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4:11


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该刀组安装结构的搅拌杯和包括该搅拌杯的食品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破壁机等食品料理机,其刀组的固定方式都是刀组穿过杯底,再用一个螺母或类似螺母的螺旋结构,在杯底锁住穿出来的刀组。在拆卸刀组时,需要将搅拌杯倒置,松开锁紧螺母。但是,松开锁紧螺母后,刀座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脱出杯底而掉落在桌面或地面上,破坏桌面、地面或者损坏刀组,甚至砸伤用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刀组安装结构的搅拌杯。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搅拌杯的食品料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所述容器底部设有安装孔;刀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用于安装所述食品料理机的刀具;其中,所述刀座设有防脱部,所述容器底部设有防脱配合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刀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所述安装孔。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在刀座上增设了防脱部,并在容器底部对应增设了防脱配合部,利用防脱部与防脱配合部的配合,能够防止刀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换言之,当解除刀座与容器底部的固定连接关系之后,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刀座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脱出安装孔,因而能够有效防止拆刀过程中刀组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容器底部掉落在桌面或地面上而导致桌面、地面受损或者导致刀组受损或者砸伤用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拆装安全性。而当解除刀座与容器底部的固定连接关系之后,只需对刀组和/或容器底部施加外力,解除防脱部与防脱配合部的配合关系,即可使刀座脱出安装孔,实现刀座的拆卸,方便快捷。

值得说明的是,容器底部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的底部,此时搅拌杯的杯体为两端敞口的结构,搅拌杯下方还设有机座,机座与搅拌杯可分离式配合,其中,容器底部与杯体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也可以与杯体一体式连接;或者,容器底部是搅拌杯的底部,搅拌杯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杯体,容器底部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与杯体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可以通过侧围板与杯体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构成搅拌杯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为搅拌杯的底部,且侧围板与容器底部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或者,容器底部也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机座的一部分,此时搅拌杯可以是上端敞口且杯底设有穿孔的结构,搅拌杯与机座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分离。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刀组安装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底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所述安装孔;锁紧部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刀座相配合,适于相对所述底座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所述刀座以固定所述刀座,及在运动至所述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所述刀座;其中,所述底座和/或所述锁紧部件设有所述防脱配合部。

容器底部包括底座和锁紧部件,底座上设置了安装孔,锁紧部件充当了拆装工具的作用,通过操作锁紧部件即可将刀组安装在容器底部上或者从容器底部上拆卸下来,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导致费时费力的情况,又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操作,因而显著降低了刀组的拆装难度,有利于刀组的快速拆装。同时,由于锁紧部件直接安装在容器底部上,能够相对容器底部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因而锁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容器底部,这样可以防止锁紧部件丢失或者与其他工具混淆,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可靠性,也无需每次拆装刀组时重新对锁紧部件进行装配定位,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的使用便利性,使得刀组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此外,利用锁紧部件来锁定或者解锁刀座,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螺母,对于刀具正反转的产品而言,可以防止刀具沿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导致螺母松脱致使刀座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此外,由于底座及锁紧部件与刀座均有配合关系,因而在底座与锁紧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防脱配合部,与刀座上的防脱部配合,即可防止刀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因此该方案扩大了防脱配合部的设置范围,便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合理设计,以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锁紧部件上设有锁定槽,所述刀座的壁面上设有锁定凸起,所述锁定凸起适于与所述锁定槽插装配合。

利用锁定凸起与锁定槽的配合,来实现锁紧部件对刀座的锁定或解锁,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地,锁刀过程中,先将锁紧部件旋转至拆刀位置,此时锁定槽的槽口朝向安装孔的出入口(即朝向锁定凸起),锁定凸起可以由槽口插入锁定槽中;然后将锁紧部件旋转至锁刀位置,此时锁定槽的槽口旋转至其他方向,可以防止锁定凸起脱出锁定槽,从而实现对刀座的锁定。同时在锁刀的过程中,刀座的防脱部与容器底部的防脱配合部也实现配合,对刀座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防止刀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反之,拆刀过程中,先将锁紧部件由锁刀位置旋转至拆刀位置,此时锁定槽的槽口朝向安装孔的出入口,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刀座因受到防脱部与防脱配合部的限制而保持不动,对刀座或者容器底部施加外力或者同时对刀座及容器底部施加外力,以解除防脱部与防脱配合部的配合,即可将刀座拔出安装孔,实现刀座的拆卸。在拆刀过程和锁刀过程中,为便于操作锁紧部件,可以将底座上下倒置,如果没有防脱部和防脱配合部的限制,刀组极易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脱离容器底部而跌落,而本方案因具有防脱部和防脱限位部的配合,用户可以放心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部件设有锁合部,所述锁合部包括固定部和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部围设出所述锁定槽,且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形成供所述锁定凸起插入的插入部;其中,所述防脱部包括所述锁定凸起,所述防脱配合部包括所述锁合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锁定凸起的宽度。

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形成插入部,锁定凸起由插入部位于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间隙进出锁定槽,因此,当自然状态下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没有贴合在一起而是形成缺口时,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间隙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大于0,该缺口即为锁定槽的槽口;当自然状态下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贴合在一起时,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为0。由于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小于锁定凸起的宽度,因而拆刀过程中,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锁定凸起会受到锁合部的限制而不能直接脱出,从而起到防脱作用,因而锁定凸起可以作为防脱部的至少一部分,锁合部可以作为防脱配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固定部和弹性部围设出锁定槽,由于弹性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插入部可以弹性伸缩,从而降低锁定凸起进出锁定槽的难度,进而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同时,锁合部与锁定凸起的配合,在安装过程中还能让使用者产生安装到位的手感,便于用户及时获知刀座安装到位,防止用户过度用力,提高了用户的安装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凸起的宽度在2mm至10mm的范围内。

将锁定凸起的宽度限定在2mm至10mm的范围内,既有利于避免因锁定凸起过窄导致锁定凸起的宽度与锁定槽的槽口宽度的差值过小,造成防脱作用偏弱;又有利于避免因锁定凸起过宽导致安装孔的尺寸过大致使底座强度偏低,或者导致锁定槽尺寸过大致使锁紧部件尺寸偏大而不易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弹性部均为条状结构,所述固定部的两端与所述锁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锁紧部件之间具有避让间隙。

将固定部和弹性部均设计为条状结构,便于根据固定部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来合理设计锁定槽的形状。其中,固定部的两端都与锁紧部件固定连接,保证了固定部的固定可靠性,不会相对锁紧部件运动,而弹性部则与锁紧部件之间具有避让间隙,便于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以调整锁定槽的槽口宽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另一个包括卡槽,所述弹性件适于卡入或脱出所述卡槽。

本方案中,在安装刀座的过程中,弹性件会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变形,直至到达卡槽与弹性件相配合的位置处,弹性件会发生复位变形卡入卡槽。因此,拆刀过程中,当解除刀座与容器底部的固定连接关系之后,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刀座因受到弹性件与卡槽的限制而保持不动,从而防止刀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起到防脱作用;然后,只需对刀座或者容器底部施加外力或者同时对刀座及容器底部施加外力,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弹性件脱出卡槽,即可将刀座拔出安装孔,实现刀座的拆卸。同时,弹性件与卡槽的配合,在安装过程中还能让使用者产生安装到位的手感,便于用户及时获知刀座安装到位,防止用户过度用力,提高了用户的安装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卡钩、弹性卡簧中的至少一种。

弹性件包括弹性卡钩、弹性卡簧中的至少一种。弹性卡钩结构简单,卡接可靠性高,且便于与刀座或者容器底部一体成型,从而提高弹性卡钩的使用可靠性。弹性卡簧型号众多,便于根据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通用性好,且便于后期维修和更换。具体地,在弹性卡簧的安装载体(刀座或容器底部)上相应设定位槽,将弹性卡簧装在定位槽处,装配完成后弹性卡簧的一部分位于定位槽内,另一部分位于卡槽内,从而能够限制刀座相对容器底部轴向移动,实现防脱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将弹性件设在安装孔的孔壁上,相较于设在刀座上的方案,有利于简化刀座的结构,也有利于刀座的快速拆装;相较于设在锁紧部件上的方案,有利于简化锁紧部件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防脱配合部的数量与所述防脱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防脱部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至少部分所述防脱部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间隔设置。

多个防脱部与多个防脱配合部一一对应并配合,有利于显著提高防脱可靠性。其中,至少部分防脱部沿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比如沿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锁定凸起,多个锁定凸起与多个锁定槽插装配合,或者沿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槽,多个弹性卡钩与多个卡槽相卡合,均有利于刀座与容器底部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刀座与容器底部的连接可靠性,也有利于提高防脱可靠性。至少部分防脱部沿安装孔的轴向间隔设置,比如沿安装孔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卡槽,多个弹性卡簧与多个卡槽相卡合,能够实现多重防脱作用,也有利于提高防脱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

本方案中,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如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弹性部、弹性卡钩、弹性卡簧等结构,使得防脱部、防脱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降低防脱部与防脱配合部实现配合的难度和解除配合的难度,有利于刀座的快速拆装,进而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拆装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刀座包括: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包括连接上部和与所述连接上部的下端相连的连接下部,所述连接上部及所述连接下部均被配置为与所述安装孔插装配合;其中,所述连接上部的外周缘凸出于所述连接下部的外周缘。

本方案对刀座的插接柱的形状进行了改进,使得连接上部的外周缘凸出于连接下部的外周缘,这样,刀座用于与安装孔插装配合的插接柱由现有的等粗结构改进为上粗下细的结构。由于刀座插入安装孔的方向是由上向下,因此连接下部会先于连接上部与安装孔插装配合,而连接下部相对较细,因而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因此更容易插入安装孔,使得插接柱插入安装孔时更加方便,对位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插接柱与安装孔插装配合的便捷度,提高了用户的安装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设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锁紧部件锁定在所述锁刀位置,以限制所述锁紧部件向所述拆刀位置运动。

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将锁紧部件锁定在锁刀位置,防止锁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向运动,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对刀座的锁紧可靠性,保证刀座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设在所述底座上,适于相对所述底座往复运动,以将所述锁紧部件锁定在所述锁刀位置或者解除对所述锁紧部件的锁定。

在底座设置能够往复运动的限位件,则当锁紧部件运动至锁刀位置时,使限位件运动至锁定锁紧部件的位置即可,当锁紧部件需要向拆刀位置运动时,使限位件运动至解锁锁紧部件的位置即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锁紧配合机构,设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锁紧部件定位在所述拆刀位置,以限制所述锁紧部件相对所述底座运动。

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锁紧配合机构,锁紧配合机构能够与锁紧部件相配合将锁紧部件定位在拆刀位置,防止锁紧部件位于拆刀位置时发生晃动、移动、摆动等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锁紧部件位于拆刀位置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不会对刀座的拆装造成干扰,进而便于刀座快速插入安装孔或者快速脱出安装孔,有效降低了刀座的拆装难度,提高了刀座的易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配合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在所述锁紧部件相对所述底座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且在发生复位变形的过程中提供将所述锁紧部件推动至所述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该方案中,当锁紧部件相对底座运动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弹性件发生复位变形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将锁紧部件推动至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弹性件能够单独推动锁紧部件运动至拆刀位置,或者与其他外力相配合将锁紧部件推动至拆刀位置。这有利于降低锁紧部件由锁刀位置向拆刀位置运动的难度,降低用户施加的外力,进而降低拆刀难度。并且,这样设计使得弹性件的复位变形发生在锁紧部件向拆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则处于拆刀位置的锁紧部件必须克服弹性件的复位弹力,才能够相对底座运动。如此,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锁紧部件因受到弹性件的限制,稳定地定位在拆刀位置,有利于刀座的快速拆装。进一步地,弹性件在锁紧部件处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处于自然状态,这样只利用弹性件即可将锁紧部件定位在拆刀位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锁紧部件定位在拆刀位置的可靠性,且有利于简化锁紧配合机构。当然,锁紧配合机构不局限于弹性件的形式。比如锁紧配合机构也可以采用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卡箍,通过卡箍将锁紧部件卡死在拆刀位置;或者锁紧配合机构采用与底座活动连接的止挡件,通过止挡件的止抵配合将锁紧部件顶死在拆刀位置。

同时,限位机构的设置,也保证了处于锁刀位置的锁紧部件不会在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发生晃动甚至反向运动,进而保证锁紧部件处于锁刀位置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限位或抵在所述锁紧部件上,所述第二扭臂限位或抵在所述底座上。

由于锁紧部件与底座活动连接,比如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或者旋转轴与轴孔配合的方式等,来实现扳手与底座的转动连接,则弹性件采用扭簧的形式,与锁紧部件的运动形式适配,既便于利用扭簧的弹性将锁紧部件定位在拆刀位置,且扭簧的复位弹力也可以作为锁紧部件由锁刀位置运动至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而降低锁紧部件由锁刀位置运动至拆刀位置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配合机构的弹性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刀组安装结构的限位机构解除对所述锁紧部件的锁定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所述锁紧部件运动至所述拆刀位置并将所述锁紧部件定位在所述拆刀位置。

在限位机构解除对锁紧部件的锁定后,弹性件能够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锁紧部件由锁刀位置自动运动至拆刀位置,并将锁紧部件定位在拆刀位置,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也可以不足以驱动锁紧部件由锁刀位置自动运动至拆刀位置,此时用户对锁紧部件稍加施力即可,操作也较为方便。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适于容纳刀具;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其容器底部与所述杯体的下端相连,且所述刀具安装在所述刀组安装结构的刀座上并与所述刀座转动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搅拌杯,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食品料理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搅拌杯;和机座,所述机座位于所述搅拌杯的下方,并与所述搅拌杯相连。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食品料理机,因包括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搅拌杯,因而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杯包括杯体和刀组安装结构,所述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与所述杯体的下端相连,所述容器底部设有安装孔;刀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所述刀座安装有刀具,所述刀具被配置为适于位于所述杯体内;且所述刀座设有防脱部,所述容器底部设有防脱配合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刀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所述安装孔;其中,所述容器底部包括:底座和锁紧部件;所述底座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锁紧部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刀座相配合,适于相对所述底座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所述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所述刀座以固定所述刀座,及在运动至所述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所述刀座;其中,所述底座和/或所述锁紧部件设有所述防脱配合部;所述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和锁紧配合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锁紧部件锁定在所述锁刀位置,以限制所述锁紧部件向所述拆刀位置运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底座上,适于相对所述底座上往复运动,以将所述锁紧部件锁定在所述锁刀位置或者解除对所述锁紧部件的锁定;所述锁紧配合机构设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锁紧部件定位在所述拆刀位置,以限制所述锁紧部件相对所述容器底部运动;所述锁紧配合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锁紧部件相配合,在所述锁紧部件相对所述底座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且在发生复位变形的过程中提供将所述锁紧部件推动至所述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限位或抵在所述锁紧部件上,所述第二扭臂限位或抵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刀组安装结构的限位机构解除对所述锁紧部件的锁定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所述锁紧部件运动至所述拆刀位置并将所述锁紧部件定位在所述拆刀位置;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锁紧部件上设有锁定槽,所述刀座的壁面上设有锁定凸起,所述锁定凸起适于与所述锁定槽插装配合;所述锁定凸起的宽度在mm至mm的范围内;所述锁紧部件设有锁合部,所述锁合部包括固定部和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部围设出所述锁定槽,且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形成供所述锁定凸起插入的插入部;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弹性部均为条状结构,所述固定部的两端与所述锁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锁紧部件之间具有避让间隙;其中,所述防脱部包括所述锁定凸起,所述防脱配合部包括所述锁合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锁定凸起的宽度;或者,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防脱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另一个包括卡槽,所述弹性件适于卡入或脱出所述卡槽,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食品料理机为破壁机、料理机、原汁机或搅拌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第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刀组安装结构第二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刀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和图2中锁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锁紧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搅拌杯第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搅拌杯第二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搅拌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刀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搅拌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刀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刀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刀组安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搅拌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搅拌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搅拌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容器底部,11底座,111安装孔,112杯底盖,1121第二插孔,1122安装腔,1123导向斜面,1124台阶面,113发热盘,1131第一插孔,1132连接柱,114侧围板,115固定件,1151固定主体,1152固定孔,1153连接部,1154第二弧形槽,116止挡部,117内腔,118避让槽,12锁紧部件,121锁定槽,1211槽口,122锁合部,1221固定部,1222弹性部,123避让间隙,124定位部,1241安装柱,1242定位孔,125转轴,126安装槽,127驱动面,128锁止部,13防脱配合部,14弹性卡钩,15弹性卡簧,16定位槽;

2刀座,21防脱部,22锁定凸起,23卡槽,10插接柱,101连接上部,102连接下部,103过渡部,1031过渡斜面,104支撑部;

3刀具,31刀轴,32联轴器;

4杯体;

5机座;

6限位机构,61限位件,611配合面,612操作部,613配合部,62复位件,63盖子;

7锁紧配合机构,71弹性件,711扭簧,7111第一扭臂,7112第二扭臂;

8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1和刀座2。

具体地,容器底部1设有安装孔111,如图1、图7和图12所示。

刀座2安装在安装孔111处,如图2、图8、图9和图13所示,用于安装食品料理机的刀具3。

其中,刀座2设有防脱部21,容器底部1设有防脱配合部13,如图7、图8、图9和图13所示。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相配合,用于限制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刀组安装结构,在刀座2上增设了防脱部21,并在容器底部1对应增设了防脱配合部13,利用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的配合,能够防止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换言之,当解除刀座2与容器底部1的固定连接关系(如拆下锁紧螺母)之后,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刀座2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脱出安装孔111,因而能够有效防止拆刀过程中刀组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容器底部1掉落在桌面或地面上而导致桌面、地面受损或者导致刀组受损或者砸伤用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拆装安全性。

而当解除刀座2与容器底部1的固定连接关系之后,只需对刀组和/或容器底部1施加外力,解除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的配合关系,即可使刀座2脱出安装孔111,实现刀座2的拆卸,方便快捷。

值得说明的是,容器底部1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的底部,此时搅拌杯的杯体4为两端敞口的结构,搅拌杯下方还设有机座5,机座5与搅拌杯可分离式配合,其中,容器底部1与杯体4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1也可以与杯体4一体式连接;或者,容器底部1是搅拌杯的底部,搅拌杯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杯体4,容器底部1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1与杯体4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1可以通过侧围板与杯体4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构成搅拌杯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1为搅拌杯的底部,且侧围板与容器底部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或者,容器底部1也可以是食品料理机的机座5的一部分,此时搅拌杯可以是上端敞口且杯底设有穿孔的结构,搅拌杯与机座5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分离。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容器底部1包括:底座11和锁紧部件12,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底座11设有安装孔111,如图12所示。锁紧部件12安装在底座11上,与刀座2相配合,适于相对底座11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刀座2以固定刀座2(如图2所示),及在运动至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刀座2(如图1所示)。

容器底部1包括底座11和锁紧部件12,底座11上设置了安装孔111,锁紧部件12充当了拆装工具的作用,通过操作锁紧部件12即可将刀组安装在容器底部1上或者从容器底部1上拆卸下来,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导致费时费力的情况,又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操作,因而显著降低了刀组的拆装难度,有利于刀组的快速拆装。

同时,由于锁紧部件12直接安装在容器底部1上,能够相对容器底部1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因而锁紧部件12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容器底部1,这样可以防止锁紧部件12丢失或者与其他工具混淆,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12的使用可靠性,也无需每次拆装刀组时重新对锁紧部件12进行装配定位,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12的使用便利性,使得刀组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

此外,利用锁紧部件12来锁定或者解锁刀座2,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螺母,对于刀具3正反转的产品而言,可以防止刀具3沿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导致螺母松脱致使刀座2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底座11和/或锁紧部件12设有防脱配合部13。

由于底座11及锁紧部件12与刀座2均有配合关系,因而在底座11与锁紧部件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防脱配合部13,与刀座2上的防脱部21配合,即可防止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因此该方案扩大了防脱配合部13的设置范围,便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合理设计,以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

进一步地,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转动连接,锁紧部件12上设有锁定槽121,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刀座2的壁面上设有锁定凸起22(如图3和图4所示),锁定凸起22适于与锁定槽121插装配合,如图2所示。

利用锁定凸起22与锁定槽121的配合,来实现锁紧部件12对刀座2的锁定或解锁,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具体地,锁刀过程中,先将锁紧部件12旋转至拆刀位置,此时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朝向安装孔111的出入口(即朝向锁定凸起22),如图1所示,锁定凸起22可以由槽口1211插入锁定槽121中。然后将锁紧部件12旋转至锁刀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旋转至其他方向,可以防止锁定凸起22脱出锁定槽121,从而实现对刀座2的锁定。同时在锁刀的过程中,刀座2的防脱部21与容器底部1的防脱配合部13也实现配合,对刀座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防止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

反之,拆刀过程中,先将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旋转至拆刀位置,此时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朝向安装孔111的出入口,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刀座2因受到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的限制而保持不动,对刀座2或者容器底部1施加外力或者同时对刀座2及容器底部1施加外力,以解除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的配合,即可将刀座2拔出安装孔111,实现刀座2的拆卸。

在拆刀过程和锁刀过程中,为便于操作锁紧部件12,可以将底座11上下倒置,如果没有防脱部21和防脱配合部13的限制,刀组极易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脱离容器底部1而跌落,而本方案因具有防脱部21和防脱限位部的配合,用户可以放心操作。

当然,容器底部1也可以没有锁紧部件12,直接利用锁紧螺母或者其他结构将刀座2固定在底座11上,此时在底座11上设置防脱配合部13,与刀座2上防脱部21配合,即可防止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

进一步地,锁紧部件12设有锁合部122,如图5和图6所示。锁合部122包括固定部1221和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1222,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部1221与弹性部1222围设出锁定槽121,且弹性部1222的一端与固定部1221的一端固定连接,弹性部122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形成供锁定凸起插入的插入部。

其中,防脱部21包括锁定凸起22,防脱配合部13包括锁合部122,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H2小于锁定凸起22的宽度H1。

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形成插入部,锁定凸起由插入部位于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间隙进出锁定槽,因此,当自然状态下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没有贴合在一起而是形成缺口时,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间隙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大于0,该缺口即为锁定槽的槽口;当自然状态下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贴合在一起时,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为0。由于弹性部的另一端与固定部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小于锁定凸起22的宽度,因而拆刀过程中,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锁定凸起22会受到锁合部122的限制而不能直接脱出,从而起到防脱作用,因而锁定凸起22可以作为防脱部21的至少一部分,锁合部122可以作为防脱配合部13的至少一部分。

而利用固定部1221和弹性部1222围设出锁定槽121,由于弹性部122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插入部可以弹性伸缩,从而降低锁定凸起22进出锁定槽121的难度,进而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

同时,锁合部122与锁定凸起22的配合,在安装过程中还能让使用者产生安装到位的手感,便于用户及时获知刀座2安装到位,防止用户过度用力,提高了用户的安装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可以为一个平面,则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即为该槽口1211的宽度。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也可以为立体结构,具有一定的深度,则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记为该槽口1211的最细部位的宽度,如图5和图6所示。比如: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大致呈V形结构,沿着锁定凸起22插入锁定槽121的方向,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尺寸逐渐减小(如图5和图6所示),这样便于锁定凸起22快速插入锁定槽121,而最细的部位则可以起到良好的防脱作用,并且槽口1211的位于最细部位外侧的结构能够对最细部位处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最细部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防脱可靠性。

其中,锁定凸起22的宽度H1在2mm至10mm的范围内。

将锁定凸起22的宽度H1限定在2mm至10mm的范围内,如2mm、4mm、6mm、8mm、10mm等,既有利于避免因锁定凸起22过窄导致锁定凸起22的宽度与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宽度的差值过小,造成防脱作用偏弱;又有利于避免因锁定凸起22过宽导致安装孔111的尺寸过大致使底座11强度偏低,或者导致锁定槽121尺寸过大致使锁紧部件12尺寸偏大而不易装配。

当然,锁定凸起22的宽度H1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具体地,固定部1221及弹性部1222均为条状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部1221的两端与锁紧部件12固定连接。弹性部1222的一端与固定部1221固定连接,弹性部1222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如图5所示,且弹性部1222与锁紧部件12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3。

将固定部1221和弹性部1222均设计为条状结构,便于根据固定部1221和弹性部1222的延伸方向来合理设计锁定槽121的形状。其中,固定部1221的两端都与锁紧部件12固定连接,保证了固定部1221的固定可靠性,不会相对锁紧部件12运动,而弹性部1222则与锁紧部件12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3,便于弹性部1222发生弹性变形,以调整锁定槽121的槽口1211宽度。

实施例二

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中的一个包括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另一个包括卡槽23(如图11所示),弹性件适于卡入或脱出卡槽23。

本方案中,在安装刀座2的过程中,弹性件会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变形,直至到达卡槽23与弹性件相配合的位置处,弹性件会发生复位变形卡入卡槽23。因此,拆刀过程中,当解除刀座2与容器底部1的固定连接关系之后,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刀座2因受到弹性件与卡槽23的限制而保持不动,从而防止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起到防脱作用。

然后,只需对刀座2或者容器底部1施加外力或者同时对刀座2及容器底部1施加外力,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弹性件脱出卡槽23,即可将刀座2拔出安装孔111,实现刀座2的拆卸。

同时,弹性件与卡槽23的配合,在安装过程中还能让使用者产生安装到位的手感,便于用户及时获知刀座2安装到位,防止用户过度用力,提高了用户的安装体验。

具体地,弹性件可以设在容器底部1,而卡槽23设在刀座2上,如图11所示。或者,也可以调换位置,将弹性件设在刀座2上,而卡槽23设在容器底部1。

进一步地,弹性件包括弹性卡钩14、弹性卡簧15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弹性件为弹性卡钩14,如图10和图12所示。弹性卡钩14(如图10和图12所示)结构简单,卡接可靠性高,且便于与刀座2或者容器底部1一体成型,从而提高弹性卡钩14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弹性件设在安装孔111的孔壁上,如图12和图14所示。

将弹性件设在安装孔111的孔壁上,相较于设在刀座2上的方案,有利于简化刀座2的结构,也有利于刀座2的快速拆装。相较于设在锁紧部件12上的方案,有利于简化锁紧部件12的结构。

当然,弹性件也可以设在刀座2上或者设在锁紧部件12上。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弹性件为弹性卡簧15,如图14所示。

弹性卡簧15(如图14所示)型号众多,便于根据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通用性好,且便于后期维修和更换。

具体地,在弹性卡簧15的安装载体(本实施例为容器底部1)上相应设定位槽16,如图14所示,将弹性卡簧15装在定位槽16处,装配完成后弹性卡簧15的一部分位于定位槽16内,另一部分位于卡槽23内,如图14所示,从而能够限制刀座2相对容器底部1轴向移动,实现防脱效果。

当然,弹性件不局限于弹性卡钩14和弹性卡簧15,比如也可以为固定连接有止抵凸起的弹簧,刀座2或容器底部1内设有限位槽,弹簧限位在限位槽内,弹簧的伸缩方向与安装孔111的中心轴线垂直,止抵凸起适于卡入卡槽23或脱出卡槽23。或者,弹性件为弹性体(如硅胶),弹性体设在安装孔111的孔壁上,在刀座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被压扁,当相对移动至与卡槽23相配合的位置时,弹性体发生复位变形,卡入卡槽2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脱部21的数量为多个,防脱配合部13的数量与防脱部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其中,至少部分防脱部21沿安装孔111的周向间隔设置。

多个防脱部21与多个防脱配合部13一一对应并配合,有利于显著提高防脱可靠性。其中,至少部分防脱部21沿安装孔111的周向间隔设置,比如沿安装孔1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锁定凸起22(如图3所示),多个锁定凸起22与多个锁定槽121插装配合,或者沿安装孔1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槽23,多个弹性卡钩14(如图10和图12所示)与多个卡槽23相卡合,均有利于刀座2与容器底部1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刀座2与容器底部1的连接可靠性,也有利于提高防脱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脱部21的数量为多个,防脱配合部13的数量与防脱部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其中,至少部分防脱部21沿安装孔111的轴向间隔设置。

至少部分防脱部21沿安装孔111的轴向间隔设置,比如沿安装孔111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卡槽23,多个弹性卡簧15与多个卡槽23相卡合,能够实现多重防脱作用,也有利于提高防脱可靠性。

当然,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个,比如利用一个弹性卡簧15与一个卡槽23的配合,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脱作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

本方案中,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如前述实施例中的弹性部1222、弹性卡钩14、弹性卡簧15等结构,使得防脱部21、防脱配合部13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降低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实现配合的难度和解除配合的难度,有利于刀座2的快速拆装,进而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拆装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紧部件12为扳手,扳手与容器底部1转动连接。

锁紧部件12选择扳手,扳手与容器底部1转动连接(比如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或者转轴与轴孔配合的方式等),来保证扳手可以旋转以实现其拆装刀组的功能。由于扳手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因而可以显著降低操作力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刀组的拆装难度,使得刀组的拆装更加省力便捷。

当然,锁紧部件12不局限于扳手,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比如:锁紧部件12的形状类似于扳手,但是与容器底部1滑动连接,滑动至锁刀位置时卡住刀座2上的锁定部实现锁定,反向滑动时脱离刀座2的锁定部实现解锁;或者,锁紧部件12为旋转环,旋转环内设有凹槽,刀座2上设有卡凸,当旋转至卡凸卡入凹槽实现锁定,当旋转至卡凸脱出凹槽实现解锁。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刀座2包括:插接柱10,如图16和图17所示。插接柱10包括连接上部101和与连接上部101的下端相连的连接下部102,如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上部101及连接下部102均被配置为与安装孔111插装配合。其中,连接上部101的外周缘凸出于连接下部102的外周缘,如图16和图17所示。

本方案对刀座2的插接柱10的形状进行了改进,使得连接上部101的外周缘凸出于连接下部102的外周缘,这样,刀座2用于与安装孔111插装配合的插接柱10由现有的等粗结构改进为上粗下细的结构。由于刀座2插入安装孔111的方向是由上向下,因此连接下部102会先于连接上部101与安装孔111插装配合,而连接下部102相对较细,因而与安装孔111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因此更容易插入安装孔111,使得插接柱10插入安装孔111时更加方便,对位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插接柱10与安装孔111插装配合的便捷度,提高了用户的安装体验。

进一步地,刀座2还包括支撑部104,如图16所示。插接柱10插入容器底部1的安装孔111,支撑部104支撑在容器底部1上,防止刀座2向下脱出容器底部1。

具体地,连接上部101及连接下部102为等粗结构,如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上部101的横截面位于第一参考圆包围的范围内,连接上部10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与第一参考圆重合或者部分重合。连接下部102的横截面位于第一参考圆包围的范围内,连接下部102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与第二参考圆重合或者部分重合。第一参考圆的直径D1大于第二参考圆的直径D2,如图16所示,以使连接上部101的外周缘凸出于连接下部102的外周缘。

连接上部101与连接下部102为等粗结构,且连接上部101的横截面及连接下部102的横截面分别在第一参考圆包围的范围及第二参考圆包围的范围内,并且连接上部101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与第一参考圆重合(则连接上部101呈圆柱形)或者部分重合(则连接上部101接近圆柱形,如具有切面的圆柱形、棱柱形等),连接下部102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与第二参考圆重合(则连接下部102呈圆柱形)或者部分重合(则连接下部102接近圆柱形,如具有切面的圆柱形、棱柱形等),这使得连接上部101和连接下部102的结构均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同时,第一参考圆的直径大于第二参考圆的直径,使得连接上部101的外周缘能够凸出于连接下部102的外周缘,进而连接下部102能够快速插入安装孔111,实现刀座2的快速安装。

其中,连接上部101和连接下部10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或者接近圆柱形(比如在圆柱的基础上纵向切除一部分结构形成切面),也可以为棱柱形或者其他形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合理设计。

进一步地,第一参考圆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参考圆的中心轴线共线。

第一参考圆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参考圆的中心轴线共线,便于连接上部101的外周缘相对均匀地凸出于连接下部102,使得插接柱10的形状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利于提高插接柱10与安装孔111之间的周向间隙的均匀度,便于密封;同时也有利于插接柱10受力均衡,从而有利于延长刀座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上部101与连接下部102通过过渡部103相连,如图16和图17所示。过渡部103的外侧壁被构造成过渡斜面1031,如图16和图17所示。

通过在连接上部101与连接下部102之间设置过渡部103,并将过渡部103的外侧壁构造成过渡斜面1031,过渡斜面1031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使得插接柱10的外侧壁没有凸棱结构,有助于刀座2插装过程中连接下部102、过渡部103、连接上部101依次顺畅地插入安装孔111,显著降低发生卡滞甚至卡死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刀座2插入安装孔111的流畅度,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刀座2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刀座2还包括锁定凸起22(如图17所示),锁定凸起22设在插接柱10的侧壁面上,用于穿过容器底部1对应设置的避让槽118与容器底部1的锁紧部件12配合,以锁定刀座2(如图2和图8所示)或解锁刀座2(如图1和图7所示)。

刀座2还包括设置在插接柱10的侧壁面上的锁定凸起22,容器底部1对应设有避让槽118,避让槽118与安装孔111连通,以保证刀座2能够顺利插入容器底部1。具体装配时,插接柱10与安装孔111对位,同时旋转刀座2直至锁定凸起22与避让槽118对位,然后将刀座2由上向下移动,使插接柱10插入安装孔111同时锁定凸起22穿过避让槽118。当锁定凸起22穿过避让槽118后能够与容器底部1的锁紧部件12相配合,锁紧部件12能够锁定刀座2以保证使用过程中刀座2不会松脱或者解锁刀座2以保证刀座2能够顺利拆装。

具体地,锁紧部件12设有锁定槽121,锁定槽121开口朝上时(如图1和图7所示),锁定凸起22由上向下插入锁定槽121后,旋转锁紧部件12使锁定槽121的开口朝向其他方向(如图2和图8所示),则锁定凸起22被限制在锁定槽121内不能脱出,便能够将刀座2锁定在容器底部1;而锁紧部件12旋转至锁定槽121的开口朝上时,锁定凸起22能够自由进出锁定槽121,刀座2便被解锁,进而可以将插接柱10拔出安装孔111,使刀座2与容器底部1相脱离。

更具体地,锁紧部件12为扳手,扳手从拆刀位置掰转到锁刀位置时,扳手上的锁定槽121会把刀座2上的锁定凸起22扣紧,实现刀座2的固定。当锁杆从锁刀位置掰转到拆刀位置时,刀座2上的锁定凸起22未被扣紧,刀座2可以从杯底盖112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凸起2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多个锁定凸起22沿插接柱10的周向间隔设置。

锁定凸起2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多个锁定凸起22沿插接柱1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较于常规一个锁定凸起22或两个锁定凸起22的方式,能够减小相邻的锁定凸起22之间的夹角,从而能够减小刀座2与容器底部1对位时的转动幅度,使得刀座2与容器底部1对位更加容易,便于刀座2插入容器底部1,提高用于安装刀座2的体验。

更具体地,锁定凸起22的数量为四个,如图18所示。四个锁定凸起22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锁定凸起22关于插接柱10的中心轴线镜面对称,如图18所示。

相应锁紧部件12可以对称设置两个锁定槽121,则每组的两个锁定凸起22都能够与这两个锁定槽121配合,这样既降低了刀座2的对位难度,提高了刀座2的装配效率;又有利于刀座2与锁紧部件12受力均衡,从而提高锁刀可靠性。同时有利于简化锁紧部件12的结构,且对于锁紧部件12本身对称设有两个锁定槽121的方案,则无需对锁紧部件12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锁紧部件12的通用性。此外,该方案也使得刀座2的整体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当然,锁定凸起22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三个、五个、六个、八个等。

其中,底座11包括杯底盖112和位于杯底盖112上方的发热盘113,如图24所示。杯底盖112与杯体的底部相连,发热盘113设有第一插孔1131,杯底盖112设有第二插孔1121,如图25所示。安装孔111包括第一插孔1131及第二插孔1121,插接柱10的连接上部101与第一插孔1131插装配合,插接柱10的连接下部102与第二插孔1121插装配合,如图25所示。

底座11包括杯底盖112和发热盘113,杯底盖112与杯体的底部相连,发热盘113位于杯底盖112上方,用于对杯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发热盘113设有第一插孔1131,杯底盖112设有第二插孔1121,安装孔111包括第一插孔1131和第二插孔1121,安装时连接下部102先穿过发热盘113的第一插孔1131,然后连接下部102与杯底盖112的第二插孔1121插装配合且连接上部101与发热盘113的第一插孔1131插装配合,从而实现插接柱10与安装孔111的插装配合,进而完成刀座2的定位安装。

具体地,连接下部102与第二插孔1121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连接上部101与第一插孔1131之间的间隙。

通过将连接下部102与第二插孔1121之间的间隙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连接上部101与第一插孔1131之间的间隙,由于连接下部102比连接上部101要细一些,因而刀座2安装过程中,连接下部102与第一插孔1131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便于连接下部102快速插入第一插孔1131并穿过第一插孔1131,从而实现刀座2的快速安装;而连接下部102穿过第一插孔1131插入第二插孔1121后,与第二插孔1121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因而能够防止连接下部102发生晃动,有助于提高刀座2与搅拌杯的中心度,且有助于降低刀座2的振动,提高刀座2安装稳定性,同时又能够减少因刀座2振动而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度。

进一步地,杯底盖112设有导向斜面1123,如图25所示,用于引导连接下部102插入第二插孔1121。

通过在杯底盖112设置导向斜面1123,导向斜面1123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便于连接下部102快速顺畅地插入第二插孔1121,以进一步提高连接下部102插入第二插孔1121的便捷度,进而提高进一步提高刀座2的安装效率。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如图22、图24和图26所示。限位机构设在底座11上,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用于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如图23和图27所示),以限制锁紧部件12向拆刀位置运动。

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防止锁紧部件1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向运动,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12对刀座2的锁紧可靠性,保证刀座2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松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如图23和图27所示。限位件设在底座11上,适于相对底座11往复运动,以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如图23和图27所示)或者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

在底座11设置能够往复运动的限位件,则当锁紧部件12运动至锁刀位置时,使限位件运动至锁定锁紧部件12的位置即可,当锁紧部件12需要向拆刀位置运动时,使限位件运动至解锁锁紧部件12的位置即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23和图27所示,锁紧部件12设有驱动面127,限位件设有配合面,驱动面127与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斜面,驱动面127适于与配合面止抵配合,以使锁紧部件12在向锁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件运动。限位件在锁紧部件12运动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复位并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如图23和图27所示。

将锁紧部件12的驱动面127与限位件的配合面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为斜面,则驱动面127与配合面接触并相互作用时,能够使驱动面127与配合面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如此,锁紧部件12与限位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一个转动,一个滑动,或者两个都滑动但是滑动方向不同,这样便于根据产品需要合理设计锁紧部件12与限位件的运动方式,以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

在图23中,锁紧部件12向锁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驱动面127推动配合面向右运动,使限位件向右运动,对锁紧部件12避让,使锁紧部件12能够到达锁刀位置,然后限位件向左运动复位,钩住锁紧部件12,与锁紧部件12止抵配合,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

在图27中,锁紧部件12向锁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驱动面127推动配合面向左运动,使限位件向左运动,对锁紧部件12避让,使锁紧部件12能够到达锁刀位置,然后限位件向右运动复位,钩住锁紧部件12,与锁紧部件12止抵配合,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限位机构还包括:复位件,与限位件相配合,用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限位件复位。

在锁紧部件12向锁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限位件会受到锁紧部件12的驱动向避开锁紧部件12的位置运动,以保证锁紧部件12能够顺利运动至锁刀位置。在该过程中,复位件发生弹性变形储存弹性势能,因而当锁紧部件12运动至锁刀位置时,限位件不再受锁紧部件12的限制,会在复位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进而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如此,无需用户手动将限位件复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受到复位件的限制,限位件不能随意移动,会稳稳地停留在锁定锁紧部件12的位置处,进而提高了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可靠性。而当锁紧部件12需要由锁刀位置向拆刀位置运动时,只需克服复位件的弹力移动限位件,即可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保证锁紧部件12能够顺利运动至拆刀位置。当然,也可以取消复位件,手动操作限位件,使其复位。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复位件为弹簧,底座11设有止挡部116,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止挡部116及限位件相抵靠。

在底座11设置止挡部116,复位件采用弹簧的形式,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止挡部116及限位件相抵靠,则弹簧与止挡部116抵靠的一端保持不动,弹簧与限位件抵靠的一端会随着限位件的运动而发生运动,进而使弹簧发生弹性变形。该实施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且成本低廉。当然,复位件不局限于弹簧的形式,也可以为弹片、弹性体等弹性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限位件设有操作部,操作部用于带动限位件运动以解锁锁紧部件12。

当锁紧部件12需要由锁刀位置向拆刀位置运动时,通过限位件的操作部向限位件施加驱动力,即可带动限位件相对锁紧部件12运动,进而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操作方便快捷。具体地,操作部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板状结构、柱状结构、块状结构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操作部与底座11的侧壁之间具有活动空间,操作部被配置为向靠近底座11的侧壁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限位件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或者,底座11的侧壁设有用于容纳操作部的缺口,操作部被配置为向缩入底座11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限位件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如图23所示。

在操作部与底座11的侧壁之间设置活动空间,使得操作部能够在活动空间内往复运动,以靠近底座11的侧壁或者远离底座11的侧壁。具体地,当操作部向靠近底座11的侧壁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限位件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则当操作部向远离底座11的侧壁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限位件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由于限位件锁定锁紧部件12时,操作部与底座11的侧壁之间具有活动空间,因而需由底座11的下方来对操作部施加驱动力。该实施例保证了底座11侧壁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底座11的强度。在图27中,限位件向左运动靠近底座11的侧壁,并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

在底座11的侧壁设置缺口,操作部可以容纳在该缺口内。当操作部向缩入底座11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限位件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则当操作部向插入缺口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限位件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由于限位件锁定锁紧部件12时,操作部恰好位于缺口内,因而通过缺口处直接向操作部施加驱动力即可。该实施例中,操作部的位置较为明显,且无需用户将底座11悬空拿起即可操作,便于用户掌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图23中,限位件向右运动缩入底座11内,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27所示,限位机构还包括:盖子,与底座11相连,并与底座11围设出限位空间,限位件位于限位空间内。

盖子的设置,能够对限位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限位件脱离底座11,提高了限位件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复位件也可以设在限位空间内,以提高复位件的使用可靠性。对于限位件的操作部与底座11的侧壁之间具有活动空间的实施例,盖子上还设有用于避让操作部的避让缺口,以保证操作部不被盖子遮挡,便于用户操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23和图27所示,锁紧部件12设有至少一个锁止部128,限位件设有至少一个配合部,锁止部128与配合部一一配合,以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

利用锁止部128与配合部的配合,来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有效提高了锁紧部件12在锁刀位置的稳定性,且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锁止部128与配合部的形状及尺寸,以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锁止部128为第一钩部,配合部为第二钩部,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钩接配合,如图23和图27所示。

锁止部128和配合部都采用钩部的形式,通过钩接配合的方式相互限位,能够有效阻止锁紧部件12反向运动。当然,锁止部128与配合部不局限于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的配合形式,也可以为插块与插槽的配合形式、插槽与插块的配合形式、卡扣与卡孔的配合形式、止挡块与止挡面的配合形式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配合部间隔设置;限位机构的复位件位于两个配合部之间。

两个配合部与两个锁止部128一一配合,实现了双重锁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限位机构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可靠性。将限位机构的复位件设在两个配合部之间,有利于复位件受力均衡,以降低复位件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复位件的使用可靠性。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锁紧配合机构,如图19所示,设在底座11上,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用于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以限制锁紧部件12相对底座11运动。

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锁紧配合机构,锁紧配合机构能够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防止锁紧部件12位于拆刀位置时发生晃动、移动、摆动等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锁紧部件12位于拆刀位置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不会对刀座2的拆装造成干扰,进而便于刀座2快速插入安装孔111或者快速脱出安装孔111,有效降低了刀座2的拆装难度,提高了刀座2的易用性。

具体地,锁紧配合机构包括:弹性件,如图19所示。弹性件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在锁紧部件12相对底座11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且在发生复位变形的过程中提供将锁紧部件12推动至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该方案中,当锁紧部件12相对底座11运动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弹性件发生复位变形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将锁紧部件12推动至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弹性件能够单独推动锁紧部件12运动至拆刀位置,或者与其他外力相配合将锁紧部件12推动至拆刀位置。这有利于降低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向拆刀位置运动的难度,降低用户施加的外力,进而降低拆刀难度。并且,这样设计使得弹性件的复位变形发生在锁紧部件12向拆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则处于拆刀位置的锁紧部件12必须克服弹性件的复位弹力,才能够相对底座11运动。如此,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锁紧部件12因受到弹性件的限制,稳定地定位在拆刀位置,有利于刀座2的快速拆装。进一步地,弹性件在锁紧部件12处于拆刀位置的情况下处于自然状态,这样只利用弹性件即可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的可靠性,且有利于简化锁紧配合机构。

当然,锁紧配合机构不局限于弹性件的形式。比如锁紧配合机构也可以采用与底座11可拆卸连接的卡箍,通过卡箍将锁紧部件12卡死在拆刀位置;或者锁紧配合机构采用与底座11活动连接的止挡件,通过止挡件的止抵配合将锁紧部件12顶死在拆刀位置。

同时,限位机构的设置,也保证了处于锁刀位置的锁紧部件12不会在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发生晃动甚至反向运动,进而保证锁紧部件12处于锁刀位置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活动连接,弹性件包括扭簧,如图20所示。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第一扭臂限位或抵在锁紧部件12上,第二扭臂限位或抵在底座11上。

由于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活动连接,比如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或者旋转轴125与轴孔配合的方式等,来实现扳手与底座11的转动连接,则弹性件采用扭簧的形式,与锁紧部件12的运动形式适配,既便于利用扭簧的弹性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且扭簧的复位弹力也可以作为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运动至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而降低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运动至拆刀位置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扭臂限位在锁紧部件12上,指的是在锁紧部件12上设置限位槽或者插孔等限位结构,将第一扭臂插入限位槽或者插孔中,利用限位结构防止第一扭臂相对锁紧部件12运动。第一扭臂抵在锁紧部件12上,指的是第一扭臂直接与锁紧部件12止抵配合,无需额外设置限位槽或者插孔等结构,有利于简化锁紧部件12。

同理,第二扭臂限位在底座11上,指的是在底座11上设置限位槽或者插孔等限位结构,将第二扭臂插入限位槽或者插孔中,利用限位结构防止第二扭臂相对底座11运动。第二扭臂抵在底座11上,指的是第二扭臂直接与底座11止抵配合,无需额外设置限位槽或者插孔等结构,有利于简化底座11。

如图19所示,扭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扭簧同轴且对称设置。

采用两个同轴且对称设置的扭簧,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弹性件的止动可靠性,从而有效保证锁紧部件12稳稳地定位在拆刀位置;又提高了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便于利用两个扭簧的复位弹力来驱动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运动至拆刀位置,而无需用户手动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锁紧部件12上设有安装柱1241,扭簧套设在安装柱1241上。

在锁紧部件12上设安装柱1241,将扭簧套设在安装柱1241上,有利于减小扭簧与锁紧部件12之间的距离,提高扭簧与锁紧部件12的配合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锁紧部件12上设有定位孔1242,第一扭臂与定位孔1242插装配合。

在锁紧部件12上设定位孔1242,将第一扭臂插入定位孔1242,即可实现第一扭臂与锁紧部件12的同步转动,而第二扭臂限位在底座11上,不能自由转动,因而第一扭臂随锁紧部件1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之间的夹角会随之变化,从而使扭簧产生弹性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扭簧的扭转轴125线与锁紧部件12的旋转轴125线共线。

扭簧的扭转轴125线与锁紧部件12的旋转轴125线共线,则第一扭臂在随锁紧部件12转动的过程中,也绕扭簧的扭转轴125线转动,能够防止扭簧受到其他方向的作用力,有利于提高扭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9和图21所示,底座11设有固定件115和第一弧形槽(图中未示出),固定件115设有第二弧形槽1154,固定件115与底座11可拆卸相连,并使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1154拼合形成轴孔;锁紧部件12设有转轴125(如图5所示),转轴125与轴孔转动配合。

利用底座11的第一弧形槽与固定件115的第二弧形槽1154来拼合形成轴孔,则装配时,可以先将锁紧部件12的转轴125卡在第一弧形槽内,然后将固定件115与底座11固定连接,即可实现转轴125与轴孔的插装配合,并且转轴125能够相对轴孔转动,以实现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的转动连接。这样,锁紧部件12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锁紧部件12的强度和可靠性。

当然,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之间的装配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比如:也可以将底座11与固定件115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先将锁紧部件12的转轴125插入轴孔,然后在转轴125上安装防脱结构或者利用底座11的其他结构防止转轴125轴向移动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锁紧部件12设有锁合部122和定位部124,锁合部122用于锁定刀座2,第一扭臂限位在定位部124上;锁合部122与定位部124沿转轴125的轴向间隔设置并限定出安装槽126,固定件115的一部分嵌入安装槽126内。

锁紧部件12设有锁合部122和定位部124,锁合部122能够锁定刀座2,实现锁紧部件12的锁定功能。第一扭臂限位在定位部124上,实现锁紧部件12与扭簧的配合。同时,锁合部122与定位部124沿转轴125的轴向间隔设置并限定出安装槽126,则固定件115的一部分嵌入安装槽126内,能够有效防止转轴125沿轴向移动,并有效防止转轴125脱出轴孔,从而提高了锁紧部件12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安装槽1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槽126同轴且对称设置;固定件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115与两个安装槽126一一对应。

在锁紧部件12上对称设置两个同轴的安装槽126,使得锁紧部件12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有利于锁紧部件12受力均衡。两个安装槽126与两个固定件115一一配合,提高了限位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锁紧部件12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固定件115包括连接部1153和固定主体1151,固定主体1151与底座11固定连接,连接部1153设有第二弧形槽1154。

固定件115包括连接部1153和固定主体1151两部分,固定主体1151能够与底座11固定连接,实现固定件115与底座11的装配固定;连接部1153设有第二弧形槽1154,能够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将固定件115分为两部分,便于根据产品需求合理设计固定件115的形状,进而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

其中,固定主体1151上设有固定孔1152,如图21所示,固定孔1152用于穿设螺栓等紧固件,以使固定件115与底座11固定连接,并对锁紧部件12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锁紧配合机构的弹性件被配置为:在刀组安装结构的限位机构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锁紧部件12运动至拆刀位置并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

在限位机构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后,弹性件能够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自动运动至拆刀位置,并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也可以不足以驱动锁紧部件12由锁刀位置自动运动至拆刀位置,此时用户对锁紧部件12稍加施力即可,操作也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底座11包括侧围板114、杯底盖112和发热盘113,杯底盖112与侧围板114的底部相连,发热盘113设在侧围板114与杯底盖112围设出的空间内;发热盘113设有第一插孔1131,杯底盖112设有第二插孔1121,安装孔111包括第一插孔1131及第二插孔1121;杯底盖112围设出用于容纳锁紧部件12及锁紧配合机构的安装腔1122,安装腔1122开口朝下;发热盘113、杯底盖112及侧围板114限定出内腔117,且杯底盖112与发热盘113之间设有用于密封内腔117的密封件,如图25所示。

底座11包括侧围板114、杯底盖112和发热盘113,侧围板114与搅拌杯的杯体底部相连,侧围板114的底部与杯底盖112相连,从而围设出用于容纳食材的容纳空间。发热盘113设在侧围板114与杯底盖112围设出的空间内,即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能够对容纳空间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以丰富产品的功能。发热盘113和杯底盖112分别设有第一插孔1131及第二插孔1121,保证刀座2内的刀轴31的下端能够穿过底座11,进而与食品料理机的机座相连,而刀轴31的上端则位于容纳空间内,用于连接刀具,驱动刀具旋转以对容纳空间内的食材进行切割、粉碎、搅拌等处理。

其中,杯底盖112围设出安装腔1122,且安装腔1122开口朝下,则锁紧部件12和锁紧配合机构可以由下向上装入安装腔1122内,在具体装配过程中可以将底座11上下颠倒,然后再装配锁紧部件12和锁紧配合机构,装配较为方便,同时也使得锁紧部件12外露,便于操作锁紧部件12,以固定刀座2或者松开刀座2。发热盘113、杯底盖112及侧围板114限定出内腔117,能够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在杯底盖112与发热盘113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防止容纳空间内的液体沿着发热盘113与杯底盖112之间的间隙进入内腔117,从而对内腔117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防水保护,防止内腔117中的电子元器件受到水的影响而发生故障。

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发热盘113设有连接柱1132,连接柱1132与杯底盖11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利用紧固件连接发热盘113和杯底盖112,能够对密封件起到压紧作用,从而提高密封件的密封可靠性。将连接柱1132设在发热盘113上,能够避免在发热盘113上开孔,有利于提高发热盘113的加热性能。

进一步地,密封件设有延伸边,紧固件穿过延伸边与连接柱1132固定连接。

紧固件穿过密封件的延伸边与连接柱1132固定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密封件发生错位、窜动等情况,有效提高了密封件的固定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的密封可靠性。其中,延伸边可以是完整的环形,环绕密封件;延伸边也可以是非环形,即密封件只有局部设有延伸边,能够与紧固件相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25所示,杯底盖112设有台阶面1124,密封件与台阶面1124相贴合。

密封件与杯底盖112的台阶面1124相贴合,既增加了密封件与杯底盖112的接触面积,又使得密封件能够受到杯底盖112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固定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的密封可靠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的搅拌杯,包括:杯体4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刀组安装结构。

具体地,杯体4适于容纳刀具3,如图7、图8、图9和图13所示。刀组安装结构的容器底部1与杯体4的下端相连,且刀具3安装在刀组安装结构的刀座2上并与刀座2转动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杯,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刀组安装结构,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杯体4可以为两端敞口的结构,容器底部1与杯体4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密封性能,容器底部1也可以与杯体4一体式连接。或者,杯体4具有容纳腔,容器底部1位于容纳腔下方,容器底部1与杯体4之间设有加热板等结构,此时容器底部1可以通过侧围板与杯体4的侧壁相连,则从外观上看,侧围板构成搅拌杯的侧壁的一部分,容器底部1为搅拌杯的底部,且侧围板与容器底部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具体装配时可以先将刀具3通过刀轴31安装在刀座2上形成刀组,然后将刀组装配到容器底部1上。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如图15所示,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搅拌杯和机座5。其中,机座5位于搅拌杯的下方,并与搅拌杯相连。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食品料理机,因包括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杯,因而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刀轴31下端设置有联轴器32,与机座5内电机的联轴器对接,传递电机动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食品料理机为破壁机、料理机、原汁机或搅拌机。

当然,不局限于上述产品,也可以为其他食品料理机,如豆浆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杯包括杯体4和刀组安装结构,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1和刀座。

具体地,容器底部1与杯体4的下端相连,容器底部1设有安装孔111。刀座2安装在安装孔111处,刀座2安装有刀具3,刀具3被配置为适于容纳在杯体4内;且刀座2设有防脱部21,容器底部1设有防脱配合部13,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相配合,用于限制刀座2在重力的作用下脱出安装孔111。

其中,容器底部1包括:底座11和锁紧部件12;底座11设有安装孔111;锁紧部件12安装在底座11上,与刀座2相配合,适于相对底座11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刀座2以固定刀座2,及在运动至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刀座2;其中,底座11和/或锁紧部件12设有防脱配合部13。

刀组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6和锁紧配合机构7。

限位机构6设在底座11上,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用于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以限制锁紧部件12向拆刀位置运动。

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件61,限位件61设在底座11上,适于相对底座11上往复运动,以将锁紧部件12锁定在锁刀位置或者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

锁紧配合机构7设在底座11上,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用于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以限制锁紧部件12相对容器底部1运动。

锁紧配合机构7包括:弹性件71,弹性件71与锁紧部件12相配合,在锁紧部件12相对底座11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且在发生复位变形的过程中提供将锁紧部件12推动至拆刀位置的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活动连接,弹性件71包括扭簧711,扭簧711包括第一扭臂7111和第二扭臂7112,第一扭臂7111限位或抵在锁紧部件12上,第二扭臂7112限位或抵在底座11上。

弹性件71被配置为:在刀组安装结构的限位机构6解除对锁紧部件12的锁定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锁紧部件12运动至拆刀位置并将锁紧部件12定位在拆刀位置。

锁紧部件12与底座11转动连接,锁紧部件12上设有锁定槽121,刀座2的壁面上设有锁定凸起22,锁定凸起22适于与锁定槽121插装配合。锁定凸起22的宽度在2mm至10mm的范围内。

锁紧部件12设有锁合部122,锁合部122包括固定部1221和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1222,固定部1221与弹性部1222围设出锁定槽121,且弹性部1222的一端与固定部1221的一端固定连接,弹性部122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1221的另一端形成供锁定凸起22插入的插入部。

固定部1221及弹性部1222均为条状结构,固定部1221的两端与锁紧部件12固定连接,弹性部1222的一端与固定部1221固定连接,弹性部1222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且弹性部1222与锁紧部件12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3。

其中,防脱部21包括锁定凸起22,防脱配合部13包括锁合部122,弹性部122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1221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小宽度小于锁定凸起22的宽度。

或者,防脱部21与防脱配合部13中的一个包括适于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71,另一个包括卡槽23,弹性件71适于卡入或脱出卡槽23,弹性件71设在安装孔111的孔壁上。

下面以破壁料理机为例具体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刀组安装结构、搅拌杯和食品料理机,并结合附图介绍三个具体示例。

目前,破壁料理机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和使用,但搅拌杯的难清洗问题一直是用户的痛点。为使搅拌杯更容易清洗,使用了不同的刀组可拆清洗的实施例。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旋转把手,对刀座2进行装拆。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掰转锁紧部件12对刀座2进行锁扣。但当消费者拆刀的时候,会对搅拌杯进行倒置,操作把手或者锁紧部件12解锁刀座2时,刀组容易掉落,破坏桌面(地面)或者损坏刀组。

为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示例1(如图1至图8所示):

一种破壁料理机,包括:搅拌杯和机座5,搅拌杯包括刀组安装结构和杯体4,刀组安装结构包括容器底部1和刀座2,刀座2安装有刀具3形成刀组,容器底部1包括底座11(或者叫杯底盖)和锁紧部件12,锁紧部件12为扳手,扳手与底座11转动连接,扳手设有缺口槽(即锁定槽121),刀座2设有凸耳(即锁定凸起22),锁定槽121与锁定凸起22插装配合。锁紧部件12与刀座2相配合,适于相对底座11在拆刀位置与锁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并在运动至锁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刀座2以固定刀座2,及在运动至拆刀位置的情况下解锁刀座2以松开刀座2。

搅拌杯中的刀组的可拆安装原理:当刀座2插入底座11的安装孔111,安装在底座11底部的扳手从拆刀位置掰转到锁刀位置时,扳手上的缺口槽(即锁定槽121)会把刀座2上的凸耳(即锁定凸起22)扣紧,实现刀组的固定。当扳手从锁刀位置掰转到拆刀位置时,刀座2上的凸耳没有被扣紧,刀组可以从杯底取出。

其中,刀座2下部外侧对称设置两个凸耳,凸耳宽度为H1,2mm≤H1≤10mm。

锁杆开口槽由固定部1221与弹性部1222围设出,固定部1221与弹性部1222之间开口最小距离(即锁定槽121开口的最小宽度)为H2,H2

弹性部1222受外力作用可发生弹性形变,缺口槽的开口距离H2会变大,当外力消失时,H2会恢复。

本具体示例的防脱原理:

在刀组安装到杯底部中心孔(即安装孔111)的时候,刀座2的凸耳从扳手锁定槽121的开口进入到锁定槽121中,由于凸耳的宽度H1大于开口距离H2,锁定槽121的弹性部1222会受力往外发生弹性形变,刀组安装到位后,锁定槽121的弹性部1222不受力恢复到原来位置。

在刀组拆卸时,使用者往往会把搅拌杯倒置。此时,掰转扳手到拆刀位置,由于锁定槽121开口的距离小于刀座2凸耳的宽度,所以刀组不会一下子掉出来。然后稍稍用力可把刀组从搅拌杯中取出。

在刀组安装时,扳手从拆刀位置掰转到锁刀位置时,扳手锁定槽121的固定部1221会把刀座2的凸耳扣紧,实现刀组的固定。

这样,安装刀组时,给使用者安装到位的手感。在刀组拆卸时,掰转扳手到拆刀位置,就算杯子倒置,由于刀座2的凸耳被锁定槽121的开口卡住,刀组不会轻易的掉出来。也就是说,在杯子倒置时,掰转扳手到拆刀位置,刀组不会掉落,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示例2(如图9至图12所示):

在杯底盖中孔(即安装孔111)的内壁设置有弹性卡钩14,刀座2外壁设置有卡槽23。当刀组插入中心孔时弹性卡钩14往外掰;当刀座2安装到位时,弹性卡钩14卡住刀座2的卡槽23。即使把杯子倒置,扳手处在拆刀位置,刀座2被弹性卡钩14卡住,不容易掉落。当刀组用力向外拔时,弹性卡钩14变形,刀组可以取出。

具体示例3(如图13和图14所示):

在杯底盖中孔(即安装孔111)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16,刀座2外壁设置有卡槽23。弹性卡簧15安装在杯底盖的定位槽16中。当刀组插入中心孔时,弹性卡簧15外扩,当刀座2安装到位时,弹性卡簧15复位,并卡住刀座2。即使把杯子倒置,扳手处在拆刀位置,刀座2被弹性卡簧15卡住,不容易掉落。当刀组用力向外拔时,弹性卡簧15外扩,刀组可以取出。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
  • 食品料理机及其刀组安装结构和搅拌杯
技术分类

0612011309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