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6:57


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机械化也成为建筑业施工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智能化工程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在施工中使用也能减少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船闸输水廊道施工是一项风险系数较大的工程,不仅因为施工环境的客观因素,施工人员施工操作和施工技术问题的主观因素也特别容易造成施工事故,因此,控制施工风险已成为目前施工中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人工施工方法已显露出明显的弊端,需要拆模,装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且造成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旨在解决需要拆模、装模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所述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包括:

支撑梁,起到支撑和安装作用;

顶模板,通过顶部升降件连接在支撑梁的顶部,用于对廊道顶部形成支撑;

顶侧模板,转动连接在顶模板前进方向两侧,并通过上支撑臂连接在支撑梁上,用于对廊道顶部转角进行支撑;

侧模板,通过中支撑臂连接在支撑梁前进方向的两侧,用于对廊道侧壁进行支撑;

底模侧板,通过下支撑臂连接在支撑梁的前进方向两侧,用于对廊道侧壁转角进行支撑;

其中,通过上支撑臂、顶部升降件、中支撑臂、支撑臂进行调节,使顶侧模板向外转动,侧模板、底模侧板向外移动和/或转动,进行组合形成支模;使顶侧模板向内转动,侧模板、底模侧板向内移动和/或转动,与廊道分离形成拆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廊道施工装置移动到施工的廊道内部,启动顶部升降件,在顶部升降件的驱动下,顶模板升高,顶模板升高与廊道的顶部接触,从而形成顶部支模,启动上支撑臂,上支撑臂伸长,从而使顶侧模板向外转动,中支撑臂伸张并调节侧模板转动和/或向外移动,下支撑臂伸长使底模侧板向外移动和/或转动,侧模板与顶侧模板和底模侧板端部接触并吻合形成支模,从而使顶模板、顶侧模板、侧模板、底模侧板连接形成密封结构,以此形成支模可以进行施工,当施工结束后,使顶部升降件、上支撑臂、中支撑臂、下支撑臂收缩,顶模板下降,顶侧模板向内转动,侧模板向内移动和转动、底模侧板向内移动或转动,顶模板、顶侧模板、侧模板、底模侧板向内移动与廊道模具脱离,从而完成拆模,顶模板、顶侧模板、侧模板、底模侧板对支撑梁、顶部升降件、上支撑臂、中支撑臂和下支撑臂形成保护结构,移动所述施工装置向廊道延伸方向移动,对下个施工段进行支撑进行施工,通过移动的施工装置对廊道施工段进行支撑和拆模,避免了人工拆模、装模,减小了人工工作量,减小了工作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缩减了工期,从而缩减了人工成本,通过移动施工装置进行施工段进行施工,对所述施工装置重复利用,同时避免了拆模和装模中的部件损耗,节约了机械成本,通过施工成本和机械成本,从而节约生产成本。从支模收模过程使用机械臂、钢模和模机移动行走使用智能行走系统两方面的机械化来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目的。用液压千斤顶控制机械臂的伸张和收缩,成功做到机械化的支模收模,与过去人工支模收模相比,极大的减少了人工成本,而固定的一套钢模代替了过去需要使用多套木模的弊端,极大地减少了模板的损耗,减少了模板成本;而移动模机智能行走系统由原来依靠大型机械拖拽式行走变为依靠电机驱动,既控制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又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的半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中上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中支撑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支撑梁1,顶部升降件2,顶模板3,顶侧模板4,上支撑臂5,侧模板6,中支撑臂7,下支撑臂8,底模侧板9,行走系统10,一级连接杆11,二级连接杆12,第一连接座13,第二连接座14,第一驱动伸缩杆15,第二驱动伸缩杆16,第三连接座17,竖梁18,连接梁19,横梁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的结构图,包括:

支撑梁1,起到支撑和安装作用;

顶模板3,通过顶部升降件2连接在支撑梁1的顶部,用于对廊道顶部形成支撑;

顶侧模板4,转动连接在顶模板3前进方向两侧,并通过上支撑臂5连接在支撑梁1上,用于对廊道顶部转角进行支撑;

侧模板6,通过中支撑臂7连接在支撑梁1前进方向的两侧,用于对廊道侧壁进行支撑;

底模侧板9,通过下支撑臂8连接在支撑梁1的前进方向两侧,用于对廊道侧壁转角进行支撑;

其中,通过上支撑臂5、顶部升降件2、中支撑臂7、支撑臂8进行调节,使顶侧模板4向外转动,侧模板6、底模侧板9向外移动和/或转动,进行组合形成支模;使顶侧模板4向内转动,侧模板6、底模侧板9向内移动和/或转动,与廊道分离形成拆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廊道施工装置移动到施工的廊道内部,启动顶部升降件2,在顶部升降件2的驱动下,顶模板3升高,顶模板3升高与廊道的顶部接触,从而形成顶部支模,启动上支撑臂5,上支撑臂5伸长,从而使顶侧模板4向外转动,中支撑臂7伸张并调节侧模板6转动和/或向外移动,下支撑臂8伸长使底模侧板9向外移动和/或转动,侧模板6与顶侧模板4和底模侧板9端部接触并吻合形成支模,从而使顶模板3、顶侧模板4、侧模板6、底模侧板9连接形成密封结构,以此形成支模可以进行施工,当施工结束后,使顶部升降件2、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下支撑臂8收缩,顶模板3下降,顶侧模板4向内转动,侧模板6向内移动和转动、底模侧板9向内移动或转动,顶模板3、顶侧模板4、侧模板6、底模侧板9向内移动与廊道模具脱离,从而完成拆模,顶模板3、顶侧模板4、侧模板6、底模侧板9对支撑梁1、顶部升降件2、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形成保护结构,移动所述施工装置向廊道延伸方向移动,对下个施工段进行支撑进行施工,通过移动的施工装置对廊道施工段进行支撑和拆模,避免了人工拆模、装模,减小了人工工作量,减小了工作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缩减了工期,从而缩减了人工成本,通过移动施工装置进行施工段进行施工,对所述施工装置重复利用,同时避免了拆模和装模中的部件损耗,节约了机械成本,通过施工成本和机械成本,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支撑梁1可以是钢结构,可以是方杆或者T型钢结构,从而增加了支撑梁1的支撑稳定性,顶模板3、顶侧模板4、侧模板6和底模侧板9为钢板结构,从而保证了支撑稳定性和避免了木制模板的易变性和回收性较差的问题。进一步减小了机械成本。上支撑臂5连接在支撑梁1的侧壁顶部,中支撑臂7连接在上支撑臂5下方在支撑梁1上,下支撑臂8连接在支撑梁1的下部,从而使顶模板3、顶侧模板4、侧模板6和底模侧板9形成一个连接吻合的连接结构,便于形成模具进行支撑。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可以在支撑梁1上交错设置,从而避免了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收缩时相互阻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支撑梁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系统10,通过行走系统10可以方便支撑梁1的移动,支撑梁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对行走系统10进行固定,避免了行走系统10滑动,行走系统10可以是滑动轮、万向轮等结构,可以连接驱动结构,避免了人工移动,固定结构可以是卡板、螺纹柱等,在此不做描述。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和/或下支撑臂8包括一级连接杆11、二级连接杆12、第一驱动伸缩杆15和第二驱动伸缩杆16,一级连接杆11的内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梁1上,二级连接杆12的内端转动连接在一级连接杆11的外端,二级连接杆12外端转动连接在顶侧模板4、侧模板6或者底模侧板9上,第一驱动伸缩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梁1上,第一驱动伸缩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一级连接杆11上,第二驱动伸缩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级连接杆11上,第二驱动伸缩杆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二级连接杆12上,通过第一驱动伸缩杆15和第二驱动伸缩杆16配合,从而调节顶侧模板4、侧模板6或者底模侧板9上转动角度和移动,调节范围广,方便位置和角度的同时调节。第一驱动伸缩杆15和第二驱动伸缩杆16可以是液压杆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上支撑臂5外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座17,第三连接座17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顶侧模板4上,通过调节上支撑臂5的伸长长度,从而调节顶侧模板4的转动角度,第三连接座17可以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顶侧模板4上,上支撑臂5转动连接在连接部上。中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外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侧模板6和底模侧板9,从而调节侧模板6和底模侧板9的位置和角度,通过廊道的横截面积不同,更换不同面积的顶侧模板4、侧模板6和底模侧板9,从而组合成不同支撑面积的模具,提高了适用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一级连接杆11的内端通过第一连接座13转动连接在支撑梁1上,第一驱动伸缩杆15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14转动连接在支撑梁1上,从而便于所述施工装置的安装、搬运与储存。第一连接座13/第二连接座14的结构可以与第三连接座17结构类似,在此不做描述。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支撑梁1包括横梁20和竖梁18,横梁20底部至少固定连接有一个竖梁18,竖梁18和横梁20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连接方便快捷,顶部升降件2连接在横梁20上,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连接在竖梁18上,从而便于形成支撑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竖梁18设置两个为宜,便于两侧的上支撑臂5、中支撑臂7和下支撑臂8连接,两个竖梁18之间通过连接梁19进行固定连接,增加支撑梁1的支撑稳定性。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过移动的施工装置对廊道施工段进行支撑和拆模,避免了人工拆模、装模,减小了人工工作量,减小了工作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缩减了工期,从而缩减了人工成本,通过移动施工装置进行施工段进行施工,对所述施工装置重复利用,同时避免了拆模和装模中的部件损耗,节约了机械成本,通过施工成本和机械成本,从而节约生产成本。顶模板3、顶侧模板4、侧模板6和底模侧板9为钢板结构,从而保证了支撑稳定性和避免了木制模板的易变性和回收性较差的问题。进一步减小了机械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闸室输水廊道施工装置
  • 一种闸室廊道移动支撑装置及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