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临时建筑设计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7:35


临时建筑设计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时建筑设计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为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了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其中,安全文件施工标准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安全管理的责任,开展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实现输变电过程安全制度执行标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标准化、现场布置标准化、作业行为规范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确保施工安全。由此,在进行输变电工程施工前需要建立临时建筑以便于指导输变电工程的安全施工。而建立临时建筑通常需要根据所绘制的临时建筑模型进行施工建设,在相关技术中所绘制的临时建筑模型可视化效果较差,从而不便于指导临时建筑的建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临时建筑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可视化效果,从而便于知道临时建筑的施工建设。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临时建筑设计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并根据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

其中,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包括当前所要创建的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所述临时建筑的区域形状和所述临时建筑的区域尺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和加工区域中的至少一种;

读取基于所述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并调用与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所述功能区域相对应的布置规则,基于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按照所述布置规则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

采用3D渲染引擎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所述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渲染,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配置列表包括字典项、值类型和备注;

所述字典项用于表征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建筑项目;其中,所述建筑项目的个数为多个;

所述值类型用于表征各所述建筑项目的当前取值;所述备注用于表征各所述建筑项目的默认取值;

所述配置规则包括: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按照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各项所述建筑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预设值,且各所述建筑项目至所述临时建筑的外围墙的距离均为第二预设值,第一个建筑项目距离所述临时建筑的基准位置第三预设值,拐角处楼宇进出间最小距离为第四预设值的方式布置各所述建筑项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位置包括所述临时建筑的大门位置;

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和所述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均为:1米—3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功能区域为所述生活区域时,所述建筑项目包括:大门位置、布置方式、员工宿舍层数、员工宿舍间数、卫生间、洗涤区、晾衣区、厨房间数、餐厅间数、小卖部和电瓶车停放区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配置规则还包括:确定所述生活区域的基准位置,以所述生活区域的基准位置为起点,沿所述生活区域的区域形状的外围,按照所述布置方式中确定的布置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排列布置所述建筑项目中的各项建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功能区域为所述办公区域时,所述建筑项目包括:大门位置、布置方式、停车场规模、办公大楼、业主办公室、施工办公室、监理办公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样板示范区、垃圾分类区、旗台杆和消防器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配置规则还包括:确定所述办公区域的基准位置,以所述基准位置为起点,沿所述办公区域的区域形状的外围,按照所述布置方式中确定的布置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排列布置停车场、办公大楼和样板示范区;

在距离所述办公大楼前第一距离处区域,按照预设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布置垃圾分类区、旗台杆和消防器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功能区域为所述加工区域时,所述建筑项目包括:大门位置、布置方式、木工加工区、钢筋加工区、搅拌站、砂石料堆场、水泥仓库和危险品仓库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配置规则还包括:确定所述加工区域的基准位置,以所述加工区域的基准位置为起点,沿所述加工区域的区域形状的外围,按照所述布置方式中确定的布置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排列布置所述建筑项目中的各项建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读取所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模型文件,显示所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全息场景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临时建筑设计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推送模块、参数读取模块、规则调用模块、方案生成模块和模型构建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推送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并根据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

其中,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包括当前所要创建的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所述临时建筑的区域形状和所述临时建筑的区域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和加工区域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参数读取模块,被配置为读取基于所述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

所述规则调用模块,被配置为调用与所述功能区域相对应的布置规则;

所述方案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按照所述布置规则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采用3D渲染引擎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所述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渲染,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临时建筑设计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并根据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然后再读取基于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调用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功能区域相对应的布置规则,从而基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布置规则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实现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自动构建生成的功能。并且,在通过调用相关的布置规则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方案后,再采用3D渲染引擎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渲染,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实现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三维模型化展示。即,通过结合3D渲染引擎技术,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场景呈现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布置方式,达到了更直观、全场景的效果,从而更便于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执行过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中在功能区域为生活区域时所对应的配置规则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中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时的算法原理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中在功能区域为办公区域时所对应的的配置规则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总体架构图;

图7示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构建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图;

图8示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构建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全息场景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执行过程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0,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并根据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方法中,所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包括当前所要创建的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临时建筑的区域形状和临时建筑的区域尺寸中的至少一种。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和加工区域中的至少一种。步骤S200,读取基于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并调用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功能区域相对应的布置规则,基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按照布置规则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最后再通过步骤S300,采用3D渲染引擎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渲染,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

由此,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并根据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然后再读取基于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调用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功能区域相对应的布置规则,从而基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布置规则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实现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自动构建生成的功能。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只需要用于输入临时建筑相关设计信息即可,不需要进行其他冗余操作,这也就有效简化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构建过程,降低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构建难度。并且,在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中,在通过调用相关的布置规则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方案后,再采用3D渲染引擎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渲染,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实现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三维模型化展示。即,通过结合3D渲染引擎技术,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场景呈现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布置方式,达到了更直观、全场景的效果,从而更便于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数配置列表可以包括字典项、值类型和备注。字典项用于表征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建筑项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建筑项目指的是当前所需要设计的临时建筑中所包含的各项建筑。同时,建筑项目的个数通常为多个。

举例来说,当前所需要设计的临时建筑为办公区域时,其所包含的建筑项目可以包括大门位置、停车场、办公大楼、业主办公室、施工办公室、监理办公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旗台杆、垃圾分类区和消防器材等。再如:当前所需要设计的临时建筑为生活区域时,则其所包含的建筑项目可以包括生活区域的大门位置、员工宿舍、卫生间、洗涤区、晾衣区、厨房及餐厅、小卖部、电瓶车停放区等。

值类型则用于表征各项建筑项目的当前取值。备注则用于表征各项建筑项目的默认取值。配置规则则包括:基于配置信息,按照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各项建筑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预设值,且各项建筑项目至临时建筑的外围墙的距离均为第二预设值。同时,第一个建筑项目距离临时建筑的基准位置第三预设值,拐角处楼宇进出间最小距离为第四预设值的方式布置各项建筑项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配置规则中,临时建筑的基准位置通常指的是临时建筑的大门位置。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和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则均为1米—3米。

进一步的,根据前面所述,在当前所要设计的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为生活区域时,所推送的参数配置列表中的字典项中所包含的建筑项目可以包括大门位置、布置方式、员工宿舍层数、员工宿舍间数、卫生间、洗涤区、晾衣区、厨房间数、餐厅间数、小卖部和电瓶车停放区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配置规则在前面所述的基础布置之外还需要包括:确定生活区域的基准位置,以生活区域的基准位置为起点,沿生活区域的区域形状的外围,按照布置方式中确定的布置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排列布置建筑项目中的各项建筑。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中,在当前所需要设计的临时建筑布置方案的功能区域为生活区域时,生活区的布置基本包括:生活区大门、临时围墙、员工宿舍、厨房及餐厅、便利店(即,小卖部)、卫生间(包括男卫生间和女卫生间)、晾衣区、洗涤区和电瓶车停放处等。

参阅图3,功能区域为生活区域的临时建筑的配置规则包括:以生活区大门为基准,紧靠外围墙一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即,布置方向)布置,依次为:员工宿舍>>卫生间>>洗涤区>>晾衣区>>厨房及餐厅(包含便利店)>>电瓶车停放区。布置分三种情况,根据选择区域大小按照前面所述的配置规则自动匹配。即,各设施间(即,各项建筑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米,各项建筑项目至外围墙的距离为1米,第一个建筑项目(即,第一个设施,如:员工宿舍)距离生活区大门1米开始,拐角处楼宇进出间最小距离为1米。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按照上述配置规则自动生成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时,需要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以及基于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输入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可以通过动态标示的方式来实现,同时用户基于参数配置列表输入相应的配置信息时可以通过勾选的方式来实现。

即,在进行生活区域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构建时,首先需要选择布置区域,设计外围墙。其中,布置区域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区域,也可以为非矩形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首选为矩形区域。设置外围墙时,通过动态标示矩形区域中各边长的距离。由此,即可实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中的临时建筑的区域形状和区域尺寸的设置。在围墙设置完毕后,通过勾选【生活区】为该布置区域的功能区域,并点击【确认】按钮即可完成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的设置。由此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实现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即,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区域形状和区域尺寸)的设置。在点击【确认】按钮后,自动弹出自动布置配置页面。即,根据用户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出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

表1

参见表1,所推送出的参数配置列表中包含有字典项、值类型和备注三栏。其中,字典项包括生活区大门位置、布置方式、员工宿舍(包括层数和间数)、卫生间、洗涤区、晾衣区、厨房及餐厅(即,厨房间数和餐厅间数)、小卖部和电瓶车停放区。值类型则对应每一项字典项的取值类型,备注则表征了每一项字典项的默认取值。

通过在该参数配置列表中勾选各项配置项并保存后,即可根据参数配置列表中的各项配置信息按照相应的配置规则自动生成生活区临时建筑设计方案。在该生活区临时建筑设计方案中包含生活区的大小,区域形状,以及在生活区域内各项建筑项目的具体布置方式等。其通过采用上述动态标示和信息勾选的方式进行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的设置,易于操作,并且还可以满足各项设施模型的二次编辑,微调等操作。

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根据参数配置列表中的各项配置信息以及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按照相应的配置规则自动生成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时,在确定各项建筑项目(即,各项设施)的空间位置坐标时,所采用的算法原理可参见图4所示。

其中,Dir AB=(B-A)·normalized;Dir AB为AB向量;Dir BC=(C-B)·normalized;Dir BC为BC向量;Vercter Epoint=initPoint(a)+[Dir AB*x/2+Dir BC*z/2];Epoint为求得解位置点坐标,initPoint(a)为参考初始化位置点坐标,x为在X轴的偏移量大小,z为在Z轴的偏移量大小,Y轴默认为0。

更进一步的,在功能区域为办公区域时,建筑项目可以包括办公区大门位置、布置方式、停车场规模、办公大楼、业主办公室、施工办公室、监理办公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样板示范区、垃圾分类区、旗台杆和消防器材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配置规则在前面所述的基础配置之外,还包括:确定办公区域的基准位置,以基准位置为起点,沿办公区域的区域形状的外围,按照布置方式中确定的布置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排列布置停车场、办公大楼和样板示范区;在距离办公大楼前第一距离处区域,按照预设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布置垃圾分类区、旗台杆和消防器材。

具体的,在功能区域为办公区域时,办公区基本包括:办公区大门、临时围墙、办公楼、停车场、样板示范区、垃圾分类区、旗台杆和消防器材等。参阅图5,办公区域所对应的配置规则为:选择布置区域,以办公区大门为基准,紧靠外围墙一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即,布置方向)布置,依次为:停车场>>办公大楼>>样板示范区。办公大楼前6米,由左至右,依次布置:垃圾分类区>>旗台杆>>消防器材;布置分为三种情况,根据选择区域大小自动匹配各项建筑项目。即,各项建筑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米,各项建筑至围墙的距离为1米,第一个建筑项目布置距离办公区大门距离1米开始,拐角处楼宇进出间最小距离为1米。

表2

同理,在按照上述配置规则生成办公区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时,同样需要先获取办公区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以及配置信息。其中,办公区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同样可以通过动态标示和勾选的方式来实现。

即,首先选择办公区的布置区域。在选择办公区的布置区域时,需要确定办公区域的区域形状和区域尺寸。办公区的区域形状和区域尺寸通过设置外围墙来实现。设置外围墙时,外围墙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矩形形状,从而使得办公区的区域为矩形区域。同时,通过动态标示矩形区域的各边长距离,来实现办公区的区域尺寸的设置。

在办公区的外围墙设置完毕后,通过勾选【办公区】为该区域来实现功能区域的设置。进而再通过点击【确认】按钮以弹出自动布置配置页面。即,根据用户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出办公区域的参数配置列表,具体可参见表2。

通过在该办公区所对应的参数配置列表中勾选各项配置项并保存后,即可根据参数配置列表中的各项配置信息按照相应的配置规则自动生成办公区临时建筑设计方案。在该办公区临时建筑设计方案中包含办公区的大小,区域形状,以及在办公区域内各项建筑项目的具体布置方式等。

更进一步的,在功能区域为加工区域时,建筑项目包括:加工区大门位置、布置方式、木工加工区、钢筋加工区、搅拌站、砂石料堆场、水泥仓库和危险品仓库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配置规则包括前面所述的基本配置之外,还包括:确定加工区域的基准位置,以加工区域的基准位置为起点,沿加工区域的区域形状的外围,按照布置方式中确定的布置方向,以第一预设值为间隔依次排列布置建筑项目中的各项建筑。

举例来说,加工区基本包括:加工区大门、临时围墙、木工加工区、钢筋加工区、搅拌站、砂石料堆场、水泥仓库、危险品仓库。布置分为三种情况,根据选择区域大小自动匹配。其中,各项建筑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米,各项建筑项目至围墙的距离均为1米,第一个建筑项目布置距离加工区大门1米开始,拐角处楼宇进出间最小距离为1米。

相应的,加工区的配置规则包括:选择加工区的布置区域,以加工区大门为基准,紧靠外围墙一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布置,依次为:木工加工区>>钢筋加工区>>搅拌站>>砂石堆料场>>水泥仓库>>危险品仓库。

同理,在按照上述配置规则生成加工区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时,同样需要先获取加工区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以及配置信息。其中,加工区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同样可以通过动态标示和勾选的方式来实现。由于其进行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的设置的方式和原理与前面所述的生活区域和办公区域的设置方式和原理相同或相似,因此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在进行加工区的配置信息的设置时所推送的加工区的参数配置列表中的字典项与生活区所对应的参数配置列表和办公区所对应的参数配置列表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见表3。

表3

由此,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通过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别制定不同的配置规则,进而再通过调用不同的配置规则自动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使得最终所得到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更加符合所需要的功能,这也就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临时建筑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中,在通过上述任一种方式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后,还可以包括读取构建得到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并显示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全息场景的步骤。即,在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总体架构中,增加全场地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模块,通过全场地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模块读取构建得到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并通过全场地可视化全息浏览的方式,将所构建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以3D的形式显示出来,实现了所构建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三维显示的目的。从而通过基于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场景呈现现场临时建筑设施布置方式,指导现场临时建筑布置与搭建,以达到更直观、更全景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辅助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配置,规避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参阅图7和图8,分别为采用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构建得到的办公区临时建筑设计模型的自动布置效果图以及全场地3D可视化场景效果图。通过效果图可以得知,采用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构建得到的临时建筑设计模型更加合理,且更加直观。

相应的,基于前面任一所述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临时建筑设计装置。由于本申请提供的临时建筑设计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本申请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因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临时建筑设计装置100,包括信息获取推送模块110、参数读取模块120、规则调用模块130、方案生成模块140和模型构建模块150。其中,信息获取推送模块110,被配置为获取当前输入的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并根据临时建筑设计信息推送相应的参数配置列表。其中,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包括当前所要创建的临时建筑的功能区域、临时建筑的区域形状和临时建筑的区域大小中的至少一种。还需要指出的是,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和加工区域中的至少一种。参数读取模块120,被配置为读取基于参数配置列表所输入的配置信息。规则调用模块130,被配置为调用与功能区域相对应的布置规则。方案生成模块140,被配置为基于临时建筑设计信息和配置信息按照布置规则生成相应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案。模型构建模块150,被配置为采用3D渲染引擎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库中的基本模型对临时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渲染,构建得到临时建筑设计模型。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临时建筑设计设备200。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10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210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220。其中,处理器210被配置为执行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处理器2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设备200中,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230和输出装置240。其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20、输入装置230和输出装置240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存储器2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和各种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所对应的程序或模块。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中的软件程序或模块,从而执行临时建筑设计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输入装置2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信号。其中,信号可以为产生与设备/终端/服务器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出装置240可以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210执行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临时建筑设计方法。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相关技术
  • 临时建筑设计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31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