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集尘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吸尘埃并且将所抽吸的尘埃贮存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抽吸式集尘装置(例如吸尘器或从吸尘器回收尘埃的回收装置)具有产生用于抽吸尘埃的抽吸力并且产生用于搬送尘埃的抽吸气流的抽吸源。集尘装置被构成为将由抽吸气流搬送来的尘埃贮存于贮尘部(参照专利文献1)。

为了去除在贮尘部产生的静电,专利文献1的集尘装置还具有离子发生部。离子发生部被构成为释放离子到抽吸气流中,通过让离子乘着抽吸气流流动到贮尘部而对在贮尘部产生的静电进行除电处理。

离子不仅具有除电作用而且还具有除臭作用。然而,若要获得能够让使用者认可程度的对贮尘部中的尘埃的除臭效果,则需要以比进行清扫的时间更长的时间(例如3小时左右)供应离子给贮尘部。即,在专利文献1的吸尘器中,如果要进行贮尘部的尘埃的除臭处理,则为了供应离子给贮尘部而必须使抽吸源长时间工作。

然而,抽吸源由于被构成为产生用于抽吸尘埃的抽吸力而消耗大的电力。因此,如果为了对贮尘部内的尘埃进行除臭处理而使抽吸源长时间工作,则吸尘器的消耗电力会过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7544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消耗电力量的情况下对尘埃进行除臭处理的集尘装置。

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包括:抽吸源,产生用于抽吸尘埃的抽吸力并且产生用于搬送尘埃的抽吸气流;贮尘部,贮存由所述抽吸气流搬送来的尘埃;离子发生部,产生离子;以及,离子供应部,以比所述抽吸源的消耗电力小的消耗电力产生将由所述离子发生部产生的离子供应给所述贮尘部的供应气流。

上述的集尘装置能够在抑制消耗电力量的情况下对尘埃进行除臭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图示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吸尘器及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吸尘器的主视图。

图3是吸尘器的贮尘室周边的剖视图。

图4是收容于贮尘室的贮尘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吸尘器及回收装置时的剖视图。

图6是回收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设置在回收装置内的除臭处理部的简略剖视图。

图8是除臭处理部的离子发生部的简略图。

图9是设置在回收装置内的除臭处理部的简略剖视图。

图10是设置在吸尘器内的除臭处理部的简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但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例如有时会省略已经是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对实质上是同一构成的重复说明。此外,附图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被提供的,其并不旨在由此而限定发明内容的范围中所记载的主题。

如图1所示,集尘装置可以被构成为从吸尘器100回收尘埃的回收装置200。

(吸尘器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吸尘器100具备:吸入尘埃的吸嘴130;安装在吸嘴130的后部的吸尘器主体110;从吸尘器主体110的上端112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抓持部140。抓持部140是在吸尘器100的使用时被使用者握持的部分。如图1所示,在吸尘器100安装于回收装置200的状态下,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成为相对于吸嘴130直立的直立姿势,而在吸尘器100的使用时,能够从直立姿势变为向后方倾动的姿势。

吸嘴130为了形成用于吸入尘埃的宽幅的吸入空间131而具备比吸尘器主体110宽幅的吸嘴壳体132。吸嘴壳体132在宽度方向上宽阔,能够以使处于直立姿势的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难以向左右方向难倾动的状态支撑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即,只要直立的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不受外力作用,吸嘴130便能够在保持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的直立姿势的状态支撑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

吸嘴壳体132的吸入空间131在吸嘴壳体132的前侧部分朝地面开口。在该开口部分的后侧,吸入空间131基于吸嘴壳体132的底部134而被封闭。在吸入空间131中配置有转动式清扫刷子133,清扫刷子133经由吸入空间131的开口而与地面可接触地从吸嘴壳体132露出。

吸尘器主体11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框体111。框体111的下端以能够允许吸尘器主体110沿前后方向倾动的方式安装于吸嘴壳体132的后部。

在框体111内,内置有用于吸起地面上的尘埃并且贮存所被吸起的尘埃的各种各样的构件。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在框体111的下部的内部配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抽吸管113。此外,在抽吸管113的上侧设置有贮尘室152,在贮尘室152配置有一方面捕集尘埃而另一方面允许空气通过的贮尘过滤器115。在贮尘过滤器115的上侧配置有产生用于吸起地面上的尘埃而朝上的抽吸力的抽吸风扇116。在抽吸风扇116的上侧配置有供应电力给抽吸风扇116的蓄电池117。

如图3所示,在贮尘室152设置有在框体111的前侧面开口的排尘口124。排尘口124基于盖体121而被打开(图3所示的状态)或者被封闭(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盖体121被构成为可上下摆动,并且以图1及图2所示的直立的姿势(闭姿势)封闭排尘口124。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盖体121从闭姿势向下方摆动了指定的角度(90°以下的摆动角度)。在盖体121成为图3所示的姿势时,贮尘室152的开口部分被打开。即,盖体121成为打开排尘口124的开姿势。此外,在盖体121设置有对盖体121施加往闭姿势的作用力的施力件150,以防止盖体121不必要地成为开姿势。例如,施力件150可以由卷绕于盖体121的摆动轴的扭力弹簧而成,以便对盖体121施加一个往上方的摆动方向的作用力。

贮尘室152内的贮尘过滤器115具有朝下开口的容器的形状。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贮尘过滤器115具有形成贮尘过滤器115的周面及上侧面的网状过滤器118和被构成为保持网状过滤器118的保持骨架119。网状过滤器118一方面允许空气通过而另一方面捕集空气中所含的尘埃。其结果,基于抽吸风扇116的抽吸力而被吸起的尘埃便贮存在由网状过滤器118所包围的空间内。

如图1所示,抽吸管113在贮尘室152的下侧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形成在吸尘器100使用时尘埃流动的流道。抽吸管113被固定在框体111内,若吸尘器主体110从直立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向后方倾动,便与框体111一起向后方倾动。在吸尘器主体110处于直立姿势时,抽吸管113的下端成为与吸嘴壳体132的底部134抵接的状态。即,在吸尘器主体110处于直立姿势时,抽吸管113的下端基于吸嘴壳体132的底部134而被封闭。若吸尘器主体110从直立姿势向后方倾动,则抽吸管113的下端向由图1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抽吸管113的内部空间便成为与吸嘴壳体132的吸入空间131连通的状态。

在抽吸管113的上端安装有在抽吸风扇116未工作时封闭抽吸管113的上端的止回阀114。详细而言,仅止回阀114的后端部分被固定于抽吸管113,而允许其余的部分在受到抽吸风扇116的朝上的抽吸力时成为相对于抽吸管113的上端离开的状态。止回阀114也可以例如由薄的橡胶板而成。此情况下,若抽吸风扇116工作,则止回阀114基于抽吸风扇116的朝上的抽吸力而朝上弯曲变形,从而能够打开抽吸管113的上端的开口。

抽吸风扇116被固定在贮尘室152的上侧。抽吸风扇116具备马达和被形成为基于马达而转动从而产生朝上的气流的叶片部。

(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

回收装置200用于回收被贮尘过滤器115捕集而贮存于贮尘室152的尘埃。详细而言,回收装置200被构成为通过吸尘器100的排尘口124而回收贮尘室152内的尘埃。

回收装置200具备:框体210;在前部安装有框体210并且在后部可以载置吸尘器100的基座板220。在回收装置200的框体210内设置有一端部向框体210的外侧开口的尘埃流道230,以便让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内的尘埃流入。在尘埃流道230的另一端部连接有贮存经由尘埃流道230回收来的尘埃的贮尘部240。在贮尘部240的下侧配置有产生用于抽吸贮尘室152内的尘埃的抽吸力并且产生将尘埃搬送到贮尘部240的抽吸气流的抽吸源250。此外,在抽吸源250的后侧设置有对贮尘部240所贮存的尘埃进行除臭处理的除臭处理部270。为了控制除臭处理部270及抽吸源250,在抽吸源250的下侧配置有控制部260。

如图5所示,框体210具有:在安装了吸尘器100时具有与吸尘器主体110抵接的后壁214的上部212;被形成为相对于上部212在前后方向较小的下部211。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上部212被形成为形成俯视下大致矩形形状的内部空间,并且包含后壁214、前壁217、右壁218、左壁219。在上部212的内部空间收容有尘埃流道230、贮尘部240、抽吸源250及除臭处理部270。在上部212抵接于吸尘器主体110的状态下,尘埃流道230与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连通。下部211相对于上部212的后壁214而向前方凹陷,在下部211的后方形成有用于收容吸嘴130的收容空间213。在下部211内配置控制部260。

在上部212的后壁214设置有连接吸尘器主体110的凹槽部215。凹槽部215在后壁214上具有与吸尘器主体110的前侧部分互补的剖面形状,如图6所示,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直立姿势的吸尘器主体110的前侧部分嵌入凹槽部215。在该状态下,吸尘器主体110基于嵌入在凹槽部215而在凹槽部215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被定位。

如图6所示,后壁214在凹槽部215内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回收口216。回收口216被形成在:在吸尘器主体110成为直立姿势的状态下并且在吸尘器100载置在基座板220上而吸尘器主体110的前侧部分嵌入凹槽部215时,与图3所示的排尘口124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回收口216在吸尘器100被安装于回收装置200时与吸尘器100的排尘口124相向。回收口216具有在吸尘器100的盖体121成为图3的开姿势时允许盖体121进入到回收口216内的大小。

在回收口216的上侧形成有一对小孔,并且设置有分别经由这些小孔而从后壁214的外侧面突出的一对检测片261。这些检测片261用于检测吸尘器主体110嵌入到凹槽部215的情况。

检测片261被施加向从后壁214突出的方向的作用力,并且在吸尘器主体110嵌入到凹槽部215时,基于吸尘器主体110而被压入到小孔内而成为没入小孔内的状态。在框体210内配置有被构成为检测检测片261是否处于没入在小孔内的状态并且在检测到检测片261没入在小孔内时生成启动信号的信号生成部262。信号生成部262与图1所示的控制部260电连接。

如图1所示,尘埃流道230被配置在框体210的上部212内。尘埃流道230具有:具有上述的回收口216的下部流道231;被配置在比下部流道231高的位置并且与贮尘部240连接的上部流道232。在上部流道232与下部流道231之间,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中间流道233,由中间流道233将上部流道232与下部流道231相连。在中间流道233形成有让用于对贮尘部240内的尘埃进行除臭处理的离子流入的离子流入口271。

贮尘部240具有比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大的容积。如图5所示,贮尘部240被构成为形成俯视下呈矩形形状的空间,包含后壁241、前壁242、右壁243、左壁244、底壁245。在后壁241设置有连接尘埃流道230的上部流道232的开口。在底壁245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安装除尘过滤器247。除尘过滤器247被构成为一方面捕集尘埃而另一方面允许空气通过。

在除尘过滤器247的下侧配置有抽吸源250,抽吸源250被构成为经由除尘过滤器247而吸入贮尘部240内的空气。抽吸源250的抽吸力在吸尘器100安装于回收装置200时经由贮尘部240及尘埃流道230而作用于吸尘器100的盖体121。抽吸源250被构成为克服施力件150的作用力且使盖体121从闭姿势向开姿势倾动并且获得抽吸贮尘室152内的尘埃的大小的抽吸力。例如,抽吸源250可以具备风扇和用于转动驱动风扇的马达。

(回收装置的除臭处理部)

对贮尘部240内的尘埃进行除臭处理的除臭处理部270被设置在尘埃流道230的下部流道231附近。如图7所示,除臭处理部270具有让对尘埃进行除臭的离子流动的离子流道272。离子流道272包含:设置在尘埃流道230的下部流道231下侧的上游端部273;连接于尘埃流道230的离子流入口271的下游端部275;将上游端部273与下游端部275相连的中间部277。

上游端部273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流道,在上游端部273配置有产生用于将离子供应给贮尘部240的供应气流的离子供应部274。由于离子比尘埃轻,因此,离子供应部274被构成为以比用于抽吸尘埃的抽吸源250小的消耗电力来工作。例如,离子供应部274可以具备:风扇;和以比抽吸源250的马达低的消耗电力来转动驱动风扇的马达。

中间部277在尘埃流道230的下部流道231的左侧从上游端部273向上方延伸设置,中间部277的上端连接于下游端部275。中间部277与下游端部275的连接部分的流道剖面比离子流道272中其它位置的流道剖面窄。

下游端部275形成从中间部277的上端往离子流入口271沿着斜上方延伸的流道。在离子流道272的下游端部275收容有开闭离子流道272的阀体27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阀体276而采用球阀。图7所示的阀体276处于封闭中间部277的上端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7所示的阀体276的位置称作“闭位置”。此外,阀体276被形成为轻型并且达至基于离子供应部274产生的供应气流而能够浮起的程度。

如图8所示,在离子流道272的上游端部273设置有从上游端部273的侧壁向离子流道272的内部突出的离子释放筒280。在离子流道272的外侧面固定有离子发生盒281。在离子发生盒281内配置有被构成为经由离子释放筒280向离子流道272内释放离子的离子发生部282。

离子发生部282具备:与离子释放筒280大致同轴配置的棒状的放电电极283;以与放电电极283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放电电极283与离子释放筒280之间的环状的对置电极284。电压施加部285被连接于放电电极283,基于电压施加部285而对放电电极283施加电压。对置电极284以接地的状态被固定在离子发生盒281内,若电压施加部285将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283,则在放电电极283和对置电极284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放电。基于该放电而生成离子。

离子发生部282的电压施加部285、离子供应部274及抽吸源250与控制部260电连接,基于控制部260而被控制。

(动作说明)

在清洁作业时,若吸尘器100的抽吸风扇116工作,则基于由抽吸风扇116产生的抽吸力,止回阀114被打开,地面上的尘埃经由吸嘴130及抽吸管113而被吸入到贮尘室152。流入贮尘室152的尘埃基于贮尘过滤器115而被捕集。若清洁作业结束,则吸尘器100的抽吸风扇116停止,止回阀114封闭抽吸管113的上端。因此,基于贮尘过滤器115而被捕集的尘埃不会落下到抽吸管113而停留在贮尘室152。

为了回收积存在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的尘埃,吸尘器100被安装到回收装置200。详细而言,吸尘器100在吸尘器主体110及抓持部140成为直立姿势的状态下被载置在回收装置200的基座板220上。若成为直立姿势的吸尘器主体110嵌入回收装置200的凹槽部215,则吸尘器100的盖体121与回收装置200的回收口216在前后方向上相向。在此状态下,回收装置200的检测片261基于吸尘器主体110而被按压向前方,检测片261便没入后壁214的小孔内。

检测片261没入小孔内这一情况基于信号生成部262而被检测出。信号生成部262根据往小孔内的检测片261的没入的检测,生成启动信号。启动信号从信号生成部262传递到控制部260,控制部260根据启动信号的接收,使抽吸源250工作指定时间。

若抽吸源250工作,则抽吸源250的抽吸力经由贮尘部240及尘埃流道230而作用于与回收口216相向的盖体121。盖体121接受抽吸源250的抽吸力而如图3所示那样从封闭排尘口124的闭姿势向下方倾动而成为打开排尘口124的开姿势,排尘口124成为打开状态。其结果,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经由尘埃流道230而与贮尘部240的内部空间连通。在此状态下,产生使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内的尘埃流入尘埃流道230的抽吸气流,贮尘室152内的尘埃乘着抽吸气流而在尘埃流道230中流动,并且流入到回收装置200的贮尘部240内。在贮尘部240中,尘埃基于除尘过滤器247而被捕集,并且贮存于贮尘部240。

此外,在抽吸源250工作的期间,配置在与尘埃流道230连接的离子流道272的下游端部275的阀体276基于重力作用而被保持在闭位置。因此,抽吸气流不会流到离子流道272而朝贮尘部240流动。

若抽吸源250的动作时间结束,则控制部260使抽吸源250停止。抽吸源250停止的结果,作用于吸尘器100的盖体121的抽吸力消失,盖体121基于施力件150而返回到闭位置。若盖体121返回到闭位置,则吸尘器100的排尘口124被封闭。此时,如图1所示,回收装置200的回收口216也基于盖体121而成为被封闭的状态。

贮尘部240具有比吸尘器100的贮尘室152大的容积,能够贮存大量的尘埃。当在贮尘部240中积存有大量的尘埃时,则从尘埃产生的气味有时会成为问题。为了抑制从尘埃产生的气味,控制部260在抽吸源250停止后使离子发生部282及离子供应部274工作。控制部260以被认为对于贮尘部240内的尘埃能够获得充分的消臭效果的时间长度(例如3小时左右)使离子发生部282及离子供应部274工作。离子发生部282及离子供应部274的动作时间比由抽吸源250从吸尘器100回收尘埃所必要的时间长度(亦即抽吸源250的动作时间)长。

若离子发生部282工作,则电压施加部285对放电电极283施加电压。其结果,在放电电极283和对置电极284之间产生电位差。基于该电位差,在放电电极283和对置电极284之间产生放电。基于该放电而产生离子。离子基于放电电极283和对置电极284之间的放电的势头,经由离子释放筒280而被释放到离子流道272内。

此时,离子供应部274产生着供应气流。如图9所示,供应气流使阀体276浮起。即,阀体276移动到打开离子流道272的开位置。其结果,离子流道272的中间部277的上端被打开,用于将被释放到离子流道272内的离子供应到尘埃流道230的流道被打开。离子与在离子流道272流动的供应气流(参照图9中的箭头)一起经由离子流入口271而流入尘埃流道230。此时,尘埃流道230的回收口216基于吸尘器100的盖体121而成为被封闭的状态,因此,流入尘埃流道230的供应气流朝着贮尘部240流动。基于朝着贮尘部240流动的供应气流,离子到达贮尘部240,对贮尘部240内的尘埃进行消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离子并不是基于为了回收来自吸尘器100的尘埃而由抽吸源250产生的抽吸气流而是基于独立于抽吸源250而另行设置的离子供应部274所产生的供应气流而被搬送到贮尘部240。由于离子供应部274以比抽吸源250小的消耗电力产生供应气流,因此即使离子供应部274长时间工作,消耗电力量也不会变得过大。

由于供应气流以小的消耗电力而被生成,因此相比于以比较大的消耗电力生成的抽吸气流会变得较弱。然而,由于由供应气流搬送的离子轻于由抽吸气流搬送的尘埃,因此即使利用较弱的供应气流其也能够被搬送到贮尘部240。

由于由供应气流搬送的离子用于对被抽吸气流搬送到贮尘部240的尘埃进行消臭,因此供应气流的生成时期被设定在抽吸气流的生成时期之后。即,离子供应部274的动作时间被设定在抽吸源250的动作时间之后,这些动作时间在时间上并不重叠。由于离子供应部274和抽吸源250不是同时工作,因此能够抑制回收装置200的消耗电力量的峰值。

通过错开离子供应部274和抽吸源250的动作时间,离子搬送用的供应气流和尘埃搬送用的抽吸气流不会阻碍彼此的流动。因此,便允许采用将离子流道272连接于尘埃流道230的配管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管结构,尘埃流道230的局部(亦即从离子流入口271至贮尘部240的尘埃流道230的流道区间)便能够用于离子搬送和尘埃搬送这两方。此情况下,与采用了使离子流道272从离子供应部274延伸设置至贮尘部240的结构的回收装置相比,能够实现回收装置200的小型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抽吸气流从尘埃流道230经由离子流入口271流入到离子流道272的情况,在离子流道272的下游端部275配置有阀体276。阀体276在抽吸气流在尘埃流道230中流动的期间基于重力的作用而被保持在封闭离子流道272的中间部277的上端的闭位置。因此,抽吸气流不会流入离子流道272。另一方面,若离子搬送用的供应气流基于离子供应部274而被生成,则阀体276基于供应气流而浮起,从而打开离子流道272的中间部277的上端。其结果,离子依次通过离子流道272及尘埃流道230而到达贮尘部240。这样,阀体276的开闭动作中无需进行电控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阀体276而采用了球阀。作为替代方案,阀体276也可以被构成为采用薄板状的阀构件。或者也可以采用电磁阀来作为阀体276,但是便需要电控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阀体276被配置在离子流道272的下游端部275。作为替代方案,阀体276也可以被设置在离子流道272的中间部277或上游端部27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离子流道272连接于尘埃流道230。作为替代方案,离子流道272也可以连接于贮尘部24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60在抽吸源250停止后使离子供应部274及离子发生部282工作。但并不限于此,控制部260控制部260也可以使离子供应部274及离子发生部282定期地工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集尘装置作为从吸尘器100回收尘埃的回收装置200而被构成。作为替代方案,集尘装置也可以作为吸尘器100而被构成。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除臭处理部270可以被构成在吸尘器100的抽吸管113的周边。

例如,离子流入口271可以设置于抽吸管113。离子流道272可以在离子流入口271连接于抽吸管113并且向下方延伸设置。在离子流道272的下端可以设置离子供应部274,以产生朝上的供应气流,在离子流道272的下游端部275可以设置阀体276。此外,离子发生部282可以被设置为在离子供应部274的上侧向离子流道272内释放离子。离子供应部274及离子发生部282的电压施加部285可以连接于控制部263。

控制部263也可以连接于能够检测吸尘器100的吸尘器主体110是否成为直立姿势或者成为从直立姿势倾动后的倾动姿势的姿势传感器264。此情况下,控制部263被构成为在姿势传感器264检测到吸尘器主体110成为直立姿势时以指定的时间长度使离子供应部274及电压施加部285工作。

在吸尘器主体110成为直立姿势时,抽吸管113的下端基于吸嘴130的吸嘴壳体132的底部134而被封闭。在此状态下,若离子供应部274产生供应气流,则供应气流通过离子流入口271而流入抽吸管113并朝上流动。在抽吸管113中朝上流动的供应气流将抽吸管113的止回阀114朝上打开而流入贮尘室152(贮尘部)。此期间,如果离子发生部282将离子释放到离子流道272,则离子乘着供应气流而流入贮尘室152(贮尘部),对贮尘室152(贮尘部)内的尘埃进行除臭。

图10所示的除臭处理部270被设置于杆式的吸尘器100。作为替代方案,除臭处理部270也可以内置于筒式的吸尘器。

(效果等)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具有以下的特征并且具有以下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包括:抽吸源,产生用于抽吸尘埃的抽吸力并且产生用于搬送尘埃的抽吸气流;贮尘部,贮存由抽吸气流搬送来的尘埃;离子发生部,产生离子;以及,离子供应部,以比抽吸源的消耗电力小的消耗电力产生将由离子发生部产生的离子供应给贮尘部的供应气流。

根据上述的构成,为了将离子送入贮尘部,通过由离子供应部产生的供应气流将离子送入贮尘部便可,无需如为了搬送尘埃而由抽吸源产生的抽吸气流那样强的气流便可。因此,离子供应部能够被构成为以比抽吸源的消耗电力更小的消耗电力来产生供应气流。因此,为了获得对尘埃的消臭效果,即使离子供应部长时间工作,集尘装置的消耗电力量也不会变得过大。

在上述的构成中,集尘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部,控制抽吸源、离子供应部以及离子发生部。控制部可以被构成为在使抽吸源停止后使离子供应部及离子发生部工作。

根据上述的构成,控制部在使抽吸源停止后使离子供应部及离子发生部工作,因此,离子供应部及离子发生部不与抽吸源同时工作。因此,能够抑制集尘装置的消耗电力量的峰值。

在上述的构成中,集尘装置还可以包括:尘埃流道,以使抽吸气流流往贮尘部的方式连接于贮尘部;以及,离子流道,以让供应气流流动的方式从离子供应部延伸设置。离子流道可以以使供应气流从离子流道经由尘埃流道的局部而流入贮尘部的方式连接于尘埃流道。

根据上述的构成,离子流道以使供应气流从离子流道经由尘埃流道的局部而流入贮尘部的方式连接于尘埃流道,因此,用于供应离子到贮尘部的流道的一部分能够利用尘埃流道。因此,与使离子流道独立于尘埃流道地连接于贮尘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集尘装置小型化。

在上述的构成中,集尘装置还可以包括:尘埃流道,以使抽吸气流流往贮尘部的方式连接于贮尘部;离子流道,以让供应气流流动的方式从离子供应部延伸设置;以及,阀体,开闭离子流道。离子流道可以以使供应气流从离子流道经由尘埃流道的局部而流入贮尘部的方式连接于尘埃流道。阀体可以被构成为在离子供应部未工作时被保持在封闭离子流道的闭位置,而在离子供应部工作时基于供应气流而位移到打开离子流道的开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抽吸源在离子供应部工作之前工作,抽吸气流在尘埃流道中流动。虽然离子流道连接于尘埃流道,但此时离子流道基于阀体而被封闭。因此,抽吸气流不会流入离子流道而能够流入贮尘部。此后,如果离子供应部工作,则处于闭位置的阀体基于供应气流而位移到开位置,供应气流经由离子流道而能够到达贮尘部。

在上述的构成中,集尘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部,控制抽吸源、离子供应部以及离子发生部。控制部可以被构成为以比让抽吸源工作而设定的时间长的时间来使离子供应部及离子发生部工作。

根据上述的构成,控制部以比用于使抽吸源工作的时间长的时间使离子供应部及离子发生部工作,因此,能够以比较长的时间供应离子给贮尘部。如果离子在长时间被供应到贮尘部,则贮尘部内的尘埃能够基于离子而被消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能够良好地适用于被用于清洁作业的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2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