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暖毯,又称水热毯,是新一代水循环取暖型电热毯,是普通电热毯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的优点是安全,并且对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度有一定促进效果,它是基于电热毯的种种弊端和不安全性进行的一种改进型产品,利用水电隔离原理实现安全、恒温、无电磁辐射、无感应电压等诸多优点。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2755120U于2020年公开了一种水暖毯,具体公开了包括毯体与加热装置,毯体纵向分为两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至少设有一根加热管,加热装置由加热管与温度控制器构成,加热管外部设有水软管,内部为电热丝,毯体侧边设有加水管,加水管连接两个子区域内部的加热管。上述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水软管内的的水通过电热丝进行加热,一方面来说,该方式存在能耗高、耗电量大,而且加热效率低,发热体的负荷高,且没有完全做到水电分离,电热丝在水软管内部完全浸泡在水中,从而影响水暖毯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来说,整个水暖毯没有设置分区,不能根据各人对热量承受能力不同,自行调整分区温度,仅能同步加热。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该控制方法可实现制冷及制热一体化,可根据使用者需要,随时进行冷热切换,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包括毯体和用于向所述毯体供循环液体的冷暖恒温控制设备,所述毯体形成水流管路,所述水流管路包括第一水流管路和第二水流管路,所述毯体形成第一温度区和第二温度区,所述冷暖恒温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容置循环液体的储水盒组件、用于对所述储水盒组件内的循环液体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储水盒组件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隔板,所述盒体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划分为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流管路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水流管路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二水泵;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所述毯体的第一温度区的第一温度值以及设定所述毯体的第二温度区的第二温度值;

步骤二: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分别对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内的循环液体制冷或制热,同时所述第一储液腔内的循环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水泵循环输送至所述第一温度区,所述第二储液腔内的循环液体通过所述第二水泵循环输送至所述第二温度区;

步骤三:当流动在所述第一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所述第一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间歇性停开,并停止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储液腔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保持在所述第一温度值;

步骤四:当流动在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所述第二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间歇性停开,并停止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二储液腔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保持在所述第二温度值;

步骤五:当所述第一水流管路和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共同达到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进行停开,或变频工作。

所述冷暖恒温控制设备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流管路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流管路上,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流动在所述第一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所述第一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间歇性通断,以控制流速实现控温;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流动在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所述第二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水泵间歇性通断,以控制流速实现控温。

所述冷暖恒温控制设备还包括对流经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的液体进行温度补偿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一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水流管路的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二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水流管路的进水端之间。

当所述第一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与设定的所述第一温度值相邻近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可对所述第一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加热,并控制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停止制热工作;

当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与设定的所述第二温度值相邻近时,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可对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加热,并控制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停止制热工作;

或者,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同步工作。

当用户开启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可通过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加热;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可通过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加热。

当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液体温度低于3度时,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不工作,所述第一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工作,使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液体温度大于3度并保持5度恒温。

当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液体温度高于45度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停止工作。

根据所述步骤一,当用户设定的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均高于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时,驱动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制热工作;当流动在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间歇性停开,并控制停止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制热工作,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的温度保持在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的设定值上;

或者,当用户设定的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均高于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时,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同步工作。

根据所述步骤一,当用户设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均低于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时,驱动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持续制冷工作;当流动在所述第一水流管路、所述第二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设定较高的所述第一温度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值时,则控制较高温度区域的所述第一水泵或所述第二水泵作间歇性停开,以控制流速实现控温。

当用户设置所述第一温度值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值的温度时,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持续制冷工作,以满足低温设置区域温度为目标,且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相连接,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内的液体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或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盒体外侧且与所述盒体相邻设置,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盒体内的循环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

上述实施例的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压缩机开始制冷和/或制热状态时,形成对各个水路设置独立加热或降温,当某回路温度达到设定值,该回路上的泵,开始间歇停开,停止阶段,该回路停止制冷,泵工作状态,用以探测反馈水温;当所有回路都达到制冷目标,制冷制热装置进行停开,或变频工作,可实现制冷及制热一体化,可根据使用者需要,随时进行冷热切换,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2、为了实现毯体的分区温度功能,毯体通过水流管路划分为第一温度区和第二温度区,通过控制加热模块可对水流管路进行控温,从而能实现两个温度区的温度差异,能使毯体实现供冷和供热两种功能,还能根据使用者对温度的接受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温,使得多人使用水冷毯时,能调控不同温度区的温度使其适应使用者;

3、储水盒组件、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自上而下竖向排布在机体上,使得设备内部结构紧凑而合理,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设备的整体占用体积;且压缩机放置在机体底部,使得整机更加稳定;

4、蒸发器设置在盒体内,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排流在盒体内,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接水盘,蒸发器与盒体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极大地提高了蒸发器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毯体和机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毯体、水流管路和机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体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冷凝器、储水盒组件、水泵、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储水盒组件、水泵、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储水盒组件、水泵、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储水盒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盒体、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盒体、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盒体、蒸发器、接水盘、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加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加热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毯体,101-水流管路,1011-第一水流管路,1012-第二水流管路,102-第一温度区,103-第二温度区,2-储水盒组件,201-盒体,2011-第一储液腔,2012-第二储液腔,202-隔板,3-制冷制热装置,301-压缩机,302-冷凝器,303-蒸发器,304-节流元件,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一加热模块,9-第二加热模块,11-机体,12-盖体组件,1201-盖体本体,1202-密封圈,13-控制模块,14-提手,15-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冷暖毯水循环分区控温的控制方法,包括毯体1和用于向毯体1供循环液体的冷暖恒温控制设备,毯体1形成水流管路101,水流管路101包括第一水流管路1011和第二水流管路1012,毯体1形成第一温度区102和第二温度区103,冷暖恒温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容置循环液体的储水盒组件2、用于对储水盒组件2内的循环液体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制热装置3,储水盒组件2包括盒体201以及设置在盒体201内的隔板202,盒体201通过隔板202将盒体201划分为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第一储液腔2011的出水端与第一水流管路1011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水泵4,第二储液腔2012的出水端与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二水泵5;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毯体1的第一温度区102的第一温度值以及设定毯体1的第二温度区103的第二温度值;

步骤二:制冷制热装置3根据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分别对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内的循环液体制冷或制热,同时第一储液腔2011内的循环液体通过第一水泵4循环输送至第一温度区102,第二储液腔2012内的循环液体通过第二水泵5循环输送至第二温度区103;

步骤三:当流动在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第一温度值时,控制第一水泵4间歇性停开,并停止制冷制热装置3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以实现控制第一储液腔2011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保持在第一温度值;

步骤四:当流动在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第二温度值时,控制第二水泵5间歇性停开,并停止制冷制热装置3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以实现控制第二储液腔2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保持在第二温度值;

步骤五:当第一水流管路1011和第二水流管路1012共同达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时,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停止工作,制冷制热装置3进行停开,或变频工作。

具体地,盒体201通过隔板202将盒体201至少划分二个储液腔,二个储液腔包括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储液腔201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泵4与第一水流管路1011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流管路1011的出水端与第一储液腔2011的进水口连接,以形成可供水循环的第一回路;第二储液腔201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泵5与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出水端与第二储液腔2012的进水口连接,以形成可供水循环的第二回路;

压缩机301开始制冷状态时,形成对各个水路设置独立降温,当某回路温度达到设定值,该回路上的泵,开始间歇停开,停止阶段,该回路停止制冷,泵工作状态,用以探测反馈水温;

当所有回路都达到制冷目标,制冷制热装置3进行停开,或变频工作;

压缩机301开始制热状态时,形成对各个水路设置独立增温,当某回路温度达到设定值,该回路上的泵,开始间歇停开,停止阶段,该回路停止制热,泵工作状态,用以探测反馈水温;

当所有回路都达到制热目标,压缩机301进行停开,或变频工作。

进一步来说,如图1所示,冷暖恒温控制设备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第一水流管路1011上,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第二水流管路1012上,当第一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流动在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第一温度值时,控制第一水泵4间歇性通断,以控制流速实现控温;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流动在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第二温度值时,控制第二水泵5间歇性通断,以控制流速实现控温。

具体地,为了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在第一水流管路1011的进液端与出液端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第一水流管路1011的水温,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6取两端的水温函数值计算第一水流管路1011水温以提高水温的精准度,同理,在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进液端与出液端分别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水温,使得机体能进行温度调控,液体通过循环流动后最终会返回至储水盒组件2内并再次通过储水盒组件2流向水流管路101。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8、图10和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冷暖恒温控制设备还包括对流经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液体进行温度补偿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第一加热模块8设置在第一水泵4的出水端和第一水流管路1011的进水端之间,第二加热模块9设置在第二水泵5的出水端和第二水流管路1012的进水端之间。

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与设定的第一温度值相邻近时,第一加热模块8可对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加热,并控制制冷制热装置3停止制热工作;

当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与设定的第二温度值相邻近时,第二加热模块9可对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加热,并控制制冷制热装置3停止制热工作;

或者,制冷制热装置3、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同步工作。

具体地,当需要制热时候,压缩机2和加热组件可同步工作,以实现快速加热;当设定的第一温度值和/或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相差不到2-3摄氏度时,压缩机2停止工作,仅加热组件工作,以达到设定的温度,可以提高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的升温速度。

进一步来说,当用户开启制热模式时,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可通过第一加热模块8加热;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可通过第二加热模块9加热。

具体的,本实施例优选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工作,通过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对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进行加热,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来说,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至少由加热壳件61和多个发热元件62组成,多个发热元件62围绕加热壳件61设置,加热壳件61内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发热元件62的凹槽611;

加热壳件61上设有通腔612,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与水流管路101之间通过管路连通,管路穿过通腔612,发热元件62与通腔612相邻设置;

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还包括固定座63,固定座63内周壁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限位筋条631,加热壳件61安装在固定座63时,加热壳件61的外周壁与限位筋条631抵接。

需要指出的是,发热元件62为PTC、电热丝或者其他电热材料。

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液体温度低于3度时,制冷制热装置3不工作,第一加热模块8、第二加热模块9工作,使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液体温度大于3度并保持5度恒温。采取上述方法,可实现防冻效果。

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液体温度高于45度时,第一加热模块8、第二加热模块9停止工作。采取上述方法,可对压缩机2低温保护。

进一步来说,根据步骤一,当用户设定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高于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时,驱动制冷制热装置3制热工作;当流动在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时,控制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间歇性停开,并控制停止制冷制热装置3的制热工作,以实现控制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的温度保持在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的设定值上;

或者,当用户设定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高于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时,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同步工作。

具体的,在制热过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工作,通过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对第一水流管路1011内的循环液体、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进行加热,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来说,根据步骤一,当用户设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低于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时,驱动制冷制热装置3持续制冷工作;当流动在第一水流管路1011、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循环液体温度满足设定较高的第一温度值或第二温度值时,则控制较高温度区域的第一水泵4或第二水泵5作间歇性停开,以控制流速实现控温。

进一步来说,当用户设置第一温度值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值的温度时,制冷制热装置3持续制冷工作,以满足低温设置区域温度为目标,且第二水泵5停止工作。

进一步来说,如图6-图8、图10和图11所示,制冷制热装置3包括压缩机301、冷凝器302和蒸发器303,压缩机301与冷凝器302、蒸发器303相连接,以实现对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内的液体进行制冷或制热;蒸发器303设置在盒体201内;或者,蒸发器303设置在盒体201外侧且与盒体201相邻设置,蒸发器303与盒体201内的循环液体进行热交换;冷凝器302与蒸发器303之间连接有节流元件304。

具体地,为了实现毯体1的分区温度功能,毯体1通过水流管路101划分为第一温度区102和第二温度区103,在机体1中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以实现对储水盒组件2中的液体进行升温或降温的效果,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压缩机301、冷凝器302和蒸发器30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该封闭系统内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例如氟里昂、无机化合物类制冷剂如氨、水、空气、二氧化碳等;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301吸入来自蒸发器303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经冷凝器302后,转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和制冷剂液体,其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被输送至蒸发器303,然后蒸发器303中吸收来自储水盒组件2内的液体的热量,如此压缩-冷凝-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储水盒组件2中液体的热量,从而降低了盒体201内循环液体的温度,使得液体降温;在制热过程中,压缩机301排出高温的冷凝剂蒸汽,经四通阀进入蒸发器303,在蒸发器303内放热形成为低温的冷凝剂,随后再经过冷凝器302形成为低温的冷凝剂蒸汽,最后通过气液分离,第一储液腔2011内的循环液体通过第一水泵4、第一水流管路1011循环输送至第一温度区102上,第二储液腔2012内的循环液体通过第二水泵5、第二水流管路1012循环输送至第二温度区103上,从而能实现两个温度区的温度差异,能使毯体1实现供冷和供热两种功能,还能根据使用者对温度的接受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温,使得多人使用冷暖毯时,能调控不同温度区的温度使其适应使用者。

优选的,节流元件304采用毛细管,节流元件304占用空间小,且通过将节流元件304置于储水盒组件2、压缩机301和冷凝器302三者之间,提升了机体11内的空间利用率,使机体11内的各部件布局更加紧凑,在保证水循环恒温装置的正常制冷的同时,缩小水循环恒温装置的占用空间,以利于减小机体11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来说,如图6-图8、图10和图11所示,冷暖恒温控制设备还包括机体11,储水盒组件2、压缩机301、冷凝器302和蒸发器303自上而下竖向排布在机体11上,使得设备内部结构紧凑而合理,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设备的整体占用体积;且压缩机3放置在机体1底部,使得整机更加稳定;

储水盒组件2竖向或横向设置在机体11顶部上,蒸发器5安装设置在盒体201内且与盒体201内的液体进行热交换;蒸发器303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排流在盒体201内,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接水盘,蒸发器303与盒体201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极大地提高了蒸发器303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或者,蒸发器303设置在盒体201外侧且与盒体201相邻设置,机体11内设有用于盛装蒸发器303产生冷凝水的接水盘15,接水盘位于蒸发器303底部;

蒸发器303为蛇形盘管形状或螺旋结构,可进一步增大蒸发器303与储水盒组件2中的循环水的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减少储水盒组件2的体积。

进一步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盒体201与分隔板202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盒体201与分隔板202为一体结构时,盒体201与分隔板202一体注塑成型;盒体201与分隔板202为分体结构时,分隔板202通过插接方式或卡扣方式或磁吸方式可拆卸安装在盒体201内。

进一步来说,如图6-图8、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位于盒体201底部,通过将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设置在盒体201底部,使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的进水端更加靠近盒体201,而盒体201作为储液功能部分,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靠近盒体201底部设置使得液体输送更加稳定;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设置在水流管路101上,单向阀组件用于分别控制第一水流管路1011和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液体从盒体201流向毯体1,并从毯体1回流至盒体201内,通过设有单向阀组件,从而保证第一水流管路1011和第二水流管路1012内的液体流动按照设计的路线进行循环流动。

进一步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储水盒组件2还包括盖板203,盖板203覆盖在盒体201上以形成容置循环水的密闭腔体,盒体201和盖板203之间设有密封件204;

盒体201上设有与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连通的进液部2014,盖板203上设有与进液部2014连通设置的进液口2031,进液口2031上设有盖体组件12,盖体组件12包括盖体本体1201和密封圈1202,盖体本体1201盖合在进液口2031上,密封圈1202设置在盖体本体1201和进液口2031之间。

具体地,为了避免盒体201内的循环水往外界溢出,盒体201和盖板203之间设有密封件204,盖体本体1201和进液口2031之间设有密封圈1202,以提高了储水盒组件2密封性能。

进一步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盖体本体1201和进液口2031之间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盖体本体1201上的卡槽1201a以及设置在进液口2031内侧壁上的限位块2031b,安装时,卡槽1201a沿限位块2031b滑动,从而使盖体本体1201能通过旋转卡合的方式盖合设置在进液口2031上,卡槽1201a呈L型。

进一步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进液部2014上设有朝第一储液腔2011和第二储液腔2012方向倾斜设置的引流面2014c。

具体地,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将外界的水导入盒体201内,为了放置水残留在进液部2014上,因此设有引流面2014c,使水导流至第一储水腔2011和第二储水腔2012内。

进一步来说,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冷凝器4进行散热的风扇305,风扇305设置在冷凝器3024一侧。

进一步来说,如图6和图8所示,机体11上设有控制模块13,控制模块13与压缩机301、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电连接。

具体地,控制模块13可设置在机体11的外周侧壁或顶壁上,以方便用户的操作;通过控制模块13可实现设定温度值和时间;可对压缩机301、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第一加热模块8和第二加热模块9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机体11上设有提手14,提手14与机体11两侧壁设有转动结构,提手14通过转动结构可相对机体11转动。

进一步来说,如图7所示,盒体201内设有用于安装蒸发器303的容置腔体2013,蒸发器303至少部分浸入在容置腔体2013内,容置腔体2013上设有用于固定蒸发器5的定位件15。

具体地,该蒸发器303设置在盒体201内,蒸发器303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排流在盒体201内,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接水盘,蒸发器303与盒体201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极大地提高了蒸发器303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定位件15的设置使得蒸发器303稳固安装在容置腔体2013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热镀锌镀层分区控温式合金化退火处理的均热炉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
  • 一种相变控温材料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负载相变控温材料的方法
  • 单人分区控温电热毯以及双人分区控温电热毯
  • 一种控温毯及控温毯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9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