让第一层铜线的间距,从而便于铜线绕置第二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所述上夹具32的侧部设置有导向条321,所述挤压块3512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条321相适配的导向部3513。具体地,挤压过程中,上夹具32相对挤压块3512上下移动,导向条321与导向部3513彼此配合,提高上夹具32相对挤压块351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上夹具32的底部设置有与磁环顶部相适配的上定位槽322,所述下夹具3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磁环底部相适配的下定位槽331,所述上定位槽322与所述下定位槽331形成用于夹持磁环的夹持位。具体地,夹紧磁环的时候,通过上定位槽322限位磁环的顶部,下定位槽331限位磁环的底部,从而在绕线过程中磁环不容易出现偏移的情况,可提高加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组件352包括有两块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下夹具33的两侧,所述限位块的顶部高于所述下夹具33的顶部,两限位块与两挤压块3512一一上下对应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用于磁环自动绕线机的磁环夹持装置
  • 磁环定位送料机构及磁环绕线机
技术分类

0612011292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