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一种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释压排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季节变化,在寒冷的冬季,我们购买的饮料及食品等,在食用时由于温度较低,容易刺激肠胃产生不适感。但是在户外无火源无电源的环境下,难以对饮料、食品进行加热。使用石灰粉等物质制作的发热包,遇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热源。利用这种热源,技术人员提出了许多种一次性使用的自加热技术方案。

例如自加热米饭、自加热火锅等自加热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加热包与反应液混合发生放热反应产生热量的同时,会产生气体,而该气体若不排出会存在过压爆炸危险,因此需要对加热舱进行排气释压。

然而现有技术通常是在自加热装置的盖体上开设通气孔来释放气体。但随之而来的缺陷在于,在户外移动环境中,比如徒步旅行或车辆行驶过程中,使用自加热产品难免会发生摇摆、振动,甚至翻滚等问题,因此反应液容易从通气孔向外溢撒,造成使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以在排气口常开条件下,防止容器中的反应液向外溢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释压排气组件,其包括:漂浮体,第一气管,其中所述漂浮体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连通的汇流穴,所述汇流穴还与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接通,所述漂浮体放置在容器内,且所述漂浮体至少部分浮于液体,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与容器的排气口连通。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所述汇流穴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其中所述压力阀包括:阀门,支架,弹性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汇流穴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连接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阀门经弹性件的弹性支撑,适时开/闭第一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所述汇流穴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其中所述该压力阀包括:阀门,支架,弹性件,支柱, 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汇流穴内,所述支柱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弹性件套接在支柱上,所述阀门上设有引导口,以供支柱插入并使所述阀门与弹性件配接,以支撑所述阀门沿所述支柱弹性升降,适时开/闭第一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组件,其包括:第二气管,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所述第二气管于容器外侧与排气口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释压排气组件,其包括:漂浮体,第一气管,其中所述漂浮体包括:浮标单元,浮翼,其中所述漂浮单元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连通的汇流穴,所述浮翼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第三位置处,所述汇流穴还与第一气管的第一端接通,所述漂浮体放置在容器内,且所述漂浮体至少部分浮于液体并保持第一气孔朝向,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二端与容器的排气口连通。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漂浮体还包括:砣单元,所述砣单元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下部且位于所述浮翼下方,所述砣单元物质密度高于液体,以在所述漂浮单元浮于液体时潜于液面之下。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所述汇流穴内适时封闭所述气道,其中所述压力阀包括:阀门,支架,弹性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汇流穴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连接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阀门经弹性件的弹性支撑,适时开/闭第一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组件,其包括:第二气管,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所述第二气管于容器外侧与排气口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装置,其包括:释压排气组件,容器,反应液,热源体,其中所述释压排气组件包括:漂浮体,第一气管,其中所述漂浮体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连通的汇流穴,其中所述汇流穴还与第一气管第一端接通,所述漂浮体放置在容器内腔,所述第一气管第二端与容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热源体放置在容器内腔,所述容器内腔填装有适量反应液,促使所述热源体释放热反应,并在容器翻转时供所述漂浮体至少部分浮于反应液。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装置还包括: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所述汇流穴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其中所述压力阀包括:阀门,支架,弹性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汇流穴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连接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阀门经弹性件的弹性支撑,适时开/闭第一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装置还包括:通气组件,其包括:第二气管,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所述第二气管于所述容器外侧与排气口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装置,其包括:释压排气组件,容器,反应液,热源体,其中所述释压排气组件包括:漂浮体,第一气管,其中所述漂浮体包括:浮标单元,砣单元,浮翼,其中所述漂浮单元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连通的汇流穴,所述浮翼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第三位置处,所述砣单元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下部且位于所述浮翼下方,所述汇流穴还与第一气管第一端接通,所述漂浮体放置在容器内腔,所述第一气管第二端与容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热源体放置在容器内腔,所述容器内腔填装有适量反应液,促使所述热源体释放热反应,并在容器翻转时供所述漂浮体至少部分浮于反应液及保持第一气孔朝向。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装置还包括: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所述汇流穴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其中所述压力阀包括:阀门,支架,弹性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汇流穴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连接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阀门经弹性件的弹性支撑,适时开/闭第一气孔

在可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加热装置还包括:通气组件,其包括:第二气管,弹性件,封堵板,其中所述第二气管于所述容器外侧与排气口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封堵板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该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能在排气口常开条件下,防止容器中的反应液向外溢撒,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容器内的密闭性,籍次适于在各类户外移动环境中使用,拓展了适用场景,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三实施例的漂浮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三实施例的带压力阀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三实施例的带压力阀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三实施例另一种带压力阀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砣单元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压力阀和砣单元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砣单元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三实施例的带压力阀的空心体状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和压力阀的空心体状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和压力阀的空心体状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四实施例的带浮翼的空心体状的漂浮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四实施例的中容器带通气组件及容器翻转状态下该漂浮体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二、三、四实施例的中通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漂浮体1,第一气孔2,第一气管3,容器4,盖帽5,液体6,反应液6',热源体7,排气口8,汇流穴9,压力阀11,阀门12,支架13,弹簧14,支柱15,引导口16,通气组件71,第二气管72,封堵板73第二气孔74,浮标单元111,浮翼112,砣单元1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布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现有技术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且图示中的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必须的或非必须的,以及上述图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其中需要说的是,本实施例下的该热源体优选采用现有技术材料/结构制成,以形成如化学反应加热或电加热等形式,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制。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所述热源体可采用如生石灰加热包时,该反应液可设置为水,同时本案中所称液体可以为水也可指代反应液,从而本实施例中所称的液体/水/反应液/热源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施例可能实现的方案而进行选择或其它现有技术进行替换上的理解,而并不被其的名称所限制。

(一)

为了实现在排气口8常开条件下,防止容器4中的液体6向外溢撒,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释压排气组件,其包括:漂浮体1,第一气管3,其中所述漂浮体1优选采用易浮于液体6的现有材料制成,如高分子材料,如泡沫塑料,塑胶,聚酯纤维等或木材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浮力,如本实施例下优选为泡沐塑料材质制成漂浮体1,从而尽可能使得漂浮体1大部分可浮于液体6之上,其中该漂浮体1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2,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2连通的汇流穴9,其中如图1所示,该漂浮体1第一位置包括漂浮体1的外表面,而该第二位置优选为漂浮体1的内部,另一方面所述汇流穴9还与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一端接通,所述漂浮体1放置在容器4内,且所述漂浮体1至少部分浮于液体6,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二端与容器4的排气口8连通。

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气管3优选为软管,从而便于漂浮体1浮于液体6时,能够顺该漂浮体1的带动而移动,不妨碍漂浮体1的浮动,从而使得该漂浮体1能够始终漂浮在液体6上,并通过该第一气孔2来汇入气体进入该汇流穴9,并由第一气管3排出,可见无论该容器4如何摇晃,该漂浮体1将始终浮于液面,以避免汇流穴9被灌入液体6,从而即便该容器4的排气口8始终常开,也不会有大量液体6外溢。

此外为了更好的防止液体6被灌入汇流穴9,在优选实施方式下,可以通过缩小该第一气孔2的孔径来配合对于液体6的张力,从而防止位于液面位置的第一气孔2被水浸入。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称外溢的液体6,仅用于指代用于漂浮体1浮动的液体6,而并不包括水蒸气或其它冷凝后的液体6,其目的仅用于避免容器4内所盛液体6被因容器4晃动而洒出。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液体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11,所述压力阀11设置在所述汇流穴9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2,其中如图3、图4所示,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12连接的弹簧14,其中所述阀门12经弹簧14的弹性支撑,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液体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漂浮体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

其中为了更好的稳定该压力阀11的弹性封闭机构,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如图5所示,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支柱15,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所述支柱15固定在支架13上,所述弹簧14套接在支柱15上,所述阀门12上设有引导口16,以供支柱15插入并使所述阀门12与弹簧14配接,以支撑所述阀门12沿所述支柱15弹性升降,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液体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漂浮体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籍此防止阀门12升降时可能产生的晃动或被卡,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一气孔2能被适时封闭。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液体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组件71,其中该通气组件71可以与该压力阀11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如图14、图15所示,其中该通气组件71包括:第二气管72,弹簧14,封堵板73,其中所述第二气管72于容器4外侧与排气口8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3连通,所述第二气管72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74,所述封堵板73通过弹簧14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73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74。

籍此当容器4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容器4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簧14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封功能,使得第一气管3呈封闭状态,从而由于该管内压力关系使得液体6无法由该第一气孔2进入该汇流穴9内,同时防止内部液体6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容器4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簧14的弹力来进行设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至图2所示示例中,该漂浮体1呈具有一定厚度的球体,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漂浮体1也可以呈空心球体状,如图10所示,通过缩小第一气孔2尺寸来配合液体6张力,也能做到较好的浮游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该漂浮体1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组合。

(二)

为了实现在排气口8常开条件下,防止容器4中的液体6向外溢撒,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释压排气组件,其包括:漂浮体1,第一气管3,其中所述漂浮体1包括:浮标单元111,浮翼112,其中所述浮翼112优选采用易浮于液体6的现有材料制成,如高分子材料,如泡沫塑料,塑胶,聚酯纤维等或木材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浮力,如本实施例下优选为泡沐塑料材质制浮翼112,从而尽可能使得浮翼112大部分可浮于液体6之上,其中该漂浮单元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 孔2,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2连通的汇流穴9,所述浮翼112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111第三位置处,如图9所示,其中该漂浮单元第一位置包括浮标单元111的上部外表面,而该第二位置优选为浮标单元111的内部 ,而该第三位置优选为浮标单元111下部,另一方面所述汇流穴9还与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二端与容器4的排气口8连通,所述漂浮体1放置在容器4内,且所述浮标单元111通过浮翼112承载,以浮于液体6并保持其第一气孔2始终朝上不与液面接触。

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气管3优选为软管,从而便于漂浮体1浮于液体6时,能够顺该漂浮体1的带动而移动,不妨碍漂浮体1的浮动,另一方面由于浮翼112增大了浮标单元111的浮力,并且提高了浮标单元111的稳定性,使其不易翻转,从而使得该漂浮体1能够始终漂浮在液体6上,并保持其第一气孔2始终朝上,不与液面接触,籍此通过该第一气孔2来汇入气体进入该汇流穴9后不易带入液体6,而气体可随第一气管3排出,可见无论该容器4如何摇晃,该漂浮体1将始终浮于液面,并能始终保持第一气孔2的朝向,以避免汇流穴9被灌入液体6,从而即便该容器4的排气口8始终常开,也不会有大量液体6外溢。相比实施例一来说,其漂浮体1更不易翻转,从而以另一种方式减少了第一气孔2被灌入液体6的几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适应在容器4激烈翻腾、摇晃过程中确保该漂浮体1不会翻转,如图6、图8所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漂浮体1还包括:砣单元113,所述砣单元113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111下部且位于所述浮翼112下方,所述砣单元113物质密度高于液体6具有一定重量,因此可以在所述漂浮单元浮于液体6时潜于液面之下形成锚定效果,从而提高该漂浮体1抗摇晃翻腾的性能,使该第一气孔2能够始终浮于液面之上,防止液体6灌入。

而另一方面,该砣单元113的尺寸可随其密度与重量,及与该浮翼112的浮力进行调整,如图6及图8所示,籍此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液体6的浮力及容器4内腔大小,而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在此仅作示例以说明可替换性,并不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液体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11,所述压力阀11设置在所述汇流穴9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2,其中如图7所示,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12连接的弹簧14,其中所述阀门12经弹簧14的弹性支撑,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液体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浮标单元11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

其中为了更好的稳定该压力阀11的弹性封闭机构,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支柱15,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所述支柱15固定在支架13上,所述弹簧14套接在支柱15上,所述阀门12上设有引导口16,以供支柱15插入并使所述阀门12与弹簧14配接,以支撑所述阀门12沿所述支柱15弹性升降,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液体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浮标单元11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籍此防止阀门12升降时可能产生的晃动或被卡,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一气孔2能被适时封闭。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液体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组件71,其中该通气组件71可以与该压力阀11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如图14、图15所示,其中该通气组件71包括:第二气管72,弹簧14,封堵板73,其中所述第二气管72于容器4外侧与排气口8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3连通,所述第二气管72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74,所述封堵板73通过弹簧14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73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74。

籍此当容器4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容器4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簧14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封功能,使得第一气管3呈封闭状态,从而由于该管内压力关系使得反应液6’无法由该第一气孔2进入该汇流穴9内,同时防止内部液体6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容器4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簧14的弹力来进行设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6至图9所示示例中,该浮标单元111具有一定厚度,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浮标单元111也可以呈空心状,如图11至图13所示,也能做到较好的浮游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该浮标单元111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组合。

(三)

为了实现在排气口8常开条件下,防止容器4中的反应液6’向外溢撒,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装置,其包括:释压排气组件,容器4,反应液6’,热源体7,其中所述释压排气组件包括:漂浮体1,第一气管3,其中所述漂浮体1优选采用易浮于液体6的现有材料制成,如高分子材料,如泡沫塑料,塑胶,聚酯纤维等或木材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浮力,如本实施例下优选为泡沐塑料材质制成漂浮体1,从而尽可能使得漂浮体1大部分可浮于液体6之上,其中该漂浮体1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2,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2连通的汇流穴9,其中如图1所示,该漂浮体1第一位置包括漂浮体1的外表面,而该第二位置优选为漂浮体1的内部,另一方面所述汇流穴9还与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一端接通,其中所述容器4本实施例中设有盖帽5,以供开启容器4,令所述漂浮体1放置在容器4内,且所述漂浮体1至少部分浮于液体6,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二端与容器4的排气口8连通;所述热源体7放置在容器4内腔,所述容器4内腔填装有适量反应液6’,以促使所述热源体7释放热反应,并配合容器4内腔形状,以供容器4任意角度翻转时,所述漂浮体1仍然至少部分浮于反应液6’。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容器4也可不设置盖帽5,而形成一次性封装使用的形态,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该盖帽5的用途在于,可以便于替换热源体7并补充反应液6’,便于循环使用,而并非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产品实际用途和具体情况进行其它现有技术已知的替换或组合实施方式,因而皆属于本实施例的揭露范围。

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气管3优选为软管,从而便于漂浮体1浮于反应液6’时,能够顺该漂浮体1的带动而移动,不妨碍漂浮体1的浮动,从而使得该漂浮体1能够始终漂浮在反应液6’上,并通过该第一气孔2来汇入气体进入该汇流穴9,并由第一气管3排出,可见无论该容器4如何摇晃,该漂浮体1将始终浮于反应液6’液面,以避免汇流穴9被灌入液体6,从而即便该容器4的排气口8始终常开,也不会有大量反应液6’外溢。

此外为了更好的防止反应液6’被灌入汇流穴9,在优选实施方式下,可以通过缩小该第一气孔2的孔径来配合对于反应液6’液体6的张力,从而防止位于反应液6’液面位置的第一气孔2被水浸入。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称外溢的反应液6’,仅用于指代用于漂浮体1浮动的液体6,而并不包括水蒸气化或其它冷凝后的反应液6’,其目的仅用于避免容器4内所盛反应液6’被因容器4晃动而洒出。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反应液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11,所述压力阀11设置在所述汇流穴9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2,其中如图3、图4所示,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12连接的弹簧14,其中所述阀门12经弹簧14的弹性支撑,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反应液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漂浮体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

其中为了更好的稳定该压力阀11的弹性封闭机构,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如图5所示,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支柱15,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所述支柱15固定在支架13上,所述弹簧14套接在支柱15上,所述阀门12上设有引导口16,以供支柱15插入并使所述阀门12与弹簧14配接,以支撑所述阀门12沿所述支柱15弹性升降,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反应液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漂浮体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籍此防止阀门12升降时可能产生的晃动或被卡,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一气孔2能被适时封闭。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反应液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组件71,其中该通气组件71可以与该压力阀11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如图14、图15所示,其中该通气组件71包括:第二气管72,弹簧14,封堵板73,其中所述第二气管72于容器4外侧与排气口8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3连通,所述第二气管72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74,所述封堵板73通过弹簧14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73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74。

籍此当容器4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容器4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簧14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封功能,使得第一气管3呈封闭状态,从而由于该管内压力关系使得反应液6’无法由该第一气孔2进入该汇流穴9内,同时防止内部反应液6’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容器4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簧14的弹力来进行设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至图2所示示例中,该漂浮体1呈具有一定厚度的球体,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漂浮体1也可以呈空心球体状,如图10所示,通过缩小第一气孔2尺寸来配合反应液6’张力,也能做到较好的浮游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该漂浮体1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组合。

(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加热装置,其包括:释压排气组件,容器4,反应液6’,热源体7,其中所述释压排气组件包括:漂浮体1,第一气管3,其中所述漂浮体1包括:浮标单元111,浮翼112,其中所述浮翼112优选采用易浮于反应液6’的现有材料制成,如高分子材料,如泡沫塑料,塑胶,聚酯纤维等或木材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浮力,如本实施例下优选为泡沐塑料材质制成浮翼112,从而尽可能使得浮翼112大部分可浮于反应液6’之上,其中该漂浮单元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孔2,第二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气孔2连通的汇流穴9,所述浮翼112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111第三位置处,如图9所示,其中该漂浮单元第一位置包括浮标单元111的上部外表面,而该第二位置优选为浮标单元111的内部,而该第三位置优选为浮标单元111下部,另一方面所述汇流穴9还与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气管3的第二端与容器4的排气口8连通,所述漂浮体1放置在容器4内,以当所述容器4内腔填装有适量反应液6’,以促使所述热源体7释放热反应时,可配合容器4内腔形状,使得所述浮标单元111可通过浮翼112承载,以在容器4任意翻转位置,浮于反应液6’并保持其第一气孔2始终朝上不与液面接触。

其中本实施例下,该第一气管3优选为软管,从而便于漂浮体1浮于反应液6’时,能够顺该漂浮体1的带动而移动,不妨碍漂浮体1的浮动,另一方面由于浮翼112增大了浮标单元111的浮力,并且提高了浮标单元111的稳定性,使其不易翻转,从而使得该漂浮体1能够始终漂浮在反应液6’上,并保持其第一气孔2始终朝上,不与液面接触,籍此通过该第一气孔2来汇入气体进入该汇流穴9后不易带入反应液6’,而气体可随第一气管3排出,可见无论该容器4如何摇晃,该漂浮体1将始终浮于液面,并能始终保持第一气孔2的朝向,以避免汇流穴9被灌入反应液6’,从而即便该容器4的排气口8始终常开,也不会有大量反应液6’外溢。相比实施例三来说,其漂浮体1更不易翻转,从而以另一种方式减少了第一气孔2被灌入反应液6’的几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适应在容器4激烈翻腾、摇晃过程中确保该漂浮体1不会翻转,如图6、图8所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漂浮体1还包括:砣单元113,所述砣单元113设置在所述浮标单元111下部且位于所述浮翼112下方,所述砣单元113物质密度高于反应液6’具有一定重量,因此可以在所述漂浮单元浮于反应液6’时潜于液面之下形成锚定效果,从而提高该漂浮体1抗摇晃翻腾的性能,使该第一气孔2能够始终浮于液面之上,防止反应液6’灌入。

而另一方面,该砣单元113的尺寸可随其密度与重量,及与该浮翼112的浮力进行调整,如图6及图8所示,籍此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反应液6’的浮力及容器4内腔大小,而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在此仅作示例以说明可替换性,并不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反应液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压力阀11,所述压力阀11设置在所述汇流穴9内,适时封闭所述第一气孔2,其中如图7所示,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以供支撑与所述阀门12连接的弹簧14,其中所述阀门12经弹簧14的弹性支撑,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反应液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浮标单元11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

其中为了更好的稳定该压力阀11的弹性封闭机构,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该压力阀11包括:阀门12,支架13,弹簧14,支柱15, 所述支架13固定在所述汇流穴9内,所述支柱15固定在支架13上,所述弹簧14套接在支柱15上,所述阀门12上设有引导口16,以供支柱15插入并使所述阀门12与弹簧14配接,以支撑所述阀门12沿所述支柱15弹性升降,以在汇流穴9内顶住第一气孔2形成封闭,仅在容器4内压力大于该弹簧14的弹力时,才被撑开,以供第一气孔2排入气压,籍此确保容器4内压未到额定值时,暂时封闭第一气孔2,从而避免反应液6’渗入汇流穴9后被带出排气口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浮标单元111上所设第一气孔2的第一位置优选为该阀门12能够覆盖到的位置。籍此防止阀门12升降时可能产生的晃动或被卡,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一气孔2能被适时封闭。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反应液6’无法渗入汇流穴9,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该释压排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组件71,其中该通气组件71可以与该压力阀11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如图14、图15所示,其中该通气组件71包括:第二气管72,弹簧14,封堵板73,其中所述第二气管72于容器4外侧与排气口8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气管3连通,所述第二气管72第二位置处管壁上设有第二气孔74,所述封堵板73通过弹簧14与所述气管连接,以使所述封堵板73在所述气管第二位置处弹性封闭第二气孔74。

籍此当容器4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撑走封堵板73,以释放气压,而一旦容器4内压稳定在预设范围时,则该封堵板73会被弹簧14带动归位,则可起到密封功能,使得第一气管3呈封闭状态,从而由于该管内压力关系使得反应液6’无法由该第一气孔2进入该汇流穴9内,同时防止内部反应液6’渗出,便于携带。值得一提的是,该容器4内压控制可根据调节该弹簧14的弹力来进行设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6至图9所示示例中,该浮标单元111具有一定厚度,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浮标单元111也可以呈空心状,如图11至图13所示,也能做到较好的浮游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该浮标单元111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组合。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该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能在排气口8常开条件下,防止容器4中的反应液6’向外溢撒,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容器4内的密闭性,籍次适于在各类户外移动环境中使用,拓展了适用场景,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安全性。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技术
  • 一种自加热装置及其释压排气组件
  • 一种后浇带地基微承压水释压引流组件、装置及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5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