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充电收纳盒、气溶胶生成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充电收纳盒、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充电收纳盒、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的烟油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由于电子烟便携性好,不会产生明火,且环保的特点,电子烟受到很多吸烟人士的青睐。

电子烟一般包括雾化器组件和电源组件,雾化器组件通电后发热,从而加热烟油,产生供用户抽吸的烟雾,电源组件给雾化器组件提供电能。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电源组件和雾化器组件不可拆卸,电子烟的长度较长,使用与电子烟配套的充电收纳盒收纳时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充电收纳盒、气溶胶生成系统,以解决长度较长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不便收纳的技术问题。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用于收容气溶胶制品,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制品以产生气溶胶的加热元件;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的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主板,及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电源单元和连接端子,所述主板上集成有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的加热电路,及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的充电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遮挡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连接端子暴露并能够与外部电源机构进行电连接,以对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弹性顶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加热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导电体,所述电源单元通过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壳体是否支撑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旋转基座,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均可绕所述旋转基座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限定有第一安装腔室,所述第一安装腔室内横向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壳体限定有第二安装腔室,所述第二安装腔室内横向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安装腔室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室相对设置以形成收容腔室,所述旋转基座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室中,所述第一转动轴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均与所述旋转基座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室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安装腔室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第二缺口,所述导电体穿过所述第一缺口及所述第二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基座具有中空的区域,所述导电体贯穿所述旋转基座的中空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基座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延伸于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侧壁,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侧壁共同界定所述中空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下表面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导电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旋转基座的中空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侧壁均通过弧面连接,所述收容腔室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弧面贴合的弧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转接板,所述导电体通所述转接板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电连接所述转接板的参考地及所述主板的参考地,所述连接端子其中一个端子与所述主板的MCU引脚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用于收容气溶胶制品,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制品以产生气溶胶的加热元件;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的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主板,及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电源单元和连接端子,所述主板上集成有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的加热电路,及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的充电电路;

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连接端子用于所述向所述加热元件传输电能;

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连接端子用于向所述电源单元传输电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集成有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切换电路切断所述充电电路,导通所述加热电路;

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切换电路切断所述加热电路,导通所述充电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收纳盒,用于收纳以上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供电端子,用于和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连接端子电连接,以向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传输电能;

壳体,限定有收纳腔室,所述收纳腔室用于收纳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

其中,所述收纳腔室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横截面积是基本相同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端子暴露于所述收纳腔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以上所述的充电收纳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相对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支撑于第二壳体上,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展开状态;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呈并排设置,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折叠状态。从而可缩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长度,方便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收纳。同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充电电路和加热电路都集成在主板上,不需要单独设置充电电路板,从而可有效减小电路板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折叠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壳体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二壳体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旋转基座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旋转基座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收纳于收纳充电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收纳充电盒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本图11中收纳充电盒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及图3,图1及图3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及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旋转基座30,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可分别绕旋转基座3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10支撑在第二壳体20上,以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展开状态,此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入工作状态,并可对收容在其中的气溶胶制品200加热以产生气溶胶。而当不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可将第一壳体10在垂直方向上朝第二壳体20的方向旋转90度,然后将第二壳体20在垂直方向上朝第一壳体10的方向旋转90度,从而形成如图4所述的折叠状态,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基本呈并排设置。

通过上述旋转折叠的方式,可以将长度较长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折叠,从而可缩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长度,以方便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收纳。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长度基本是相同的,一方面在使用状态时,外观看上去整个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比例会比较协调,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在折叠后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收纳也是有利的。

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壳体10中设有收容腔11、加热元件12、第一转动轴13及转接板14。收容腔11用于收容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200,气溶胶制品200可以为封装有烟草或药草等固体草本植物的制品,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制品200为烟支。加热元件12一部分伸入至收容腔11中,当烟支200收容于收容腔11时,加热元件12插入至烟支200中,并对烟支200中的烟草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烟草在受热情况下部分挥发从而产生烟雾,也即气溶胶,用户即可通过烟支200的吸嘴部进行抽吸。第一转动轴13和第一壳体10活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0能够绕第一转动轴13转动;转接板14用于和加热元件12的加热电极121进行电连接,以将电能传递给加热元件12。

加热元件12朝向收容腔11开口端的端部被构造成尖锐的形状,以便加热元件12能顺利的插入至烟支200中。加热元件12采用陶瓷发热体的形式,例如PTC陶瓷发热体和MCH陶瓷发热体,其内设置有电阻发热丝,电阻发热丝在通电下可产生热量,并将给热量传递给烟支200中的烟草,进而使得烟草在受热情况下挥发产生烟雾。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还可以是能够感应涡流的金属发热体,具体的,可在收容腔11的外壁绕制电磁感应线圈,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工作时,电磁感应线圈中通有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收容腔11中感应出变化的磁场,而加热元件12位于该变化的磁场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则可以在加热元件12上感应到涡流,进而加热元件12在涡流的作用下即可产生热量。

或者加热元件12也可以不用插入至烟支200中,而是通过将热量从周向传递烟支200中的方式来对烟支200进行加热。具体的,加热元件12可以采用金属加热网的形式,金属加热网包覆在收容腔11的外壁,此时收容腔11的腔体材料采用容易导热的材料制作,金属加热网通电之后产生热量,热量通过收容腔11的腔体传给收容腔11中的烟支200,从而实现对烟支200进行加热。

又或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气溶胶制品200是以可雾化的液体形式存在,可雾化的液体可以是电子烟烟油或者医疗用的药液。此时第一壳体10中不需要设置收容腔11,而是在第一壳体10中设置可以储存该液体的储液腔,而加热元件12则可以采用现有的雾化加热方式,例如雾化棉或者多孔陶瓷雾化加热的方式。

请继续参阅图5,图5示出了第一壳体10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第一壳体10的外壁朝第一壳体10的内部凹陷形成有第一安装腔室16,第一安装腔室16中安装有第一转动轴13,第一安装腔室16的腔壁相对的设有第一过孔(图未示)及第二过孔(图未示),第一转动轴13横向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室16中,同时第一转动轴1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过孔及第二过孔,使得第一转动轴13与第一壳体10活动连接,由于第一转动轴13是横向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室16中的,因此第一壳体10可绕着第一转动轴13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壳体20包括支架21、主板(图未示)、电源单元23、连接端子24及导电体25。第二壳体20具有轴向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支架21沿第二壳体20的轴向方向延伸于第二壳体20的近端和远端之间,主板及电源单元23均安装于支架21上,主板与电源单元23电连接;连接端子24固定在支架21上,连接端子24与主板电连接;导电体25分别与主板和第一壳体10中的转接板14电连接,从而第二壳体20中的电源单元23可通过主板、导电体25、转接板14与加热元件12实现电连接,进而使得电源单元23可向加热元件12提供加热所需的电能。容易理解,电源单元23可以是可充电电池或不可充电电池,本实施例中的电源单元23采用可充电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主板上集成有与加热元件12电连接的加热电路,及与电源单元23电连接的充电电路,从而可使加热电路和充电电路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上,而不需要单独设置充电电路板,从而可有效减小电路板的占用空间,增加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其他结构部件的设计空间。

连接端子24是具有弹性的金属导电端子,例如Pogopin(弹性顶针)。连接端子24安装在支架21上靠近第二壳体20的近端处,其一部分是凸出于第二壳体20近端的端面的,也就是说连接端子24的一部分是暴露于第二壳体20的。当在第一位置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壳体10支撑在第二壳体20近端的端面上,此时连接端子24凸出于第二壳体20的部分插入至第一壳体10中,并与第一壳体10中的转接板14电连接,第一壳体10将连接端子24暴露在第二壳体20的部分遮挡住。当在第二位置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处于并排设置状态,连接端子24凸出于第二壳体20近端端面的部分重新暴露出来,由于连接端子24和电源单元23都是与主板电连接的,因此外部电源机构可通过连接端子24暴露的部分给电源单元23进行充电,也即给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充电。

请继续参阅图6,图6示出了第二壳体20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同时结合参阅图3。第二壳体20的外壁朝第二壳体20的内部凹陷形成有第二安装腔室26,第二安装腔室26中安装有第二转动轴261,第二安装腔室26的腔壁相对的设有第三过孔(图未示)及第四过孔(图未示),第二转动轴261横向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室26中,同时第二转动轴1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过孔及第四过孔,使得第二转动轴13与第二壳体20活动连接,由于第二转动轴261是横向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室26中的,因此第二壳体20可绕着第二转动轴261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进一步的,为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连接,以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绕着同一个部件进行转动。第一安装腔室16与第二安装腔室26是相对设置的,从而使第一安装腔室16与第二安装腔室26共同界定一个收容腔室40,收容腔室40安装有旋转基座30,第一转动轴13与第二转动轴261分别与旋转基座30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均可围绕旋转基座30进行转动。旋转基座30的尺寸大小与收容腔室40的尺寸大小是适配的,以便旋转基座30可适配的安装在收容腔室40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均可绕着旋转基座30转动,见图7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图8和图9示出了旋转基座30在其中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旋转基座30包括相对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及连接于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之间的侧壁33,上表面31、下表面32及侧壁33围合形成旋转基座30的中空区域。侧壁33相对的设有第一通孔331及第二通孔332,第一通孔331供第一转动轴13穿过,第二通孔332供第二转动轴261穿过,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261均设置在旋转基座30上,进而实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均可绕着旋转基座30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为便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够绕着旋转基座30转动,旋转基座30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与侧壁33连接的部分均被构造成弧面,收容腔室40的内壁适配的形成有弧形的区域,该弧形的区域与旋转基座30的弧面贴合。

因此,当需要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折叠时,可将第一壳体10绕着旋转基座30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将第二壳体20绕着旋转基座30逆时针旋转90度,从而可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旋转至并排设置的状态,实现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折叠。同理,当需要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从折叠状态转换成展开状态时,只需将第一壳体10绕着旋转基座30逆时针旋转90,然后将第二壳体20绕着旋转基座30顺时针旋转90度即可,此时第一壳体10支撑在第二壳体20上,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展开状态。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腔室16设有连通第一壳体10内部的第一缺口163,第二安装腔室26设有连通第二壳体20内部的第二缺口264,第二壳体20中的导电体25通过第二缺口264伸入至收容腔室40中,并通过第一缺口163进入至第一壳体10的内部,进而与第一壳体10中的转接板14电连接,从而通过转接板14给加热元件12提供电能。通过将导电体25穿越收容腔室40的方式来连接第一壳体10的转接板14和第二壳体20中的主板,可减小结构设计的复杂性,方便生产。

值得说明的是,导电体25包括两组,两组均电连接在主板及转接板14之间。其中一组用于传导加热元件12所需的供电电流,另一组连接第二壳体20中主板的参考地和第一壳体10中转接板14的参考地,从而使主板和转接板14具有相同的参考地,进而可通过第二壳体20中的连接端子24与第一壳体10的转接板14是否形成电连接来判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是处于折叠状态还是处于展开状态。

具体的,主板上通常设置有MCU,连接端子24的其中一个端子的一端可连接至该MCU一个引脚上,通过MCU可将该端子保持在高电平状态。而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此时连接端子24伸入至第一壳体10的内部,并与转接板14进行电连接。而转接板14通过导电体25与主板具有相同的参考地,因此,可将该端子的另一端连接至转接板14的参考地,从而使得该端子可从高电平状态转变为低电平状态,MCU即可识别到该端子的电平变化,并通过电平变化判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从而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设置为工作状态。而当不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折叠,此时连接端子24与转接板14脱离,该端子重新从低电平状态变为高电平状态,MCU识别该电平变化,并判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已处于折叠状态,进而可控制电源单元23关闭输出。因此,在不使用时,通过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折叠还可有效防止误触发。

进一步的,旋转基座30的上表面31开设有第三通孔311,下表面32开设有第四通孔321,导电体25从第二缺口264延伸出第二壳体20内部之后进一步贯穿第三通孔311及第四通孔321,从而可将位于收容腔室40的导电体25隐藏在旋转基座30的中空区域中,以免导电体25暴露。容易理解,导电体25是由柔性的材料制作的,例如可以是导线,以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折叠或展开时,导电体25可以同步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以不需要设置导电体25,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端子24可直接在转接板14上与加热元件12的加热电极121电连接,同时连接端子24通过主板和电源单元23电连接,从而电源单元23通过连接端子24与加热元件12实现电连接,电源单元23可直接通过连接端子24来给加热元件12提供电能,此时连接端子24既可以作为供电端子来给加热元件12提供电能,还可以作为充电端子与外部电源机构连接,以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充电。当然,此时由于连接端子24既用来供电,又用来充电,因此连接端子24需要有较大的横截面积,以便能承载较大的电流。

具体的,主板上可以集成有切换电路,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端子24被第一壳体10遮挡,并与第一壳体10内的加热元件12实现电连接,切换电路切断充电电路,导通所述加热电路,此时连接端子24用于所述向所述加热元件传输电能;

而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端子24与第一壳体10脱离,不在于加热元件实现电连接,同时连接端子24暴露于第二壳体20,切换电路切断所述加热电路,导通所述充电电路,此时连接端子24可与外部电源机构进行电连接,以便对第二壳体20中的电源单元23进行充电,也就是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充电。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收纳盒300,充电收纳盒300用于收纳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请继续参阅图10-图12,图10-图12示出了充电收纳盒300收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的立体示意图,及充电收纳盒300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充电收纳盒300包括壳体310、支架320、电芯330及与电芯电连接的控制板340,支架320设置于壳体310中,电芯330及控制板340分别安装在支架320上。

壳体310具有相对的封闭端311及开口端312,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通过开口端312收纳在充电收纳盒300中,并在充电收纳盒300中充电。支架320延伸在封闭端311及开口端312之间,并与开口端312之间保持有一定空间350,该空间350即作为收纳腔室用于收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收纳腔室350的横截面积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折叠状态时的横截面积是基本相同的,从而可使得充电收纳盒300可以收纳不同长度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只要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折叠后的横截面积与收纳腔室350的横截面积基本相同即可,可实现充电收纳盒300能够适配不同长度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

支架320具有相对上端部321和下端部322,及连接上端部321和下端部322的框体(图未示),框体限定有第一安装区域(图未示)和第二安装区域(图未示),第一安装区域用于安装控制板340,第二安装区域用于安装电芯330。上端部321用于和壳体310的内壁界定形成收纳腔室350,上端部321设置有与控制板340电连接的供电端子3211,供电端子3211用于和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连接端子24电连接,以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收纳在收纳充电盒300中时,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传输电能,以给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充电。供电端子3211是暴露在收纳腔室350中的,以方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收纳在充电盒300时,用户容易观察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连接端子24与供电端子3211是否对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