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稳定型道岔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5:22


一种稳定型道岔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岔,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车辆行进稳定性的道岔。

背景技术

跨座式关节道岔是一种道岔梁整体转辙对位的车辆换线设备。为了使车辆通过道岔侧线时运行平稳将道岔梁分成了5段梁体转辙到侧向位锁定后形成较为缓和的折线折线以等差数列的形式排列这种折线拟合成圆弧曲线现有的跨做式道岔。在接头处,荷载会因为折线的存在而又较大的区别,导致车轮损伤,振动等不良结果。

现有技术CN107044078B,在两节道岔的连接立面处设置导向板,并使导向板能够向车辆行进方向滑动。以弧形的导向板来引导车辆,经过测试其存在以下弊端:1、能够前后滑动的板体,实际能够承载的力非常小,引导作用并不明显,因为其一端可以沿受力方向滑动,在受力同时板体必然形变,减少受力,引导作用不明显;2、板体在于车轮接触的点处损耗严重,车轮高速通过第一之间冲击的位置会因为板体能够移动而无法形成一个连续的承载面,使得板体基本只有一个较小的区域承受较大的冲击,导致板体使用寿命非常短;3、转弯过程中两侧板体独立工作,车轮受制于接触面的位置以及板体材质影响,受力不均,导致车轮振动加剧。4、板体只有上部接触车轮,导致上下受力不均,整体固定的情况下,板体形变严重,使用几次板体纵截面能够发现明显的弯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稳定型道岔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岔引导装置损耗大,受力不均,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平稳引导车轮行进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型道岔组件,包括梁体组件和引导组件,所述梁体组件包括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

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通过相邻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向连接的纵向平面相交;

引导组件用于引导车轮轨迹,

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水平宽度相同,且小于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的水平宽度;

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定位部和受力部;

所述定位部包括安装槽;

所述受力部包括滑块、抵触片;

所述滑块在安装槽内滑动定位;

所述抵触片横截面为圆弧形,抵触片纵向一侧与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引导组件有多个,多个引导组件通过安装槽固定在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两侧立面上;并使所有抵触片远离其所在连接头的最远侧的连线位于车轮行进轨迹弧线上,且该弧线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侧立面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抵触片由弹簧钢制成。

进一步的,相邻抵触片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mm。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伸出安装槽的长度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抵触片的底端纵向位置高于车轮在梁体上时的最低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持压筒,所述持压筒为油缸,油缸底端与恒压油泵连通,油缸顶端抵触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为倒V字形,所述持压筒有两个,定位在安装槽两个连通的直线槽内;持压筒为油缸,底端与安装槽底端铰接,顶端铰接一个圆弧形钢制托片;所述滑块为圆柱形,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托片顶面贴合滑块外表面;

所述油缸与恒压油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V字形安装槽两个连通的直线槽之间的夹角在30度至120度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橡胶柱和砂浆柱;

所述橡胶柱临近滑块的一侧为平面,使橡胶柱贴合滑块;橡胶柱另一侧为圆柱面,且贴合抵触片的内侧面;

所述砂浆柱为圆柱形,其直径不大于mm,砂浆抗压强度不小于MPa,抗折强度不小于MPa;砂浆内包夹应力应变片,应力应变片用于实时监测砂浆柱的应力和应变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弯折片、承载板、抵触杆、抵触包、密封板;

所述弯折片横截面为V字形,其两个侧面为纵向平面,一个侧面贴附固定在滑块上,另一个侧面与橡胶柱的平面贴附固定;

所述承载板有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弹簧钢片;其向弯折片内突出,开口侧与抵触杆固定连接;承载板表面始终抵触弯折片两个相对的内侧面;

所述抵触包由钢丝网制成,钢丝网的网眼孔径不大于0.2mm;抵触包内充满石蜡和砂粒混合物,石蜡和砂粒体积比在1 :1至1:2之间;砂粒最大粒径范围在0.2至0.5mm范围内;

所述密封板有两块,用于密封弯折片的上下两侧;密封板通过焊接与弯折片密封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通过多个独立的引导组件,单独承受车轮行驶荷载,能够有效的引导车轮更圆滑的行进,行进过程受力稳定,且引导组件损耗小。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 引导组件与梁体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 引导组件带有抵触筒时结构示意图;

图4 安装槽为倒V字形时结构示意图;

图5 引导组件内固定承载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 砂浆柱结构示意图;

图7 引导组件带有调整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 调整组件向外推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 调整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调整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 抵触包结构示意图。

图中,梁体组件100、第一端头110、第二端头120;

第一连接头111、第二连接头121;

引导组件200、定位部210、受力部220、油压管230、

安装槽211、持压筒212、托片213、

滑块221、抵触片222、调整组件223、

弯折片2231、承载板2232、抵触杆2233、抵触包2234、密封板2235;

承载组件300、橡胶柱310、砂浆柱320、应力应变片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通过多个独立的引导组件200,单独承受车轮行驶荷载,能够有效的引导车轮更圆滑的行进,行进过程受力稳定,且引导组件损耗小。

实施例一

如图1-11所示,一种稳定型道岔组件,包括梁体组件100和引导组件200,所述梁体组件100包括第一端头110和第二端头120;

第一端头110和第二端头120通过相邻的第一连接头111和第二连接头12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111和第二连接头121向连接的纵向平面相交;

引导组件200用于引导车轮轨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头111和第二连接头121的水平宽度相同,且小于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120的水平宽度;

所述引导组件200包括定位部210和受力部220;

所述定位部210包括安装槽211;

所述受力部220包括滑块221、抵触片222;

所述滑块221在安装槽211内滑动定位;滑块可以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槽211内。

所述抵触片222横截面为圆弧形,抵触片222纵向一侧与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引导组件200有多个,多个引导组件200通过安装槽211固定在第一连接头111和第二连接头121的两侧立面上;并使所有抵触片222远离其所在连接头的最远侧的连线位于车轮行进轨迹弧线上,且该弧线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侧立面相切。

所述抵触片222由弹簧钢制成。

相邻抵触片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mm。

所述滑块221伸出安装槽211的长度均相同。

如此,可以设计不同大小的抵触片222使抵触片的端侧在同一个连续圆弧上。

如图1-2所示,通过多个抵触片222间隔排列,在连接头两个立面上的抵触片最好相对的对称设置,车轮受力更均匀。车轮行进过程中,会受抵触片222的抵抗,从而引导车轮沿多个梁体立面的内接圆行进。抵触片为圆柱片,且一侧开口,车轮接触抵触片会在抵触片上滑动并在远离连接头的端侧脱离,整个过程中车轮受抵触片222的抵抗,能够基本沿着圆弧轨迹行进,且抵触片非固定侧与滑块221形成开口能够容许受力形变,使车辆行进过程更加平稳。

多个抵触片222连续的均匀的承受车轮的冲击力,车轮受力均匀的行进稳定的同时,多个抵触片222所受的冲击力相比一个连续的板体承受冲击来说,也更均匀,使得抵触片222更耐用损耗更少。此外,因为多个抵触片独立承受车轮冲击,对车轮的引导作用更显著,使车轮稳定的按多节梁体内切圆轨迹行进。而且,抵触片损耗过大,可通过更换部分或具体某个引导组件200进行维护,相比连续的整块引导板来说,成本和维护难度都更低。

实施例二

抵触片与车轮接触面在纵向上距离并不大,如果抵触片纵向长度较大,则在受冲击后,下部接触不到车轮的部位容易发生形变,因此对抵触片222做进一步的改良,如图3-4所示。

所述抵触片222的底端纵向位置高于车轮在梁体上时的最低位置。

如此,能够避免抵触片形变。

还包括持压筒212,所述持压筒212为油缸,油缸底端与恒压油泵连通,油缸顶端抵触滑块。

利用油缸抵触和定位抵触片,使得车轮行进过程中,对抵触片施加的向下或是倾斜向下的力能够由较好的缓冲。不至于对抵触片造成较大的冲击。避免抵触片向下弯折变形。

所述安装槽211为倒V字形,所述持压筒212有两个,定位在安装槽211两个连通的直线槽内;持压筒212为油缸,底端与安装槽211底端铰接,顶端铰接一个圆弧形钢制托片213;所述滑块221为圆柱形,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托片213顶面贴合滑块外表面;所述油缸与恒压油泵连通。

所述V字形安装槽211两个连通的直线槽之间的夹角在30度至120度之间。

V字形槽利用两个油缸能够更好的承载车轮施加给抵触片的向下的力,因为车轮滚动过程中,始终是向下或是倾斜向下摩擦抵触片,底端铰接的倾斜设置的油缸能够更好的与力的方向保持基本一致。有效的避免抵触片的形变。

实施例三

抵触片虽然是弹簧钢制成,但在冲击力作用下长时间使用形变仍然难以避免。因此,如果检测抵触片的形变,另一方面如果更好的保持抵触片的形状,使其更耐久,使维持道岔稳定的核心因素,基于此对引导组件作进一步的改良,如图5-6所示。

还包括承载组件300所述承载组件300包括橡胶柱310和砂浆柱320;

所述橡胶柱310临近滑块221的一侧为平面,使橡胶柱310贴合滑块;橡胶柱310另一侧为圆柱面,且贴合抵触片222的内侧面;

所述砂浆柱320为圆柱形,其直径不大于20mm,砂浆抗压强度不小于10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20MPa;砂浆内包夹应力应变片321,应力应变片321用于实时监测砂浆柱320的应力和应变量。

通过应力应变片能够监测实际荷载和形变情况,同时砂浆柱能够有效承载应力,配合橡胶柱能够进一步降低抵触片形变风险。在应力荷载超出日常平均值或是应变过大时,即可提醒工作人员检查抵触片以及承载组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实施例四

抵触片的形状如果都是根据车轮轨迹进行设计和定制,对于后续的维护和更换会造成出多的麻烦。因此,在抵触片和滑块形状均相同的情况下对引导组件做进一步的改良,如图7-11所示。

所述调整组件223包括弯折片2231、承载板2232、抵触杆2233、抵触包2234、密封板2235;

所述弯折片2231横截面为V字形,其两个侧面为纵向平面,一个侧面贴附固定在滑块221上,另一个侧面与橡胶柱310的平面贴附固定;

所述承载板2232有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弹簧钢片;其向弯折片2231内突出,开口侧与抵触杆2233固定连接;承载板2232表面始终抵触弯折片2231两个相对的内侧面;

所述抵触包2234由钢丝网制成,钢丝网的网眼孔径不大于0.2mm;抵触包2234内充满石蜡和砂粒混合物,石蜡和砂粒体积比在1:1至1:2之间;砂粒最大粒径范围在0.2至0.5mm范围内;

所述密封板2235有两块,用于密封弯折片2231的上下两侧;密封板2235通过焊接与弯折片2231密封固定。

在需要加大抵触片222最外侧与连接头之间距离时,锤击或是液压缸顶抵触杆2233,带动承载板2232将抵触包2234向弯折片2231弯折胶方向推进,使弯折片2231贴附橡胶柱的侧面向外移动。然后先焊接下侧的密封板2235,在把突出在弯折片外的抵触包2234加热使突出部位的多余的蜡软化,再把密封板2235向下按压,使多余的石蜡流出,然后再焊接上侧的密封板,从而保证弯折片的角度和位置稳定,从而保证调整量的精确程度。前述过程中,抵触杆始终受压,确保弯折片角度稳定。弯折片角度定位后,在焊接密封片之前可以先焊接承载板2232,使承载板与弯折片2231内侧面密封固定。

反之要减小抵触片222与连接头之间的距离时把抵触包想外拉,减小弯折片角度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用于驱动道岔梁运动的台车组件及轨道组件
  • 一种用于航拍相机增稳云台的伺服组件及具有该伺服组件的增稳云台
  • 一种用于航拍相机增稳云台的伺服组件及具有该伺服组件的增稳云台
技术分类

0612011596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