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气相色谱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9:06


气相色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柱和检测器的气相色谱系统,该检测器用于检测在柱中分离出的试样成分。

背景技术

为了与色谱分离相配合地对试样中的作为杂原子的硫的含量进行定量,使用一种检测器,该检测器应用了能实现较高的化合物选择性的化学发光。例如,作为应用了硫化合物的化学发光的检测器,已知有硫化学发光检测器(SCD:Sulfur ChemiluminescenceDetector)(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在使用SCD进行的分析中,例如利用因含硫化合物的氧化和还原而产生的硫化合物与臭氧的反应来发生二氧化硫的受激SO

以下,示出使用SCD进行的分析的反应例。

<氧化还原部的反应>

含硫化合物+O

SO

<反应单元的反应>

SO+O

SO

色谱分离后的试样气体在氧化还原部进行了氧化和还原之后向反应单元被引导,利用SCD来检测在反应单元内发生的SO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9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氧化还原部例如设于气相色谱仪。氧化还原部具备长条状的反应管。反应管与柱的一端连续并且向铅垂上方延伸。向反应管导入氧化剂和还原剂。此外,利用加热机构对反应管进行加热。

在进行分析时,通过了柱的试样气体流入到反应管并在反应管内进行了氧化和还原之后向反应单元被引导。此时,在反应管内的下方侧(上游侧)将试样气体氧化,在反应管内的上方侧(下游侧)将试样气体还原。

在此,在氧化还原部中,适合氧化的温度与适合还原的温度不同。具体而言,适合氧化的温度比适合还原的温度高。例如,适合氧化的温度是1000℃左右,适合还原的温度是850℃左右。

然而,由于反应管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因此会受到空气的对流的影响,产生在将试样气体氧化和还原时难以保持为恰当的温度这样的不良情况。具体而言,对试样气体进行还原的部分(反应管内的上方侧的部分)会因空气的对流的影响而暴露在高温中,产生温度变得过高这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试样成分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气相色谱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气相色谱系统包括:柱,其供试样成分导入;以及检测器,其用于检测在所述柱中分离出的试样成分。所述检测器包括流路和氧化还原部。在所述柱中分离出的试样成分通过所述流路。所述氧化还原部包含氧化部和还原部,该氧化部用于使通过所述流路的试样成分氧化,该还原部设在所述流路中的比所述氧化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且用于使在所述氧化部氧化了的试样成分还原。所述还原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氧化部而言为除铅垂上方之外的位置。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气相色谱系统中,通常来说适合氧化的温度比适合还原的温度高。因此,通常来说将进行试样成分的氧化的部分保持在温度比进行试样成分的还原的部分高的温度下。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结构,用于使试样成分还原的还原部设在比用于使试样成分氧化的氧化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且,还原部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而言为除铅垂上方之外的位置。

因此,当在氧化部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因对流而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还原部暴露在该高温的空气中。

其结果,能够抑制还原部的温度升高到所需以上的程度。

即,采用本发明的气相色谱仪用检测器,能够使试样成分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还原部与所述氧化部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而形成为,供试样成分通过的流路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大致水平方向对流路进行维护。

其结果,能够提高使用气相色谱仪用检测器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3)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气相色谱系统还包括流路构件。所述流路构件形成为构成所述流路的管状。所述流路构件能够通过沿着所述氧化部和所述还原部排列的方向滑动而进行装卸。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装卸流路构件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4)此外,所述气相色谱系统也可以还包括主体。在所述主体收纳有所述柱。所述流路也可以从所述主体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在与主体的侧面相对的状态下进行流路的维护。

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气相色谱系统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5)此外,所述柱也可以包括用于导入试样的导入口和用于排出分离出的试样成分的排出口。所述流路的一端也可以连接于所述柱的所述排出口。所述检测器也可以还包括测量部、加热部以及保持部。所述测量部用于测量在所述氧化还原部进行了氧化和还原的试样成分。所述加热部用于对所述氧化部处的所述流路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以比所述氧化部处的试样成分低的温度对所述还原部处的所述流路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所述保持部将所述氧化还原部以所述流路的中心轴线成为除铅垂之外的方向的姿势保持。

根据这样的结构,加热部以比还原部处的试样成分高的温度对氧化部处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而且,氧化还原部保持为中心轴线成为除铅垂之外的方向的姿势。

因此,当在氧化部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因对流而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还原部暴露在该高温的空气中。

其结果,能够抑制还原部的温度升高到所需以上的程度。

(6)此外,所述气相色谱系统也可以还包括流路构件。所述流路构件是构成所述流路的管状。所述流路构件能够通过沿着所述氧化部和所述还原部排列的方向向所述流路的下游方向滑动而进行装卸。所述保持部也可以以在将水平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使所述还原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氧化部为0度以上且4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保持所述氧化还原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在进行维护时能够使流路构件滑动而对其进行装卸。

此外,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反应管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因此存在在使流路构件滑动而将其拔出的过程中由于手打滑等而导致流路构件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到氧化还原部内的可能性。此外,在装卸流路构件时需要使流路构件以不弯折的方式与流路的方向平行地滑动。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反应管沿着铅垂方向延伸且其下游侧位于上方,因此作业位置较高,装卸作业较为困难。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降低流路构件落下到氧化还原部内的危险性,并且能够提高对流路构件进行装卸而进行维护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此外,流路构件例如能够通过被O形密封圈等保持于反应管而被固定。随着还原部相对于氧化部的位置接近0度,流路构件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到氧化还原部内的危险性下降,只要最低在45度以内,就认为O形密封圈的保持力会大于对流路构件施加的向铅垂下方的自重。

因此,通过像上述的结构那样利用保持部以使还原部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为0度以上且4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保持氧化还原部,能够进一步降低流路构件落下到氧化还原部内的危险性。

(7)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流路构件的内部是所述还原部,在所述流路构件的内部的表面设有表现出还原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还原部。

(8)此外,所述气相色谱系统也可以还包括主体。在所述主体收纳有所述柱。所述氧化还原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所述流路也可以从所述主体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在与主体的侧面相对的状态下进行流路的维护。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气相色谱系统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此外,由于氧化还原部未配置在主体的正上方,因此能够防止氧化还原部因对流而受到主体内的温度的影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于使试样成分还原的还原部设在比用于使试样成分氧化的氧化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且,还原部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而言为除铅垂上方之外的位置。因此,当在氧化部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因对流而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还原部暴露在该高温的空气中。其结果,能够抑制还原部的温度升高到所需以上的程度。即,采用本发明的气相色谱仪用检测器,能够使试样成分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的气相色谱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气相色谱系统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气相色谱系统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详细地表示图1的气相色谱系统的氧化还原部的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的气相色谱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的气相色谱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气相色谱系统的结构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1的气相色谱系统10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气相色谱系统10包括气相色谱仪1和检测器2,该检测器2用于检测利用该气相色谱仪1分离出的试样成分。

气相色谱仪1包括柱11、柱加热炉12以及试样导入部13等。

柱11例如由毛细管柱构成。柱11与加热器和风扇等(均未图示)一同收纳在柱加热炉12内。

柱加热炉12形成为箱状。柱加热炉12用于对柱11进行加热,在进行分析时恰当地使加热器和风扇(未图示)进行驱动。柱加热炉12构成主体的一例。

试样导入部13设在柱加热炉12的上表面121。试样导入部13在其内部具备试样气化室,在该试样气化室内气化的试样(试样气体)与载气一同向柱11内导入。

检测器2例如是SCD。检测器2包括氧化还原部14、反应单元21、臭氧发生器22、滤光器23、光检测器24、泵25以及洗气器26等。检测器2构成气相色谱仪用检测器的一例。

氧化还原部14设在柱加热炉12的周面(侧面122)。氧化还原部14用于使试样成分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部14连接有柱11的一端(顶端)。另外,氧化还原部14的详细的结构见后述。

在反应单元21分别连接有第1移送管31和第2移送管32。反应单元21借助第1移送管31连接于氧化还原部14。此外,从臭氧发生器22向反应单元21供给臭氧。

在臭氧发生器22中,通过无声放电而利用氧来生成臭氧。臭氧发生器22和光检测器24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在反应单元21和光检测器24之间配置有滤光器23。

光检测器24例如由光倍增管构成。反应单元21、臭氧发生器22、滤光器23及光检测器24构成测量部30。测量部30用于测量在氧化还原部14进行了氧化和还原的试样成分。

泵25和洗气器26存在于第2移送管32。

在使用气相色谱系统10对试样进行分析时,首先将成为分析对象的试样注入到气相色谱仪1的试样导入部13。使试样在试样气化室中气化。此外,向试样导入部13的试样气化室供给载气。

将在试样气化室内气化的试样与载气一同向柱11内导入。将试样所含有的各试样成分在通过柱11内的过程中分离,并依次向氧化还原部14导入。

在氧化还原部14中进行试样成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单元21内将从氧化还原部14经由第1移送管31而引导到反应单元21内的试样成分(试样气体)与从臭氧发生器22供给的臭氧混合。

此时,在借助第2移送管32连接于反应单元21的泵25的作用下从氧化还原部14向反应单元21导入试样气体。即,利用泵25的抽吸动作从氧化还原部14向反应单元21内引导试样气体,使在反应单元21内与臭氧进行了反应之后的试样气体经由泵25排出。在反应单元21和泵25之间安装有洗气器26,将来自反应单元21的试样气体在利用洗气器26除去了臭氧之后排出。

在反应单元21内产生激发的二氧化硫,观察化学发光。借助滤光器23利用光检测器24来检测在反应单元21内产生的化学发光。由此,从光检测器24输出与二氧化硫的发光量相应的检测信号,能够基于该检测信号对试样气体中的硫含量进行定量。

2.检测器的结构

氧化还原部14设在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氧化还原部14包括主体部141、第1反应管142、第2反应管148以及加热部143。主体部141形成为长条的筒状并且从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另外,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是柱加热炉12的周面,且是与相对于使用者的面(前表面)相邻(连续)的面。

第1反应管142形成为管状,配置在主体部141内。第1反应管142从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第1反应管14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41沿着大致水平方向滑移(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41装卸)。在柱11的一端(顶端)连接有第2反应管148。第1反应管142连接于第1移送管31。第1反应管142例如是陶瓷制的管。在第2反应管148的上游侧的部分(柱11侧的部分)连接有第1流入管144。此外,在第1反应管142的下游侧的部分(反应单元21侧的部分)连接有第2流入管145。第1反应管142构成流路构件的一例。此外,第1反应管142和第2反应管148内的空间构成流路140的一例。

从未图示的供给部向第1流入管144供给氧化剂。氧化剂例如是O

从未图示的供给部向第2流入管145供给还原剂。供给剂例如是H

即,在氧化还原部14中,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此外,还原部147在流路140中设在比氧化部146靠下游侧(试样气体的流入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

加热部143以覆盖第1反应管142和第2反应管148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141内。加热部143例如具备加热器(未图示)。加热部143用于对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加热部143以使氧化部146成为比还原部147高温的方式对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分别进行加热。

3.氧化还原部中的试样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上所述,将通过了气相色谱仪1的柱11的试样气体向氧化还原部14导入。此时,将通过了柱11的试样气体向流路140导入。

流入到流路140的试样气体首先在氧化部146处与从第1流入管144流入的氧化剂混合并且被加热部143加热。此时,具体而言,氧化部146的温度成为1000℃左右。这样,在氧化部146处将试样气体氧化。

此外,氧化的试样气体进一步地在流路140内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移动,到达还原部147。然后,试样气体在还原部147处与从第2流入管145流入的还原剂混合并且被加热部143加热。此时,具体而言,还原部147的温度成为850℃左右。这样,在还原部147处将试样气体还原。

这样,在氧化还原部14中进行试样气体(试样成分)的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将试样气体(试样成分)经由第1移送管31向反应单元21引导。

例如,使用作为氧化剂的O

在氧化还原部14中进行试样成分的氧化还原反应时,利用加热部143对第2反应管148的周围进行加热而使其成为高温。然后,在第2反应管148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会因对流而上升。另一方面,第1反应管142内的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抑制了还原部147暴露于在氧化部146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的情况。

此外,第1反应管142是消耗品,其在因经时劣化或者污染而活性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会在试样成分的灵敏度下降这一方面出现症状,因此需要更换第1反应管142。在该情况下,使用者在站立于气相色谱仪1的侧面122侧的状态下使第1反应管142相对于主体部141沿着大致水平方向滑移,从而将第1反应管142从氧化还原部14拔出(脱离)。然后,使用者使新的第1反应管142以插入到主体部141的方式滑移,从而将第1反应管142安装于氧化还原部14。

4.检测器的详细结构

图2是示意地表示气相色谱系统10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气相色谱系统1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详细地表示气相色谱系统10的氧化还原部14的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气相色谱系统10中,流路140从柱加热炉12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氧化还原部14配置在柱加热炉12的侧面。在气相色谱仪10中,在柱11的排出口112连接有流路140的一端。

在气相色谱仪1中,在试样导入部13中将试样向载气的气流导入,将含有该试样的载气向在柱加热炉12中收纳的柱11的导入口111导入。试样在通过柱11的过程中被按成分分离,含有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的气体(以下称为“试样气体”)依次从柱11的排出口112溶出。

在检测器2中,主体部141收纳在检测器2的壳体41的上部前侧,反应单元21及其他的结构要素(在图2和图3中省略)收纳在壳体41内部的剩余的空间(例如主体部141的下方、后方)。另外,检测器2的壳体41中的收纳有主体部141的空间的上表面成为能够开闭的门42。

如图4所示,主体部141包括第1反应管142、第2反应管148、第1流入管144、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加热部143、以及收纳上述构件的外壳151。以下,将图4所示的各管路的位于图中的左侧的端部称为各管路的“左端”,将位于图中右侧的端部称为各管路的“右端”。

第2反应管148与第1流入管144同轴地配置在第1流入管144的内部,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的左端插入到第2反应管148的右端。此外,第1反应管142的右端插入到第2反应管148的左端。另外,第2反应管148、第1反应管142、第1流入管144及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均是由氧化铝等陶瓷构成的陶瓷管。

在第1流入管144和第2反应管148的右端安装有连接器152,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贯穿该连接器152。另外,第1流入管144和第2反应管148的右端的开口部被连接器152封闭,但在连接器152的左端面切有槽,气体能够经由该槽在第1流入管144和第2反应管148之间流通。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的右端自主体部141的外壳151突出并且连接于设在接口153的内部的配管154的左端,该接口153配置在气相色谱仪1与检测器2的分界。配管154的右端安装于第1接头155。在第1接头155连接有用于向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供给非活性气体(在此是氮)的非活性气体流路156。

第1反应管142、第1流入管144及第2反应管148的左端自主体部141的外壳151突出,进而自设在检测器2的壳体41的左侧壁411的开口411a突出到外部。在壳体41的外部,在第1流入管144的左端安装有第2接头157,在该第2接头157连接有用于向第1流入管144供给氧化剂(在此是氧)的氧化剂流路158。第2反应管148贯穿该第2接头157,在第2反应管148的左端安装有第3接头159。在该第3接头159连接有用于向第2反应管148供给还原剂(在此是氢)的第2流入管145。第1反应管142贯穿该第3接头159,该第1反应管142的左端连接于到达反应单元21的第1移送管31。第1移送管31由挠性的管构成,其在壳体41的外部折回之后再次进入到壳体41的内部并且连接于壳体41内的反应单元21。

在第1反应管142的内部的表面设有表现出还原反应的催化剂。第1反应管142的内部(形成为管状的流路)构成还原部147。在第1反应管142和第3接头159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161。第1反应管142隔着O形密封圈161保持于第2反应管148。第1反应管142能够沿着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排列的方向向流路140的下游方向滑动而相对于检测器2装卸。

在检测器2设有用于保持主体部141(氧化还原部14)的保持部149。保持部149在壳体41内固定在恒定位置,对主体部141的下端部进行保持。由此,主体部141(氧化还原部14)保持恒定的姿势。

保持部149以在将水平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使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为0度以上且4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保持主体部141(氧化还原部14)。

具体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49以在将水平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使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为0度以上且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保持主体部141(氧化还原部14)。在该状态下,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即,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状态包含在将水平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为0度以上且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状态。

另外,保持部149只要是将氧化还原部14以流路的中心轴线L成为除铅垂之外的方向的姿势保持的结构即可。即,还原部147只要是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而言为除铅垂上方之外的位置的结构即可。

加热部143对氧化部146处的流路140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以比氧化部146处的试样成分低的温度对还原部147处的流路140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

供给到非活性气体流路156的氮经由第1接头155和配管154向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的右端(后端)流入,并在非活性气体导入管150的内部从右端(后端)朝向左端(前端)行进。

经由氧化剂流路158供给的氧经由第2接头157向第1流入管144的左端流入,并在第1流入管144的内壁和第2反应管148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朝向右侧行进。到达第1流入管144的右端的氧从在连接器152的左端面形成的槽(上述)向第2反应管148的内部流入,并在第2反应管148内朝向左侧行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氧作为氧化剂,但也可以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

经由第2流入管145供给的氢经由第3接头159向第2反应管148的左端流入,并在第2反应管148的内壁和第1反应管142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朝向右侧行进。到达第1反应管142的右端附近的氢从此处被吸入到第1反应管142中,并在第1反应管142的内部朝向左侧行进。

从气相色谱仪1的柱11的排出口112导入到主体部141的内部的试样气体在第2反应管148的右端与氧混合,在第2反应管148的内部朝向左行进并且同时在高温下被氧化分解。此时,在试样成分是硫化合物的情况下会生成二氧化硫。含有氧化分解后的试样成分的气体与从第2反应管148的左端附近导入的氢一同被吸入到第1反应管142。在所述氧化分解后的试样成分含有二氧化硫的情况下,在此二氧化硫会与氢进行反应从而被还原为一氧化硫。通过了第1反应管142的气体经由第1移送管31向反应单元21导入。

如图1所示,从第1移送管31输送到反应单元21的气体在反应单元21内与臭氧混合。此时,借助滤光器23并利用由光电倍增管等构成的光检测器24来检测因一氧化硫与臭氧进行的反应而发生的化学发光。利用控制部(未图示)基于来自光检测器24的检测信号而求出试样气体中的硫化合物的浓度。这样,在测量部30中对在氧化还原部14进行了氧化和还原的试样成分进行测量。

在进行这样的分析的期间,柱加热炉12的温度的变化较为剧烈,有时例如会在30分钟的期间在-30~480℃之间转变。在该情况下,在第2反应管148和加热部143之间的区域200中会发生对流,但由于在该区域200的上方未配置还原部147,因此抑制了还原部147成为所需以上的程度的高温的情况。

此外,使用者在进行维护时使第1反应管142滑移从而将第1反应管142从氧化还原部14拔出(脱离)。由于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为0度以上且4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第1反应管142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到氧化还原部14内的危险性,能够提高进行维护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进行维护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水平方向是指与重力方向正交的平面所包含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氧化部146与还原部147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定的角度是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之间的流路140的中心轴线与同重力方向正交的平面所成的角。

5.作用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气相色谱系统10包括气相色谱仪1和检测器2。检测器2包括氧化还原部14。氧化还原部14包括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还原部147设在比氧化部146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且,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而言为除铅垂上方之外的位置。

因此,当在氧化部146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因对流而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还原部147暴露在该高温的空气中。

其结果,能够抑制还原部147的温度升高到所需以上的程度。

即,采用氧化还原部14,能够使试样成分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氧化还原部14中,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

即,在氧化还原部14中形成为,供试样成分通过的流路140(第1反应管142内的流路140)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大致水平方向对流路进行维护。

其结果,能够提高使用氧化还原部14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此外,能够提高气相色谱仪1的流路的设计的自由度。

(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氧化还原部14包括第1反应管142。第1反应管142能够通过沿着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排列的方向(大致水平方向)滑动而相对于主体部141装卸。

因此,能够提高在使第1反应管142相对于主体部141装卸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气相色谱仪1中,第1反应管142从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朝向外侧延伸。

因此,使用者能够在与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相对的状态下进行第1反应管142(第1反应管142的流路140)的维护。

其结果,能够提高使用气相色谱仪1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气相色谱系统10中,加热部143对氧化部146处的流路140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以比氧化部146处的试样成分低的温度对还原部147处的流路140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保持部149将氧化还原部14以流路140的中心轴线L成为除铅垂之外的方向的姿势保持。

因此,当在氧化部146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因对流而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还原部147暴露在该高温的空气中。

其结果,能够抑制还原部147的温度升高到所需以上的程度。

(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气相色谱系统10中,第1反应管142能够通过沿着氧化部146和还原部147排列的方向向流路140的下游方向滑动而被装卸。保持部149以在将水平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使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为0度以上且4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保持氧化还原部14。

因此,使用者在进行维护时能够使第1反应管142滑动而对其进行装卸。

此外,在第1反应管142是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在使第1反应管142滑动而将其拔出的过程中由于手打滑等而导致第1反应管142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到氧化还原部14内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在装卸第1反应管142时需要使第1反应管142以不弯折的方式与流路的方向平行地滑动,因此在第1反应管142是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结构的情况下第1反应管142的下游侧会位于上方,因此作业位置较高,装卸作业较为困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降低第1反应管142落下到氧化还原部14内的危险性,并且能够提高对第1反应管142进行装卸而进行维护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此外,随着还原部147相对于氧化部146的位置接近0度,第1反应管142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到氧化还原部14内的危险性下降,只要最低在45度以内,就认为O形密封圈161的保持力会大于对第1反应管142施加的向铅垂下方的自重。

因此,通过利用保持部149以使还原部147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为0度以上且45度以内的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保持氧化还原部14,能够进一步降低第1反应管142落下到氧化还原部14内的危险性。

(7)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反应管142的内部构成为还原部147。此外,在第1反应管142的内部的表面设有表现出还原反应的催化剂。

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还原部147。

(8)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在气相色谱系统10中,氧化还原部14配置在柱加热炉12的侧面。此外,流路140从柱加热炉12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

因此,使用者能够在与柱加热炉12的侧面相对的状态下进行流路140的维护,能够提高使用气相色谱系统10时的使用者的操作性。此外,由于氧化还原部14未配置在柱加热炉12的正上方,因此能够防止柱加热炉12因对流而受到柱加热炉12内的温度的影响。

测量过程中的柱加热炉12的温度的变化较为剧烈,有时例如会在30分钟的期间在-30~480℃之间转变。因此,在氧化还原部14设在柱加热炉12的正上方而不是柱加热炉12的侧面的情况下,氧化还原部14的周围温度会极端地进行变化,其结果,很难准确地控制由加热部143实现的氧化还原部14内的温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氧化还原部14不配置在柱加热炉12的正上方,因此能够防止在测量过程中在柱加热炉12和氧化还原部14之间发生对流。

6.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5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1的气相色谱系统10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氧化还原部14设在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

与此相对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氧化还原部14设在柱加热炉12的上表面121。具体而言,氧化还原部14以流路140保持为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的方式载置在柱加热炉12的上表面121。在该状态下,还原部147与氧化部146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

若这样配置氧化还原部14,则能够在气相色谱仪1的侧面122侧确保空间。

7.第3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1的气相色谱系统10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氧化还原部14以流路140保持为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的方式设置。

与此相对地,在第3实施方式中,氧化还原部14以流路140保持为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状态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氧化还原部14以流路140保持为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状态的方式设在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氧化还原部14配置为沿着柱加热炉12的侧面122。

在该状态下,还原部147配置在氧化部146的下方侧。

因此,当在氧化部146的周围成为高温的空气因对流而移动到上方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还原部147暴露在该高温的空气中。

其结果,能够将还原部147保持为恰当的温度。

8.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还原部147配置在与氧化部146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相对于氧化部146而言为下方侧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还原部147只要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而言为除铅垂上方之外的位置即可,其配置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还原部147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氧化部146倾斜的位置(与氧化部146在铅垂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气相色谱仪;2、检测器;10、气相色谱系统;11、柱;12、柱加热炉;14、氧化还原部;30、测量部;111、导入口;112、排出口;122、侧面;140、流路;142、第1反应管;143、加热部;146、氧化部;147、还原部;148、第2反应管;149、保持部;161、O形密封圈;L、中心轴线。

相关技术
  • 进样装置及热失重-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热失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 进样装置及热失重-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热失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300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