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9:35


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涉及一种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集尘腔室的内部,能够通过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过滤部件的旋转单元来防止过滤部件的下端部被灰尘堵塞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这部分描述的内容仅提供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景信息,并且不构成现有技术。

真空清洁器是以利用由真空泵产生的较强的吸力来一同吸入空气和灰尘的方式进行清洁的装置。这种真空清洁器包括用于对所吸入的灰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

上述集尘装置中的旋风集尘装置利用离心力来分离所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与利用尘袋的现有的集尘装置相比,更加卫生且方便,因此,最近被广泛使用。

旋风集尘装置利用离心力过滤掉比空气重的灰尘或异物等,并使空气通过过滤器来捕集微尘,然后将空气排出到外部。

图1是示出现有的旋风集尘装置的图,通过流入部11流入到集尘容器10的内部的空气经过过滤器13之后,通过排出部12排出到集尘容器10的外部。在此过程中,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20被过滤器13过滤之后捕集在集尘容器10内。

如此,与空气一同流入到集尘容器10的内部的灰尘中,较大的灰尘因离心力而下沉到集尘容器10的下部,但是较小的灰尘反转上升而集中聚集在过滤器13的下端部,由此,过滤器13的下端部,更加详细地,过滤器13的下端部的开口被堵塞。

因此,存在清洁器的吸力逐渐变弱的问题,并且带来需要经常清洁过滤器13的麻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在集尘腔室的内部,通过回旋气流形成部件形成的下降回旋气流反转上升而流入到过滤部件的下端部时,通过气流上升部件将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上部,使得气流的一部分流入到过滤部件的上端部,从而可以防止过滤部件的下端部被灰尘堵塞。

并且,提供一种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为了使旋转单元顺畅地旋转而设置轴承,并且通过轴承的气密结构阻断灰尘流入轴承,由此防止旋转单元发生故障,从而能够使集尘性能最大化。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前述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下的记载而明确地了解到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包括:集尘腔室,其内部形成有集尘空间,并且包括用于使空气流入到上述集尘空间的空气流入部;过滤部件,其设置于上述集尘空间,用于过滤通过上述空气流入部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以及旋转单元,其以能够借助于通过上述空气流入部流入的空气来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过滤部件,当上述旋转单元发生旋转时,将由上述空气所形成的下降回旋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上述过滤部件的上部。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还可以包括:轴承,其结合于上述旋转单元的上部内侧;以及密封单元,其以覆盖上述轴承的内侧部和下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旋转单元的内侧,从而防止灰尘流入到上述轴承的内部。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密封单元可以包括:基底部件,其结合于上述旋转单元,且覆盖上述轴承的下部,上述基底部件呈环形;以及突出部件,其从上述基底部件突出,且覆盖上述轴承的内侧部。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旋转单元可以包括:上部支撑体,其形成为包围上述过滤部件的上部,且设置为能够以上述过滤部件的上部为中心进行旋转;多个第一部件,其沿着上述上部支撑体的侧面而彼此隔开配置,通过与流入到上述集尘空间的空气接触,向上述上部支撑体赋予旋转力来形成上述下降回旋气流;多个第二部件,其形成为从上述上部支撑体向下部侧延长,且配置于上述过滤部件,通过与由上述第一部件形成的上述下降回旋气流接触,将上述下降回旋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上部。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上部支撑体还可以包括:延长插入突起部,其形成为以覆盖上述轴承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向内侧延长。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上部支撑部可以包括:倾斜部,其形成为从上述上部支撑体的下端向外侧方向向上倾斜地延长。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在上述倾斜部的外表面可以形成有用于使向上述轴承的方向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散乱的散乱结构。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倾斜部的末端可以位于与覆盖上述集尘腔室的上部的盖单元的下表面相同的平面或以上述上部支撑体的下端为基准时,可以位于比上述盖单元的下表面更高的位置。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第一部件能够以使与流入到上述集尘空间的空气接触的接触面朝向下部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第一部件可以形成为从上述上部支撑体侧越向外侧厚度越薄。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第一部件可以形成为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从上述上部支撑体侧越向外侧越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中心方向上聚集。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第二部件可以配置为与由上述第一部件形成的上述下降回旋气流垂直接触。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第二部件可以配置于每个上述第一部件之间的区域。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第二部件的剖面可以沿着从上述上部支撑体向下部侧的延长方向而发生变化。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旋转单元还可以包括:下部支撑体,其形成为包围上述过滤部件的下部,并且与多个上述第二部件连接,并且,上述下部支撑体可以与上述过滤部件的下部隔开规定间距,从上述下部支撑体的上部侧越向下部侧上述下部支撑体和上述过滤部件之间的间距越大。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还包括:开闭门,其设置于上述集尘腔室的下部,且用于开闭集尘空间,并且,上述开闭门可以包括:引导突出部,其突出形成于上述开闭门的中央部,通过引导结合于上述过滤部件的下部的支撑部件来进行固定。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开闭门还可以包括:第一封闭环,其沿着上述引导突出部的外周而设置在上述开闭门的内侧,当封闭上述开闭门时,上述第一封闭环紧贴于上述支撑部件的端部;以及第二封闭环,其沿着外周而设置在上述开闭门的外侧,当封闭上述开闭门时,上述第二封闭环紧贴于上述集尘腔室的端部。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上述开闭门的底面可以形成为从外周越向上述引导突出部的方向越向下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实施例,当通过回旋气流形成部件来形成的回旋气流下降回旋之后,反转上升而流入到过滤部件的下部时,通过气流上升部件将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过滤部件的上部,使得气流均匀地流入到过滤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从而具有可以防止过滤部件的下端部被灰尘堵塞的效果。

并且,为了使旋转单元顺畅地旋转而设置轴承,并且通过轴承的气密结构阻断灰尘流入轴承,由此防止旋转单元的旋转速度降低及故障,从而具有能够使真空清洁器的集尘性能最大化的效果。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实施例来获得的效果不限于前述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下的记载而明确地了解到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提供每个附图的附图说明,以便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中引用的附图。

图1是示出现有的集尘装置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旋转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放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旋转单元的倾斜部的一部分(A)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运行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气流上升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开闭门的封闭过程的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0:集尘腔室; 210:集尘空间;

220:空气流入部; 230:空气排出部;

240:开闭门; 241:引导突出部;

243、245:第一封闭环、第二封闭环; 250:盖单元;

251:插入突起部: 260:封闭环;

300:过滤部件; 310:支撑部件;

330:轴承; 340:密封单元;

341:基底部件; 343:突出部件;

350:旋风部; 400:旋转单元;

410:上部支撑体; 411:延长插入突起部;

413:倾斜部; 415:散乱结构;

420:第一部件; 430:第二部件;

440:下部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并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并且在附图中示出了特定实施例,并通过具体的说明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不限定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应当被理解为包括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改变、同等物或替代物。

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说明中,当认为相关常规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主旨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而且,在说明书的说明过程中使用的数字(例如,第一、第二等)仅仅是用于区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的识别标记。

并且,在本发明中,应该理解的是,当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连接”或“耦合”时,上述一个构成要素可以直接与另一个构成要素相连接或直接与另一个构成要素耦合,但是也可以在中间设置再一个构成要素。与此不同地,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者“直接耦合”时,不在中间设置再一个构成要素。说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表达例如“…之间”和“介于…之间”或者“与…相邻”和“直接与…相邻”等也以相同的方式被解释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用语仅仅是为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的,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意图。单个表现只要在文脉上没有明确指出不同意思就包括多个表现。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者“具有”等的用语是指定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组件或者它们的组合的存在,而且应当被理解为不会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同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组件或者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可能性。

在不进行其他定义的情况下,包括技术用语或科学用语的本文中使用的全部用语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理解的意思相同的含义。与事先定义的用语相同,常规用语要理解为与相关技术的文脉表达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中没有明确定义的前提下,不能理解为理想化或者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并且,明确指出有关本发明的结构部的区分仅仅是按各结构部担当的不同主功能而区分的。即,以下要说明的两个以上的结构部合并为一个结构部,或者一个结构部还可按更加细分化的不同功能而分化为两个以上。当然,以下要说明的各个结构部除了自己担当的主功能以外,还可额外执行其他结构部担当的功能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并且,各个结构部担当的主功能中的一部分功能还可以由其他结构部负责执行。

真空清洁器是利用吸力来吸入空气并通过从空气中分离灰尘或异物来排出新鲜空气的装置。尤其,最近,为了用户的便利,在没有电源线的情况下,通过电池来运行的无线真空清洁器被广泛使用。以下,虽然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尘装置为用于如上所述的无线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用于多种方式的清洁器。

以下,依次对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通常,真空清洁器包括:清洁器本体(未图示)、吸嘴(未图示)、连接部件(未图示)及集尘装置。

清洁器本体(未图示)包括:吸入电机(未图示)及通过上述吸入电机(未图示)进行旋转来产生吸力的吸入扇(未图示)。

上述吸嘴(未图示)构成为吸入与吸嘴相邻的空气和异物等。其中,异物是指除了空气以外的剩余物质,并且包括灰尘、微尘、超微尘。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上述异物统称为灰尘。

上述连接部件(未图示)是使上述吸嘴(未图示)和集尘装置的空气流入部220相互连接的结构,上述连接部件构成为将通过上述吸嘴(未图示)吸入的包含灰尘的空气传递到集尘腔室200。上述连接部件(未图示)可以由软管或管子的形态构成。

上述清洁器本体(未图示)、上述吸嘴(未图示)及上述连接部件(未图示)是设置在现有的真空清洁器的公知技术,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以下,针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特征部分的集尘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包括:集尘腔室200,其内部形成有集尘空间210;以及盖单元250,其用于覆盖集尘腔室200的上部。在集尘腔室200形成有使空气流入到集尘空间210的空气流入部220,并且,在盖单元250形成有对流入到集尘空间210的空气进行排出的空气排出部230。集尘装置还包括:过滤部件300,其设置于集尘腔室200的集尘空间210,并且对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旋转单元400,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过滤部件300,当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形成回旋气流且下降之后反转上升而流入到过滤部件300时,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引导至过滤部件300的上部的方式进行旋转。

首先,集尘腔室200作为内部具有集尘空间210的圆筒形状的部件,上部及下部开放,由此上述集尘空间210与外部连通。

在设置于集尘腔室200的上部的盖单元250形成有空气排出部230。上述空气排出部230与清洁器本体(未图示)连接,集尘空间210内的空气可以借助于清洁器本体(未图示)的运行而通过空气排出部230排出到外部。

在集尘腔室200的下部设置有通过转动来开闭集尘腔室200的开放的下部的开闭门240。当真空清洁器运行时,上述开闭门240封闭集尘腔室200的开放的下部,当去除集尘腔室200内部的灰尘时,上述开闭门240可以处于开放状态。

上述集尘腔室200以可拆装的方式形成于清洁器本体(未图示),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去除集尘腔室200内部的灰尘。

集尘腔室200的侧面上部侧形成有空气流入部220。空气流入部220具有管子形状,并且形成为贯通集尘腔室200的侧面。上述空气流入部220通过上述连接部件与上述吸嘴连接,由此使包含多种大小的灰尘的空气流入到集尘腔室200的集尘空间210。

过滤部件300作为具有中空圆筒形状的部件,开口沿着侧面的外周而反复地形成,开放的上部设置为与空气排出部230连接。在部分实施例中,上述开口可以具有规定的大小,但是并不限于此。

并且,通过具有相对较小的大小的灰尘中的一部分被分离、蓄积的支撑部件310来支撑过滤部件300的下部,过滤部件300的上部与空气排出部230相邻地设置。

由于上述过滤部件300的内部中空与空气排出部230连通,因此,流入到集尘腔室200的集尘空间210的空气经过过滤部件300后,通过空气排出部230来实现排出。

更加详细地,在此过程中,上述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中具有相对较大的大小的灰尘通过离心力下落到过滤部件300外侧的集尘空间210的下部(参照图9的箭头F)。并且,上述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中具有相对较小的大小的灰尘沿着反转上升的气流而通过过滤部件300的上述开口来实现排出的同时,被额外的过滤部件(省略图示)过滤,或分离、蓄积在上述支撑部件310侧(参照图9的箭头E、V)。例如,旋风部350可以配置于过滤部件300的中空部以及支撑部件310的内侧,上述具有较小的大小的灰尘流入到旋风部350来实现过滤的同时,可以分离、蓄积在支撑部件310的下部。过滤灰尘的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排出部230排出到外部。

如图4至图7所示,旋转单元400包括:上部支撑体410,其形成为包围过滤部件300的上部,且设置为能够以过滤部件300的上部为中心进行旋转;多个第一部件420,其沿着上部支撑体410的侧面彼此隔开配置,通过与流入到集尘空间210的空气接触,向上部支撑体410赋予旋转力来形成回旋气流;第二部件,其形成为从上部支撑体410向下部侧延长,且配置于过滤部件300,上述第二部件430配置为与由第一部件420形成的上述回旋气流垂直接触。其中,第一部件420可以称为回旋气流形成部件,第二部件430可以称为气流上升部件。

以下,将描述旋转单元400的详细结构。

上部支撑体410作为圆形环形状的部件,形成为与轴承330的直径相对应,由此包围过滤部件300的上部侧。

并且,上部支撑体410的上部可以插入于盖单元250来实现结合。更加具体地,在盖单元250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以与上部支撑体410的形状对应的方式突出形成的环形的插入突起部251,上部支撑体410可以插入于由插入突起部251来定义的内侧收容空间来实现结合。

因此,通过插入突起部251和上部支撑体410来形成双重壁结构,更具体地,可以通过插入突起部251和上部支撑体410的延长插入突起部411的一部分来形成双重壁结构(参考图5)。如上所述的双重壁结构和后述的上部支撑体410的倾斜部415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流入到后述的轴承330的内部。

在上部支撑体410与密封单元340的上部的外侧面之间可以设置有轴承330,使得旋转单元400能够以密封单元340的上部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承330使旋转单元400顺畅地进行旋转,从而提高集尘装置的集尘性能。例如,轴承330可以是滚珠轴承,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旋转单元400的内侧可以配置有密封单元340,上述密封单元340支撑轴承330且防止灰尘流入到轴承330的内部。具体地,密封单元340在旋转单元400的内侧支撑及覆盖轴承330的内侧部和下部,从而防止灰尘流入到轴承330的内部。另一方面,在图4中示出了密封单元340与过滤部件300分开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并且密封单元340也可以与过滤部件300一体地形成。

密封单元340可以包括基底部件341及突出部件343。参照图5和图6,基底部件341形成为环形,并且轴承330位于基底部件341的上表面。突出部件343从基底部件341突出,且覆盖轴承330的内侧部。具体地,突出部件343从基底部件341的内径突出规定高度,轴承330插入于突出部件343,从而轴承330位于密封单元340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上部支撑体410可以形成有延长插入突起部411。延长插入突起部411形成为从上部支撑体410的上部向内侧延长,可以覆盖轴承330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参考图6)。

如此,密封单元340和形成于旋转单元400的上部支撑体410的延长插入突起部411配置为包围轴承330,从而进一步改善防止灰尘流入到轴承330的内部的效果。

另一方面,上部支撑部410还可以包括倾斜部413。参照图6和图7,在旋转单元400的上部支撑体410的外周可以形成有倾斜部413,上述倾斜部413形成为从上部支撑体410的下端向外侧方向向上倾斜地延长。当旋转单元400发生旋转时,倾斜部413使朝向轴承330流入的灰尘沿着倾斜部413而径向

此时,在倾斜部413的外表面可以形成有用于使向轴承330方向流入的空气散乱的散乱结构。参照图8(图8为放大图7中示出的倾斜部413的一部分(A)的放大图),在倾斜部413的外表面可以形成有诸如岛形状的凸部(图8的a)或从外侧端部向内侧端部延长形成的线形状的凸部(图8的b)等的散乱结构。由于这种散乱结构,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旋转的同时被散乱,从而向轴承330的相反侧弹出,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灰尘流入、蓄积到轴承330的内部。另一方面,上述散乱结构不限于图8中示出的例子。

另一方面,倾斜部413的两端部中的朝着盖单元250侧的一端部并不会全部插入于盖单元250的下表面的由插入突起部251来定义的外侧收容空间,而能够与形成上述外侧收容空间的凹部的内表面隔开规定间距。

在部分实施例中,上述倾斜部413的一端部的末端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隔开规定间距,并且,上述倾斜部413的一端部的末端位于与从上述凹部的内侧面向外侧延长的盖单元250的下表面相同的平面(coplanar)。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倾斜部413的一端部的末端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隔开规定间距,并且,上述倾斜部413的一端部的末端以上部支撑体410的下端(例如,倾斜部413的另一端部的末端)为基准时,位于比上述盖单元250的下表面更高的位置。

因此,当旋转单元400发生旋转时,防止灰尘与上部支撑体410的侧面碰撞而流入到倾斜部413侧的问题,同时灰尘可以从倾斜部413顺畅地流出到外侧。

旋转单元400的第一部件420作为具有规定厚度的机翼(airfoil)形状的部件,并且配置为多个,且沿着上部支撑体410的侧面彼此隔开配置。

此时,每个第一部件420设置为与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接触,上部支撑体410借助于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推动第一部件420的力来进行旋转。

每个上述第一部件420倾斜规定角度,以使与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接触的接触面倾斜地朝向下部侧。

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通过与第一部件420接触,从直线气流(图9的箭头D)变换为下降回旋气流(图9的箭头C)。由于空气的重量和灰尘的重量不同,因此,如果形成如上所述的下降回旋气流,则可以通过离心力来从空气中分离灰尘。此时,当第一部件420形成为与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时,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与第一部件420的正面碰撞而产生垂直下降的气流,因此无法进行正常的离心旋转,并且,出现通过空气流入部220不断流入的空气由第一部件420的旋转而分节的现象,由此导致产生湍流和噪音。

另一方面,第一部件420可以具有从上部支撑体410侧越向外侧厚度越薄的机翼形状。例如,第一部件420可以具有如下的机翼形态:越与上部支撑体410相邻,旋转方向面越突出,越远离上部支撑体410,上述旋转方向面的突出程度会越减小,由此上述旋转方向面与其相反面的末端通过线来相接或者分别与规定的面相接来收尾而具有机翼形状。第一部件420形成为上述机翼形状的原因在于,通过使空气的流动分离点后退来防止涡流,从而减少抗力和噪音。

当从上部支撑体410的中心越向外侧第一部件420的厚度越薄时,如图9的箭头W所示,产生的气流沿着第一部件420流动的同时,向侧面移动。其中,向图9的上述箭头W方向流动的气流是由于旋转单元400的速度比回旋气流(即沿着箭头D方向流入而以箭头C的角度回旋下降的气流)的速度更快而生成的逆气流。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生成的气流向图9的上述箭头W方向(即移动到第一部件420的侧面)移动,因此,使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而回旋下降的空气与向上述箭头W方向生成的逆气流之间的碰撞最小化,从而可以减少涡流的产生。

并且,第一部件420可以形成为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从上部支撑体410侧越向外侧越在第一部件420的中心方向上聚集。当第一部件420的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没有在第一部件420的中心方向上聚集,而在中心方向的上部聚集时,第一部件420和集尘腔室200的内侧侧面之间的距离变近,由此如纸巾、头发等的比较长且大的异物会卡在第一部件420和集尘腔室200的内侧侧面之间。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将第一部件420形成为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在第一部件420的中心方向上聚集,从而可以使旋转单元400的动作更加顺畅。

并且,第一部件420形成为向上部支撑体410的旋转方向侧倾斜规定角度。当第一部件420倾斜地形成时,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与第一部件420接触而形成的下降回旋气流形成为朝向集尘腔室200的内侧侧面。由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下降回旋气流形成为朝向集尘腔室200的内侧侧面,因此,灰尘从空气中离心分离之前,不会吸入到过滤部件300,且维持离心力,能够下降到集尘腔室200的下部。

另一方面,第二部件430是形成为从上部支撑体410向下部侧延长的部件,第二部件430能够以与由第一部件420形成的回旋气流以规定的角度接触的方式配置于过滤部件300的侧面。

第二部件430以规定角度倾斜地形成,从而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通过第一部件420进行下降回旋后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下部之前,以规定的角度与第二部件430接触。

如后所述,为了使第二部件430与由第一部件420形成的回旋气流接触而将一部分气流引导至上部,优选地,第一部件420的空气接触面与第二部件430的空气接触面相互垂直(90度)。

上述第二部件430设置为多个,且沿着过滤部件300的侧面彼此隔开配置,但是每个第二部件430可以配置于每个第一部件420之间的区域。此时,在第二部件430的端部连接有环形状的下部支撑体440,从而支撑第二部件430。

上述第二部件430可以是形成为沿着延长方向厚度改变的棒(bar)状的部件。例如,第二部件430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上部区域(即,与上部支撑体410相邻的区域)形成为中央侧向过滤部件300的外侧突出(参照图10的(a)),并且下部区域(即,与下部支撑体440相邻的区域)形成为使第二部件430的右侧端部向过滤部件300的外侧突出,且越向左侧端部侧剖面积越减小(参照图10的(b))。

由于第二部件430从上部支撑体410延长地形成,因此,当上部支撑体410发生旋转时,第二部件430也一同旋转。

其中,第二部件430通过将由第一部件420形成的下降回旋气流引导至过滤部件300的上部侧来进行散乱。更具体地,由第一部件420形成的回旋下降气流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下部,但是,在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下部之前,该气流中的一部分沿着进行旋转的第二部件430下部的倾斜面而上升,由此移动到过滤部件300的上部。此时,移动到过滤部件300的上部的气流沿着紧随旋转的另一个第二部件430的上部曲线面快速地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上部。这是基于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来实现的,上述康达效应是指通过靠近某个物体或墙壁来喷出的流体或气流具有以被吸引而附着在其表面的方式流动的倾向。

如此,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下部的气流中的一部分被引导至过滤部件300的上部而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上部,因此灰尘不会集中在过滤部件300的下部,而是均匀地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上下部,从而可以防止出现过滤部件300下部被堵塞的现象。

为了产生基于上述气流的移动的康达效应,第二部件430需要比集尘腔室200的集尘空间210内的回旋气流更快地进行旋转。如果第二部件430的旋转速度与回旋气流速度相同,则第二部件430的速度以气流速度为基准时收敛到0,因此第二部件430仅仅对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气流造成障碍,并不能导致任何气流变化。但是,由于空气流入部220的剖面积比集尘空间210的剖面积窄,因此,基于伯努利原理,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比集尘腔室200内的回旋气流更快地流动。由此,与空气流入部220相邻地设置而借助于通过空气流入部220流入的空气来旋转的旋转单元400比集尘腔室200内的回旋气流更快地旋转,并且包括在旋转单元400的第二部件430也比集尘腔室200内的旋转气流更快地旋转。

如前所述,旋转单元400的下部支撑体440作为具有圆形环形状的部件,形成为包围过滤部件300的下部侧,并且与第二部件430的一端部连接。

下部支撑体440面对过滤部件300的下部,更具体地,面对中空部下端和下部倾斜部各自的一部分,并且,上述下部支撑体440可以设置为分别与过滤部件300的中空部下端和下部倾斜部隔开规定间距。此时,下部支撑体440的内侧面可以具有以与过滤部件300的中空部下端和下部倾斜部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根据实现例,下部支撑体440的内侧面和过滤部件300的下部倾斜部的间距可以大于下部支撑体440的内侧面和过滤部件300的中空部下端的间距。这是为了防止回旋下降的气流的部分灰尘被夹在下部支撑体440与过滤部件300的隔开空间而引起下部支撑体440与过滤部件300的摩擦的问题,并且为了提供扩大的空间,以便流入到隔开空间的灰尘能够顺畅地排出。

并且,下部支撑体440的内侧面和过滤部件300的下部倾斜部的间距可以与下部倾斜部的倾斜度对应地,越向下侧越变大。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开闭门的封闭过程的参考图,如前所述,开闭门设置于集尘腔室200的下部,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来开闭集尘腔室200的开放的下部。

开闭门240还可以包括:引导突出部241,其突出形成于开闭门240的中央部,通过引导结合于过滤部件300的下部的支撑部件310来进行固定。当封闭开闭门240时,支撑部件310需要固定在开闭门240的中心,即使过滤部件300的支撑部件310未整列在开闭门240的中心,也可以沿着弧形的引导突出部241滑动及套设,从而将支撑部件310固定在中心位置。

开闭门240还可以包括第一封闭环243和第二封闭环245。第一封闭环243沿着引导突出部241的外周而设置在开闭门243的内侧,当封闭开闭门240时,第一封闭环243紧贴于支撑部件310的端部,并且,第二封闭环245沿着外周而设置在开闭门240的外侧,当封闭开闭门240时,第二封闭环245可以紧贴于集尘腔室200的端部。

即,第一封闭环243确保支撑部件310和开闭门240完全封闭,第二封闭环245确保集尘腔室200和开闭门240完全封闭。

开闭门240的底面可以形成为从外周越向引导突出部241方向越向下倾斜。具体地,开闭门240的上部底面可以越向中央部越向下倾斜而凹陷形成,因此,引导突出部241尽可能位于下部,从而具有增加灰尘在支撑部件310的内部集尘的空间的体积的效果。

以如上所述方式构成而运行的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通过旋转单元400的第二部件430将由旋转单元400的第一部件420形成的回旋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过滤部件300的上部,从而可以使气流均匀地流入到过滤部件300的整个区域,因此具有防止过滤部件300的下端被灰尘堵塞的效果。

并且,阻断灰尘流入、蓄积到为使旋转单元400顺畅地旋转而设置的轴承330的内部,由此防止旋转单元400的旋转速度降低及故障。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可以使集尘性能最大化。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洁器的集尘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前述的实施例应该被理解为始终都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并且记载的权利要求书相比于具体说明更能体现本发明的范围。并且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范围以及等效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者变形的形态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多旋风集尘器以及采用该多旋风集尘器的真空清洁器
  • 用于真空清洁器的带有盖子的可拆卸集尘器
技术分类

0612011324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