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清洁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螨虫是一种微型害虫,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等为食,在沙发、床铺等日常用品上较为常见,是一种极强的过敏原,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具有除螨装置的清洁设备,其除螨功能可通过负压吸除、喷洒药剂、紫外光、电击等方式实现,其中,电击除螨因其能够直接击杀螨虫,且杀螨过程中伴有声音,能够较为直观地体现杀螨效果而在市场上较受欢迎。

相关技术中,杀螨装置可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开设有通孔,杀螨装置通电后,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高电压,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电场吸附螨虫,使螨虫经过通孔进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击穿电流,击穿电流与螨虫接触以实现对被吸附的螨虫的杀灭。但是,螨虫需经过通孔进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而击穿电流产生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未设置通孔的位置,螨虫不易到达击穿电流的产生位置,因此,击穿电流与螨虫接触的几率较低,杀螨效果较差;并且,杀螨装置中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空间布局上不够灵活,需占用清洁设备内部的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清洁设备,能够使螨虫的移动方向与击穿电流的延伸方向交叉,从而提高击穿电流与螨虫接触的几率,提高杀螨效果;同时还能够提升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布局的灵活性,有利于减小杀螨装置在清洁设备内部所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洁设备,包括:外壳,具有开口;杀螨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放电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放电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限定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螨虫移动通道,所述第一放电部与所述第二放电部之间能够产生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击穿电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杀螨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杀螨装置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限定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螨虫移动通道,第一电极设置有第一放电部,第二电极设置有第二放电部,当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电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螨虫移动通道中形成高压电场,电场能够对螨虫起到吸附作用,使螨虫经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螨虫移动通道,第一放电部与第二放电部之间产生的击穿电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即击穿电流能够与螨虫被电场吸附而移动的方向交叉,能够提升第一放电部与第二放电部放电时击穿电流直接接触被吸附的螨虫的概率,从而提升杀螨效果;并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布置时只要保证第一放电部与第二放电部之间能够产生击穿电流即可,既可设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设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空间布局上的灵活性较高,有利于减小杀螨装置在清洁设备内部所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与所述第二放电部之间限定有电击间隙,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电击间隙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部在所述第一边缘上依次间隔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放电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部在所述第二边缘上依次间隔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部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放电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部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依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部一一对应地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电击间隙,或,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部交错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部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上依次均匀布置,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部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依次均匀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放电部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为棱边或顶点,和/或,所述第二放电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为棱边或顶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放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放电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及所述第二放电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放电部和/或所述第二放电部覆盖有保护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杀螨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放电部连接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放电部连接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放电部为分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放电部为分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吸尘装置用于提供负压,以使气流自所述外壳的外部进入所述外壳并经过所述螨虫移动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放电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连接的所述支架的最小距离为5mm至6mm,所述第二放电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连接的所述支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mm至6mm。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杀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杀螨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具有图1所示的杀螨装置的清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杀螨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杀螨装置100、100’,第一电极110、110’,第一主体部111,第一放电部112,第一边缘113,第二电极120、120’,第二主体部121,第二放电部122,第二边缘123,电击间隙130,支撑板140,通孔150’,螨虫移动通道160,外壳200、200’,清洁壁210、210’,开口211、211’,吸尘装置300,进气口310,支架400、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螨虫是一种微型害虫,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等为食,在沙发、床铺等日常用品上较为常见,是一种极强的过敏原,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具有除螨装置的清洁设备,其除螨功能可通过负压吸除、喷洒药剂、紫外光、电击等方式实现,其中,电击除螨因其能够直接击杀螨虫,且杀螨过程中伴有声音,能够较为直观地体现杀螨效果而在市场上较受欢迎。

参照图1及图2,相关技术中,杀螨装置100’可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均开设有通孔150’,杀螨装置100’通电后,向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施加高电压,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形成电场,电场吸附螨虫,使螨虫经过通孔150’进入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产生击穿电流,击穿电流与螨虫接触以实现对被吸附的螨虫的杀灭。

但是,参照图2,箭头指示方向为螨虫被电场吸附而移动的方向,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的折线表示二者之间产生的电流,螨虫从第二电极120’远离第一电极110’的一侧经过通孔150’进入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而击穿电流产生于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未设置通孔150’的位置,螨虫不易直接经过击穿电流的产生位置,因此,击穿电流与螨虫接触的几率较低,杀螨效果较差。

基于此,参照图4至图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洁设备,包括外壳200及杀螨装置100,外壳200具有开口211,具体而言,外壳200可具有用于朝向待清洁表面的清洁壁210,开口211开设于清洁壁210上;杀螨装置100包括第一电极110及第二电极120,第一电极1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及第一放电部112,第二电极120包括第二主体部121及第二放电部122,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间隔设置,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限定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螨虫移动通道160,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能够产生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击穿电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相对设置,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限定有电击间隙130,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电击间隙130的宽度,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能够产生击穿电流以电击经过开口211进入外壳200并经过电击间隙130的螨虫。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限定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螨虫移动通道160,当对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通电时,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的螨虫移动通道160中形成高压电场,电场能够对螨虫起到吸附作用,参照图4、图6及图7,箭头指示方向为螨虫被电场吸附而移动的方向(即第一方向),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折线表示二者之间产生的击穿电流,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产生的击穿电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即击穿电流能够与螨虫被电场吸附而移动的方向交叉,能够提升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放电时击穿电流直接接触被吸附的螨虫的概率,从而提升杀螨效果。

并且,参照图3,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外壳200’、清洁壁210’及开口211’仅为参考示意,不作为对具体结构的限制,在清洁设备的外壳200’的内部,杀螨装置100’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需要平行且间隔设置,为了使螨虫顺利通过通孔150’进入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还需设置通孔150’贯穿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的方向与开口211’贯穿清洁壁210’的方向平行,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布置方式较为固定,灵活性较差,导致清洁装置的内部空间布局较为困难。

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及图7,第一放电部112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11的第一边缘113,第二放电部122连接于第二主体部121的第二边缘123,第一主体部111、第一放电部112、第二主体部121及第二放电部122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减杀螨装置100的厚度尺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也可呈一定夹角布置,保证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能够产生击穿电流即可,相比于图3所示的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100中的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布置更为灵活,可根据清洁设备内空间布局的需求设置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相对位置,因此清洁设备内部的空间布局更为简单,有利于减小杀螨装置100在清洁设备内部所占用的空间。

此外,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空气被电离的电压,需设置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具有较小的距离,而为了提升除螨的范围,需设置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具有较长的长度。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通常采用较薄的片状材料制成,片状材料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较易发生挠曲变形,若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存在位置或角度上的安装误差,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比设计距离更近,则二者很容易因为自身变形而相互接触,无法产生击穿电流。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的加工精度要求及自身刚度的要求均较高,导致杀螨装置的良品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杀螨装置100中,在保证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能够产生击穿电流的前提下,参照图4及图7,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可布置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易向垂直于二者所在平面的方向发生挠曲变形,而电击间隙130位于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所在平面内,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挠曲变形并不会导致电击间隙130的缩小甚至消失,因此即使安装时存在一定误差或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自身发生一定的变形,二者也不易相互接触,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加工精度要求及自身刚度的要求均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杀螨装置100的良品率,降低杀螨装置100的生产成本。

第一放电部112、第二放电部12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可采用矩形片材制成,第一电极110朝向第二电极120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113,第一边缘113处形成第一放电部112,第二电极120朝向第一电极110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123,第二边缘123处形成第二放电部122,第一放电部112、第二放电部122大体呈平面,在两个平面之间的任意位置均可能产生击穿电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图9至图11,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限定有电击间隙130,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电击间隙130的宽度,从而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击穿电压小于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的击穿电压,从而能够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能够稳定地在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放电部112和/或凸出的第二放电部122的位置产生击穿电流。

第一放电部112、第二放电部122的结构形式有多种,示例性地,参照图4至图7、图10及图11,可设置第一放电部112相对第一主体部111凸出,且第二放电部122相对第二主体部121凸出,在第一电极110上,击穿电流能够稳定地产生于第一放电部112所在的位置,在第二电极120上,击穿电流能够稳定地产生于第二放电部122所在的位置,从而击穿电流的两端均能够在确定的位置产生,能够进一步提升击穿电流产生位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图10及图11,第一放电部11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放电部112在第一主体部111上依次间隔布置,第二放电部12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放电部122在第二主体部121上依次间隔布置。当对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通电时,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形成高压电场,高压电场对螨虫起到吸附作用,使螨虫经过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多个的第一放电部112与多个第二放电部122能够实现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的多处位置上稳定放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流与被吸附的螨虫接触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杀螨效果。

更具体地,多个第一放电部112与多个第二放电部122的布局形式有多种,示例性地,可设置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数量相同,多个第一放电部112与多个第二放电部122一一对应地对正设置,参照图4至图7,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折线表示二者之间产生的击穿电流,每一组正对设置的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均限定有电击间隙130,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后,每一组正对设置的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均在电击间隙130处产生击穿电流,以击杀螨虫。

也可设置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数量相同,多个第一放电部112与多个第二放电部122交错设置,参照图10,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折线表示二者之间产生的击穿电流,每一第一放电部112与对侧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放电部122之间均限定有电击间隙130,每一第二放电部122与对侧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放电部112之间同样均限定有电击间隙130,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后,每一第一放电部112处以及每一第二放电部122处均能够产生两道击穿电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流与被吸附的螨虫接触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杀螨效果。

还可设置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数量不相同,示例性地,参照图11,第二放电部122的数量为第一放电部112的数量的两倍,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放电部122分为一组,每一第一放电部112设置于一组第二放电部122的对侧,每一第一放电部112与同一组中的两个第二放电部122之间均限定有电击间隙130,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后,每一第一放电部112处以及每一第二放电部122处均能够产生两道击穿电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流与被吸附的螨虫接触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杀螨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数量不限于图11所示的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图10及图11,多个第一放电部112在第一主体部111上依次均匀布置,多个第二放电部122在第二主体部121上依次均匀布置,使得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形成多个等间距的电击间隙130,能够使得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形成较为均匀的电场,使得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在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布置方向上的各处具有较为均匀的杀螨能力。当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时,在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二主体部12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范围内,均能够稳定地吸附与杀灭螨虫,杀螨效果较好。

除了同时设置第一放电部112相对第一主体部111凸出,且第二放电部122相对第二主体部121凸出的方案以外,参照图9,也可仅设置第一放电部112相对第一主体部111凸出,而第二电极120以其靠近第一电极110一侧的第二边缘123作为第二放电部122,在第一电极110上,击穿电流能够稳定地产生于第一放电部112所在的位置,击穿电流的一端能够在确定的位置产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击穿电流产生位置的稳定性。同理,也可仅设置第二放电部122相对第二主体部121凸出,第一电极110以其靠近第二电极120一侧的第一边缘113作为第一放电部112。

此外,相对第一主体部111凸出的第一放电部112与相对第二主体部121凸出的第二放电部122的形状也有多种,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图9至图11,第一放电部112在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放电部122在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从而,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与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均具有更大的曲率,更高的面电荷密度,从而具有更为明显的尖端效应,有利于降低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被电离的电压,使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更容易被击穿,增大电击接触螨虫的概率,从而提升杀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同时设置第一放电部112在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以及第二放电部122在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能够更大程度地使尖端效应更为明显,但是,除了同时设置第一放电部112在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以及第二放电部122在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以外,也可以单独设置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单独设置第二放电部122在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使尖端效应更为明显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为棱边,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为棱边,具体而言,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可呈棱柱形,且第一放电部112的一条棱边与第二放电部122的一条棱边相对,棱边处的曲率较大,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大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与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的曲率,提高面电荷密度,使尖端效应更为明显,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被电离的电压,使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更容易被击穿,进一步地增大电击接触螨虫的概率,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杀螨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为顶点,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为顶点,具体而言,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可呈圆锥形或棱锥形,且第一放电部112的顶点与第二放电部122的顶点相对,顶点相比棱边的曲率更大,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面电荷密度,使尖端效应更为明显,从而更进一步地降低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被电离的电压,使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更容易被击穿,更进一步地增大电击接触螨虫的概率,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杀螨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同时设置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为棱边或顶点,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为棱边或顶点,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被电离的电压,但是,也可以单独设置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为棱边或顶点,或者单独设置,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为棱边或顶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电击间隙130处的空气被电离的电压的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放电部112、第二放电部122也可设置为圆柱形、棱柱形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参照图4至图6,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可设置为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参照图7,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也可连接于同一部件,具体而言,杀螨装置100还包括支撑板140,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均连接于支撑板140,从而提高杀螨装置100的整体性,安装时,将支撑板140、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的组合体整体安装至清洁设备内即可,有利于降低清洁设备的组装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7,第一主体部111与支撑板140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二主体部121与支撑板140连接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实际生产中可取用电路板,通过在电路板上制作出镂空区域,以形成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与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形状对应的凸部,并通过印刷电路板工艺在凸部以及凸部附近的区域覆盖金属材料,以制作出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一放电部112,以及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121与第二放电部122,形成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电路板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外的区域形成支撑板140。将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设置为同一块电路板上的两部分,能够更为简单地保证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相对位置精度,并且支撑板140能够对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减小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自身的挠曲形变程度,进一步提高杀螨装置100制造的良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同时设置第一主体部111与支撑板140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二主体部121与支撑板140连接为一体结构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相对位置精度,减小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自身的挠曲形变程度。但是,也可仅设置第一主体部111与支撑板140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仅设置第二主体部121与支撑板140连接为一体结构。

参照图4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一放电部112连接为一体结构,能够提高第一电极110的整体性,简化第一电极110的制造工序,降低第一电极110的制造成本;和/或,第二主体部121与第二放电部122连接为一体结构,能够提高第二电极120的整体性,简化第二电极120的制造工序,降低第二电极120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一放电部112为分体式的结构,和/或,第二主体部121与第二放电部122为分体式的结构,具体地,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形状越接近针状,其尖端的曲率越大,尖端效应越明显,但是,在金属片材上一体地加工出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111与尺寸较小的针状的第一放电部112、第二主体部121与尺寸较小的针状的第二放电部122较为困难,基于此,第一主体部111、第二主体部121可采用金属片材制成,第一放电部112、第二放电部122可采用金属针状物;第一放电部112、第二放电部122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棱柱形、圆柱形、棱锥形、圆锥形等。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一放电部112、第二主体部121与第二放电部122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成本要求等选择设置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一放电部112、第二主体部121与第二放电部122为一体结构还是分体式结构。

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使得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放电时,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会产生电流且温度升高,而高温会导致暴露于空气中的金属材料更快地氧化,影响杀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基于此,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均覆盖有保护涂层,具体而言,保护涂层需选用耐高温、耐氧化的材料,例如钨或钨合金等。保护涂层能够隔绝金属材料与空气,以减缓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氧化的速度,提升杀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此外,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的杀螨装置100’中,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在二者相对的表面的任意位置均可能产生放电现象,因此,若要提高相关技术中的杀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则需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相对的表面上完全覆盖保护涂层,保护涂层的覆盖面积较大,材料用量较大,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杀螨装置100’的制造成本较高;而本发明提供的杀螨装置100仅需在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上覆盖保护涂层,保护涂层的覆盖面积较小,有利于降低材料用量,从而降低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杀螨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同时设置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覆盖有保护涂层能够同时减缓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的氧化速度,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杀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但是,也可单独设置第一放电部112覆盖有保护涂层,或单独设置第二放电部122覆盖有保护涂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杀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参照图12及图13,清洁设备还包括吸尘装置300,吸尘装置300安装于外壳200的内部,吸尘装置300用于提供负压,以使气流自外壳200的外部进入外壳200并经过电击间隙130。

相关技术中的杀螨装置100’可应用于具有吸尘功能的清洁设备中,参照图2,箭头指示方向为气流的方向,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的折线表示二者之间产生的电流,相关技术中的杀螨装置100’中,气流的方向与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产生的电流的方向基本平行,电击接触螨虫的几率较低,杀螨效果较差;并且,气流需依次经过第二电极120’的通孔150’、第一电极110’的通孔15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二电极120’、第一电极110’会先后对气流产生一定的阻碍,导致吸尘时杀螨装置100’对气流的阻力较大。

参照图4、图6及图7,箭头方向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折线表示二者之间产生的电流,气流能够强制带动待清洁表面上的螨虫随着气流经过电击间隙130,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产生的电流与气流方向交叉,能够提升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放电时接触被气流带动而经过电击间隙130的螨虫的概率,从而提升杀螨效果;并且,气流仅需通过第一边缘113与第二边缘123之间的间隔,无需先后两次经过会阻碍气流的部件,因此有利于减小吸尘过程中杀螨装置100对气流的阻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13,点划线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能够对气流起到引导作用,将气流导向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电击间隙130中,从而进一步减小杀螨装置100对气流的阻力。

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的杀螨装置100’的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均安装于支架400’上,通过支架400’固定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相对位置。由于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之间的各处均可能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位置与支架400’可能直接接触,因此支架400’靠近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一侧需要做耐火处理,例如涂覆防火涂层,或者支架400’整体采用防火材料制成等,制造成本较高。

基于此,参照图12及图13,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过支架400安装于外壳200的内部,第一放电部112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0所连接的支架400的最小距离为5mm至6mm,第二放电部122远离第二主体部121的一端与第二电极120所连接的支架40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mm至6mm。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通电时,仅在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的电击间隙130处发生放电,设置支架400与电击间隙130之间具有5mm至6mm间隔,既能够保证电击间隙130处发生放电时电流不会接触支架400,从而省去对支架400进行耐火处理的工序,降低制造成本,又能够缩减支架400与杀螨装置100的组合体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缩减清洁设备的体积。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及图13,第一电极110与清洁壁210之间、第二电极120与清洁壁210之间均具有间隔,能够降低使用者自开口211处接触到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的可能性,降低使用者被第一放电部112与第二放电部122之间所产生的击穿电流电击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相关技术
  • 衣物清洁设备、衣物清洁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刷以及带清洁刷的地面清洁设备
  • 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刷以及带清洁刷的地面清洁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48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