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皮质纹理塑料提包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一种皮质纹理塑料提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皮质纹理塑料提包。

背景技术

塑料日用品主要用于收纳日常物品或者食品,具有价格实惠、色彩丰富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比如用塑料材质做成提包不仅容易清洁经久耐用而且也更加美观。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提包不管是用来当做挎包还是当做便当包,都会导致提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破裂,影响提包的使用寿命,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现有的塑料提包存在结构强度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变形的皮质纹理塑料提包。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用于容纳日常物品;包括:容纳单元,以及提带单元,其与容纳单元相结合;其中,容纳单元含有:容纳本体,用于形成容纳空间,其具有开口边缘部,作为容纳本体的边缘;外侧表层部,设置在容纳本体外表面,其具有上端边缘部,作为外侧表层部的边缘;以及边缘覆盖部,设置在容纳本体和外侧表层部的交界处并分别覆盖开口边缘部和上端边缘部,容纳本体、外侧表层部和边缘覆盖部由塑料材料一体注塑形成,外侧表层部至少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皮质纹理部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穴槽列部,皮质纹理部含有复数个纹理凹陷条和复数个纹理凸起,穴槽列部含有分布成列的复数个穴槽和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穴槽之间的复数个突条。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边缘覆盖部设置有皮质纹理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外侧表层部含有外边侧部分、外底侧部分和位于外边侧部分和外底侧部分之间的外过渡部分,外边侧部分上设置有皮质纹理部,外边侧部分设置有穴槽列部,并且该穴槽列部与边缘覆盖部相邻。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侧表层部还含有侧凸条部,侧凸条部设置在外边侧部分上并凸出于外边侧部分,其两端分别与边缘覆盖部和外过渡部分相结合,侧凸条部含有至少一个皮质纹理部和至少一个穴槽列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凸条部至少还包括侧条周侧部分、侧条顶面部分、位于侧条周侧部分和侧条顶面部分之间的侧条交界部分以及设于侧条顶面部分和边缘覆盖部之间并凸出于外侧表层部的加强块,侧条顶面部分设置有皮质纹理部,侧条顶面部分设置有穴槽列部,并且该穴槽列部与侧条交界部分相邻,侧条交界部分设有凸出于侧条顶面部分的侧条凸筋,该侧条凸筋上含有皮质纹理部;加强块含有块正面部分、块顶面部分、块底面部分和块侧面部分,块正面部位、块顶面部位、块底面部分和块侧面部分均设置有皮质纹理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过渡部分还含有外凹陷缝和内凹陷缝,底加强筋设置在外凹陷缝和内凹陷缝之间,底加强筋、外凹陷缝和内凹陷缝环绕设置在外底侧部分的外侧,且均设置有皮质纹理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容纳单元还含有内侧表层部,其设置在容纳本体的内侧并与容纳空间相对应的表面,内侧表层部含有皮质纹理部,内侧表层部具有内侧边缘部,该内侧边缘部作为内侧表层部的边缘,边缘覆盖部覆盖内侧边缘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提带单元至少包括有:提带本体,用于与容纳本体相结合;提带表层部,设置在提带本体的带背侧并与容纳空间相对应的表面;提带外侧部,设置在提带本体的带面侧的表面;以及提带邻接部,设置在提带表层部和提带外侧部的交界处并分别与提带表层部和提带外侧部相邻接,提带本体、提带表层部、提带外侧部和提带邻接部由塑料材料形成,提带表层部和提带外侧部中至少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皮质纹理部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穴槽列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提带表层部和提带外侧部上均设置有皮质纹理部和穴槽列部;穴槽列部为与提带邻接部相邻,提带邻接部设有分别凸出于提带表层部和提带外侧部的内加强筋和外加强筋。

在本发明提供的皮纹理塑料提包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容纳单元和提带单元的材料中至少包括有SEBS、石蜡基油和PP;其中,按重量份数计,以SEBS的重量100为基准,石蜡基油与SEBS的重量比为:(100-460):100;以及PP与SEBS的重量比为:(50-250):100。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通过增加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表面增加皮质纹理部和穴槽列部,从而能够增加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结构强度,增加皮质纹理塑料提包抗形变的能力。特别是将穴槽列部配置在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开口处,能够增加开口处的强度和韧性。此外,皮质纹理部和穴槽列部可使得皮质纹理塑料提包外侧和内侧呈现仿真皮纹效果,仿真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容纳单元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皮质纹理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皮质纹理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皮质纹理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1是实施例一中提带单元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1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三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例三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中提带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例四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之一;

图16是实施例四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之二。

图中:10-收纳本体;30-外侧表层部;32-外边侧部分;33-外底侧部分;34-外过渡部分;35-侧凸条部;40-边缘覆盖部;41-外加强筋;50-皮质纹理部;51-纹理凹陷条;52-纹理凸起;53-凹坑;60-穴槽列部;61-穴槽;62-突条;70-容纳空间;80-连接孔;90-连接环件;100-容纳单元;200-提带单元;210-提带本体;220-提带表层部;230-提带外侧部;240-提带邻接部;241-提带内加强筋;242-提带外加强筋;250-连接凸块;341-底加强筋;342-外凹陷缝;343-内凹陷缝;351-侧条周侧部分;352-侧条顶面部分;353-侧条交界部分;354-侧条凸筋;355-加强块;621-斜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皮质纹理塑料提包100以及该种塑料提包的制造方法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用于容纳日常物品或食品。日常物品可以是鞋帽服饰、玩具、工具等,食品可以是糖果、零食、坚果和炒货等,不同的日常物品和食品都通过放置在塑料提包内从而实现容纳功能。

图1是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之一,图2是容纳单元100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皮质纹理塑料提包包括容纳单元100和提带单元200,提带单元200与容纳单元100相结合,结合的方式可以是提带单元200与容纳单元100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如图1中展示的提带单元200与容纳单元100通过铰接实现。

其中,如图1-5所示,容纳单元100含有容纳本体10、外侧表层部30和边缘覆盖部40,容纳本体10用于形成容纳空间70,并且如图4所示,容纳本体10的上端具有开口边缘部,作为容纳本体10的边缘。外侧表层部30设置在容纳本体10的外表面,并且如图4-5所示,外侧表层部30具有上端边缘部,作为外侧表层部30的边缘。如图5所示,边缘覆盖部40设置在容纳本体10和外侧表层部30的交界处并分别覆盖开口边缘部和上端边缘部。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本体10、外侧表层部30和边缘覆盖部40由塑料材料形成,而且通过采用模具进行注塑工艺一体形成;容纳本体10、外侧表层部30和边缘覆盖部40是以其所在位置对应功能为依据针对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部位所做的分解,并不表示其在物理上是可拆分的,是不可靠剥离能完整剥离开的。

当然实际使用中也可以上述各部位通过焊接、胶水粘接等方式,实现能剥离的拆分。仅仅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在注塑工艺中,该塑料提包的材料至少包括有SEBS、石蜡基油、PP、PE和助剂;

其中,按重量份数计,以SEBS的重量100为基准,

石蜡基油与SEBS的重量比为:(100-460):100;

PP与SEBS的重量比为:(50-250):100;以及

其中,PE与SEBS的重量比为(5-40):100。

其中,助剂与SEBS的重量比为:(1-15):100。助剂可以采用抗静电剂,用于使得皮质纹理塑料提包表面干爽。

如图1-3所示,外侧表层部30至少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50(图中未示出)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皮质纹理部50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穴槽列部60,在本实施例中,塑料提包的整个外侧表层部30都会配置皮质纹理部50,只不过有些皮质纹理部50因为有穴槽列部60的关系被隔开了,或者因为不同的区域,所处塑料提包的不同部位配置了不同款式不同形状的皮质纹理部50,具体皮质纹理部50的结构参见图8-10。

如图2和图3所示,穴槽列部60设置为与边缘覆盖部40相邻且等距,也就是穴槽列部60位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外侧表面的上端开口处,而且环绕容纳空间70配置,形成了一个带状部位。即、边缘覆盖部40构成容纳空间70的容纳开口端部,呈环形。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加该塑料提包的强度特别是增加该塑料提包在开口处的强度。

这是因为,在日常的放置物品或者食品的过程中,使用者与该塑料提包的开口处的接触,导致该塑料提包的侧壁部分时常会因为被拉扯导致发生形变,多次反复之后则会影响塑料提包形变后的复原能力,导致塑料提包发生变形;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该塑料提包的侧壁部分被撕裂。

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边缘覆盖部40相邻处绕着容纳空间70配置至少一个穴槽列部60能够增加该塑料提包的强度,增加抗变形的能力。

具体的,穴槽列部60含有分布成列的复数个穴槽61和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穴槽61之间的复数个突条62。

如图3所示,穴槽61是向容纳本体10一侧延伸的孔位,穴槽61入口处尺寸较大,越往容纳本体10一侧延伸时,尺寸逐步缩小;每个突条62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穴槽61之间,且突出于的表面。突条62的凸出设计和穴槽61的凹陷设计,形成“一凹一凸”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加该塑料提包在开口处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增加该塑料提包在开口处的强度,如图4和图5所示,边缘覆盖部40设有突出于外侧表层部30的外加强筋41,外加强筋41绕容纳空间70配置,呈环形。而且外加强筋41的截面形状接近圆形,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够避免给使用者“割手感”,还能让塑料提包在经受不同角度的外力时,圆形的外加强筋41能够减少形变,增加强度。

如图3所示,突条62上设有与该突条62的长度方向成倾斜角度的若干个斜线槽621,相邻两个斜线槽62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而且斜线槽621从每根突条62的左段一直设置到该突条62的右端,这样的设计能够在突条62收到外力导致表面发生形变的时候,能够借助斜线槽621,从而给塑料提包提供形变的空间。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穴槽列部60在增加强度方面的作用,特将其设计呈环形,并与边缘覆盖部40的端面呈平行状态,互相之间的间隔为1.5mm至10mm。此处的间隔尺寸的含义为穴槽6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到边缘覆盖部40的端面的距离尺寸值,或者是突条6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到边缘覆盖部40的端面的距离尺寸值。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塑料提包产品选择不同的间隔尺寸,例如,本实施例是提包类产品,间隔尺寸可以设置为2-7毫米之间最能兼具强度和美观。如果是容纳盘类产品,间隔尺寸可以设置为2-4毫米之间;如果是盒类产品,间隔尺寸可以设置为2-6毫米之间;如果是桶类产品,间隔尺寸可以设置为3-5毫米之间。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穴槽列部60中相邻两个穴槽61之间的间隔尺寸也会影响到塑料提包的使用强度,其中,将间隔尺寸设定为2mm至14mm之间时,对提升塑料提包的使用强度作用比较明显。

对于相邻两个穴槽61之间的间隔尺寸,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塑料提包产品选择不同的间隔尺寸,本实施例中是提包类产品,间隔尺寸可以设置为3-8毫米之间,这样的尺寸兼具提升强度的作用同时还能保证美观。

图8是皮质纹理部50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是皮质纹理部50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0是皮质纹理部50结构示意图之三。

如图8-10所示,分别展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皮质纹理部50,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塑料提包的外表面设置有皮质纹理部50;该皮质纹理部50含有复数个纹理凹陷条51和复数个纹理凸起52,通过纹理凹陷条51和纹理凸起52从而能够增加塑料提包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加摩擦力,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发生脱手、掉落的概率,而且纹理凹陷条51的设计相当于在塑料提包表面配置了很多个细小的容变槽,当遭受外力导致发生形变时,容变槽受挤压,槽口处变小,积累了弹性势能(雷同于弹簧受压),外力消失后,借助塑料本身的弹性再复位;这样的设计从而能够增加塑料提包在变形后的复位能力,从而增加抗变形的能力,而且让整个塑料提包更加柔软、有韧性。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塑料提包的美观度,通过组合复数个纹理凹陷条51和复数个纹理凸起52,从而在表面形成类似于皮质的仿真纹理,故皮质纹理部50的设计既能满足对提升塑料提包强度的作用,还能让塑料提包更加美观,档次更高。

从图8到图10,皮质纹理部50中的纹理凹陷条51的宽度逐渐变宽,再配合纹理凸起52从而形成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仿真皮质纹理。

从具体参数来看,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塑料制品中,纹理凸起52的表面积在1平方毫米到200平方毫米之间,纹理凹陷条51的宽度在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不同的仿制的皮纹类型会有不同表面积的纹理凸起52和不同宽度的纹理凹陷条51;例如想要在塑料提包表面形成鳄鱼皮皮纹的效果,则纹理凸起52的表面积要大约在10平方毫米到180平方毫米之间,纹理凹陷条51的宽度在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如果想要在塑料提包表面形成牛皮皮纹的效果,则对应将纹理凸起52的表面积要大约在0.2平方毫米到5平方毫米之间,纹理凹陷条51的宽度在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这样的设计能够兼具增加抗形变的能力和美观的程度。

同时纹理凹陷条51和纹理凸起52的设计让整个塑料提包更加柔软、有韧性,也能进一步增加塑料提包形成类似“真皮皮质用品”的手感,使得产品更加逼真。

在本实施例中,皮质纹理部50是通过对模具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激光处理和喷砂处理后形成,皮质纹理部50还含有与喷砂处理相对应形成的众多个凹坑53,众多个凹坑53分布在复数个纹理凹陷条51和复数个纹理凸起52中。凹坑53的设计能够改变塑料提包表面对光线的折射率,从而能够改变塑料提包表面的光感,从而更加进一步的在视觉上接近“真皮皮质用品”的视觉效果。

其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提包的结构强度,边缘覆盖部40设置有皮质纹理部50。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加提包在开口处的强度,同时还能让提包更加的美观,更逼真。

如图1-5所示,外侧表层部30含有外边侧部分32、外底侧部分33和位于外边侧部分32和外底侧部分33之间的外过渡部分34,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皮质纹理部50还设置在外边侧部分32上。

另外,为了增加塑料提包在底面的强度,如图4和图7所示,外过渡部分34含有底加强筋341也含有外凹陷缝342和内凹陷缝343,底加强筋341设置在外凹陷缝342和内凹陷缝343之间,底加强筋341、外凹陷缝342和内凹陷缝343环绕设置在外底侧部分33的外侧,且均设置有皮质纹理部50。而且从图7可以看到,因为有外凹陷缝342和内凹陷缝343,使得提包底部被外力导致变形时,外凹陷缝342和内凹陷缝343可以被压缩并继续势能,然后在外力撤去之后帮助提包底部复原,同时本身底加强筋341的设计就能增加底部的强度,减少变形发生的可能性,故这一系列的设计能够有效增加提包的强度,保持韧劲。

如图1所示,外侧表层部30还含有侧凸条部35,侧凸条部35凸出于外边侧部分32,该侧凸条部35设置在外边侧部分32上,而且侧凸条部35共有两个分别位于外侧表层部30的两个相对的面,故外边侧部分32的皮质纹理部50因为有侧凸条部35的存在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或者说有两个皮质纹理部50。

如图1所示,侧凸条部3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边缘覆盖部40和外过渡部分34相结合,即、侧凸条部35的两端分别与底加强筋341和边缘覆盖部40相接,也就是说侧凸条部35的上端一直延伸至边缘覆盖部40,侧凸条部35的下端一直延伸至外过渡部分34,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侧凸条部35由上至下贯穿了整个提包的侧面,这样能够让提包在承受上下方向的外力时,能够保持一定的韧劲,增加抵抗发生形变的能力,减少提高的变形量。

接下来具体看侧凸条部35的结构,包括侧条周侧部分351、侧条顶面部分352和位于侧条周侧部分351和侧条顶面部分352之间的侧条交界部分353。

侧条顶面部分352和侧条周侧部分351都设置有皮质纹理部50,故,侧凸条部35至少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50。

侧条顶面部分352设置有穴槽列部60,而且由图1可知,穴槽列部60有两条,分别位于侧条顶面部分352的两侧,而且同时分别与侧条交界部分353相邻,故,侧凸条部35至少含有一个穴槽列部60。

其中,如图1和图6所示,侧条交界部分353设有凸出于侧条顶面部分352的侧条凸筋354,该侧条凸筋354上含有皮质纹理部50。侧条凸筋35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提包在承受上下方向的变形的能力更强,而且也能让塑料提包外形更提拔,更立体,防止提包塌陷。

另外,如图1所示,侧凸条部35还含有加强块355,加强块355设于侧条顶面部分352和边缘覆盖部40之间,并凸出于外侧表层部30。其中,加强块355含有块正面部分、块顶面部分、块底面部分和块侧面部分,块正面部位、块顶面部位、块底面部分和块侧面部分均设置有皮质纹理部50,同时块顶面部位的宽度要大于块底面部分的宽度。

设计加强块355的好处在于,在日常工作使用中,特别是被当做便当包使用时,提包的开口处往往会被往复的拉扯,而拉扯多了后提包的开口形状就会变形,影响使用,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块355设于侧条顶面部分352和边缘覆盖部40之间,从而能够增加提包的开口的局部厚度,这样能够增加提包开口处抵御形变的能力。

图11是实施例一中提带单元200的正视图,图12是图11中F-F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塑料提包还包括有提带单元200,提带单元200至少包括有提带本体210、提带表层部220、提带外侧部230和提带邻接部240;

其中,提带本体210用于与容纳本体10相结合;提带表层部220设置在提带本体210的带背侧并与容纳空间70相对应的表面;提带外侧部230,设置在提带本体210的带面侧的表面;提带邻接部240,设置在提带表层部220和提带外侧部230的交界处并分别与提带表层部220和提带外侧部230相邻接,提带本体210、提带表层部220、提带外侧部230和提带邻接部240由塑料材料形成。

如图X所示,提带表层部220和提带外侧部230中至少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50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皮质纹理部50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穴槽列部60。而在本实施例中,提带表层部220和提带外侧部230均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50和两个穴槽列部60,穴槽列部60分别位于提带表层部220和提带外侧部230向对面的两侧,穴槽列部60为与提带邻接部240相邻,提带邻接部240设有分别凸出于提带表层部220和提带外侧部230的提带内加强筋241和提带外加强筋242。即,提带邻接部240数量为2个,且分别位于提带本体210的两侧;穴槽列部60数量为4条,并分别对应两个提带内加强筋241和两个提带外加强筋242。

其中,外边侧部分32的皮质纹理部50通过在注塑用模具的型腔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激光处理和喷砂处理后形成。

提带单元200在没有被提起时,长期处于被折弯的形态;而当提带单元200被提起时,则被折弯的程度会更大。因此提带单元200也常常面临被往复的、高弯度的形变情况,故通过在提带单元200的表面配置皮质纹理部50,相当于在提带单元200的表面配置非常多个细小的加强筋或者容变槽,从而有效的增加提带单元200的强度,另外同时再在提带单元200的带背侧和带面侧的两端分别对应配置加强筋和提带外加强筋242,同时再将穴槽列部60放置在提带内加强筋241和提带外加强筋242相邻处,从而进一步增加整个提带单元200的强度,使得提带单元200在没有被提起时,能够处于如图1所示的稳定的处于拱形的形态,即便是在被提起后,也能保持足够的韧劲,而且在重新被放置时,能够保持韧劲,提高提带单元200的使用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皮质纹理部50除了设置在外侧表层部30上之外,还设置在边缘覆盖部40上,边缘覆盖部40位于容纳空间70的开口处,是日常与使用者接触比较频繁,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位置,通过在边缘覆盖部40上设置皮质纹理部50,从而能够增加皮质纹理塑料提包在开口处的强度,特别是作为便当包使用时,拿取便当盒时都会经过边缘覆盖部40,这样能够极大增加边缘覆盖部40的强度。

接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至少包括有:

步骤一:预备皮质纹理塑料提包专用模具;

步骤二:预备皮质纹理塑料提包专用塑粒;

步骤三:将专用塑粒注入专用模具,并注塑成型;

其中,专用模具利用纹理加工设备在专用模具的凸模面和/或凹模面上加工出预设纹理,使得注塑所得的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和外侧表层部30中至少含有一个皮质纹理部50。

其中,在专用模具的凸模面和/或凹模面加工出预设纹理后,再用喷砂设备在预设纹理的相应区域喷砂,使得注塑所得的皮质纹理塑料提包还含有与喷砂处理相对应形成的众多个凹坑5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单元100还含有内侧表层部,其设置在容纳本体10的内侧并与容纳空间70相对应的表面;

内侧表层部含有皮质纹理部50。

其中,内侧表层部具有内侧边缘部,作为内侧表层部的边缘;

边缘覆盖部40覆盖内侧边缘部。

其中,内侧表层部由塑料材料形成,其皮质纹理部50是采用在注塑用模具的型腔表面的相应区域进行化学腐蚀后形成。

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塑料提包的韧劲,增加塑料提包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是实施例三中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例三中提带单元的正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提带单元200仅有一根,这样的提包成本更低,更轻便。但是为了能让提包在只有一根提带单元200的情况下还能满足同样的强度要求,如图X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带单元200的两端分别成型有连接凸块250,连接凸块250的厚度和宽度明显要大于提带单元200的中间部分。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加与容纳单元100的连接强度,在容纳重物时,也能有稳定的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如图15和图16所示,图15是实施例四中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之一;图16是实施例四中本发明皮质纹理塑料提包的立体图之二;在本实施例中,提带单元200和容纳单元100各有一个连接孔80,通过一个连接环件90同时穿过两个连接孔80,从而实现提带单元200和容纳单元100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方便,而且还可以通过让其他的装饰件穿过连接环件90,从而给提包增加一些挂饰,提包的美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另外,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塑料提包的外侧表层部30的相对较宽的那一面上,配置有多道平行的、斜向配置的、左右对称的穴槽列部60,同时该穴槽列部60在塑料提包的外侧表层部30的相对较窄的那一面上呈拱形,并逐层向外延伸。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塑料提包的结构强度,使得塑料提包不会塌陷,表面具有极强的韧劲,相比实施例1中的容纳单元100要具有更大的结构强度、抗形变和发生变形后复原的能力。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5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