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9:06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一般包括高像素区和低像素区,低像素区所在区域可以用于集成摄像头、听筒等传感器件。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一般仅在低像素区设置发光单元,同时将用于驱动低像素区中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高像素区和低像素区之间的电路集成区,从而增加低像素区的透过率。然而,该显示面板中的电路集成区会形成不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岛、多条透明桥接线段,所述第一像素岛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至少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多条第一信号线段,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提供驱动电流。多条透明桥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透明桥接线段用于通过过孔连接不同所述第一像素岛中的第一信号线段。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第一像素岛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多条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包括第一子信号线段、第二子信号线段,第一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条所述透明桥接线段包括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和第二透明桥接线段,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包括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用于通过过孔连接不同第一像素岛中的第一子信号线段。多条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包括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用于通过过孔连接不同第一像素岛中的第二子信号线段。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多条第二信号线段。多个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单元提供驱动电流;多条第二信号线段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用于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提供信号;至少部分所述透明桥接线段用于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段包括:第三子信号线段、第四子信号线段,第三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四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还包括第三子透明桥接线段,第三子透明桥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三子透明桥接线段用于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三子信号线段;多条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还包括第四子透明桥接线段,第四子透明桥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四子透明桥接线段用于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段。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和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形成第一延伸线,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形成第二延伸线;所述第一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和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形成第一延伸线,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形成第二延伸线;所述第二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上。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为多条,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为多条;多条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使能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复位信号线中的一种或多种;多条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包括数据线、电源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第一连接线;在该第一像素岛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包括栅极驱动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且具有同一时序信号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中,仅有一条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和与其对应的其他信号线连接。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第二连接线;在该第一像素岛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包括n条初始信号线,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第一像素岛中的n条初始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n条所述初始信号线中,存在m条初始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和与其对应的其他信号线连接,其中,m为小于等于n且大于0的正整数。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其中,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之间的间隙。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第一像素岛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提供驱动电流;其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岛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提供驱动电流;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一R发光单元、第一G发光单元、第一B发光单元;其中,第一R发光单元、第一G发光单元、第一B发光单元沿同一发光单元行依次交替分布,且在同一发光单元行中,第一R发光单元和第一B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两个沿列方向分布的第一G发光单元,在相邻发光单元行中,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位于不同的发光单元列,在相间隔一发光单元行的两发光单元行中,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位于同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第二R发光单元、第二G发光单元、第三G发光单元、第二B发光单元。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岛中,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在第二发光单元行上相邻设置,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行之间;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和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列之间。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行之间;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和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列之间。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第二G发光单元、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相邻设置;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四发光单元列,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第二发光单元列、第三发光单元列、第四发光单元列在行方向上依次分布。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相邻设置;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第三G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列之间。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彩膜层,所述第一像素岛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岛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结构部,多个所述第一结构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岛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岛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一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至少一边或一角为弧形。所述第一结构部包括:第一遮光部、第一滤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第一遮光部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像素岛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滤光部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开口内,所述第一滤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彩膜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结构部,所述第二结构部包括:第二遮光部、第二滤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第二遮光部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滤光部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开口内,所述第二滤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等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岛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在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传感器件,所述传感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正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有源层的结构版图;

图9为图3中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版图;

图10为图3中第二栅极层的结构版图;

图11为图3中第一源漏层的结构版图;

图12为图3中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13为图3中第二源漏层的结构版图;

图14为图3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第二有源漏层的层叠结构版图;

图15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像素驱动电路一种驱动方法中各节点的时序图;

图17为图3中C区域中第一像素岛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7中有源层的结构版图;

图19为图17中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版图;

图20为图17中第二栅极的结构版图;

图21为图17中第一源漏层的结构版图;

图22为图17中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版图;

图23为图17中第二源漏层的结构版图;

图24为图17中有源层和第一栅极层的层叠版图;

图25为图17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的层叠版图;

图26为图17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的层叠版图;

图27为图17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的层叠版图;

图28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沿图17中虚线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左”“右”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低像素密度区01和电路集成区02,电路集成区02可以位于高像素密度区(未画出)和低像素密度区01之间。低像素密度区01中可以集成有多个发光单元03,电路集成区02中可以集成有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4。其中,像素驱动电路04可以用于通过传输线05向发光单元03提供驱动电流。该显示面板在低像素密度区01可以具有较大的透光率。然而,由于电路集成区02不发光,因而该显示面板会在电路集成区02出现不发光区域,从而影响显示效果。此外,由于传输线05的集成密度受到工艺制程的限制,低像素密度区01的直径不能过大。

基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3所示,图2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和第二显示区2,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岛3、多条透明桥接线段5,所述第一像素岛3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所述第一像素岛3可以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段41;多条透明桥接线段5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至少部分所述透明桥接线段5用于通过过孔连接不同所述第一像素岛3中的第一信号线段41。第一显示区所在位置可以对应设置摄像头、听筒、红外传感器等传感器件。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岛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提供驱动电流。第一信号线段可以包括数据线、电源线、栅极驱动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复位信号线、使能信号线中的一种或多种。透明桥接线段5可以用于连接同种信号信号线。一方面,本公开将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显示区,从而避免了显示面板存在不发光的电路集成区;另一方面,本公开通过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透明桥接线段连接不同像素岛上的第一信号线段,从而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再一方面,该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的直径不受限制,此外,第一显示区设置为任意图像,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等。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0,所述第一像素岛3位于所述衬底基板0的一侧。多条所述第一信号线段41可以包括第一子信号线段411、第二子信号线段412,第一子信号线段411在所述衬底基板0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子信号线段412在所述衬底基板0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列方向。多条所述透明桥接线段5可以包括第一透明桥接线段51和第二透明桥接线段52,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51可以包括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511,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511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所述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511可以用于通过过孔连接不同第一像素岛中的第一子信号线段411。多条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52可以包括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522,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52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所述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522可以用于通过过孔连接不同第一像素岛中的第二子信号线段412。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7、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多条第二信号线段42。多个第二发光单元7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单元7提供驱动电流。第二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可以等于第一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多条第二信号线段42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用于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提供信号。至少部分所述透明桥接线段5用于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段4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42。其中,第二信号线段可以包括数据线、电源线、栅极驱动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复位信号线、使能信号线中的一种或多种。透明桥接线段5可以连接用于同种的第一信号线段4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42。

如图3所示,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段42可以包括:第三子信号线段423、第四子信号线段424,第三子信号线段423在所述衬底基板0的正投影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第四子信号线段424在所述衬底基板0的正投影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多条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51还可以包括第三子透明桥接线段513,第三子透明桥接线段513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所述第三子透明桥接线段513可以用于通过过孔连接第一显示区1中的第一子信号线段411和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三子信号线段423;多条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52还可以包括第四子透明桥接线段524,第四子透明桥接线段524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所述第四子透明桥接线段524可以用于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412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段424。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区1的像素密度可以小于第二显示区2的像素密度,其中,第一显示区的面积可以为X,所述第一显示区1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2的像素密度,可以理解为:第二显示区中X面积范围内的像素单元个数小于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个数。例如,第二显示区中X面积范围内的像素单元个数可以为第一显示区中像素单元个数的四倍。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1的像素密度还可以等于第二显示区2的像素密度,相应的,可以通过缩小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的布图面积,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即在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本公开中,透明桥接线段、第一信号线段、第二信号线段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可以直线延伸也可以弯折延伸。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桥接线段可以位于同一导电层,如图3所示,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51和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411可以形成第一延伸线61,第一延伸线61能够传输第一子信号线段411上的信号,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52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412可以形成第二延伸线62,第二延伸线62能够传输第二子信号线段412上的信号。所述第一延伸线61在所述衬底基板0正投影可以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线6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延伸线6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41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5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上。该设置可以使得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透明桥接线段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透明桥接线段不相交。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线61在所述衬底基板0正投影也可以直线延伸。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透明桥接线段和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可以形成第一延伸线,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段可以形成第二延伸线;所述第二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可以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透明桥接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交点上。该设置同样可以使得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透明桥接线段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透明桥接线段不相交。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延伸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也可以沿直线延伸。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7可以包括:第一R发光单元R1、第一G发光单元G1、第一B发光单元B1;其中,第一R发光单元R1、第一G发光单元G1、第一B发光单元B1沿同一发光单元行依次交替分布,且在同一发光单元行中,第一R发光单元R1和第一B发光单元B1之间设置有两个沿列方向分布的第一G发光单元G1,在相邻发光单元行中,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位于不同的发光单元列,在相间隔一发光单元行的两发光单元行中,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位于同一发光单元列。即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发光单元以RGGB像素结构分布。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发光单元还可以以其他像素结构分布,例如Real RGB像素结构分布。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像素岛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可以包括:第二R发光单元R2、第二G发光单元G2、第三G发光单元G3、第二B发光单元B2。其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岛中,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可以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和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可以在第二发光单元行上相邻设置,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G3可以位于第三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行之间。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可以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和第三G发光单元G3可以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可以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列之间。在列方向上,第二G发光单元G2和第三G发光单元G3之间可以间隔一个发光单元行。其中,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像素岛在该像素结构排布下,第一显示区的开口率可以达到67.89%,透光率可以达到36.61%。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像素岛3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发光单元,第一像素岛3中发光单元还可以有其他的像素结构排布方式。例如,如图4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显示区1中,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和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G3位于第三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行之间;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和第三G发光单元G3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列之间。在列方向上,第二G发光单元G2和第三G发光单元G3之间可以间隔一个发光单元行。相应的,在该像素结构分布中,第一像素岛中的像素驱动电路成二乘二阵列分布。其中,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像素岛在该像素结构排布下,第一显示区的开口率可以达到71.5%,透光率可以达到38.55%。

再例如,如图5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显示区1中,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第二G发光单元G2、第二B发光单元B2可以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G3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相邻设置;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三G发光单元G3位于第四发光单元列,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第二发光单元列、第三发光单元列、第四发光单元列在行方向上依次分布。在列方向上,第二G发光单元G2和第三G发光单元G3相邻设置,即在列方向上,第二G发光单元G2和第三G发光单元G3不间隔发光单元行。相应的,在该像素结构分布中,第一像素岛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在行方向依次分布。其中,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像素岛在该像素结构排布下,第一显示区的开口率可以达到72.04%,透光率可以达到38.84%。

再例如,如图6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第三G发光单元G3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行,其中,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第三G发光单元G3在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较小,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第三G发光单元G3可以认为位于同一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行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行相邻设置;所述第二R发光单元R2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B发光单元B2位于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G发光单元G2、第三G发光单元G3位于第三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列之间。相应的,在该像素结构分布中,第一像素岛中的像素驱动电路成二乘二阵列分布。其中,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像素岛在该像素结构排布下,第一显示区的开口率可以达到75.67%,透光率可以达到40.8%。

如图3、4、5、6所示,第一像素岛3可以包括有一个RGGB像素单元,一个RGGB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一个R子像素、两个G子像素、一个B子像素。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像素岛3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子像素单元,且同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单元还可以以其他形式排布,例如,第一像素岛中的像素单元可以以Real RGB排布方式分布。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彩膜层8,所述彩膜层8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岛3背离所述衬底基板0的一侧;所述彩膜层8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结构部81,多个所述第一结构部81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岛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结构部8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岛3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一结构部8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至少一边或一角为弧形。其中,所述第一结构部81可以包括:第一遮光部811、第一滤光部812,其中,第一遮光部811可以由遮光材料层形成,例如,第一遮光部811可以由黑色光刻胶层。第一滤光部812可以采用彩色滤光膜。所述第一遮光部811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第一遮光部811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像素岛3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滤光部812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811的开口内,所述第一滤光部81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可以和第一遮光部811上与其对应的开口在衬底基板正投影完全重合,且所述第一滤光部81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可以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第一滤光部812的颜色可以和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的颜色相同。该设置可以通过第一结构部81遮挡第一像素岛中像素驱动电路的导电结构,从而避免像素驱动电路中细长引线由于衍射产生的炫光现象。如图7所示,第一结构部8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可以为水滴形状,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结构部8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还可以圆角矩形等其他结构。多个第一结构部81可以相互间隔分布,从而有利于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其中,第一滤光部812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反光。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遮光部811中的开口内也可以不设置滤光部,同时该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偏光片避免反光。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彩膜层8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的第二结构部82,所述第二结构部82可以包括:第二遮光部821、第二滤光部822,其中,第二遮光部821可以由遮光材料层形成,例如,第二遮光部821可以由黑色光刻胶层。第二滤光部822可以采用彩色滤光膜。所述第二遮光部821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第二遮光部821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滤光部822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821的开口内,所述第二滤光部82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可以和第二遮光部821上与其对应的开口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完全重合,所述第二滤光部82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可以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其中,第二遮光部821和第一遮光部811可以一体成型,即第二遮光部821和第一遮光部811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一滤光部812和第二滤光部822中的同色滤光部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结构部82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第二结构部82可以覆盖于第二显示区,同样的,第二滤光部822也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反光。

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层,电路层可以包括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第二源漏层。如图8-14所示,图8为图3中有源层的结构版图,图9为图3中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版图,图10为图3中第二栅极层的结构版图,图11为图3中第一源漏层的结构版图,图12为图3中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13为图3中第二源漏层的结构版图,图14为图3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第二源漏层的层叠结构版图。其中,衬底基板、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第二源漏层依次层叠设置。其中,上述相邻膜层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膜层,例如,上述相邻膜层之间可以设置绝缘层。其中,第一信号线段41、第二信号线段42可以位于第一源漏层或第二源漏层,透明桥接线段5可以位于透明导电层。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上述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第二源漏层可以形成上述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2。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该设置可以降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1对第一显示区1的遮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1的透光率。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驱动电路在衬底基板正投影的面积可以理解为,像素驱动电路中有源层部分外切矩形的面积,且该外切矩形的长宽分别与行列方向平行。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1对应的外切矩形为A,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2对应的外切矩形为B。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之间的间隙。例如,如图14所示,在行方向上,相邻两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1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2在所述衬底基板正投影之间的间隙。该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像素岛中像素驱动电路的布图面积,从而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像素驱动电路在行方向上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相邻像素驱动电路的上述外切矩形在行方向上相邻边沿之间的距离。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岛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该设置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透光区域的面积,从而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R发光单元R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二B发光单元B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二G发光单元G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如图15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均可以为该电路结构。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电容C。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节点N,第二极连接初始信号端Vinit,栅极连接复位信号端Re1;第二晶体管T2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二极连接节点N;栅极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端Gate;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节点N;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连接数据信号端Da,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栅极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端Gate;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端VDD,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栅极连接使能信号端EM;第六晶体管T6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栅极连接使能信号端EM;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连接初始信号端Vinit,第二极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栅极连接复位信号端Re2。电容C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和第一电源信号端VDD之间。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连接一发光单元OLED,用于驱动该发光单元OLED发光,发光单元OLED可以连接于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和第二电源端VSS之间。其中,晶体管T1-T7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

如图16所示,为图15像素驱动电路一种驱动方法中各节点的时序图。其中,Gate表示栅极驱动信号端Gate的时序,Re1表示复位信号端Re1的时序,Re2表示复位信号端Re2的时序,EM表示使能信号端EM的时序,Da表示数据信号端Da的时序。该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复位阶段t1、补偿阶段t2,发光阶段t3。在复位阶段t1:复位信号端Re1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导通,初始信号端Vinit向节点N输入初始信号。在补偿阶段t2:复位信号端Re2、栅极驱动信号端Gate输出低电平信号,第四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2、第七晶体管T7导通,同时数据信号端Da输出驱动信号以向节点N写入电压Vdata+Vth,其中Vdata为驱动信号的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初始信号端Vinit向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输入初始信号。发光阶段t3:使能信号端EM输出低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第五晶体管T5导通,驱动晶体管T3在电容C存储的电压Vdata+Vth作用下发光。根据驱动晶体管输出电流公式I=(μWCox/2L)(Vgs-Vth)

以下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第一像素岛所在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对第一像素岛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27所示,图17为图3中C区域中第一像素岛的局部放大图,图18为图17中有源层的结构版图,图19为图17中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版图,图20为图17中第二栅极的结构版图,图21为图17中第一源漏层的结构版图,图22为图17中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版图,图23为图17中第二源漏层的结构版图,图24为图17中有源层和第一栅极层的层叠版图,图25为图17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的层叠版图,图26为图17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的层叠版图,图27为图17中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透明导电层的层叠版图。

如图17、18、24所示,有源层可以包括第一有源部101、第二有源部102、第三有源部103、第四有源部104、第五有源部105、第六有源部106、第七有源部107。其中,第一有源部101用于形成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部,第二有源部102用于形成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部,第三有源部103用于形成驱动晶体管T3的沟道部,第四有源部104用于形成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部,第五有源部105用于形成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部,第六有源部106用于形成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部,第七有源部107用于形成第七晶体管T7的沟道部。

如图17、19、24所示,第一栅极层可以包括复位信号线Re、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使能信号线EM、导电部203。其中,复位信号线Re、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使能信号线EM可以形成上述的第一子信号线段。复位信号线Re可以用于提供图15中的复位信号端Re1和复位信号端Re2,如图19、24所示,该第一像素岛3包括有三条复位信号线Re,处于中间位置的复位信号线Re可以用于提供该第一像素岛中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复位信号端Re2和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复位信号端Re1。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可以用于提供图15中的栅极驱动信号端,使能信号线EM可以用于提供图15中的使能信号端。其中,复位信号线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形成第一晶体管T1和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形成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使能信号线EM的部分结构可以形成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导电部203可以用于形成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的一电极。

如图17、20、25所示,第二栅极层可以包括初始信号线Vint、导电部301,初始信号线Vint可以用于提供图15中的初始信号端。导电部301可以用于形成电容C的另一电极。其中,导电部301上形成有开口3011。

如图17、21、26所示,第一源漏层可以包括数据线Da、多个导电部401、导电部402、导电部403、导电部404、导电部405、导电部406。数据线Da可以形成上述的第二子信号线段,数据线Da可以用于提供图15中的数据信号端。多个导电部401可以分别通过过孔(图中黑色方块)连接于复位信号线Re的两端、使能信号线EM的两端、部分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的两端、部分初始信号线Vinit的两端。导电部402可以用于分别通过过孔连接初始信号线Vinit和第一有源部101一侧的有源层,以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和初始信号端。导电部403可以用于分别通过过孔连接第一有源部101一侧的有源层和导电部203,以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其中,用于连接导电部403和导电部203的过孔贯穿于导电部301上的开口3011内,以避免导电部403与导电部301短接。导电部404用于分别通过过孔连接导电部301和第五有源部105一侧的有源层,以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和电容C的一电极。导电部405可以用于通过过孔连接第七有源部107一侧的有源层,以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导电部406用于分别通过过孔连接初始信号线Vinit和第七有源部107一侧的有源层,以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和初始信号端。

如图17、22、27所示,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多条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511、多条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522、导电部501和导电部502。其中,导电部501通过过孔与导电部404连接,导电部502通过过孔与导电部405连接。多条第一子透明桥接线段511可以分别通过导电部401与初始信号线、栅极驱动信号线、复位信号线、使能信号线等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连接。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522可以通过导电部401与数据信号线连接。

如图17、23所示,第二源漏层可以包括电源线VDD、导电部601,电源线VDD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二子透明桥接线段522,此外,电源线VDD可以通过过孔连接导电部501,以连接图15中的第一电源端VDD和第五晶体管T5、电容的一电极。导电部601可以通过过孔连接导电部502,导电部601可以用于连接发光单元的阳极。电源线VDD可以形成上述的第二子信号线段。

如图17、21、26所示,第一源漏层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线407。其中,第一连接线407可以分别通过过孔连接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和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复位信号线Re,其中,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可以向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T1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下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复位信号线Re可以向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七晶体管T7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如图16可知,复位信号端Re2与栅极驱动信号端Gate具有相同的时序,因此,上一行像素驱动电路可以通过下一行中的复位信号线Re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从而本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可以不通过透明桥接线段与其他信号线连接。一方面,该设置可以降低第一显示区中透明桥接线段的数量,从而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另一方面,该设置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的布图空间,以便于布图设计。

如图17、21、26所示,第一源漏层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线408,第二连接线408可以分别通过过孔与第一像素岛中的多条初始信号线Vinit连接。在同一第一像素岛中,至少部分初始信号线Vinit可以不通过透明桥接线段与其他信号线连接。例如,如图21、26所示,第一像素岛可以包括三条初始信号线Vinit,位于中间的一条初始信号线Vinit可以不通过透明桥接线段与其他信号线连接。一方面,该设置可以减小第一显示区中的透明信号线,从而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另一方面,该设置也可以降低初始信号线Vinit的阻抗负载(RCloading)。

如图17所示,第一像素岛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行的一个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311和位于第二行的三个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312,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311和第二行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312位于同一列。第一像素岛可以包括三条数据线Da,位于第一像素岛两侧的数据线Da可以在列方向上弯折延伸,其中,该两条数据线可以沿偏向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311的位置弯折。第一像素岛可以包括三条电源线VDD,位于第一像素岛两侧的电源线VDD可以在列方向上弯折延伸,其中,该两条电源线VDD可以沿偏向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311的位置弯折。该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像素岛的面积,从而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如图17所示,位于第一像素岛同一侧的电源线VDD和数据线Da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该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像素岛的面积。

如图28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沿图17中虚线D的部分剖视图,该剖视图仅画出了图17中沿虚线D剖视的部分结构。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缓冲层801、第一绝缘层802、第二绝缘层803、介电层804、钝化层805、第一平坦层806、第二平坦层807、阳极层701。其中,衬底基板0、缓冲层801、有源层、第一绝缘层802、第一栅极层、第二绝缘层803、第二栅极层、介电层804、第一源漏层、钝化层805、透明导电层、第一平坦层806、第二源漏层、第二平坦层807、阳极层701可以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第一绝缘层802、第二绝缘层803可以为氧化硅层,介电层804可以为氮化硅层。钝化层、缓冲层均可以为氧化硅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第二源漏层均可以通过至少一层金属层形成。例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第二源漏层均可以通过第一钛层、铝层、第二钛层依次层叠形成。透明导电层可以为氧化铟锡层。衬底基板可以通过绝缘材料形成,例如,衬底基板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聚酰亚胺(PI)层、第一氧化硅(SiO)层、非晶硅层、第二聚酰亚胺(PI)层、第二氧化硅层。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源漏层中的多条电源线可以相互连接。从而如图3所示,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部分电源线VDD可以在第一显示区断开。一方面,该设置可以降低电源线VDD的阻抗负载(RC loading);另一方面,该设置可以降低第一显示区中透明桥接线段的数量,从而增加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传感器件,所述传感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正对。其中,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相关技术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00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