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含羽毛的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6:29


含羽毛的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羽毛的产品及其制造方法,特别地,涉及抑制羽毛从接缝脱出的含羽毛的产品,和这种含羽毛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外层布料和内层布料之间收纳有绒或毛等的含羽毛的产品例如羽绒服、羽毛被褥、靴子等。在这种含羽毛的产品中,羽毛有时会从由外层布料和内层布料缝合而成的接缝的针孔,脱出到外层布料或内层布料的表面。为了防止这种羽毛脱出,有各种提案(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8801号公报)以及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01-0721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以往,在含羽毛的产品中,针对羽毛的脱出,采取了各种对策。

本发明针对羽毛从这种羽毛产品脱出的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改善,一个目的是,提供含羽毛的产品,其更加可靠地防止羽毛从含羽毛的产品脱出;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含羽毛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含羽毛的产品,包括第一布料、第二布料、羽毛和带状部件。第二布料配置为和第一布料相对,在接缝部和第一布料缝合。羽毛被收纳在隔着接缝部并分别位于一边和另一边的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之间的区域。带状部件,沿接缝部延伸,在被夹入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之间的状态下,和第一布料以及第二布料一起在接缝部被缝合。带状部件具有捕捉被收纳的羽毛的捕捉部。捕捉部在带状部件中的与第一布料相对的一侧,和与第二布料相对的另一侧形成。

优选地,更加具体地,带状部件具有从表面突出的起毛部作为捕捉部。另外,带状部件也可以包含沿构成网格的两个方向延伸的纤维,且带状部件具有纤维以两个方向分别与带状部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的斜条部作为捕捉部。进一步地,带状部件可以具有编织物的网格部作为捕捉部。

本发明的含羽毛的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第一布料以及第二布料。准备夹入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之间的带状部件。在第一布料,沿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被缝合的接缝部,配置带状部件。以覆盖带状部件的方式,在第一布料之上配置第二布料。沿接缝部,将第一布料以及第二布料和带状部件一起缝合。在隔着接缝部并分别位于一边和另一边的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之间的区域收纳羽毛。在准备带状部件的工序中,准备包括捕捉部的带状部件,其中,带状部件在与第一布料相对的一侧和与第二布料相对的一侧包括捕捉部,捕捉部捕捉被收纳在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之间的区域的羽毛。

优选地,更加具体地,在准备带状部件的工序中,准备具有从表面突出的起毛部作为捕捉部的带状部件。另外,在准备带状部件的工序中,也可以准备包含沿构成网格的两个方向延伸的纤维,且具有纤维以两个方向分别与带状部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的斜条部作为捕捉部的带状部件。进一步地,在准备带状部件的工序中,也可以准备包括编织物的网格部作为捕捉部的带状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含羽毛的产品,由于在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的接缝部缝合有具有捕捉羽毛的捕捉部的带状部件,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羽毛从接缝部脱出。

根据本发明的含羽毛的产品的制造方法,由于在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的接缝部缝合有具有捕捉羽毛的捕捉部的带状部件,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羽毛从接缝部脱出。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理解的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含羽毛的产品的一种例子的羽绒服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同一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剖面线Ⅱ-Ⅱ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带状部件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羽绒服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工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工序后进行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在图5所示的工序后进行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在图6所示的工序后进行的工序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8是比较例的羽绒服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羽绒服的问题点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0是同一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羽绒服的作用效果的局部放大剖视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变形例的带状部件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其他变形例的带状部件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的含羽毛的产品和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作为含羽毛的产品的一种例子,在此,对羽绒服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羽绒服1主要包括外套本体3和缝制到外套本体3的袖子5、7。外套本体3主要包括右前幅9、左前幅11以及后身(未图示)。右前幅9、左前幅11以及后身分别在规定的位置被缝制。

在羽绒服1中,外套本体3以及袖子5、7收纳有绒或者毛等的羽毛。在此,作为收纳有羽毛的部分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对袖子5、7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袖子5(袖子7、羽绒服1)除了外层布料21(第二布料)、内层布料23(第一布料)以及羽毛29之外,还具有带状部件27。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面对面地配置,在接缝部25进行缝合。在隔着接缝部25、并分别位于一边和另一边的外层布料21的部分和内层布料23的部分之间的区域,收纳有羽毛29。

在接缝部25中,带状部件27沿接缝部25延伸,被夹入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之间。在被夹入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之间的状态下,带状部件27和外层布料21以及内层布料23一起被缝合。如图3所示,带状部件27例如具有从带状部件27的表面突出的起毛部27a作为捕捉被收纳的羽毛29的捕捉部。

作为起毛部27a的突出方式,例如,可以是纤维等从带状部件27的表面直线状地突出的方式。另外,这种纤维等的末端可以呈钩状。进一步地,从带状部件27的表面突出的纤维可以再次被连接到带状部件27并成为环状,作为起毛部27a(捕捉部),只要能够在被夹在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之间的状态下捕捉羽毛29,并不特别限定。

如图2所示,在带状部件27中,在与外层布料21相对的一侧形成起毛部27a,并且在与内层布料23相对的一侧形成起毛部27a。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使与外层布料21相对的一侧的起毛部27a的毛量比与内层布料23相对的一侧的起毛部27a的毛量多。另外,也可以使起毛部27a的毛量,在与外层布料21相对的一侧和与内层布料23相对的一侧一样多。进一步地,在与外层布料21相对的一侧和与内层布料23相对的一侧,既可以改变起毛部27a的毛的突出方式,也可以使它们相同。带状部件27在袖子5、7之外,也配置在外套本体3等。作为实施方式的含羽毛的产品的一种例子的羽绒服,如上述地构成。

接着,对上述的羽绒服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此,以袖子的部分的制造方法作为代表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分别被裁成袖子的式样的内层布料23和外层布料21(参照图4)。接着,如图4所示,将内层布料23和外层布料21载置并贴附到式样缝合机(pattern seamer)4中的规定的位置。

接着,如图5所示,例如,在内层布料23,沿着缝合内层布料23和外层布料21而成的接缝部,配置带状部件27。在带状部件27中,在与外层布料21相对的一侧和与内层布料23相对的一侧两边,形成起毛部27a(参照图3)。接着,从式样缝合机的中间将式样缝合机折叠,以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相对的方式,在内层布料23之上配置外层布料21。

接着,如图6所示,通过在将带状部件27夹入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之间的状态下进行缝制,将带状部件27和外层布料21以及内层布料23一起缝合。此时,通过沿外层布料21以及内层布料23的短边方向进行缝制,在短边方向形成接缝部。进一步地,通过进行同样的缝制,沿短边方向延伸的接缝部在长边方向间隔地形成多个。

接着,如图7所示,在隔着一个接缝部25、并分别位于一边和另一边的外层布料21的部分和内层布料23的部分之间的区域收纳羽毛29。接着,通过对外层布料21以及内层布料2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相互进行缝制,使袖子5、7(参照图1)的部分作为部件而完成。

对于外套本体3(参照图1),只是外层布料21以及内层布料23的式样,和成为袖子的外层布料21以及内层布料23的式样不同,通过和制造袖子5、7的工序实质相同的工序进行制造。在外套本体3作为部件完成之后,通过在该外套本体3缝制袖子5、7等,完成图1所示的羽绒服1。

在上述的羽绒服1中,通过在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的接缝部25缝合有具有起毛部27a的带状部件27,能够防止羽毛29从接缝部25脱出。对此,和比较例的羽绒服进行比较来说明。此外,在比较例的羽绒服中,对于和实施方式的羽绒服的构成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除非必要否则将不重复其说明。

如图8所示,在比较例的羽绒服101中,在以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状态下被缝制的接缝部25中,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直接接触。在隔着接缝部25、并分别位于一边和另一边的外层布料21的部分和内层布料23的部分之间的区域,收纳有羽毛29。

如此地,在比较例的羽绒服101的接缝部25中,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在直接接触的状态下被缝制。因此,如图9所示,收纳在外层布料21的部分和内层布料23的部分之间的区域的羽毛29的一部分(羽毛29a),容易从在进行缝制时形成的接缝部25的针孔33脱出。此外,在图9中,脱出的羽毛29a被夸张地表示。

相对比较例的羽绒服101,如图10所示,在实施方式的羽绒服1的接缝部25中,在外层布料21和内层布料23之间,在夹入带状部件27的状态下被缝制。在带状部件27中,在与外层布料21相对的一侧和与内层布料23相对的一侧两边,形成使纤维起毛的起毛部27a(参照图3)。由此,外层布料21的部分和内层布料23的部分之间的区域所收纳的羽毛29被起毛部27a捕捉,能够防止其从接缝部25的针孔33脱出。

发明者们对于羽毛的脱出,进行利用BOKEN法的棉絮吹出试验。棉絮吹出试验是以纺织品和针织品的起球试验方法(JIS L 1076)为依据的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是使用ICI型起球试验仪,对填充了棉絮(羽毛)的试材评价棉絮(羽毛)的吹出状态的方法。

对该试验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下地制成作为试验对象的试材。准备两片侧布料(尺寸:11.5cm×13.5cm),将该两片侧布料重叠,缝合其三边(两条长边和一条短边)(缝边:0.7cm)。将缝合了三边的两片侧布料翻过来,在其中加入羽毛(3g),折入剩下的一边的侧布料的一端并进行缝合。在试材中,使带状部件处于缝合了两片侧布料的部分之间。

制作两个该试材,和四根特殊橡胶管一起放入ICI型起球试验仪的旋转箱中。使旋转箱以1分钟60次旋转的旋转速度旋转一小时。在该操作之后,评价羽毛从试材(侧布料)吹出的状态。由其结果可知,没有看到羽毛从试材(侧布料)吹出。根据该评价结果,可证明羽毛29被设置在带状部件27的起毛部27a捕捉,能够可靠地防止羽毛29从接缝部25脱出。

此外,作为上述带状部件27的捕捉部,以从表面突出的起毛部27a为例进行了说明。作为带状部件27的捕捉部,只能能够捕捉并保持羽毛,并不限于起毛部27a。

如图11所示,作为捕捉部也可以是斜条部27b,该斜条部27b包含沿构成网格的两个方向延伸的纤维,纤维以该两个方向与带状部件27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在具有这种斜条部27b的带状部件27中,羽毛29在构成斜条部27b的纤维和纤维之间被捕捉,能够防止羽毛29从接缝部25(参照图10)中脱出。

另外,如图12所示,作为捕捉部也可以是例如编织物的网格部27c。在具有这种网格部27c的带状部件27中,羽毛29被网格部27c捕捉,能够防止羽毛29从接缝部25(参照图10)中脱出。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含羽毛的产品的一种例子,以羽绒服为例进行了说明。作为含羽毛的产品并不限于羽绒服,还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例如羽毛被褥、靴子等的、在一边的布料和另一边的布料之间收纳有羽毛的产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含羽毛的产品的羽毛,除天然的羽毛之外,对于例如天然的棉(棉花)、或者将天然的羊毛加工成棉状等的产品也能够适用。进一步地,在含羽毛的产品的羽毛中,除天然的材料之外,也可包含羽毛替代材料。作为羽毛替代材料,例如有:聚酯短纤维、铜氨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或丙烯酸短纤维等。对于以使用这种羽毛替代材料并吸收空气的方式,加工成例如棉状等的产品也能够适用。

本发明可有效地利用在收纳了羽毛的含羽毛的产品。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相关技术
  • 含羽毛的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含硫成分产品的制造设备及含硫成分产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3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