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办公椅,是指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工作方便而配备的各种椅子,例如电竞椅、人体工程学椅等。

相关技术中,一般的办公椅包括椅座、椅背以及扶手,扶手处于椅座的两侧用于支撑用户的肘部,以使用户在进行办公时不易出现肘部下垂无处安放的情况,从而使得用户办公较为舒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用户的体型没有标准大小,因此有可能出现过瘦或过胖的用户坐于椅座上进行办公时无法将肘部较为放松的放置于扶手上的情况,从而有可能出现用户体验较差的情况,尚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用户无法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而导致体验极差的情况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椅座的承载压力信息;

判断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压力值;

若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则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若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则获取预设于扶手内侧的第一距离检测设备的内侧距离信息;

判断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且小于预设的上限距离值;

若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且小于上限距离值,则输出合格信号并控制扶手于预设的固定方向上维持原状态;

若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若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距离值,则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获取椅座的压力情况以判断是否有人员坐于椅座上,当有人员坐于椅座上时,获取扶手与人员之间的距离值,从而能实现对扶手位置的调整,从而能根据用户位置以使得所调整后扶手的位置较佳,以使用户能够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椅座上各预设的检测点的检测压力信息;

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所有检测压力信息中相对应数值最大的检测压力信息,并将该检测压力信息确定为承载压力信息;

判断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是否大于基准压力值;

若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则定义该检测点为挤压点;

若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则定义该检测点为松弛点;

于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时控制预设的固定时长倒数计时,且于计时过程中判断是否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

若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则控制固定时长复位并重新进行计时;

若未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则继续计时,直至计时归零后获取内侧距离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椅座上的压力情况进行确定,当用户于椅座上位置不固定时,暂不进行扶手调整,以减少扶手做无用调整作业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还包括:

于挤压点确定后将挤压点的检测压力信息定义为有效压力信息;

于预设的正序时间轴上根据固定时长以划定等分预设的固定数量的检测区间;

根据检测区间前后端点的有效压力信息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差值压力信息;

判断固定时长内是否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

若固定时长内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则控制固定时长复位重新进行计时,并重新划定检测区间;

若固定时长内不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则于计时归零后获取内侧距离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判断用户椅座上的压力是否存在变化以确定用户是否存在倾斜等情况,从而使得用户做向左倾斜的动作或向右倾斜的动作时不会进行内侧距离信息的获取,以使得所获取的内侧距离信息较为准确,提高扶手调整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包括:

将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为零的检测区间定义为无效区间;

于固定时长内根据无效区间进行计数以确定无效数量信息;

根据无效数量信息以及固定数量进行计算以确定无效占比数值;

于无效占比数值不大于上限占比数值时输出动作信号;

判断是否存在动作信号;

若存在动作信号,则获取内侧距离信息以控制扶手移动;

若不存在动作信号,则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压力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以得知椅座上的是否为活物,从而判断椅座上是否有人员坐下,以减少物体放置于椅座上而使扶手进行调整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于内侧距离信息获取后,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两个内侧距离信息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偏差距离信息;

判断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上限偏差值;

若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未大于上限偏差值,则进行内测距离信息判断以控制扶手移动;

若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偏差值,则获取两个扶手的扶手位置信息;

根据两个扶手位置信息以确定中心位置信息,并控制预设于扶手的照射组件向中心位置信息所对应位置处进行照射;

于照射组件照射后控制预设的调整时长进行倒数计时,且于计时归零后控制照射组件关闭,并重新获取内侧距离信息且直接进行内测距离信息判断以控制扶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侧的距离偏差较大时,说明用户所坐位置偏差较大,此时控制照射组件作业以对用户位置进行指示,从而使得用户能较好的坐于椅座上,以便于后续控制扶手移动。

可选的,若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于扶手前侧的第二距离检测设备的前侧距离信息;

判断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靠近距离值;

若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靠近距离值,则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若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不大于靠近距离值,则输出过窄信号;

根据过窄信号进行计数以确定过窄数量信息,且于过窄数量信息所对应数量值为二时同时控制两个扶手背向移动,直至过窄信号消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胖人员需要坐于该办公椅上时,可自动打开扶手,以使过胖人员能够坐于办公椅上。

可选的,于合格信号输出后,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间隔预设于扶手上侧长度方向上的第三距离检测设备的上侧距离信息;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所有上侧距离信息中相对应距离值最小的上侧距离信息,并将该上侧距离信息定义为有效距离信息;

根据有效距离信息以及预设的需求距离以确定调整方向以及调整距离;

将有效距离信息相对应的第三距离检测设备定义为正对设备,并获取当前正对设备于扶手上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于空间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初始位置进行计算以确定空间位置信息;

根据空间位置信息以及第二位置信息以确定对齐方向以及对齐距离;

控制扶手沿对齐方向移动对齐距离,且于移动完成后控制扶手调整方向移动调整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制扶手调节至与用户肘部对齐的位置,并控制扶手上升或下降,以使用户肘部于较为放松时能够较好的放置于扶手上,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椅座的承载压力信息;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判断模块判断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压力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则处理模块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则获取模块获取预设于扶手内侧的第一距离检测设备的内侧距离信息;

判断模块判断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且小于预设的上限距离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且小于上限距离值,则处理模块输出合格信号并控制扶手于预设的固定方向上维持原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处理模块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距离值,则处理模块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模块先获取椅座的压力情况以使判断模块判断是否有人员坐于椅座上,当判断模块判断出有人员坐于椅座上时,获取模块获取扶手与人员之间的距离值,从而使处理模块能实现对扶手位置的调整,从而能根据用户位置以使得所调整后扶手的位置较佳,以使用户能够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智能终端的使用,先获取椅座的压力情况以判断是否有人员坐于椅座上,当有人员坐于椅座上时,获取扶手与人员之间的距离值,从而能实现对扶手位置的调整,从而能根据用户位置以使得所调整后扶手的位置较佳,以使用户能够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减少用户无法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而导致体验极差的情况发生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储介质中有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先获取椅座的压力情况以判断是否有人员坐于椅座上,当有人员坐于椅座上时,获取扶手与人员之间的距离值,从而能实现对扶手位置的调整,从而能根据用户位置以使得所调整后扶手的位置较佳,以使用户能够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可根据用户体型情况以自动调节扶手位置,以使得扶手能较好的与用户肘部对齐,便于用户较为放松时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以提高用户体验;

2.可通过椅座上压力变化情况以确定椅座上的物体是否为用户,从而减少扶手无效作业的情况发生;

3.当过胖人员需要坐于该办公椅上时,扶手可背向移动以使可坐空间增大,以满足不同体型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用户位置稳定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用户坐姿稳定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椅座物体识别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座位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座位区域宽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扶手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模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8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当用户需要坐于该办公椅上时,通过前侧的设备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扩大可坐空间,以使用户能够较为方便的坐于椅座上,当用户坐于椅座上后,通过对用户压力情况的识别以确定用户是否处于位置调整状态,当用户位置稳定后能对用户与扶手之间的距离进行识别,以控制扶手能够进行位置调整,从而使得用户较为放松时能将肘部较好的放置于扶手上,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参照图1,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椅座的承载压力信息。

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为椅座上所收到的挤压力数值,即椅座上所在物体的重量压力值,可通过在椅座上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获取。

步骤S101:判断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压力值。

基准压力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椅座上有用户坐于椅座上时的最小压力值,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有用户使用该办公椅。

步骤S1011:若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则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当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时,说明没有用户坐于该办公椅上,此时不对办公椅进行作业即可。

步骤S1012:若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则获取预设于扶手内侧的第一距离检测设备的内侧距离信息。

当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时,说明有用户坐于该办公椅上,此时可正常进行办公椅控制;第一距离检测设备为能够进行距离检测的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扶手内侧为两个扶手相对面对面的一侧,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为第一距离检测设备所检测到的物体与扶手之间的距离值。

步骤S102:判断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且小于预设的上限距离值。

基准距离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能使扶手较好的被用户使用到时的内侧距离最小值,上限距离值为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能使扶手较好的被用户使用到时的内侧距离最大值,两个距离值均由工作人员事先进行多次试验进行确定,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当前的扶手是否能够供用户较好使用。

步骤S1021:若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且小于上限距离值,则输出合格信号并控制扶手于预设的固定方向上维持原状态。

当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且小于上限距离值时,说明当前扶手的位置于用户两侧能够较好的供用户肘部进行放置,此时输出合格信号以使系统能够得知该情况;固定方向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远离用户所在位置的方向,例如处于用户左侧的扶手,固定方向为向左的方向,处于处于用户右侧的扶手,固定方向为向右的方向。

步骤S1022:若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当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时,说明当前扶手距离用户较近,无法供用户进行肘部放置,此时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移动以增大扶手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值,从而使得扶手能较好的供用户使用,扶手移动可通过丝杆传动,每个扶手均可独立驱动,具体驱动方式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作赘述。

步骤S1023:若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距离值,则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当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距离值时,说明当前扶手距离用户较远,无法供用户进行肘部放置,此时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反方向移动以缩短扶手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值,从而使得扶手能较好的供用户使用。

参照图2,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0:获取椅座上各预设的检测点的检测压力信息。

检测点为椅座上阵列排布以检测压力的点位,每一检测点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为每一检测点所检测到的压力值。

步骤S201: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以确定所有检测压力信息中相对应数值最大的检测压力信息,并将该检测压力信息确定为承载压力信息。

排序规则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能对数值大小进行排序的方法,例如冒泡法,通过排序规则能够确定出所受压力最大的检测点,并将对应的压力信息确定为承载压力信息以便于后续对椅座受压情况进行确定,以提高对椅座压力检测的准确性。

步骤S202:判断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是否大于基准压力值。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用户于椅座上坐时是否有于该检测点处进行挤压,即用户的屁股是否有于椅座上该检测点位置处。

步骤S2021:若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则定义该检测点为挤压点。

当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时,说明用户的屁股覆盖该检测点所处位置,此时定义挤压点以进行标识,以便于实现不同检测点的区分。

步骤S2022:若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则定义该检测点为松弛点。

当检测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时,说明用户的屁股未覆盖该检测点所处位置,此时定义松弛点以进行标识,以便于实现不同检测点的区分。

步骤S203:于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时控制预设的固定时长倒数计时,且于计时过程中判断是否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

固定时长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定值时长,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在固定时长内是否出现挤压点变化为松弛点或松弛点变化为挤压点的情况,从而判断用户于椅座上的位置是否稳定。

步骤S2031:若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则控制固定时长复位并重新进行计时。

当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时,说明用户于椅座上的位置还未稳定,此时即使进行内侧距离信息的获取以进行扶手调整也为无效调整,此时控制固定时长复位并重新计时以继续对用户于椅座上的状态进行检测。

步骤S2032:若未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则继续计时,直至计时归零后获取内侧距离信息。

当未出现检测点定义变化的情况时,说明用户位置稳定,此时正常进行内侧距离信息获取即可。

参照图3,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0:于挤压点确定后将挤压点的检测压力信息定义为有效压力信息。

定义有效压力信息以实现对不同检测压力信息的区分,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301:于预设的正序时间轴上根据固定时长以划定等分预设的固定数量的检测区间。

正序时间轴为沿时间流逝方向各时间点所组成的坐标轴,固定数量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定值数量,检测区间为对一时间内段内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的区间,检测区间的时间跨度由固定时长除以固定数量进行确定。

步骤S302:根据检测区间前后端点的有效压力信息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差值压力信息。

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压力值为单个检测区间前端点与后端点的压力差值,该数值为绝对值。

步骤S303:判断固定时长内是否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

许可压力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压力未存在较大变化时的最大压力值,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有挤压点的压力出现较大变化,即是否存在用户向右倾斜或向左倾斜的情况。

步骤S3031:若固定时长内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则控制固定时长复位重新进行计时,并重新划定检测区间。

当固定时长内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时,说明有挤压点出现压力变化较大的情况,即存在用户向右倾斜或向左倾斜的情况,此时用户的坐姿还未调整完成,控制固定时长复位重新进行计时以重新对用户情况进行分析,以减少用户坐姿未确定而调整扶手位置的情况发生,减少扶手调整无效作业的情况发生。

步骤S3032:若固定时长内不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则于计时归零后获取内侧距离信息。

当固定时长内不存在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许可压力值的检测区间时,说明不存在挤压点出现压力变化较大的情况,即用户坐姿较为稳定,此时正常进行内侧距离信息获取即可。

参照图4,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0:将差值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为零的检测区间定义为无效区间。

定义无效区间以得知挤压点的具体压力变化情况,以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401:于固定时长内根据无效区间进行计数以确定无效数量信息。

无效数量信息所对应数量值为固定时长内针对单个挤压点所出现的无效区间的总数量值,可通过对无效区间一一计数进行获取。

步骤S402:根据无效数量信息以及固定数量进行计算以确定无效占比数值。

无效占比数值为固定时长内无效区间占全部检测区间的比例数值,由无效数量信息所对应数量值除以固定数量进行确定。

步骤S403:于无效占比数值不大于上限占比数值时输出动作信号。

当无效占比数值不大于上限占比数值时,说明在固定时长内存在压力的变化,即椅座上的为活物,此时输出动作信号以对该情况进行标记,以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404:判断是否存在动作信号。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椅座上造成压力的是否为用户。

步骤S4041:若存在动作信号,则获取内侧距离信息以控制扶手移动。

当存在动作信号时,说明于椅座上造成压力的是用户人员,此时正常控制扶手移动即可。

步骤S4042:若不存在动作信号,则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当不存在动作信号时,说明在固定时长内大部分时间未出现压力变化,此时极大可能为造成椅座压力的为物品放置于椅座上,此时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以减少扶手无效调整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5,于内侧距离信息获取后,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0:根据两个内侧距离信息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偏差距离信息。

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为两个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的差值,由两个距离值相减后进行绝对值计算获取。

步骤S501:判断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上限偏差值。

上限偏差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用户处于椅座中间区域处的最大偏差距离值,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用户是否坐于椅座中间区域处。

步骤S5011:若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未大于上限偏差值,则进行内测距离信息判断以控制扶手移动。

当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未大于上限偏差值时,说明用户已经于椅座中间区域处坐下,此时正常进行扶手移动调整即可,以使左右两侧扶手能够较为对称进行使用。

步骤S5012:若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偏差值,则获取两个扶手的扶手位置信息。

当偏差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偏差值时,说明用户并未坐于椅座中间区域处,此时用户较为接近左侧或右侧的扶手,需要进一步分析;扶手位置信息所对应位置为扶手于固定方向上所处的位置,可通过在扶手上安装定位设备进行获取。

步骤S502:根据两个扶手位置信息以确定中心位置信息,并控制预设于扶手的照射组件向中心位置信息所对应位置处进行照射。

中心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位置为两个扶手之间中间点的位置,该位置为椅座椅面上的点位,照射组件为扶手上可进行角度调整的且具有灯光照射功能的器具,通过照射组件能对中心位置进行照射,以使椅座椅面上能形成光点,此时用户只需根据该光点进行位置调整即可坐于椅座中间区域处。

步骤S503:于照射组件照射后控制预设的调整时长进行倒数计时,且于计时归零后控制照射组件关闭,并重新获取内侧距离信息且直接进行内测距离信息判断以控制扶手移动。

调整时长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定值时长,利用调整时长以供用户进行位置调整,后续再进行内侧距离信息获取以控制扶手移动即可。

参照图6,若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0:获取预设于扶手前侧的第二距离检测设备的前侧距离信息。

第二距离检测设备与第一距离检测设备为同一型号设备,扶手的前侧为扶手的前端面,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为扶手前端的障碍物与第二距离检测设备的距离值。

步骤S601:判断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靠近距离值。

靠近距离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有可能向椅座方向靠近时的最大距离值,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有用户要坐于该椅座上。

步骤S6011:若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靠近距离值,则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当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靠近距离值时,说明没有检测到用户向椅座靠近,此时维持办公椅原状态即可。

步骤S6012:若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不大于靠近距离值,则输出过窄信号。

当前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不大于靠近距离值时,说明检测到用户向椅座靠近,此时用户于扶手相对,说明可能存在两个扶手之间的区域不够供用户进入的情况,此时输出过窄信号以对该情况进行标识,便于后续进一步分析。

步骤S602:根据过窄信号进行计数以确定过窄数量信息,且于过窄数量信息所对应数量值为二时同时控制两个扶手背向移动,直至过窄信号消失。

过窄数量信息所对应数量值为同时存在的过窄信号的总数量值,通过一一计数能够获取,当过窄数量信息所对应数量值为二时,说明用户的体型大于两个扶手之间可供用户进入的区域宽度,即用户过胖无法坐于椅面上,此时控制两个扶手背向移动以扩大两个扶手之间的区域的宽度,从而使得过胖的用户也能使用该办公椅,提高该办公椅整体通用性。

参照图7,于合格信号输出后,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0:获取间隔预设于扶手上侧长度方向上的第三距离检测设备的上侧距离信息。

第三距离检测设备与第一距离检测设备为同一型号设备,扶手上侧为扶手的上端面,扶手的长度方向为贯彻扶手前侧以及后侧的方向,第三距离检测设备间隔阵列设置于扶手上侧且朝上设置;上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为扶手上侧的障碍物与第三距离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步骤S701: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所有上侧距离信息中相对应距离值最小的上侧距离信息,并将该上侧距离信息定义为有效距离信息。

通过排序规则能确定出扶手上方距离扶手最近的距离值,将该上侧距离信息定义为有效距离信息以进行标识,以实现对不同上侧距离信息的区分,便于后续进一步分析。

步骤S702:根据有效距离信息以及预设的需求距离以确定调整方向以及调整距离。

需求距离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扶手上侧与用户之间需要保存的距离值,调整方向为扶手于高度方向上需要进行调整的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调整距离为扶手于高度方向上需要进行调整的距离,由有效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减去需求距离进行确定,当差值为负值时,说明调整方向向下,反之向上,所对应的差值绝对值即调整距离。

步骤S703:将有效距离信息相对应的第三距离检测设备定义为正对设备,并获取当前正对设备于扶手上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于空间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定义正对设备以实现对不同第三距离检测设备的区分,便于后续分析,第一位置信息所对应位置为正对设备于扶手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位置为正对设备于空间原点所定义的坐标系上的位置。

步骤S704:根据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初始位置进行计算以确定空间位置信息。

初始位置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扶手上需要供用户肘部放置的位置,该位置为扶手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空间位置信息所对应位置为该初始位置于空间坐标系上的位置。

步骤S705:根据空间位置信息以及第二位置信息以确定对齐方向以及对齐距离。

对齐方向为初始位置移动至用户肘部下方时所需移动的方向,该方向相较于椅座而言为向前或向后,对齐距离为初始位置移动至用户肘部下方时所需移动的距离值。

步骤S706:控制扶手沿对齐方向移动对齐距离,且于移动完成后控制扶手调整方向移动调整距离。

通过调整可使扶手对应的位置处于用户肘部下方,便于用户进行扶手使用。

参照图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办公椅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椅座的承载压力信息;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判断模块判断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压力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不大于基准压力值,则处理模块控制办公椅维持原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承载压力信息所对应的压力值大于基准压力值,则获取模块获取预设于扶手内侧的第一距离检测设备的内侧距离信息;

判断模块判断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且小于预设的上限距离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且小于上限距离值,则处理模块输出合格信号并控制扶手于预设的固定方向上维持原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处理模块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内侧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大于上限距离值,则处理模块控制扶手沿固定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至输出输出合格信号;

位置稳定确定模块,通过压力点位判断以得知用户位置是否稳定;

倾斜调整确定模块,通过压力变化情况以判断用户是否于位置上进行左右调整,以提高后续扶手调整的准确性;

椅座物体识别模块,通过压力变化情况以得知椅座上是否为用户,从而减少物体放置于椅座上而使扶手做无效调整的情况发生;

用户座位指示模块,当用户于椅座上较偏时能通过照射组件对用户所坐位置进行指示,以使得于椅座上较为舒适;

可坐宽窄调整模块,对当前可坐空间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进行判断确定,以使过胖人员依旧能够坐于该办公椅上,提高该办公椅通用性;

扶手调整确定模块,对扶手进行调整以使用户能够较为放松的将肘部放置于扶手上,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智能办公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称重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定位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装置
  • 一种公交车辆智能排班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智能终端的进水检测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一种芯片及智能终端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一种芯片及智能终端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0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