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多频接收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多频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其中涉及一种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多频接收机。

背景技术

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能够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使其在测绘、控制测量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是得到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关键一环,在载波跟踪初始锁定或者是载波跟踪环路失锁重捕后,载波相位都需要进行整周初始化和极性判定,才能得到有效的载波相位观测值,提供给RTK进行定位解算。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和应用环境日益复杂,如信号遮挡、多径抑制以及环境干扰等,这些都会影响卫星信号的载波跟踪,载波环路失锁重捕和载波相位观测值频繁失效时有发生,如何提升实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对RTK定位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效率和准确率,直接影响了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有效率,而快速提供有效且足够多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能够使RTK更为快速的完成初始化,从而提高RTK作业效率。相关技术中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可以通过找到电文帧同步头来判定的,一个完整的子帧长度就是一个判定周期,GPS导航(NAV)类型的电文子帧为6秒;图1为相关技术载波跟踪环路失锁重捕后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1、信号跟踪环路失锁重捕;2、判断重捕是否成功,若重捕成功则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否则继续重捕;3、基于帧同步头,进行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4、极性判定成功,则根据极性判定的结果进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生成,否则重复上述操作;5、RTK初始化。上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GPSNAV类型的电文子帧为6秒,6秒的电文极性判定是一个较长的判定周期,不利于RTK的初始化,在实际应用中接收机遇到载波跟踪环路失锁重捕时,对RTK初始化影响更大。同时,相关技术中没有对载波相位极性进行校验的操作,如果在一个6秒的判定周期内,发生了载波相位极性变化,将不能够及时通过校验来发现的,只能在下一个判定周期到来后,再次通过帧同步头来判定载波相位极性是否发生变化。

综上,基于RTK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和应用环境日益复杂,影响了卫星信号的载波跟踪,导致载波环路失锁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失效,载波相位需要重新进行整周初始化和极性判定;相关技术中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需要一个完整的子帧周期,过长的判定时间会影响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有效时间,从而影响RTK的初始化,如何缩短极性判定周期,提升RTK的初始化效率,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申请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多频接收机,能够缩短极性判定周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包括:

跟踪L1C/A信号和辅助信号,其中,辅助信号包括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中至少之一;

在确定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时,通过辅助信号对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

再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频接收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有计算机程序;其中,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直接利用辅助信号进行极性判定,极大的提高了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效率,加快载波相位观测值有效时间,从而缩短RTK的初始化时间,提高RTK的作业效率。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载波跟踪环路失锁重捕后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有效时间对比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另一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有效时间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RTK初始化时间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跟踪L1C/A信号和辅助信号,其中,辅助信号可以包括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至少之一;这里,辅助信号为本公开实施例对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进行的定义;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跟踪全球定位系统(GPS)两个以上信号时,执行步骤201的处理。

步骤202、在确定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时,通过辅助信号对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需要说明的是,GPS系统播发的L1和L2频点包括了L1C/A信号、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本公开实施例利用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二者至少之一辅助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故将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称为辅助信号,将L1C/A信号称为主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直接利用辅助信号进行极性判定,极大的提高了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效率,加快载波相位观测值有效时间,从而缩短RTK的初始化时间,提高RTK的作业效率。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可以由多频接收机或设置于多频接收机的装置执行上述处理。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可以包括:

根据辅助信号的跟踪状态及载波跟踪环路的鉴相方式,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根据辅助信号的跟踪状态及载波跟踪环路的鉴相方式,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可以包括:当辅助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对应的载波跟踪环路为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方式时,确定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换句话说:若L2P(Y)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L2P(Y)信号对应的载波跟踪环路为四象限反正切鉴相,确定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或者,若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L1CPilot信号对应的载波跟踪环路为四象限反正切鉴相,确定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每一个辅助信号的跟踪状态及其对应的跟踪环路是否为四象限反正切鉴相的信息,实现了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为实施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确定不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时,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使用预先设定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其中,预先设定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包括:基于导航电文帧同步头的极性判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导航电文帧同步头的极性判定的方法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已有的方法,在确定无法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时,确保了载波相位极性判断的执行。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辅助信号对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L1CPilot信号跟踪状态正常且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时,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确定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

L2P(Y)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时,将L2P(Y)信号的极性作为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

L1CPilot信号和L2P(Y)信号的跟踪状态均正常且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时: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确定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或者,将L2P(Y)信号的极性作为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Z跟踪技术跟踪L2P(Y)信号,稳定跟踪后的L2P(Y)信号的极性与L1C/A信号始终保持一致,所以在L2P(Y)信号跟踪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L2P(Y)信号的极性作为L1C/A信号的极性判定结果。本公开实施例根据辅助信号实现了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确定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非整周数值相等(载波相位值的单位是周,包括整周+小数部分;非整周数值为不到1周的部分,也可以称作为小数部分,允许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将L1CPilot信号的极性作为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

当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非整周数值相差半个载波周(允许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将L1CPilot信号的相反极性作为L1C/A信号载波相位的极性判定结果;

当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非整周数值不相等、且也不相差半个载波周,调整载波跟踪环路的相关参数,并在载波跟踪环路稳定后重新进行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

其中,相关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任意组合:伪码相位、载波多普勒、积分时间和滤波带宽。

本公开实施例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与L1C/A信号是同步的,同时经过L1CPilot信号跟踪状态和载波跟踪环路鉴相方式确认后,跟踪的L1CPilot信号不存在载波半周模糊度,极性是固定的,所以通过对比各自当前的载波相位值(1个载波周内),可以判定出L1C/A信号当前载波相位极性。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参照相关原理调整载波跟踪环路的伪码相位、载波多普勒、积分时间和滤波带宽等参数,通过调整载波跟踪环路的相关参数,并在载波跟踪环路稳定后重新进行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在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未通过时,提升了接收机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效率。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通过辅助信号对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之后,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辅助信号,对跟踪卫星的L1C/A信号极性进行校验。

本公开实施例对跟踪卫星的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之后,通过辅助信号实现了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可以通过校验及时发现极性错误的情况,避免RTK使用错误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对跟踪卫星的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进行校验,可以包括:

当只有L2P(Y)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时,且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时,使用L2P(Y)信号的极性进行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

当只有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时,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进行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

当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均正常,且均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时:使用L2P(Y)信号的极性进行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或者,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进行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

本公开实施例根据辅助信号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判断策略实现了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提升了载波相位极性判断处理的效率。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使用L2P(Y)信号的极性进行导航电文极性的校验,包括:

当L1C/A信号的极性与L2P(Y)信号的极性相同时,确定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通过,反之,当L1C/A信号的极性与L2P(Y)信号的极性不同时,确定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未通过。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进行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非整周数值相等(允许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且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极性是否相同;判定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电文极性相同时,确定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通过;

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非整周数值相差半个载波周(允许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极性相反时,确定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通过;

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非整周数值既不相等、也不相差半个载波周时,调整载波跟踪环路的相关参数,并在载波跟踪环路稳定后重新进行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

其中,相关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任意组合:伪码相位、载波多普勒、积分时间和滤波带宽。

本公开实施例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电文极性不相同,以及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极性不相反时,确定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未通过,此时,需重新进行极性校验;

本公开实施例根据提取的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跟踪环路的载波相位值,进行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时,根据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的差值不同,实现了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在L1C/A信号极性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校验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避免生成错误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影响RTK定位解算。

本公开实施例调整载波跟踪环路的相关参数,并在载波跟踪环路跟踪稳定后重新进行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在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未通过时,提升了接收机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效率。

在一种示例性实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还包括:

当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成功和载波相位极性校验通过时,根据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结果生成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初始化;

当载波相位极性的校验未通过时,停止生成载波相位观测值;

当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失败和载波相位极性校验未通过时,则重新进行确定是否通过辅助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生成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方法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频接收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保存有计算机程序;其中,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

以下通过应用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简要说明,应用示例仅用于陈述本公开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频辅助的GPS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包括:

步骤1:多频接收机跟踪GPS两个以上(GPS的多频辅助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需要多个信号)信号,同时跟踪L1C/A信号、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L1C/A信号、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是GPS播发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信号);其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断方法,将L1C/A信号称为是主信号,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称为辅助信号;跟踪的L2P(Y)信号不含数据码,L1CPilot信号在剥离调制的二级子码后同样不含数据码,跟踪环路均可采用四象限反正切函数法进行鉴相;L1CPilot信号中调制了二级子码,二级子码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时间同步方法进行剥离。本公开实施例利用L2P(Y)信号辅助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或,利用L1CPilot信号辅助L1C/A信号进行载波相位极性判定。

步骤2:受遮挡、干扰或其他因素影响,GPS的L1C/A信号跟踪失锁进行重捕,接收机参照相关技术确定重捕成功后,将对跟踪卫星的L1C/A信号进行极性判定;

步骤3: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包括:先确认辅助信号的跟踪状态,确认同时刻的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跟踪状态是否正常,确认其对应的载波跟踪环路是否为四象限反正切鉴相;这里,辅助信号的跟踪状态和载波跟踪环路是否为四象限反正切鉴相的判断,均采用相关技术中已有方法进行判断;若辅助信号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载波跟踪环路鉴相为四象限反正切,则使用本公开实施例多频辅助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若辅助信号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都异常,或载波跟踪环路尚未使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则使用相关技术中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同时在该卫星极性判定完成之前,不断重复确认上述状态,一旦确认状态正常,则进入本公开实施例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流程。若L2P(Y)信号的状态正常,则根据L2P(Y)信号的极性来进行L1C/A信号的极性判定,若L2P(Y)信号为正极性,则L1C/A信号判定为正极性,若L2P(Y)信号为负极性,则L1C/A信号判定为负极性;

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还包括:

步骤4:L1C/A信号的多频载波相位极性校验;L1C/A信号的多频载波相位极性校验可以包括:利用L2P(Y)信号或L1CPilot信号对当前跟踪卫星的L1C/A信号的极性进行校验;

步骤5: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成功和/或极性校验通过,根据该极性生成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RTK初始化;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成功时生成载波相位观测值;极性校验是一种实时的校验手段,用于验证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结果,如果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校验失败,停止生成该载波相位观测值。

步骤6: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失败或极性校验未通过,则重复上述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处理;

步骤7:接收机进行其他任务;

本公开实施例,在辅助信号L2P(Y)信号或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载波环路鉴相为四象限反正切的基础上;利用辅助信号L1CPilot信号辅助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如下:

若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采用的是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方式,提取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含载波数字控制振荡器NCO),若二者载波相位的非整周数值相等(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则直接使用L1CPilot信号的极性作为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结果;若二者载波相位的非整周数值相差半个载波周(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则使用L1CPilot信号的相反极性作为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结果。本公开实施例,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与L1C/A信号是同步的,同时L1CPilot信号由于不存在载波半周模糊度,极性是固定的,所以通过对比各自当前的载波相位值(1个载波周内),可以判定出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

若L2P(Y)信号跟踪正常,且采用的是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方式,利用L2P(Y)信号辅助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如下:本公开实施例,稳定跟踪后的L2P(Y)信号的极性与L1C/A信号的极性始终保持一致,所以在L2P(Y)信号跟踪状态正常,且载波跟踪环路采用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方式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L2P(Y)信号的极性作为L1C/A信号的极性判定结果。

若L1CPilot信号和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值既不相同,也不相差半周(因为判定的基础条件是L1CPilot信号是跟踪稳定的,那么说明跟踪的L1C/A信号载波环存在偏差,需要调整其载波环路跟踪参数),则可以参照相关原理调整载波跟踪环路的伪码相位、载波多普勒、积分时间和滤波带宽等参数,并在跟踪稳定后重新进行上述极性判定操作;本公开实施例在该卫星极性判定完成之前,会按照预设间隔反复进行上述判定流程,一旦判定完成,则退出判定。预设间隔可以等于观测值生成频率周期。

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3中相关技术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可以包括基于导航电文帧同步头的极性判定;

根据步骤3中基于多频辅助的载波相位快速极性判定,能够在L1C/A信号载波环路失锁重捕后,直接利用辅助信号进行极性判定,极大的提高了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效率,加快载波相位观测值有效时间,从而缩短RTK的初始化时间,提高RTK的作业效率。

步骤4中极性校验,是在L1C/A信号电文已存在极性判定结果,在辅助信号L2P(Y)信号或L1CPilot信号跟踪状态正常且环路鉴相为四象限反正切的基础上,利用辅助信号与L1C/A信号固定的极性关系可对L1C/A信号电文极性结果进行校验。

若L2P(Y)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采用的是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方式,可直接使用L2P(Y)信号的极性进行校验,若L1C/A信号的极性与L2P(Y)信号的极性相同,则校验成功,反之,若L1C/A信号的极性与L2P(Y)信号的极性不同,则校验失败。若L2P(Y)信号的跟踪状态异常,则进行下一个判定操作。

若L1CPilot信号的跟踪状态正常,且采用的是四象限反正切鉴相方式,可提取L1C/A信号和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值(含载波数字控制振荡器NCO),若L1C/A信号和辅助信号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非整周数值相等(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则二者极性必须相同,若L1C/A信号到的极性此时与L1CPilot信号的极性相同,则L1C/A信号的电文极性校验通过;若L1C/A信号到的极性此时与L1CPilot信号的极性不相同,则极性校验失败,需重新进行极性校验;

若L1C/A信号和辅助信号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非整周数值相差半个载波周(误差在±0.1个载波周以内),则二者极性必须相反,若L1C/A信号的极性此时与L1CPilot信号的极性相反,则L1C/A电文极性校验通过;若L1C/A信号的极性此时与L1CPilot信号的极性不相反,则极性校验失败,重新进行极性校验;若L1C/A信号和辅助信号L1CPilot信号的载波相位非整周数值既不相同、也不相差半个载波周,则调整载波跟踪环路,并在跟踪稳定后重新进行上述极性判定操作。

根据步骤4中基于多频辅助的载波相位极性校验,能够对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结果进行校验,可以通过校验及时发现极性错误的情况,避免RTK使用错误的载波相位观测值。本公开实施例利用接收机同时跟踪的GPS L2P(Y)信号和L1CPilot信号与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关系进行多频辅助的载波相位快速极性判定,只要辅助信号载波环路正常,就能够直接判定L1C/A信号的载波相位极性,极大的缩短了载波环路失锁重捕情况下的载波相位有效时间,加快RTK初始化。同时,可以进行基于多频辅助的载波相位极性校验,可以通过校验及时发现极性错误的情况,避免RTK使用错误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以下结合测试实验,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示例说明,实验采用实际播发的卫星信号,接收机采用预先设计的UM系列OEM板卡,接收机接入对天天线,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测试环境存在外部干扰,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通过预设工具定时控制天线的连接和断开,设定信号连接100s,断开30s,重复设定进行100次信号失锁重捕测试,接收机跟踪的GPS L1C/A信号会进行信号失锁重捕;接收机对跟踪到L1C/A信号的通道,分别参照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和相关技术中的方法进行处理。测试实验使用两块OEM板卡进行对比,其中一号板卡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载波相位极性判定的方法,二号板卡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帧同步头极性判定的方法。

实验测试过程中,通过预设工具定时断开天线后,接收机跟踪环路会发生信号失锁并开始进行信号重捕,预设工具定时连接信号后,接收机跟踪环路信号失锁重捕成功,将对L1C/A信号进行极性判定和载波相位整周初始化。

本公开实施例基于上述测试实验进行了实验结果对比,两块OEM板卡L1C/A信号电文极性有效时间对比结果见附图3和图4(以16号和4号卫星为例),图中米字型标识表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文极性有效时间,圆点标识表示相关技术的电文极性有效时间;两块板卡的GPS L1C/A信号载波相位观测值在断开天线后失效,在天线连接后经过信号失锁重捕,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后重新有效;由图3和图4可得,与使用帧同步头极性判定的二号板卡相比,使用本公开实施例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方法的一号板卡,GPS L1C/A NAV电文极性判定速度大大提升,图3的GPS16号卫星利用L2P(Y)信号辅助进行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其载波相位观测值有效时间提升了3.65秒,图4的GPS 4号卫星利用L1C信号辅助进行L1C/A信号载波相位极性判定,其载波相位观测值有效时间提升了4.1秒;参见图5,图中米字型标识表示相关技术的RTK初始化时间,圆点标识表示本公开实施例的RTK初始化时间,在载波相位极性判定时间和载波观测值有效时间提高的基础上,RTK初始化时间平均提高了2.7秒以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1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