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柔性头发造型器及其加热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7:02


一种柔性头发造型器及其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发造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头发造型器及其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直发器在美发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实现头发的拉直。由于现有直发器的发热板通常为刚性金属、陶瓷或二者的组合等刚性材料制造,这样就形成刚性结构。有时还会在壳体中设置弹簧或硅胶用于发热板组件的底部支撑,使发热板组件受压力时发热板会整体上下运动或摆动,但由于发热板整体是刚性结构,从而导致直发器在拉头发时夹持压力不能过大,以免因夹持压力大导致夹住头发而不能滑动,给用户造成扯痛感。同时,刚性的发热板在夹持拉头发时会将头发夹持分散,不能很好地包裹,导致发热板的热量不能均匀快速地传递给头发,造成拉发效能降低,效果不好。

因此,公开号为CN11473220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发热板可弹性弯曲变形的直发器,包括有壳体、电源线组件、发热板组件、控制开关及电路板,发热板组件包括有发热板和发热器,发热器平置于若干支撑块上,支撑块通过两端的支脚装设在一固定架上;在固定架中装设有弹性胶座,支撑块设于弹性胶座上方;在发热器上铺设有若干U形支架,发热板平铺在U形支架上。该现有技术通过设计以U形支架、支撑块和弹性胶座为主的支撑结构,发热板及发热器通过该支撑结构安装固定,拉发时发热板能顺着拉发方向产生局部弹性弯曲变形,从而不会因夹持压力过大而夹住头发拉发不顺及产生扯痛感,同时发热板能更好的包裹头发,使热能量更均匀、有效地直接传递到头发,提高拉发效果和体验。虽然该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多段弹性支撑来实现更加好的柔性直发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不足:虽然弹性支持是通过多段的支撑块来实现,貌似可以实现分段受力而增加柔性夹持头发的效果,但是发热板、U形支架和发热器均为整体性的结构,即使厚度减薄,但是叠合后的整体的柔韧性依然不足够,特别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热量,发热器的体积厚度必需足够大,不然加热效率会非常慢。

因此,能够提供与头发更好的实现柔性夹持效果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例如现有技术中发热板、U形支架、发热器组合后的整体柔韧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头发造型器及其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热板、U形支架、发热器组合后的整体柔韧性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有至少一提供对外加热面的导热片,导热片可弹性形变,导热片的底面至少设置有两组支撑导热片的支撑件,至少一支撑件通过弹性件以实现弹性浮动,至少一可弹性浮动的支撑件为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与导热片为热传导接触。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现有一体结构的导热片的支撑件分为至少两组支撑件,且该支撑件至少之一为可弹性浮动的发热组件,并且配合一导热片作为对外的加热面,在导热片受压后根据受力的位置,至少一组的支撑件受到挤压而下行,由于导热片的整体性,支撑件下行后与导热片之间产生了局部的一定的悬空间隙,得益于该悬空间隙,使得柔性的导热片能够做出更大的形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均为发热组件。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支撑件全部设置为发热组件,而使得导热片全面可以通过发热组件提供热量,保证了热量的迅速传递和加热效率,无论在对外加热面的任何位置均可以快速达到响应的温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支撑件为非发热组件而位于发热组件的端侧。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为非发热组件的支撑件和为发热组件的支撑件共同组成对导热片的支撑,为非发热组件的支撑件所支撑的导热片部分由发热组件的热量传递,将对外加热面集中在为发热组件的支撑件所支撑的导热片部分,可配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做出配合使用,具有更加灵活的应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热体,导热体设置于发热体与导热片之间,以实现发热体的热量通过导热体传导至导热片。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热体将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导热片,可以使得热量更加均匀地传导至导热片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为金属薄片。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金属自带的弹性形变特性构成导热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的厚度为0.1-1mm,例如: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之一。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限制导热片的厚度,可控制导热片的弹性形变程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的表面覆盖有覆层布。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覆层布提高表面的柔性接触效果以及锁水效果。覆层布的厚度为0.25-0.65mm,例如以下厚度之一:0.25、0.26、0.27、0.28、0.29、0.3、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61、0.62、0.63、0.64、0.65,单位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覆层布包括设于导热片外表面的织物层和设于织物层外的覆层。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以织物层作为主体覆盖一层覆层,以构成提高表面的柔性接触效果以及锁水效果的覆层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覆层为硅胶层或PTFE层中的一种。硅胶层由硅胶溶液固化而成;PTFE层由PTFE溶液固化而成。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硅胶层或PTFE层作为覆层以覆盖在织物层外表面,以使得织物层具有更好的柔性接触和锁水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柔性支撑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不同位置设置一种或两种的弹性件可以控制发热组件的浮动效果和解决浮动效果不均衡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具有圆弧支撑面,以实现多向弹性浮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圆弧支撑面,来使得发热组件具有更多的侧向浮动效果,以配合更多的多方位加热情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通过装配部与支撑件装配。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导热片通过装配部实现与支撑件的装配以将支撑件与导热片联动装配,实现对受压时导热片的形变。该装配部可以是通过焊接、折弯、螺丝、铆压、零件固定、卡扣、弹扣等装配方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装配部位于导热片的两端侧。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装配部设置于端部以保证该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弹性形变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限位支架,支撑件通过限位部可活动地限位于限位支架上。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限位支架对支撑件的浮动范围进行限制而使得支撑件的表面能够尽量保持平齐而与导热片充分接触,也能够保证导热片的对外加热面在不受压时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头发造型器,其包括手柄以及可开合夹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安装槽内装配有至少一如第一方面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对外加热面外露于第一开口而作为对头发的第一柔性加热夹持面。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加热装置装配于头发造型器中以实现对头发的柔性造型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热板、U形支架、发热器组合后的整体柔韧性不足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安装槽内装配有至少一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对外加热面外露于第二开口而作为对头发的第二柔性加热夹持面。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双面的柔性加热夹持面,提高与头发柔性接触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受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的受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导热片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示意图。

图31为传统直发造型器与头发摩擦后的电镜图。

图32为采用本发明的柔性头发造型器与头发摩擦后的电镜图。

图中,1、第一发热组件;2、第二发热组件;3、第一导热片;4、第三发热组件;5、第二导热片;6、第四发热组件;7、发热组件;8、弹性件;9、弹性件(具有圆弧支撑面);10、PTC发热体;11、导热体;12、手柄;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限位件;16、第一支撑件;17、第二支撑件;18、限位支架;19、下勾部;20、下勾部;21、装配部;22、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发明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发明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发明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前后并排配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在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表面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当第一发热组件1上方的第一导热片3受压时,受压的第一导热片3和第一发热组件1下行,由于第一导热片3的整体结构,会带动第二发热组件2跟随下行,不过第二发热组件2的下行行程比第一发热组件1的要小,从而形成第一发热组件1的表面低于第二发热组件2的表面,因此,在第一发热组件1与第一导热片3之间形成局部的悬空间隙,特别是靠近第二发热组件2的位置的悬空间隙更大。得益于该悬空间隙,使得柔性的导热片具有更好的形变空间。另外的,可将该第二发热组件替换为可浮动的非发热组件的支撑件。

在该实施例1中,第二发热组件2为活动的,在实施例2中,如图4所示,第二发热组件2可设置为固定,虽然将第二发热组件2设置为固定则使得第二发热组件2对应的第一导热片3部分失去了柔性接触的效果,但是第二发热组件2可作为第一对导热片的热量补充的存在,也就是说,第一发热组件1对应的第一导热片3部分作为柔性接触的位置,由于悬空间隙的产生(第二发热组件2固定后该悬空间隙更大),使得第一导热片3与第一发热组件1的接触面减少,则悬空间隙对应的第一导热片3失去了与第一发热组件1的直接接触而失去了直接进行热传导,因此,固定的第二发热组件2也可以进行热量补充而弥补悬空间隙带来的缺陷。另外的,可将该第二热组件2替换为固定的非发热组件的支撑件。

实施例3,将前后并排配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延伸长度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的加热装置,可调整为第一发热组件1长于第二发热组件2,或者如图6所示,调整为第一发热组件1短于第二发热组件2。从而调整悬空间隙出现的位置,以实现更多的柔性接触效果。

实施例4,如图7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左右并排配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

实施例5,如图8、9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其中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配置,而第三发热组件4位于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左侧或右侧,并且第三发热组件4的长度横跨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关于导热片的设置有两种方案,第一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而第三发热组件4覆盖有第二导热片5,第二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在衡量柔性接触的基础上也需要平衡夹持力,因此,通过设置第三发热组件4来提高夹持力。

实施例6,如图10、11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其中,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左右配置,而第三发热组件4位于该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前侧或后侧,第三发热组件4具有足够的宽度以横跨该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关于导热片的设置有两种方案,第一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而第三发热组件4覆盖有第二导热片5,第二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共同覆盖第一导热片3。

实施例7,如图12、13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其中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配置,而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位于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左侧或右侧前后配置,形成柔性效果更优的结构。关于导热片的设置有两种方案,第一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而第三发热组件4覆盖有第二导热片5,第二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

实施例8,如图14、15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其中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配置且作为第一组件,而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前后配置且作为第二组件,该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前后并排配置。关于导热片的设置有两种方案,第一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而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共同覆盖有第二导热片5,第二种为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第三发热组件4和第四发热组件6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

实施例9,如图16所示的加热装置,具有前后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共同覆盖有第一导热片3。

实施例10,如图17所示,采用两个加热装置形成夹持面,上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导热片3以及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并排配置,下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导热片3以及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并排配置,并且上下的第一发热组件1与第二发热组件2长度尺寸相同,形成的上缝隙和下缝隙均位于中部。实施例11,如图18所示,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上加热装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较短,第二发热组件2的长度较长,形成的上缝隙在于左侧,而下加热装置的第一发热组件1的长度较长,第二发热组件2的长度较短,形成的下缝隙在于右侧。实施例12,如图19所示,上加热装置采用第一导热片3以及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三发热组件4依次前后并排配置,下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导热片3以及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并排配置,下加热装置的下缝隙位于中部,而上加热装置的两个上缝隙位于左右两侧。通过上述对上缝隙和下缝隙的配对组合,实现对不同位置的夹持力的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方案随意组合并实现不同夹持面的夹持力的控制设计,均为本方案的延伸,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3,如图20所示,上加热装置采用第一导热片3以及第一支撑件16、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支撑件17依次前后并排配置,第一支撑件16和第二支撑件17为非发热组件,下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前后并排配置,对于实际应用来说,中部位置为最常用的加热区域,因此,上加热装置只通过对位于中部的第一发热组件1来实现加热,在具有如实施例12所述的夹持力的控制的情况下,将加热区域集中在中部,不过由于导热片会迅速传导热量,所以上加热装置的加热面的两端与中部的温差不会太大。

除了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将发热组件进行数量和尺寸上的变化而演化出更多的组合,再配合上导热片的覆盖范围的变化又可以演化出更多的组合,因此基于该构思而演变出的结构均属于本构思的延伸,而应该都在本构思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4,如图21所示的加热装置,其中的发热组件7由单一的弹性件8支撑,该弹性件8设置在发热组件7的底面中部,由于只有一个弹性件8提供弹性支撑力,所以需要对弹性件8的装配提供可靠的结构,例如为通过硅胶支撑块其上下两端分别装配固定,其中之一与发热组件7的底面中部装配到位,使得发热组件7可以以该硅胶支撑块为中心多方位浮动,包括发热组件的两端的前后浮动、两侧的左右浮动等等。

实施例15,如图22所示的加热装置,为了让发热组件7浮动效果更加可靠和稳定,一般采用两个弹性件8共同对一发热组件7进行支撑,一般为根据长度延伸方向,在靠近两端部的底面下各设置一个弹性件8进行支撑。如图23所示,而为了加强该多向浮动的效果,将弹性件9的底面设置有圆弧支撑面,有助于发热组件7实现左右两侧的浮动效果。

实施例16,如图24所示的加热装置,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根据前后两个弹性件8分别对发热组件的弹性支撑力所造成的发热组件的水平度的不同,使得发热组件可实现水平或倾斜的配置,以产生对不同夹持力的需求的应对。例如倾斜的发热组件,其在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朝中心高起倾斜时,在中部产生一个将导热片部分拱起位置,使得该位置的夹持力更加强。当然也可以通过可调节位置的弹性件8从而实现对不同夹持力需求的调节,提高适用范围。

除了上述实施例的弹性件的配置位置,还可以将弹性件设置于发热组件底面的左右两侧,或者通过拉簧对发热组件的侧面进行连结从而实现浮动,也同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实现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7,如图25所示的加热装置中,第一支撑件16通过限位支架18进行限位装配,该第一支撑件16具有限位部,具体的,该限位部为导热体形成的下勾部19,而限位支架呈槽状结构,限位支架的两侧具有上勾部20,该下勾部19与上勾部20相互勾合,上勾部20在下勾部19内具有可相对升降活动的空间,因此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支撑件上升到活动的极限时,在上勾部20在下勾部19保持水平勾合的情况下,相同厚度的支撑件的表面也就实现保持同一水平面,然后覆盖在支撑件上的导热片也能够保持同一水平面,而使得加热装置的对外加热面保持统一水平面。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将该每个支撑件的勾合高度进行差异化设计,从而使得加热装置的对外加热面产生凹凸面,以适用不同的加热需求。

实施例18,如图26所示的第一导热片3,在第一导热片3的两端侧设置装配部21,该装配部21用于将第一导热片与支撑件装配固定为整体,选择端侧来设置该装配部21的原因为,对于整体的第一导热片作为对外加热面来说,一般两端为不常用区域,中间为常用区域,所以如果必须设置装配部来将第一导热片与支撑件装配,则将装配部21设置于端侧,该端侧可为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或底面,端侧强调的是中间区域两侧的区域。因为一旦设置装配部会对该区域的柔性效果在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不对常用区域的中间区域造成影响,将装配部21设置于第一导热片3的两端侧。当然该两端的装配部21可以安装在同一支撑件或者不同支撑件上。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装配部可以设置于支撑件上,利用支撑件上的装配部将第一导热片限位即可,例如在支撑件的表面设置插缝,导热片的两端插在该插缝内,或者在基础上加上焊接、凸起固定等等,或者直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9,如图27所示的柔性造型器,包括手柄12、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其中手柄12内置有主控电路板,在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分别内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该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可相对开合夹持,第一加热装置具有第一柔性加热夹持面,而第二加热装置具有第二柔性加热夹持面,共同构成对头发的柔性加热夹持。

为了对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的装配,以第一壳体13为例,在第一壳体1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具有面朝第二壳体14的第一开口,第一加热装置可浮动地限位装配在该第一安装槽内,为了完成装配,在第一加热装置上配置有一限位件15,该限位件15一般设置为隔热材质,以避免加热装置的热量直接通过限位件15传导至第一壳体13上。具体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发热组件1、第二发热组件2和第一导热片3,第一发热组件1包括PTC发热体10和包覆在该PTC发热体10的导热体11,该导热体11为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质,第一导热片3为具有高导热性能的金属薄片,通过限制厚度为0.1-1mm,而具有可靠的弹性形变能力,第一导热片3为一体式地覆盖在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导热体11的表面,第一导热片3通过局部加厚折弯而卡装在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导热体11上,导热体11的两侧具有插槽,限位件15通过插块插入插槽而与导热体11装配为整体,两端的限位件15分别均具有一凸舌,通过两端的凸舌将整体的第一加热装置限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并且在第一发热组件1和第二发热组件2的导热体11的底面通过弹性件8提供弹性支撑。如图所示的第一发热组件1配置有第一弹性件8和第二弹性件8,第一发热组件1靠近第二发热组件2的底面通过弹性件8支撑,弹性件8的底部限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底的限位柱上,而在第一发热组件1的导热体11所装配的限位件的底面配置有一安装座,在安装座上配置有第二弹性件8。同理,第二壳体采用相同的结构装配第二加热装置,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一温度感应片置于导热体有导热片之间,以测量导热片的温度,或者是设置于导热体的表面(内表面或外表面),任何可测量发热组件的温度的位置。

实施例20,如图28所示,为采用具有圆弧支撑面的弹性件9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结构图。

实施例21,如图29所示,为采用实施例13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结构图,实施例13的加热装置设置于第二壳体14内。

实施例22,如图30所示,为采用实施例17的柔性头发造型器的结构图,通过限位支架18来实现对支撑件(发热组件或非发热组件)的活动限位。以第二壳体14内示例,限位支架18装配固定在第二壳体14的第二安装槽内,在限位支架18设有开孔22,弹性件8穿过该开孔22作用于导热体11的底面,继而作用于整个发热组件上,导热体11设有下勾部19,以与限位支架18的上勾部20相互上下勾合。该限位支架18才一定程度上将导热体11围闭起来,采用隔热材质后,可以将热量与第二壳体14起到一定的隔离,使得第二壳体14的手感温度较低。

如图31所示,为传统直发造型器与头发摩擦后的电镜图,可以看出毛鳞片有明显的摩擦痕迹造成的磨损。如图32所示,为采用本发明的柔性头发造型器与头发摩擦后的电镜图,可以看出毛鳞片仅有轻微的损伤。因此,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由于提供了较好的柔性头发夹持效果,在造型过程中与头发发生的摩擦,对头发造型的损伤较少,可以很好地保护用户的发质。

为了能够很好地对头进行保湿,在导热片的表面可以覆盖一层布料层,该布料层可涂覆有涂层以使其更具有锁水功能,水在布料层的表面形成水珠让头发吸收。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于将整体的发热组件分为两个独立的发热组件再配置共同覆盖的可弹性形变的导热片的基础方案,实现对头发的柔性加热夹持效果,减少了刚性接触所带来的硬摩擦的情况,从而对头发毛鳞损伤更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头发造型器及其加热装置,具有更可靠的柔性夹持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特别是现有技术中发热板、U形支架、发热器组合后的整体柔韧性不足的问题,以体现出更好的柔性加热夹持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91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