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为气溶胶。

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气流通道、加热板和喷嘴。加热板设置于气流通道内,位于喷嘴的一侧,喷嘴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喷射至加热板形成较大的液滴,通过加热板加热液滴后形成液滴尺寸较小的气溶胶,经气流通道流出电子雾化装置。

然而,由于加热板设置于气流通道内,会阻挡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导致气溶胶的流量较小,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流量较小、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加热通道;

喷嘴,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第一液滴喷入所述加热通道;

其中,所述加热通道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用于加热所述第一液滴以形成比所述第一液滴细小的第二液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喷出的所述第一液滴的质量分布呈现周向分布,所述加热通道为直线通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喷出的所述第一液滴的质量分布呈现中心质量高的分布,所述加热通道为弯曲通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的弯折角度为110°-17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段弯折的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平行设置且长度为0.3厘米-0.6厘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内表面具有粗糙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的内径为0.1厘米-0.5厘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采用多孔材料,或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涂覆有多孔材料。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材料包括多孔陶瓷或泡沫金属。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为30%-70%,所述多孔材料的微孔的孔径为10微米-40微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的材料为导电材料,用于通电发热;或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发热元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3厘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为多孔陶瓷管;所述发热元件为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管的内表面的发热丝或发热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微泵和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用于储存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微泵用于将所述储液仓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传送至所述喷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为直线通道或弯曲通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雾化器;电源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加热通道和喷嘴,喷嘴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第一液滴喷入加热通道;其中,加热通道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用于加热第一液滴以形成比第一液滴细小的第二液滴。通过上述设置,由于采用加热通道的侧壁加热雾化第一液滴,避免了由于在加热通道内设置发热元件且发热元件与气流通道的侧壁间隔导致的气溶胶流量过小,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加热通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加热通道内第一液滴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加热通道第二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提供的加热通道内第一液滴的分布示意图;

图7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加热通道第二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提供的加热通道内第一液滴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可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

其中,雾化器100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该雾化器100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休闲吸食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可用于电子气溶胶化装置,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抽吸,以下实施例均以此休闲吸食为例。

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电源组件200包括电池(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00的工作提供电能,以使得雾化器100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气溶胶;控制器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工作。电源组件200还包括电池支架、气流传感器等其他元件。

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之间可以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结构。

参阅图2,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0包括加热通道1、喷嘴2;喷嘴2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第一液滴4喷入加热通道1;加热通道1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用于加热第一液滴4以形成比第一液滴4细小的第二液滴(图未示)。由于采用加热通道1的侧壁加热雾化第一液滴4,避免了由于在加热通道1内设置发热元件且发热元件与气流通道的侧壁间隔导致的气溶胶流量过小,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可以理解,加热通道1的侧壁的材料可以为导电材料,用于通电发热,使得加热通道1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加热通道1的侧壁可以为泡沫金属材料,泡沫金属材料在通电状态下发热使得加热通道1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可选择地,加热通道1的侧壁的材料也可以为非导电材料,加热通道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发热元件3,从而使得加热通道1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例如加热通道1的侧壁的材料为非导电陶瓷材料。发热元件3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发热元件3可以为设置于加热通道1的侧壁上的螺旋丝、导电涂层或金属膜等,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发热使得加热通道1的侧壁可以发热以加热雾化第一液滴4。本申请以加热通道1的侧壁上设置有发热元件3为例进行说明。

雾化器100还包括壳体6,壳体6用于收容喷嘴2等组件。加热通道1可以为设置于壳体6内的独立的加热管,例如多孔陶瓷管。加热通道1也可以为雾化器100的壳体6围设形成。

进一步,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具有粗糙结构。可以理解,通过将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设置为具有粗糙结构,当由喷嘴2喷射出的第一液滴4进入到加热通道1并撞击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时,具有粗糙结构的内表面11与第一液滴4接触后,有利于避免第一液滴4撞击平面时发生的反弹或弹跳破裂的问题,使得第一液滴4粘附到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并被加热雾化,提高第一液滴4的蒸发率,进而提升气溶胶的转化率。同时,将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设置为具有粗糙结构,可以有效增加第一液滴4与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气溶胶的转化率。

具体地,加热通道1呈管状结构,其可以呈圆管、扁管、方管等任意形状,加热通道1的内径为0.1厘米-0.5厘米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由喷嘴2喷射出的第一液滴4可以充分的撞击到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上被加热雾化,而不是直接从加热通道1的中心喷射出去,有利于提升第一液滴4的蒸发率。加热通道1具有环形的侧壁,可选的,加热通道1的侧壁可以设置为多孔材料,通过将加热通道1的侧壁设置为多孔材料,使得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呈多孔结构;或者,也可以将加热通道1的侧壁设为致密材料,在加热通道1的侧壁涂覆多孔材料,使得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呈现多孔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加热通道1的侧壁的内表面11设置微型的凸起或者凹槽的方式使得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呈现粗糙结构。可以理解,多孔材料可以使得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呈现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即为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呈凹凸不平的粗糙结构,凸起或凹槽也可以使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呈现粗糙结构,粗糙结构可以使得第一液滴4撞击到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时不会发生反弹或者弹跳破裂而影响第一液滴4的蒸发效率,有利于提升气溶胶的转化率。

其中,多孔材料可以包括多孔陶瓷或者泡沫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为30%-70%,优选为40%-65%,多孔材料具有多个微孔,微孔的孔径在10微米-40微米的范围内,可以使得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进行更好的导液作用,从而防止加热通道1发生局部干烧影响雾化效果。

发热元件3设置于加热通道1内,用于加热雾化第一液滴4以形成比第一液滴4更细小的第二液滴,即雾化生成气溶胶。在一实施方式中,加热通道1可以为多孔陶瓷管,发热元件3可以为设置于多孔陶瓷管的内表面11的发热丝或者发热膜,发热丝或发热膜与电源组件200电连接,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加热并雾化第一液滴4。

喷嘴2位于加热通道1的一侧,具体的,设置于加热通道1内的发热元件3和喷嘴2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3厘米的范围内,使由喷嘴2喷射出的第一液滴4可以与加热通道1内的发热元件3进行充分的接触,进而保证第一液滴4的蒸发率和雾化效果。可以理解,若将发热元件3与喷嘴2之间设置合适的距离,使喷嘴2喷射出来的第一液滴4,能到达发热元件3靠近喷嘴2的一端,即发热元件3靠近喷嘴2的一端能充分与第一液滴4接触,同时,也能使距离喷嘴2较远的位置处的发热元件3接触第一液滴4,减少导致发热元件3干烧的概率,提高雾化口感和雾化性能。

具体的,如图2所示,雾化器100还包括储液仓5,储液仓5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喷嘴2位于加热通道1和储液仓5之间,且与储液仓5连通,储液仓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喷嘴2位置处,气溶胶生成基质由喷嘴2朝加热通道1的位置喷射形成第一液滴4。第一液滴4撞击到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后被设置于加热通道1内的发热元件3加热雾化,形成第二液滴,第二液滴即为气溶胶,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经过加热通道1的中心流出雾化器100,最终被用户吸食。

储液仓5和喷嘴2之间还可以设置微泵7等结构,通过微泵7将储液仓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泵送至喷嘴2位置处,并最终被喷嘴2喷射出去形成第一液滴4。喷嘴2可以选用高压喷嘴2,还可以使用其他雾化喷嘴,只要是可以将烟油雾化成液滴即可,在此不做限定。在喷嘴2装置中还可以设置补气通道(图未示),补气通道连通大气,用于为喷嘴2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喷射形成第一液滴4的过程补气,保证喷射形成的第一液滴4的粒径均匀。

喷嘴2喷射形成的第一液滴4可以呈现不同的分布形式,其具体可以呈现为散射分布或者高斯分布,散射分布即为周向分布,高斯分布为中心质量高的分布。本申请根据第一液滴4的不同分布形式设计不同的加热通道1。

参阅图3及图4,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加热通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提供的加热通道内第一液滴的分布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加热通道1的形状设置为直线通道,其形状可以呈圆管状、扁管状、方管状等任意直线型管状通道。如图3所示,加热通道1呈圆管状。喷嘴2喷射形成的第一液滴4呈周向分布,即散射分布,第一液滴4的质量分布很大程度分布在圆周的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扩张角β,使得第一液滴4的质量分布在周向上居多(如图4所示)。发热元件3设置于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由于第一液滴4呈周向分布喷射至加热通道1内,所以将加热通道1设置为直线通道,大量的第一液滴4均沿着其喷射轨迹撞击到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可以使得沿周向分布的第一液滴4与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进行充分接触,提升第一液滴4与发热元件3之间的换热效率,使得第一液滴4被充分加热蒸发雾化形成气溶胶,进而提升气溶胶的转化率。

然而,加热通道1的形状设置为直线通道,当第一液滴4的质量呈现高斯分布或其他中心流量大的分布形式时,中心位置第一液滴4的速度和流量均比较大,在加热通道1内部温度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将液滴蒸发形成气溶胶时,第一液滴4容易未完全蒸发而通过加热通道1的中心喷出,从而形成在气溶胶中夹杂液滴的现象;同时第一液滴4撞击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时容易发生反弹或弹跳破碎的问题,导致气溶胶的转化率降低,影响雾化口感。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加热通道1。

参阅图5及图6,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加热通道第二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提供的加热通道内第一液滴的分布示意图,图7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加热通道第二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提供的加热通道内第一液滴的分布示意图。

参见图5,区别于加热通道1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加热通道1为弯曲通道。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喷嘴2喷射形成的第一液滴4呈现高斯分布,即第一液滴4的质量分布呈现中心质量高的分布,大量的第一液滴4会集中分布在喷嘴2的中心轴线周围,而周向上的第一液滴4很少。若仍采用直线型加热通道1,分布在中心的大量第一液滴4将会直接从直线型加热通道1的中心位置喷出加热通道1,而不会与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发生接触撞击,第一液滴4未充分雾化,从而影响雾化器100的雾化效率,气溶胶转化率较低。因此,为避免发生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将加热通道1设置为弯曲通道。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弯曲通道可以为直线通道弯折形成,将一个直线型通道进行弯折,形成了相对弯折的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之间的弯折角度在110°-170°的范围内。

如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弯曲通道是由两个直线通道连接形成的。例如,可以将两个内径相同的直线型的加热通道1焊接形成一个弯曲通道,两个直线型通道之间的夹角在110°-170°的范围内。两个直线型的加热通道1分别为弯曲通道的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

可以理解,弯曲型的加热通道1的弯折角度为110°-170°的范围内,即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之间的角度在110°-170°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一液滴4与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充分接触碰撞,加热雾化效果更好。

如图5和图7所示,加热通道1包括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第二通道段13相对于第一通道段12弯折设置,第一通道段12平行于喷嘴2的喷射方向设置,且第一通道段12的长度为0.3厘米-0.6厘米,以使集中在中心区域的第一液滴4可以与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内的发热元件3进行良好接触,提升第一液滴4的雾化效率。其中,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其可以呈圆管状等任意形状,圆管的内径也可以相等,以保证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之间良好的连接。可选的,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的,如图5和图7所示,本申请中,加热通道1为独立的加热管;第一通道段12和第二通道段13为加热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元件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6所示和图8所示,当喷嘴2喷射出的第一液滴4的质量分布呈现中心质量高的分布时,周向仅少部分第一液滴4与加热通道1的第一通道段12的内表面11接触雾化,大量第一液滴4集中在第一通道段12的中心位置处向第二通道段13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二通道段13相对于第一通道段12进行弯折,且弯折角度在110°-170°的范围内,使得第二通道段13的部分内表面11弯折至第一通道段12的中心对应位置处,当集中在第一通道段12中心位置的第一液滴4移动到第二通道段13内,会直接与第二通道段13的内表面11进行接触,第二通道段13的内表面11对第一液滴4进行阻挡并加热雾化,防止第一液滴4沿第一通道段12的中心直接喷出加热通道1而造成第一液滴4未充分雾化,以此提升第一液滴4的利用率,提升气溶胶的转化率。第一液滴4撞击加热通道1的内表面11后,被加热元件加热雾化,生成更细小的第二液滴,即气溶胶,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沿着第二通道段13流出加热通道1,并最终被用户吸食。

可以理解,本申请针对喷嘴2喷射出的第一液滴4的不同分布形式,采用不同形状的加热通道1进行加热,可以分别满足呈周向分布和中心质量高的分布的第一液滴4的加热雾化需求,极大的提升第一液滴4的利用率,避免第一液滴4的浪费,使得第一液滴4与加热通道1内的发热元件3充分接触雾化,提升雾化效率,提高了气溶胶的转化率。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100及电子雾化装置300,雾化器100包括加热通道1和喷嘴2,喷嘴2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第一液滴4喷入加热通道1;其中,加热通道1具有能够发热的侧壁,用于加热第一液滴4以形成比第一液滴4细小的第二液滴。通过上述设置,由于采用加热通道1的侧壁加热雾化第一液滴4,避免了由于在加热通道1内设置发热元件3且发热元件3与气流通道的侧壁间隔导致的气溶胶流量过小,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