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自动烹饪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自动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收容在烹饪容器中的配料至少进行搅拌烹饪的自动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餐饮行业中,基于确保厨师、维持烹饪技术、整顿烹饪环境等诸多事情,烹饪业务的自动化不断发展。

因此,作为以往的自动烹饪装置,已知有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具备:深锅,自转自如地进行搅拌烹饪;感应加热板,横靠在所述深锅的外周壁面且相邻而配置;及驱动机构,使深锅在呈配料的接收姿势、配料的加热混合姿势、菜肴的分配姿势及深锅的清扫姿势的各位置上动作(例如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9/032941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的自动烹饪装置中,构成为菜肴的分配姿势与深锅的清扫姿势下的深锅都位于装置近前侧。

因此,以清扫姿势清扫深锅时的清扫水向分配着菜肴的盘子飞散,所以担心菜肴本身或分配菜肴的盘子弄脏。

此外,如上文所述的自动烹饪装置中,通过将感应加热板横靠在深锅的外周壁面而相邻配置,感应加热板成为在深锅的外周壁面的母线上最靠近的加热状态,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对深锅的传热效率,结果,也有无法在短时间内烹饪在短时间需要强大火力的例如炒菜等菜肴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解决如上文所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弄脏菜肴或分配菜肴的盘子而清扫烹饪容器的自动烹饪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具备:容器保持单元,在烹饪台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枢设,保持有底圆筒状的烹饪容器;旋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烹饪台与所述容器保持单元之间,使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所述烹饪台起伏;及控制单元,对所述容器保持单元及所述旋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且对收容在所述烹饪容器中的配料至少进行搅拌烹饪;所述容器保持单元具有:底座,与所述旋动单元连结;容器自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使所述烹饪容器以在所述烹饪容器的深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自转;自转支撑机构,枢设在所述底座,支撑所述烹饪容器的自转;及旋动驱动机构,使所述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烹饪台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旋动;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所述烹饪台的枢轴比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的所述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旋动轴朝更前方侧隔开配置,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的旋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旋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使所述容器保持单元变化为以下任一姿势,也就是:使所述烹饪容器从将所述配料供给到所述烹饪容器的配料供给装置接收所述配料的配料接收姿势;在使所述烹饪容器相对于所述烹饪台前倾的状态下,使所述烹饪容器通过所述容器自转机构自转而搅拌所述配料的烹饪姿势;使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所述烹饪台比所述烹饪姿势更前倾,将所述烹饪容器向下朝下配置在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的前方侧的盘子的盛盘姿势;及使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的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后倾,在所述容器保持单元的后方侧清洗所述烹饪容器的清洗姿势,由此解决所述问题。

技术方案2的发明除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自动烹饪装置的构成外,通过所述烹饪容器的开口部在所述清洗姿势下朝向下方,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

技术方案3的发明除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自动烹饪装置的构成外,通过所述容器单元具有在所述烹饪姿势下与所述烹饪容器的外底面隔开对向,将所述烹饪容器加热的容器加热部,解决所述问题。

技术方案4的发明除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自动烹饪装置的构成外,还通过将所述烹饪容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保持单元,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

技术方案5的发明除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自动烹饪装置的构成外,还通过报知所述烹饪容器具有设置在所述烹饪容器的内底面或内侧面,向所述烹饪容器的内部空间突出的搅拌部件,进一步解决所述问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只需通过控制单元对容器保持单元的旋动驱动机构与旋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使容器保持单元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中的任一个,使容器保持单元依序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而对配料进行搅拌烹饪并将其盛到盘子里,所以如果重复使容器保持单元依序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那么不仅能自动烹饪大量菜肴,还能发挥如下的效果。

也就是说,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烹饪台的枢轴比容器保持单元的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底座的旋动轴朝更前方侧隔开配置,通过控制单元对容器保持单元的旋动驱动机构与旋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使容器保持单元至少变化为盛盘姿势及清洗姿势,因盛盘姿势下的烹饪容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清洗姿势下的烹饪容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利用单一旋转轴,使烹饪容器相对于烹饪台的前后方向旋动的情况相比在前后方向上更远,所以在将烹饪容器以清洗姿势清洗时,清洗烹饪容器的内表面的清洗水或附着在烹饪容器的内表面的污渍不易飞散到盘子上,能不弄脏菜肴或盛装菜肴的盘子而清扫烹饪容器,且所述盛盘姿势为使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烹饪台比烹饪姿势更前倾,将烹饪容器向下朝向配置在容器保持单元的前方侧的盘子;所述清洗姿势为使容器保持单元的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底座后倾,在容器保持单元的后方侧清洗烹饪容器。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除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发挥的效果外,通过烹饪容器的开口部在清洗姿势下朝向下方,在由清洗水清洗烹饪容器的内表面时,附着在烹饪容器的内表面的污渍与清洗水一起流下,所以在将烹饪容器以清洗姿势清洗后,能不易在烹饪容器的内表面残留清洗水或污渍。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除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发挥的效果外,通过容器保持单元具有在烹饪姿势下与烹饪容器的外底面隔开对向而将烹饪容器加热的容器加热部,在烹饪姿势下,容器保持单元的容器加热部一边与烹饪容器的外底面之间确保充分的对向面积,一边将烹饪容器的底部加热,所以在烹饪姿势下能使烹饪容器顺利地自转且将烹饪容器均匀地加热。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除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发挥的效果外,通过将烹饪容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保持单元,能不拆解装置整体而仅卸下烹饪容器,所以能对烹饪容器简便地进行保养维护。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除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发挥的效果外,通过烹饪容器具有设置在烹饪容器的内底面或内侧面,向烹饪容器的内部空间突出的搅拌部件,在烹饪姿势下使烹饪容器自转时,即使配料偏向烹饪容器的铅直下方侧也能充分搅拌,所以能将配料无搅拌不均地均均搅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左立体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卸下烹饪容器110的状态的要部放大右立体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烹饪容器的俯视图。

图3B是图3A的IIIB-IIIB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系统构成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配料接收姿势的右侧视图。

图6A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烹饪姿势的右侧视图。

图6B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烹饪姿势的要部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盛盘姿势的左侧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清洗姿势的左侧视图。

图9A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的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闭合状态的要部剖视图。

图9B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的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打开状态的要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具备:容器保持单元,在烹饪台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枢设,保持有底圆筒状的烹饪容器;旋动单元,设置在烹饪台与容器保持单元之间,使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所述烹饪台起伏;及控制单元,对容器保持单元及旋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且对收容在烹饪容器中的配料至少进行搅拌烹饪;容器保持单元具有:底座,与旋动单元连结;容器自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使烹饪容器以在烹饪容器的深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自转;自转支撑机构,枢设在底座,支撑烹饪容器的自转;及旋动驱动机构,使所述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底座在烹饪台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旋动;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烹饪台的枢轴比容器保持单元的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底座的旋动轴朝更前方侧隔开配置,只要控制单元对容器保持单元的旋动驱动机构与旋动单元进行驱动控制,使所述容器保持单元变化为以下任一姿势,不弄脏菜肴或分配菜肴的盘子而清扫烹饪容器,那么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为任意方式,且所述姿势为:使烹饪容器从将配料供给到烹饪容器的配料供给装置接收配料的配料接收姿势;在使烹饪容器相对于烹饪台前倾的状态下,使烹饪容器通过容器自转机构自转,对配料进行搅拌的烹饪姿势;使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烹饪台比烹饪姿势更前倾,将烹饪容器向下朝向配置在容器保持单元的前方侧的盘子的盛盘姿势;及使容器保持单元的自转支撑机构相对于底座后倾,在容器保持单元的后方侧清洗烹饪容器的清洗姿势。

例如,本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主要设置在餐馆的店铺内,但本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的设置场所不限于此,也可设置在美食街、场所设施、家庭等。

例如,本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烹饪的配料也可为米或面、蔬菜、鱼、谷物、各种调味料等任何食材。

[实施例1]

以下,基于图1到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100。

<1.自动烹饪装置的概要>

首先,基于图1到图4,对自动烹饪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左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卸下烹饪容器110的状态的要部放大右立体图,图3A是图1所示的烹饪容器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IIIB-IIIB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系统构成图。

自动烹饪装置100是对配料进行搅拌烹饪而自动烹饪菜肴的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有底圆筒状的烹饪容器110,收容配料;烹饪台120,载置在地面F;容器保持单元130,在所述烹饪台120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枢设,保持烹饪容器110;旋动单元140,设置在烹饪台120与容器保持单元130之间,使容器保持单元130相对于烹饪台120起伏;清洗单元150,清洗烹饪容器110;及控制单元160,至少控制容器保持单元130、旋动单元140及清洗单元150。

<1.1.烹饪容器>

烹饪容器110如图1所示,是有底圆筒状的金属制容器,具有形成于上端的上方凸缘部111,及形成于所述上方凸缘部111的下方的下方凸缘部112。

上方凸缘部111及下方凸缘部112如图3A所示,俯视时为圆形,上方凸缘部111的直径比下方凸缘部112大。

而且,烹饪容器110的内底面113如图3所示是平坦的。

并且,如图3A及图3B所示,圆柱状的底面突出部113a从内底面113向上端侧突出。

在所述底面突出部113a,通过以图3B所示的紧固部件115紧固而安装着C字状的连结部件114。

在连结部件114,如图3A所示,安装着向烹饪容器110的内部空间PS突出的搅拌部件116。

经由连结部件114设置在所述烹饪容器110的内底面113的搅拌部件116如图3B所示,是L字状的部件,与烹饪容器的内侧面117隔开。

<1.2.烹饪台>

烹饪台120如图1所示,是具有4条脚的长方体状的台子,水平的上表面121是平坦的。

在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的前方侧,如图1所示,配置着盘子D,在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的后方侧,如图2所示,形成着将容器保持单元130起伏自如地支撑的一对容器保持单元支撑部122,及供旋动单元140的一端安装的旋动单元支撑部123。

此处,所述容器保持单元支撑部122如图1及图2所示,形成于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前方侧的两侧面,从上表面121向铅直上方突出。

此外,旋动单元支撑部123如图1所示,形成于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后方左侧面,从上表面121向铅直上方突出。

<1.3.容器保持单元>

容器保持单元130具有:底座131,与旋动单元140连结;容器加热部132,将烹饪容器110加热;容器自转机构133,设置在底座131,使烹饪容器110以在烹饪容器11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PC为中心自转;自转支撑机构134,枢设在底座131,支撑烹饪容器110的自转;及旋动驱动机构135,使所述自转支撑机构134相对于底座131在烹饪台120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旋动。

<1.3.1.底座>

底座131在侧视时成为扇形状,图2中,底面131a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保持水平且隔开。

也就是说,底座131如图2所示,具有向前方倾斜的倾斜面131b。

从所述倾斜面131b的前端形成着相对于倾斜面131b几乎垂直竖立的垂直面131c。

此外,在同轴上延伸的同径的旋转轴131d从底座131的前端侧下方的两侧面突出。

所述旋转轴131d由烹饪台120的容器保持单元支撑部122轴支。

因此,容器保持单元130在烹饪台120的前后方向起伏自如地枢设。

而且,在底座131的背面131e,与自转支撑机构134连结的连结基部131f向后方突出。

<1.3.2.容器加热部>

容器加热部132如图2所示,嵌入到底座131的倾斜面131b。

此处,所述容器加热部132的表面132a平坦,且与底座131的倾斜面131b几乎为齐平面。

并且,容器加热部132的表面132a与烹饪容器110的外底面118隔开对向。

此外,在容器加热部132的内部,设置着线圈,容器加热部132通过感应加热而将烹饪容器加热。

<1.3.3.容器自转机构>

容器自转机构133嵌入到底座131,如图2所示,具有一部分从底座131的垂直面131c露出的圆柱状滚轮133a,及使所述滚轮133a旋转的驱动电动机133b。

<1.3.4.自转支撑机构>

自转支撑机构134如图2所示,具有一对支柱134a、连结所述一对支柱支柱134a的连结轴134b、蜗轮134c、环状部件134d、防止烹饪容器110从环状部件134d脱落的防容器脱落部134e、及抑制烹饪容器110自转时的偏心的容器偏心抑制部134f。

此处,所述支柱134a为角柱状,配置在底座131的连结基部131f的左右。

并且,连结轴134b是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部件,旋转自如地插通底座131的连结基部131f。

所述连结轴134b的旋动轴C与连结轴134b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一致。

此外,连结轴134b的左端连结在支柱134a并固定,连结轴134b的右端贯通支柱134a,连结在蜗轮134c。

因此,容器保持单元130相对于烹饪台120的枢轴UC在侧视时比容器保持单元130的自转支撑机构134相对于底座131的旋动轴C朝更前方侧隔开配置。

而且,所述环状部件134d如图2所示,为薄板状,后方侧连接在支柱134a。

并且,环状部件134d在图2中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平行。

在环状部件134d中形成着圆形的开口部分134d1。

所述开口部分134d1的内径比图3所示的烹饪容器110的本体外径φ1大,比烹饪容器110的下方凸缘部112的外径φ2小。

防容器脱落部134e如图2所示,具有底板134e1、上侧按压滚轮134e2、及下侧按压滚轮134e3。

底板134e1是从环状部件134d垂直竖立的板材,本实施例中,俯视时等间隔配置着3个。

上侧按压滚轮134e2旋转自如地安装于从底板134e1向环状部件134d的开口部分134d1突出的旋转轴,在开口部分134d1的切线方向旋转。

下侧按压滚轮134e3比上侧按压滚轮134e2靠近环状部件134d,旋转自如地安装于从底板134e1向环状部件134d的开口部分134d1突出的旋转轴,在开口部分134d1的切线方向旋转。

如此构成的防容器脱落部134e如图1所示,以上侧按压滚轮134e2与下侧按压滚轮134e3使烹饪容器110以烹饪容器110的中心轴PC为中心旋转自如,且从上下方向夹持烹饪容器110的下方凸缘部112。

因此,在烹饪容器110以中心轴PC为中心自转时,上侧按压滚轮134e2及下侧按压滚轮134e3也旋转。

而且,所述容器偏心抑制部134f具有安装在环状部件134d的下表面的间隔物134f1、上方滚轮134f2、及下方滚轮134f3。

上方滚轮134f2如图2所示,旋转自如地安装于从间隔物134f1向环状部件134d朝铅直上方延伸的旋转轴,在开口部分134d1的切线方向旋转。

下方滚轮134f3的外径与上方滚轮134f2相等,如图2所示,旋转自如地安装于从间隔物134f1朝铅直下方延伸的旋转轴,在开口部分134d1的切线方向旋转。

因此,容器偏心抑制部134f如图1所示,以上方滚轮134f2与下方滚轮134f3与烹饪容器110的侧面抵接。

此外,在烹饪容器110以中心轴PC为中心自转时,上方滚轮134f2及下方滚轮134f3也旋转。

<1.3.5.旋转驱动机构>

旋转驱动机构135如图2及图4所示,具有:安装在底座131的右侧面131g的驱动电动机135a;及安装在所述驱动电动机135a的前端,与驱动电动机135a一起旋转的传递轴135b。

并且,所述传递轴135b如图2所示,是外周形成着与自转支撑机构134的蜗轮134c螺合的斜齿的圆筒蜗杆。

此外,底座131的底面131a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保持平行地隔开。在图2中,传递轴135b在上下方向延伸。

因此,当驱动电动机135a驱动时,传递轴135b旋转,驱动电动机135a的动力经由与传递轴135b螺合的蜗轮134c传递到自转支撑机构134的连结轴134b。

由此,自转支撑机构134相对于底座131起伏。

<1.4.旋动单元>

旋动单元140如图1所示,具有:一端侧与烹饪台120的旋动单元支撑部123连结的致动器141;及与所述致动器141的另一端侧连结,在与致动器141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轴142。

并且,致动器141在长度方向伸缩自如。

连结轴142如图1所示,与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底座131的左侧面连结。

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底座131的左侧面与旋动单元140的连结轴142的连结位置如图1所示,是容器保持单元130的旋转轴131d的上方。

<1.5.清洗单元>

清洗单元150如图1所示,配置在烹饪台120的后方,上表面151向前方倾斜。

在上表面151形成着圆筒状的开口部151a,在所述开口部151a的内侧设置着喷射清洗水的清洗喷嘴(未图示)。

此外,清洗单元150如图1及图4所示,具有配置在连结供水源(未图示)与清洗喷嘴的流路并将流路开闭的电磁阀152。

<1.6.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60如图1所示,设置在烹饪台120的内部。

此外,控制单元160至少如图4所示,具有控制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容器加热部132的加热控制部161、对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容器自转机构133的驱动电动机133b进行驱动控制的搅拌控制部162、对容器保持单元130的旋动驱动机构135的驱动电动机135a与旋动单元140的致动器141进行驱动控制的姿势控制部163、及控制清洗单元150的电磁阀152b的清洗控制部164。

<2.自动烹饪装置的动作(各种姿势)>

接着,基于图5到图8,对自动烹饪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配料接收姿势的右侧视图,图6A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烹饪姿势的右侧视图,图6B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烹饪姿势的要部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盛盘姿势的左侧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清洗姿势的左侧视图。

当自动烹饪装置100接收基于使用者的操作的烹饪指示时,控制单元160驱动控制容器保持单元130的旋动驱动机构135与旋动单元140,使容器保持单元130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由此而自动烹饪菜肴。

<2.1.配料接收姿势>

首先,基于图5对配料接收姿势进行说明。

配料接收姿势是使烹饪容器110从将配料I(例如食材或液体调味料等)供给到烹饪容器110的配料供给装置(未图示)接收配料的姿势。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在配料接收姿势下,底座131的底面131a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保持平行地隔开,同时,自转支撑机构134的环状部件134d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保持大致平行。

因此,在配料接收姿势下,烹饪容器110的上方凸缘部111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平行。

<2.2.烹饪姿势>

接着,基于图6A及图6B,对烹饪姿势进行说明。

烹饪姿势是在使烹饪容器110相对于烹饪台120(也就是相对于水平面)前倾的状态下,使烹饪容器110通过容器自转机构133自转,在烹饪容器110中搅拌配料的姿势。

具体来说,如图6A所示,在烹饪姿势下,底座131的底面131a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保持平行地隔开,且自转支撑机构134的环状部件134d与底座131的倾斜面131b几乎保持平行。

因此,如图6B所示,在烹饪姿势下,烹饪容器110的外底面118与容器加热部132几乎保持平行且隔开对向,烹饪容器110的外侧面119与容器自转机构133的滚轮133a抵接。

在所述状态下,通过对容器加热部132通电,施加交流电流,而在容器加热部132中产生以与所述交流电流相同的频率交变的磁通,在烹饪容器110中产生感应电流,烹饪容器110发热。

此外,通过使容器自转机构133的驱动电动机133b旋转,烹饪容器110经由滚轮133a以中心轴PC为中心自转。

通过所述烹饪容器110的自转,投入到烹饪容器110的配料由烹饪容器110的搅拌部件116搅拌。

如此,在烹饪姿势下,由于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容器加热部132一边与烹饪容器110的外底面118之间确保足够的对向面积,一边将烹饪容器110的底部加热,所以在烹饪姿势下,能使烹饪容器110顺利地自转,且将烹饪容器110均匀地加热。

此外,由于烹饪容器110具有搅拌部件116,所以在烹饪姿势下使烹饪容器110自转时,即使配料偏向烹饪容器110的铅直下方侧也被充分搅拌,所以能将配料I无搅拌不均地均均搅拌。

另外,烹饪姿势下的容器加热部132对烹饪容器110的加热无需断续地进行,也可根据菜肴内容适当加热或停止加热。

<2.3.盛盘姿势>

接着,基于图7对盛盘姿势进行说明。

盛盘姿势是使容器保持单元130相对于烹饪台120比烹饪姿势更前倾,将烹饪容器110向下朝向配置在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前方侧的盘子D的姿势。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在盛盘姿势下,伸长旋动单元140的致动器141,使底座131的底面131a相对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倾斜,且自转支撑机构134的环状部件134d与底座131的倾斜面131a几乎保持平行。

因此,在盛盘姿势下,烹饪容器110相对于盘子D前倾。

此时,由于由容器保持单元130的防容器脱落部134e夹持烹饪容器110的下方凸缘部112,所以烹饪容器110不会从容器保持单元130脱落。

另外,在盛盘姿势下,也可由容器加热部132进行或不进行对烹饪容器110的加热。

<2.4.清洗姿势>

最后,基于图8,对清洗姿势进行说明。

清洗姿势是使容器保持单元130的自转支撑机构134相对于底座131后倾,在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后方侧清洗烹饪容器110的姿势。

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在清洗姿势下,底座131的底面131a与烹饪台120的上表面121几乎保持平行地隔开,且自转支撑机构134的环状部件134d与清洗单元150的上表面151几乎保持平行。

因此,在清洗姿势下,烹饪容器110的上方凸缘部111与清洗单元150的上表面151几乎保持平行,且烹饪容器110的内底面113与清洗单元150的开口部151a对向。

也就是说,烹饪容器110的开口部朝向下方。

由此,由清洗水清洗烹饪容器110的内表面(内底面113及内侧面117)时,附着在烹饪容器110的内表面的污渍与清洗水一起流下,所以将烹饪容器110以清洗姿势清洗后,能不易在烹饪容器110的内表面残留清洗水或污渍。

此外,由于在清洗姿势下,由容器保持单元130的防容器脱落部134e夹持烹饪容器110的下方凸缘部112,所以烹饪容器110不会从容器保持单元130脱落。

<3.自动烹饪装置100发挥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自动烹饪装置100,只需通过对容器保持单元130的旋动驱动机构135与旋动单元140进行驱动控制,使容器保持单元130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中的任一个,使容器保持单元130依序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而对配料I进行搅拌烹饪并将其盛装到盘子D上,所以如果重复使容器保持单元130依序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那么能自动烹饪大量菜肴。

而且,容器保持单元130相对于烹饪台120的枢轴UC比容器保持单元130的自转支撑机构134相对于底座131的旋动轴C朝更前方侧隔开配置,通过控制单元160对容器保持单元130的旋动驱动机构135与旋动单元140进行驱动控制,使容器保持单元130至少变化为盛盘姿势及清洗姿势,因盛盘姿势下的烹饪容器11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清洗姿势下的烹饪容器11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利用单一旋转轴使烹饪容器相对于烹饪台的前后方向旋动的情况相比在前后方向上更远,所以在将烹饪容器110以清洗姿势清洗时,清洗烹饪容器110的内表面的清洗水或附着在烹饪容器110的内表面的污渍不易飞散到盘子D上,能不弄脏菜肴或盛装菜肴的盘子D而清扫烹饪容器110,且所述盛盘姿势为,使容器保持单元130相对于烹饪台120比烹饪姿势更前倾,将烹饪容器110向下朝向配置在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前方侧的盘子D;清洗姿势为,使容器保持单元130的自转支撑机构134相对于底座131后倾,在容器保持单元130的后方侧清洗烹饪容器110。

[实施例2]

接着,基于图9A及图9B,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进行说明。

图9A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的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闭合状态的要部剖视图,图9B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的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打开状态的要部剖视图。

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是使第1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100的烹饪容器110相对于容器保持单元130的自转支撑机构134装卸自如的自动烹饪装置。

并且,由于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的多个要素与第1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100共通,所以对于共通事项省略详细说明。

容器保持单元230的自转支撑机构234中,在环状部件234d,如图9A所示,形成着向上方突出的底板支撑部分234d2。

并且,防容器脱落部234e的底板234e1是具有竖立部、水平部及挠曲部,且侧视时为L字状的部件。

所述底板234e1与环状部件234d的底板支撑部分234d2旋动自如地卡合。

因此,底板234e1相对于环状部件234d旋动自如,在底板234e1的水平部与环状部件234d抵接的状态下,底板234e1的竖立部相对于水平部垂直竖立。

这种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中,如图9A那样,能将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闭合状态而保持烹饪容器210,或如图9B那样,能将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打开状态而卸下烹饪容器210。

也就是说,通过将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如图9A这样的闭合状态,上侧按压滚轮234e2与下侧按压滚轮234e3夹持烹饪容器210的下方凸缘部212,通过将防容器脱落部234e设为如图9B这样的打开状态(将底板234e1朝远离烹饪容器210的方向放倒),上侧按压滚轮234e2与下侧按压滚轮234e3离开烹饪容器210的下方凸缘部212,解除上侧按压滚轮234e2与下侧按压滚轮234e3对烹饪容器210的下方凸缘部212的夹持。

因此,第2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200中,通过将烹饪容器210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保持单元230,能不拆解装置全体而仅卸下烹饪容器210,所以能对烹饪容器210简便地进行保养维护。

<变化例>

以上,虽已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自动烹饪装置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的自动烹饪装置。

例如,所述实施例中,烹饪容器的搅拌部件经由连结部件设置在内底面,但也可设置在内侧面。

例如,所述实施例中,旋动单元设置在底座的左侧,且具有致动器及连结轴,但只要能使容器保持单元相对于烹饪台起伏自如,那么旋动单元的构成或配置不限定于此。

例如,所述实施例中,清洗单元以清洗水清洗烹饪容器,但烹饪容器的内表面的清洗方式并不限定于水洗。

此外,所述实施例中,自动烹饪装置具备清洗单元,但清洗单元也可与自动烹饪装置分开。

在将清洗单元与自动烹饪装置分开的情况下,以分别控制自动烹饪装置的行为与清洗单元的行为的控制装置,控制自动烹饪装置及清洗单元。

例如,所述实施例中,容器保持单元的容器加热部通过感应电流将烹饪容器加热,但容器加热部的形式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将烹饪容器加热,那么可为任何形式,例如也可为通过电热线的加热而将烹饪容器加热的辐射加热器,或鞘式加热器。

例如,所述实施例中,自动烹饪装置根据基于使用者的操作的烹饪指示,使容器保持单元的姿势自动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而自动烹饪,但无需自动进行一连串的姿势变化。

也就是说,自动烹饪装置也可根据基于使用者的操作的指示,使容器保持单元的姿势仅变化为配料接收姿势、烹饪姿势、盛盘姿势、清洗姿势中的任一个。

[符号说明]

100,200 自动烹饪装置

110,210 烹饪容器

111 上方凸缘部

112,212 下方凸缘部

113 内底面

113a 底面突出部

114 连结部件

115 紧固部件

116 搅拌部件

117 内侧面

118 外底面

119 外侧面

120 烹饪台

121 上表面

122 容器保持单元支撑部

123 旋动单元支撑部

130,230 容器保持单元

131 底座

131a 底面

131b 倾斜面

131c 垂直面

131d 旋转轴

131e 背面

131f 连结基部

131g 右侧面

131h 左侧面

132 容器加热部

132a 表面

133 容器自转机构

133a 滚轮

133b 驱动电动机

134,234 自转支撑机构

134a 支柱

134b 连结轴

134c 蜗轮

134d,234d环状部件

134d1 开口部分

234d2 底板支撑部分

134e,234e防容器脱落部

134e1,234e1底板

134e2,234e2上侧按压滚轮

134e3,234e3下侧按压滚轮

234e4 开闭轴

134f 偏心抑制部

134f1 间隔物

134f2 上方滚轮

134f3 下方滚轮

135 旋动驱动机构

135a 驱动电动机

135b 传递轴

140 旋动单元

141 致动器

142 连结轴

150 清洗单元

151 上表面

151a 开口部

152 电磁阀

160 控制单元

161 加热控制部

162 搅拌控制部

163 姿势控制部

164 清洗控制部

F 地面

D 盘子

I 配料

PS 内部空间

PC 中心轴

C 旋动轴

UC 枢轴

φ1 烹饪容器的本体外径

φ2 烹饪容器的下方凸缘部的外径。

技术分类

0612011633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