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便于控制的注胶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便于控制的注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控制的注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注胶设备的注胶阀通常采用活塞式注射阀,活塞式注射阀的阀门是通过活塞的反向运动来分别实现供胶和注胶,因此注胶是不连续的,导致注胶效率低下。

市面有出现一些连续供胶的注射阀门,在活塞上设置双向通道来连通活塞两侧的腔体,并通过活塞杆相对于活塞运动来控制调节胶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连续的供胶。但是,为了控制注胶的效果,供胶的流量通常不会太大,因此注胶设备的注射阀门一般较小,这种结构使得活塞的结构很复杂,且活塞和活塞杆的配合部分是在不可见的缸体内部,控制难度大,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控制的注胶装置,简化活塞的结构,便于控制胶液的流向且控制精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控制的注胶装置,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腔的活塞以及设置在缸体一端的切换阀,该注胶装置还设有注胶通道、供胶通道和切换通道,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容积增大或者缩小,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所述注胶通道,所述切换阀的切换阀芯设置在所述切换通道内,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切换阀芯的动作而选择性地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或者连通于所述供胶通道;

当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增大时,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随之减小,所述切换阀使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于供胶通道来实现供胶,所述第二腔室的胶液被挤出到所述注胶通道从而实现注胶;

当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减小时,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随之增大,且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变化值大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变化值,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胶液通过切换通道排出到第二腔室,一部分留在所述第二腔室以向第二腔室供胶,另一部分流到所述注胶通道来实现注胶。

进一步地,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塞,所述活塞杆设有中心盲孔和侧向通孔,所述中心盲孔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延伸且其孔底部位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侧向通孔位于所述中心盲孔的孔底部并与所述中心盲孔连通,当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减小时,第二腔室内的胶液通过侧向通孔被挤出到所述中心盲孔,从而所述中心盲孔形成所述注胶通道的一部分,侧向通孔形成所述注胶通道的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所述切换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远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所述供胶通道的端部位于所述切换通道的中部,所述供胶通道和所述切换通道的连接处形成三通部,该三通部包括连通于第一腔室的第一通口、连通于第二腔室的第二通口、以及连通于供胶通道的第三通口,所述切换阀的切换阀芯使第一通口选择性地连通第二通口或者第三通口,从而实现第一腔室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或者所述供胶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外的阀体,所述切换阀芯设有切换孔,所述切换阀芯在所述阀体的驱动下旋转,所述切换孔的一端始终连通于第一通口,所述切换孔的另一端随着切换阀芯的旋转而连通于第二通口或者第三通口,从而第一通口选择性地连通第二通口或者第三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部是横截面为T字型的通槽,其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通槽和纵向通槽,横向通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第三通口,纵向通槽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一通口,所述切换孔通过所述切换阀芯旋转180°来实现该切换孔连通于第二通口或者第三通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所述活塞固定连接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缸体驱动机构,所述缸体驱动机构与缸体连接并驱动缸体沿着所述活塞杆轴向平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增大或者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横截面积比为2:1。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将控制胶体流向的切换通道及切换阀设置在缸体的内腔以外,从而简化活塞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还能降低切换阀的控制难度,提高注胶控制的精度,进而提高注胶工作的可靠性。

2、通过缸体沿着活塞杆轴向平移来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容积变化,且无论缸体是正向平移还是反向平移,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其中之一是处在容积变小而挤出胶体的状态,从而实现不间断注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塞杆立体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腔室的容积增大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腔室的容积减小状态的剖视图。

其中:1缸体、2活塞组件、21活塞、22活塞杆、221中心盲孔、222侧向通孔、3切换阀、31切换阀芯、311切换孔、32阀体、4机架、41机架连接件、5电机、51输出轴、6供胶连接件、7滑轨、8滑块;

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200注胶通道、300供胶通道、400切换通道、501第一通口、502第二通口、503第三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便于控制的注胶装置,包括缸体1、活塞组件2以及设置在缸体1一端的切换阀3,活塞组件2包括设置在缸体1内的活塞21和穿设于缸体1侧壁的活塞杆22,且活塞杆22的一端与活塞21固定连接。活塞21将缸体1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且缸体1和活塞21相对运动使得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增大或者缩小。该注胶装置还设有注胶通道200、供胶通道300和切换通道400,第二腔室102连通于注胶通道200,切换阀3的切换阀芯31设置在切换通道400内,第一腔室101通过切换阀3的动作而选择性地连通于第二腔室102或者连通于供胶通道300。注胶通道200用于将缸体1内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胶液导出到注胶通道200的出口而实现注胶,供胶通道300用于连接供胶容器,并将供胶容器内的胶液导入到缸体1的内腔而实现供胶,切换通道400用于与切换阀配合来切换第一腔室101的胶液流向。

参阅图1-4所示,活塞杆22沿图示的左右方向布置,其右端与活塞21固定连接,其左端通过机架连接件41与机架4形成固定连接。活塞杆22设有中心盲孔221和侧向通孔222,中心盲孔221沿活塞杆22的轴向延伸且其孔底部位于活塞杆22的右端,侧向通孔222位于中心盲孔221的孔底部并与中心盲孔221连通,当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减小时,第二腔室102内的胶液通过侧向通孔222被挤出到中心盲孔221,从而中心盲孔221形成注胶通道200的一部分,侧向通孔222形成注胶通道200的入口。机架连接件41设有通孔,机架连接件41的通孔形成注胶通道200的出口。

参阅图4所示,切换通道400的一端位于第一腔室101的远离第二腔室102的一端,切换通道40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腔室102的远离第一腔室101的一端,从而切换通道400将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连通,从而胶液能够在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之间流动。供胶通道300的端部位于切换通道400的中部,供胶通道300和切换通道400的连接处形成三通部,该三通部是横截面为T字型的通槽,其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通槽和纵向通槽,纵向通槽的端部形成第一通口501,横向通槽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通口502和第三通口503,第一通口501连通于第一腔室,第二通口502连通于第二腔室,第三通口503连通于供胶通道300。切换阀3还包括设置在缸体1外的阀体32,阀体用于驱动切换阀芯31旋转,切换阀芯31设有L形的切换孔311,切换阀芯31在阀体32的驱动下绕着第一通口501的轴向旋转时,切换孔311的一端始终连通于第一通口501,切换孔311的另一端随着切换阀芯31的旋转而连通于第二通口502或者第三通口503。本例中,第二通口502和第三通口503同轴,因此切换阀芯旋转180°即可实现第一通口501选择性地连通于第二通口502或者第三通口503,从而实现第一腔室101选择性地连通第二腔室102或者供胶通道300。

参阅图4所示,缸体1和机架4通过缸体驱动机构连接,并在缸体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活塞杆22的轴向平移,形成缸体1和活塞组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增大或者缩小。本例中,缸体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电机51的输出轴511与供胶连接件6固定连接,且电机5的输出轴51是沿其轴向平移的方式输出动力。供胶连接件6与缸体1及切换阀3的阀体32形成固定连接,从而电机5的输出轴51平移能够带动缸体1、供胶连接件6及切换阀3平移。为了使缸体1的移动更稳定,在缸体1的中部和机架4之间设置滑轨7和滑块8,滑轨7固定在机架4上,滑块8固定连接于缸体1,从而使缸体1沿着滑轨7的延伸方向移动。且活塞杆轴向、电机输出轴的轴向、滑轨的延伸方向三者之间是平行的。

供胶连接件6内设有L型孔,供胶连接件6通过该L型孔的一端连接于供胶容器,供胶连接件6还通过L型孔的另一端连接于切换通道400,从而该L型孔形成供胶通道300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缸体1注胶量稳定,应控制缸体1以相对均匀的速度移动,又由于第一腔室101容积减小时有一部分胶体留在第二腔室102内填充第二腔室102增大的容积,因此在缸体1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腔室101的容积变化量应等于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变化量的两倍。最后,缸体1的内腔是圆柱形空腔,即沿着缸体1的轴向,其内腔在任一位置的横截面是不变的,为了实现上述的容积变化量两倍的关系,第一腔室101的横截面积应等于第二腔室102的横截面积的两倍,即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横截面积比为2:1。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参阅图5所示,在图示方向上,缸体1在电机5的驱动作用下向右移动,第一腔室101的容积增大,且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减小,切换阀芯31旋转使切换孔311朝向右侧,使第一腔室101连通于供胶通道300来实现供胶,与此同时,由于第二腔室102容积减小,第二腔室102的胶液通过侧向通孔222被挤出到注胶通道200从而实现注胶。

参阅图6所示,在图示方向上,缸体1在电机5的驱动作用下向左移动,第一腔室101的容积减小,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增大,且第一腔室101的容积变化值大于第二腔室102的容积变化值,切换阀芯31旋转使切换孔311朝向左侧,使第一腔室101通过切换通道400连通于第二腔室102,第一腔室101内的胶液通过切换通道400排出到第二腔室102,一部分填充第二腔室102增大的容积以向第二腔室102供胶,另一部分通过侧向通孔222流到注胶通道200来实现注胶。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其余未说明部分为现有技术,且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