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雾化器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含有尼古丁(烟碱)的烟液、医疗药物、护肤乳液等,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传统的电子雾化器主要采用电阻式发热方案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当使用电磁雾化的方式代替电阻式发热的方式时,原有的雾化器的结构无法满足电磁雾化的需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子雾化器结构不适用于电磁雾化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该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可以达到满足电磁雾化需要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热模块,包括:

发热壳体,形成有壳体容纳腔;

片状发热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容纳腔内并将所述壳体容纳腔分隔成导液腔和气流通道,所述导液腔和所述气流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片状发热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及

导液件,一端收容于所述导液腔内并接触所述片状发热体,另一端伸出所述导液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壳体包括发热体底座和发热体固定盖,所述发热体固定盖位于所述导液件远离所述片状发热体的一侧并配接于所述发热体底座,所述发热体底座和所述片状发热体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发热体固定盖和所述片状发热体之间形成所述导液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固定盖朝向所述导液腔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发热体开设有发热体出气孔,所述发热体出气孔连通所述导液腔和所述气流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上述的发热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液仓外壳,所述储液仓外壳形成有出气通道及环绕所述出气通道的储液腔;

所述发热模块配接于所述储液仓外壳的一端,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导液腔连通所述储液腔,导液件伸出所述导液腔的一端弯折延伸以伸入所述储液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气道密封件,所述气道密封件配接于所述储液仓外壳和所述发热模块之间,所述气道密封件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发热模块的所述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储液仓底盖,所述储液仓底盖配接于所述储液仓外壳的一端,所述发热模块收容于所述储液仓底盖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储液仓密封件,所述储液仓密封件位于所述储液仓底盖和所述储液仓外壳之间以封闭所述储液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壳体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开设有壳体进气孔,所述储液仓底盖开设有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开设有底盖进气孔,所述储液仓底盖开设有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壳体进气孔的底盖进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沿周向环绕于所述储液仓底盖外。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上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雾化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组件提供电能。

上述发热模块,由于使用厚度较薄的片状发热体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因此相较于管状发热体具有更快的升温速度,从而达到快速雾化的效果。而且,通过导液件实现了顶部进液的方式,而无需在片状发热体的侧面额外设置使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导液件的进液通道,因此可缩小片状发热体与外置线圈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雾化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底座和片状发热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模块与气道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雾化组件;10、储液仓外壳;12、中心管;121、出气通道;14、外壳侧壁;16、储液腔;20、储液仓底盖;20a、大端;20b、小端;21、底盖容纳腔;23、底盖进气孔;30、储液仓密封件;40、发热模块;41、发热壳体;412、发热体底座;4121、底座底壁;4121a、固定槽;4121b、壳体进气孔;4121c、支撑边;4122、底座顶壁;4122a、壳体出气孔;4123、底座前侧壁;4123a、连通槽;4124、底座左侧壁;4125、底座右侧壁;4126、固定卡扣;414、发热体固定盖;4141、限位凸起;4143、导流槽;43、片状发热体;432、发热体出气孔;45、导液件;47、气流通道;50、气道密封件;52、密封件连通孔;54、密封件连通槽;60、底部密封垫;70、电感线圈;82、线圈安装壳体;84、线圈安装座;90、主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100及配接于雾化组件100一端的电源组件(图未示),电源组件配接于雾化组件100的一端并与雾化组件100电性连接,用于为雾化组件100提供电能。如此,雾化组件100在电源组件的电能作用下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组件的构造不属于本申请的主要申请点,故不在此赘述。

如图2至图4所示,雾化组件100包括储液仓外壳10、储液仓底盖20、储液仓密封件30以及发热模块40,储液仓外壳10、储液仓底盖20通过储液仓密封件30密封连接以收容发热模块40。

具体地,储液仓外壳10呈壳体状结构,包括中心管12及外壳侧壁14。中心管12大致呈中空圆柱状结构,其内部连通外界环境形成出气通道121。外壳侧壁14自中心管12的顶部朝中心管12的底部倾斜延伸并沿周向环绕中心管12,从而形成沿周向围绕出气通道121的储液腔16以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本申请中,定义轴向为中心管12的延伸方向(即图1中的Z方向),定义储液仓外壳10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图1中的X方向),定义储液仓外壳10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即图1中的Y方向)。其中,轴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两两垂直。

储液仓底盖20呈一端开口的壳体状结构,包括底盖底壁及自底盖底壁的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底盖侧壁,底盖侧壁沿周向环绕底盖底壁以形成一端开口的底盖容纳腔21。储液仓底盖20远离底盖底壁的开口端插设于储液仓外壳10靠近中心管12的底部的一端,储液仓底盖20设有底盖底壁的封闭端则伸出储液仓外壳10。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储液仓底盖20包括大端20a和小端20b,大端20a的外径大于小端20b的外径而与储液仓外壳10配接,小端20b则伸出储液仓外壳10。

储液仓密封件30呈环状结构,套设于储液仓底盖20的底盖侧壁的开口端并位于储液仓底盖20和储液仓外壳10之间,用于封闭储液腔16,防止储液腔16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至储液仓底盖20中。

发热模块40收容于储液仓底盖20的底盖容纳腔21内,包括发热壳体41、片状发热体45以及导液件45。其中,发热壳体41形成有壳体容纳腔,片状发热体45收容于壳体容纳腔内并将壳体容纳腔分隔形成导液腔和气流通道47,导液件45的一端收容于导液腔内并接触片状发热体45,导液件45的另一端伸出导液腔以伸入储液腔16,气流通道47与储液仓外壳10中的储液腔16连通。

如此,导液件45可将储液腔16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流至片状发热体45,片状发热体45可对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可通过气流通道47流出。由于发热模块40中使用厚度较薄的片状发热体45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因此相较于管状的发热体具有更快的升温速度,从而达到快速雾化的效果。而且,通过导液件45实现了顶部进液的方式,而无需在片状发热体45的侧面额外设置使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导液件45的进液通道,因此可缩小片状发热体45与外置线圈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雾化速度。

发热壳体41包括发热体底座412和发热体固定盖414,发热体底座412和发热体固定盖414在第二方向上相互扣合以共同形成壳体容纳腔。

请结合图5所示,具体地,发热体底座412包括底座底壁4121、底座顶壁4122、底座后侧壁、底座前侧壁4123、底座左侧壁4124以及底座右侧壁4125。底座底壁4121和底座顶壁4122在轴向上间隔设置,底座底壁4121位于发热体底座412远离储液腔16的一端,且底座顶壁41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底座底壁41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从而为导液件45提供延伸空间。底座后侧壁和底座前侧壁4123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底座后侧壁连接于底座底壁4121和底座顶壁4122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底座前侧壁4123连接于底座底壁41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中部和底座顶壁4122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边缘。底座左侧壁4124和底座右侧壁4125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底座底壁4121和底座侧壁之间,且自底座后侧壁沿第二方向延伸至底座底壁4121的另一侧并凸伸出底座前侧壁4123。其中,底座底壁4121远离底座后侧壁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固定发热体固定盖414的固定槽4121a,底座左侧壁4124和底座右侧壁4125远离底座后侧壁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发热体固定盖414的固定卡扣4126。

发热体固定盖414在轴向上的一端和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凸设有限位凸起4141。发热体固定盖414配接于发热体底座412上时,发热体固定盖414轴向上的一端的限位凸起4141插设于底座底壁4121的固定槽4121a中,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限位凸起4141则与底座左侧壁4124和底座右侧壁4125上的固定卡扣4126卡接。

请结合图6所示,片状发热体45呈长方形的片状结构,其厚度可为0.03mm-0.15mm。底座前侧壁4123贯穿开设有连通槽4123a,片状发热体45嵌设于底座前侧壁4123朝向发热体固定盖414的一侧以与连通槽4123a对应设置,片状发热体45的厚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因此,底座后侧壁和片状发热体45之间形成气流通道47,片状发热体45和发热体固定盖414之间形成导液腔,气流通道47和导液腔分别位于片状发热体45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在第二方向上有效压缩了发热模块40的尺寸。

进一步地,片状发热体45开设有多个发热体出气孔452,每个发热体出气孔452均连通导液腔和气流通道47。如此,片状发热体45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发热体出气孔452流入气流通道47,从而跟随气流通道47中的气流流出发热模块40。

请结合图7所示,导液件45呈长条状结构,导液件45的一端位于导液腔内而夹持于片状发热体45和发热体固定盖414之间,导液件45的另一端从底座顶壁4122的一侧伸出导液腔,并朝远离气流通道47的一侧弯折延伸以伸入储液腔16中。导液件45由导液棉等多孔材料形成,从而可吸收储液腔16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导流至片状发热体45表面。

请参阅图8,优选地,发热体固定盖414朝向导液腔的一侧开设有多条导流槽4143,多条导流槽414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条导流槽4143沿轴向延伸,从而形成毛细现象以提高导液效果。

请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0还包括气道密封件50,气道密封件50呈中空的块状结构,气道密封件50配接于储液仓底盖20中大端20a与小端20b连接的端面,储液仓外壳10的中心管12和发热模块40的发热体底座412分别插设于气道密封件50的相对两端,气道密封件50开设有连通中心管12的出气通道121和发热模块40的气流通道47的密封件连通孔52。如此,出气通道121和气流通道47依靠气道密封件50进行密封,保证整个气流流动路径的密封性以避免气流流出,同时防止储液腔16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

进一步地,气道密封件5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导液腔和储液腔16的密封件连通槽54,因此导液件45的一端可通过密封件连通槽54伸入储液腔16中。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气流通道47与外界环境连通,储液仓底盖20的底盖底壁开设有底盖进气孔23,发热体底座412的底座底壁4121凸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支撑边4121c,支撑边4121c可抵持于底盖底壁并围绕底盖进气孔23,底座底壁4121还开设有壳体进气孔4121b,壳体进气孔4121b位于支撑边4121c内侧并与气流通道47连通,发热体底座412的底座顶壁4122开设有连通气流通道47的壳体出气孔4122a。如此,储液仓底盖20外的气流可通过底盖进气孔23流入壳体进气孔4121b以进入气流通道47,然后通过壳体出气孔4122a流出。

进一步地,雾化组件100还包括底部密封垫60,底部密封垫60为中间开槽的片状结构,其抵持于底座底壁4121凸设的支撑边4121c和储液仓底盖20的底盖底壁之间。其中,底部密封垫60在允许底座进气孔和壳体进气孔4121b相互连通的同时起到密封作用,可防止储液腔16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渗入壳体进气孔4121b和底盖进气孔23中。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0还包括电感线圈70、线圈安装壳体82、线圈安装座84以及主壳体90。

电感线圈70沿周向环绕于储液仓底盖20伸出储液仓外壳10的小端20b,电感线圈70可在交变电流的供应下产生交变磁场,从而诱导片状发热体45反应发热以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线圈安装壳体82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线圈安装壳体82套设于电感线圈70外并与发热体固定盖414配接,从而起到固定及保护电感线圈70的作用。线圈安装座84配接于线圈安装壳体82远离发热体固定盖414的一端以连接电源组件。主壳体90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主壳体90套设于储液仓外壳10的一端外以收容线圈安装壳体82和线圈安装座84。

上述发热模块40、雾化组件100及电子雾化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片状发热体45实现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加热雾化,相较于管状的发热体具有更高的雾化效率。而且,气流通道47和导液件45分别位于发热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并通过导液件45实现了侧顶部进液而无需在导液件45和电感线圈70之间设置进液通道,因此显著压缩了发热体与电感线圈7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雾化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472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