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CaO-沼渣-活性炭联合强化青稞秆干式厌氧发酵酸化性能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青稞秆干法厌氧发酵的系统,在CaO-沼渣-活性炭联合添加的条件下,强化系统产酸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法厌氧发酵是指系统含固率20%或大于20%的厌氧发酵技术。和湿法厌氧发酵,干法厌氧发酵因其高含固率的特点,在底物质量和接种比一致的情况下,所占用的空间明显要小;且在干法厌氧发酵结束后,排放的沼液沼渣量也明显少于湿法厌氧发酵,更具有空间经济性和环境效益。但也是因为干法厌氧发酵的高含固率,导致系统内流动性差、传质传热不均匀、代谢产物容易局部累积、难以搅拌且容易污泥膨胀,实际工程难以运行。

利用厌氧发酵的酸化过程产酸,不同底物的产酸性能有较大差别。青稞秆类底物比起餐厨类底物,具有不易酸化、酸化后产酸效果不佳等缺点。而采用低接种比(接种物:底物)促进青稞秆类底物酸化的手段,虽然促进产酸,但却会为后续酸化青稞秆的处理处置带来困难。Li Yan等研究青贮玉米青稞秆的两相厌氧消化产酸和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进料pH为8时,酸化相VFA提高率不足120%。(Yan Li et al.Acidogenic and methanogenicproperties of corn straw silage:Regulation and microbial analysis of two-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0,307,123180.)

为解决以青稞秆为底物的干法厌氧发酵产酸量低的问题,本发明在低接种比条件下以CaO和沼渣联合预处理青稞秆后加入活性炭的方法,显著提高青稞秆的产酸性能,同时可强化后续产甲烷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甲烷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青稞秆原料在干法厌氧发酵条件下产酸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批式干法厌氧发酵中添加CaO、沼渣及活性炭以促进青稞秆产酸并解决酸化后pH过低不利于产甲烷的方法,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青稞秆的CaO-沼渣联合预处理、活性炭的添加方式、青稞秆的干法厌氧发酵产酸和青稞秆的产甲烷性能检验5个部分。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含如下内容:

(1)原料准备

原料包括青稞秆(HBS)、CaO、沼渣(SFD)和活性炭(AC)。青稞秆自然风干后切至10cm-15cm,再用粉碎机粉碎至20目或更细颗粒,装入自封袋、排出袋中空气备用;活性炭为粉末状活性炭;沼渣是以餐厨垃圾为底物、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物,将二者以底物挥发性固体质量:接种物挥发性固体质量=3:1(即VS接种比为3:1)混合并采取自然风干或额外加水方法调节含固率大于等于20%,然后在(35±1)℃和厌氧环境下驯化40-50天后的出料。沼渣中的总固体含量控制在10%-20%,过低则可能达不到干法的条件而过高则难以均匀,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需要采用风干、额外添加固体和额外加水的方法控制总固体含量。在预处理前,测定青稞秆和沼渣的总固体含量(TS)和挥发性固体含量(VS),分别记为TS

(2)青稞秆的CaO-沼渣联合预处理

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青稞秆置于自封袋中,然后称取青稞秆干重的6%-10%的CaO。将CaO置于自封袋中,然后将青稞秆挥发性固体质量10%-20%的沼渣放入自封袋中。加水调节预处理含水率至55%-75%。将自封袋内物料揉搓至完全混合均匀。将其置于工作温度为(35±1)℃的恒温培养箱中预处理48小时。

(3)活性炭的添加方式

首先,向预处理48小时后的青稞秆原料中添加青稞秆总固体含量10%-30%的活性炭。然后加入沼渣作为接种物,沼渣的添加量为青稞秆总固体:沼渣总固体=5:1。向自封袋内补水至系统含固率为20%(即含水率80%)。将自封袋密封后揉捏至物料完全混合均匀,然后用漏斗和药勺将自封袋内物料转移至反应瓶中。然后用橡胶塞封闭瓶口,再以封口膜进一步封闭橡胶塞和反应瓶的交接处,以此保证气密性良好。

(4)青稞秆的干法厌氧发酵产酸

将上述上完料的反应瓶置于恒温水箱或恒温培养箱,设置发酵温度为(35±1)℃,产酸周期为9d。按活性炭添加量和酸化时间分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样,并设置不添加活性炭的对照组。按酸化时间每天卸料,测定卸料pH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等性质,用于评价酸化性能。考虑干法厌氧发酵的流动性问题,采用将样品质量稀释至10倍后进行性质测定的方法,并将以浓度为量纲的性质换算回原值,而pH等无法合理换算的性质将保留稀释测定数值进行分析。其中,TVFA包括乙醇、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

(5)青稞秆的产甲烷性能检验

将上述产酸后的青稞秆出料(包括对照组),分别添加沼渣作为接种物,确保青稞秆总固体:沼渣总固体=1:1。将各组分别混合均匀后在(35±1)℃恒温水箱中开始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周期为25d。上料后每天用排水集气法测定沼气产量,并将日甲烷产量累加得到对应累积甲烷产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产酸量明显提高

通过CaO-沼渣-活性炭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青稞秆的产酸总量,不同添加组最优总产酸量TVFA为3017mg/L-13101mg/L,其中10%CaO、10%沼渣和20%活性炭组获得最优产酸性能,和对照组相比,最优组总酸产量提高率为471.57%-1290.75%,是Li等青稞秆产酸率(120%)的3.93-10.76倍。最优组在产酸第7天时TVFA最高,浓度高达13101mg/L,比对照组(不添加活性炭)提高520.73%,此时为丁酸型发酵,总乙酸浓度9517mg/L而总异丁酸浓度4362mg/L。在整个产酸过程中,乙酸产量在总酸中占据绝对优势,最优组产乙酸浓度为11074mg/L,比对照组高出1235.62%。

(2)系统稳定性明显提高

添加CaO-沼渣-活性炭后,厌氧消化系统的酸化和甲烷化稳定性明显提高。酸化和甲烷化系统的pH值、氨氮浓度和碱度分别为6.88-10.47和8.41-8.95、402-688mg/L和1477-2458mg/L、3745-9968mgCaCO

附图说明

图1为各系统产TVFA图,图2为各系统pH变化曲线,图3为最优组总TVFA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1)原料准备

提前准备餐厨垃圾和干式厌氧消化污泥,二者按餐厨垃圾VS:污泥VS=3:1混合后,调节含固率为20%,在(35±1)℃下厌氧发酵50天。青稞秆粉碎至20目后装入12号自封袋,排出袋中空气、密封,置于阴凉处以备使用。购置CaO和粉末状活性炭储备。运回上述餐厨垃圾干法厌氧消化后的出料和牛粪,再将二者混合,于(35±1)℃环境中培养,作为沼渣(SFD)以备使用。

(2)青稞秆的预处理

采用CaO和沼渣联合预处理青稞秆,预处理CaO添加量为青稞秆总固体含量的6%-10%,预处理沼渣量为青稞秆挥发性固体含量的10%-20%,额外加水调节预处理含水率至55%-75%,预处理温度控制在(35±1)℃,预处理时间为48小时。具体操作如下:

每个10号自封袋称取过量(以防粘袋损失等意外情况)青稞秆,一共称取14袋(包括1个对照组)。分别称取6-%10%的CaO放入自封袋中,并将CaO与青稞秆混合均匀。然后往自封袋中分别加入10%-20%的沼渣,再往自封袋中分别加水调节含水率至55%-75%,之后密封各自封袋并将内部物料混合均匀。最后排出各自封袋的空气并将自封袋铺平,置于(35±1)℃的恒温培养箱预处理48小时(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青稞秆进行厌氧消化,每天测定其沼气产量及成分,计算累积甲烷产量以确定最优预处理参数。

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处理含水率55%、预处理CaO浓度10%和预处理沼渣量为15%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为229.1mL/gVS,比对照组(181.0mL/gVS)高26.57%;进一步分析可知沼渣量影响甚微,故最优预处理参数选择:预处理含水率55%,预处理CaO浓度10%,预处理沼渣量10%。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预处理参数的筛选

(3)添加活性炭

提前准备足量的反应瓶(广口蓝盖瓶、橡胶塞及封口膜)并编号,按顺序排列。按预处理含水率55%、预处理CaO浓度10%和预处理沼渣量10%对青稞秆进行预处理:分4袋,每袋145.89g青稞秆,13.65gCaO,216.52g沼渣和26.47g水。取出装有预处理后的青稞秆的4个自封袋,分别简单揉搓以进一步混合均匀,置于分析天平上的量筒内后将自封袋缓慢敞口。每袋取出部分物料(约30.96g预处理后青稞秆)以测定预处理后性质(包括氨氮浓度、碱度、pH和TVFA浓度)。然后各个自封袋均补加沼渣作为接种物,然后加入199.87g沼渣,再往其中3袋分别添加10%-30%活性炭(即12.6g、25.2g与37.8g),此后加水调节系统含固率为20%(即437.79g、488.19g和538.59g)。剩余1袋作为对照组,仅加水(即387.39g)调节系统含固率即可。完成加料后,密封各个自封袋,将内部物料混合均匀,再分别按编号加料并密封反应瓶。各个袋中所剩余的物料用于测定性质及保存备用。最后将反应瓶按顺序放进(35±1)℃恒温培养箱中,每天取出代表各组的部分反应瓶,卸料并测定pH及TVFA浓度。

(4)青稞秆产酸

由图1和图3不同处理组总TVFA浓度变化可知,TVFA最优的是20%活性炭组在第7天产的,高达13101mg/L,比对照组在第7天产的(2111mg/L)高520.73%。20%活性炭组在第9天(11056mg/L)产TVFA的提高率最高,比对照组(795mg/L)高1290.75%;而30%活性炭组从第5天开始迅速产TVFA,并在第9天达到最高峰(11151mg/L),比对照组(795mg/L)高1302.68%。在酸化周期的第3-4天,大量乙醇型发酵微生物开始利用底物产酸产乙醇,此时TVFA主要由乙醇和乙酸组成,其中乙醇浓度803-903mg/L而乙酸浓度733-818mg/L。第5天时含量最高的酸为乙酸,仅338mg/L。第6-7天,酸化菌重新开始大量利用底物,TVFA浓度迅速上升,在第6天表现出混合型发酵(乙酸浓度最高,达到3429mg/L),在第7天表现为丁酸型发酵(此时乙酸浓度9517mg/L,异丁酸浓度4362mg/L)。第8-9天,水解酸化环境逐渐稳定,TVFA浓度保持稳定高浓度(11992-12373mg/L),此时表现为混合型发酵(乙酸浓度最高,在第8天和第9天分别为12013mg/L和11660mg/L,其中产乙酸占11074mg/L和11042mg/L,产乙酸提高率分别为475.00%和1235.62%)。

各系统pH、氨氮浓度和碱度如表2、图2和表3所示。酸化试验的10%活性炭、20%活性炭、30%活性炭和对照组的氨氮浓度分别为461-594mg/L、427-647mg/L、402-688mg/L和378-515mg/L,均低于2000mg/L,可认为不存在氨氮抑制问题;甲烷化试验的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卸料氨氮浓度为2376-2707mg/L,考虑到测定作为接种物的沼渣的氨氮浓度为3565-3891mg/L,认为相关微生物具有高氨氮耐受性,故也不存在氨氮抑制。

酸化试验的10%活性炭、20%活性炭、30%活性炭和对照组的碱度分别为4586-6922mgCaCO

表2酸化各系统卸料pH、氨氮浓度和碱度

表3甲烷化各系统卸料pH、氨氮浓度和碱度

由表2和图2可知,产酸效果最好的20%活性炭组,最优产酸时间(第7天)的pH为6.95,最低pH(第8天)为6.88;而产酸效果略低于最优的30%活性炭组,最优产酸时间(第9天)的pH为7.24,最低pH(第7天)为6.99;而产酸效果差的10%活性炭组及对照组,其pH均稳定在碱性范围。CaO-沼渣-活性炭联合方法促进青稞秆产酸后,pH比对照组更接近6.8-7.4这个最优产甲烷范围,这说明CaO-沼渣-活性炭方法处理的酸化后青稞秆不需要调节pH就可以进入产甲烷过程,不仅节省碱性药剂的经济成本及传统酸化恢复过程的时间成本。甲烷化系统卸料时的pH范围为8.41-8.49,为小范围内的变化,甲烷化系统的pH值比对照组高了13.04%-14.11%,进一步表明CaO-沼渣-活性炭促进甲烷化系统的稳定性。

(5)青稞秆产甲烷

CaO-沼渣-活性炭联合方法处理后青稞秆直接进行产甲烷试验,需要将VS接种比补充至1:1(即青稞秆VS:沼渣VS=1:1,这里仍以沼渣作为接种物)后进行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周期内各试验组累积甲烷产量163.3-204.0mL/gVS,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69%-53.26%。可知活性炭添加量越多,累积甲烷产量也越高,30%活性炭组(204.0mL/gVS)的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比对照组(133.1mL/gVS)提高53.26%;而产酸最优的20%活性炭组(185.9mL/gVS)比对照组提高39.61%。该试验充分表明CaO-沼渣-活性炭联合方法促进青稞秆产酸后,可以直接原位厌氧消化产甲烷,不仅节省碱性药剂的经济成本及传统酸化恢复过程的时间成本,还可以利用酸化残渣生产甲烷等副产品,进一步创造生态环境价值和经济收益。

表4各系统累积甲烷产量表

技术分类

0612011472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