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折叠组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2:32


折叠组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折叠组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随着柔性显示面板的逐步商用化,折叠电子产品因其显示面板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可灵活变化大小的特点,正成为主流设备厂商下代开发的主方向。

然而,在反复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中容易产生折痕,折痕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会缩减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折叠组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容易产生折痕而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组件,包括:支撑层、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支撑层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部、弯折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部位相对应;第一弹性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第二弹性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以及所述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相抵接并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弯折部受到朝向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朝向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张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活动部和第一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固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固连;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以及所述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相抵接,且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均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设有第一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为设有第二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从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活动部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层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扣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设有第一滑动导轨,所述第一活动部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导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支撑层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上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活动部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层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卡扣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滑动;或者,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设有第二滑动导轨,所述第二活动部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导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支撑层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上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粘接层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粘接层与所述第二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粘接层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倒角,所述第一圆弧倒角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倒角,所述第二圆弧倒角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附着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的一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弯折部对应,所述第三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承载部对应。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柔性显示模组或者显示装置,通过在折叠组件的支撑层背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在支撑层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相互抵接且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层的弯折部受到朝向第一承载部和朝向第二承载部的张力,这样承载于支撑层上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部位同样受到向外的张力,从而改善柔性显示面板折叠部位的折痕问题,进而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美观性,并且该设计能够延长柔性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展开或者折叠的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第一弹性支撑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第一弹性支撑结构的组合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的组合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第一弹性支撑结构与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相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第一弹性支撑结构;

110-第一固定部;110a-第一固定部的封闭端;110b-第一开口;1101-第一卡扣;120-第一活动部;120a-第一圆弧倒角;121-第一连接部;

1211-第一卡槽;122-第一支撑部;130-第一弹性连接件;

200-第二弹性支撑结构;

210-第二固定部;210a-第二固定部的封闭端;210b-第二开口;2101-第二卡扣;220-第二活动部;220a-第二圆弧倒角;221-第二连接部;

2211-第二卡槽;222-第二支撑部;230-第二弹性连接件;

300-支撑层;310-第一承载部;320-第二承载部;330-弯折部;

400-第一粘接层;

500-第二粘接层;

600-柔性显示面板;610-第一显示区;620-第二显示区;630-第三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组件,包括:支撑层300、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位于支撑层300的同一侧。

具体地,支撑层300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支撑层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部310、弯折部330和第二承载部320,弯折部330与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部位相对应。如图1所示,当支撑层300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弯折部330呈展平状态,且第一承载部310、弯折部330和第二承载部320处于同一平面内。如图2所示,当支撑层300处于展开或者折叠的中间状态时,弯折部330弯折成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承载部310与第二承载部320呈一定的夹角。如图3示,当支撑层300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时,弯折部330呈弯折状态,且第一承载部310和第二承载部320位于弯折部330的两侧且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设置在第一承载部310的一侧,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设置在第二承载部320的一侧。当支撑层300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与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相抵接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发生形变的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对第一承载部310产生反作用力,同时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也对第二承载部320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得弯折部330受到朝向第一承载部310和朝向第二承载部320的张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层30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在支撑层300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相互抵接且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层300的弯折部330受到朝向第一承载部310和朝向第二承载部320的张力,这样承载于支撑层300上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部位同样受到向外的张力,从而改善柔性显示面板折叠部位的折痕问题,进而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美观性,并且该设计能够延长柔性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为了提升支撑层300的弯折性能,支撑层300的弯折部330可以采用镂空设计,例如:在支撑层300的弯折部330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镂空孔。

可选地,支撑层300可以采用弹性的、不易拉伸变形的材料,例如弹性金属片,使得支撑层300在形变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平滑的表面,进一步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受损的几率。其中,弹性金属片包括但不限于薄型钢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包括第一固定部110、第一活动部120和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10连接,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部120连接,使得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一固定部110之间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130实现弹性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包括第二固定部210、第二活动部220和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10连接,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部220连接,使得第二活动部220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通过第二弹性连接件230实现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与第一承载部310固连,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与第二承载部320固连,具体地,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包括的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一承载部310固连,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包括的第二固定部210与第二承载部320固连,第一活动部120位于第一固定部110靠近第二固定部210的一侧,第二活动部220位于第二固定部210靠近第一固定部110的一侧。

当支撑层300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相抵接,具体为第一活动部120远离第一固定部110的一端与第二活动部220远离第二固定部210的一端相抵接,使得第一弹性连接件130和第二弹性连接件230均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第一弹性连接件130和第二弹性连接件230均为弹簧,弹簧的具体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设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相抵接,在第一弹性连接件130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弹性连接件130对第一固定部110施加反作用力,同时在第二弹性连接件230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弹性连接件230对第二固定部210施加反作用力,由于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210分别与第一承载部310和第二承载部320固连,从而对第一承载部310和第二承载部320施加远离弯折部330的张力,从而缓解柔性显示面板与弯折部330相对应的折叠部位的折痕。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部110为设有第一开口110b的中空结构,第一开口110b朝向第一活动部120;第一活动部120的一端从第一开口110b延伸至第一固定部110的内部,并与第一固定部110滑动连接,相当于第一固定部110套设在第一活动部120的一端的外部,并为第一活动部120提供一定的滑动导向。

第一弹性连接件130位于第一固定部110的内部,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的封闭端110a连接,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部120位于第一固定部110内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一固定部11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伸缩方向平行。

可选地,为了减轻折叠组件的重量,同时考虑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对支撑层300的支撑效果,第一固定部110为扁平的盒状结构,该盒状结构包括第一开口110b和与第一开口110b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相对布置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此外,与第一固定部110对应连接的第一活动部120也可以为扁平的实心或者空心的盒状结构。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固定部210为设有第二开口210b的中空结构,第二开口210b朝向第二活动部220;第二活动部220的一端从第二开口210b延伸至第二固定部210的内部,并与第二固定部210滑动连接,相当于第二固定部210套设在第二活动部220的一端的外部,并为第二活动部220提供一定的滑动导向。

第二弹性连接件230位于第二固定部210的内部,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的封闭端210a连接,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部220连接。其中,第二活动部220与第二固定部210的滑动方向与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伸缩方向平行。

可选地,为了减轻折叠组件的重量,同时考虑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对支撑层300的支撑效果,第二固定部210为扁平的盒状结构,该盒状结构包括第二开口210b和与第二开口210b相对的第四侧面,以及相对布置的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此外,与第二固定部210相连的第二活动部220也可以为扁平的实心或者空心的盒状结构。

可选地,当支撑层300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的接触面在弯折部上的正投影将弯折部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为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一活动部120之间的滑动连接提供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阅图4和图5,第一固定部110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扣1101,第一活动部12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卡扣1101配合的第一卡槽1211,支撑层300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卡扣1101可以在第一卡槽1211内滑动。其中,第一卡扣1101具体设置在第一固定部110的第二侧面或者第三侧面。

可选地,为了使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一固定部110的滑动连接更加稳定可靠,第一卡扣110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扣1101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部11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活动部120上对应的第一卡槽12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槽1211对称设置在第一活动部120的两侧。当然,第一卡扣1101和第一卡槽1211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或者六个,只要便于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一固定部110滑动配合即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为了方便第一卡扣1101与第一卡槽1211的配合安装,第一卡扣1101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到对应侧的第一固定部110的距离沿远离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方向向靠近第一弹性连接件130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第一卡槽1211可以顺着第一固定部110的外侧滑移至对应的第一卡槽1211内,从而实现滑动连接。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固定部110的内侧设有第一滑动导轨(图中未示出),第一活动部120上设有与滑动导轨配合的第一滑块(图中未示出),支撑层300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滑块在第一滑动导轨上滑动。其中,第一滑块具体设置在第一活动部120的第二侧面和/或第三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动导轨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即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固定部110上,第一滑动导轨位于第一活动部120的内侧,保证第一固定部110能与第一活动部120滑动连接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为第二固定部210与第二活动部220之间的滑动连接提供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阅图6和图7,第二固定部210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扣2101,第二活动部220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卡扣2101配合的第二卡槽2211,支撑层300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二卡扣2101可以在第二卡槽2211内滑动。其中,第二卡扣2101具体设置在第二固定部210的第五侧面或者第六侧面。

可选地,为了使第二活动部220与第二固定部210的滑动连接更加稳定可靠,第二卡扣210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扣2101对称设置在第二固定部21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活动部220上对应的第二卡槽22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槽2211对称设置在第二活动部220的两侧。当然,第二卡扣2101和第二卡槽2211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或者六个,只要便于第二活动部220与第二固定部210滑动配合即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为了方便第二卡扣2101与第二卡槽2211的配合安装,第二卡扣2101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到对应侧的第二固定部210的距离沿远离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弹性连接件230的一端逐渐增大,使得第二卡槽2211可以顺着第二固定部210的外侧滑移至对应的第二卡槽2211内,从而实现滑动连接。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10的内侧设有第二滑动导轨(图中未示出),第二活动部220上设有与滑动导轨配合的第二滑块(图中未示出),支撑层300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动导轨上滑动。其中,第二滑块具体设置在第二活动部220的第五侧面和/或第六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滑块与第二滑动导轨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即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固定部210上,第二滑动导轨位于第二活动部220的内侧,保证第二固定部210能与第二活动部220滑动连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柔性显示面板完全展开时,即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层300也同样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通过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或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对支撑层300的折叠区进行支撑,可以进一步缓解柔性显示面板弯折部位的折痕。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5,对于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而言,第一活动部120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支撑部122,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支撑部122可以一体成型。其中,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支撑部122的内部均可以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21延伸至具有第一开口110b的第一固定部110的内部,从而实现滑动连接。第一弹性连接件130位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固定部的封闭端110a之间,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固定部110之间的弹性连接。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7,对于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而言,第二活动部220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可以一体成型。其中,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的内部均可以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221延伸至具有第二开口210b的第二固定部210的内部,从而实现滑动连接。第二弹性连接件230位于第二连接部221与第二固定部的封闭端210a之间,以实现第二连接部221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的弹性连接。

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部110通过第一粘接层400与第一承载部31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122靠近弯折部330的一侧与第一粘接层400靠近第一承载部310的一侧平齐,这样在第一承载部310和弯折部330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一支撑部122的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层400的上表面平齐,使得第一支撑部122对弯折部33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固定部210通过第二粘接层500与第二承载部32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222靠近弯折部330的一侧与第二粘接层500靠近第二承载部320的一侧平齐,这样在第二承载部320和弯折部330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二支撑部222的上表面与第二粘接层500的上表面平齐,使得第二支撑部222对弯折部33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4和图5,第一活动部120远离第一固定部110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倒角120a,第一圆弧倒角120a位于第一固定部110靠近弯折部330的一侧。继续参阅图6和图7,第二活动部220远离第二固定部210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倒角220a,第二圆弧倒角220a位于第二固定部210靠近弯折部330的一侧。

可选地,第一圆弧倒角120a的半径与第二圆弧倒角220a的半径相同,使得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的结构更加对称,更有利于支撑层300的折叠和展开。

如图8所示,在支撑层300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圆弧倒角120a与第二圆弧倒角220a最先接触,由于二者的接触面均为圆弧面,使得支撑层300的展开过程不会出现卡顿。此外,在支撑层300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之间的分离面采用圆弧面过渡,使得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分离时不会对支撑层300造成拉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活动部120和第二活动部220的接触面靠近弯折部330的一侧分别设置圆弧倒角,可以提升支撑层300随柔性显示面板展开或者折叠过程的柔顺性,并且可以防止在第一活动部120与第二活动部220接触或者分离时对弯折部330造成过度拉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600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前述的折叠组件,柔性显示面板600附着在支撑层300远离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的一侧。

具体地,柔性显示面板6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区610、第二显示区620和第三显示区630,第二显示区620为柔性显示面板600的折叠部位。其中,第一显示区610与第一承载部310相对应,第二显示区620与弯折部330相对应,第三显示区630与第二承载部320相对应。为了保证柔性显示模组的折叠性能,在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显示区610与第一承载部310之间无相对位移,第二显示区620与第二承载部320之间无相对位移,第三显示区630与弯折部330之间无相对位移。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600为柔性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包括了前述实施例中的折叠组件,该折叠组件通过在支撑层30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600的一侧设置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第一弹性支撑结构100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200在支撑层300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相互抵接且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层300的弯折部330受到朝向第一承载部310和朝向第二承载部320的张力,这样承载于支撑层300上的柔性显示面板600的折叠部位同样受到向外的张力,从而改善折叠部位的折痕问题,进而提升柔性显示面板600的美观性,并且该设计能够延长柔性显示面板600的使用寿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前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显示装置可以是可折叠手机、可折叠平板电脑或者可折叠的智能穿戴设备等。

本申请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支撑层背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第一弹性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支撑结构在支撑层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相互抵接且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支撑层的弯折部受到朝向第一承载部和朝向第二承载部的张力,这样承载于支撑层上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部位同样受到向外的张力,从而改善折叠部位的折痕问题,进而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美观性,并且该设计能够延长柔性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2、由于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相抵接,在第一弹性连接件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弹性连接件对第一固定部施加反作用力,同时在第二弹性连接件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弹性连接件对第二固定部施加反作用力,由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与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固连,从而对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施加远离弯折部的张力,从而缓解柔性显示面板与弯折部相对应的折叠部位的折痕。

3、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粘接层与第一承载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靠近弯折部的一侧与第一粘接层靠近第一承载部的一侧平齐,这样在第一承载部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与第一粘接层的上表面平齐,使得第一支撑部对弯折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4、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粘接层与第二承载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靠近弯折部的一侧与第二粘接层靠近第二承载部的一侧平齐,这样在第二承载部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二支撑部的上表面与第二粘接层的上表面平齐,使得第二支撑部对弯折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5、通过在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的接触面靠近弯折部的一侧分别设置圆弧倒角,可以提升支撑层随柔性显示面板展开或者折叠过程的柔顺性,并且可以防止在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接触或者分离时对弯折部造成过度拉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折叠组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折叠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