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9:05


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槽底开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需要用到大量的钻孔设备,其中在钻孔完毕时,通常会在钻孔底部安装一个固定装置,用来固定钻孔内部所要放置的物件,但是目前在钻孔底部开设的安放槽难度较大,同时又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钻孔槽底开槽效率低下,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需要先进行钻孔,然后再用对应的扩孔机器对钻孔槽底进行开槽扩孔,这样往往会造成工序的繁琐从而影响开槽效率;

其次,钻孔槽底开槽所产生的碎屑无法很好地清理,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在开槽时,由于所开的槽口径比钻孔口径大,平常的吸尘操作中由于气流在所开的槽口内无法形成流动性,使得槽口内极难清理干净。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钻孔槽底开槽效率低下和钻孔槽底开槽所产生的碎屑无法很好清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包括与外负载驱动设备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钻杆,所述钻杆底部设置有钻头,所述钻杆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钻头之间设置有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所述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之间通过第一转动体连接,所述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螺纹条,所述下折叠板通过第二转动体与钻头转动,所述上折叠板顶部开设有多个呈圆周排布的扇形齿,所述上折叠板通过扇形齿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传动齿轮底面设置有橡胶圈,且橡胶圈外侧壁底部开设有圆角,所述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上方设置有V形支架,且V形支架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扇叶和转动球。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体设置在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相对面的两端,且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通过第一转动体弯折。

优选地,所述钻头顶部开设有可供第二转动体滑动的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下折叠板通过第二转动体与钻头顶面可发生自转和绕钻杆转动两种运动。

优选地,所述扇形齿弧面朝向传动齿轮。

优选地,所述圆角与转动球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折叠后,弧形槽可以形成圆形放置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扇形齿设计形状为扇形的目的是在扇形齿发生转动度时,扇形齿始终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在上折叠板发生转动时确保上折叠板始终与钻杆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让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携带螺纹条转动钻孔。

2、本发明采用橡胶圈与传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则依靠摩擦力橡胶圈会通过转动球带着V形支架上的转动杆发生转动,进而带着扇叶发生转动,这样可以将钻孔槽底开槽所产生的碎屑通过扇叶吸进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因折叠所形成的区域内,可以起到了清理碎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中折叠板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钻杆、2钻头、3上折叠板、4下折叠板、5第一转动体、6螺纹条、7传动齿轮、8橡胶圈、9扇形齿、10 V形支架、11转动杆、12扇叶、13弧形槽、14转动球、15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7,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包括与外负载驱动设备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钻杆1,钻杆1底部设置有钻头2,钻杆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7,传动齿轮7与钻头2之间设置有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之间通过第一转动体5连接,第一转动体5设置在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相对面的两端,且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通过第一转动体5弯折,这样可以确保在后续运动过程中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弯折折叠时,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侧边线可以相互接触,而不会发生侧偏的现象,同时第一转动体5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将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连接,在不影响弯折折叠的情况下,可以一同做圆周运动。

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螺纹条6,钻杆1与钻头2为转动连接,而钻杆1外侧壁上设置的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外侧壁设置的螺纹条6为旋向朝上,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钻孔过程中钻孔产生的碎屑被排出钻孔。

下折叠板4通过第二转动体与钻头2转动,钻头2顶部开设有可供第二转动体滑动的环形槽,这样便于在钻孔过程中下折叠板4可以与钻头2稳定转动。

下折叠板4通过第二转动体与钻头2顶面可发生自转和绕钻杆1转动两种运动,第一转动体5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将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连接,在不影响弯折折叠的情况下,可以一同做圆周运动。

上折叠板3顶部开设有多个呈圆周排布的扇形齿9,上折叠板3通过扇形齿9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扇形齿9弧面朝向传动齿轮7,扇形齿9设计形状为扇形的目的是在扇形齿9发生转动90度时,扇形齿9始终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在上折叠板3发生转动时确保上折叠板3始终与钻杆1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让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携带螺纹条6转动钻孔。

传动齿轮7底面设置有橡胶圈8,且橡胶圈8外侧壁底部开设有圆角15,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上开设有弧形槽13,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折叠后,弧形槽13可以形成圆形放置槽,发生折叠的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内侧壁上的弧形槽13可以为扇叶12的转动提供空间。

弧形槽13上方设置有V形支架10,且V形支架10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转动杆11,转动杆11两端分别设置有扇叶12和转动球14,圆角15与转动球14相适配,由于弯折,会使得现在的口径比原先钻杆的口径变大,完成了钻孔过程中的钻孔槽底开槽的效果,同时橡胶圈8会通过转动球14带着V形支架10上的转动杆11发生转动,进而带着扇叶12发生转动,这样可以将钻孔槽底开槽产生的碎屑通过扇叶12吸进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因折叠形成的区域内,可以起到了清理碎屑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外负载驱动设备的输出端与钻杆1固定连接,可以使得钻杆1带着钻头2对所要钻孔的部位进行钻孔。

需要说明的是,钻杆1与钻头2为转动连接,而钻杆1外侧壁上设置的上折叠板3和下折叠板4外侧壁设置的螺纹条6为旋向朝上,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钻孔过程中所钻孔产生的碎屑被排出钻孔,同时下折叠板4通过第二转动体可以在钻头2顶部转动,其中在钻头2顶部开设有可供第二转动体滑动的环形槽,而且在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之间设置的第一转动体5位于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相对面的两端,参照图7所示,这样可以确保在后续运动过程中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弯折折叠时,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侧边线可以相互接触,而不会发生侧偏的现象,同时第一转动体5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将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连接,在不影响弯折折叠的情况下,可以一同做圆周运动。

而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发生转动的驱动力来源为扇形齿9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其中多个扇形齿9呈圆周排布在上折叠板3顶部,需要说明的是,扇形齿9设计形状为扇形的目的是在扇形齿9发生转动90度时,扇形齿9始终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在上折叠板3发生转动时确保上折叠板3始终与钻杆1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让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携带螺纹条6转动钻孔。

然后,当钻孔完成时,通过下压传动齿轮7,这种压力会传递给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促使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通过第一转动体5和第二转动体转动,参照图7所示,弯折完毕后的转动球14会与橡胶圈8上的圆角15相接触,而橡胶圈8与传动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则依靠摩擦力橡胶圈8会通过转动球14带着V形支架10上的转动杆11发生转动,而发生折叠的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内侧壁上的弧形槽13可以为扇叶12的转动提供空间,而扇叶12与转动杆11固定连接,这样发生折叠后的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会产生两种效果,首先由于弯折,会使得现在的口径比原先钻杆的口径变大,完成了钻孔过程中的钻孔槽底开槽的效果,同时橡胶圈8会通过转动球14带着V形支架10上的转动杆11发生转动,进而带着扇叶12发生转动,这样可以将钻孔槽底开槽所产生的碎屑通过扇叶12吸进上折叠板3与下折叠板4因折叠所形成的区域内,可以起到了清理碎屑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新式钻孔槽底开槽钻头
  • 一种基于槽底微造型设计的干气密封开槽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56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