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线圈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58:46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作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树脂基底(端子台)安装有端子的线圈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中,在树脂基底安装多个端子的情况下,随着端子的薄型化或线圈装置的小型化,不能确保用于在端子连接线圈的引线部的充分的作业区域,具有制造变得困难之类的课题。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中,具有难以精确地定位端子的前端的位置之类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21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制造容易的线圈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具有:

线轴,其上卷绕电线;

端子,其上连接所述电线的引线部;

端子台,其上安装所述端子,

所述端子台具有供连接了所述引线部的所述端子插入的定位槽部,与所述线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成装拆自如。

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端子台具有供连接了引线部的端子插入的定位槽部,并与线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成装拆自如。因此,在从线轴卸下端子台的状态下,可向引线部连接端子,即使在端子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在向端子连接引线部时,能够确保充分的作业区域。另外,在向线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端子台之后,仅将连接引线部的端子插入定位槽部,可将该端子相对于端子台高精度定位,能够防止端子的前端错位的问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能够提供定位精度高、制造容易的线圈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具有形成所述定位槽部的基底部,所述定位槽部开口向相对于所述基底部的平面正交的方向。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使连接引线部的端子从相对于基底部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例如定位槽部的上方)滑动并插入,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的定位。

优选的是,在位于接近所述线轴的侧的所述定位槽部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端子插入的插入口。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将连接了引线部的端子从接近线轴的侧插入插入口且插入定位槽部,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的定位。

优选的是,位于远离所述线轴的侧的所述定位槽部的另一端被所述基底部堵塞。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将插入定位槽部的端子的前端固定于定位槽部的另一端,能够有效地防止端子的前端错位。

优选的是,还具有引导所述电线的引线部的引线引导部,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引线引导部装拆自如地连结。在该情况下,端子台和引线引导部以分体构成,因此,在引线的抽出方向产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仅变更引线引导部的结构就可应对,端子台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制作。因此,相对于引线引导部的规格变更可灵活地应对,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高的线圈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引线引导部与所述线轴装拆自如地连结。在该情况下,引线引导部和线轴以分体构成,因此,在线轴的规格产生变更的情况下,仅变更线轴的结构就可应对,引线引导部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制作。因此,相对于线轴的规格变更可灵活地应对,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高的线圈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具有插入所述定位槽部的外部连接部和夹持并连接所述引线部的电线连接部。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将外部连接部高精度定位于定位槽部,并且仅将引线部夹持于电线连接部,就可将引线部与端子连接,制造容易。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连接部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夹持片,所述夹持片相对于所述基底部大致平行地配置。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利用夹持片夹持引线部后,在将夹持片相对于基底部配置成大致平行的状态下相对于电线连接部进行热压接,并且不改变端子的方向,可直接将外部连接部插入定位槽部,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从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卸下芯时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俯视图。

图3C是从图1B所示的线圈装置卸下芯时的立体图。

图3D是图3C所示的线圈装置的俯视图。

图3E是从图1C所示的线圈装置卸下芯时的立体图。

图3F是图3E所示的线圈装置的俯视图。

图4A是从图3A所示的线圈装置分离引线引导部及端子台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B是从图3C所示的线圈装置分离引线引导部及端子台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C是从图3E所示的线圈装置分离引线引导部及端子台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5B是图1B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6A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向图6A所示的线轴卷绕电线时的引线部的抽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6C是图1B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线轴及安装于该线轴的绝缘盖的立体图。

图6D是表示向图6C所示的线轴卷绕电线时的引线部的抽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6E是图1C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线轴及安装于该线轴的绝缘盖的立体图。

图6F是表示向图6E所示的线轴卷绕电线时的引线部的抽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7A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端子台及引线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7B是图1B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端子台及引线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7C是图1C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端子台及引线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7D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7C所示的端子台时的立体图。

图8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具有的电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图1所示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的变压器10例如可用于EV(ElectricVehicle:电动输送设备)、PHV(Plug-in Hybrid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通勤车(车辆)用的车载用充电器、或家用或工业电气设备的电源电路、或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电路等。如图2所示,变压器10具有:线轴20、磁性芯(分割芯)40a、40b、端子台80、引线引导部110。

此外,附图中,X轴、Y轴及Z轴相互垂直,X轴与线轴20的长边方向对应,Y轴与分割一对分割芯42a、42a或一对分割芯42b、42b的分割线的方向大致一致。分割线的方向也可以沿着X轴。Z轴与变压器10的高度(厚度)方向对应。

线轴20具有线轴主体24和形成于线轴主体24的X轴方向的一端上部的连接部22。此外,线轴20例如利用PPS、PET、PBT、LCP等的塑料构成,但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绝缘部件构成。优选线轴20利用具有耐热性的材料构成。为了提高强度及热传导性,也可以向这些绝缘部件中充填玻璃等的填料。

如图8所示,在线轴主体24卷绕构成第一线圈部35的第一电线37和构成第二线圈部36的第二电线38。

如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的线轴20的卷绕筒部28的Z轴方向的两端,端部隔壁凸缘31及32以向半径方向的外方延伸的方式,与X-Y平面一体成形为大致平行。在位于端部隔壁凸缘31及32的Z轴方向之间的卷绕筒部28,图8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配置于Z轴方向(卷绕轴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在第一线圈部35卷绕有构成一次线圈或二次线圈内的任一方的第一电线37,在第二线圈部36卷绕有构成一次线圈或二次线圈内的任一另一方的第二电线38。

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之间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形成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绝缘隔壁凸缘30。在第一线圈部35形成有将沿着第一电线37的卷绕轴(Z轴)相互相邻的电线卷绕部分彼此按照各个区域分离的卷绕隔壁凸缘3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线圈部36,也与第一线圈部35一样,形成有将沿着第二电线38的卷绕轴(Z轴)相互相邻的电线卷绕部分彼此按照各个区域分离的卷绕隔壁凸缘34。在各卷绕隔壁凸缘33及34形成有连接相邻的各区域S1、S2相互或S1a、S2a彼此的至少一个连接槽。

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在卷绕隔壁凸缘33、34中、沿着X轴与X轴方向的配置有连接部22的侧相反侧分别形成有连接槽。这些连接槽分别在各隔壁凸缘33及34的周向的一部分,以到达至卷绕筒部28的外周壁的深度形成。

在利用隔壁凸缘30、33、31沿Z轴方向隔开的区域S1、S2中卷绕有图8所示的第一电线37,按照各个区域S1、S2可分离电线卷绕部分彼此。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域S1、S2中的沿着Z轴的区域宽度设定成仅一条电线37可进入的宽度。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区域宽度设定成两条以上的电线37可进入的宽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区域宽度全部相同,但也可以稍微不同。

图8所示的第二线圈部36中,也与第一线圈部35一样,在利用图6A所示的隔壁凸缘30、34、32沿Z轴方向隔开的区域S1a、S2a中卷绕有图8所示的第二电线38,按照各个区域S1a、S2a可分离电线卷绕部分彼此分离。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域S1a、S2a中的沿着Z轴的区域宽度设定成仅一条电线38可进入的宽度。此外,也可以使区域宽度与电线38的线径一致,并与区域宽度相同。

另外,图6A所示的隔壁凸缘30~34的径向宽度设定成一条(1层以上)以上的电线37或38可进入的高度,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定成能够卷绕2~10层的电线的径向宽度。优选各隔壁凸缘30~34的径向宽度全部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如图2所示,在连接部22安装有与线轴20分体构成的引线引导部110。引线引导部110与线轴20装拆自如地连结,发挥引导引线部37a、37b、38a、38b的作用。在引线引导部110抽出并固定图8所示的第一电线37的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电线38的第二引线部38a、38b。连接部22的Y轴方向宽度及X轴方向宽度根据引线引导部110的底面的Y轴方向宽度及X轴方向宽度等决定。

如图2所示,在线轴20的X轴方向的跟前侧具备连接部22,在与连接部22的X轴方向的相反侧的线轴主体24形成有突出片29。突出片29具有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面,从线轴主体24的上表面向Z轴的上方突出。突出片限制磁性芯40a的X轴方向的移动。

如图4A所示,与线轴20一体成形的连接部22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基底部22a、相对于该基底部22a大致垂直地向Z轴的上方向立起的绝缘壁22b。绝缘壁22b是与Z-Y平面平行地形成,用于确保图3A所示的端子60a~60d和图1A所示的磁性芯40a的绝缘的部件。另外,基底部22a与X-Y平面平行地形成,为了安装图4A所示的引线引导部110而使用。

另外,在基底部22a,为了将图8所示的电线37、38的引线部37a、37b、38a、38b向图3A所示的端子台80的端子60a~60d引导,如图4A所示,沿着Y轴间断地分别向X轴方向凹陷并形成有4个线轴侧切口23a~23d。向线轴侧切口23a、23b、23c、23d分别穿过引线部37a、37b、38b、38a。

在基底部22a的沿着Y轴的两端形成有Z轴方向的壁厚比中央薄的卡合片22c(参照图6A)。各卡合片22c可插入形成于图7A所示的引线引导部110的背侧且Y轴方向的两端下方的卡合槽114c、116c并嵌合。

在绝缘壁22b,6个线轴侧卡合部26a~26f分别沿着Y轴间断地向X轴方向突出地形成。线轴侧卡合部26a~26f分别由沿着X轴方向突出的突起状的凸部构成。如图3A所示,线轴侧卡合部26a~26c、26f可与引导部侧卡合部113a~113d卡合,线轴侧卡合部26d、26e可插入对置切口112c、112d并嵌合。

如图4A及图7A所示,引线引导部110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杆部件112,在杆部件112的Y轴方向的两端,端块114及116分别一体化。在端块114形成有一对卡合钩114b、114b,在端块116形成有一对卡合钩116b、116b。在一对卡合钩114b、114b之间可夹持并连结(卡合)端子台80的连结部87a,在一对卡合钩116b、116b之间可夹持并连结(卡合)端子台80的连结部87b。由此,可限制端子台80的向Z轴方向的移动。

在端块114形成有卡合凸部114a,使其被一对卡合钩114b、114b夹着,在端块116形成有卡合凸部116a,使其被一对卡合钩116b、116b夹着。在卡合凸部114a可卡合端子台80的连结孔870a,在卡合凸部116a可卡合端子台80的连结孔870b。

在杆部件112的X轴方向的背面,与线轴侧切口23a、23b、23c、23d的Y轴方向的位置对应且与这些切口面对面的对置切口112a、112b、112c、112d形成为沿着Y轴方向向X轴方向间断地延伸。对置切口112c、112d形成为,沿着X轴方向的长度比对置切口112a、112b变长。

在对置切口112a、112b、112c、112d,图4A所示的引线部37a、37b、38b、38a以图3A所示那样的方式插通。在杆部件112的X轴方向的背面,定位凹部118a、118b分别形成于Y轴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在定位凹部118a、118b可插入并嵌合图7A所示的端子台80的定位凸部88a、88b。

在杆部件112的X轴方向的背面形成有电线插通路117a~117d。电线插通路117a、117b向Z轴方向的上方倾斜地延伸,并与对应切口112a、112b连通。电线插通路117c、117d向Z轴方向的上方笔直地延伸,并与对应切口112c、112d连通。在电线插通路117a、117b抽出引线部37a、37b,在电线插通路117c、117d抽出引线部38b、38a。

在杆部件112的X轴方向的背面,与线轴侧卡合部26a、26b、26c、26f的Y轴方向的位置对应,引导部侧卡合部113a、113b、113c、113d沿着Y轴方向向X轴方向凹陷并(台阶状に)间断地形成。在引导部侧卡合部113a~113d,线轴侧卡合部26a~26c、26f以图3A所示那样的方式卡合。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磁性芯40a、40b可分离成分别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分割芯42a、42a及42b、42b。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芯42a、42a及42b、42b全部为相同的形状,以Z-Y截面具有截面E字形状,并构成所谓的E型芯。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部的另一对分割芯42b、42b以Z-Y截面也具有截面E字形状,并构成所谓的E型芯。

配置于Z轴方向的上侧的各分割芯42a具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基底部44a和从基底部44a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中腿部46a及侧腿部48a。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侧的各分割芯42b具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基底部44b和从基底部44b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中腿部46b及侧腿部48b。

基底部44a、44b的外表面与在连接于线轴主体24的一端上部的端子台80的内侧面(线轴20的X轴方向的中心侧)形成的端子台突出部和形成于线轴主体24的另一端上部的突出片29的内侧面抵接,由此,可防止磁性芯40a、40b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错位。

一对中腿部46a从Z轴方向的上方插入线轴20的芯腿用贯通孔26的内部。同样に,一对中腿部46b从Z轴方向的下方插入线轴20的芯腿用贯通孔26的内部,在贯通孔26的内部,它们的前端构成为与中腿部46a的前端接触或以预定的间隙面对面。

在构成贯通孔26的卷绕筒部28的内周面且X轴方向的对置位置,沿着Z轴方向形成有分离用凸部27(参照图2)。分离用凸部27介设于中腿部42a、42a之间,并且介设于中腿部42b、42b之间,这些中腿部42a、42a或中腿部42b、42b彼此在贯通孔26的内部构成为,以预定的间隙面对面且不接触。预定的间隙能够根据分离用凸部27的Y轴方向的厚度进行调整。

中腿部42a、42a或中腿部42b、42b具有X轴方向上较长的椭圆柱形状,以在分别组合的状态下与贯通孔26的内周面形状一致,但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根据贯通孔26的形状变化。另外,侧腿部48a、48b具有与盖50的盖主体52的外周面形状一致的内侧凹曲面形状,其外表面具有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芯42a、42b的材质可举出金属、铁氧体等的软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

盖50的盖主体52具有覆盖线轴主体24的外周那样的形状。在盖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形有从盖主体52向线轴主体24折弯成大致垂直方向的卡止片54。

形成于盖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止片54具有卡止突出片540。在卡止突出片540的大致中心部形成有孔540a。

卡止突出片540固定于台阶部25的台阶宽度扩大部250。更详细而言,当将卡止突出片540固定于台阶宽度扩大部250时,形成于台阶宽度扩大部250的突起250a与卡止突出片540的孔540a嵌合。由此,一对卡止片54安装为夹持线轴主体24的Z轴方向的上下表面,并配置于在线轴主体24的上表面形成的台阶部25。

如图2所示,在盖主体52的X轴方向的两端外表面分别一体成形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侧腿导向片56。图1A所示的例子中,侧腿导向片56与基底部44a、44b的X轴方向外侧的外表面抵接,但也可以与侧腿部48a、48b的X轴方向外侧的外表面抵接。侧腿部48a、48b的内表面与位于一对侧腿导向片56之间的盖主体52的外表面接触,侧腿部48a、48b的X轴方向的移动被一对侧腿导向片56限制。

沿着X轴方向接近端子台80的一侧腿导向片56比另一侧腿导向片56较大地成形,如图1A所示,将盖50安装于线轴20时,配置于图8所示的第一电线37的一第一引线部37a附近。因此,接近端子台80的一侧腿导向片56发挥确保第一电线37的一第一引线部37a和芯40a、40b之间的绝缘距离(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并且用于将第一引线部37a向Z轴上方引导的作用。此外,盖50利用与线轴20一样的塑料等的绝缘部件构成。

如图3B及图7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线37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一第一引线部37a从区域S1(参照图6A)向引线引导部110的一侧的Y轴方向第一端部附近抽出,且沿着电线插通路117a立起。第一引线部37a沿着电线插通路117a立起后,插通对应切口112a的内部并沿着X轴方向抽出。第一引线部37a的一端与第一端侧端子60a连接。

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另一第一引线部37b从区域S2向引线引导部110的一侧的Y轴方向第一端部附近抽出,且沿着电线插通路117b立起。但是,第一引线部37b在比第一引线部37a靠引线引导部110的中央附近向与卷绕轴平行的方向立起。第一引线部37b沿着电线插通路117b立起后,插通对应切口112b的内部,并沿着X轴方向抽出。第一引线部37b的一端与第一内侧端子60b连接。

第二电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一第二引线部38a从区域S1a向引线引导部110的另一侧的Y轴方向第二端部附近抽出,并沿着电线插通路117d立起。第一引线部38a沿着电线插通路117d立起后,插通对应切口112d的内部,且沿着X轴方向抽出。第二引线部38a的一端与第二端侧端子60d连接。

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另一第二引线部38b从区域S2a向引线引导部110的另一侧的Y轴方向第二端部附近抽出,且沿着电线插通路117c立起。但是,第二引线部38b在比第二引线部38a靠引线引导部110的中央附近向与卷绕轴平行的方向立起。第二引线部38b沿着电线插通路117c立起后,插通对应切口112c的内部,且沿着X轴方向抽出。第二引线部38b的一端与第二内侧端子60c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形成于图6A所示的卷绕隔壁凸缘34的X轴另一侧的连接槽(省略图示),图8所示的第二电线38在图6A所示的卷绕筒部28进行α绕线。另外,利用形成于图6A所示的卷绕隔壁凸缘33的X轴另一侧的连接槽(省略图示),图8所示的第一电线37在卷绕筒部28进行α绕线。此外,第一电线37及第二电线38的卷绕方法不限定于α绕线,也可以是普通绕线。

在图6A所示的连接部22及绝缘隔壁凸缘30,绝缘适配器70安装为跨过它们。绝缘适配器70具有:弯曲的侧面部71、形成于侧面部71的Z轴方向的上部的上表面部72、形成于侧面部71的Z轴方向的下部的底面部73。在侧面部71的弯曲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引导槽76。图8所示的第一电线37的另一引线部37b沿着Z轴方向穿过于引导槽76。

在引导槽76的外侧形成有滑动插入片74,滑动插入片74插入连接部22的第一滑动插入孔22e,进而上表面部72插入第二滑动插入孔22f,由此,绝缘适配器70安装于连接部22。绝缘适配器70的底面部73安装为与绝缘隔壁凸缘30的Z轴方向的下表面接触。

如图5A所示,端子60a(端子60b~60d也一样)具有电线连接部61、外部连接部62、连结部63。连结部63由与XY平面平行的大致平板形状构成,将电线连接部61和外部连接部62连结(连接)。连结部63相对于图4A所示的基底部81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电线连接部61夹持并连接引线部37a、37b、38a、38b。电线连接部61具有突出片610和夹持片611。突出片610由与XY平面平行的大致平板形状构成。突出片610与连结部63的Y轴方向的一端一体地连接,并向Y轴方向的外侧突出。

夹持片611由与XY平面平行的大致平板形状构成。夹持片611与突出片610的Y轴方向的前端连接,通过将突出片610向Y轴方向的内侧(与突出片610的突出方向相反侧)折弯成形而形成。利用夹持片611可夹持引线部37a、37b、38a、38b。本实施方式中,突出片610及夹持片611相对于图4A所示的基底部81大致平行地配置。

端子60a~60d中,可利用突出片610和夹持片611夹持引线部37a、37b、38a、38b,并通过热压接等进行固定。此外,引线部37a、37b、38a、38b相对于电线连接部61的热压接通过如下进行,在将引线部37a、37b、38a、38b利用突出片610和夹持片611夹持的状态下,利用预定的夹具从Z轴方向的上下夹持突出片610和夹持片611。

外部连接部62由与XZ平面平行的大致平板形状构成。外部连接部62与连结部63的X轴方向的一端一体地连接为相对于连结部63大致正交,且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外部连接部62插入端子台80的定位槽部84a~84d,并与外部基板等连接。

如图4A及图7A所示,端子台80具有:基底部81、壳体卡合槽82、端子配置部83a~83d、定位槽部84a~84d、隔壁部85a~85e、连结部87a、87b、定位凸部88a、88b。在端子台80安装端子60a~60d。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台80可装拆自如地安装于引线引导部110。

在基底部81的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后方(X轴正方向侧)形成有隔壁部85a~85e。隔壁部85a形成于基底部81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隔壁部85e形成于基底部81的Y轴方向的另一端侧。隔壁部85b~85d形成于隔壁部85a和隔壁部85e之间。隔壁部85c位于基底部81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隔壁部85a、85c、85e形成为在Y轴方向上比隔壁部85b、85d变厚。

在由隔壁部85a和隔壁部85b包围的区域形成有端子配置部83a,可配置第一端侧端子60a的连结部63。在由隔壁部85b和隔壁部85c包围的区域形成有端子配置部83b,可配置第一内侧端子60b的连结部63。在由隔壁部85c和隔壁部85d包围的区域形成有端子配置部83c,可配置第二内侧端子60c的连结部63。在由隔壁部85d和隔壁部85e包围的区域形成有端子配置部83d,可配置第二端侧端子60d的连结部63。

在基底部81的Z轴方向的背面(底面)形成有壳体卡合槽82。壳体卡合槽82与未图示的壳体的上端缘可卡合地形成,可经由壳体卡合槽82将端子台80固定于壳体。

在基底部81的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前方(X轴负方向侧),定位槽部84a~84d在Y轴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定位槽部84a~84d插入连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的端子60a~60d。

定位槽部84a~84d由Z轴方向上贯通基底部81的槽构成,且沿着基底部81的X轴方向延伸。定位槽部84a~84d开口向相对于基底部81的平面正交的方向(Z轴的上方及下方),而未闭塞。因此,如图3B所示,在定位槽部84a~84d的内部,可将连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的端子60a~60d的外部连接部62从Z轴方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向下方滑动并插入。

在位于接近线轴20的侧的定位槽部84a~84d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将端子60a~60d的插入口840a~840d。插入口840a~840d开口向配置有端子配置部83a~83d的侧,且定位槽部84a~84d和端子配置部83a~83d经由插入口840a~840d连通。此外,图示的例子中,在端子配置部83a~83d也形成有与定位槽部84a~84d连续的槽。

位于远离线轴20的侧的定位槽部84a~84d的另一端被記基底部81的X轴方向的端部堵塞。即,定位槽部84a~84d延伸至基底部81的比X轴方向的前端靠跟前侧。

如图4A及图7A所示,连结部87a形成于基底部81的Y轴方向的一端,连结部87b形成于基底部81的Y轴方向的另一端。在连结部87a、87b形成有连结孔870a、870b。在连结孔870a、870b卡合卡合凸部114a、116a,可经由连结部87a、87b将端子台80与引线引导部110装拆自如地连结。

定位凸部88a、88b形成于与引线引导部110面对面的基底部81的X轴方向的背侧面。定位凸部88a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し,定位凸部88b位于Y轴方向的另一侧。定位凸部88a、88b与定位凹部118a、118b卡合,可使端子台80定位于引线引导部110。

变压器10的制造中,首先,准备:线轴20、第一电线37、第二电线38、盖50、磁性芯(分割芯)40a、40b、与线轴20分体地构成的引线引导部110、与线轴20及引线引导部110分体地构成的端子台80。

接着,在图6A所示的线轴20的外周形成图8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此外,图8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及第二线圈部36的形成也可以使用自动绕线机进行。另外,电线37及38也可以以单线构成,或也可以以绞线构成,优选以绝缘包覆导线构成。第二电线38也可以与第一电线37相同,但也可以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线37的外径比第二电线38的外径大,例如优选为

接着,将滑动插入片74滑动并插入图6A所示的滑动插入孔22e,并且将上表面部72滑动并插入滑动插入孔22f,进一步将底面部73固定于绝缘隔壁凸缘30的下表面,由此,将绝缘适配器70安装于连接部22。

接着,如图4A所示,使引线部37a、37b、38b、38a插通于连接部22的线轴侧切口23a~23d的内部,如图中的以双点划线所示,向Z轴方向的上方抽出。此时,第二引线部37b插通图6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的引导槽76的内部。

接着,利用端子60a~60d各自的突出片610及夹持片611夹持引线部37a、37b、38b、38a各自,并利用电线连接部61铆接引线部37a、37b、38b、38a各自。此外,该工序也可以在将引线引导部110安装于连接部22后进行。接着,在该状态下,利用夹具热压接铆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各自的电线连接部61。

接着,使线轴侧卡合部26a~26c、26f与端子台侧卡合部113a~113d卡合,并且使线轴侧卡合部26d、26e嵌入并卡合于对置切口112c、112d的内部。另外,将各卡合片22c插入图7A所示的卡合槽114c、116c进行嵌合。由此,将引线引导部110安装于连接部22。

接着,如图4A及图7A所示,使卡合凸部114a、116a与连结孔870a、870b卡合,经由连结部87a、87b将端子台80与引线引导部110连结。此外,也可以将预先安装了端子台80的引线引导部110安装于连接部22。

接着,使引线部37a、37b、38b、38a分别插通对置切口112a~112d,并且将分别连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的端子60a~60d的各外部连接部62从上方插入定位槽部84a~84d各自的内部。端子60a~60d的各外部连接部62的前端与定位槽部84a~84d的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抵接并固定。另外,如图3B所示,端子60a~60d的各连结部63配置(固定)于端子配置部83a~83d。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端子60a~60d利用粘接剂等固定于端子台80。

然后,将图2所示的一对盖50安装于线轴20。然后,将X轴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分割芯42a、42a的中腿部46a和X轴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分割芯42b、42b的中腿部46b从芯腿用贯通孔26的X轴方向的两侧插入。

接着,根据需要利用图1A所示的端子盖100覆盖安装于线轴20的引线引导部110及端子台80的周围。另外,根据需要,将变压器10收纳于壳体(省略图示),并浇注浇注树脂。作为浇注树脂,利用注入后也为软质的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构成,浇注树脂的纵弹性模量优选为0.1~100MPa。

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端子台80具有被连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的端子60a~60d插入的定位槽部84a~84d,与线轴20间接地(经由引线引导部110)连结成装拆自如。因此,在从线轴20卸下端子台80的状态下,可向引线部37a、37b、38b、38a连接端子60a~60d,在向端子60a~60d连接引线部37a、37b、38b、38a时能够确保充分的作业区域。

另外,将线轴20与端子台80间接地连结后,仅将连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的端子60a~60d插入定位槽部84a~84d,就可相对于端子台80高精度定位该端子60a~60d,能够防止端子60a~60d的前端错位的问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能够提高定位精度高、制造容易的变压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台80具有基底部81,定位槽部84a~84d开口向相对于基底部81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可使连接了引线部37a、37b、38b、38a的端子60a~60d从相对于基底部81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定位槽部84a~84d的上方)滑动并插入,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60a~60d的定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位于远离线轴20的侧的定位槽部84a~84d的另一端被基底部81堵塞。因此,可将插入定位槽部84a~84d的端子60a~60d的前端固定于定位槽部84a~84d的另一端,能够有效地防止端子60a~60d的前端错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具有引线引导部110,端子台80与引线引导部110装拆自如地连结。在该情况下,端子台80和引线引导部110以分体构成,因此,在引线37a、37b、38b、38a的抽出方向产生变更的情况下,通过仅变更引线引导部110的结构就可应对,端子台80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制作。因此,可灵活地应对引线引导部110的规格变更,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高的变压器1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引线引导部110与线轴20装拆自如地连结。在该情况下,引线引导部110和线轴20以分体构成,因此,在线轴20的规格产生了变更的情况下,通过仅变更线轴20的结构就可应对,引线引导部110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制作。因此,可灵活地应对线轴20的规格变更,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高的变压器1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端子60a~60d具有外部连接部62和电线连接部61。因此,能够将外部连接部62高精度定位于定位槽部84a~84d,并且仅将引线部37a、37b、38b、38a夹持于电线连接部61,就可将引线部37a、37b、38b、38a与端子60a~60d连接,制造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线连接部61具有夹持片611,夹持片611相对于基底部81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利用夹持片611夹持引线部37a、37b、38b、38a后,在相对于基底部81大致平行地配置夹持片611的状态下相对于电线连接部61进行热压接,并且不改变端子60a~60d的方向,可将外部连接部62直接插入定位槽部84a~84d,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60a~60d的定位。

图1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A除了以下所示的点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相同的结构,并实现同样的作用效果。图1B等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的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局部省略其说明。

如图4B所示,变压器10A具有线轴20A、端子台80A、引线引导部110A。如图6C所示,在线轴20A形成有连接部22A。在连接部22A,沿着Y轴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线轴侧卡合部26g、26h、26i,分别可与图7B所示的引线引导部110A的端子台侧卡合部113e、113f、113g卡合。

如图6C所示,在连接部22A所在的线轴20A的X轴方向的一端侧安装绝缘适配器70A。绝缘适配器70A具有:侧面部71A、底面部73A、引导槽76aA、76bA、适配器侧固定部77a、77b。底面部73A由与XY平面平行的面构成,具有弯曲为沿着线轴20A的X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形状的形状。底面部73A与绝缘隔壁凸缘30的底面抵接并固定。

一对适配器侧固定部77a、77b分别形成于底面部73A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并向上方突出。如图6D所示,一对适配器侧固定部77a、77b分别与连接部22A的线轴侧固定部22g、22h抵接并固定。此外,线轴侧固定部22g、22h的周边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适当变更成图6E所示的形状等。

如图6C所示,一对引导槽76aA、76bA分别形成于一对适配器侧固定部77a、77b的Y轴方向的内侧,并沿着Z轴方向延伸。在一对引导槽76aA、76bA,如图6D所示,引线部37a、37b分别向上方插通。

侧面部71A形成于一对引导槽76aA、76bA各自之间,具有弯曲为沿着线轴20A的X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形状的形状。侧面部71A固定为覆盖线轴20A的X轴方向的一端侧。

如图4B及图7B所示,在引线引导部110A形成有电线插通路117aA。电线插通路117aA与电线插通路117b~117d形成于X轴方向的相反侧,并与对应切口112a连通。电线插通路117aA向上方倾斜地延伸,并且向Y轴方向延伸。

在杆部件112A的X轴方向的背面形成有定位凸部118c、118d。定位凸部118c位于杆部件112A的Y轴方向的一侧,定位凸部118d位于杆部件112A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定位凸部118c、118d分别与端子台80A的定位凹部88c、88d卡合,可使端子台80A定位于引线引导部110A。

如图5B所示,端子60aA(端子60bA~端子60dA也一样)具有电线连接部61A和连结部63A。连结部63A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相对于XZ平面具有平行的面。连结部63A是将外部连接部62沿着X轴方向延长的部分,相对于外部连接部62一体地形成。连结部63A相对于外部连接部62平行地延伸,并位于外部连接部62的延长线上。

电线连接部61A具有突出片610A和夹持片611A。突出片610A由与XZ平面平行的大致平板形状构成。突出片610A与连结部63A的Z轴方向的下端一体地连接,并向Z轴方向的下方(与外部连接部6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夹持片611A由与XZ平面平行的大致平板形状构成。夹持片611A与突出片610A的Z轴方向的下端连接,通过将突出片610A向Z轴方向的内侧(与突出片610A的突出方向相反侧)折弯成形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突出片610A及夹持片611A相对于图4B所示的基底部81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外部连接部62的Y轴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突起620,在外部连接部62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部621。突起620与形成于图7B所示的定位槽部84a~84d的周围的壁面的凹部(省略图示)嵌合,凹部621与形成于定位槽部84a~84d的周围的壁面的凸部(省略图示)嵌合。由此,经由突起620及凹部621,可将端子60aA~60dA坚固地固定于端子台80A。此外,端子60aA~60dA根据需要,也利用粘接剂等固定于端子台80A。

如图7B所示,在端子台80A形成有端子配置部83aA~83dA。端子配置部83aA形成于由隔壁部85a和隔壁部85b包围的区域,如图3D所示,可配置第一端侧端子60aA的连结部63A,并且使与第一端侧端子60aA连接的引线部38a插通。在端子配置部83aA形成有端子固定部830a,可固定第一端侧端子60aA的电线连接部61A。

如图7B所示,端子配置部83bA形成于由隔壁部85b和隔壁部85c包围的区域,如图3D所示,可配置第一内侧端子60bA的连结部63A,并且使与第一内侧端子60bA连接的引线部37a插通。在端子配置部83bA形成有端子固定部830b,可固定第一内侧端子60bA的电线连接部61A。

如图7B所示,端子配置部83cA形成于由隔壁部85c和隔壁部85d包围的区域,如图3D所示,可配置第二内侧端子60cA的连结部63A,并且使与第二内侧端子60cA连接的引线部37b插通。在端子配置部83cA形成有端子固定部830c,可固定第二内侧端子60cA的电线连接部61A。

如图7B所示,端子配置部83dA形成于由隔壁部85d和位于该Y轴方向的外侧的未图示的隔壁部包围的区域,可配置第二端侧端子60dA的连结部63A,并且使与第二端侧端子60dA连接的引线部38b插通。在端子配置部83dA形成有端子固定部830d,可固定第二端侧端子60dA的电线连接部61A。

如图7B所示,在隔壁部85a形成有定位凹部88c,在隔壁部85d形成有定位凹部88d。可使图4B所示的引线引导部110A的定位凸部118c与卡合定位凹部88c,使使引线引导部110A的定位凸部118d与定位凹部88d卡合。

在连结部87a、87b形成有盖安装突起871a、871b,可卡合形成于图1B所示的端子盖100的卡合突起110。

如图3C及图4B所示,在基底部81的Z轴方向的背面形成有下方隔壁部86a~86c。下方隔壁部86a~86c向Z轴方向的下方突出,并且沿着X轴方向延伸。下方隔壁部86b的向Z轴方向的突出宽度比下方隔壁部86a、86c的Z轴方向的突出宽度变小。

下方隔壁部86a位于定位槽部84a和定位槽部84b之间,下方隔壁部86b位于定位槽部84b和定位槽部84c之间,下方隔壁部86c位于定位槽部84c和定位槽部84d之间。利用下方隔壁部86a~86c各自,可良好地确保插入定位槽部84a~84d的端子60aA~60dA各自之间的绝缘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10A也通过与变压器10相同的方法制造。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图5B所示的端子60aA~60dA各自的电线连接部61A夹持引线部38a、37a、37b、38b各自之后,将该端子60aA~60dA利用预定的夹具进行热压接时的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不同。

即,本实施方式中,使连接了引线部38a、37a、37b、38b的端子60aA~60dA从图5B所示的方向起以X轴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90度旋转,改变方向,使电线连接部61A相对于XY平面平行地配置。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预定的夹具从Z轴方向的上下夹持突出片610A和夹持片611A,而进行热压接。

热压接后,使连接了引线部38a、37a、37b、38b的端子60aA~60dA以X轴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进行90度旋转,再次将方向改变成图5B所示的状态。然后,将该端子60aA~60dA的各外部连接部62从上方插入图4B所示的定位槽部84a~84d各自的内部。如图3D所示,端子60aA~60dA的各连结部63A配置(固定)于端子配置部83aA~83dA。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可简化端子60aA等的结构,能够节省端子台80A中的端子60aA等的设置空间。

图1C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B除了以下所示的点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相同的结构,并实现同样的作用效果。图1C等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的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局部省略其说明。

变压器10B具有线轴20B、端子台80B、引线引导部110B。如图6E所示,在线轴20B的连接部22B形成有滑动卡合部22i、22j。滑动卡合部22i、22j具有钩形状(弯曲成大致L字的形状),并沿着X轴方向延伸。滑动卡合部22i形成于连接部22B的Y轴方向的一侧,滑动卡合部22j形成于连接部22B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在滑动卡合部22i、22j可卡合图4C及图7C所示的引线引导部110B的底侧卡合部119a、119b。

在杆部件112B的Z轴方向的背面形成有底侧卡合部119a、119b。底侧卡合部119a、119b具有钩形状(弯曲成大致L字的形状),并沿着X轴方向延伸。底侧卡合部119a形成于杆部件112B的Y轴方向的一侧,底侧卡合部119b形成于杆部件112B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如上述,在底侧卡合部119a、119b卡合并固定连接部22B的滑动卡合部22i、22j。

在端子台80B形成有台阶隔壁部850a~850d。台阶隔壁部850a~850d分别形成于台阶部85a~85d的X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线轴20的侧的相反侧)。台阶隔壁部850a~850d的上表面位于比台阶部85a~85d的上表面靠Z轴方向的上方。

在台阶隔壁部850a~850d的X轴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盖部89。如图3E所示,盖部89覆盖基底部81的X轴方向的一侧的上表面。另外,如图7D所示,盖部89形成为从Z轴方向的上方覆盖定位槽部84a~84d。因此,定位槽部84a~84d未开口向相对于基底部81的平面的上方,而被闭塞。定位槽部84a~84d仅开口向相对于基底部81的平面的下方及侧方(配置有端子配置部83aA~83dA的侧)。

因此,如图3F所示,在定位槽部84a~84d的内部,不能使连接了引线部38a、37a、37b、38b的端子60aA~60dA的外部连接部62从Z轴方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向下方滑动并插入,而通过从X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滑动,可经由图7D所示的插入口840a~840d插入。

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接近线轴20的侧的定位槽部84a~84d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将端子60aA~60dA插入的插入口840a~840d。因此,如图7D所示,即使在定位槽部84a~84d的上方被闭塞的情况下,也可将连接了引线部38a、37a、37b、38b的端子60aA~60dA从接近线轴20的侧插入插入口840a~840d且插入定位槽部84a~84d,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60aA~60dA的定位。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本发明的变压器的应用例,但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变压器,也能够适用于其它的线圈装置。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端子台80经由引线引导部110与线轴20连结,但也可以与线轴20直接连结。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引线引导部110相对于线轴20装拆自如地连结,但也可以与线轴20一体地形成。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引线部37a、37b、38a、38b也可以通过铆接以外的其它的连接方式连接。作为其它的连接方式,示例:钎焊、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铆接固定、热压接、热熔接等。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分割芯的E芯-E芯的组合,构成磁性芯,但通过E芯-I芯的组合,也可以组装磁性芯。

另外,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也可以在线轴20的卷绕轴,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地排列,另外,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引线部38a、38b的配置也可以相反。

符号说明

10、10A、10B…变压器

20、20A、20B…线轴

22、22A、22B…连接部

22a…基底部

22b…绝缘壁

22c…卡合片

22d…卡合槽

22e、22f…滑动插入孔

22g、22h…线轴侧固定部

22i、22j…滑动卡合部

23a~23d…线轴侧切口

24…线轴主体

25…台阶部

26a~26i…线轴侧卡合部

250…台阶宽度扩大部

250a…突起

26…芯腿用贯通孔

27…分离用凸部

28…卷绕筒部

29…突出片

30…绝缘隔壁凸缘

31、32…端部隔壁凸缘

33、34…卷绕隔壁凸缘

35…第一线圈部

36…第二线圈部

37…第一电线

37a、37b…第一引线部

38…第二电线

38a、38b…第二引线部

40a、40b…磁性芯

42a、42b…分割芯

44a、44b…基底部

46a、46b…中腿部

48a、48b…侧腿部

50…盖

52…盖主体

54…卡止片

540…卡止突出片

540a…孔

56…侧腿导向片

60a~60d、60aA~60dA…端子

61、61A…电线连接部

610、610A…突出片

611、611A…夹持片

62…外部连接部

620…突起

621…凹部

63、63A…连结部

70、70A…绝缘适配器

71、71A…侧面部

72…上表面部

73、73A…底面部

74…滑动插入片

76、76aA、76bA…引导槽

77a、77b…适配器侧固定部

80…端子台

81…基底部

82…壳体卡合槽

83a~83d、83aA~83dA…端子配置部

830a~830d…端子固定部

84a~84d…定位槽部

840a~840d…插入口

85a~85e…隔壁部

850a~850d…台阶隔壁部

86a~86c…下方隔壁部

87a、87b…连结部

870a、870b…连结孔

871a、871b…盖安装突起

88a、88b…定位凸部

88c、88d…定位凹部

89…盖部

110、110A、110B…引线引导部

112、112A、112B…杆部件

112a、112b、112c、112d…对置切口

113a~113g…端子台侧卡合部

114、116…端块

114a、116a…卡合凸部

114b、116b…卡合钩

114c、116c…卡合槽

117a、117aA、117b、117c、117d…电线插通路

118a、118b…定位凹部

118c、118d…定位凸部

119a、119b…底侧卡合部

100…端子盖

110…卡合突起。

技术分类

0612011275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