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清洁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6:29


一种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对居家环境进行智能清洁的机器人,主要包括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扫吸拖一体机器人等。为了方便对清洁机器人的充电和/或清洁,现有的清洁机器人通常还配置有基站,以通过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清洁拖擦件、抽取尘盒内的垃圾等清理工作。

对于具有拖地功能的清洁机器人,与其相适配的基站通过具有用于容纳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的清洗槽,以通过基站上的清洗单元清洗清洗槽内的拖擦件,从而实现自动清洗拖擦件的功能。但是,现有的基站在清洁托擦件的过程中,旋转的拖擦件经常会将清洗槽内的污液甩出,甚至流到清洁机器人的吸尘口处,进而导致清洁机器人再次进行吸尘作业时会将吸尘口处的污液吸入,致使吸尘系统遭到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在被基站清洁时,容易将基站清洗槽内的污液甩出,进而导致污液流到吸尘口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引导斜面和清洗槽,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机器人通过所述引导斜面停靠到所述基站上,以使所述清洁装置在所述清洗槽内清洗,所述引导斜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清洁机器人的驱动轮的定位槽,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有遮挡部,所述驱动轮停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引导斜面抵接配合,以遮挡所述清洁装置清洗时从清洗槽内溅出的清洗液。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有挡水筋、挡水凸起、或挡水区,所述挡水筋、挡水凸起、或挡水区形成所述遮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具有滚刷的清扫组件,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前进方向上的滚刷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清扫组件在清洁机器人的底部可浮动设置,所述遮挡部设于清扫组件上以随清扫组件一起浮动。

进一步的,所述清扫组件还包括滚刷盖,所述滚刷盖包括与清洁机器人主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框和与所述固定框相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框上下浮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遮挡部随所述盖体的一起浮动。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前端与所述固定框铰接,所述遮挡部还通过其顶端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

所述遮挡部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用于为所述盖体提供向下的力,使所述遮挡部的底端与所述引导斜面或待清洁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盖体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用于为所述盖体提供向下的力,以使所述遮挡部的底端与所述引导斜面或待清洁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斜面上设有与所述遮挡部相配合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是设置在所述引导斜面顶侧的密封面;或者,

所述抵接部是设置在所述引导斜面顶侧的挡筋。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筋为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槽的侧壁上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清洗槽内的清洁机器人抵接密封,以将清洗液隔离在所述密封部的下方。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清洁机器人的遮挡部与基站的抵接部密封抵接,使得遮挡部能够遮挡从清洗槽内溅出的清洗液,进而避免了出现污液流动到清洁机器人吸尘口,污染吸尘口的情形。

进一步,通过在基站上设置用于容置清洁机器人的驱动轮的定位槽,使得清洁机器人的驱动轮进入定位槽中时,使遮挡部下沉并与抵接部压接,对从清洗槽内溅出出的清洗液进行遮挡。

进一步,通过将滚刷盖设置成与清洁机器人的机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框和可相对于固定框可上下浮动的盖体,并使遮挡部与盖体固定连接,使得遮挡部能够随盖体的浮动而上下移动,从而适配具有起伏、障碍物和/或或台阶的待清洁表面。

再进一步,通过使遮挡部具有位于固定框与盖体之间的弹性部,使得遮挡部能够通过该弹性部为盖体提供向下的力,从而使得遮挡部的底端与基站的抵接部抵接,防止基站上的污液进入吸尘口;以及使得遮挡部的底端与待清洁表面抵接,以拾取待清洁表面上的污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系统的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与基站对接到一起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基站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充电端子与清洁机器人刚开始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充电端子与清洁机器人对接到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轴测视图;

图7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滚刷盖的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滚刷盖的效果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遮挡部与基站底座抵触之前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遮挡部与基站底座抵触之后的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与基站上密封部抵触之前的原理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与基站上密封部抵触之后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站;11、基站主体;12、底座;121、定位槽;122、引导斜面;123、密封面;124、挡筋;13、清洗槽;14、刮筋;15、密封部;16、充电端子;

2、清洁机器人;21、清洁机器人主体;22、储液箱;23、拖擦件;24、滚刷盖;241、吸尘口;242、遮挡部;2421、弹性部;243、固定框;244、盖体;25、驱动轮;26、导向轮;

3、高度参考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本公开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公开的清洁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清洁系统包括基站1和清洁机器人2,基站1至少用于为清洁机器人2提供充电和清洁服务。清洁机器人2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清洁机器人2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或者自身存储的程序指令返回基站1,进行充电和/或清洁。

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洁机器人2在行走到基站1的附近时,以倒退的方式与基站1对接到一起的。

如图1至图3所示,基站1主要包括基站主体11、底座12、清洗槽13、刮筋14、密封部15、充电端子16、供液单元和吸污单元。其中,底座12位于基站主体11的下方,并且与基站主体11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底座12用于引导清洁机器人2与基站1对接到一起。清洗槽13形成于基站主体11与底座12之间,清洗槽13能够容纳清洁机器人2的一部分,并且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2。刮筋14设置在清洗槽13内,并且自清洗槽13的底壁向上凸起,该刮筋14用于刮蹭清洁机器人2的拖擦件23,以对清洁机器人2的拖擦件23进行清洁。密封部15设置在清洗槽13的后侧壁上,并且在清洁机器人2与基站1对接到一起时,与清洁机器人2的圆周面密封地抵接到一起。充电端子16也设置在清洗槽13内,基站1通过该充电端子16为清洁机器人2提供充电服务。供液单元用于为清洁机器人2的拖擦件23提供清洗液,以浸湿拖擦件23。吸污单元用于吸收清洗槽13内的污液。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2上设置有位于引导斜面122顶端的定位槽121,该定位槽121用于容纳清洁机器人2的驱动轮25(如图6所示)。在清洁机器人2与基站1对接到一起的状态下,清洁机器人2的驱动轮25沉入定位槽121中。

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有遮挡部,当所述驱动轮停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引导斜面抵接配合,以遮挡所述清洁装置清洗时从清洗槽内溅出的清洗液。通过使清洁机器人的遮挡部在清洁机器人的驱动轮下沉到基站上的定位槽内时,下沉并与基站的底座的顶面密封抵接,使得遮挡部能够遮挡被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甩出的污液,进而避免了出现污液流动到清洁机器人吸尘口,污染吸尘口的情形。

具体的,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有挡水筋、挡水凸起、或挡水区,所述挡水筋、挡水凸起、或挡水区形成所述遮挡部。也就是说,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导向斜面之间形成线接触、点接触或者面接触配合以遮挡清洁液。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具有滚刷的清扫组件,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前进方向上的滚刷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滚刷,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前进方向上的滚刷后侧。如此,使得所述遮挡部不会影响所述清洁机器人在清洁时的辊刷清扫。优选的,所述挡水筋为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是硅胶、塑料等。

优选地,该定位槽121的底壁为圆弧形,即,定位槽121为圆弧形沉槽,以适配驱动轮25的圆周面。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底座12的顶面包括引导斜面122和作为抵接部的密封面123。该引导斜面122用于引导清洁机器人2进入基站1,该密封面123与清洁机器人2的遮挡部242(如图9所示)相适配,并且密封面123的前端与引导斜面122的顶端衔接。进一步,底座12的顶面还具有位于密封面123后端的挡筋124。

如图1至图3所示,密封部15是弧形的片状结构,以适配清洁机器人2的圆周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清洁机器人2的形状,将密封部15设置成其他任意可行的形状,例如长条形的片状结构(清洁机器人为方柱形)。

优选地,密封部15的长度为清洁机器人2周长的1/5-1/3,以确保密封抵接到一起的密封部15和清洁机器人2能够将清洗槽13内的清洗液隔离在密封部15的下方。

进一步优选地,密封部15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3mm-10mm。例如3mm、4.5mm、6.7mm、9mm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充电端子16可活动地设置在密封部15的上方,以避免充电端子16接触到密封部15下方的清洗液。优选地,充电端子16可以相对于基站主体11前后浮动并且相对于基站主体11上下浮动,以使充电端子16与清洁机器人2之间的接触为柔性接触。以便清洁机器人2的驱动轮25进入定位槽121时能够迫使充电端子16相对于基站主体11向后下方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清洁机器人2的驱动轮25进入定位槽121的过程中,驱动轮35会向后和向下同时移动,使得清洁机器人2也会向后向下移动,更容易迫使充电端子16相对于基站主体11向后下方移动。

优选地,充电端子16的一端与基站本体11枢转连接,充电端子16的另一端与清洁机器人2的受电端子抵接,以使充电端子16以摆动的方式实现相对于基站主体11向后下方移动。

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充电端子16的结构和与清洁机器人2的匹配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充电端子16与基站主体11枢转连接,并且充电端子16与基站主机11之间设置有扭簧,以使常态下的充电端子16通过该扭簧保持在图4所示的位置。

继续参阅图4和图5,当待清洁面上的清洁机器人2行驶到引导斜面122上,沿引导斜面122前进,在引导斜面122上的清洁机器人2处于倾斜状态。随着清洁机器人2在引导斜面122上行进,清洁机器人2先与密封部15抵接,然后清洁机器人2继续前进,会挤压密封部15而使密封部15变形。当清洁机器人2行进至定位槽121边沿时(即将进入定位槽121时或者已经进入定位槽121一小部分时),清洁机器人2的受电端子和充电端子16抵接(如图4所示)。然后,随着清洁机器人2的驱动轮25在定位槽121内移动,清洁机器人2的运动状态为前进并下移。在此期间,与清洁机器人2抵接的充电端子16在清洁机器人2的带动下绕其枢转轴(图中未标记)向下转动,充电端子16的凸起部(图中未标记)相对于基站本体11向后移动并向下移动(如图4所示位置至图5所示位置),使得充电端子16的凸起部和清洁机器人2的受电端子保持紧密抵接。如图5所示,当清洁机器人2稳定在定位槽121的最低点后,清洁机器人2的拖擦件23位于清洗槽13处,清洁机器人2与密封部15紧密抵接。同时,由于转动的充电端子16带动扭簧发生了转动,从而给充电端子16一个恢复至初始位置(由图5所示位置恢复到图4所示位置)的力,使得充电端子16挤压清洁机器人2,促进两者之间对接的紧密程度。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供液单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到基站主体11上的净水箱和输送泵,输送泵能够将净水箱中洁净的清洗液输送至清洗槽13中,浸湿清洁机器人2上的拖擦件23。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吸污单元包括污水箱和抽吸泵,抽吸泵能够将清洗槽13内的污液抽取到污水箱中。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清洁机器人2包括清洁机器人主体21、储液箱22、吸尘系统(图中未示出)、清洁装置(图中未示出)、清扫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清洁机器人2行进的驱动轮25和用于引导清洁机器人2行进方向的导向轮26。

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6,储液箱22安装到清洁机器人主体21的后部。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储液箱22设置在其他任意可行的位置,例如清洁机器人主体21的前部或中部。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储液箱22包括储液腔和电器安装腔,其中,储液腔用于存储洁净的清洁液,电器安装腔内至少安装有驱动拖擦件23转动的电机。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清洁装置用于拖擦待清洁表面,从而实现对待清洁表面的清洗,该清洁装置包括拖擦件23。

如图6所示,拖擦件23设置在储液箱22的下侧,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储液箱22驱动连接到一起。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储液箱22的底壁与拖擦件23对准的位置设置有供液孔,以便储液箱22内的储液腔能够通过该供液孔将其内的清洁液滴落到拖擦件23上,为进行托擦作业的拖擦件23提供清洁液,使拖擦件23保持湿润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中所示的拖擦件23为转盘式的拖擦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转盘式的拖擦件设置为辊式的拖擦件。

此外,在拖擦件23能够实现正常托擦作业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储液箱22的设置,并将驱动拖擦件23转动的电机安装到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吸尘系统主要包括集尘盒和位于集尘盒下游的吸尘风机,吸尘风机能够驱动空气流动,以将清洁机器人2下方的污物转移到集尘盒中。进一步,滚刷可转动地设置在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用于拾取清洁机器人2下方的污物。即,转动的滚刷用于辅助吸尘风机将清洁机器人2下方的污物转移到集污盒中。

虽然图中并未明确示出,但是清扫组件包括滚刷和滚刷盖24。优选地,清扫组件相对于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下浮动。进一步,清扫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滚刷的滚刷固定座,滚刷固定座与清洁机器人主体21活动连接,以使滚刷固定座能够相对于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下浮动。具体地,滚刷固定座的前部与清洁机器人主体21枢转连接,滚刷固定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随着待清洁表面的起伏,而以摆动的形式上下浮动。

如图6所示,滚刷盖24可拆卸地安装到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滚刷盖24用于将滚刷固定到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防止滚刷从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上掉落。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两种滚刷盖24,具体如下。

如图7所示,本公开的第一种滚刷盖24包括允许污物通过的吸尘口241和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遮挡部242。其中,遮挡部242设置在吸尘口241的后侧,并且为柔性结构。该遮挡部242用于防止滚刷将待清洁表面上的污物拨到吸尘口241的后方,以及防止吸尘口241后方的空气进入吸尘口241,以使空气从吸尘口241的前侧、左侧和右侧进入吸尘口241,为吸尘系统拾取待清洁表面提供足够的吸力。

其中,遮挡部242优选地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硅胶、弹性塑料等其它任意可行的结构。

如图8所示,本公开的第二种滚刷盖24除了吸尘口241和遮挡部242以外,还包括固定框243和盖体244。其中,固定框243与清洁机器人主体21可拆地连接到一起,盖体244与固定框243相连接并且可对于固定框243上下浮动。具体地,盖体244通过其前端与固定框243枢转连接,以使盖体244通过该枢转连接能够相对于固定框243上下摆动,从而实现上下浮动的目的。进一步,遮挡部242通过其顶端与固定框243固定连接,通过其靠近底端的部分与盖体244固定连接,以使得遮挡部242具有位于固定框243与盖体244之间的弹性部2421。在该弹性部2421的作用下,盖体244始终具有向下的力,以迫使遮挡部242的底端随着待清洁表面的起伏而上下浮动。换句话说,弹性部2421能够使遮挡部242的底端始终与待清洁表面抵触或者最为接近。

此外,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弹性部2421,并在固定框243与盖体244之间设置弹性构件。以通过该弹性构件为盖体244提供向下的力,使遮挡部242的底端与基站1的抵接部(密封面123或挡筋124)或待清洁表面抵接。

下面参照图9和图10,来对清洁机器人2上的遮挡部242与基站1的底座12之间的密封抵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在清洁机器人2行走在底座12上,并且驱动轮25未进入定位槽121之前,清洁机器人2上的遮挡部242不会与密封面123接触。

如图10所示,在驱动轮25进入到了定位槽121之后,清洁机器人主体21会发生下沉,使得遮挡部242会随同清洁机器人主体21下降到与密封面123抵接的位置。优选地,与密封面123抵接到一起的遮挡部242,处于被压缩状态,以使遮挡部242压紧密封面123,确保该两者之间密封的可靠性。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挡筋124替代密封面123,作为基站1的抵接部。以便在驱动轮25进入到了定位槽121之后,使遮挡部242也与密封面123的后侧的挡筋124抵接,从而实现双重密封。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公开通过使遮挡部242在清洁机器人2通过引导斜面122爬升到基站1上时,不会与引导斜面122接触或者接触时的压力很小,降低了清洁机器人2爬升时的阻力。通过使遮挡部242在清洁机器人2与基站1对接到一起时,下沉到与密封面123密封抵接的位置,使得遮挡部123与底座12之间的密封能够遮挡被拖擦件23甩出的污液,进而避免了出现污液流动到吸尘口241,污染吸尘口241的情形。

下面参照图11和图12,来对清洁机器人2与基站1上密封部15之间的密封抵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清洁机器人2与高度参考线3之间的距离L1大于图12中清洁机器人2与高度参考线3之间的距离L2。

如图11所示,在清洁机器人2行走在底座12上,并且驱动轮25未进入定位槽121之前,清洁机器人2没有接触到密封部15。随着清洁机器人2的继续后退,清洁机器人2开始接触到密封部15。此时驱动轮25到了定位槽121的边缘;或者已经进入到了定位槽121中,但是没有行走至定位槽121的最深处。随着清洁机器人2的进一步后退,驱动轮25进入到定位槽121中并且逐渐下沉,使得清洁机器人主体21也开始向后和下移动。

如图12所示,在驱动轮25滚动到定位槽121的最深处时,由于清洁机器人主体21具有向后和向下的移动,使得清洁机器人主体21的圆周面向后和向下同时挤压密封部15(如图12所示)。即,使得密封部15在与清洁机器人主体21的圆周面抵接到一起的状态下时具有向下的翻边。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密封部15随着清洁机器人2的驱动轮25进入定位槽121,被清洁机器人主机21的圆周面同时向后和向下挤压,使得密封部15在清洁机器人2与基站1对接到位时,具有向下的翻边。相对于使密封部15与清洁机器人2沿密封部的延展方向对接而言,避免了密封部15因其边缘被清洁机器人2挤压出褶皱而无法与清洁机器人2的圆周面密封对接到一起的情形。

在密封部15与清洁机器人2的圆周面密封抵接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基站1和清洁机器人2还避免了清洗槽13内密封部15下方的清洗液迸溅到或蒸发到密封部15的上方,腐蚀基站1上的充电端子16和清洁机器人2上的受电端子。

可以理解的,所述抵接部也可以是具有柔性的材料制成并安装在导向斜面上的,当清洁机器人停靠于基站时,所述抵接部与清洁机器人的底部抵接。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用于清洁在清洁系统中的清洁碱液的设备和用于清洁物体的清洁系统
  • 车辆用清洁系统、车辆系统、基于车辆用清洁系统的清洗方法、车辆用清洁器控制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