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集成灶机头及集成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3:14


集成灶机头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煮食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灶机头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集成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在使用集成灶的过程中,因为集成灶内部排烟的气道阻力过高、猛火爆炒等原因,还存在油烟逃逸严重的情况,影响烹饪者的健康。

影响集成灶吸烟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提供空气流动动力的风机系统;一个是提供油烟补集功能的集成灶机头。提高风机系统的风量和压力可以提升吸烟效果,但会带来噪音和能耗的增加,因此,单纯通过提升风机系统性能来提升吸烟效果并不可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灶机头,有助于提升吸烟效果。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集成灶机头的集成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包括:机头主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机头主体的前侧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一气道的过气横截面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气道的过气横截面设置成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第一气道与进气口相连通处的气体流速增大,并降低了气体在第一气道内部流动的阻力,进而提升吸烟效果。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头主体包括竖立部和设置于所述竖立部上端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前倾斜,所述第一气道位于所述倾斜部内,所述第二气道位于所述竖立部内。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的上部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前表面敞口,且所述倾斜部前侧下部设置有覆盖部分敞口的第一挡烟板。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烟板与所述竖立部前侧的第二挡烟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烟板与所述倾斜部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烟板上端缘与所述倾斜部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40-60mm,和/或所述第一挡烟板上端缘与所述倾斜部后侧内壁之间的水平距离b为100-120mm。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头主体内部设置有使得所述第一气道的过气横截面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导流板。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道的过气横截面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灶本体,所述灶本体上配置有上述的集成灶机头。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集成灶通过采用上述的集成灶机头,降低了油烟在第一气道内部流动的阻力,在不提高风机系统的风量和压力的情况下,集成灶可以更好地吸入油烟,进而提升了集成灶的吸烟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灶本体,所述灶本体上配置有上述的集成灶机头,所述延伸部最下端与所述灶本体的灶面的距离H为430-460mm。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灶本体,所述灶本体上配置有上述的集成灶机头,所述第一挡烟板上端缘与所述灶本体的灶面的距离h1为250-280mm。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集成灶机头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集成灶机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机头主体100,竖立部101,倾斜部102,第一挡烟板103,第二挡烟板104,第一气道110,第二气道120,进气口130,延伸部140,灶本体200,灶具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

如图1和图3所示(图3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气流的方向),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包括主要由竖立部101、倾斜部102构成的机头主体100,具体地,沿着上下方向,倾斜部102的下端与竖立部101上端连接,倾斜部102的上端向前倾斜布置,从而使得倾斜部102与竖立部10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需要说明的的是,上述的夹角的角度大小具体可根据集成灶机头的尺寸而自由进行调节,而不限定倾斜部102与竖立部10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某些情况下,倾斜部102与竖立部101之间的夹角也可为锐角。

在本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内部中空并形成一条供气体流动的气道,该气道依次穿过倾斜部102及竖立部101,其中气道位于倾斜部102内的部分为第一气道110,而气道位于竖立部101内的部分则为第二气道120。倾斜部102的前侧表面开设有进气口130,外界的油烟等气体可穿过上述的进气口130并进入至第一气道110。通过在倾斜部102的前侧表面开设进气口130,由于倾斜部102向前倾斜,因而进气口130倾斜朝向灶具,不但缩短了进气口130与烟源之间的距离,而且油烟向上升腾可直接穿过进气口130并进入至第一气道110,减少了油烟从烟源升腾到进气口130的拐弯角度,可快速地将油烟吸入集成灶机头内部的气道,提升吸烟效果。

参照图1和图3,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内部的第一气道110为一条渐扩气道,具体地,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第一气道110供气体流动经过的过气横截面的面积逐步变大,使得第一气道110内部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步变大,因而第一气道110整体呈上小下大的的喇叭状结构,上述过气横截面的面积是指第一气道110垂直于气体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通过采用将第一气道110设置为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步变大的渐扩气道,第一气道110、进气口130连通处的过气横截面的面积较小,提高了进气口130处的气体流速,便于吸入油烟,而第一气道110远离进气口130一端的过气横截面积较大,因而气体流动至此处的速度减弱,降低气体在第一气体110、第二气道120的交界处流动拐弯撞击而造成的动力损失,降低了整个气道的气体流动阻力,因而集成灶机头在不增大风机系统的风量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吸入油烟,而又不会导致噪音变大和能耗增加,进而大大地提升集成灶机头的吸烟性能。

参照图1至图3,为了避免油烟沿着机头主体100的前表面向上升腾而逃逸,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机头主体100主要由竖立部101、倾斜部102及延伸部140构成,具体地,沿着上下方向,倾斜部102的下端与竖立部101上端连接,倾斜部102的上端向前倾斜布置,延伸部140的一端则与倾斜部102的上端连接,且延伸部140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40沿着水平方向向前延伸,且延伸部140的下端表面为一平面。通过在倾斜部102的上部布置一个延伸部140,该延伸部140能够有效阻挡油烟向上升腾而脱离进气口130所对应的吸入区域,使集成灶机头能够吸走绝大部分的油烟,有效提升了集成灶机头的吸烟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延伸部140除了沿水平方向向前延伸设置,该延伸部140也可以沿着倾斜向下的方向延伸向前设置。具体地,机头主体100主要由竖立部101、倾斜部102及延伸部140构成,沿着上下方向,倾斜部102的下端与竖立部101上端连接,倾斜部102的上端向前倾斜布置,延伸部140的一端则与倾斜部102的上端连接,且延伸部140的另一端倾斜朝下并向前延伸布置。通过在倾斜部102的上部布置一个倾斜向下的延伸部140,该延伸部140能够有效阻挡油烟向上升腾而脱离进气口130所对应的吸入区域,而且由于延伸部140倾斜向下,使得延伸部140能够引导油烟向下流动并回流至进气口130所在的吸附区域,因而集成灶机头能够更好地吸走油烟,大大地提升了集成灶机头的吸烟性能。

参照图1至图3,为了便于集成灶机头的生产,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包括向前倾斜布置的倾斜部102、设置于倾斜部102下端的竖立部101,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102为一个内部中空的壳体,该壳体的整个前表面敞口,且壳体的前侧下部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挡烟板103,具体地,第一挡烟板103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的前侧下部,或者第一挡烟板10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的前侧下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该第一挡烟板103覆盖壳体的部分敞口,进而使得壳体的前侧表面形成上述的供气体穿过的进气口130。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企业只需要生产前侧敞口的倾斜部102,然后再将第一挡烟板103装配于倾斜部102即可,组装生产方便。另外企业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一挡烟板103,即可调节进气口130的开口大小,满足不同吸烟性能的集成灶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挡烟板103与壳体也为一体式结构,如第一挡烟板10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壳体的前侧下部。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四周完整,通过切割的方式在壳体的前侧表面切割出上述的进气口130,此时壳体前侧表面下部的剩余部分则为第一挡烟板103,此时第一挡烟板103与壳体为一整体。

为了进一步便于集成灶机头的生产,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构成机头主体100的竖立部101、倾斜部102二者为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竖立部101、倾斜部102的前侧均开口,此时可通过钣金弯折将一块板件形成得到所需的竖立部101、倾斜部102,然后再在竖立部101的前侧开口处覆盖安装上第二挡烟板104,及在倾斜部102的前侧开口下部覆盖安装上第一挡烟板103,进而便于机头主体100的生产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烟板104与第一挡烟板103为一体式结构,即第二挡烟板104与第一挡烟板103为一整块板件,或者第一挡烟板103与第二挡烟板104之间焊接固定在一起,安装时,只需要将该整块板件对应地安装于竖立部101、倾斜部102即可,装配更加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上述钣金弯折的方式制作竖立部101、倾斜部102外,还可以采用模具冲压成型的方式制作竖立部101、倾斜部102,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挡烟板103上端缘、倾斜部102后侧内壁二者之间的距离a为40-60mm,第一挡烟板103上端缘、倾斜部102后侧内壁二者之间的水平距离b为100-120mm,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使得油烟能够更好地进入至第一气道110,有助于降低集成灶机头内部气道的气体流动阻力。

参照图1至图3,为了便于机头主体100的生产制作,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包括竖立部101及设置于竖立部101上端的倾斜部102,机头主体100内部中空并形成一条供气体流动的气道,该气道依次穿过倾斜部102及竖立部101,其中气道位于倾斜部102内的部分为第一气道110,而气道位于竖立部101内的部分则为第二气道120。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102主要由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和第一挡烟板103依次首尾相连接并围合形成,其中左侧板、右侧板为两块形状、尺寸相一致的板件,且左侧板、右侧板的宽度跟随气体流动的方向慢慢地增加。因此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第一挡烟板103、后侧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步变大,因此第一气道110的过气横截面也会随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步变大。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生产机头主体100时,只需要将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和第一挡烟板103依次首尾相连接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第一气道110,生产装配简单方便,有助于降低机头主体100的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部102除了采用上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包括竖立部101及设置于竖立部101上端的倾斜部102,机头主体100内部中空并形成一条供气体流动的气道,该气道依次穿过倾斜部102及竖立部101,其中气道位于倾斜部102内的部分为第一气道110,而气道位于竖立部101内的部分则为第二气道120。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102主要由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和第一挡烟板103依次首尾相连接并围合形成,其中左侧板、右侧板为两块形状、尺寸相一致的板件,且左侧板、右侧板的宽度恒定不变,后侧板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左侧板后侧、右侧板后侧,而第一挡烟板103下部左端连接于左侧板前侧下部,第一挡烟板103下部右端连接于右侧板前侧下部,且第一挡烟板103上部倾斜靠近后侧板。进而使得第一挡烟板103、后侧板的间距随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使得位于倾斜部102内部的第一气道110过气横截面随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步变大。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助于降低机头主体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包括竖立部101及设置于竖立部101上端的倾斜部102,机头主体100内部中空并形成一条供气体流动的气道,该气道依次穿过倾斜部102及竖立部101,其中气道位于倾斜部102内的部分为第一气道110,而气道位于竖立部101内的部分则为第二气道120。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102主要由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和第一挡烟板103依次首尾相连接并围合形成,左侧板、右侧板为两块形状、尺寸相一致的板件,且左侧板、右侧板的宽度恒定不变,从而使得后侧板与第一挡烟板103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102内部还设置有导流板(图中未绘示),该导流板安装于后侧板的内壁,此时左侧板、导流板、右侧板及第一挡烟板103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气道110。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第一挡烟板103之间的距离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步变远,进而使得第一气道110的过气横截面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慢慢地变大。

可以理解的是,机头主体100内部的气道除了第一气道110为一条渐扩气道,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二气道120也可为一条渐扩气道,具体地,第二气道120的过气横截面也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步地变大。由于第二气道120逐步地变大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气道110逐步地变大的结构可以相一致,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1至4对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照图1至4,本发明第二方面某些实施例的集成灶,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灶本体200,灶本体200上部设置有灶具210,灶具210的后侧设置有上述的集成灶机头。本实施例的集成灶通过采用上述的集成灶机头,能够有效降低油烟在集成灶机头内部气道流动的阻力,在不提高风机系统的风量和压力的情况下,集成灶可以更好地吸入油烟,进而提升了集成灶的吸烟效果。

为了避免用户取放厨具的过程中而碰撞到上述延伸部140,参照图3和图4,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头主体100包括竖立部101,竖立部101的上端设置有倾斜部102,倾斜部102的上端倾斜向前布置,倾斜部102的上端设置有沿着水平方向向前延伸的延伸部140,延伸部140的下端面为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40最下端距离灶本体200的灶面的高度为430-460mm,即延伸部140最下端至灶本体200的灶面的距离H为430-460mm。由于延伸部140最下端距离灶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430mm,因此用户取放锅、煲或蒸锅等厨具时,厨具不会与上部的延伸部140碰撞,而且用户低头或抬头时也不会碰撞延伸部140,便于用户煮食,而且延伸部140最下端距离灶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460mm,使得向上升腾并被延伸部140阻挡的油烟离进气口130的距离不会过远,因而集成灶对油烟仍具有足够的吸力,有助于提升集成灶的吸烟性能。

为了避免进气口130距离烟源过远而影响集成灶的吸烟性能,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挡烟板103上端缘距离灶本体200的灶面的高度为250-280mm,通过将第一挡烟板103上端缘与灶本体200的灶面的距离h1设置为250-280mm,进而使得进气口130与烟源之间的高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进气口130既不会过度接近炉头而吸扯炉头燃烧时产生的火焰,保证火焰能够充分接触厨具的底部,而且进气口130又不会离烟源过远而导致集成灶机头对油烟的吸力过小,使得集成灶机头具有的吸烟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集成灶控制系统及集成灶
  • 一种集成灶显示器及具有该显示器的集成灶
  • 一种具有立体抽油烟功能的集成灶机头
  • 智能燃气灶、智能燃气灶系统及集成灶系统
  • 一种照明灯隐藏式的集成灶机头及具有该机头的集成灶
  • 集成灶机头内胆及集成灶机头
技术分类

0612011583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