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防护头盔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6:29


防护头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头盔。

背景技术

为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骑行安全,骑行者都会带头盔来完成自我的保护。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种盔类,比如公安头盔、矿类头盔、防爆盔等。为了在事故发生时达到有效的保护,头盔往往采用加强头盔本体的厚度、采用更为坚固但成本较高的材料、或者在头盔本体上设置加强筋的方式,来增加头盔的抵抗冲击强度的能力。上述种种方法,对佩戴者的保护都是有限的,因为外界的冲击力所产生的能量均施加于头盔上,如果头盔本体没有碎裂,则巨大的冲击力会对头盖骨、颈椎、乃至锁骨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头盔本体碎裂,则破碎的尖锐异物便会对头颅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护头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护头盔,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罩设于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上布设有沟槽,沟槽间相互连通,形成网格。

优选地,所述沟槽分布于上壳体的外表面和/或上壳体的内表面。

优选地,沟槽间相互连通的网格为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为镁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顶端沟槽围成圆形,网格沿着圆形沟槽的外缘向上壳体的周缘延展并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前端设视窗。

优选地,视窗上旋转罩设护目罩。

优选地,下壳体为高密度EPS或EPP材料制成。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防护头盔采用上壳体、下壳体方式设置,在上壳体上设置沟槽并形成网格,在事故发生时,上壳体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因为沟槽处的壳体厚度比无沟槽处的厚度薄,所以,沟槽处的抗压应力降低,在受到巨大外力冲击时,上壳体沿沟槽处会碎裂,进而将来自外界的冲击能量吸收,使整体作用于头盔上的冲击力及能量大为减少。上壳体碎掉后,裸露出下壳体,下壳体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完整的二次保护,防止被上壳体吸收能量后所剩余的能量对佩戴者造成伤害。上壳体为吸能层,下壳体为保护层,上壳体和下壳体有效的结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头盔,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罩设于下壳体2上,上壳体1上布设有沟槽3,沟槽3间相互连通,形成网格4。在上壳体1上设置沟槽3并形成网格4,在事故发生时,上壳体1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因为沟槽3处的壳体厚度比无沟槽处的厚度薄,所以,沟槽3处的抗压应力降低,在受到巨大外力冲击时,上壳体1沿沟槽3处会碎裂,进而将来自外界的冲击能量吸收,使整体作用于头盔上的冲击力及能量大为减少。上壳体1碎掉后,裸露出下壳体2,下壳体2对骑行者的头部进行完整的保护,防止被上壳体1吸收能量后所剩余的能量对骑行者造成伤害。上壳体1为吸能层,下壳体2为保护层,上壳体1和下壳体2有效的结合,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

具体的,沟槽3分布于上壳体1的外表面或上壳体1的内表面上,沟槽3还可以同时分布于上壳体1的内、外表面上,在受外界冲力撞击时,都可沿沟槽3的碎裂,达到吸能的效果。

具体的,沟槽3间相互连通的网格为多边形,如三角形、4边形、5边形或六边形等。

具体的,上壳体1为镁合金材料制成,在上壳体1碎裂时,达到有效的吸能效果。

具体的,上壳体1的顶端沟槽3围成圆形,网格4沿着圆形沟槽31的外缘向上壳体1的周缘延展并均匀分布。此种设计,有利于上壳体1在受撞击时,充分的碎裂,更加有效的吸能。

具体的,下壳体2的前端设视窗21。

具体的,视窗21上旋转罩设护目罩5。

具体的,下壳体2为高密度EPS或EPS材料制成。

将本发明的头盔A和现有技术的头盔B进行撞击测试对比试验,具体试验方式如下:

选取重量相同的头盔A和头盔B,头盔A和头盔B戴在假人头上,假人头上设压力传感器,将戴在假人头上的头盔A和头盔B按照一定的时速撞击地面,测得的假人头所受的撞击力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

头盔B在不同的速度下,头盔本体表面没有损坏,只是漆面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头盔A在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其上壳体的破碎程度增加,但下壳体完好。在相同的速度下,戴头盔A的假人头比戴头盔B的假人头所受的冲击力有明显的减少,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由此可见,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23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