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9:06


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加固是土建施工的一个分支,我国每年有一大批因生产规模及工艺等更新而需要技术改造和加层的建筑物,它们因结构超载而需要补强;同时,随着抗震要求,设防标准的提高和改变,许多地区现有房屋不能满足新设防的抗震要求,从而需要抗震加固。成型的建筑梁结构和柱结构,需要新增的承重构件应与原有构件良好连接,从而满足改造后的使用功能及承受荷载能力需求。否则,如果受力性能不满足要求,将难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甚至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开发建设进度要求越来越紧,进行结构改造需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还需满足建设工期和节省造价的需求,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761374B公开了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该结构包括预先埋设在结构墙与结构梁连接处的一组预设件,预设件的背面设置有复数数量表面带有倒刺的固定栓,固定栓埋入结构墙与结构梁结构内,预设件的正面铰接有可以翻转展开的结构杆,结构杆与预设件之间铰接有复数数量的结构茎,预设件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有壳体,壳体注入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与金属壳体对结构墙与结构梁的连接进行加固,通过混凝土包裹结构杆与结构茎,能起到增强壳体内混凝土结构强度的作用。由此可见,上述发明虽完成了对建筑的加固,但仍无法保证各部件紧密贴合在对应位置,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安装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时无法将对应部件固定在对应位置导致的加固结构针对建筑的加固效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各连接耳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还开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端部还设有第一固定孔;

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耳,各连接耳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还开设有若干水平排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端部还设有第二固定孔;

若干第一螺栓,各第一螺栓分别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在结构墙上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

若干第二螺栓,各第二螺栓分别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结构梁上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

若干连接螺栓,各连接螺栓分别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通过与该连接螺栓对应的连接螺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固定;

加固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用以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固件两端均设有通孔;

第一固定螺栓,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加固件的一端固定在对应位置;

第二固定螺栓,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加固件的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在结构墙上预开孔,利用若干第一螺栓固定第一支撑件,中控处理器在紧固第一支撑件的过程中根据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之间的夹角将第一支撑件上对应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并根据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尺寸将各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2,在结构梁上预开孔,利用若干第二螺栓固定第二支撑件,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紧固第二支撑件的过程中根据第二支撑件与结构梁之间的夹角将第二支撑件上对应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并根据第二支撑件与结构梁墙之间的空隙尺寸将各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3,将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的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的第二连接耳并使用连接螺母与连接螺栓配合夹紧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以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固定;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夹角判定是否将所述连接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将加固件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对应位置,将第一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撑件开设的第一固定孔和加固件的一端并将第二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撑件开设的第二固定孔和加固件的另一端,利用第一固定螺母与第一固定螺栓配合并利用第二固定螺母与第二固定螺栓配合以将加固件固定在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对应位置以完成对加固件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紧固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过程中控制角度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夹角θa并根据θa判定是否调节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第一支撑件通过四颗依次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固定在结构墙上的对应位置,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θa1、第二预设角度θa2、第一预设预紧力调节系数α1和第二预设预紧力调节系数α2,其中,θa1<θa2, 1<α1<α2<1.3,

若θa≤θa1,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中控处理器控制距离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以判定是否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

若θa1<θa≤θ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1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若θa>θ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2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i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时,设定i=1,2,调节后的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记为F’,设定F’=F×αi。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时,中控处理器控制所述距离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Da,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空隙尺寸D1和第二预设空隙尺寸D2,

若Da≤Da1,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空隙符合标准,进行所述步骤s2以完成对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安装;

若Da1<Da≤D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1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若Da>D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2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i调节各螺栓的预紧力F时,设定i=1,2,针对单个调节后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设定F”=F0×αi,其中,F0为该第一螺栓在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时的预紧力。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不符合标准时,

若θa≤θa2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的夹角开口朝向向下,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位于第一支撑件最下方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若θa≤θ a2且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夹角开口朝向向上,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最上方的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若θa>θa2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的夹角开口朝向向下,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最下方的所述第一螺栓的两个螺栓的预紧力,若θa>θa2且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夹角开口朝向向上,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最上方的第一螺栓的两个螺栓的预紧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紧固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过程中根据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夹角将第二支撑件上对应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并根据第二支撑件与结构梁之间的空隙尺寸将各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连接螺栓将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固定时控制角度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夹角θb并根据θb判定是否需调节连接螺栓的预紧力Fa,

若θb=9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夹角符合标准,进行所述步骤s4以完成对所述加固件的安装;

若θb>9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夹角不符合标准并根据θb与90°的差值调节Fa;

若θb<90°,所述中控处理器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以确定需要调节预紧力的所述第一螺栓以及各需调节预紧力的第一螺栓调节后的预紧力并根据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角度以确定需要调节预紧力的所述第二螺栓以及各需调节预紧力的第二螺栓调节后的预紧力。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夹角θb大于90°时,将θb与90°的差值△θb与各预设角度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调节Fa,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差值△θ b1、第二预设角度差值△θb2、第一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β1、第二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β2和第三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β3,其中,△θb1<△θb2,1<β1<β2<β3<1.5,

若△θb≤△θb1,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1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a;

若△θb1<△θb≤△θb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2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a;

若△θb>△θb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3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a;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k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的连接预紧力Fa时,设定 k=1,2,3,调节后的连接预紧力记为Fa’,设定Fa’=Fa×βk。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临界预紧力Fmax,当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夹角θb小于90°且判定调节后的所述第一螺栓或所述第二螺栓的预紧力大于Fmax时,中控处理器根据第一螺栓或第二螺栓的预紧力与Fmax 的差值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预紧力Fb,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差值△F1、第二预设差值△F2、第三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γ3、第四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γ4以及第五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γ5,△F1<△F2,1<γ3<γ4<γ 5<1.4,

对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调节后的预紧力F’,将F’与Fmax的差值记为△F,设定△F=F’-Fmax,

若△F≤△F1,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1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b;

若△F1<△F≤△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2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b;

若△F>△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3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b;

对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调节后的预紧力Fc’,将Fc’与Fmax的差值记为△Fc,设定△Fc=Fc’-Fmax,

若△Fc≤△F1,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1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b;

若△F1<△Fc≤△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2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b;

若△Fc>△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3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b;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j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预紧力Fb时,设定j=3,4, 5,调节后的固定螺栓的加固预紧力记为Fb’,设定Fb’=Fb×γj。

进一步地,当所述加固结构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其承受力P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调节各所述固定螺栓的初始预紧力,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预设承受力 P0,

当P<P0,所述中控处理器增加各所述固定螺栓的预紧力;

当P≥P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加固结构安装符合要求,不调节各所述固定螺栓的预紧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安装所述加固结构的各个部件时,根据各个部件的安装情况实时调节固定部件用的各个螺栓的预紧力,有效的保证了每个部件自身安装的稳固性,从而使整个加固结构能够有效的支撑建筑主体,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同时,本发明在完成安装时会对所述加固结构的承受力进行检验,进一步的保证各螺栓的预紧力符合标准,通过此验证,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角度和若干设预紧力调节系数,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θa,将θa与各预设角度进行对比,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F,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符合标准,为整体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空隙尺寸,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空隙尺寸Da,将Da与各预设空隙尺寸进行对比,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F,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空隙尺寸符合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符合标准,为整体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夹角大小、开口朝向确定需调节预紧力的螺栓具体位置,有效的保证了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均符合标准,从而能够使所述加固结构稳定的固定在对应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夹角大小、空隙尺寸调节各所述第二螺栓螺栓的预紧力,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所述第二支撑件安装符合标准,为整体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后,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夹角θb是否为直角确定是否需要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预紧力Fa和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通过此设置,有效的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所述加固结构的整体的稳固性,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角度差值和若干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当θb>90°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θb与90°的差值△θb与各预设角度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调节Fa,通过此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了加固力,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差值、预设临界预紧力Fmax,和若干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当θb<90°且判定调节后的预紧力大于Fmax时,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螺栓或所述第二螺栓与Fmax的差值△F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预紧力,通过此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相对稳定,从而为后续的加固做铺垫。

进一步地,当所述加固结构安装完成后,所述中控处理器会对其承受力进行检验,确保所述加固结构能够有效的稳固建筑物,进一步保障了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的右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所述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的右视图和主视图,本发明所述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件1,在第一支撑件2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11,各连接耳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还开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支撑件1端部还设有第一固定孔12;

第二支撑件2,在第二支撑件2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耳21,各连接耳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还开设有若干水平排列的第二通孔(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二支撑件2端部还设有第二固定孔22;

若干第一螺栓(图中未画出),各第一螺栓分别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13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件1固定在结构墙上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

若干第二螺栓(图中未画出),各第二螺栓分别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第二支撑件2固定在结构梁上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

若干连接螺栓4,各连接螺栓4分别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4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通过与该连接螺栓对应的连接螺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 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相对固定;

加固件3,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之间用以与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固件3两端均设有通孔(图中未画出);

第一固定螺栓(图中未画出),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加固件3的一端固定在对应位置;

第二固定螺栓(图中未画出),用以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第二支撑件2和所述加固件3的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位置;

中控处理器(图中未画出),其设置在加固件外且其外接有角度检测器(图中未画出)和距离检测器(图中未画出),分别用以在紧固所述第一支撑件1 的过程中检测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夹角θa是否符合标准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是否调节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调节至对应值和用以检测第一支撑件1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以判定是否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的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结构墙上预开孔,利用若干第一螺栓固定第一支撑件1,中控处理器在紧固第一支撑件1的过程中根据第一支撑件与结构墙之间的夹角将第一支撑件1上对应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并根据第一支撑件1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尺寸将各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2,在结构梁上预开孔,利用若干第二螺栓固定第二支撑件2,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紧固第二支撑件2的过程中根据第二支撑件2与结构梁之间的夹角将第二支撑件2上对应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并根据第二支撑件2与结构梁墙之间的空隙尺寸将各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3,将连接螺栓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耳11 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设置的第二连接耳21并使用连接螺母与连接螺栓4配合夹紧第一连接耳11和第二连接耳21以使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相对固定;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的夹角判定是否将所述连接螺栓4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将加固件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对应位置,将第一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撑件开设的第一固定孔和加固件3的一端并将第二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撑件2开设的第二固定孔和加固件3的另一端,利用第一固定螺母与第一固定螺栓配合并利用第二固定螺母与第二固定螺栓配合以将加固件3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对应位置以完成对加固件3的安装。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紧固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过程中控制角度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夹角θa并根据θa判定是否调节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第一支撑件1通过四颗依次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固定在结构墙上的对应位置,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θa1、第二预设角度θa2、第一预设预紧力调节系数α1和第二预设预紧力调节系数α2,其中,θa1 <θa2,1<α1<α2<1.3,

若θa≤θa1,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中控处理器控制距离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1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以判定是否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

若θa1<θa≤θ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1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 上的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若θa>θ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2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的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i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时,设定i=1,2,调节后的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记为F’,设定F’=F×αi。

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角度和若干设预紧力调节系数,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θa,将θa与各预设角度进行对比,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F,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所述第一支撑件1安装符合标准,为整体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保障。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时,中控处理器控制所述距离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1与结构墙之间的空隙Da,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空隙尺寸D1和第二预设空隙尺寸D2,

若Da≤Da1,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空隙符合标准,进行所述步骤s2以完成对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安装;

若Da1<Da≤D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1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 上的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若Da>Da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2调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的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αi调节各螺栓的预紧力F时,设定i=1,2,针对单个调节后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设定F”=F0×αi,其中,F0为该第一螺栓在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时的预紧力。

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空隙尺寸,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1 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空隙尺寸Da,将Da与各预设空隙尺寸进行对比,调节各所述第一螺栓的初始预紧力F,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空隙尺寸符合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所述第一支撑件1安装符合标准,为整体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 和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不符合标准时,

若θa≤θa2且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的夹角开口朝向向下,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位于第一支撑件1最下方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若θa ≤θa2且第一支撑件1与结构墙夹角开口朝向向上,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最上方的第一螺栓的预紧力;

若θa>θa2且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的夹角开口朝向向下,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最下方的所述第一螺栓的两个螺栓的预紧力,若θa>θa2 且第一支撑件1与结构墙夹角开口朝向向上,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调节最上方的第一螺栓的两个螺栓的预紧力。

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夹角大小、开口朝向确定需调节预紧力的螺栓具体位置,有效的保证了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均符合标准,从而能够使所述加固结构稳定的固定在对应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具体而言,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紧固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过程中根据第二支撑件2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夹角将第二支撑件2上对应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并根据第二支撑件与结构梁之间的空隙尺寸将各第二螺栓的预紧力调节至对应值。

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2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夹角大小、空隙尺寸调节各所述第二螺栓螺栓的预紧力,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二支撑件2 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角度符合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所述第二支撑件2安装符合标准,为整体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安装提供了保障。

具体而言,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连接螺栓4将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相对固定时控制角度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撑件1 和第二支撑件2的夹角θb并根据θb判定是否需调节连接螺栓4的预紧力Fa,

若θb=9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 的夹角符合标准,进行所述步骤s4以完成对所述加固件的安装;

若θb>9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 的夹角不符合标准并根据θb与90°的差值调节Fa;

若θb<90°,所述中控处理器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结构墙之间的角度以确定需要调节预紧力的所述第一螺栓以及各需调节预紧力的第一螺栓调节后的预紧力并根据所述第二支撑件2与所述结构梁之间的角度以确定需要调节预紧力的所述第二螺栓以及各需调节预紧力的第二螺栓调节后的预紧力。

本发明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后,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夹角θb是否为直角确定是否需要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Fa和各所述第一螺栓的预紧力F,通过此设置,有效的将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所述加固结构的整体的稳固性,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夹角θb大于90°时,将θb与90°的差值△θb与各预设角度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调节Fa,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差值△θb1、第二预设角度差值△θb2、第一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β1、第二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β2和第三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β3,其中,△θb1<△θb2,1<β1<β2<β3<1.5,

若△θb≤△θb1,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1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Fa;

若△θb1<△θb≤△θb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2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 的连接预紧力Fa;

若△θb>△θb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3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Fa;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βk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的连接预紧力Fa时,设定k=1,2,3,调节后的连接预紧力记为Fa’,设定Fa’=Fa×βk。

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角度差值和若干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当θb>90°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θb与90°的差值△θb与各预设角度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调节Fa,通过此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了加固力,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临界预紧力Fmax,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夹角θb小于90°且判定调节后的所述第一螺栓或所述第二螺栓的预紧力大于Fmax时,中控处理器根据第一螺栓或第二螺栓的预紧力与 Fmax的差值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预紧力Fb,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差值△F1、第二预设差值△F2、第三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γ3、第四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γ4以及第五预设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γ5,△F1<△F2,1<γ3<γ4<γ5<1.4,

对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调节后的预紧力F’,将F’与Fmax的差值记为△F,设定△F=F’-Fmax,

若△F≤△F1,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1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 Fb;

若△F1<△F≤△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2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Fb;

若△F>△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3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 Fb;

对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调节后的预紧力Fc’,将Fc’与Fmax的差值记为△Fc,设定△Fc=Fc’-Fmax,

若△Fc≤△F1,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1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 Fb;

若△F1<△Fc≤△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2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Fb;

若△Fc>△F2,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3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连接预紧力 Fb;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γj调节所述连接螺栓4的预紧力Fb时,设定j=3, 4,5,调节后的固定螺栓的加固预紧力记为Fb’,设定Fb’=Fb×γj。

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差值、预设临界预紧力Fmax,和若干连接预紧力调节系数,当θb<90°且判定调节后的预紧力大于Fmax时,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螺栓或所述第二螺栓与Fmax的差值△F调节所述连接螺栓的预紧力,通过此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相对稳定,从而为后续的加固做铺垫。

具体而言,当所述加固结构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其承受力P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调节各所述固定螺栓的初始预紧力,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预设承受力 P0,

当P<P0,所述中控处理器增加各所述固定螺栓的预紧力;

当P≥P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加固结构安装符合要求,不调节各所述固定螺栓的预紧力。

当所述加固结构安装完成后,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会对其承受力进行检验,确保所述加固结构能够有效的稳固建筑物,进一步保障了所述加固结构的加固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锚台预组装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 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 一种预制式建筑加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57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