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密码锁自动开合伞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密码锁自动开合伞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码锁自动开合伞。

背景技术

自动伞是一种可以自动开伞的伞具,自动伞的伞柄上通常设有按钮,用户通过按压按钮实现伞具的自动开合。为了实现自动开合,自动伞的伞柄内设有较为复杂的扣合结构和脱扣结构等,扣合结构可以实现自动收伞,脱扣结构可以实现自动开伞。

市场上具有许多伞具,通常在伞柄上设置锁具(例如密码锁)锁止伞具,只有解锁后才能打开伞具,从而实现防盗、防丢功能。然而自动伞为了实现自动收伞、开伞的功能,伞柄内结构复杂、空间狭窄,难以通过较为简单有效的结构实现锁具与伞柄内的扣合结构或脱扣结构的联动,需要进行特殊设计。

此外,自动伞还有被不小心误开的可能,进而可能伤害别人或物品。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280906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误开自动雨伞。但这种伞操作不便且操作力较大,使用体验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码锁自动开合伞,实现了密码锁对自动开合伞解锁、锁止的有效控制,且结构简单紧凑,可有效防止伞具被误开,伞具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码锁自动开合伞,包括伞柄、脱扣组件、密码锁、解锁组件和传动件;脱扣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伞柄上,当所述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使得所述自动开合伞在收伞状态下脱扣并开伞;密码锁,设置于所述伞柄上,包括多个密码轮和穿设于多个密码轮中的锁芯;解锁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伞柄上,其中,当多个所述密码轮均位于正确位置时,所述解锁组件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锁芯沿轴向在多个所述密码轮中移动;传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解锁组件与脱扣组件之间,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当至少一个密码轮位于错误位置时,所述解锁组件阻挡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端阻挡所述脱扣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当多个所述密码轮均位于正确位置时,所述脱扣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解锁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本申请的密码锁用于锁止锁芯,只有当密码完全正确时,解锁组件才能沿第二方向运动并带动锁芯移动,传动件活动设置在解锁组件与脱扣组件之间,用于将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传递至解锁组件,使其沿第二方向移动,脱扣组件用于控制自动开合伞的伞柄与伞杆上的滑环或外层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当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伞柄与滑环或外层伞杆脱扣,伞具可以自动打开。当密码错误时,由于锁芯无法移动,导致解锁组件无法沿第二方向移动,传动件第二端无法移动,因此传动件第一端无法让位,始终阻挡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因此伞具始终无法打开。本申请利用密码锁和传动件对脱扣组件的开伞动作进行锁定,只有知道密码才能打开伞具,可有效防止伞具被误开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防止他人盗用。且本申请伞柄内结构简单紧凑,只需增加密码锁和传动件结构,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本申请所述解锁组件,是指用于推动锁芯运动进而实现密码锁解锁的相关结构及零部件,这些解锁组件可以与锁芯一体连接或者分体连接,或者一部分与锁芯连接,另一部分用于推动锁芯运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且同向设置。

第一端和第二端移动方向平行或基本平行,且脱扣组件的脱扣方向能够与解锁组件的解锁方向同向设置,例如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设置为指向伞杆方向,用户能够通过按压实现脱扣开伞和解锁密码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所述伞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一可选实施例中,脱扣组件通过两级连杆带动解锁组件移动,由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沿相反方向转动,能够实现第一端与第二端同向且平行的运动;且脱扣组件和解锁组件能够设置在伞柄的同侧,即开伞和解锁动作均可在伞柄同侧进行,方便用户观察和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脱扣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端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第三斜面,所述解锁组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倾斜方向一致。

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脱扣组件通过一件传动件实现脱扣组件与解锁组件之间的传动,当四个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时,能够实现第一端与第二端同向且平行的运动;且脱扣组件和解锁组件能够设置在伞柄的同侧,即开伞和解锁动作均可在伞柄同侧进行,方便用户观察和使用。斜面也可以是外凸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伞柄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延伸方向与所述伞柄轴线平行,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传动件沿滑槽延伸方向移动,即沿平行于伞柄轴线方向移动,且在脱扣组件与解锁组件之间移动,有利于利用自动伞柄沿轴线延伸、细长的结构特点和内部空间,减少对自动伞柄内部零部件的干扰,保持自动伞结构的独立性,减少对伞柄内部结构的改动,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密码锁位于所述伞柄远离开伞方向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密码轮延伸至伞柄外侧,多个密码轮的轴线与伞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多个密码轮的轴线平行。

密码锁设置在伞柄的底端,方便用户拨动密码轮进行操作,锁芯移动方向与解锁方向平行设置,解锁组件可以直接推动锁芯移动。

优选地,所述伞柄上还设有手拎绳和锁绳件,所述手拎绳一端与所述伞柄固定连接,所述手拎绳另一端与所述锁绳件可拆卸连接,当所述解锁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解锁组件带动所述锁绳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手拎绳另一端能够脱离所述锁绳件和伞柄。

当手拎绳的自由端与锁绳件连接时,能够将自动开合伞锁在固定物上,更加不容易丢失,由于解锁组件能够带动手拎绳解锁,因此当密码正确,且用户沿第二方向移动解锁组件时,实现了自动伞从固定物上解锁的功能。由于解锁组件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与脱扣组件的移动相对独立,因此当密码正确时,用户可以灵活自主选择是移动脱扣组件打开伞具还是直接移动解锁组件对手拎绳解锁,避免了解锁手拎绳的同时打开伞具,导致两种锁定需求功能上的干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码锁自动开合伞,包括伞柄、脱扣组件、密码锁、解锁组件和传动件;脱扣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伞柄上,当所述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运动时,使得所述自动开合伞在收伞状态下脱扣并开伞;密码锁设置于所述伞柄上,包括多个密码轮和穿设于多个密码轮中的锁芯;解锁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伞柄上,其中,当多个所述密码轮均位于正确位置时,所述解锁组件能够沿第四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锁芯沿轴向在多个所述密码轮中移动;传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解锁组件与脱扣组件之间,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当至少一个密码轮位于错误位置时,所述解锁组件阻挡所述第四端沿所述第四方向运动;当多个所述密码轮均位于正确位置时,所述解锁组件能够沿第四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四端沿所述第四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三端带动所述脱扣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运动。

本申请的密码锁用于锁止锁芯,只有当密码完全正确时,解锁组件才能沿第四方向运动并带动锁芯移动,传动件活动设置在解锁组件与脱扣组件之间,用于将解锁组件沿第四方向的运动传递至脱扣组件,使其沿第三方向移动,脱扣组件用于控制自动开合伞的伞柄与伞杆上的滑环或外层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当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运动时,伞柄与滑环或外层伞杆脱扣,伞具可以自动打开。当密码错误时,由于锁芯无法移动,导致解锁组件无法沿第四方向移动,传动件无法移动,从而无法带动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运动,因此伞具无法打开。本申请利用密码锁和传动件对脱扣组件的开伞动作进行锁定,只有知道密码才能打开伞具,可有效防止伞具被误开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防止他人盗用。且本申请伞柄内结构简单紧凑,只需增加密码锁和传动件结构,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设置在伞柄上,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所述脱扣组件与伞柄弹性连接。

在移动解锁组件时利用转动件的杠杆原理带动脱扣组件脱扣,力的传动效率高,精度要求低,且对伞柄内部结构施加的作用力较小,伞柄不易变形、寿命更高。

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伞柄上向所述传动件凸出的凸起、以及设置在传动件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转动连接。

通过凹槽与凸起配合形成转动组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在脱扣组件与解锁组件之间设置了传动件用于传递解锁组件和脱扣组件之间的移动状态,用户输入密码错误时,伞具始终无法打开,使得自动伞具有防盗功能;(2)密码锁以特殊方式对开伞功能进行约束,可有效实现自动伞不被误开伤人伤物;(3)仅仅利用一套密码锁,就实现了对两个方向运动的控制,并进而控制脱扣组件与解锁组件,避免了在伞具上设置两套密码锁导致的成本浪费;(4)以一种特殊方式使自动开合伞也具有了自锁和锁在固定物上的双锁定功能,更加不容易丢失;(5)合理利用自动伞手柄中存在的纵向空间设置传动件,空间利用率高,对其它零部件影响小,能够保持自动伞和密码锁结构的独立,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自动开合伞和密码锁的技术以及模具、零部件,显著降低成本;(6)脱扣组件和解锁组件能够设置在伞柄的同侧,即开伞和解锁动作均可在伞柄同侧进行,方便用户观察和使用;(7)用户能够通过按压实现脱扣开伞和解锁密码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8)利用转动件的杠杆原理带动脱扣组件脱扣,力的传动效率高,精度要求低,结构进一步简化,且对伞柄内部结构施加的作用力较小,伞柄不易变形、寿命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密码锁自动开合伞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脱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脱扣组件与伞杆的装配图;

图5是本申请的手拎绳和锁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伞柄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密码锁自动开合伞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密码锁防丢自动开合伞包括伞面、伞骨、主弹簧、滑轮组组件(采用现有自动开合伞的相关技术,图中均未示出)、伞杆1、伞柄3和滑环2,伞柄3固定在伞杆1底端,滑环2滑动套设在伞杆1外,伞骨两端分别连接伞面和滑环2,伞杆1内设置有主弹簧,同时伞具上还设置有滑轮组组件,随着主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滑环2能够沿着伞杆1滑动,滑环2向靠近伞柄3方向移动时,带动伞骨和伞面收拢,滑环2向远离伞柄3方向移动时,带动伞骨和伞面打开,从而实现伞具的开合。

如图2所示,密码锁防丢自动开合伞的伞柄3包括基体31,基体31上设有脱扣组件,如图4所示,伞杆1包括多个内外套设的伞管,其中位于最内层的内伞管11与基体31固定,内伞管11内设有主弹簧(图中未示出),滑环2下端设有可与脱扣组件卡接的卡接孔21。卡接孔21与脱扣组件卡接时,滑环2无法向远离伞柄3方向移动,伞具处于收拢状态,此时主弹簧处于储能状态,当脱扣组件与卡接孔21脱扣时,主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滑环2向远离伞柄3方向移动,打开伞具,在本实施例中,当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图中A方向)运动时,脱扣组件与卡接孔脱扣,自动开合伞在收伞状态下脱扣并开伞。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孔也可以位于伞管1最外层的外伞管12上,卡接孔与脱扣组件卡接时,外伞管无法向远离伞柄3方向移动,伞具处于收拢状态,此时主弹簧处于储能状态且因被约束在伞管内而无法伸开,当脱扣组件与卡接孔脱扣时,主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外伞管向远离伞柄3方向移动,滑环2向远离伞柄3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伞具。

参阅图2,本申请还包括密码锁4、解锁组件8和传动件5。

按压脱扣组件使得自动开合伞在收伞状态下脱扣并打开。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脱扣组件包括脱扣楔块321、第一按钮32和第一按钮座322,其中,第一按钮座322呈环状套设在伞柄内伞杆1外侧,第一按钮座322按压侧设置有第一按钮32,第一按钮32可以可拆卸安装在第一按钮座322上,脱扣楔块321固定在按压侧的对侧内部。本实施例中,脱扣楔块321与第一按钮座322一体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脱扣楔块321可以与第一按钮座322分体设置,例如,脱扣楔块321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按钮座322固定,连接件和脱扣楔块可以为金属材质,适用于脱扣楔块321与外伞管卡接的情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按钮32也可以和第一按钮座322一体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按钮32、第一按钮座322、连接件、脱扣楔块321的作用在于将力传递到脱扣楔块进而使滑环或外侧伞杆脱扣,进而使自动开合伞被打开,这些部件之间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对于控制脱扣楔块的作用而言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出于装配便捷性或牢固度等需要而体现出不同的形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组成脱扣组件的第一按钮、第一按钮座、连接件、脱扣楔块也可以一体作为一个独立的零件。

如图2所示,脱扣组件的第一按钮座322通过压簧与基体31弹性连接。沿第一方向(A方向)按压第一按钮32时,第一按钮32带动第一按钮座322移动,从而带动脱扣楔块321脱离卡接孔,伞具可以自动打开;当伞具收拢(主弹簧重新回到开伞前的压缩状态)时,滑环2的卡接孔将与脱扣楔块作用,推动脱扣楔块沿伞杆径向外移后,脱扣楔块321的端部在压簧的作用下进入卡接孔21,压簧释能使脱扣组件向外移动,此时伞具被收拢,按压脱扣组件便可再次打开伞具。

继续参阅图2,密码锁4包括多个密码轮41和穿设于多个密码轮41中的锁芯4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密码轮41设置三个(也可根据需要设置4个、5个等数目),用户通过转动每个密码轮41得到正确的密码,只有当每个密码轮41均位于正确位置时,密码锁4才位于解锁状态,锁芯42才能在中空的密码轮41中移动。

参阅图5,解锁组件8,活动设置于伞柄3上,其中,当多个密码轮41均位于正确位置时,解锁组件8能够沿第二方向(B方向)运动,并带动锁芯沿轴向在多个密码轮中移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组件8包括第二按钮座81、第二按钮82和复位弹簧83,第二按钮座81与锁芯42远离密码轮4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按钮82固定并凸出设置在第二按钮座81远离锁芯42一侧。当密码正确时,沿第二方向按压第二按钮82时,第二按钮座81推动锁芯42在密码轮41中移动,当停止对第二按钮82施力时,复位弹簧83带动第二按钮座81和锁芯42同时复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按钮座81可以与锁芯42贴合设置,第二按钮82可与第二按钮座81分体设置。

如图2所示,本申请传动件5活动设置在解锁组件8与脱扣组件之间,传动件5包括第一端5a和第二端5b,密码锁4用于锁止锁芯42,当至少一个密码轮41位于错误位置时,即密码错误时,因锁芯42无法被移动,锁芯42使解锁组件8阻挡第二端5b沿第二方向(图中B方向)运动,以使得传动件5无法传递运动,第一端5a阻挡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图中A方向)运动,因此伞具无法脱扣打开;只有当多个密码轮41均位于正确位置时,即密码正确时,脱扣组件才能够带动第一端5a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脱扣楔块321与卡接孔脱扣,伞具可以自动打开,同时使得第二端5b带动解锁组件8沿第二方向运动,解锁组件8才能沿第二方向运动并带动锁芯42移动。本申请利用密码锁和传动件对脱扣组件的开伞动作进行锁定,只有知道密码才能打开伞具,可有效防止自动开合伞具被误开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防止丢失或被他人盗用。且本申请伞柄内结构简单紧凑,只需增加密码锁和传动件结构,制造方便,成本较低。

可选地,第一方向(图中A方向)与第二方向(图中B方向)平行且同向设置。第一端5a和第二端5b移动方向平行或基本平行,且脱扣组件的脱扣方向能够与解锁组件8的解锁方向同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均为垂直或接近垂直地指向伞杆中心线方向,用户能够通过按压第一按钮32实现脱扣开伞,按压第二按钮82实现解锁密码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可选地,传动件5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均与基座3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1远离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为第一端5a,第二连杆52远离第一连杆51的一端为第二端5b。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的中部均与基座3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1底端和第二连杆52顶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1顶端为第一端5a,第二连杆52底端为第二端5b,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尺寸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脱扣组件通过两级连杆带动解锁组件8移动,当第一端5a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连杆51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52沿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端5b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一端和第二端运动方向相同且平行;且脱扣组件和解锁组件8能够设置在伞柄3的同侧,即开伞和解锁动作均可在伞柄同侧进行,方便用户观察和使用。

可选地,伞柄3内设有腔体,密码锁4和传动件5均设置在腔体内,密码锁4位于伞柄3远离开伞方向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密码轮41延伸至伞柄3外侧,多个密码轮41的轴线与伞柄3轴线垂直,第二方向与多个密码轮41的轴线平行。密码锁4横向设置在伞柄3的底端,方便用户拨动密码轮41进行操作,且占用伞柄3内较少的空间,无需大幅改进常规自动开合伞的伞柄3内其他结构,相当于只需在常规自动开合伞的伞柄3底部增设一个密码锁即可,这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方便用户单手提伞的同时转动密码轮;二是使自动开合伞的密码轮设置在伞柄底部,握伞时手掌和手指不接触部分在伞柄外部的密码轮,保证了用户良好的握持感;三是大大降低了设计研发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四是常规自动开合伞的相关零部件无需重新开模或仅仅需要对现有模具进行简单改变就可以开展生产。由于自动开合伞内部的结构较为复杂,涉及零部件较多,大幅对现有自动开合伞的伞柄和内部结构进行改变将带来极为高昂的制造成本和技术验证风险,本申请利用现有成熟的自动开合伞技术和部分密码锁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模具制造的成本和产品技术验证成本。

可选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伞柄3中部设置有隔板33,伞柄3包括分别位于隔板33两侧的上伞柄34和下伞柄35,隔板33及上伞柄31合围形成上腔体3a,隔板33及下伞柄35合围形成下腔体3b,脱扣组件设置于上伞柄34上,伞杆底端固定于上腔体内,结合图1可知,密码轮设置于下腔体3b中并向下伞柄35底部外延伸,传动件5穿设于上腔体3a和下腔体3b。上腔体3a内设置有伞杆1和基体31,下腔体3b内设置有密码锁4,上腔体3a和下腔体3b之间通过隔板33隔开。由于密码锁4位于相对独立的下腔体3b内,这使自动开合伞和密码锁在结构上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方便自动开合伞中的密码锁4与伞柄的拆卸和安装。而通过传动件5连通相对独立的两个腔体,就能够实现对伞具的锁止。从降低相对于一般伞具复杂程度要明显提高很多的密码锁自动开合伞的生产成本角度而言,这种伞柄与密码锁相对独立的特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选地,如图5所示,伞柄3上还设有手拎绳7和锁绳件6,手拎绳7一端与伞柄3固定连接,手拎绳7另一端与锁绳件6可拆卸连接,当解锁组件8沿第二方向运动时,解锁组件8带动锁绳件6沿第二方向运动,手拎绳7另一端能够脱离锁绳件6和伞柄3。当手拎绳7的自由端与锁绳件6连接时,能够将自动开合伞锁在固定物上,更加不容易丢失,由于解锁组件8能够带动手拎绳7解锁,因此当密码正确,且用户沿第二方向移动解锁组件8时,实现了自动伞从固定物上解锁的功能。由于解锁组件8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与脱扣组件的移动相对独立(通过按压第二按钮82解锁时,并不会使伞具被打开),因此当密码正确时,用户可以灵活自主选择是移动脱扣组件打开伞具还是直接移动解锁组件对手拎绳解锁,避免了解锁手拎绳的同时打开伞具,导致两种锁定需求功能上的干扰。具体地,锁绳件6上设有用于连接手拎绳7一端的插孔61,手拎绳7的自由端上设有卡槽71,锁绳件6与伞柄3通过压簧连接。当多个密码轮均位于正确位置时,解锁组件8不仅能够解锁脱扣组件,还能够控制锁绳件6向第二方向运动,此时锁绳件6插孔61孔壁离开手拎绳7的卡槽71,此时手拎绳7能够在插孔61中移动从而脱离手拎绳7;当解锁组件8被松开时,压簧释放弹力带动解锁组件8向外移动,此时锁芯42同步向外移动,锁绳件6可以跟随解锁组件8移动复位,锁绳件6也可以与解锁组件8分离,此时锁绳件6可以由弹性件带动复位,复位后插孔61孔壁插入手拎绳7的卡槽71,此时手拎绳7无法在插孔61中移动从而与伞柄3固定形成环状,能够将伞具锁定在固定物上;当密码错误时,锁芯42无法沿轴向移动,解锁组件8无法按压,锁绳件6无法移动,无法控制手拎绳7的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绳件可以包括卡珠,在锁止状态下,卡珠位于卡槽内,手拎绳7无法从锁绳件脱出;锁芯上设有凹槽,解锁状态下,锁芯移动,卡珠能够脱离卡槽并滚入凹槽中,手拎绳7能够从锁绳件拔出。

可选地,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端5a上设有第一斜面53,脱扣组件靠近第一端5a一侧设有第二斜面323;第二端5b上设有第三斜面54,解锁组件8靠近第二端5b的一侧设有第四斜面811;第一斜面53、第二斜面323、第三斜面54和第四斜面811倾斜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脱扣组件通过一件传动件5实现脱扣组件与解锁组件8之间的传动,当四个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时,能够实现第一端5a与第二端5b同向且平行的运动,具体地,当脱扣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斜面323推动第一斜面53向下运动,第三斜面54向下运动的同时,推动具有第四斜面811解锁组件8沿第二方向运动;且脱扣组件和解锁组件8能够设置在伞柄3的同侧,即开伞和解锁动作均可在伞柄3同侧进行,方便用户观察和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斜面也可以是相切的外凸的弧面。

可选地,伞柄3上设置有固定件36,固定件36上设有滑槽361,滑槽361延伸方向与伞柄3轴线平行,传动件5与滑槽361滑动连接。传动件5沿滑槽331延伸方向移动,即沿平行于伞柄3轴线方向移动,且在脱扣组件与解锁组件之间移动,有利于利用自动伞柄沿轴线延伸、细长的结构特点和内部空间,减少对自动伞柄内部零部件的干扰,保持自动伞结构的独立性,减少对伞柄内部结构的改动,降低制造成本。

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包括伞柄3、脱扣组件、密码锁、解锁组件8和传动件5。脱扣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伞柄3上,当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图中C方向)运动时,使得自动开合伞在收伞状态下脱扣并开伞;密码锁4设置于伞柄3上,包括多个密码轮41和穿设于多个密码轮41中的锁芯42;解锁组件8活动设置于伞柄3上,其中,当多个密码轮41均位于正确位置时,即密码正确时,解锁组件8能够沿第四方向(图中D方向)运动并带动锁芯42沿轴向在多个密码轮41中移动;传动件5活动设置在解锁组件8与脱扣组件之间,传动件5包括第三端5c和第四端5d;当至少一个密码轮41位于错误位置时,即密码错误时,解锁组件8阻挡第四端5d沿第四方向运动,传动件5无法运动,第三端5c无法带动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运动,因此伞具无法脱扣并打开;当多个密码轮均位于正确位置时,解锁组件8能够沿第四方向运动并带动第四端5d沿第四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三端5c带动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运动。利用密码锁和传动件对脱扣组件的开伞动作进行锁定,只有知道密码才能打开伞具,可有效防止伞具被误开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防止他人盗用。且本申请伞柄内结构简单紧凑,只需增加密码锁和传动件结构,制造方便,成本较低。另外,本实施例通过解锁组件8沿第四方向的运动能够同时实现密码锁4的解锁以及脱扣开伞,方便用户操作,且伞柄结构更为简单。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脱扣组件包括连接件37和脱扣楔块321,连接件37通过弹性件与伞柄3弹性连接,脱扣楔块321设置在连接件37朝向伞杆一侧。外伞管12或滑环2上设有卡接孔21,当第三端5c带动脱扣组件沿第三方向运动时,连接件37带动脱扣楔块321脱离卡接孔21,主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外伞管或滑环向远离伞柄3方向移动,进而打开伞具。

可选地,传动件5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设置在伞柄3上,转动组件设置在第三端5c和第四端5d之间,脱扣组件与伞柄3弹性连接,具体地,第三端5c与连接件37插接,第四端5d贴合在解锁组件8内侧。在移动解锁组件时利用转动件的杠杆原理带动脱扣组件脱扣,力的传动效率高,精度要求低,且对伞柄内部结构施加的作用力较小,伞柄内的受力结构不易变形、寿命更高,第三端5c和第四端5d的运动方向相反,通过按压解锁组件8能够解锁密码锁并打开伞具。

可选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伞柄3上且向传动件5凸出的凸起38、以及设置在传动件5上的凹槽55,凹槽55与凸起38转动连接。凹槽55的内表面以及凸起38的外表面可以是适配的圆弧面,通过凹槽与凸起配合形成转动组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件5与伞柄上的凸起38结构可以互换,可以起到同样的运动效果。

应当说明的是,市场上对自动开合伞有时又进一步分为全自动伞与半自动伞,在自动开伞功能方面,二者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原理。本申请所述自动开合伞,是对自动伞的一种广义统称,包括同时具有自动开伞功能与自动收伞功能的伞具,也包括只可以自动开伞而不能自动收伞的半自动伞具。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8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