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双眼皮形成工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双眼皮形成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上眼皮上形成模拟双眼皮的双眼皮形成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在眼皮上形成模拟双层的双眼皮形成用化妆品,已知有将粘着带贴付在上眼皮上的双眼皮形成用带。该双眼皮形成用带根据形成双眼皮的作用机理,能够主要分类为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通过利用双面粘着带将上眼皮的皮肤彼此以折叠的状态粘接而形成双眼皮的褶的类型(以下,称为“粘接型”)、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通过将粘着带粘贴于上眼皮的皮肤上而在上眼皮的皮肤上形成硬质的覆膜,在打开上眼皮时,通过在该覆膜的上缘将上眼皮的皮肤折回而形成双眼皮的褶的类型(以下,称为“覆膜型”)、和如专利文献3那样的利用使带构件伸长时的弹性收缩性使带构件成为陷入上眼皮的状态,从而形成双眼皮的类型(以下,称为“伸缩型”),根据使用者的眼皮的性状、喜好而适当区分使用。

但是,为了在眼皮上不易引起第三者注目,且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协调感,这样的双眼皮形成用带的带构件优选为薄、细且柔软的结构,但在应用于眼皮时,有必要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尽可能地准确地贴付在眼皮的目标位置。

关于这一点,对于上述“伸缩型”的带而言,把持带构件的两端使其在长度方向上伸长,将该伸长的带构件在与销粘着的状态下按压并粘贴在眼皮上,能够将带构件不产生褶皱地容易地贴付在眼皮的目标的位置,因此,可以说操作性极其优异。

另一方面,在上述“粘接型”和“覆膜型”的带中,需要使用指尖将从衬纸剥离了的上述带构件在维持其原形的状态下贴付在由凸曲面构成的眼皮上。因此,不一定容易以在带构件上不产生褶皱的方式漂亮地贴付在眼皮的目标位置。

因此,在专利文献4~6中,提出了用于在维持这样的带构件的原形的状态下粘贴于眼皮的类型的双眼皮形成用带的敷贴器。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使用由2根棒状构件形成为大致V字状的棒作为敷贴器,在使带构件(粘着带)的两端部临时粘接于该各棒状构件的末端的状态下,将带构件贴付于眼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2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4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277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案登记第3154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188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076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这样的棒状的敷贴器中,在带构件的除了其两端部以外的大部分未被敷贴器支承的状态下,需要一边调节末端的开度一边贴付于眼皮。因此,为了不在带构件上产生褶皱,将其单面整面可靠地贴付在眼皮的期望的位置未必容易。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5及6中,在敷贴器的末端部形成由与眼皮的形状(凸曲面)对应的凹曲面构成的带安装面,在该带安装面临时粘贴带构件,将敷贴器按压到眼皮上,由此将带构件贴付在眼皮上。但是,眼皮的形状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在各个人中也根据身体状况等而变化,因此,在这样的带安装面的形状被固定的以往的敷贴器中,适合于个人的眼皮的形状的范围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双眼皮形成工具,该双眼皮形成工具用于粘贴在眼皮上而形成双眼皮,其中,对于眼皮的形状的适合性优异,能够不产生褶皱地将带构件漂亮且容易地粘贴于眼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是双眼皮形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眼皮形成工具具有用于粘贴在眼皮上形成双眼皮的带构件、和用于将所述带构件粘贴在所述眼皮上的敷贴器,所述敷贴器由具有挠性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片形成,具有形成于厚度方向一侧的内表面及形成于厚度方向另一侧的外表面、和形成于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末端部及形成于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基端部,所述带构件由细长的带本体、第一粘着剂层和第二粘着剂层形成,该带本体具有形成在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一面和形成在厚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面,该第一粘着剂层设置在所述带本体的所述第一面上,且用于所述带本体向所述眼皮的粘贴,该第二粘着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相对于与轴线正交的宽度方向形成为细长,在长度方向上的隔着所述轴线的两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具有易剥离性,所述带构件在包含其长度方向的中央在内的至少中间部分由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内表面支承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粘贴于所述末端部的所述内表面,在所述敷贴器的所述基端部形成有把持部,通过从所述敷贴器的所述外表面侧的隔着所述轴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用一只手的指尖捏住并把持该把持部,使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以所述内表面侧成为凹陷的方式变形为弯曲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把持部具有把持辅助部。在用所述一只手的所述指尖捏住所述把持部时,所述把持辅助部通过促使所述把持部向所述外表面侧凸出地变形来辅助通过所述指尖的把持。更优选的是,所述把持辅助部是折叠辅助线,该折叠辅助线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且在用所述指尖捏住所述把持部时,所述把持部在所述外表面侧成为凸折。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长度大,所述带本体的两端部形成有分别从所述末端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向外方伸出的一对伸出部。更优选的是,所述敷贴器还具有一对断裂去除部,该一对断裂去除部在所述敷贴器的宽度方向上分别从所述末端部的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向外方一体地伸出,所述断裂去除部的所述内表面也相对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具有易剥离性,所述带本体的所述一对伸出部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粘贴于所述一对断裂去除部的所述内表面,所述一对断裂去除部被设置成,通过使轴线方向的剪切力作用于所述末端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而能够从所述末端部分断。

此时,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敷贴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外侧端,所述双眼皮形成工具还具有沿着所述一对外侧端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挠性的框架部,在所述一对断裂去除部,分别一体地连结有所述框架部的末端侧的端部,通过使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把持部相对于所述框架部向所述敷贴器的所述内表面侧相对移动,与所述框架部相连的所述一对断裂去除部从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被分断,并且从所述带本体的所述一对伸出部的所述第二粘着剂层被剥离。并且,进一步更优选的是,所述敷贴器相对于所述轴线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形成。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敷贴器的所述末端部在所述敷贴器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轴线成直角地呈直线状延伸,所述带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缘形成为相互平行的直线状。此外,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外侧端分别具有第一外侧端,该第一外侧端随着从所述敷贴器的所述基端部侧向所述末端部侧行进而向宽度方向外侧倾斜,所述把持部由在所述敷贴器的宽度方向上被一对所述第一外侧端夹着的划分部分形成。而且,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外侧端具有第二外侧端,该第二外侧端与一对所述第一外侧端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外侧端的末端相连,随着向所述末端部侧行进而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且与所述末端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连。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双眼皮形成工具,该双眼皮形成工具用于粘贴在眼皮上而形成双眼皮,其中,对于眼皮的形状的适合性优异,能够不产生褶皱地将带构件漂亮且容易地粘贴于眼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图1(a)是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俯视图,图1(b)是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主视图,图1(c)是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未粘贴带构件的状态的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粘贴有带构件且去除了剥离纸以及分离部的状态的敷贴器的主视图。

图4是相当于图1(a)的IV-IV向视的双眼皮形成工具的末端侧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敷贴器从分离部分离的过程的双眼皮形成工具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使敷贴器弯曲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把持着把持部并使敷贴器弯曲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图7(a)是表示将敷贴器的末端部按压到闭合的眼皮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将敷贴器的末端部按压到眼皮上的状态下打开眼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利用敷贴器将带构件粘贴于眼皮的过程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A向视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说明在粘贴于眼皮的带构件的第二粘着剂层上粘贴了眼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的第一变形例,图10(a)是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主视图,图10(b)是与图10(a)的X-X向视相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多个双眼皮形成工具收容于收容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a)是图11的俯视图,图12(b)是与图12(a)的XII-XII向视相当的剖视图。

图13表示图11的分解立体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的第二变形例,图14(a)是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主视图,图14(b)是双眼皮形成工具的侧视图,图14(c)是与图14(a)的XIV-XIV向视相当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c)的XV向视部分的放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以及使用了该双眼皮形成工具的双眼皮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与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图1(b)所示的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线J方向”,将与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轴线J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宽度W方向”,将与宽度W方向以及轴线J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厚度方向简称为“厚度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轴线J方向的一侧简称为“末端侧”,将轴线J方向的另一侧简称为“基端侧”。另外,有时将厚度方向的一侧简称为“厚度方向内侧”,将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简称为“厚度方向外侧”。

[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工具1用于在上眼皮形成模拟双眼皮,如图1(a)~(c)所示,具有带构件10、敷贴器30和框架部48。带构件10粘贴于上眼皮而形成双眼皮,并且维持该形成的双眼皮。敷贴器30用于将带构件10粘贴在眼皮上而形成双眼皮。框架部48沿着形成于敷贴器3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外侧端33在轴线方向上延伸。以下,对每个构成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带构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带构件10由带本体11和第一及第二粘着剂层12a、12b形成,通过第二粘着剂层12b粘贴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带本体11由合成树脂形成,在宽度W方向上以细长的长方形状延伸。而且,在该带本体11的厚度方向内侧形成有第一面11a,在厚度方向外侧形成有第二面11b,该第二面11b沿着该第一面11a延伸。第一面11a以及第二面11b与带本体11同样地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细长的长方形状,因此,带本体11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缘11c、11d形成为相互平行的直线状。

在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以及第二端38b分别向该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外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0b、10b。即,带本体1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t形成为比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与第二端38b之间的长度La大。此时,带本体11的长度Lt形成为与外眼角与内眼角之间的眼皮e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或比其稍短(参照图7(a))。另外,带本体11的伸出部10b、10b在主视图中形成为以随着向末端侧行进而带本体11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变小的方式倾斜的梯形形状。

如图4所示,在带本体11的第一面11a的整个面设置有用于向眼皮e粘贴的第一粘着剂层12a,在带本体11的第二面11b的整个面设置有第二粘着剂层1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着剂层12a和第二粘着剂层12b使用彼此相同的粘着剂形成为相同的厚度,其结果是,具有相同的粘接强度。即,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着剂层12b也用于向眼皮e的粘贴,带构件10相当于通过在将上眼皮的皮肤彼此折叠的状态下粘接而形成双眼皮(双眼皮的褶)的、上述“粘接型”的双眼皮形成用带。与此相对,在使第二粘着剂层12b的粘接强度充分小于第一粘着剂层12a的情况下,这样的带构件10能够形成在眼皮e的皮肤上形成硬质的覆膜,在打开眼皮e时,通过在该覆膜的上缘将眼皮e的皮肤折回而形成双眼皮(双眼皮的褶)的、上述“覆膜型”的双眼皮形成用带。

在此,作为形成这样的带本体11的合成树脂,能够使用聚酯树脂(例如,PET树脂)、聚烯烃树脂等,但优选使用聚烯烃树脂,更优选使用聚丙烯树脂。另外,作为形成第一及第二粘着剂层12a、12b的粘着剂,只要是能够用于人体的粘着剂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医疗用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在第一粘着剂层12a上粘贴有相对于该第一粘着剂层12a具有易剥离性的剥离纸14。剥离纸14由纸制的片形成,以覆盖带构件10的第一面11a的整个面(即第一粘着剂层12a的整个面)的方式形成为长方形状。因此,能够利用剥离纸14对设置于第一面11a的第一粘着剂层12a的整个面进行保护,并且若使剥离纸14从第一面11a剥离,则能够使第一粘着剂层12a的整个面露出。

更具体而言,剥离纸14具有内表面14a和外表面14b,在粘贴于第一粘着剂层12a的一侧的内表面14a上例如形成有由氟树脂或硅树脂构成的易剥离层。因此,剥离纸14能够容易地从带构件10剥离。在此,也可以在上述外表面14b也设置上述易剥离层。另外,如图1(b)所示,剥离纸14通过相对于在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缘11c、11d倾斜的断裂线14c,在其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2片。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剥离纸14的短边的宽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断裂线14c。因此,被分割为2片的剥离纸14能够以形成于断裂线14c的两端的锐角部分为起点而容易地从带构件10剥离。另外,断裂线14c的延伸方向不限于相对于侧缘11c、11d倾斜的方向,只要能够容易地将剥离纸14从带构件10剥离,则也可以在任何方向上延伸。另外,该断裂线14c未必需要设置,也可以由1张片形成剥离纸14。

(敷贴器)

如图1(b)及图2所示,敷贴器30由具有挠性且沿轴线J方向延伸的片形成为纵长的舌片状。另外,敷贴器30具有形成在其厚度方向内侧的内表面31、形成在其厚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32、以及在轴线J方向上形成在一方的末端侧的末端部38及形成在另一方的基端侧的基端部39,相对于轴线J在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形成。此时,作为形成该敷贴器30的材料,优选使用能够用指尖使其挠曲的挠性的各种片,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这样的片中纸制的片。

作为敷贴器30的末端缘的末端36在该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包含该末端36的上述末端部38相对于宽度W方向形成为细长的带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隔着轴线J的两侧具有第一端38a和第二端38b。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末端部38形成为沿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另外,该敷贴器30具有从其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及第二端38b分别向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外侧一体地伸出的一对断裂去除部37。而且,该断裂去除部37也与后述的框架部48一起形成为一体,以与上述带构件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为梯形。即,断裂去除部37、框架部48以及敷贴器30由相同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纸制的片)形成,在一张相同的片中相互一体地连结。

如图1(b)和图4所示,带构件10在包括其长度方向的中央在内的至少中间部分10c被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支承的状态下,通过第二粘着剂层12b粘贴于该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构件10的第二面11b的除了上述一对伸出部10b、10b以外的整个面通过第二粘着剂层12b遍及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整体而粘贴。而且,带构件10的一对伸出部10b、10b分别粘贴于对应的上述断裂去除部37的内表面31。即,带构件10沿着敷贴器30的末端36呈直线状延伸并粘贴于上述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及上述断裂去除部37的内表面31。

在此,在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设置有相对于带构件10的第二粘着剂层12b具有易剥离性的易剥离部31a。由此,基于第二粘着剂层12b的带构件10与敷贴器30的粘接强度比基于第一粘着剂层12a的带构件10与眼皮e的皮肤的粘接强度弱。另外,该易剥离部31a也设置于断裂去除部37的内表面31,断裂去除部37容易从带构件10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易剥离部31a设置于敷贴器的内表面31的整个面以及外表面32的整个面。需要说明的是,易剥离部31a例如能够由在内表面31和外表面32上设置的氟树脂层或硅树脂层等易剥离层形成。

如图1(b)及图2所示,在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两端缘形成有沿着轴线J方向延伸的一对外侧端33。一对外侧端33分别具有:第一外侧端34,随着从敷贴器30的基端侧向末端侧行进而向宽度W方向外侧倾斜;以及第二外侧端35,与第一外侧端34的各自的末端相连并随着向末端侧行进而向宽度W方向内侧倾斜,并与上述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以及第二端38b相连。而且,这一对第一外侧端34及一对第二外侧端35关于敷贴器30的轴线J在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形成。

即,第二外侧端35与断裂去除部37的宽度W方向内侧的基端侧端部相连。因此,如后所述,当将敷贴器30相对于框架部48拉起时,在上述敷贴器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以及第二端38b,断裂去除部37、37断裂,与框架部48一起从敷贴器30分离。另外,该敷贴器30的基端部39在轴线J方向上形成为随着向基端缘去而末端变细(即,宽度逐渐变窄)。而且,该敷贴器30中的包含上述基端缘的基端部39如后所述,能够用于调整形成于眼皮e的双眼皮的形状、宽度。

进而,在敷贴器30的基端部39,如图1(b)所示,形成供指尖(例如拇指和食指)把持的把持部40。该把持部40在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上由被一对第一外侧端34夹着的划分部分形成。因此,把持部40在轴线J方向上,随着从基端部侧向末端部侧行进而宽度变宽。而且,如图6(b)所示,通过用一只手的指尖f从夹着敷贴器30的外表面32侧的轴线J的宽度W方向两侧捏住并把持该把持部40,能够使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以其内表面31侧成为凹陷的方式变形为弯曲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端34的轴线J方向长度形成为比第二外侧端35的轴线J方向长度长,因此,充分确保了把持部40的轴线J方向长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外侧端33相对于轴线J在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形成(即,敷贴器30相对于轴线J在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形成),因此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若从外表面32侧利用指尖f把持把持部40的宽度W方向两侧,则能够使末端部38相对于轴线J在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弯曲。其结果是,带构件10也能够相对于轴线J而在其长度方向(即,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弯曲。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敷贴器30由具有挠性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纸制的片)形成,因此如图7(a)所示,在将粘贴有带构件10的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按压于眼皮e的皮肤时,弯曲的末端部38以沿着将其按压的眼皮e的曲面形状的方式变形。即,将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弯曲的程度调节为更加适合于将其按压的眼皮e的曲面形状。另外,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弯曲的程度也能够通过改变轴线J方向上的捏住把持部40的位置、捏住该把持部40的力而有意地进行调节。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敷贴器30,能够使带构件10以沿着眼皮e的曲面形状的方式弯曲,不产生褶皱地漂亮且容易地粘贴于眼皮e。

而且,如图1(b)及图6(b)所示,在上述把持部40设置有把持辅助部45,该把持辅助部45在用一只手的指尖f捏住把持部40时,促使该把持部40向外表面32侧凸出地变形,由此对指尖f处的把持进行辅助。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把持辅助部45由折叠辅助线45a形成,该折叠辅助线45a形成为,在用指尖f捏住把持部40时,该把持部40在外表面32侧成为凸折。折叠辅助线45a沿着轴线J从敷贴器30的基端侧向末端侧延伸至与第一外侧端34和第二外侧端35连接的轴线J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这样,通过在敷贴器30设置折叠辅助线45a,在用一只手的指尖f把持把持部40时,该把持部40以上述折叠辅助线45a为中心,外表面32侧成为凸折而折弯。因此,指尖f处的敷贴器30的把持以及伴随于此的弯曲操作变得容易,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使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以其内表面31侧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

(框架部)

如图2所示,在设置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长边方向(宽度W方向)两侧的一对断裂去除部37、37,一体地连结有沿着一对外侧端33在轴线J方向上延伸的框架部48的末端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框架部48具有挠性,由从与位于敷贴器30的末端侧的上述一对断裂去除部37、37连结的连结部分沿着上述一对外侧端33延伸并以包围该敷贴器30的基端侧的方式形成为U字状的框体49形成。另外,与敷贴器30同样地,该框体49也相对于轴线J在宽度W方向上对称地形成。

框体49的外侧的轮廓在主视时形成为在轴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在框体49的中央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并具有与敷贴器30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部49a。在框体49的4个角设置有贯通孔49b。在贯通孔49b中插通有用于以重合的状态保持多个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轴部62(参照图12(b))。另外,框体49(框架部48)也可以在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上,使该敷贴器30介于中央而分离为2个。在该情况下,如双点划线所示,敷贴器30的基端侧的端部延伸至框体49的基端侧的端部。

接着,对在双眼皮形成工具1中将敷贴器30从框架部48(框体49)分离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用指尖握持敷贴器30的基端部39,如图5所示,相对于框部48将该基端部39以向上述内表面31侧抬起的方式立起。于是,敷贴器30以与一对断裂去除部37、37分别相连的第二外侧端35、35的末端之间(即,敷贴器的末端部38)为中心转动而立起。然后,使该立起的敷贴器30进一步相对于框架部48转动90度以上(在轴线J方向上,直到基端部39超过末端部38的位置),使拉拽力作用于轴线J方向。

于是,在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及第二端38b与一对断裂去除部37、37之间作用轴线J方向的剪切力,利用该剪切力,在上述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及第二端38b将上述断裂去除部37、37断裂(切断),将敷贴器30从框架部48分离。然后,在该分离的同时,粘贴在带构件10的上述断裂去除部37上的一对伸出部10b、10b从该断裂去除部37剥离。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配置于带构件10的长边方向两侧部分的一对伸出部10b、10b成为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以及第二端38b向该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外侧突出而露出的状态。

<使用双眼皮形成工具的双眼皮的形成方法>

以下,参照各图对使用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双眼皮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剥离纸14从带构件10剥离去除后,如图5所示,在将敷贴器30从框架部48分离的同时,将在带构件1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的一对伸出部10b、10b从与该框架部48一体连结的上述断裂去除部37、37剥离。此时,关于从带构件10去除剥离纸14的时机,特别是在剥离纸14上设置有上述断裂线14c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敷贴器30从框架部48分离之后。这样,当从框架部48分离敷贴器30时,如图3所示,带构件10的第一粘着剂层12a露出,并且该带构件10的一对伸出部10b、10b成为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以及第二端38b向外方突出的状态。

接着,如图6(b)所示,在使敷贴器30的外表面32朝向上侧的状态下,利用一只手的指尖f从其外表面32侧捏住把持部40的宽度W方向两侧,从而使带构件10的内表面31凹陷地弯曲。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在把持部40上形成有作为把持辅助部45的折叠辅助线45a,因此通过用一只手的指尖f捏住把持部40的操作,该把持部40成为以上述折叠辅助线45a为中心向外面32侧凸折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用指尖f容易地把持该把持部40。另外,根据眼皮e的形状、喜好等,如上所述,也能够通过改变在轴线J方向上捏住把持部40的把持的位置、捏住把持部40的力,来调节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弯曲的程度、即带构件10的弯曲的程度。

接着,如图7(a)所示,将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以粘贴有带构件10的内表面31朝向眼皮e侧的方式按压在想形成闭合的眼皮e中的双眼皮的褶的位置。这样,通过第一粘着剂层12a(参照图3),将该带构件10中的带本体11的第一面11a整体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参照图8(b))。此时,如上所述,由于敷贴器30由具有挠性的薄片形成,因此在将粘贴有带构件10的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按压于眼皮e的皮肤时,弯曲的末端部38以沿着将其按压的眼皮e的曲面形状的方式变形。即,将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弯曲的程度调节为更加适合于将其按压的眼皮e的曲面形状。因此,能够不产生褶皱地将带构件10漂亮且容易地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

然后,如图7(b)、图8(a)及图8(b)所示,若打开关闭的眼皮e,则眼皮e在敷贴器30的末端36折回,在眼皮e形成双眼皮的褶h,并且成为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收容(即,插入)在褶h的内侧的状态。此时,利用与把持敷贴器30的手相反的手的指尖,如图8(b)的箭头F1所示那样从其外表面h1按压褶h,利用眼皮e的表面e1使第一粘着剂层12a贴合,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带构件10粘贴于该眼皮e的表面e1。

进而,从在上述褶h的内侧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的带构件10的上述第二粘着剂层12b剥离敷贴器30,从该褶h的内侧去除敷贴器30。此时,在敷贴器30的内表面31设置有上述易剥离部(易剥离层)31a,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带本体11的一对伸出部10b、10b中,第一粘着剂层12a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另一方面,第二粘着剂层12b不粘贴于敷贴器30而露出。因此,在将带构件10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的状态下,特别是以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第一端38a或第二端38b为起点,能够容易地从该带构件10剥离敷贴器30。即,在从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的带构件10剥离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操作中,通过施加绕轴线J的旋转动作,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带构件10从敷贴器30向眼皮e的表面e1转移。

然后,在这样从敷贴器30向双眼皮的褶h的内侧转移带构件10的同时,如图9的箭头F2所示,再次从其外表面h1按压褶h。由此,能够使第二粘着剂层12b的整体相对于褶h的内表面h2粘贴。其结果是,如图9所示,在双眼皮的褶h的内侧重合了的眼皮e的表面e1和褶h的内表面h2通过作为双面带的带构件10而相互固定地粘接,在该眼皮e上形成双眼皮。此时,如上所述,也能够使用敷贴器30的尖细的基端部39侧,调整该双眼皮的形状、宽度。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带构件10相当于上述“粘接型”的双眼皮形成用带,因此在褶h的内侧重合了的眼皮e的表面e1和褶h的内表面h2与眼皮e的开闭无关,始终被带构件10粘接。

另一方面,在带构件10中,在使第二粘着剂层12b的粘接强度充分小于第一粘着剂层12a的情况下,即,在带构件10相当于上述“覆膜型”的双眼皮形成用带的情况下,带本体11的第一面11a利用第一粘着剂层12a以充分的强度粘贴于眼皮e的表面e1,另一方面,对于该第二面11b,利用第二粘着剂层12b对褶h的内表面h2的粘接强度极弱,或者该第二粘着剂层12b不与褶h的内表面h2粘接。因此,在将眼皮e关闭的状态(闭合眼睛的状态)下,双眼皮的褶h实质上消失,但在打开了眼皮e的状态(打开眼睛的状态)下,在粘贴于该眼皮e的表面e1的带构件10的上缘,通过该眼皮e的皮肤折回而形成双眼皮的褶h。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1中,带构件10粘贴于末端部38的敷贴器30具有优异的挠性,并且具有上述把持辅助部45。因此,能够用一只手的指尖f容易地捏住把持部40,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内表面31呈凹状地弯曲。另外,在将这样弯曲的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按压于眼皮e的皮肤时,粘贴有上述带构件10的该末端部38通过该敷贴器30的优异的挠性,以沿着将其按压的眼皮e的曲面形状的方式变形。即,粘贴有带构件10的上述末端部38的弯曲的程度被调节为更加适合于将其按压的眼皮e的曲面形状。因此,根据该双眼皮形成工具1,无论带构件10是上述“粘接型”还是“覆膜型”中的哪一个双眼皮形成用带,都能够不产生褶皱地将该带构件10漂亮且容易地粘贴在眼皮e的表面e1。

(第一变形例)

以下,使用图10(a)及图10(b),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但是,在此为了避免重复记载,原则上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由形成于敷贴器30的轴线J上的1根折叠辅助线45a构成了把持辅助部45。然而,该把持辅助部45的形态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折叠辅助线45a,例如,也可以如图10(a)及图10(b)所示,通过在敷贴器30的宽度W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并在轴线J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凹部45b及凸部45c来形成该把持辅助部45。

这些凹部45b及凸部45c例如通过压花加工等设置于敷贴器30的内表面31及外表面32,从敷贴器30的基端侧的端缘延伸至敷贴器30的末端侧的端缘(即,末端36)。

另外,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敷贴器30优选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更优选由透明的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进一步更优选由透明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形成。

更具体而言,在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片上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的作为上述把持辅助部45的凹部45b及凸部45c与轴线J平行地在敷贴器30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且交替地形成。这些凹部45b和凸部45c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其深度d形成为大于敷贴器30的壁厚t。因此,通过从敷贴器30的外表面32侧把持把持部40,能够利用沿轴线J方向延伸的多个凹部45b以及凸部45c,使敷贴器30以内表面31侧成为凹陷的方式容易地弯曲。另外,如图10(a)所示,在本第一变形例中,也可以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折叠辅助线45a作为上述把持辅助部45的一部分进一步追加而形成。

另外,这些凹部45b及凸部45c也形成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由此,由这些凹部45b和凸部45c构成上述易剥离部31a,能够进一步减弱带构件10的第二粘着剂层12b相对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粘接强度。因此,在使用敷贴器30将带构件10粘贴于眼皮e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带构件10从上述末端部38的剥离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变形例中,易剥离部31a也可以由凹部45b及凸部45c和上述易剥离层这双方构成。而且,在本第一变形例中,由于敷贴器30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将粘贴于敷贴器30的末端部38的带构件10粘贴于眼皮e时,能够一边通过敷贴器30利用另一只眼睛目视该眼皮e一边进行作业。

(收容壳体60)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2以及图13对能够收容多个上述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收容壳体60进行说明。收容壳体60在底板61与上板64之间以重合的状态夹持多个双眼皮形成工具1。上述底板61及上板64由纸制或合成树脂制的片形成。在上述底板61的4个角,轴部62朝向该底板61的厚度方向内侧立设,在该底板61设置有切入成U字状并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切入线61b。而且,如图12(b)所示,该切入线61b的内侧部分(上推部61a)能够朝向底板61的厚度方向内侧被上推。此时,如后所述,该上推部61a在将双眼皮形成工具1收容于该收容壳体60的状态下,形成于配置敷贴器30的基端部39(把持部40)的位置。

上述上板64具有与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框体49(框架部48)大致相同的U字形状,在上板64的4个角形成有供轴部62插通的贯通孔64a。另外,在上板64的内侧,在俯视观察时,末端侧的一端开口,并且以与上述敷贴器30的外形相似的形状贯穿设置有形成得比该敷贴器30的外形稍大的孔部64b。

在将上述双眼皮形成工具收容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收容壳体60时,在使多个双眼皮形成工具1重合的状态下,使设置于底板61的轴部62插通于这些双眼皮形成工具1以及上述上板64的贯通孔49b、64a。然后,通过对从上板64突出的轴部62的末端进行铆接(压扁而使其扩径),在底板61与上板64之间夹持多个双眼皮形成工具1。在这样的状态下,若将底板61的上推部61a向底板61的厚度方向内侧上推,则重合的多个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敷贴器30的基端部39被上推。因此,通过用指尖从上述上板64的孔部64b捏住上述基端部39,能够容易地取出收容于收容壳体60的敷贴器30。

(第二变形例)

以下,使用图14(a)~(c)及图15,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1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其中,在此为了避免重复记载,原则上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工具中,如图1所示,敷贴器30以及框体49(框架部48)的外表面32、49c没有被任何其他构件支承。然而,如图14(a)~(c)及图15所示,敷贴器30及框体49(框架部48)的外表面32、49c也可以由基材片51支承。在该情况下,基材片51为PET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通过粘着剂层52粘贴于框体49的外表面49c的整个面。

另外,在敷贴器30及框体49各自的外表面32、49c的整个面上设置有易剥离部(易剥离层)31a。该易剥离部31a例如能够由氟树脂层或硅树脂层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从基材片51的粘着剂层52剥离敷贴器30,并且能够容易地从通过该粘着剂层52保持于基材片51的框体49分离该敷贴器30。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双眼皮形成工具

10带构件

10b伸出部

10c中间部分

11带本体

11a第一面

11b第二面

11c、11d侧缘

12a第一粘着剂层

12b第二粘着剂层

14剥离纸

30敷贴器

31内表面

31a易剥离部

32、49c外表面

33外侧端

34第一外侧端

35第二外侧端

36末端

37断裂去除部

38末端部

38a第一端

38b第二端

39基端部

40把持部

45把持辅助部

45a、45b、45c折叠辅助线

48框架部

49框体

49a孔部

51基材片

e眼皮

e1眼皮的表面

h褶

h1褶的外表面

h2褶的内表面

f指尖

J轴线

技术分类

0612011560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