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柔性电路板、摄像模组及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6:00


一种柔性电路板、摄像模组及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摄像模组及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一般包括镜头组和图像传感器,镜头组位于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一侧,由镜头组进入的光线到达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在成像面成像。

图像传感器安装于活动电路板上,活动电路板相对于固定电路板横向(垂直于光轴)移动,活动电路板和横向电路板之间通过软板连接,为保证足够的走线宽度,软板宽度设计的比较大,因软板的材料特性,在活动电路板横向移动时会带来一定的阻力,对焦速度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用于提高连接组件的柔性,降低对焦时的阻力,提高对焦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应用于摄像模组,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以及,环绕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的多个柔性连接带,每个所述柔性连接带绕所述连接部向同一方向螺旋延伸;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柔性连接带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且每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电连接。

在上述柔性电路板中,当一部分第一连接端子与用于承载图像传感器的电路板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一连接端子与连接器等相对于摄像模组的外壳固定部分连接,图像传感器可以相对于上述固定部分移动,且可与连接器实现电连接;其中,由于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柔性连接带,在保证走线量不变的情况下,柔性连接带呈带状,弯曲时仅需要克服较小的材料应力;并且,柔性连接带呈螺旋延伸,相对于直线状的条形结构,其具有一定的冗余量,当被拉伸时仅需克服较小的阻力。因此,在图像传感器的对焦时,减小了图像传感器移动的阻力。

而柔性连接带螺旋延伸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柔性连接带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分段,每相邻两个所述分段之间弯折连接并形成一个弯折结构,通过弯折连接形成的弯折结构形成了具有一定冗余度的螺旋结构,有利于降低柔性连接带变形时所需要克服的阻力。

其中,相邻分段之间的夹角可以有多种形式,以分别形成不同形状的连接组件;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分段之间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轮廓大致呈方形,以与呈方形的图像传感器芯片相适应。

在一个具体的科实施方案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外框电路板,所述外框电路板的中部具有第一镂空结构,所述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镂空结构内,且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内侧边一体式连接。外框电路板通过设置第一镂空结构来容纳连接组件,可在光轴方向上减小摄像模组的整体厚度,可以用来承载固定的部件,实现连接组件与外部电路的导通。

在一个具体的科实施方案中,与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的内侧边一体式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分布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轮廓的同一对角线的两个角部,以在两个受力点实现连接组件的受力平衡。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条状的均力延伸部,所述均力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连接组件外轮廓的方向延伸;所述柔性连接带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均力延伸部连接;以便于通过均力延伸部与活动电路板连接,使连接组件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均匀。

在一个具体的科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轮廓的每个角部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角部对应的其中一条侧边;以在四个受力点实现连接组件的平衡。

在一个具体的科实施方案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分布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轮廓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以便于在连接组件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的固定部分和活动电路板实现“Z”型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科实施方案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沿所述连接组件的螺旋轴线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轮廓的一个所述侧边上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对应边缘连接,另一个所述侧边上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应边缘连接;其中,第一电路板作为活动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作为固定部分,两者通过连接组件柔性连接;以便于通过一整块母板图案化形成连接组件的螺旋结构后,再折叠成“Z”型结构,简化了制备工艺。

可选地,每相邻至少两个所述柔性连接带的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形成一个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相比一个第一连接端子面积增加,便于提高与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关于所述连接组件的螺旋轴线轴对称,提高受力均匀性。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镂空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组件的柔软性,降低变形阻力。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固定组件、第一电路板、图像传感器,以及,前述第一至第八和第十至十二项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固定组件电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组件移动。

在上述摄像模组有中,第一电路板可以载着图像传感器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并实现与固定组件的电连接;其中,由于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柔性连接带,在保证走线量不变的情况下,柔性连接带呈带状,弯曲时仅需要克服较小的材料应力;并且,柔性连接带呈螺旋延伸,相对于直线状的条形结构,其具有一定的冗余量,当被拉伸时仅需克服较小的阻力。因此,在图像传感器的对焦和防抖过程中时,减小了图像传感器移动的阻力。

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连接器、图像传感器,以及,前述第八项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表面。

在上述摄像模组有中,第一电路板可以载着图像传感器相对于第二电路板移动,并实现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其中,由于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柔性连接带,在保证走线量不变的情况下,柔性连接带呈带状,弯曲时仅需要克服较小的材料应力;并且,柔性连接带呈螺旋延伸,相对于直线状的条形结构,其具有一定的冗余量,当被拉伸时仅需克服较小的阻力。因此,在图像传感器的对焦和防抖过程中时,减小了图像传感器移动的阻力。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母板,所述母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以及,环绕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的多个柔性连接带,每个所述柔性连接带绕所述连接部向同一方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列于所述连接组件螺旋轴线的两侧;其中,一部分所述柔性连接带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另一部分所述柔性连接带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将所述连接组件折叠至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电路板折叠至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

通过上述组装方法,直接利用一整块带有连接组件的母板进行两次折叠,即可获得“Z”字型的折叠结构,无需将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连接组件进行拼装组合,简单快捷,制备工艺简单,且由于是一体式连接,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2表示出图1中连接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出图1中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连接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4表示出图1中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连接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时的展开示意图;

图5表示出图1中连接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出图1中连接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出图1中连接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出图1中连接组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出了图9中柔性电路板通过垫片与图像传感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给出了图9中柔性电路板通过在均力延伸部表面形成凸起结构时与图像传感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出了图9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种变形结构;

图13表示出了图12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进一步变形结构;

图14表示出了图9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种变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可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100,第二电路板8与第一电路板10平行设置,此处的“平行”允许存在工程上的误差,第一电路板10在第二电路板8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路板8的中部。图像传感器2通过胶水1粘结在第一电路板10远离第二电路板8的表面,图像传感器2通过金线7与第一电路板10连接,第一电路板10上还可以设有电容电感等电子器件17;第一电路板10还可以起到保强和模组密封的作用。第二电路板8上倒扣有槽状的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的竖直部分沿第二电路板8的边缘延伸,第一电路板10上倒扣有槽状的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的竖直部分沿第一电路板11的边缘延伸,第一支架12与第一电路板10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第二支架11与图像传感器2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第二支架11的上述开口处设有红外截止滤波片13;且第二支架11向内侧延伸至与第一支架12相对的位置,第二支架11与第一支架12之间通过悬丝结构16连接,悬丝结构16主要起到支撑作用,除了采用悬丝结构外,也可以采用弹片、硅片和薄膜等其它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结构。第二电路板8的边缘设有磁铁5,磁铁5位于第一支架12内侧,第一电路板10的边缘设有线圈6,线圈6位于第二支架11内侧。磁铁5作为第一驱动件,线圈6组成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共同组成驱动组件,通过磁铁5和通电后的线圈6之间的磁力驱动第一电路板10沿平行于参考面的方向相对于第一电路板8移动,该参考面可以是第二电路板8朝向保强板9的面所在平面。其中,磁铁5和线圈6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可以利用其它具有磁性的第一驱动件利用磁力驱动第二驱动件横向移动。驱动组件除了是线圈和磁铁的形式外,还可以是SMA、Piezo和OIS马达等。

第一支架12的上方设有音圈马达14,该音圈马达14内侧设有镜头组15,音圈马达14沿光轴方向去的镜头组15远离或者靠近图像传感器2,以调节像距,音圈马达14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纵向驱动功能的驱动装置,其中,镜头组15、红外截止滤波片13和图像传感器2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光线由镜头组15进入后依次经过红外截止滤波片13和图像传感器2。红外截止滤波片13可以滤除环境中的红外线干扰。

为了实现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之间的导通,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以承载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走线;其中,连接组件4位于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之间,并且,连接组件4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图案化形成。相对于将第一电路板10放置于第二电路板8的镂空中,并在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的侧边之间设置连接组件,可以在第二电路板8的所在平面放向上节省占用面积。

图2表示出了连接组件4一种可能的结构,参考图2,连接组件4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4k,以及,柔性连接带(4a、4b、4c和4d)。其中,连接部4k示例性地为方形,;以柔性连接带4a为例,说明其延伸方式:柔性连接带4a包括多个依次垂直连接的分段,第一个分段与连接部4k的右侧边(x轴正方向的一端)连接,然后,以经过连接部4k的几何中心的垂线L1为螺旋轴线顺时针螺旋延伸,向下(y轴负方向)延伸,第二个分段向左(x轴负方向)延伸,第三个分段向上(y轴正方向)延伸,……,以此类推,柔性连接带4a的各个分段依次沿顺时针方向垂直连接形成螺旋结构,该柔性连接带4a的最外圈由上一侧沿x轴正方向延伸,其端部向x轴正方向相对于连接组件的外轮廓R凸出一段,凸出的这一段称为柔性连接带4a的第一连接端子5a。柔性连接带4a中每相邻两个分段垂直连接,且相邻的两个分段之间形成一个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数量介于2个至8个,以兼顾柔性连接带a的宽度和图像传感器2的大小,例如,分段z1和分段z2垂直连接,其余相邻分段之间也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形成外轮廓R大致呈方形的结构,便于与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的形状匹配,也便于与方形的图像传感器2的形状匹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柔性连接带4a的两个相邻分段之间垂直连接仅仅是示例性地,每相邻两个分段也可以其它角度弯折连接,以形成不同轮廓外形的连接组件,适配不同形状的图像传感器;除此之外,柔性连接带也可以沿弧形轨迹螺旋延伸,也可以达到减小变形时所需克服的材料应力的效果。

类似地,柔性连接带4b的一端与连接部4k的下侧边连接,沿顺时针螺旋延伸,柔性连接带4b的最外圈位于其最右侧并在下端向右侧凸出延伸一段,形成第一连接端子5b。

柔性连接带4c的一端与连接部4k的左侧边连接,沿顺时针螺旋延伸,柔性连接带4b的最外圈位于其最下侧并向左延伸,其末端向左侧凸出延伸一段,形成第一连接端子5c。

柔性连接带4d的一端与连接部4k的上侧边连接,沿顺时针螺旋延伸,柔性连接带4d的最外圈位于其最左侧,并向上延伸,在最上端向左侧凸出延伸一段,形成第一连接端子5d。

其中,沿柔性连接带(4a、4b、4c和4d)最外圈的侧边形成的连接组件的外轮廓R大致呈方形,有利于与方形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在后文中,关于连接组件的外轮廓和各柔性连接带的第一端子的定义可参考图2中对应概念的定义。且每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电连接,如第一连接端子5a与第一连接端子5d之间通过走线导通,第一连接端子5b与第一连接端子5c之间通过走线导通。

在图2中,第一连接端子(5a、5b、5c和5d)分别设置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的四个角部,其中,第一连接端子5a、5b垂直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的右侧边延伸,第一连接端子5c和5d垂直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的左侧边延伸。

其中,柔性连接带(4a、4b、4c和4d)相互之间保持一定间隔,以避免在变形时发生相互干扰。

在图2中,连接组件4包括4条柔性连接带,如4a、4b、4c和4d,但这仅仅是示例性地,只要包括多个,具体可以是至少两条柔性连接带,更具体如5个、6个甚至更多。只要一部分柔性连接带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电路板连接,另一部分柔性连接带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连接即可。并且,每个柔性连接带不限于沿顺时针螺旋延伸,也可以是沿逆时针螺旋延伸。上述两部分第一连接端子之间通过线路导通,最终实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导通。

图3表示出图1中第二电路板8、第一电路板10和连接组件4配合的俯视图,参考图3,连接组件4位于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之间。第一连接端子5a和5b与第一电路板10的边缘连接,见标注A和B处;第一连接端子5a和5b与第二电路板8的边缘连接,见标注C和D处。由于柔性连接带(4a、4b、4c和4d)均是绕连接部4k的轴线L1螺旋延伸,该轴线L1为连接组件4的螺旋轴线,第二电路板8、连接组件4和第一电路板10沿螺旋轴线排布,均具有一定的冗余度,当第一电路板10相对于第二电路板8横向(XY方向)移动时,柔性连接带(4a、4b、4c和4d)可提供足够的冗余量来变形,仅需克服较小的材料应力,便于快速对焦。

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柔性连接带4a和4b均通过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工艺粘结或焊接的方式与第一电路板10连接导通,但这仅仅是示例性地。柔性连接带4a和4b也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0为一体式结构。类似地,柔性连接带4c和4d与第二电路板8的连接方式可参考柔性连接带4a和4b与第一电路板10的连接方式。

图4表示出了当第二电路板8、第一电路板10和连接组件4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在成型后,第一连接端子5a和5b均与第一电路板10的左侧边一体式连接,第一连接端子5c和5d均与第二电路板8的右侧边一体式连接。该结构可直接采用一整块柔性电路板通过刻蚀等工艺图案化而形成,工艺简单,结构牢固,第二电路板8、第一电路板10和连接组件4之间不易分离,且安装方便,在使用时,直接将第二电路板8、第一电路板10和连接组件4两次对折(后文会通过相关实施例对组装方法进行说明),使连接组件4位于第二电路板8和第一电路板10之间,形成“Z”字型的一体式结构,而不必对第二电路板8、第一电路板10和连接组件4依次进行粘结组装。

在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中,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R的每个角部均设有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且每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位于相对的两条侧边中的一条上。但这仅仅是示例性地,上述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不一定分别设置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也可以仅保留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只要确保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端子分布于连接组件的外轮廓相对的两个侧边上,确保连接组件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均具有第一连接端子即可,这样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可以直接通过折叠形成“Z”字型的结构。再如,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R不局限于仅在外轮廓R的角部设置第一连接端子,还可以在外轮廓R的任意一条或几条侧边的中部设置第一连接端子,每个第一连接端子可以垂直(可以存在工程意义上的误差)于对应的外轮廓R的侧边。

此外,连接组件4的形式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四个第一连接端子(5a、5b、5c和5d)也可以分别位于连接组件4的四个不同侧边上。图5表示出图2所示连接组件的一种变形,图5与图2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端子5d位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R的上侧边,并径直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端子5b位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R的下侧边。其中,可以使第一连接端子5a和5b与第一电路板10连接,第一连接端子5c和5d与第二电路板8连接。该形状的连接组件4也可以在第一电路板10被横向驱动时减小阻力,而快速对焦的目的。

图6表示出图5的一种变形,图6所示连接组件与图5所示连接组件的区别在于:柔性连接带(4a、4b、4c和4d)改为逆时针螺旋;并且,每个柔性连接带的中部设有沿该柔性连接带延伸方向延伸的条状的第一镂空,具体可以参考柔性连接带4a中的第一镂空U1,以进一步提高柔性连接带4a的柔软性,降低第一电路板10相对于第二电路板8移动时的阻力,提高变焦速度。或者,也可以将图6所示的结构做如下描述:相邻的柔性连接带4a’的第一连接端子5a’和柔性连接带4a”的第一连接端子5a”连接形成一个第二连接端子6a,通过将多个柔性连接带的第一连接端子合并成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增加了与第一电路板10的连接面积,有利于连接的稳定。类似地,其余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子还依次形成有第二连接端子6b、6c和6d。且第二连接端子6a和第二连接端子6c关于螺旋轴线L1轴对称,第二连接端子6b和第二连接端子6d关于螺旋轴线L1轴对称。但其中只要确保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端子关于连接组件的螺旋轴线轴L1对称,即可使连接组件4的受力更加平衡。应当说明的是,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端子之间也可以是中心对称或者旋转对称,只要关于螺旋轴线L1对称即可,便于连接组件4与第一电路板10之间的力平衡。其中,每个柔性连接带内第一镂空的数量不一定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图7表示出图6的一种变形,每个柔性连接带内设置有两条间隔且并排设置的第一镂空U1。并且,连接部4k内设有第二镂空U2。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连接组件4的柔软度,且能降低连接组件4的质量。类似地,或者,也可以做另一种表述:相邻的柔性连接带4a’的第一连接端子5a’、柔性连接带4a”的第一连接端子5a”和柔性连接带4a”’的第一连接端子5a”’,连接形成一个第二连接端子6a;类似地,形成第二连接端子6b、6c和6d。

图8表示出连接组件的另一种变形结构,与图2所示结构的区别在于,柔性连接带的数量增加为8个,依次为柔性连接带(4e、4f、4g、4h、4i、4j、4m和4n),且柔性连接带(4e、4f、4g、4h、4i、4j、4m和4n)均沿逆时针螺旋延伸,柔性连接带(4e、4f、4g、4h、4i、4j、4m和4n)的末端依次形成有第一连接端子(5e、5f、5g、5h、5i、5j、5m和5n)。连接组件4外轮廓R的每个角部分别分布有两个第一连接端子。如,右上角第一连接端子5e和5f位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R右上角部,其中,第一连接端子5e垂直于外轮廓R的上侧边,第一连接端子5ef垂直于外轮廓R的右侧边。第一连接端子(5g、5h、5i、5j、5m和5n)以类似的方式分布于外轮廓R的其余角部。从而,外轮廓R的每个角部均分布有第一连接端子,且两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的垂直于所在角部的两个侧边。其中,可以使第一连接端子5n、5e、5f和5g与第二电路板8连接,第一连接端子5h、5i、5g和5m与第一电路板10连接,第一电路板10无论沿x轴还是y轴移动,连接组件4均可提供一定的冗余度,减小阻力,提高对焦速度,并且可以使连接组件4受力分布更加均匀。

但是应当理解,图8中某个角部可以仅保留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上述效果。只要确保连接组件的外轮廓的每个角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每个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角部对应的其中一条侧边即可。

图9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表示出当图9中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垫片与图像传感器配合的示意图,连接组件4除了与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8配合实现减小图像传感器2横向移动的阻力外,还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结构。在图9中,摄像模组还包括外框电路板Q,该外框电路板Q中部具有方形的第一镂空结构M,连接组件4设置于第一镂空结构M中,且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的侧边与第一镂空结构M的侧边一一对应基本平行。该连接组件4的各柔性连接带沿逆时针螺旋延伸。柔性连接部4a和4c关于该连接组件的螺旋轴线轴对称,柔性连接部4a和4c的第一连接端子分别与第一镂空结构M的内侧边连接(如一体式连接),有利于连接组件4平衡受力。柔性连接部4a和4c的第一连接端子分别与y轴方向延伸的均力延伸部4s和4k,均力延伸部4s和4k分布于连接组件4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图形传感器2连接,均力延伸部4s和4k位于连接组件4两侧有利于连接组件4的平衡受力。其中,在图9中,柔性连接部4a和4c的第一连接端子与连接器18实现连接的方式是通过外框电路板Q间接连接,实现连接组件4与连接器18的导通。并且,外框电路板Q环形结构有利于实现对连接组件4的限位。

而参考图10,图形传感器2位于的均力延伸部4s和4k上,且与均力延伸部4s和4k之间依次设有垫片T1和T2,使图像传感器2与连接组件4之间保持一定空隙,防止摩擦;图像传感器2与均力延伸部4s和4k之间通过金线7实现导通。图11给出了图10的另一种变形,在图11中,也可以将垫片T1和T2做成分别与均力延伸部4s和4k一体式的结构,以分别在均力延伸部4s和4k表面形成凸起结构,图像传感器2与上述凸起结构的线路之间以CAF或者焊接的方式导通,简化组装工艺。

图12表示出了图9的一种变形,均力延伸部4v和4t分列于连接组件4的左右两侧,且柔性连接带4a和4b的第一连接端子并列的设置在右上角部,并与均力延伸部4t连接,柔性连接带4c和4d的第一连接端子并列的设置在左下角部,并与均力延伸部4v连接,连接器18与均力延伸部4v连接。均力延伸部4t和4v与图像传感器2连接。均力延伸部4t和4v分布于连接组件4的左右两侧有利于实现连接组件4的受力平衡。

图13表示出了图12的一种变形,在图1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环绕连接组件4的外框电路板Q,对连接组件4限位,并作为固定组件的一部分,并且,均力延伸部4t增加分布于连接组件4上下两侧的横向结构,进一步使连接组件4受力均匀。

图14表示出了图9的另一种变形,均力延伸部4b增加了位于连接组件4上侧的横向结构,均力延伸部4z增加了位于连接组件4下方的横向结构,使图像传感器2和连接组件4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

总之,在图9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均力延伸部均是沿平行于连接组件4的外轮廓延伸的,有利于与图像传感器2的外形匹配,实现图像传感器2和连接组件4的平衡受力。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的结构,或者,图4中连接组件4与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8的一体式结构,或者,图9至图14中,连接组件4、个均力延伸部以及外框电路板的结构等。相关有益效果也请参考其在摄像模组中的作用。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该柔性电路板以图4中结构作为母板为例,该方法包括:

提供上述母板;

将连接组件4折叠至第一电路板10的一侧;

将第二电路板8折叠至连接组件4远离第一电路板10的一侧;

最终使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8分列于连接组件4的螺旋轴线L1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上述组装方法直接利用一块母板进行折叠,免除了拼装的步骤,简化了工艺,一体化结构稳定性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柔性电路板、摄像模组及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
  • 柔性电路板模组的组装方法及柔性电路板模组
技术分类

061201129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