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信号电缆测试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信号电缆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电变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电缆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长时间未使用的电缆重新使用时,需要对电缆进行通路检测,防止芯线出现损坏,不能正常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为CN112505590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通断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其包括外壳001、耳板、导线放置架结构002、支撑杆、移动轮、工具放置架结构、定位孔、工作台003、工作防护架结构004、万用表005、测试表006、导线端部固定架结007、挡板、导线支撑架和弧形槽,导线放置架结构002安装在耳板的内侧下部;通过安装板、支撑柱和U型架的设置,将多余的导线放置在安装板的上部或缠绕在U型架的内侧,有利于方便将导线多余的部分缠绕在U型架的内侧,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较长的导线进行检测。

上述方案虽然能够相对高效的对线缆进行检测,但在检测较长的电缆(导线)时缠绕安置电缆的过程及将测试完成后将电缆取下的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耗力,不利于检测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信号电缆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通断测试系统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安置电缆的过程及将测试完成后的电缆取下的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耗力,致使整个设备检测效率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及取下电缆的过程便捷高效、能够自动将需要检测的电缆卷绕成卷且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包括外壳、导线放置架结构、测试台、工作防护架结构、万用表、测试表笔、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动力组件和控制单元,

所述导线放置架结构包括固定在外壳一侧的通入管、转动承载轮、转动驱动组件和泵气组件;

所述转动承载轮在转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对外壳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转动承载轮的外侧壁上定位有第一限位囊和第二限位囊,二者均为橡胶材质环形囊体;转动承载轮上还设有电缆通道,电缆通道为孔或槽,其入口位于转动承载轮的外侧壁上靠近中心的位置,出口位于转动承载轮的端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

所述转动承载轮的端面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电缆承载杆,其纵截面为C形,用于容纳并夹持定位电缆,与电缆通道的出口相连通;电缆承载杆上定位有多个限位软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承载杆固定在转动承载轮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承载轮上还定位有承载囊,承载囊为环形弹性囊,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动承载轮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囊和第二限位囊之间;所述承载囊与所述泵气组件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通入管的内壁上还通过轮体定位架定位有限位轮;

所述限位轮为柱形轮,数量为三个及以上,与轮体定位架一一对应;所述轮体定位架为内置压簧的伸缩杆;轮体定位架与限位轮均均布在所述通入管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囊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内设有多个涨大限制绳,涨大限制绳为弹力绳,涨大限制绳的两端均固定在承载囊的内壁上且均布在承载囊内;所述承载囊涨大时涨大限制绳的长度方向与转动承载轮的径向相同;涨大限制绳的存在使得承载囊涨大时能够趋于扁平进而更有利于电缆的缠绕。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囊为三个及以上的弧形囊体拼接而成且弧形囊体彼此连通,第二限位囊与第一限位囊的结构相同;

整卷取下电缆前,可以将扎带从弧形囊体之间的间隙处穿入,便于扎带的穿插进而便于使用扎带捆缚成卷的电缆。

优选的,还包括震动清洁组件,所述震动清洁组件包括承载壳、环形软片和承载板;

所述承载壳为盆形,其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材质的环形软片,环形软片为圆环形,外圈边缘固定在所述承载壳的内壁上;

所述承载板为金属软板,形状为圆形,边缘位置固定在所述环形软片的内圈上;所述承载壳、环形软片和承载板共同围成了一个密闭空间,所述泵气组件与该空间连通,泵气组件还起到控制该空间内部的气体量的作用;

所述承载壳的内壁上靠近环形软片的位置设有环状的侧抽气孔,侧抽气孔通过输气管与气泵连通,该输气管上固定有滤袋支撑框,滤袋支撑框上固定有滤袋。

优选的,所述转动承载轮和转动驱动组件的连接位置设有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在扭矩传感器获取到的扭矩数据达到设定的值时,控制单元发出警报提示操作人员查看靠近通入管的电缆是否打结。

优选的,所述转动承载轮上固定有保护壳,保护壳为水平设置的桶状壳体,轴线与转动承载轮的轴线重合,开口位置固定在转动承载轮的端部并将电缆承载杆罩在内部;

所述保护壳上靠近电缆承载杆的位置设有长条状的取出槽。

优选的,还包括杆体承载组件;

所述电缆通道为槽形;

所述第一限位囊包括玦形囊和堵缝囊;

所述玦形囊为整体呈玦形的弹性囊,其接触转动承载轮的位置固定在转动承载轮上;

所述堵缝囊为块状或条状弹性囊,固定在玦形囊的一端;

所述玦形囊与堵缝囊同时涨大时,整体呈环状;玦形囊与堵缝囊同时收缩时,整体呈玦状;

保护壳定位在地面上,地面上设有滑动导轨,

所述杆体承载组件包括转动盘、抵触伸缩杆和盘体固定组件;

所述转动盘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在保护壳的端部;

所述抵触伸缩杆固定在转动盘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轴向与转动盘的轴向相同;

所述电缆承载杆靠近抵触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抵触伸缩杆的远离转动盘的端部上;

所述盘体固定组件定位在转动盘上,用于适时的限制转动盘的转动;

所述电缆通道内底上定位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为气囊结构或伸缩杆结构;顶升组件运行时,将电缆通道内的电缆顶出电缆通道并将部分的电缆顶升至高于第一限位囊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通断测试系统的导线放置架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利用侧壁带有环形气囊的滚筒状的转动承载轮辅助电缆的缠绕卷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通断测试系统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安置电缆的过程及将测试完成后的电缆取下的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耗力,致使整个设备检测效率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及取下电缆的过程便捷高效、能够自动将需要检测的电缆卷绕成卷且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外观结构简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通入管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转动承载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电缆承载杆与转动承载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电缆通道与转动承载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承载囊与转动承载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承载囊的结构简图;

图9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泵气组件的连通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第一限位囊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11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第一限位囊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12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震动清洁组件的结构简图;

图13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震动清洁组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保护壳与转动承载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保护壳与支撑板及滑动导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玦形囊与堵缝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杆体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组态屏的电路连接关系简图。

图中:

外壳001、导线放置架结构002、测试台003、工作防护架结构004、万用表005、测试表笔006、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

通入管100、限位轮110、轮体定位架120;

转动承载轮200、第一限位囊210、玦形囊211、堵缝囊212、第二限位囊220、承载囊230、涨大限制绳231、电缆通道240、电缆承载杆250、限位软块251、保护壳260、取出槽261、支撑板262、滑动导轨263、引导片270、杆体承载组件280、转动盘281、抵触伸缩杆282、盘体固定组件283;

转动驱动组件300;泵气组件400;

震动清洁组件500、承载壳510、环形软片520、承载板530、侧抽气孔540、滤袋支撑框550、滤袋5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信号电缆测试装置的外观结构简图;本申请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通断测试系统的导线放置架结构002进行优化改进,利用侧壁带有环形气囊的滚筒状的转动承载轮200辅助电缆的缠绕卷收;实现了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及取下电缆的过程便捷高效、能够自动将需要检测的电缆卷绕成卷且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包括外壳001、导线放置架结构002、测试台003、工作防护架结构004、万用表005、测试表笔006、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动力组件和控制单元,以上特征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可参照专利号CN112505590B的中国发明专利。

所述导线放置架结构002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001一侧的通入管100、转动承载轮200、转动驱动组件300和泵气组件400。

所述通入管100为硬质管体,固定在所述外壳001的侧壁上,且贯穿所述外壳001,用于为需要缠绕的电缆导向,通入管100的轴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至45度;所述通入管100的内壁上还通过轮体定位架120定位有用于减少电缆在拖动过程中的损伤的限位轮110。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轮110为柱形轮,数量为三个及以上,与轮体定位架120一一对应;所述轮体定位架120为内置压簧的伸缩杆;轮体定位架120与限位轮110均均布在所述通入管100的内壁上。

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为圆柱体,定位在转动驱动组件300上,在转动驱动组件300的驱动下相对外壳001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所述转动驱动组件300受控于控制单元,结构优选为电机,固定在外壳001上;

所述转动承载轮200的外侧壁上定位有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均为橡胶材质环形囊体,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上,且靠近转动承载轮200的两端设置;第一限位囊210与转动承载轮200直接接触的面的面积为转动承载轮200侧壁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第二限位囊220与转动承载轮200直接接触的面的面积同样为转动承载轮200侧壁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上还设有电缆通道240,电缆通道240为孔或槽,其入口位于转动承载轮200的外侧壁上靠近中心的位置,出口位于转动承载轮200的端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

所述转动承载轮200的端面上固定有电缆承载杆250,电缆承载杆250的长度为0.5至1.5米,用于容纳并夹持定位电缆,与电缆通道240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电缆承载杆250水平设置,其纵截面为C形,当其转动至最高点时,开口朝上;所述电缆承载杆250上定位有多个限位软块251,限位软块251为橡胶材质,成对存在,使用时可将电缆塞入两个限位软块251之间,以此达到夹持固定的目的。

所述泵气组件400为气泵、气阀和输气管的组合,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内的气体量;如图9所示,泵气组件400与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相连通。

所述动力组件用于为本申请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各部件的运行提供动力,所述控制单元起到控制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各部件协调运行的作用,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控制按键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

1.操作人员首先手持电缆的一端,穿入通入管100,而后将电缆的端部从电缆通道240的入口穿入出口穿出,拽动电缆使得从电缆通道240中穿出的电缆长度与电缆承载杆250长度近似,而后将这段拽出的电缆塞在电缆承载杆250上进而将该段电缆固定;

2.控制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同时涨大,使得二者紧贴在一起;

3.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转动承载轮200进行转动,将电缆逐步缠绕在转动承载轮200上;控制转动承载轮200停止转动;

4.拿起位于转动承载轮200一侧的电缆的端部,并抽动,而后将该电缆端部固定在其中一个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上;

5.将电缆的另外一端从电缆承载杆250上拽出,而后将该电缆端部固定在另一个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上;

6.对电缆进而测试,测试完成后从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上拆下电缆的两端,控制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收缩到极限,而后将缠绕在转动承载轮200上的电缆整卷取下(取下时将穿过电缆通道240的电缆拽出)。

为了便于从转动承载轮200上整卷取下测试完成后的电缆,优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上还定位有承载囊230,承载囊230为环形弹性囊,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之间;所述承载囊230与所述泵气组件400相连通;卷收电缆前,控制承载囊230、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同时涨大;缠绕时,电缆会直接缠绕在承载囊230上;需要整卷取下电缆时,控制承载囊230、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同时或依次缩小,使得卷绕在转动承载轮200上的电缆更容易被取下。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承载囊230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内设有多个涨大限制绳231,涨大限制绳231为弹力绳,涨大限制绳231的两端均固定在承载囊230的内壁上且均布在承载囊230内;所述承载囊230涨大时涨大限制绳231的长度方向与转动承载轮200的径向相同;涨大限制绳231的存在使得承载囊230涨大时能够趋于扁平进而更有利于电缆的缠绕。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囊210为两个弧形囊体拼接而成,第二限位囊220与第一限位囊210的结构相同;所述泵气组件400与每个弧形囊体均连通,能够控制每个弧形囊体的涨缩;整卷取下电缆前,可以控制第一限位囊210的一部分及第二限位囊220的一部分收缩,便于扎带的穿插进而便于使用扎带捆缚成卷的电缆。

优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囊210为三个及以上的弧形囊体拼接而成且弧形囊体彼此连通,第二限位囊220与第一限位囊210的结构相同;整卷取下电缆前,可以将扎带从弧形囊体之间的间隙处穿入,便于扎带的穿插进而便于使用扎带捆缚成卷的电缆。

考虑到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测试的电缆通常为松散的团状或松散的卷状(检测电缆外观时需要将成卷的电缆取开,故在进行电缆通断路检测时电缆通常为松散的团状或松散的卷状),在电缆逐步进入通入管100过程中有时需要操作人员参与捋线进而避免打结现象的出现;且需要测试的电缆多为使用后的电缆,其上容易粘连杂物,若不进行清洁容易脏污转动承载轮200及其上的各个囊体;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的实用性,并提高检测效率,优选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信号电缆测试装置还包括震动清洁组件500,所述震动清洁组件500用于通过震动的方式抖落需要清洁的电缆上粘连的杂物(泥土、石子等)并使得成团的电缆在被卷绕过程中变得更为松散进而便于卷绕的进行,所述震动清洁组件500包括承载壳510、环形软片520和承载板530;所述承载壳510为盆形,其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材质的环形软片520,环形软片520为圆环形,外圈边缘固定在所述承载壳510的内壁上;所述承载板530为金属软板,形状为圆形,边缘位置固定在所述环形软片520的内圈上;所述承载壳510、环形软片520和承载板530共同围成了一个密闭空间,所述泵气组件400与该空间连通,泵气组件400还起到控制该空间内部的气体量的作用;实际使用时,控制单元控制该空间内的气体量交替变化使得承载板530发生上下震动,部分即将进入通入管100电缆放置在承载板530上,其上粘连的杂物会被震落并积聚在环形软片520靠近承载壳510的边缘位置,且这部分电缆会因其承载物的震动变得更加松散;所述承载壳510的内壁上靠近环形软片520的位置设有环状的侧抽气孔540,侧抽气孔540通过输气管与气泵连通,该输气管上固定有滤袋支撑框550,滤袋支撑框550上固定有滤袋560,实际使用时,控制单元控制侧抽气孔540抽吸承载板530上的电缆掉落的杂物,这些杂物会被收集到滤袋560中。

优选的,所述转动承载轮200和转动驱动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设有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在扭矩传感器获取到的扭矩数据达到设定的值(该值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时,控制单元发出警报提示操作人员查看靠近通入管100的电缆是否打结。

如图14所示,优选的,为了安全考虑,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上固定有保护壳260,保护壳260为水平设置的桶状壳体,轴线与转动承载轮200的轴线重合,开口位置固定在转动承载轮200的端部并将电缆承载杆250罩在内部;所述保护壳260上靠近电缆承载杆250的位置设有长条状的取出槽261,操作人员能够将手伸入取出槽261并将固定在电缆承载杆250上的电缆拽出。

优选的,如图18所示,所述测试台003上还设有起到显示作用的组态屏,与被测试电缆连接的接线端子,供电用的电源和接地端子,以及信号屏蔽用的屏蔽线连接端子;所述测试台003上还设有信号电缆测试组件,信号电缆测试组件的设置使得本申请电缆通断测试系统还具备测量电缆电阻和工作电容的功能,其包括直流电阻测试模块、绝缘电阻测试模块、工作电容测试模块、电源供电模块、控制模块、接驳模块和带显示屏微电脑(微电脑所带的显示屏即上述的组态屏);所述接驳模块与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为同一结构,电源供电模块给其他工作模块供电,使用高性能大容量充电电池,交直流两用,并具备欠压保护和电池过充保护功能;带显示屏微电脑采用WINDOWS操作程序;微电脑中存储全规格电缆的测试表格,测试时记录电缆型号、长度、环境温度、时间信息等;直流电阻测试模块有一个能产生直流电流的恒流源,在测量导体直流电阻时,恒流从I+、I-端向被试品馈入恒流,该电流在被测体上产生相应的电压值;绝缘电阻测试模块具备能产生500V、1000V两个档位的直流高压源,通过将直流电压激励被测线缆,然后测量激励30s时所产生的电流,处理电压电流数据进而得到实际绝缘电阻值,测试完毕后自动放电;电容测试模块有一个能够产生高稳定度时钟信号的电子开关设备,通过该设备周期性向成对电缆芯线进行充放电,再通过电荷检测器输出一个直流电压,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电容值。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通断测试系统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安置电缆的过程及将测试完成后的电缆取下的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耗力,致使整个设备检测效率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缠绕及取下电缆的过程便捷高效、能够自动将需要检测的电缆卷绕成卷且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考虑到上述实施例中测试完成后的成卷的电缆取下的同时需要手动将从电缆通道240穿出的部分电缆手动拽出并手动卷绕成卷,还需要手动卷绕靠近电缆另一端的部分电缆,过程稍显繁琐且具备一定的劳动强度;针对上述问题,如图15至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第一限位囊210的结构及保护壳260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增设了杆体承载组件280,实现了单根电缆的自动成卷,具体为: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电缆通道240为槽形;所述第一限位囊210包括玦形囊211和堵缝囊212;所述玦形囊211为整体呈玦形的弹性囊,其接触转动承载轮200的位置固定在所述转动承载轮200上;所述堵缝囊212为块状或条状弹性囊,固定在玦形囊211的一端;所述玦形囊211与堵缝囊212均与泵气组件400连通,能够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单个进行涨缩;所述玦形囊211与堵缝囊212同时涨大时,整体呈环状,并覆盖电缆通道240;所述玦形囊211与堵缝囊212同时收缩时,整体呈玦状,将电缆通道240暴露出来;

所述保护壳260定位在地面上,地面上设有滑动导轨263,滑动导轨263为直导轨,长度方向与转动承载轮200的轴向相同,滑动导轨263用于引导保护壳260的移动;所述保护壳260底部固定有支撑板262,支撑板262滑动定位在所述滑动导轨263上;所述取出槽261位于保护壳260的正上方;卷收电缆时,保护壳260的开口部位贴近转动承载轮200;

所述杆体承载组件280用于承载固定电缆承载杆250,包括转动盘281、抵触伸缩杆282和盘体固定组件283;所述转动盘281为盘形或圆板形,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壳260的端部且与保护壳260同轴;所述抵触伸缩杆282为电动伸缩杆结构,固定在所述转动盘28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轴向与转动盘281的轴向相同,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伸缩,起到承载电缆承载杆250并控制电缆承载杆250移动的作用;所述电缆承载杆250水平设置,靠近抵触伸缩杆28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抵触伸缩杆282上;所述盘体固定组件283定位在转动盘281上,结构优选为电动销,其与保护壳260内壁上的销孔相配合,受控于控制单元运行,用于适时的限制转动盘281的转动;

所述电缆承载杆250和保护壳260不与转动承载轮200固定在一起;

所述电缆通道240内底上定位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为气囊结构或伸缩杆结构,受控于控制单元运行;顶升组件运行时,将电缆通道240内的电缆顶出电缆通道240并将部分的电缆顶升至高于第一限位囊210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在检测较长的电缆时:

无需卷绕电缆时,保护壳260及其上的电缆承载杆250距离转动承载轮200约0.5米,抵触伸缩杆282处于收缩状态,盘体固定组件283将转动盘281固定;电缆承载杆250靠近取出槽261且位于取出槽261的正下方,且电缆承载杆250与电缆通道240的出口同轴;

1.操作人员首先推动保护壳260移动使得保护壳260贴近转动承载轮200(保护壳260与转动承载轮200不接触),控制抵触伸缩杆282伸长,进而使得电缆承载杆250抵触在转动承载轮200上;

2.操作人员手持电缆的一端,穿入通入管100,穿过电缆通道240,直至从电缆通道240中穿出的电缆长度与电缆承载杆250长度近似,而后将这段拽出的电缆塞在电缆承载杆250上进而将该段电缆固定;

3.控制玦形囊211和堵缝囊212同时涨大,将电缆夹在电缆通道240和堵缝囊212之间;而后控制第二限位囊220涨大;使得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紧贴在一起;

4.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盘体固定组件283停止运行,控制转动承载轮200进行转动,将电缆逐步缠绕在转动承载轮200上;直至需要检测的电缆完全缠绕在转动承载轮200上,控制转动承载轮200停止转动;

5.拿起位于转动承载轮200一侧的电缆端部,并抽动,而后将该电缆端部固定在其中一个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上,并使得电缆承载杆250转动至靠近取出槽261的位置;

6.将电缆的另外一端从电缆承载杆250上拽出,此时而后将该电缆端部固定在另一个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上;

7.对电缆进而测试,测试完成后从导线端部固定架结构007上拆下电缆的两端;

8.控制堵缝囊212收缩,而后控制顶升组件运行,将电缆通道240内的电缆顶出电缆通道240并将原位于电缆通道240内的部分电缆顶升至高于第一限位囊210的状态;

9.控制转动承载轮200(按卷收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将整根电缆卷绕成卷;

10.控制第一限位囊210和第二限位囊220收缩,使用扎带将成卷的电缆捆缚;复位信号电缆测试装置,将成卷的电缆从转动承载轮200与保护壳260之间的间隙处取下。

优选的,为了便于电缆承载杆250与电缆通道240的配合,所述转动承载轮200的端部固定有引导片270,引导片270为弧形板,起到引导电缆承载杆250的移动方向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可柔性夹持的传输信号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 一种5G信号电缆绝缘低压快速测试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8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