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收纳壳体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收纳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收纳各种物品的收纳壳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形成有能够收纳物品的收纳空间的收纳壳体主体和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于该收纳壳体主体的分隔部的收纳壳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收纳壳体呈收纳壳体主体从上侧朝向下侧而横向宽度逐渐变宽的形状。因此,在该构成的收纳壳体中,容易产生难以配设物品且运用程度低的空间(所谓的死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122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至少提供一种具有用于使收纳空间不易产生死区的合适构成的收纳壳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呈如下构成。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收纳壳体,所述收纳壳体具备:收纳壳体主体,所述收纳壳体主体形成有能够收纳物品的收纳空间;以及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于该收纳壳体主体并分隔所述收纳空间,所述收纳壳体主体中的至少下部区域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收纳壳体主体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在所述收纳壳体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构成为能够开闭的开口部。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收纳壳体主体具备上部区域,所述上部区域设置于所述下部区域的上方并能够向该下部区域的外表面侧折回。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分隔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区域。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收纳壳体主体具备:底壁部分,所述底壁部分呈横长矩形状;前壁部分,所述前壁部分从该底壁部分的前端部立起设置;后壁部分,所述后壁部分从所述底壁部分的后端部立起设置;以及左右的侧壁部分,所述左右的侧壁部分从所述底壁部分的左右两侧端部立起设置并且将所述前壁部分及后壁部分的各侧端部之间相连,所述收纳壳体主体构成为在正视及后视时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逐渐变窄,所述分隔部以在正视及后视时相对于所述底壁部分倾斜的方式设置。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在所述下部区域中的所述前壁部分与所述后壁部分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收纳空间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间隔部分,在所述前壁部分与所述间隔部分之间、或所述后壁部分与所述间隔部分之间配设有所述分隔部。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收纳壳体,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在所述下部区域中的所述前壁部分与所述后壁部分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收纳空间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间隔部分,在所述前壁部分与所述间隔部分之间、或所述后壁部分与所述间隔部分之间设置有不具有所述分隔部的口袋部。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至少提供一种具有用于使收纳空间不易产生死区的合适构成的收纳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仰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左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右视图。

图5是示出将该实施方式中的收纳壳体主体的上部区域折回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的X方向向视图。

图7是图6中的Y-Y线剖视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芯材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收纳壳体主体

S1…第一分隔部(分隔部)

S2…第二分隔部(分隔部)

B…收纳部

L…下部区域

H…上部区域

1…底壁部分

2…前壁部分

3…后壁部分

4…左侧的侧壁部分

5…右侧的侧壁部分

6…间隔部分

sp…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0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设定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设定的。

该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形成有如下收纳空间sp的收纳壳体,所述收纳空间sp能够收纳书写用具j1、j2、橡皮j3、转印用具(所谓的胶带、修正带)j4、自动铅笔芯盒j5、浮签j6等物品J。

此外,收纳于收纳空间sp的“物品J”当然不限于文具类、电子信息记录用具。另外,“收纳壳体”是广泛包含被称为皮包、手提包(bag)、小袋(化妆袋等)、箱子(工具箱等)那样的物体的概念。

收纳壳体具备:收纳壳体主体A,所述收纳壳体主体A形成有能够收纳物品J的收纳空间sp;以及作为分隔部的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所述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设置于收纳壳体主体A并分隔收纳空间sp。

另外,在收纳壳体中,在第一分隔部S1的下方设置有收纳部B。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壳体进行详细说明。

<<收纳壳体主体A>>

收纳壳体主体A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更具体而言,收纳壳体主体A构成为包括布制的外装材a1、配置于外装材a1的内侧的布制的内装材a2、以及局部地配设于外装材a1与内装材a2之间的芯材C。作为构成收纳壳体主体A的材料的外装材a1、内装材a2以及芯材C在预定的部分处被缝合。

收纳壳体主体A具备:底壁部分1,所述底壁部分1呈横长矩形状;前壁部分2,所述前壁部分2从底壁部分1的前端部立起设置;后壁部分3,所述后壁部分3从底壁部分1的后端部立起设置;以及左右的侧壁部分4、5,所述左右的侧壁部分4、5从底壁部分1的左右两侧端部立起设置并且将前壁部分2及后壁部分3的各侧端部之间相连。

前壁部分2及后壁部分3在正视或后视时呈大致倒梯形形状。

在收纳壳体主体A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部K,所述开口部K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构成为能够通过作为固定接合件的拉链F进行开闭。

收纳壳体主体A构成为其整体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收纳壳体主体A在正视或后视时呈船形。收纳壳体主体A在正视或后视时,左右两侧缘部呈倒“ハ”字状。构成收纳壳体主体A的左右的侧壁部分4、5构成为在正视或后视时位于从上侧朝向下侧逐渐互相靠近的方向。

收纳壳体主体A具备下部区域L和与下部区域L的上方连续设置并能够向下部区域L的外表面侧折回的上部区域H。

下部区域L构成能够收纳物品J的收纳空间sp的主要部分。下部区域L以底壁部分1、前壁部分2的下部分、后壁部分3的下部分、以及左右的侧壁部分4、5的下部分为主体而构成。

下部区域L呈由芯材C加强的构造。下部区域L构成为包括芯材C。在构成下部区域L的底壁部分1的大致整个区域、前壁部分2的下部分以及后壁部分3的下部分内装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呈板状的芯材C。在构成下部区域L的左右的侧壁部分4、5没有内装芯材C。

芯材C用于使下部区域L的形态稳定。芯材C配设在形成下部区域L的外装材a1与内装材a2之间。

如图10所示,芯材C具备:底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1,所述底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1构成底壁部分1;前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2,所述前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2经由折弯线sn与底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1的前端部连续设置而成,构成前壁部分2;以及后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3,所述后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3经由折弯线sn与底壁部分构成芯材部c1的后端部连续设置而成,构成后壁部分3。

上部区域H以前壁部分2的上部分、后壁部分3的上部分、以及左右的侧壁部分4、5的上部分为主体而构成。在上部区域H没有内装芯材C。

上部区域H能够采取如图1~4所示那样与下部区域L的上方连续并向上方延伸的通常姿势(T)和如图5~9所示那样在基端部(与下部区域L的边界部)处折弯而位于覆盖于下部区域L的外表面侧的位置的折回姿势(R)。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下部区域L中的前壁部分2与后壁部分3之间设置有将收纳空间sp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间隔部分6。间隔部分6由与内装材a1相同材料的布料构成。

间隔部分6的左右两侧端部缝合在左右的侧壁部分4、5的内侧。另外,间隔部分6的下端部以与底壁部分1或后壁部分3的下端部连续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收纳壳体主体A中,在后壁部分3与间隔部分6之间设置有不具有分隔部的口袋部P。在口袋P中合适地收纳浮签j6等比较薄的形态的物品J。

<<第一分隔部S1>>

第一分隔部S1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收纳壳体主体A的下部区域L。第一分隔部S1由呈带状的布料构成。

第一分隔部S1在正视时呈以从右侧朝向左侧而逐渐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姿势。第一分隔部S1在正视及后视时以相对于呈大致水平姿势的底壁部分1倾斜的方式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部S1配设在收纳壳体主体A中的处于对向关系的壁部分之间、即前壁部分2与间隔部分6之间。第一分隔部S1的宽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与底壁部分1的宽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大致相同或比其稍短的尺寸。

第一分隔部S1设置成吊床状。即,第一分隔部S1中,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即左右两端部e1、e2(上下两端部)通过缝合而安装于收纳壳体主体A,并且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即前后两端部不安装于收纳壳体主体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部S1的左端部e1(下端部)缝合于底壁部分1,第一分隔部S1的右端部e2(上端部)缝合于右侧的侧壁部分5。

第一分隔部S1的前端部f1及后端部f2不缝合于构成收纳壳体主体A的处于对向关系的壁部分。换言之,收纳壳体在第一分隔部S1与前壁部分2之间、以及第一分隔部S1与间隔部分6之间设置有不相互连结的前后的非连结部Qf、Qr。

收纳壳体具有如下构成:能够通过前侧的非连结部Qf或后侧的非连结部Qr使物品J在位于比第一分隔部S1靠上方的位置的中间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1与位于比第一分隔部S1靠下方的位置的下侧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2(即收纳部B)之间移动。

另外,在第一分隔部S1中的下端部e1附近,设置有向作为与第一分隔部S1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上方向突出的突出部M。突出部M向与第一分隔部S1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中间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1的方向)呈片状突出。突出部M由与形成第一分隔部S1的带状的布料相同的布料构成。

突出部M与第一分隔部S1的下端部e1相邻设置。如图9的例子所示,倚靠在第一分隔部S1的上表面侧的书写用具j1的下端部与突出部M抵接,而能够合适地抑制该书写用具j1进一步下降。

即,在收纳壳体中,突出部M与第一分隔部S1中的下端部e1相邻设置,因此能够使收纳于构成收纳空间sp的中间的收纳空间部分sp1的多根书写用具j1、j2中的、由突出部M限制了下降的特定的书写用具j1的位置、与没有由突出部M限制下降的其他书写用具j2的位置不同。

也就是说,突出部M通过对收容于第一分隔部S的上侧(中间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1)的特定的书写用具j1的下端部进行定位,有助于使多根书写用具j1、j2的上部以对于使用者而言容易目视确认的方式错开地配置。

在收纳壳体,设置有以大致沿着下部区域L的对角线的方式倾斜地延伸的第一分隔部S1。因此,收纳壳体能够在第一分隔部S1的上方将书写用具j1、j2那样的比较长的物品J引导成倾斜姿势的同时使其合适地收纳于中间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1。

<<第二分隔部S2>>

第二分隔部S2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收纳壳体主体A的下部区域L。第二分隔部S2由呈带状的布料构成。第二分隔部S2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正视时的下部区域L的左上部分。在第二分隔部S2的上方形成有构成收纳空间sp的上侧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3。

第二分隔部S2在正视时呈以从右侧朝向左侧而逐渐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姿势。第二分隔部S2与第一分隔部S1大致相同地、在正视及后视时以相对于呈大致水平姿势的底壁部分1倾斜的方式设置。

第二分隔部S2设定为长边尺寸比第一分隔部S1的长边尺寸短。第二分隔部S2的右端部即上端部e4设置于与第一分隔部S1的上端部e2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但第二分隔部S2的左端部即下端部e3位于比第一分隔部S1的下端部e1靠上方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分隔部S2配设在收纳壳体主体A中的处于对向关系的壁部分之间、即前壁部分2与间隔部分6之间。第二分隔部S2的宽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与底壁部分1的宽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大致相同或比其稍短的尺寸。

第二分隔部S2中,长边方向的下端部即左端部e3通过缝合而安装于收纳壳体主体A中的左侧的侧壁部分4,并且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即前后两端部f3、f4通过缝合而安装于前壁部分2和间隔部分6。第二分隔部S2的上端部即右端部e4成为自由端。

此外,如图9的例子所示,在第二分隔部S2的上方、即上侧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3合适地收纳橡皮j2等比较小型的物品J。

<<收纳部B>>

收纳部B是在第一分隔部S1的下方形成构成收纳空间sp的下侧部的收纳空间部分sp2的构成。收纳部B是由收纳壳体主体A的构成下部区域L的壁部分和第一分隔部S1包围而成的室状的构成。收纳部B的上侧由呈吊床状的第一分隔部S1覆盖。

收纳部B由收纳壳体主体A中的构成下部区域L的底壁部分1的一部分、前壁部分2的一部分、后壁部分3的一部分、右侧的侧壁部分5的一部分、以及第一分隔部S1包围。

收纳部B设置成能够通过设置于第一分隔部S1与收纳壳体主体A之间的前后的非连结部Qf、Qr而从收纳壳体主体A的内部进入。

即,收纳壳体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第一分隔部S1的前端部f1与前壁部分2之间的前侧的非连结部Qf、以及设置于第一分隔部S1的后端部f2与间隔部分6之间的后侧的非连结部Qr而从收纳壳体主体A的内部取出放入收纳于收纳部B的物品J。

收纳部B在俯视时由第一分隔部S1遮盖。因此,如图9的例子所示,收纳部B适合于收纳使用频率较少的物品J(例如转印用具j4)、安全性较高的物品J(例如USB存储器等记录介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壳体具备:收纳壳体主体A,所述收纳壳体主体A形成有能够收纳物品J的收纳空间sp;以及作为分隔部的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所述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于收纳壳体主体A并分隔收纳空间sp。并且,收纳壳体主体A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

因此,如果是该实施方式,则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用于使收纳空间sp不易产生死区的合适构成的收纳壳体。

也就是说,由于收纳壳体主体A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因此在由该收纳壳体主体A形成的收纳空间sp中的下部的角部分不易产生难以配设物品J这样的形态部分。

此外,由于收纳壳体主体A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因此即使在作为整体而收容于皮包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体积增大。

收纳壳体主体A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

因此,收纳壳体主体A实现了不仅不易产生与应收纳的物品J的碰撞所伴有的大的声音、而且使用者的手感和使用便利性优异的收纳壳体主体A。

在收纳壳体主体A的上部设置有构成为能够开闭的开口部K。

因此,能够通过能够开闭的开口部K而相对于收纳壳体主体A合适地取出放入物品J。

收纳壳体主体A具备设置于下部区域L的上方并能够向该下部区域L的外表面侧折回的上部区域H。

因此,通过将上部区域H向下部区域L的外表面侧折回,能够构成收容于下部区域L的物品J的目视确认性、手指的插入容易性优异的收纳壳体主体A。

另外,通过将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的收纳壳体主体A中的上部区域H向下部区域L的外表面侧折回,从而强度提高,收纳壳体主体A的形态能够稳定。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区域H向下部区域L的外表面侧折回的情况下,容易在左右的侧壁部分4、5中的构成下部区域L的部位、与左右的侧壁部分4、5中的构成上部区域H的部位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手指容易插入于下部区域L与上部区域H之间的间隙,能够容易地进行搬运、在顶板等载置面上的移动。

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设置于下部区域L。

因此,收纳于下部区域L的各种物品J能够利用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而配设于从使用者的目视确认性优异的位置。

收纳壳体主体A具备:底壁部分1,所述底壁部分1呈横长矩形状;前壁部分2,所述前壁部分2从底壁部分1的前端部立起设置;后壁部分3,所述后壁部分3从底壁部分1的后端部立起设置;以及左右的侧壁部分4、5,所述左右的侧壁部分4、5从底壁部分1的左右两侧端部立起设置并且将前壁部分2以及后壁部分3的各侧端部之间相连。并且,收纳壳体主体A构成为在正视及后视时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逐渐变窄,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以在正视及后视时相对于底壁部分1倾斜的方式设置。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用于使收纳空间sp不易产生死区的合适构成的收纳壳体。另外,由于以相对于底壁部分1倾斜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因此能够与收纳壳体主体A协作而将物品J高效地收纳于收纳空间sp。

在下部区域L中的前壁部分2与后壁部分3之间设置有将收纳空间sp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间隔部分6。并且,在前壁部分2与间隔部分6之间配设有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

因此,在前壁部分2与间隔部分6之间,合适地配置了有助于物品J的整齐的收纳的第一、第二分隔部S1、S2。

在下部区域L中的前壁部分2与后壁部分3之间设置有将收纳空间sp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间隔部分6。并且,在后壁部分3与间隔部分6之间设置有不具有分隔部的口袋部P。

因此,能够利用口袋部P合适地收容各种物品J。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

收纳壳体只要构成为收纳壳体主体中的至少下部区域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即可,其具体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

收纳壳体主体的上部区域也可以不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

收纳壳体主体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变窄”的构成不限于上述那样的宽度逐渐变窄的构成。例如,收纳壳体主体也可以构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呈阶梯状地宽度变窄。例如,收纳壳体主体也可以构成为,交替地设置有基于倾斜的侧壁部分而宽度朝向下方逐渐变窄的部分、以及基于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分而宽度不朝向下方逐渐变窄的部分。

收纳部也可以设置成能够从收纳壳体主体的外部进入。即,收纳壳体也可以构成为在构成收纳壳体主体的前壁部分、后壁部分、左右的侧壁部分或底壁部分设置有能够进入收纳部的开口部。此外,在设置有能够从收纳壳体主体的外部进入收纳部的开口部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能够使用拉链、按扣等固定接合件而合适地维持关闭状态。

收纳部也可以是在内部预先收纳有被收纳物并且以不能进入的方式设置的构成。即,收纳部也可以构成为不能相对于收纳部取出放入被收纳物。

作为预先收纳于这样的收纳部的被收纳物,例如可以列举磁体、扬声器等。

收纳壳体主体不限于构成为包括外装材和内装材,也可以由单一或多个布料构成。

收纳壳体主体也可以是没有设置间隔部分的构成。换言之,也可以是在收纳壳体主体没有设置口袋部的构成。

当然,分隔部的配设部位、配设数量、倾斜方向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分隔部可以在收纳壳体主体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多个。

分隔部可以构成为仅长边方向两端部和短边方向的一端部安装于收纳壳体主体,也可以构成为仅短边方向两端部安装于收纳壳体主体。

分隔部中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部或两端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利用磁体、面接合件(魔术贴)等固定接合件而相对于收纳壳体主体装卸。

此外,各部分的具体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技术分类

0612011650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