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5:16


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客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各个服务企业中,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通过智能客服系统来回答用户的咨询问题。

为了保证智能客服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智能客服系统上线之前,通常会对搭建好的智能客服系统进行测试。

而传统的测试方法中需要测试人员监控智能客服系统的每个测试节点,如需要测试人员在每个测试节点上进行测试数据的输入或者输入选项的选择等操作,由此导致智能客服系统的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客服系统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所述测试配置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

将所述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以使得所述客服系统按照所述节点顺序根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将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测试配置数据,包括:

输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有多个待选测试节点,每个所述待选测试节点对应有待选测试数据,所述待选测试数据根据历史测试数据获得;

接收针对所述配置界面中的待选测试节点以及待选测试数据的输入操作;

根据所述输入操作,获得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测试配置数据,包括:

获得当前测试案例,所述当前测试案例中至少包含有多个待选测试节点;

将所述当前测试案例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以得到所述神经网络模型所输出的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测试数据;

其中,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多个历史测试案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历史测试案例中包含多个初始测试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历史测试节点,所述历史测试节点包含有历史测试数据,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至少以所述初始测试节点为输入样本且以所述历史测试节点和所述历史测试数据为输出样本进行训练。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神经网络模型以所述初始测试节点、所述初始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所述初始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为输入样本;

其中,所述当前测试案例中还包含有所述待选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和所述待选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输出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基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参数生成,所述跳跃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相邻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获得所述客服系统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的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判断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

在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存在测试异常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目标异常类型,并执行与所述目标异常类型相对应的操作。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监测数据包含多个监测维度上的数据;

其中,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判断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监测数据中每个所述监测维度上的数据,获得所述客服系统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在至少一个异常类型上的初始概率值;

分别针对每个所述异常类型,将每个所述监测维度上对应的初始概率值进行统计,以得到针对每个所述异常类型的异常概率值;

对所述异常概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异常类型对应的异常阈值进行判断,以判断出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所述测试配置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

节点测试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以使得所述客服系统按照所述节点顺序根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结果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所述应用程序运行所产生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所述测试配置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将所述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以使得所述客服系统按照所述节点顺序根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将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中,在获得到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的测试配置数据之后,将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就可以使得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根据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进而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基于此,就可以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可见,本申请中在实现对客服系统的测试过程中,无需测试人员监控智能客服系统的每个测试节点,就可以实现多个测试节点上的测试,从而加快测试进度,提高客服系统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置界面的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服系统的测试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能够与客服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且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对客服系统进行测试的测试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测试配置数据。

其中,测试配置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表征目标测试节点被测试的测试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目标测试节点可以为客服系统在一个完整测试案例所包含的所有测试节点中的部分测试节点,而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得到。例如,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基于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参数生成,这些跳跃参数用于表征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相邻关系。而跳跃参数可以由用户在相应的配置界面中进行配置得到,或者可以根据这些目标测试节点在完整测试案例中所具有的初始节点位置来得到。例如,用户在配置界面上使用连线连接各个目标测试节点,以生成各个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参数,以此表征连线两端的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相邻关系,进而基于此生成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也可以理解为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被测试顺序。再如,在获得到目标测试节点之后,在完整测试案例中获得每个目标测试节点的初始节点位置,按照初始节点位置之间的顺序以连线自动连接初始节点位置相邻的目标测试节点,以生成各个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参数,以此表征连线两端的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相邻关系,进而基于此生成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测试节点在完整测试案例中的初始节点位置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101中在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时,可以为用户输出配置界面进而基于用户在配置界面上的输入操作来实现,具体如下:

首先,输出配置界面,如图2中所示,配置界面中可以包含有多个待选测试节点,这些待选测试节点中可以包含有完整测试案例中的所有测试节点,也可以只包含有部分测试节点,而每个待选测试节点对应有一个或多个待选测试数据,每个待选测试数据根据历史测试数据获得,基于此,用户可以对配置界面中的待选测试节点进行选择或确定,以及对选择或确定的待选测试节点用连线进行连接,并对待选测试节点的待选测试数据进行选择或确定,最后进行确定操作;之后,接收针对配置界面中的待选测试节点以及待选测试数据的输入操作,如用户对待选测试节点以及待选测试数据的选择或确定操作以及测试节点之间的连线操作,再如用户的确定操作,等等;最后,根据输入操作,获得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例如,将输入操作中用户所选择或确定的待选测试节点作为目标测试节点,并根据用户连接在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连线获得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另外,将用户选择或确定的待选测试数据作为相应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界面中的待选测试节点可以根据历史测试案例获得,而待选测试节点的待选测试数据可以根据历史测试数据获得。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使用多个历史测试案例对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具体以历史测试案例中的初始测试节点为输入样本以历史测试节点和历史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数据为输出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由此训练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当前测试案例中的初始测试节点进行处理,进而输出当前测试案例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当前测试节点以及当前测试节点的测试数据,此时,将这些当前测试节点作为配置界面中的待选测试节点,以供用户进行选择或者确认,将这些当前测试节点的测试数据作为配置界面中待选测试节点的待选测试数据,以供用户进行选择或确认。

进一步的,在为配置界面获得待选测试节点以及待选测试数据的实现方案中,神经网络模型还可以以历史测试案例中的初始测试节点、初始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初始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为输入样本,并以历史测试案例中的历史测试节点和历史测试数据为输出样本进行训练,经过多次训练后,所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对当前测试案例中的初始测试节点、初始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和初始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进行处理,进而输出当前测试案例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当前测试节点以及当前测试节点的测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当前测试案例是指本次对客服系统进行测试所使用的测试案例。具体的,当前测试案例可以为预设的完整测试案例,其中包含所有的测试节点,或者,当前测试案例可以为经过测试节点编辑的测试案例,其中包含有部分测试节点。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101中在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时,可以自动实现测试配置数据的获取,而无需用户的参与,具体如下:

首先,获得当前测试案例,当前测试案例中至少包含有多个待选测试节点,这里的待选测试案例可以为完整测试案例中的所有测试节点,也可以为部分测试节点;之后,将当前测试案例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以得到神经网络模型所输出的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

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多个历史测试案例进行训练得到,历史测试案例中包含多个初始测试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历史测试节点,初始测试节点是指历史测试案例中最初所包含的还未进行目标测试节点选择或确认的所有测试节点,历史测试节点是指在历史测试案例中被选为目标测试节点的测试节点,历史测试节点包含有历史测试数据,神经网络模型至少以初始测试节点为输入样本且以历史测试节点和历史测试数据为输出样本进行训练。

进一步的,神经网络模型还可以以历史测试案例中的初始测试节点、初始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如初始测试节点之前以及之后的测试节点、初始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如测试成功或测试失败的结果等为输入样本,基于此,当前测试案例中还包含有待选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和待选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在将当前测试案例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之后,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输出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

步骤102:将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以使得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根据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以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测试配置数据中的目标测试节点以及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输入到客服系统中,由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中各个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前后相邻顺序依次对每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客服系统能够针对每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得到输出内容。例如,客服系统在每个目标测试节点上对输入的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进而输出针对语音数据的文字回复或语音回复,从而完成在该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测试案例可以理解为针对客服系统相应功能的测试项目,其中的测试节点可以理解为客服系统在该功能上的测试环节,测试节点的测试数据可以理解为客服系统的测试输入数据,如语音输入数据或字符输入数据等。

步骤103: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

其中,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可以理解为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预设标准答复内容,本实施例中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相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就可以得到表征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答复准确的测试结果。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中,在获得到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的测试配置数据之后,将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就可以使得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根据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进而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基于此,就可以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实现对客服系统的测试过程中,无需测试人员监控智能客服系统的每个测试节点,就可以实现多个测试节点上的测试,从而加快测试进度,提高客服系统的测试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2中获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如图4中所示:

步骤104:输出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与测试人员的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输出到测试人员的终端上,以及时提示测试人员进行人工检查以及其他处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在客服系统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还可以包含有如下步骤,如图5中所示:

步骤501:获得客服系统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的监测数据。

其中,监测数据可以包含多个监测维度上的数据,这里的监测维度可以根据需求来设置。例如,监测数据可以包含有: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交互次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交互时长、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回复内容,等等。

步骤502: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如果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存在测试异常,执行步骤503。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在每个监测维度上的数据进行解析,如数值判断等处理,进而根据解析结果如数值判断结果等判断出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5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分别根据监测数据中每个监测维度上的数据,获得客服系统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在至少一个异常类型上的初始概率值,例如,将监测数据中每个监测维度上的数据与每个异常类型上在相应监测维度上对应的维度阈值进行判断,进而在监测维度上的数据大于或等于每个异常类型上在相应监测维度上对应的维度阈值的情况下,将该维度阈值对应的维度概率值作为该异常类型上在相应监测维度上对应的初始概率值;

之后,分别针对每个异常类型,将每个监测维度上对应的初始概率值进行统计,以得到针对每个异常类型的异常概率值;例如,分别针对每个异常类型,将每个监测维度上对应的初始概率进行相加,以得到针对每个异常类型的异常概率值;

最后,对异常概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异常类型对应的异常阈值进行判断,以判断出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例如,如果异常概率值大于或等于该异常类型对应的异常阈值,那么可以确定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存在测试异常,进一步的,还可以确定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存在该异常阈值对应的目标异常类型。

例如,在同一目标测试节点上,客服系统本申请所实现的测试系统之间的交互次数超过5次,那么死循环异常类型的概率超过百分之30,客服系统本申请所实现的测试系统之间的交互时间超过5分钟,那么死循环异常类型的概率达到百分20,等等,基于此,将所有概率累加的总体概率在超过百分之82时,确定出现死循环异常。

步骤503:获得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目标异常类型,并执行与目标异常类型相对应的操作。

例如,在目标异常类型为死循环异常类型的情况下,执行跳出死循环的操作,如控制客服系统停止测试,或者控制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对没有被测试的下一个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

基于以上实现,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判断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是否为针对目标测试数据的答复内容来对客服系统的测试流程进行控制,例如,通过客服系统中的推理机等功能模块分析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是否为针对目标测试数据的答复内容,而在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不是针对测试数据的答复内容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客服系统重新根据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即重新与客服系统进行交互,直到结束条件被满足,以使得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对没有被测试的下一个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

其中,结束条件包含:针对目标测试节点的测试次数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或者,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为针对目标测试数据的答复内容。

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在能够与客服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且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对客服系统进行测试的测试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包含以下单元:

配置获得单元601,用于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所述测试配置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

节点测试单元602,用于将所述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以使得所述客服系统按照所述节点顺序根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结果比对单元603,用于将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装置中,在获得到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的测试配置数据之后,将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就可以使得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根据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进而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基于此,就可以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实现对客服系统的测试过程中,无需测试人员监控智能客服系统的每个测试节点,就可以实现多个测试节点上的测试,从而加快测试进度,提高客服系统的测试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获得单元601具体用于:输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有多个待选测试节点,每个所述待选测试节点对应有待选测试数据,所述待选测试数据根据历史测试数据获得;接收针对所述配置界面中的待选测试节点以及待选测试数据的输入操作;根据所述输入操作,获得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获得单元601具体用于:获得当前测试案例,所述当前测试案例中至少包含有多个待选测试节点;将所述当前测试案例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以得到所述神经网络模型所输出的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以及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测试数据;其中,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多个历史测试案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历史测试案例中包含多个初始测试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历史测试节点,所述历史测试节点包含有历史测试数据,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至少以所述初始测试节点为输入样本且以所述历史测试节点和所述历史测试数据为输出样本进行训练。

可选的,所述神经网络模型以所述初始测试节点、所述初始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所述初始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为输入样本;

其中,所述当前测试案例中还包含有所述待选测试节点的相邻测试节点和所述待选测试节点的历史测试结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节点测试单元602还用于:

输出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基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参数生成,所述跳跃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的跳跃相邻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包含如下结构,如图7中所示:

测试控制单元604,用于获得所述客服系统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的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判断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在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存在测试异常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目标异常类型,并执行与所述目标异常类型相对应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监测数据包含多个监测维度上的数据;

其中,测试控制单元604在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判断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时,具体用于:分别根据所述监测数据中每个所述监测维度上的数据,获得所述客服系统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过程中在至少一个异常类型上的初始概率值;分别针对每个所述异常类型,将每个所述监测维度上对应的初始概率值进行统计,以得到针对每个所述异常类型的异常概率值;对所述异常概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异常类型对应的异常阈值进行判断,以判断出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是否存在测试异常。

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能够与客服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且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或服务器。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对客服系统进行测试的测试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含如下结构:

存储器801,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所述应用程序运行所产生的数据;

处理器802,用于执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获得测试配置数据;所述测试配置数据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将所述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以使得所述客服系统按照所述节点顺序根据所述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所述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将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所述客服系统在所述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在获得到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且目标测试节点之间具有节点顺序的测试配置数据之后,将测试配置数据输入到待测试的客服系统中,就可以使得客服系统按照节点顺序根据目标测试节点的目标测试数据对目标测试节点进行测试,进而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基于此,就可以将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输出内容与目标测试节点上对应的预设标准内容进行比对,以得到客服系统在目标测试节点上的测试结果。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实现对客服系统的测试过程中,无需测试人员监控智能客服系统的每个测试节点,就可以实现多个测试节点上的测试,从而加快测试进度,提高客服系统的测试效率。

以金融行业中某银行的客服系统为例,本申请的发明人针对现有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出对该银行客服系统建立一种银行客服智能测试系统,基于流程跳跃的银行客服智能测试系统。例如,在手机银行里开发客服智能测试模块,当测试人员需要测试客服系统时,可以在测试系统中录入流程模板,并且可以设置跳跃参数,直接跳跃到相应的节点,节约测试时间,同时测试系统可以根据客服系统的反馈做智能应对。基于此,测试人员在手机银行测试模块录入自己的测试选项以及测试语音或者跳跃参数,测试系统可以根据测试人员设置直接跳到对应模块,节约测试时间;而且,测试系统收集客服系统所有回复的可能情况并根据回复情况做智能应对,提高测试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具体的,在本申请所实现的测试系统中可以包含如下模块:

测试系统跳跃模块:测试人员在手机银行测试模块录入自己的测试选项以及测试语音或者跳跃参数,测试系统可以根据测试人员设置直接跳到对应模块,节约测试时间。

智能应对模块:测试系统收集客服系统所有回复的可能情况并根据回复情况做智能应对,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本申请所实现的一种基于流程跳跃的银行客服智能测试系统,可以解决目前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首先在手机银行开发客服测试模块,该模块可以将客服系统的使用流程图直接导入模块里,将流程图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只需要在流程图的每个节点录入自己需要输入数字选择或者语音即可;

测试人员也可以自己设置流程图,自己在手机银行测试模块中选择相应的组件完成连接即可,测试人员点击提交,测试系统就可以自己测试;

测试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记录测试人员的相关测试数据,如果测试人员测试任务急而且重,可以使用流程跳转模块,测试人员将调整的起点与终点连接到一起就可以自动跳转到对应的节点,具体方法是后台系统自动将流程环节中节点之前的信息自动填充测试,任务流转到测试人员设置的当前节点以后再提醒客户,相当于直接到这个节点,客户只需要在该节点录入自己想要的测试数据即可。

而之前节点数据的选择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借助人工智能算法选择的数据,具体方法是通过对历史测试数据分析得到历史数据中案例数据覆盖的分支数、分支具体信息以及历史错误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模型输入,将选择的测试数据作为模型输出,根据输入输出的个数确定神经网络结构,进而确定了遗传算法中需要优化的参数个数。另外,本申请中还可以使用测试样本对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验证得到有效模型,通过模型预测选择哪些测试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测试数据的有效性,测试系统自动将历史测试数据填到对应的流程节点中走到测试人员设置的节点等待测试人员,从而客服系统不需要改造就可以达到流程跳转的目标,提高测试效率。

同时测试系统连接后台的专家系统,收集测试系统与客服系统的对话信息,将对话信息输入到专家系统中,通过系统判断当前测试过程是否有异常信息以及异常的应对方法。专家系统由知识库与推理机组成,知识库中都是通过归纳、总结等数据分析获得的知识规则,包括判断测试系统是否进入死循环以及对应的应对方法等。

例如,规则1:同一节点测试系统与客服系统交互次数超过5次则死循环的概率超过百分之30,交互时间超过5分钟则死循环的概率达到百分20等,总体概率超过百分之82则为死循环,死循环的应对方法对应为先通知测试人员同时将此案例结束,优先其他案例之后再测该有问题案例。

另外,推理机则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得到可用机器学习模型,然后根据本次的测试案例特征判断符合知识库中的哪些规则,将规则整合在一起判断整体的概率信息,并判断是否为异常,如果为异常则查询对应的应对方法并自动做对应的应对处理,防止出现因为故障耽误测试进程。同时知识库中集成客服系统的正确回答方法,通过推理机匹配回答方法如客服系统反馈没有听清请重复或者请返回上一级等,测试系统可以根据要求重复语音信息或者返回上一级,提高测试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有用性,减少人力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客服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一种电子设备批量测试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79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