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筒形镁合金薄壁类零件在航空领域有着广泛需求,由于无法焊接加工且铸造工艺的尺寸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因而目前轻质合金中空零件的生产以机床加工为主(车、铣等)。

针对高精密度大型筒形镁合金薄壁类零件,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是:将铸造成型的大型镁合金毛坯进行机床精加工获得更为精确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由于薄壁件从外侧壁夹合容易导致零件变形,针对薄壁件机床加工固定模具常采用在零件空腔内部支撑固定方式,一方面:此类模具固定挤占零件内腔空间,尤其影响针对零件内壁的精细加工,例如铣加工;另一方面,薄壁类零件在零件径向加工时易产生震颤,现有模具缺陷决定只能在待加工零件轴向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留有用于车床主轴进出开口端,导致开口端缺少模具固定导致震颤尤为严重,严重影响设备的加工精度;同时,针对大型镁合金薄壁类零件,由于径向截面曲率减小,零件侧壁的震颤现象更为严重。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解决大型筒形薄壁类零件加工时固定和因震颤导致加工精度降低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模具固定稳定性差、容易震颤等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所述加工过程包括加工筒形薄壁件侧面的铣加工以及加工筒形薄壁件端面、外圆的车加工,所述震颤包括径向震颤、轴向震颤;所述控制震颤的方法包括:

在铣加工模具周向侧面环绕设置护板,所述护板与侧面紧密贴合固定,使得侧面通过护板径向固定于铣加工模具,实现铣加工过程中的侧面径向震颤的控制;

在车加工模具设置外部支撑结构、内部支撑结构,将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压合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外侧面,将所述内部支撑结构压合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内侧面,实现车加工过程中的中空环形端面轴向震颤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震颤还包括偏心震颤,所述偏心震颤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的理论图像对薄壁件毛坯的轴心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轴心,进行立车加工,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实现加工过程中偏心震颤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利用薄壁件毛坯内外表面密布的传感器作为数据采样点,利用激光扫描获取传感器在空间坐标系坐标,根据传感器空间坐标信息拟合出薄壁件毛坯的三维图像。

优选的,所述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包括:

S301:连接相对轴心中心对称的定位块的中心作为中空环形端面的基准定位线,基于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获取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对基准定位线进行校正;薄壁件毛坯具有一个侧面、一个无遮挡的自由端面和一个中空环形端面;侧面内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轴心中心对称的定位块;

S302:对完成基准定位线校正的薄壁件毛坯的两端面及侧面外圆,进行立车加工,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

优选的,所述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对薄壁件毛坯的轴心进行校正,包括:

S3011:利用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软件,将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理论图像的轴心线重合并,对零件毛坯径向截面各区域厚度进行对比,自动获取偏差并根据偏差大小进行颜色标识;

S3012: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δ

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大于第一阈值δ

S3013:构建和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理论图像相同空间坐标系,在该坐标系内将零件毛坯的轴心线,按照△(x,y,z)变化获取校正后零件毛坯的轴心线坐标。

优选的,所述震颤控制方法,还包括铣加工过程中的轴向震颤的控制:径向震颤将铣加工模具同时与筒形薄壁件的两端面固定连接,使得薄壁件的两端面轴向固定于铣加工模具,并实现铣加工过程中的轴向震颤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铣加工模具一端设有与其压合连接的第一压板,另一端设有与其压合连接的第一底部固定件;所述铣加工模具还设有连接第一压板与第一底部固定件的第一拉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沿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铣加工模具在薄壁件的侧面设有限制薄壁件径向震颤的护板;所述护板周向环绕侧面,并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拉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拉杆穿过第一通孔,使得护板径向固定;同时护板与侧面周向环绕贴合后产生足够大静摩擦力,实现护板轴向固定;护板周向贴合侧面设置,实现限制薄壁件径向向外侧的变形或震颤。

优选的,所述震颤控制方法,还包括车加工过程中薄壁件整体轴向震颤的控制:将车加工模具同时与筒形薄壁件的两端面固定连接,使得薄壁件的两端面轴向固定于车加工模具,并实现车加工过程中薄壁件整体轴向震颤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车加工模具的一端设有与其压合连接的第二压板,另一端设有与其压合连接的第二底部固定件,所述第二压板与中空环形端面压合连接;所述外部支撑结构的一端与第二底部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的外侧面压合连接;所述内部支撑结构的一侧与中空环形端面的内侧压合连接,另一侧与第二底部固定件固定连接,实现车加工过程中空环形端面轴向震颤的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发明采用特制的立车加工模具和铣加工模具加工端面设有环形凹槽的薄壁件,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加工方式,减少了薄壁材料累积应力导致的变形和机械损害,提高了加工精度;其中,每次加工均包含依次铣加工和一次车加工,本发明采用立车加工模具对薄壁件的侧壁外圆逐渐车薄处理,侧壁刚性逐渐减弱,在后续铣加工中通过在铣加工模具设置护板,提高了薄壁件毛坯侧面的刚度,护板在薄壁件毛坯铣加工时,可以为径向两个方向提供支撑力,从而减少径向两个方向的震颤和变形;同时为了应对薄壁件的侧壁刚性下降,避免侧壁在立车加工时变形,本发明在车加工模具中设置内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将第二端面固定,保证了侧面铣加工窗口等结构的尺寸精度。

(2)本发明通过在铣加工模具中设置第一压板、第一底部固定件、第一拉杆和护板,在实现对薄壁件压合固定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侧面加工时震颤对加工精度的不良影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对薄壁件侧面由内至外加工易震颤、加工精度差的缺陷。

(3)本发明将护板通过第一拉杆径向固定,并与侧面周向环绕压合,提高了薄壁件毛坯侧面的刚度,使得铣加工刀具对第一凹槽加工时,护板为侧面提供周向支撑力,该支撑力与铣加工刀具施力方向相反,因而使得薄壁件毛坯稳定,不容易发生由外至内的震颤或变形;一方面,护板侧面及护板的圆拱形结构可以有效分散铣加工刀具的施力;另一方面,护板为侧面提供周向支撑力,是护板在其与侧面接触各点均匀施力,因而可以防止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薄壁件毛坯侧面变形;因而,护板在薄壁件毛坯铣加工时,可以为径向两个方向提供支撑力,从而减少径向两个方向的震颤和变形。

(4)本发明采用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初步判定各段铸件壁厚情况,确定旋转轴心线校正位置,基于校正后轴心线对加工基准线调整协调各加工部位壁厚尺寸,尽可能使零件在加工前壁厚均匀,同时旋转轴心线校正后可以大大改善毛坯铸造精度误差带来的转轴中心和筒状件几何中心不重合及偏心震颤问题。

(5)本发明通过在铸造出的薄壁件毛坯的内侧面设有定位块,以定位块中心在径向平面连线作为第一次立车工艺中基准,可以在满足精度要求基础上大大减少了后续工序机床找正调零的工作量,提高了加工精度。

(6)本发明通过在车加工模具中设置内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通过第二压板为薄壁件提供在第二压板、第二底部固定件之间收紧压合的力,内部支撑结构、第二底部固定件为第二端面提供由薄壁件内部向外部的支撑力,这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使得第二压片受力平衡,实现第二端面固定,并减少车加工刀具加工时第二端面的变形和震颤,提高了加工精度。

(7)本发明通过在车加工模具外部支撑结构设置连接压板、外部支撑杆、第二拉杆可以实现对薄壁件边角稳定的压合固定,而不必像现有技术采用经过第二端面中心区域的长型连接压板,因而也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薄壁件固定模具对车床刀具加工干扰的缺陷。

(8)本发明通过设置护板的底部与第一底部固定件固定连接,护板的侧面与薄壁件毛坯侧面贴合连接,可以将铣加工时加工区域的噪音通过第一底部固定件传递至机床,减少噪音向空气中传播,降低环境噪声。

(9)本发明通过在护板设置通孔,便于铣加工对各区域壁厚进行监测;同时,通孔提高了侧面加工时通风散热,有利于防止毛坯加工面过热,造成的变形甚至毛坯件损坏和燃烧。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实施例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端面设有凹槽的筒形薄壁件45°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端面设有凹槽的筒形薄壁件45°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件铣加工模具45°俯视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件铣加工模具安装方式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件铣加工模具安装方式视图的A-A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件车加工模具安装方式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薄壁件车加工模具安装方式视图的B-B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零件毛坯1;侧面101;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面103;窗口1011;定位块1012;第一凹槽1013;环形凹槽1031;铣加工模具2;第一压板201;护板202;第一底部固定件203;第一拉杆204;连接结构205;第二通孔2021;第一通孔2022;外部支撑结构301;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内部支撑结构305;第二压板307;连接压板3011;外部支撑杆3012;第二拉杆3013;内侧支撑板3051;内侧支撑杆30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轴向均为垂直薄壁件两端面方向,径向为平行薄壁件两端面方向。

本发明公开一种筒形薄壁件,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面103和连接第一端面102与第二端面103的侧面101;第一端面102为无遮挡的自由端面,第二端面103为中空环形端面;第二端面103中空环形内侧设有环形凹槽1031。

如图1所示,侧面101设有多个窗口1011,至少一组窗口1011相对薄壁件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将薄壁件毛坯经铣加工模具固定后,由铣加工刀具经第一端面102深入薄壁件毛坯,对侧面101加工中窗口1011加工获得符合目标尺寸的窗口1011。

需要说明的是,薄壁件毛坯经铸造获得,铸造获得毛坯中窗口1011等尺寸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因而需要铣加工刀具进一步加工获得规定的形状和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环形凹槽1031需要将薄壁件毛坯经车加工模具固定后,由车加工刀具对第二端面103加工获得。

薄壁件的侧面101设置有多个定位块1012,至少一组定位块1012相对薄壁件轴心中心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零件毛坯1的侧面101具有多个窗口1011,并需要利用铣加工对零件毛坯旋转对窗口1011逐个加工,因而需要确定完成加工相邻窗口1011后,为匹配下一个窗口1011加工,零件毛坯1及其连接的旋转平台的旋转角度。

如图1所示,侧面101近第一端面102一侧设有多个间隔的第一凹槽1013。

实施时,第一凹槽1013由铣加工刀具在侧面101由外至内加工获得。

所述薄壁件具有薄壁特性,具体的,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面103、侧面101的壁厚与薄壁件外径比值为1:200~1000。

需要说明的是,震颤和变形主要受到壁厚和零件直径的相对值影响,壁厚和零件直径的相对比值越小,零件呈现出明显的薄壁特性,由于加工震颤和变形导致加工精度明显下降。

具体的,薄壁件可选碳钢、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中任一种。

综上,上述筒形薄壁件变形需要采用立车加工进行外圆周向的加工、端面周向加工,同时需要采用铣床加工对零件毛坯的侧面沿径向进行加工;因而筒形薄壁件成型过程会受到轴向和径向的外力,筒形薄壁件在这两个方向上均容易发生震颤,影响成型形状和精度。

除此之外,由于铸造获得包庇零件毛坯难以避免的存在误差,表现为:毛坯旋转轴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壁厚不均的问题;将铸造出的毛坯直接加工时,在旋转工作台旋转难以避免出现偏心震颤,影响成型形状和精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用以解决筒形薄壁件在径向、轴向震颤的问题,所述加工过程包括加工筒形薄壁件侧面的铣加工以及加工筒形薄壁件端面、外圆的车加工,所述震颤包括径向震颤、轴向震颤;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震颤的方法包括:

在铣加工模具周向侧面环绕设置护板,所述护板与侧面紧密贴合固定,使得侧面通过护板径向固定于铣加工模具,实现铣加工过程中的侧面径向震颤的控制;

在车加工模具设置外部支撑结构、内部支撑结构,将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压合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外侧面,将所述内部支撑结构压合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内侧面,实现车加工过程中的中空环形端面轴向震颤的控制。

具体的,关于铣加工过程中的侧面径向震颤的控制与铣加工过程中的轴向震颤的控制: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铣加工模具2一端设有与第一端面102压合连接的第一压板201,另一端设有与第二端面103压合连接的第一底部固定件203。

具体的,第一压板201为中空环形结构,铣加工刀具由第一端面102进入薄壁件内部铣加工或者对薄壁件外部铣加工。

同时,所述铣加工模具还设有连接第一压板201与第一底部固定件203的第一拉杆204;第一压板201的周向外侧边缘与第一底部固定件203的周向外侧边缘通过第一拉杆204固定连接,第一底部固定件203与机床平台固定连接;由第一拉杆204提供沿第一拉杆204方向紧合力,实现薄壁件在机床平台的压合固定。

第一拉杆204沿侧面101周向设置有多个,铣加工模具在薄壁件的侧面101设有限制薄壁件径向震颤的护板202;护板202周向环绕侧面101,并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通孔2022;第一通孔2022与第一拉杆204一一对应;第一拉杆204穿过第一通孔2022;沿侧面101周向设置的第一拉杆204使得护板202径向固定;同时护板202与侧面101周向环绕贴合后产生足够大静摩擦力,实现护板202轴向固定,进而实现了护板202的固定。护板202在铣床刀具加工侧面101内壁时,护板202周向贴合侧面101设置,可以限制薄壁件径向向外侧的变形或震颤。

需要说明的是,铣床刀具对薄壁件的侧面101加工为由薄壁件内部到外部逐步加工,因而对侧面101施加径向向外的力,容易导致侧面101变形或震颤;当加工毛坯的壁厚变薄时,变形或震颤对加工精度带来的不良影响会进一步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铣加工模具中设置第一压板201、第一底部固定件203、第一拉杆204、护板202,在实现对薄壁件压合固定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侧面加工时震颤对加工精度的不良影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对薄壁件侧面由内至外加工加工易震颤、加工精度差的缺陷。

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薄壁件的第一端面102与第一压板201压合连接;第二端面103与第一底部固定件203压合连接;第一拉杆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板201、第一底部固定件203的周向边缘固定连接;第一拉杆204沿第一压板201、第一底部固定件203的周向边缘设置,并穿过第一通孔2022,使得护板202径向固定,并与侧面101周向环绕压合;压合的护板202与侧面101产生足够的静摩擦力,实现护板202与侧面101的轴向固定。

具体的,护板202的侧面还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第二通孔2021,用于外接设备对侧面101的壁厚进行检测和加工时毛坯件侧面的通风和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使得铣加工同时依然可以测量侧壁厚度,并通过通孔实现通风和散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薄壁件侧壁加工存在厚度控制困难和散热不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薄壁件加工尤其是镁合金件加工散热一直是关键问题,热量累计过大会引起镁合金软化变形,甚至燃烧。镁合金是少数可以和空气中氮气、氧气同时反应的金属,加工时温度控制尤为重要。

优选的,护板202由两个护板单元轴向拼接而成,护板202在两个护板单元连接处设有连接间隙可调的连接结构205,使得护板202可以匹配外径不同的薄壁件毛坯,并对护板202与侧面101的压合程度进行调节;当压合力足够大时,护板202与侧面101产生足够大静摩擦力,实现护板202轴向固定。

为了实现对侧面101上第一凹槽1013的加工,护板202的高度设置低于薄壁件毛坯的高度。

具体的,铣加工刀具通过护板202与第一压板201之间空隙对第一凹槽1013由外至内加工。

优选的,护板202的壁厚大于薄壁件毛坯的壁厚。

需要说明的是,护板202通过第一拉杆204径向固定,并与侧面101周向环绕压合,同时护板202的壁厚远大于薄壁件毛坯,提高了薄壁件毛坯侧面的刚度,使得铣加工刀具对第一凹槽1013加工时,护板202为侧面101提供周向支撑力,该支撑力与铣加工刀具施力方向相反,因而使得薄壁件毛坯稳定,不容易发生由外至内的震颤或变形。

一方面,护板202侧面及护板202的圆拱形结构可以有效分散铣加工刀具的施力;另一方面,护板202为侧面101提供周向支撑力,是护板202在其与侧面101接触各点均匀施力,因而可以防止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薄壁件毛坯侧面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护板202环绕贴合薄壁件毛坯侧面的设置,可以在薄壁件毛坯侧面铣加工时,为径向两个方向提供支撑力,从而减少径向两个方向的震颤和变形。

具体的,第一拉杆可拆卸的与第一压板、第一底部固定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拉杆与第一压板、第一底部固定件连接区域设有螺纹,借助与螺纹匹配的螺母实现第一拉杆与第一压板、第一底部固定件得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拉杆相对薄壁件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在径向为薄壁件提供均匀的压力。

具体的,使用铣加工模具将薄壁件毛坯的自由端面固定于旋转工作台,包括:

S101:铣加工模具的第一压板与第一端面压合连接,第一底部固定件与第二端面压合连接;

S102:将第一压板的周向外侧边缘与第一底部固定件的周向外侧边缘对应位置通过第一拉杆固定连接,将第一底部固定件与机床平台固定连接;

S103:将第一拉杆穿设周向环绕侧面设置的第一通孔,沿侧面周向设置的第一拉杆实现护板周向环绕贴合侧面。

具体的,关于车加工过程中薄壁件整体轴向震颤的控制和中空环形端面轴向震颤的控制:车加工模具同时与薄壁件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固定连接,使得薄壁件固定于车加工模具车加工模具设有外部支撑结构、内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对第二端面外侧面支撑,内部支撑结构对第二端面内侧面支撑。

具体的,如图6、图7所示,车加工模具包括:第二压板307、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外部支撑结构301的一端与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307的外侧面压合连接;第二压板307的内侧面与第二端面103的外侧压合连接,外部支撑结构301通过第二压板307为薄壁件提供在第二压板307、第二底部固定件303之间收紧压合的力。

同时,内部支撑结构305的一侧与第二端面103的内侧压合连接,另一侧与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固定连接,内部支撑结构305、第二底部固定件303为第二端面103提供由薄壁件内部向外部的支撑力。

具体的,第二端面103与第二压板307的压合区域局部重合,第二端面103的环形中心边缘设有未被第二压板307遮挡并用于加工环形凹槽1031的区域。

可选的,内部支撑结构305与第二压板307中用于加工环形凹槽1031的区域完全重合,内部支撑结构305由第二压板307内侧为环形凹槽1031的加工区域提供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车加工刀具对环形凹槽1031的加工在第二端面103外侧由浅至深进行,此时车加工刀具给予第二端面103由外向内的压合力,在该力作用下,第二端面103同样会产生变形或震颤,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当薄壁件的壁厚越小,变形或震颤对精度的影响越大,零件的加工难度相应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内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通过第二压板为薄壁件提供在第二压板、第二底部固定件之间收紧压合的力,内部支撑结构、第二底部固定件为第二端面提供由薄壁件内部向外部的支撑力,这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使得第二压片受力平衡,实现第二端面固定,并减少车加工刀具加工时第二端面的变形和震颤,提高了加工精度。

具体的,为了实现薄壁件在车加工时压合固定,如图7所示,外部支撑结构301设有连接压板3011、第二拉杆3013及外部支撑杆3012;连接压板3011设有贯穿孔;第二拉杆3013与贯穿孔一一对应,第二拉杆3013的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与连接压板30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固定连接;贯穿孔贯穿的一组侧面与第二压板307平行设置,该组侧面中一侧面与第二压板307的外边缘压合抵接。

实施时,如图6所示,第二压板307采用环形平板,连接压板3011采用长方体连接块,压合于环形平板外边缘。

可选的,第二拉杆3013末端设有螺纹结构,第二拉杆3013贯穿连接压板3011后通过螺母与连接压板301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压板3011压合于第二压板307环形平板外边缘的方式,并通过第二拉杆3013与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固定的方式,因而第二拉杆3013与第二压板307连接点和连接压板、第二压板307的受力点不重合,连接压板在压合第二压板307同时受到反向应力,进而导致连接压板3011与第二压板307压合固定方式容易松动。

进一步的,为了解决连接压板3011与第二压板307压合固定的容易松动脱落问题,外部支撑结构301设有外部支撑杆3012;外部支撑杆3012的一端与连接压板30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固定连接,相对第二拉杆3013远离薄壁件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外部支撑结构301设置连接压板3011、外部支撑杆3012、第二拉杆3013可以实现对薄壁件边角稳定的压合固定,而不必像现有技术采用经过第二端面中心区域的长型连接压板,因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薄壁件固定模具对车床刀具加工干扰的缺陷。

具体的,为实现对第二端面103的内侧支撑,内部支撑结构305设有内侧支撑板3051和内侧支撑杆3052;内侧支撑板3051呈圆环状,和第二端面103同轴匹配设置,由内侧为第二端面103提供与连接压板3011的压合力反向的支撑力;内侧支撑杆3052一端与内侧支撑板30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底部固定件303固定连接,为内侧支撑板3051提供由内向外的与连接压板3011的压合力反向的支撑力。

可选的,内侧支撑板3051与环形凹槽1031的加工区域完全重合,为环形凹槽1031的加工提供与连接压板3011的压合力反向的支撑力;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薄壁件加工凹槽产生的变形和震颤。

具体的,采用车加工模具将薄壁件毛坯的自由端面固定于旋转工作台,包括:

S201:外部支撑结构一端与第二底部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的外侧面压合连接;第二压板的内侧面与第二端面的外侧压合连接;

S202:内部支撑结构的一侧与第二端面的内侧压合连接,另一侧与第二底部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震颤还包括偏心震颤,所述偏心震颤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的理论图像对薄壁件毛坯的轴心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轴心,进行立车加工,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实现加工过程中偏心震颤的控制,及薄壁件毛坯铸造精度较差引起的偏心震颤问题,

具体的,关于偏心震颤:

所述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包括:

S301:连接相对轴心中心对称的定位块的中心作为中空环形端面的基准定位线,基于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获取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对基准定位线进行校正;薄壁件毛坯具有一个侧面、一个无遮挡的自由端面和一个中空环形端面;侧面内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轴心中心对称的定位块。

具体的,利用激光扫描拟合成像分析软件将激光扫描获取的铸造出的零件毛坯信息,合成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基于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的理论图像获取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与其理论图像在各径向截面偏差;对各径向截面偏差进行判断:

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δ

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大于第一阈值δ

实施时,薄壁件毛坯为铸造获得的具有两端面的中空薄壁件毛坯,加工时端面固定于旋转平台,可以绕轴心自由旋转;两端面平行径向平面设置。

实施时,定位块同薄壁件毛坯在模具内铸造成型,可以是形状规则便于寻找中心的结构,例如长方体;定位块可以设置多组,两两相对轴心中心对称。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块在薄壁件毛坯的设置精度满足初步找正要求,可以使得加工人员粗略判断基准线位置,便于调节薄壁件毛坯旋转角度,使得薄壁件毛坯起始加工位置接近加工区域的。

需要说明的是,铸造获得的薄壁件毛坯存在侧面壁厚不均现象,并不是理想的壁厚均匀状态;如果以原始设计轴心线进行加工,必然获得壁厚不均的产品;因而需要对其轴心线位置进行校正,使得该位置作为轴心线旋转加工薄壁件毛坯可以获取壁厚均匀的产品。

实施时,空间坐标系往往采用薄壁件轴向为一坐标轴,径向为另外两坐标轴所在平面;激光扫描拟合成像分析软件可以同时显示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的理论图像,并计算出二者非重合区域,并给与不同的颜色标识,通过颜色标识,可以直观获取薄壁件各径向平面偏差;通过调节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轴心线位置,各径向平面偏差的颜色标识变化,进而可以筛选出各径向平面偏差均相对最小的位置,该位置作为零件毛坯的轴心线校正后位置,计算位置变化数值△(x,y,z);在零件毛坯的加工固定的空间坐标系中,将其轴心线按照△(x,y,z)变化后获取零件毛坯的轴心线校正后位置,任选相对轴心线中心对称的一组定位块中任一定位块,在径向平面内连接定位块中心和校正后零件毛坯的轴心线,将二者连线作为校正后基准定位线,完成基准定位线的校正。

S302:对完成基准定位线校正的薄壁件毛坯的两端面及侧面外圆,进行立车加工,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

具体的,采用三爪夹具由薄壁件毛坯内部将其固定,将薄壁件毛坯的自由端面固定于旋转工作台,中空环形端面近车加工刀具端设置;车加工刀具由中空环形端面至自由端面对薄壁件毛坯两端面及侧面外圆进行车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三爪夹具是车床常用的内固定夹具,设有三个爪头,可以调节三个爪头间距,从中空零件内部实现对不同内径中空零件夹持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立车加工留有余量是指,立车加工未加工至成型组件尺寸,存有进一步立车加工的余量。

需要说明的是,完成基准定位线校正的薄壁件毛坯进行车加工旋转的轴心线为校正后的位置,以此轴心线旋转车加工获得薄壁件毛坯的侧面具有更均匀的壁厚;立车加工后零件毛坯截面形状较原薄壁件毛坯改变,壁厚均匀,零件毛坯截面中心位于校正后的轴心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本发明采用特制的立车加工模具和铣加工模具加工端面设有环形凹槽的薄壁件,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加工方式,减少了薄壁材料累积应力导致的变形和机械损害,提高了加工精度;其中,每次加工均包含一次铣加工和一次车加工,本发明采用立车加工模具对薄壁件的侧壁外圆逐渐车薄处理,侧壁刚性逐渐减弱,在后续铣加工中通过在铣加工模具设置护板,提高了薄壁件毛坯侧面的刚度,护板在薄壁件毛坯铣加工时,可以为径向两个方向提供支撑力,从而减少径向两个方向的震颤和变形;同时为了应对薄壁件的侧壁刚性下降,避免侧壁在立车加工时变形,本发明在车加工模具中设置内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将第二端面固定,保证了侧面铣加工窗口等结构的尺寸精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在铣加工模具中设置第一压板、第一底部固定件、第一拉杆、护板,在实现对薄壁件压合固定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侧面加工时震颤对加工精度的不良影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对薄壁件侧面由内至外铣加工时易震颤、加工精度差的缺陷。

除此之外,本发明采用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初步判定各段铸件壁厚情况,确定旋转轴心线校正位置,基于校正后轴心线对加工基准线调整协调各加工部位壁厚尺寸,尽可能使零件在加工前壁厚借量均匀,以保证各面加工余量均匀,壁厚均匀满足要求,在保证基准划线精度同时大大减少了后续工序机床找正调零的工作量。

除此之外,本发明通过在铸造出的薄壁件毛坯的内侧面设有定位块,以定位块中心在径向平面连线作为第一次立车工艺中基准,可以在满足精度要求基础上大大减少了后续工序机床找正调零的工作量;并进一步利用定位块和旋转轴心线校正位置确定加工基准定位线;进一步在加工基准定位线上设置基准孔作为原始基准的传递媒介,保证了基准的延续,提高了加工精度。

除此之外,本发明在对定位基准线和轴心校正后的毛坯,通过立车加工去除铸造过程变形和精度误差,使得毛坯的转动轴心与其端面几何中心重合,结合定位基准线为下一步加工提供了基准。

具体的,S301所述基于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获取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包括:利用薄壁件毛坯内外表面密布的传感器作为数据采样点,利用激光扫描获取传感器在空间坐标系坐标,根据传感器空间坐标信息拟合出薄壁件毛坯的三维图像。

具体的,S301所述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对薄壁件毛坯的轴心进行校正,包括:

S3011:利用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软件,将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理论图像的轴心线重合,对零件毛坯径向截面各区域厚度进行对比,自动获取偏差并根据偏差大小进行颜色标识;

S3012: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δ

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大于第一阈值δ

S3013:构建和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理论图像相同空间坐标系,在该坐标系内将零件毛坯的轴心线,按照△(x,y,z)变化获取校正后零件毛坯的轴心线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δ

具体的,S302所述立车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S3021:将固定后的薄壁件毛坯,选取立车加工加工量的1/4~1/2,进行试加工,获取试加工毛坯样品;

S3022:检测试加工毛坯样品绕校正后零件毛坯的轴心线旋转的偏心度;

S3023:对偏心度进行判断;

若偏心度小于第二阈值δ

若偏心度大于第二阈值δ

具体的,S3022所述偏心度通过百分表检验,包括以下步骤:将百分表固定端固定于机床平台,测试端与零件毛坯的侧面接触至有示数;记录零件毛坯旋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示数变化。

具体的,以百分表指针示数变化η评价偏心度,η满足:η=S

可选的,第二阈值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阈值δ

为了满足镁合金加工,第一次车加工时,零件毛坯进给量为0.4mm/r~0.6mm/r;低于0.4mm/r,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导致镁合金变形甚至自燃;高于0.6mm/r,难以满足精度要求。

为了提高局部散热性,在零件毛坯加工时给予0.6MPa~0.8MPa的风冷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水或油质切削冷却液,会与高温镁合金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选用0.6MPa~0.8MPa的风冷气流给予冷却,解决了局部散热难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进给量,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安全性。

为了减少加工时变形量,零件毛坯切削深度取0.5~2;零件毛坯切削深度大于2,普通三爪夹具固定下容易出现变形。

具体的,所述立车加工的加工量为2mm~4mm。

优选的,所述立车加工的加工量为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薄壁筒形件淬火防变形急冷装置及薄壁筒形件淬火装置
  • 轴向截面为波浪形的筒形薄壁回转体零件的加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