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建筑结构用的减震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建筑结构用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逐渐筑起,高楼大厦和精美建筑是最好的作品,虽然人类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一些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害我们仍无法避免,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应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

因此,建筑物的减震装置随之而发展,减震装置优越的减震效果能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且也能提高建筑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778645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新型组合式减震器及施工方法,具体地,通过设置的纵向减震弹簧的弹性吸收纵向的震波,利用横线减震弹簧的弹性吸收横向的震波,提供稳定的减震效果,实现减震器的同时可以对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进行缓冲减震,达到非常好的消能减震效果。但是,由于该装置是不可拆卸的,用于减震的减震弹簧的数量是固定的,因此,该装置能起到的减震效果、支撑建筑物的效果是有限的,且无法根据需求调整自身的抗震缓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自身的抗震缓冲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和设于安装板上方的顶板,安装板和顶板之间通过多个可拆卸的支撑板连接,且在安装板和顶板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支撑柱。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顶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底部的圆周边缘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结构的凸出部,圆槽的内部水平滑动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置于凸出部上,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滚动槽,滚动槽内滚动设有滚珠。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多个弹性支撑柱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弹性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和活动板转动连接,每个弹性支撑柱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空心的收纳管、两个分别设于每根收纳管内并与相对应的收纳管滑动连接的滑动块、与两个滑动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两个收纳管的自由端分别与安装板和活动板转动连接;每个滑动块的一端设有与相对应的收纳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还包括:

底板,其设于安装板下方;

下抵板,其活动设于安装板的底部设置的活动槽内;

转动柱,其设于底板和下抵板之间,转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板和下抵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安装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环槽,其内部设置有圆环,圆环与第一环槽的底部通过多个第二弹簧连接;

底板通过多个支撑滚筒与圆环连接,每个支撑滚筒包括上下设置的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上表面,转动部套设于固定部上端,转动部的顶端与圆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安装板与顶板均为圆柱体结构;

安装板的外部套设有环形的连接块,其圆周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环槽,其内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卡块;

顶板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其内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卡块,多个第二卡块与多个第一卡块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卡块与对应的第一卡块通过一个支撑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连接块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卡槽,一个第一卡块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卡槽;每个第一卡槽均与第二环槽连通;

连接块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卡槽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贯通,多个第一通孔形成的第一圆形结构与多个第一卡槽形成的第二圆形结构同圆心,且第一圆形结构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结构的直径;

每个第一卡块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与第一卡槽上下对应的第二卡槽;

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卡槽,其竖直截面为倒T形结构;

底板与连接块通过多个U形定位杆连接,一个第一卡槽对应设置一个定位杆,每个定位杆的水平部水平位于连接块的上表面,第一竖直部的自由端竖直向下穿过对应的第一卡槽延伸至第二环槽内并卡设于对应的第二卡槽内,第二竖直部的自由端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并连接有卡设于第三卡槽内的防脱头。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还包括:

手持盘,其设于安装板的上方;

上抵板,其上下滑动设于活动槽的内部且位于下抵板的上方;

螺纹杆,其上端与手持盘螺纹连接,下端延伸至活动槽内且与上抵板固定连接,安装板不限制螺纹杆的上下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销轴。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安装板与转板之间设置转动连接的弹性支撑柱,配合支撑板,可以起到良好的抗震支撑效果,且支撑板为可拆卸的,方便拆卸和安装,继而可以根据建筑结构自身需求调整支撑板的数量,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抗震支撑强度;

2、本发明在顶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部设有活动板,在活动板上设置圆槽、滚动槽和滚珠,在受到震动时,活动板在圆槽内运动,从而将受到的地震波转化为动能,达到消能减震的效果;

3、本发明通过设置底板与安装板转动连接,使得受到震动时,安装板会进行转动,并以这种转动的形式,卸掉部分地震波,从而使得装置整体可以达到更好的缓冲抗震效果;

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卡槽、第二卡槽、U形定位杆可方便拆卸和安装支撑板,将U形定位杆插入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二卡槽内,可固定第一连接块的位置,从而固定与第一连接块连接的支撑板的位置,并通过U形定位杆上设有的防脱头,其与底板紧密连接,防止U形定位杆脱离第二卡槽;需要安装支撑板时,只需下压安转板,放置好第一卡块、第二卡块,松开安装板,U形定位杆卡接于第二卡槽内即可完成支撑板的安装;

5、本发明通过设置螺纹杆、手持盘和上抵板,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手持盘调节上抵板与下抵板之间的距离,在安装好支撑板后,旋动手持盘使得上抵板抵住下抵板,从而使得底板与安装板之间的位置固定,进一步固定U形定位杆,防止其从第二卡槽内脱离,从而起到防止支撑板脱离本装置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弹性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U形定位杆与连接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手持盘与上抵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板;2-安装板;3-弹性支撑柱;301-收纳管;302-滑动块;303-支撑杆;304-第一弹簧;4-圆槽;5-活动板;6-滚动槽;7-滚珠;8-底板;9-下抵板;10-转动柱;11-圆环;12-第二弹簧;13-支撑滚筒;14-连接块;15-第二环槽;16-第一卡块;17-第三环槽;18-第二卡块;19-支撑板;20-第一卡槽;21-第一通孔;22-第二卡槽;23-第三卡槽;24-U形定位杆;25-防脱头;26-手持盘;27-上抵板;28-螺纹杆;29-固定销轴;30-海绵套;3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2和设于安装板2上方的顶板1,安装板2和顶板1之间通过多个可拆卸的支撑板19连接,且在安装板2和顶板1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支撑柱3。

一种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其设于建筑结构内,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2、通过可拆卸的支撑板19与安装板2连接的顶板1,顶板1设于安装板2上方,且在安装板2和顶板1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支撑柱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种建筑用的减震装置,其安装于建筑结构内,如安装在建筑的柱内,可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2和设于安装板2上方的顶板1,安装板2和顶板1之间通过多个可拆卸的支撑板19连接,支撑板19的形状优选为外凸的弧形,能为建筑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同时,支撑板19优选为弹性优越的材料,在提供支撑力的同时也能利用其弹性达到缓释地震波的效果;在安装板2和顶板1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支撑柱3,利用弹性支撑柱3的弹性吸收地震波,提供稳定的减震效果;弹性支撑柱3与支撑板19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抗震、支撑效果,同时,由于支撑板19为可拆卸的,可以根据建筑的结构自身需求调整支撑板19的数量,达到抗震、支撑的设计要求。

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顶板1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4,圆槽4的底部的圆周边缘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结构的凸出部,圆槽4的内部水平滑动设有活动板5,活动板5置于凸出部上,活动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滚动槽6,滚动槽6内滚动设有滚珠7,受到震动时,滚珠7会滚动,并带动活动板5沿圆槽4水平滑动,通过滚珠7和活动板5的配合将受到的地震波转化为动能,从而达到消能减震的效果。

另一种技术方案,多个弹性支撑柱3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弹性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2和活动板5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每个弹性支撑柱3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空心的收纳管301、两个分别设于每根收纳管301内并与相对应的收纳管301滑动连接的滑动块302、与两个滑动块302固定连接的支撑杆303,两个收纳管301的自由端分别与安装板2和活动板5转动连接;每个滑动块302的一端设有与相对应的收纳管30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304,在受到震动时,支撑杆303和滑动块302沿着收纳管301长度方向上滑动,并通过压缩或拉伸第一弹簧304,使其产生弹性从而吸收地震波,提供稳定的减震效果,其中,在每根收纳管301的内侧壁嵌设有橡胶垫31,在滑动块302滑动时,橡胶垫31产生的阻尼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震波,同时,橡胶垫31能够起到保护滑动块302的作用,在受到震动时,橡胶垫31能够有效避免滑动块302与收纳管301的内壁碰撞造成损坏。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弹性支撑柱3的弹性吸收地震震波,同时,弹性支撑柱3会随活动板5一起移动,弹性支撑柱3能够提供水平的阻尼,还能提供为本装置提供竖向的支撑力,维持其稳定性。

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还包括:底板8,其设于安装板2下方并与其转动连接;底板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的实施例一:在安装板2的底部设置的活动槽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下抵板9,在底板8和下抵板9之间设有转动柱10,转动柱1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板8和下抵板9转动连接,使得底板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在受到震动时,通过安装板2转动的形式,可起到消能减震的效果。

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底板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的实施例二:安装板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环槽,其内部固设有圆环11,圆环11与第一环槽的底部通过多个第二弹簧12连接;底板8通过多个支撑滚筒13与圆环11转动连接,每个支撑滚筒13包括上下设置的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的下端固定于底板8的上表面,转动部套设于固定部上端,转动部的顶端与圆环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部可对安装板2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支撑滚筒13的转动部可绕固定部转动,使得底板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在受到震动时,通过安装板2转动的形式,达到消能减震的效果。

另一种技术方案,安装板2与顶板1均为圆柱体结构;

如图3所示,安装板2的外部套设有环形的连接块14,其圆周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环槽15,其内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卡块16,每个第一卡块16可从第二环槽15内拆卸;

如图1所示,顶板1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17,其内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卡块18,每个第二卡块18可从第三环槽17内拆卸,多个第二卡块18与多个第一卡块16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卡块18与对应的第一卡块16通过一个支撑板19连接,由于第一卡块16和第二卡块18均为可拆卸的,因此,支撑板19可方便拆卸,并根据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要求,可调整支撑板19的数量,改变其抗震支撑的强度,使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连接块14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卡槽20,一个第一卡块16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卡槽20;每个第一卡槽20均与第二环槽15连通;

连接块14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每个第一卡槽20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通孔21;每个第一通孔21沿竖直方向贯通,多个第一通孔21形成的第一圆形结构与多个第一卡槽20形成的第二圆形结构同圆心,且第一圆形结构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结构的直径;

每个第一卡块16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与第一卡槽20上下对应的第二卡槽22;

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卡槽23,其竖直截面为倒T形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U形定位杆24的底板8与连接块14通过多个U形定位杆24连接,一个第一卡槽20对应设置一个定位杆,每个定位杆的水平部水平位于连接块14的上表面,第一竖直部的自由端竖直向下穿过对应的第一卡槽20延伸至第二环槽15内并卡设于对应的第二卡槽22内,第二竖直部的自由端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21,并连接有卡设于第三卡槽23内的防脱头25。

在第一卡槽20和第二环槽15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垫,进一步固定U形定位杆24与第一竖直部的位置。

需要卸载拆支撑板19时,通过下压安装板2并压缩第二弹簧12,使得U形定位杆24的第一竖直部从第二卡槽22内脱离,从而解除对第一卡块16的限制,即可卸载支撑板19;需要安装支撑板19时,先下压安装板2并保持安装板2的位置,使得U形定位杆24的第一竖直部不会影响第一卡块16插入第二环槽15中,接着将第一卡块16和第二卡块18放置对应的第二环槽15和第三环槽17中,松开对安装板2所施加的力,第二弹簧12恢复自然状态,此时,U形定位杆24的第一竖直部置于第二卡槽22内。同时,通过设置的防脱头25,其可与第三卡槽23紧密连接,可进一步固定U形定位杆24,从而固定支撑板19。通过本技术方案,可快速卸载、安装支撑板19,并有效地固定支撑板19。

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

手持盘26,其设于安装板2的上方,手持盘26的外周边套设海绵套30,便于使用者操作;

上抵板27,其上下滑动设于活动槽的内部且位于下抵板9的上方;

螺纹杆28,其上端与手持盘26螺纹连接,下端延伸至活动槽内且与上抵板27固定连接,安装板2不限制螺纹杆28的上下移动。

通过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固定支撑板19的位置。通过设置螺纹杆28、手持盘26和上抵板27,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手持盘26带动螺纹杆28转动,从而带动上抵板27在活动槽内滑动,以调整上抵板27与下抵板9之间的距离,使得当上抵板27远离下抵板9时,通过下压安装板2,使第二弹簧12压缩,使得U形定位杆24的第一竖直部从第二卡槽22内脱离,从而达到方便拆卸支撑板19的作用;当安装好支撑板19后,安装方法不再赘述,调节上抵板27的位置,使上抵板27抵住下抵板9,从而使得底板8与安装板2之间的位置固定,以达到U形定位杆24的位置更加稳定、不易从第二卡槽22内脱离的效果。

另一种技术方案,底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销轴29,通过限制固定销轴29的位置,进一步固定减震装置在建筑结构内的位置。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分类

061201156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