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清洁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一种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垃圾清洁设备通常具有机身和底盘,机身与底盘之间拆装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清洁设备,以简化机身与底盘之间的拆装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机身;

底盘,配置为限制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底盘沿预设平面移动,所述预设平面与上下方向垂直,所述底盘部分地位于所述机身的下方以承载所述机身;以及

锁具,当所述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所述锁具配置为限制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底盘上移;当所述锁具处于解锁位置,所述锁具配置为允许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底盘上移。

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具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机身移动的锁舌,所述锁具配置为限制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锁舌上移,所述底盘形成有第一限位面;当所述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所述锁舌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下方,所述锁舌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叠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具包括多个锁扣,每个所述锁扣具有所述锁舌,每个所述锁舌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面,每个所述锁扣配置为限制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锁舌上移,所有所述锁扣中,至少存在三个所述锁扣呈三角形分布。

一实施例中,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所述锁扣中,其中一个锁扣为第一锁扣,所述第一锁扣与对应所述锁舌一体成型,所述机身部分地抵接在所述第一锁扣的底部,另外两个锁扣为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与对应所述锁舌一体成型,所述机身部分地抵接在所述第二锁扣的底部;所述锁具还包括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二锁扣对应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二锁扣与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枢接,每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扣枢接。

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锁舌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面错开,针对所述第一锁扣,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对应所述锁舌朝向所述第二锁扣的一侧,针对其中一个第二锁扣,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对应所述锁舌背离另一个第二锁扣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锁扣相对于所述机身移动,以使所述锁具从所述解锁位置切换到所述上锁位置。

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锁扣形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机身形成有第三限位面,每个所述第二锁扣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每个所述弹性件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面,每个所述弹性件位于对应所述第二限位面和对应所述第三限位面之间。

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锁扣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底盘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和/或,所述机身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具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机身内,所述锁具具有能够使所述锁具在所述上锁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的操作部,所述机身形成有与所述操作部对应的第一避让孔。

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包括:

连接罩,所述底盘配置为限制所述连接罩相对于所述底盘沿所述预设平面移动,所述底盘部分地位于所述连接罩的下方以承载所述连接罩;当所述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所述锁具配置为限制所述连接罩相对于所述底盘上移;当所述锁具处于解锁位置,所述锁具配置为允许所述连接罩相对于所述底盘上移;以及

桶体,环绕在所述连接罩的周围,所述连接罩连接在所述桶体的底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罩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底盘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以限制所述连接罩相对于所述底盘沿预设平面移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罩还形成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连接罩的上侧,所述锁具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二容纳腔部分地位于所述定位柱内,所述定位柱的侧壁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避让孔,当所述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所述锁具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锁具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侧壁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底端的支撑部,当所述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所述支撑部抵接于所述锁具的底部以防止所述锁具失效。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

盘体,位于所述机身的下方以承载所述机身;以及

凸出部,连接在所述盘体的上方,所述机身套设于所述凸出部以限制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底盘沿所述预设平面移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形成有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凸出部内的第三容纳腔,所述凸出部的侧壁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当所述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所述锁具穿设于所述第三避让孔,所述锁具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

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由于预设平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底盘限制机身相对于底盘沿预设平面移动,机身无法沿预设平面移动而脱离底盘,底盘承载机身,机身无法通过下移脱离底盘,当锁具处于上锁位置,由于锁具限制机身相对于底盘上移,机身无法相对于底盘上移而脱离底盘,因此,当锁具处于上锁位置,机身沿各方向均无法脱离底盘,从而实现机身与底盘的安装。当锁具处于解锁位置,由于锁具允许机身相对于底盘上移,机身能够上移脱离底盘,从而将机身从底盘上拆卸下来。通过移动锁具改变锁具的位置,使锁具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即能够实现机身与底盘的拆装,不需要反复旋拧螺栓或螺钉等螺纹连接件,因此,机身与底盘的拆装操作较为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位置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位置B处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位置C处的放大视图;

图9为图7所示底盘在另一个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位置D-D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锁具、连接罩以及底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位置E-E处的剖视图,图中示出的锁具处于解锁位置;

图14为图12中位置E-E处的剖视图,图中示出的锁具处于上锁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机身1;第一避让孔11;连接罩12;定位柱121;第二避让孔1211;支撑部1212;第二容纳腔122;底板123;侧板124;桶体13;第三限位面14;底盘2;第一限位面21;盘体22;凸出部23;第三避让孔231;第一边界面232;第三容纳腔24;锁具3;锁舌31;连接杆32;第一锁扣33;第二锁扣34;安装柱341;第二限位面342;第一容纳腔35;操作部3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作为本申请创造性构思的一部分,在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前,需对现有技术中,清洁设备的机身与底盘拆装操作较为繁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中,清洁设备通常包括机身和底盘,底盘通常位于机身底部,底盘承载机身,机身与底盘之间通常采用螺纹连接,如螺栓或螺钉等。安装过程中,需要将机身放置于底盘,然后再通过螺栓或螺钉拧紧。拆卸过程中,需要先将螺纹连接件如螺栓或螺钉拧松才能将机身从底盘上拆下。因此,拆装操作过程较为繁杂。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请参阅图1、图2、图12、图13以及图14,清洁设备包括机身1、底盘2以及锁具3。底盘2配置为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预设平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底盘2部分地位于机身1的下方以承载机身1。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具3配置为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锁具3配置为允许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如此结构形式,由于预设平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底盘2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机身1无法沿预设平面移动而脱离底盘2,底盘2承载机身1,机身1无法通过下移脱离底盘2,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由于锁具3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机身1无法相对于底盘2上移而脱离底盘2,因此,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机身1沿各方向均无法脱离底盘2,从而实现机身1与底盘2的安装。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由于锁具允许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机身1能够上移脱离底盘2,从而将机身1从底盘2上拆卸下来。通过移动锁具3改变锁具3的位置,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即能够实现机身1与底盘2的拆装,不需要反复旋拧螺栓或螺钉等螺纹连接件,因此,机身1与底盘2的拆装操作较为方便、简单。

需要解释的是,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叠置,当锁舌31和第一限位面21沿上方投影,或锁舌31和第一限位面21沿下方投影,锁舌31的投影区域和第一限位面21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需要解释的是,沿预设平面移动包括在预设平面内移动以及在与预设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可以为吸尘器。

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可以为扫地机器人。

一实施例中,底盘2通常是能够移动的,清洁设备包括设置在底盘2上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带动底盘2移动,从而使得整个清洁设备移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4,锁具3具有能够相对于机身1移动的锁舌31,锁具3配置为限制机身1相对于锁舌31上移,底盘2形成有第一限位面21。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舌31位于第一限位面21的下方,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叠置。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移动锁舌31改变锁舌31的位置,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舌31位于第一限位面21的下方,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叠置,由于锁具3限制机身1相对于锁舌31上移,如果机身1试图相对于底盘2上移以脱离底盘2,机身1将带动锁舌31相对于底盘2上移,锁舌31相对于底盘2上移会受到第一限位面21的限制,第一限位面21限制锁舌31和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因而机身1无法脱离底盘2。

可以理解的是,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锁舌31的位置使得机身1能够相对于底盘2上移而脱离底盘2。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锁舌31的位置存在多种可能。一实施例中,锁舌31位于第一限位面21的下方,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一实施例中,锁舌31位于第一限位面21的上方。

需要解释的是,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当锁舌31和第一限位面21沿上方投影,或锁舌31和第一限位面21沿下方投影,锁舌31的投影区域和第一限位面21的投影区域分离,两者之间没有重叠区域。一实施例中,锁舌31相对于机身1移动的方向与上下方向垂直。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12~图14,锁具3至少部分地位于机身1内。如此结构形式,能够尽量避免锁具3露出于机身1外,使清洁设备整体较为美观。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锁具3具有能够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的操作部36。

一实施例中,整个锁具3位于机身1内。

一实施例中,锁具3部分地位于机身1内,操作部36位于机身1外。如此结构形式,既便于操作人员对操作部36进行操作,以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又能够使清洁设备较为美观。

一实施例中,锁具3可以位于机身1外。

可以理解的是,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机身1虽然无法脱离底盘2,但当机身1试图相对于底盘2上抬,可能出现机身1部分位置向上翘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9~图14,锁具3包括多个锁扣,每个锁扣具有锁舌31,每个锁舌31对应设置有第一限位面21,每个锁扣配置为限制机身1相对于锁舌31上移,所有锁扣中,至少存在三个锁扣呈三角形分布。如此结构形式,一方面,由于锁扣呈三角形分布且每个锁扣限制机身1相对于锁舌31上移,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第一限位面21限制对应的锁舌31相对于第一限位面21上移,在不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三个位置处,机身1相对于底盘2的上移均受到限制,达到均匀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的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身1部分位置上翘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三个位置才能够形成一个平面,至少三个锁扣呈三角形分布,既能够均匀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上移,又能够尽量减小锁扣的使用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锁扣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三个。

一实施例中,锁扣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锁扣呈矩形分布,任意三个锁扣呈三角形分布。

一实施例中,锁扣的数量可以为五个,五个锁扣呈五边形分布,任意三个锁扣呈三角形分布。

一实施例中,锁扣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

一实施例中,可以对每个锁扣分别进行操作,以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一实施例中,可以对部分锁扣进行操作,以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每个锁扣可以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锁扣中,其中一个锁扣为第一锁扣33,第一锁扣33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机身1部分地抵接在第一锁扣33的底部,另外两个锁扣为第二锁扣34,第二锁扣34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机身1部分地抵接在第二锁扣34的底部。锁具3还包括连接杆32,每个第二锁扣34对应设置有连接杆32,每个第二锁扣34与对应连接杆32的一端枢接,每个连接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扣33枢接。如此结构形式,由于机身1部分地抵接在第一锁扣33的底部,使得第一锁扣33限制机身1相对于第一锁扣33上移,由于第一锁扣33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第一锁扣33限制机身1相对于第一锁扣33上移,相应地使得机身1被限制相对于与第一锁扣33一体成型的锁舌31上移。锁舌31能够相对于机身1移动,因此,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的第一锁扣33可以相对于机身1移动。由于机身1部分地抵接在第二锁扣34的底部,使得第二锁扣34限制机身1相对于第二锁扣34上移,由于第二锁扣34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第二锁扣34限制机身1相对于第二锁扣34上移,相应地使得机身1被限制相对于与第二锁扣34一体成型的锁舌31上移。锁舌31能够相对于机身1移动,因此,与对应锁舌31一体成型的第二锁扣34可以相对于机身1移动。每根连接杆32分别与第一锁扣33和第二锁扣34枢接,第二锁扣34相对于机身1移动使得对应的连接杆32牵引第一锁扣33移动,通过两个第二锁扣34的移动即能够改变与第一锁扣33一体成型的锁舌31以及与第二锁扣34一体成型的锁舌31的位置,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不需要对每个锁扣进行操作,因而机身1与底盘2之间的拆装较为简单。

一实施例中,每个锁扣包括扣体以及设置在扣体上的移动件,移动件能够相对于扣体移动,扣体配置为限制移动件相对于扣体下移,扣体可以与机身1连接,锁舌31与对应移动件一体成型。如此,由于扣体与机身1连接,使得扣体能够限制机身1相对于扣体上移,由于扣体配置为限制移动件相对于扣体下移,扣体能够限制机身1相对于扣体上移,因此,通过扣体能够限制机身1相对于与对应移动件一体成型的锁舌31上移。

一实施例中,移动件的移动的方向可以与上下方向垂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12、图13和图14,第一锁扣33和第二锁扣34可以均位于机身1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操作部36形成在第二锁扣34上,每个第二锁扣34对应设置有操作部36。如此结构形式,可通过操作部36移动第二锁扣34。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操作部36位于对应第二锁扣34背离另一个第二锁扣34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可以较为方便地按压两个操作部36使两个第二锁扣34相互靠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3和图14,每个第二锁扣34与对应连接杆32的一端枢接,每根连接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扣33枢接。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针对第一锁扣33,对应第一限位面21位于对应锁舌31朝向第二锁扣34的一侧。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针对其中一个第二锁扣34,对应第一限位面21位于对应锁舌31背离另一个第二锁扣34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当两个第二锁扣34沿相互背离方向直线移动,两个第二锁扣34相互远离,第一锁扣33受到连接杆32的牵引而朝向第二锁扣34移动,使得每个锁舌31能够移动至对应第一限位面21的下方且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叠置,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到上锁位置。当两个第二锁扣34沿相互面对的方向直线移动,两个第二锁扣34相互靠近,第一锁扣33受到连接杆32的牵引而背离第二锁扣34移动,使得每个锁舌31能够移动至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的位置,锁具3从上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第一限位面21、锁舌31、第一锁扣33和第二锁扣34的不同位置,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切换方式略有区别。

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锁扣34与对应连接杆32的一端枢接,每根连接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扣33枢接。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针对第一锁扣33,对应第一限位面21位于对应锁舌31背离第二锁扣34的一侧。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针对其中一个第二锁扣34,对应第一限位面21位于对应锁舌31朝向另一个第二锁扣34的一侧。如此,当两个第二锁扣34沿相互面对的方向直线移动,两个第二锁扣34相互靠近,第一锁扣33受到连接杆32的牵引而背离第二锁扣34移动,使得每个锁舌31能够移动至第一限位面21的下方且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叠置,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到上锁位置。当两个第二锁扣34沿相互背离方向直线移动,两个第二锁扣34相互远离,第一锁扣33受到连接杆32的牵引而朝向第二锁扣34移动,使得每个锁舌31能够移动至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的位置,锁具3从上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

一实施例中,当锁具3不设置连接杆32,可以分别对第一锁扣33和第二锁扣34进行操作以调整对应锁舌31与对应第一限位面21的位置,使锁具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一实施例中,锁具3还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弹性件配置为驱动第二锁扣34相对于机身1移动,以使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至上锁位置。如此结构形式,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通过弹性件能够自动将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到上锁位置,并使锁具3保持在上锁位置。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操作人员可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移动第二锁扣34使锁具3从上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

一实施例中,当锁具3不设置弹性件,锁具3从上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以及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到上锁位置均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操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4,每个第二锁扣34形成有第二限位面342,机身1形成有第三限位面14,每个第二锁扣34设置有弹性件,每个弹性件对应设置有第三限位面14,每个弹性件位于对应第二限位面342和对应第三限位面14之间。如此结构形式,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弹性件在弹力作用下牵引第二锁扣34移动,使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至上锁位置。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与第二限位面342抵接或弹性件与第二锁扣34连接,弹性件与第三限位面14抵接或弹性件与机身1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4,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针对其中一个第二锁扣34,对应第一限位面21位于对应锁舌31背离另一个第二锁扣34的一侧,对应第三限位面14位于对应锁舌31背离另一个第二锁扣34的一侧,对应第一限位面21位于对应第三限位面14与对应锁舌31之间,对应第二限位面342位于对应第三限位面14背离另一个第二锁扣34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的弹力使得弹性件牵引第二锁扣34移动,使锁具3从解锁位置切换到上锁位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每个第二锁扣34形成有安装柱341,弹性件套设在安装柱341上。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为扭簧。

一实施例中,每根连接杆32对应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对应连接杆32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扣33连接。当锁舌31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错开,扭簧的弹力驱动相应的连接杆32相对于第一锁扣33转动,连接杆32带动相应的第二锁扣34移动,从而使得锁具3在解锁位置和上锁位置之间切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3和图14,每个锁扣形成有第一容纳腔35,底盘2部分地位于第一容纳腔35内。如此结构形式,相当于锁扣套设在底盘2上,可通过底盘2对锁具3定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3和图14,每个锁扣形成有第一容纳腔35,机身1部分地位于第一容纳腔35内。如此结构形,相当于锁扣套设在机身1上,可通过机身1对锁具3定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3和图14,每个锁扣形成有第一容纳腔35,底盘2和机身1均部分地位于第一容纳腔35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当锁具3至少部分地位于机身1内,机身1形成有与操作部36对应的第一避让孔11。如此结构形式,当操作部36位于机身1内,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避让孔伸入机身1内对操作部36进行操作。操作部36也可以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1并露出于机身1外。因此,第一避让孔11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对锁具3的操作部36进行操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机身1包括连接罩12以及桶体13。底盘2配置为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底盘2部分地位于连接罩12的下方以承载连接罩12。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具3配置为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上移。当锁具3处于解锁位置,锁具3配置为允许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上移。桶体13环绕在连接罩12的周围,连接罩12连接在桶体13的底部。如此结构形式,由于桶体13与连接罩12连接,通过底盘2对连接罩12的移动限制实现了底盘2对机身1整体的移动限制,通过锁具3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上移实现了锁具3限制机身1整体相对底盘2上移,通过锁具3允许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上移实现锁具允许机身1整体相对底盘2上移。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锁具3配置为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锁舌31上移,从而实现锁具3限制机身1整体相对于锁舌31上移。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图11~图14,锁扣配置为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锁舌31上移。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第一避让孔11贯穿连接罩12和桶体13。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以及图11~图14,连接罩12抵接在第一锁扣33的底部,连接罩12抵接在第二锁扣34的底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连接罩12包括底板123和连接在底板123周围的侧板124。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第一避让孔11贯穿侧板124,第一避让孔11贯穿桶体13的侧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以及图11~图14,连接罩12的底板123分别与第一锁扣33和第二锁扣34的底部抵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以及图12~图14,连接罩12形成有第二容纳腔122,底盘2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以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如此结构形式,底盘2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第二容纳腔122起到约束底盘2的作用,使得底盘2能够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第二容纳腔122可以贯穿底板123。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以及图12~图14,连接罩12还形成有定位柱121,定位柱121位于连接罩12的上侧,锁具3套设于定位柱121。如此结构形式,锁具3套设在定位柱121上,使得锁具3相对于机身1能够形成大致的定位,即使机身1脱离了底盘2,锁具3也不会过度地偏离其工作位置,当机身1重新放置到底盘2上,不需要再对锁具3与机身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试,可直接对锁具3进行上锁和解锁操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以及图12~图14,第三限位面14形成在定位柱121上。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与定位柱121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以及图12~图14,第三限位面14位于定位柱121背离对应锁舌31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定位柱121形成在底板123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4,每个锁扣设置有定位柱121,每个定位柱121位于对应锁扣的第一容纳腔35内。这样,每个锁扣通过对应的第一容纳腔35套设于对应的定位柱12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与每个第二锁扣34对应的定位柱121形成有第三限位面14,与第一锁扣33对应的定位柱121可以不设置第三限位面14。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4,第一锁扣33套设于对应定位柱121,两个第二锁扣34分别套设于对应定位柱12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请参阅图3~图6,以及图12~图14,第二容纳腔122部分地位于定位柱121内,定位柱121的侧壁具有连通第二容纳腔122的第二避让孔1211,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具3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211,锁具3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如此结构形式,底盘2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的部分对锁具3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的部分进行限制,使得机身1无法相对于底盘2上移而脱离底盘2。由于第二容纳腔122部分地位于定位柱121内,底盘2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锁具3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以使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因此,锁具3被定位的大致定位位置,限制连接罩12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的限制位置,以及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对应的锁具3与底盘2的配合位置均大致集中到了定位柱121所处的位置,使得清洁设备整体较为紧凑,集中度较高,能够节省空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一限位面21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舌31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211,锁舌31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锁舌31可穿过第二避让孔1211移动至第一限位面21的下方并沿上下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1叠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请参阅图3~图6,每个锁扣设置有定位柱121,每个定位柱121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22,每个第二容纳腔122部分地位于对应的定位柱121内。每个定位柱121具有连通对应第二容纳腔122的第二避让孔1211,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舌31穿设于对应第二避让孔1211。每个第二容纳腔122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面21。

可以理解的是,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具3穿过第二避让孔1211伸入第二容纳腔122内的部分相当于悬臂,如果试图相对于底盘2上抬机身1,底盘2作用在锁具3伸入第二容纳腔122的部分的作用力可能对锁具3造成破坏,使锁具3失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以及图12~图14,定位柱121的侧壁具有位于第二避让孔1211底端的支撑部1212,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支撑部1212抵接于锁具3的底部以防止锁具3失效。如此结构形式,在上锁位置下,使得锁具3的底部形成较为有力地支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锁具3被破坏而失效的可能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支撑部1212抵接于锁舌31的底部。

一实施例中,每个锁扣设置有定位柱121,每个定位柱121的侧壁具有位于对应第二避让孔1211底端的支撑部1212。

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122也可以不设置在定位柱121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图10,以及图12~图14,底盘2包括盘体22和凸出部23。盘体22位于机身1的下方以承载机身1。凸出部23连接在盘体22的上方,机身1套设于凸出部23以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盘体22承载机身1达到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下移的目的,通过与盘体22连接的凸出部23达到限制机身1相对于底盘2沿预设平面移动的目的。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10,第一限位面21形成在凸出部23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4,连接罩12套设于凸出部23。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4,凸出部23位于第二容纳腔122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4,盘体22位于连接罩12的下方。

一实施例中,盘体22与凸出部23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10,底盘2形成有至少部分地位于凸出部23内的第三容纳腔24,凸出部23的侧壁具有第三避让孔231,第三避让孔231连通第三容纳腔24。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具3穿设于第三避让孔231,锁具3部分地位于第三容纳腔24。如此结构形式,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具3能够穿过第三避让孔231部分地进入第三容纳腔24,避免底盘2向锁具3施加的作用力作用在锁具3悬出的端部形成较大力矩,减少锁舌31被破坏的可能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当锁具3处于上锁位置,锁舌31能够穿过第三避让孔231部分地进入第三容纳腔24。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凸出部23的侧壁具有第一边界面232,第一边界面232和第一限位面21围设成第三避让孔231,第一限位面21位于第三避让孔231的顶部。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清洁设备的对接站、储存和引入清洁设备的方法以及连同对接站一起使用的清洁设备
  • 一种湿式表面清洁设备及湿式表面清洁设备的充放电液位检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5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