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轿厢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运行设备之一,而电梯运行的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安全性,电梯安全运行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轿厢意外移动主要体现在开锁区内、在开门状态下出现的轿厢移动。轿厢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驱动系统还是主机中的任意元件故障,或因操作失误,都将导致轿厢意外移动,对乘坐人员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应设置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通过设置轿厢或操作系统等方式,使意外移动故障得到有效预防,减轻电梯事故风险。该装置运行的主要目标为:当电梯轿门开启时,启动保护装置,当轿门关闭时保护装置能够继续运行,直至电梯停止。该装置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挽救性功能,前者可避免轿厢意外移动,后者可在意外移动时及时制停轿厢。该装置的技术原理为:当轿门开启后,乘坐人员进入轿厢之中,此时,该装置的功能启动,通过传感器信号控制的方式,使轿厢可靠的固定在电梯导轨上,以免轿厢发生意外移动。在轿门关闭后,传感器将启动信号复位轿厢保护装置,然后,轿厢继续运行,使轿门与保护装置能够同步运行,达到实时保护的效果。但现有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制动器的减速行程较长,导致其制动速度较慢,感应器传递至轿厢驱动部件的速度也随之降低,容易导致轿厢驱动部件未能及时停止工作,轿厢发生移动的机率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制动器的减速行程较长,导致其制动速度较慢,感应器传递至轿厢驱动部件的速度也随之降低,容易导致轿厢驱动部件未能及时停止工作,轿厢发生移动的机率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用于夹紧钢丝绳,包括侧板、固定板、上行刹停机构、下行刹停机构、传动部件和感应部件,所述侧板至少设置有两块,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一块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侧板上,所述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板抵接;所述钢丝绳位于固定板与上行刹停机构之间,和/或下行刹停机构之间;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与上行刹停机构抵接,和/或下行刹停机构抵接,所述感应部件的一端贴近传动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上行发生意外移动时,传动部件动作,传动部件推动上行刹停机构转动,使得上行刹停机构的一端与固定板抵接,钢丝绳被夹紧,且钢丝绳被夹紧的过程中,下行刹停机构与钢丝绳抵接时,其在钢丝绳下移拉力的作用下,其一端被快速拉至与钢丝绳抵紧;同时,传动部件推动上行刹停机构时,传动部件与感应部件抵接,感应部件传递电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轿厢驱动部件停止工作,轿厢停止移动。当轿厢下行发生意外移动时,传动部件动作,传动部件推动下行刹停机构转动,使得下行刹停机构的一端与固定板抵接,钢丝绳被夹紧,且钢丝绳被夹紧的过程中,下行刹停机构与钢丝绳抵接时,其在钢丝绳上移拉力的作用下,其一端被快速拉至与钢丝绳抵紧;同时,传动部件推动下行刹停机构时,传动部件与感应部件抵接,感应部件传递电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轿厢驱动部件停止工作,轿厢停止移动。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摆动的方式刹停钢丝绳,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夹紧钢丝绳中,不仅能够受到传动部件传递的推力,还能够受到钢丝绳的牵引力,如此,不仅加快了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与钢丝绳抵紧的速度,还提高感应部件感应到轿厢意外移动的信号速率,及时反馈信号至控制系统。

可选的,所述上行刹停机构包括第一刹停部件、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刹停部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件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套接有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端与第一支撑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上行发生意外移动时,上行刹停机构工作,传动部件推动第二支撑部件转动,第二支撑部件带动第一刹停部件摆动,第一刹停部件带动第一支撑部件转动,第一刹停部件与钢丝绳抵紧,同时,第一支撑部件转动并对第一弹性部件输出扭矩,第一弹性部件受力发生形变;当故障解除后,传动部件撤离推力,第一支撑部件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下转动,第一支撑部件带动第一刹停部件脱离钢丝绳,第二支撑部件复位,从而实现轿厢上行的快速刹停以及故障解除后的自动复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第一固定轴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轴,且与所述第一固定轴滑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停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套接于第一固定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轴配合第一支撑杆,共同辅助第二支撑部件带动第一刹停部件摆动抵紧钢丝绳,实现刹停,能够提高刹停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一固定轴上,能够保持较为平缓的摆动速度,提高第一刹停部件摆动复位时的平缓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第二固定轴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穿设于第二固定轴,且与所述第二固定轴滑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停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分别套接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部件推动第二固定轴转动,第二固定轴带动第二支撑杆转动,第二支撑杆带动第一刹停部件摆动,实现刹停,且摆动过程中,上行的钢丝绳对第一刹停部件施加拉力,使得第一刹停部件沿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的轴向方向上的摆动速度加快,从而缩小钢丝绳的制动行程;另外,第二弹性部件所具有的弹性行程,能够缓冲第一刹停部件刹停钢丝绳过程中的冲击力,延长第一刹停部件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下行刹停机构包括第二刹停部件、第三支撑部件和第四支撑部件,所述第三支撑部件和第四支撑部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三支撑部件和第四支撑部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刹停部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支撑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件抵接;所述第四支撑部件上套接有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下行发生意外移动时,下行刹停机构工作,传动部件推动第三支撑部件转动,第三支撑部件带动第二刹停部件摆动,第二刹停部件带动第四支撑部件转动,第二刹停部件与钢丝绳抵紧,同时,第四支撑部件转动并对第三弹性部件输出扭矩,第三弹性部件受力发生形变;当故障解除后,传动部件撤离推力,第四支撑部件在第三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下转动,第四支撑部件带动第二刹停部件脱离钢丝绳,第三支撑部件复位,从而实现轿厢下行的快速刹停以及故障解除后的自动复位。

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撑部件包括第三固定轴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穿设于第三固定轴,且与所述第三固定轴滑移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上套接有第四弹性部件,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部件推动第三固定轴转动,第三固定轴带动第三支撑杆转动,第三支撑杆带动第二刹停部件摆动,实现刹停,且摆动过程中,下行的钢丝绳对第二刹停部件施加拉力,使得第二刹停部件沿第三固定轴的轴向方向上的摆动速度加快,从而缩小钢丝绳的制动行程;另外,第四弹性部件所具有的弹性行程,能够缓冲第二刹停部件刹停钢丝绳过程中的冲击力,延长第二刹停部件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第四支撑部件包括第四固定轴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套接于第四固定轴上;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穿设于第四固定轴,且与所述第四固定轴滑移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上也套接有所述第四弹性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固定轴配合第四支撑杆,共同辅助第三支撑部件带动第二刹停部件摆动抵紧钢丝绳,实现刹停,能够提高刹停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第三弹性部件设置在第四固定轴上,能够保持较为平缓的摆动速度,提高第二刹停部件摆动复位时的平缓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摩擦片,所述固定摩擦片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刹停部件与固定摩擦片抵接,和/或所述第二刹停部件与固定摩擦片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摩擦片耐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特性来刹停钢丝绳,能够缩短制动行程,延长整体制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刹停部件包括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固定摩擦片抵接;所述第二刹停部件包括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分别与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固定摩擦片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配合,和/或第二摩擦片配合,实现钢丝绳的刹停,且摩擦片与摩擦片之间配合刹停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上分别设置有增力部,所述钢丝绳均与增力部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力部可以增加钢丝绳与固定摩擦片、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缩小制动行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上行刹停机构、下行刹停机构、传动部件和感应部件,利用摆动的方式刹停钢丝绳,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夹紧钢丝绳中,不仅能够受到传动部件传递的推力,还能够受到钢丝绳的牵引力,如此,不仅加快了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与钢丝绳抵紧的速度,还提高感应部件感应到轿厢意外移动的信号速率,及时反馈信号至控制系统。

2.通过设置第一刹停部件、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和第一弹性部件,能够实现轿厢上行的快速刹停以及故障解除后的自动复位。

3.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轴、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固定轴配合第一支撑杆,共同辅助第二支撑部件带动第一刹停部件摆动抵紧钢丝绳,实现刹停,能够提高刹停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一固定轴上,能够保持较为平缓的摆动速度,提高第一刹停部件摆动复位时的平缓度。

4.通过设置第二弹性部件,能够缓冲第一刹停部件刹停钢丝绳过程中的冲击力,延长第一刹停部件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5.通过设置第二刹停部件、第三支撑部件、第四支撑部件和第三弹性部件,能够实现轿厢下行的快速刹停以及故障解除后的自动复位。

6.通过设置摩擦片,能够缩短制动行程,延长整体制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7.通过设置增力部,能够增加钢丝绳与固定摩擦片、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缩小制动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中上行、下行刹停机构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中第二弹性部件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中第一、第二刹停部件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6是图5的侧视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11、钢丝绳;2、固定板;21、固定摩擦片;22、增力部;3、上行刹停机构;31、第一刹停部件;32、第一支撑部件;320、第一固定轴;321、第一支撑杆;33、第二支撑部件;330、第二固定轴;331、第二支撑杆;4、下行刹停机构;41、第二刹停部件;42、第三支撑部件;420、第三固定轴;421、第三支撑杆;43、第四支撑部件;430、第四固定轴;431、第四支撑杆;5、传动部件;51、凸轮;510、凹部;511、凸部;52、凸杆;6、感应部件;61、感应端;7、第一弹性部件;8、第二弹性部件;81、第一垫圈;82、第二垫圈;83、第一碟形弹簧;9、第三弹性部件;10、第四弹性部件;100、第三垫圈;101、第四垫圈;102、第二碟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侧板1、固定板2、上行刹停机构3、下行刹停机构4、传动部件5和感应部件6,侧板1至少设置有两块,固定板2的两端分别与一块侧板1固定连接;上行刹停机构3和下行刹停机构4分别转动安装于侧板1上,上行刹停机构3和下行刹停机构4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板2抵接;钢丝绳11位于固定板2与上行刹停机构3之间,和/或下行刹停机构4之间;传动部件5的一端与侧板1转动连接,传动部件5的一端与上行刹停机构3抵接,和/或下行刹停机构4抵接,感应部件6的一端贴近传动部件5。

参见图2和图3,具体地,传动部件5包括凸轮51、凸轮51转轴和电梯提拉机构,凸轮51转轴转动安装于侧板1上,凸轮51固定套接于凸轮51转轴上,凸轮51具有凹部510,感应部件6的一端贴近其凹部510或感应部件6的感应端61位于其凹部510内;电梯提拉机构的传动端与凸轮51转轴固定连接;电梯提拉机构用于驱动凸轮51转动;本实施例中,电梯提拉机构为上梁上装式提拉机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梯提拉机构可以为上梁下装式提拉机构、下梁式提拉机构和独立式提拉机构等。

上梁上装式提拉机构包括上梁上装式提拉部件、电动触发装置以及两个安全钳,每个安全钳分别设有侧板1、提拉杆和可活动的楔块,提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并转动设置在侧板1上,提拉杆的另一端抵接楔块;上梁上装式提拉部件包括位于安全钳外部的短杆、长杆、联动杆和驱动弹簧,其中一个安全钳上的旋转轴固定连接长杆,长杆的一端和短杆的一端分别与联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短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安全钳上的旋转轴固定连接,长杆的另一端连接电动触发装置,驱动弹簧套接在联动杆上且驱动弹簧的一端与联动杆固定连接,驱动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有长杆的安全钳固定连接。电梯运行超速后,电梯控制装置控制电磁铁失电,电磁铁消磁,衔铁块与电磁铁分离;同时,原本被压缩的驱动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联动杆运动,使得长杆和短杆分别以其安装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带动提拉杆托起楔块,安全钳动作;具体地,旋转轴与凸轮51固定连接。

参见图2和图3,上行刹停机构3包括第一刹停部件31、第一支撑部件32和第二支撑部件33,第一支撑部件32和第二支撑部件33分别转动安装于侧板1上,第一支撑部件32和第二支撑部件3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刹停部件31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部件33的一端与凸轮51抵接;具体地,凸轮51上焊接有凸杆52,凸杆52与第二支撑部件33的一端抵接。

参见图2和图3,感应部件6包括感应开关本体和感应头,感应头滑动安装于感应开关本体上;具体地,感应开关具体为磁感应开关,感应头为感应端61;感应头的一端贴近其凹部510或感应部件6的感应端61位于其凹部510内;感应开关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轿厢发送意外移动的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根据信号控制轿厢驱动部件停止工作,从而实现紧急刹停;本实施例中,磁感应开关为UKS开关。

参见图1和图2,第一支撑部件32包括第一固定轴320和第一支撑杆321,第一固定轴320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21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轴320,且与第一固定轴320滑移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刹停部件31转动连接。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第一固定轴320上套接有第一弹性部件7,第一弹性部件7一端与第一支撑部件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侧板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7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参见图1和图2,具体地,第一弹性部件7具体为第一扭簧,第一扭簧一端与侧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轴320固定连接;第一扭簧用于为第一固定轴320提供反作用力。

参见图1和图2,第二支撑部件33包括第二固定轴330和第二支撑杆331,第二固定轴330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转动连接,且第二固定轴330的一端与凸轮51上的凸杆52抵接;第二支撑杆331一端穿设于第二固定轴330,且与第二固定轴330滑移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刹停部件31转动连接。

参见图2和图3,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321和第二支撑杆331上分别套接有第二弹性部件8,第二弹性部件8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参见图2和图3,具体地,第二弹性部件8具体为第一垫圈81、第二垫圈82和若干第一碟形弹簧83,第一垫圈81套接于第一支撑杆321上,和/或套接于第二支撑杆331上;且第一垫圈81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21和第二支撑杆331螺纹连接;第二垫圈82套接于第一支撑杆321上,和/或套接于第二支撑杆331上;且第二垫圈82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21和第二支撑杆331滑移连接;第二垫圈8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轴320抵接,和/或与第二固定轴330抵接;若干第一碟形弹簧83均套接于第一垫圈81和第二垫圈82之间;通过转动第一垫圈81,推动若干第一碟形弹簧83滑移,从而调节若干第一碟形弹簧83之间的压力,使得若干第一碟形弹簧83保持较好的缓冲效果;另外,利用碟形弹簧所具有的高荷载能力、较大的变形能力、高的刚度和回弹力,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回弹效果,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参见图1和图2,下行刹停机构4包括第二刹停部件41、第三支撑部件42和第四支撑部件43,第三支撑部件42和第四支撑部件43分别转动安装于侧板1上,第三支撑部件42和第四支撑部件4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刹停部件41转动连接,且第三支撑部件42的一端与凸轮51抵接;具体地,第三支撑部件42的一端与凸轮51上的凸杆52抵接。

参见图1和图2,第三支撑部件42包括第三固定轴420和第三支撑杆421,第三固定轴420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转动连接,第三固定轴420的一端与凸轮51上的凸杆52抵接;第三支撑杆421的一端穿设于第三固定轴420,且与第三固定轴420滑移连接。

参见图1和图2,第四支撑部件43包括第四固定轴430和第四支撑杆431,第四固定轴430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杆431的一端穿设于第四固定轴430,且与第四固定轴430滑移连接。

参见图5,进一步地,第四固定轴430上套接有第三弹性部件9,第三弹性部件9一端与侧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部件43固定连接;第三弹性部件9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参见图5,具体地,第三弹性部件9具体为第二扭簧,第二扭簧一端与侧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固定轴430固定连接;第二扭簧用于为第四固定轴430提供反作用力。

参见图6,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31上分别套接有第四弹性部件10,上套接有第四弹性部件10,第四弹性部件10具有一定地弹性行程。

参见图6,具体地,第四弹性部件10具体为第三垫圈100、第四垫圈101和若干第二碟形弹簧102,第三垫圈100套接于第三支撑杆421上,和/或套接于第四支撑杆431上;且第三垫圈100分别与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31螺纹连接;第四垫圈101套接于第三支撑杆421上,和/或套接于第四支撑杆431上;且第四垫圈101分别与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31滑移连接,第四垫圈101的一端与第三固定轴420抵接,和/或与第四固定轴430抵接;若干第二碟形弹簧102均套接于第三垫圈100和第四垫圈101之间;通过转动第三垫圈100,推动若干第二碟形弹簧102滑移,从而调节若干第二碟形弹簧102之间的压力,使得若干第二碟形弹簧102保持较好的缓冲效果。

参见图6,固定板2上设置有固定摩擦片21,固定摩擦片21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第一刹停部件31与固定摩擦片21抵接,和/或第二刹停部件41与固定摩擦片21抵接。

参见图6,第一刹停部件31包括第一摩擦片,第一摩擦片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21、第二支撑杆3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摩擦片与固定摩擦片21抵接。

参见图6,第二刹停部件41包括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分别与第三支撑杆421、第四支撑杆4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摩擦片与固定摩擦片21抵接。

参见图6,另外,摩擦片具有耐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特性,利用摩擦片的特性来刹停钢丝绳11,能够缩短制动行程,延长整体制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见图4,进一步的,固定摩擦片21、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上分别设置有增力部22,钢丝绳11均与增力部22适配。

参见图4,具体地,增力部22具体为线性凹槽,线性凹槽与钢丝绳11适配,线性凹槽能够增加钢丝绳11与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缩短制动钢丝绳11的行程。

本申请的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轿厢上行发生意外移动时,传动部件5动作,旋转轴带动凸轮51转动,凸轮51上的凸杆52推动上行刹停机构3转动,第二固定轴330在凸轮51的推动下转动,第二固定轴330带动第二支撑杆331转动,第二支撑杆331带动第一刹停部件31摆动,第一摩擦片与钢丝绳11、固定摩擦片21抵接,钢丝绳11在第一摩擦片和固定摩擦片21的作用下被抵紧;同时,第一固定轴320在第一摩擦片的带动下转动,第一弹性部件7受力发生形变,第一支撑杆321、第二支撑杆331上的第二弹性部件8均受力发生形变;凸轮51转动时,其凸部511推动感应部件6的感应端61,感应开关发送电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轿厢驱动部件停止工作,轿厢停止移动。

当轿厢下行发生意外移动时,传动部件5动作,旋转轴带动凸轮51转动,凸轮51上的凸杆52推动下行刹停机构4转动,第三固定轴420在凸轮51的推动下转动,第三固定轴420带动第二支撑杆331转动,第三支撑杆421带动第二刹停部件41摆动,第二摩擦片与钢丝绳11、固定摩擦片21抵接,钢丝绳11在第二摩擦片和固定摩擦片21的作用下被抵紧;同时,第四固定轴430在第二摩擦片的带动下转动,第三弹性部件9受力发生形变,第三支撑杆421、第四支撑杆431上的第四弹性部件10均受力发生形变;凸轮51转动时,其凸部511推动感应部件6的感应端61,感应开关发送电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轿厢驱动部件停止工作,轿厢停止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摆动的方式刹停钢丝绳,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夹紧钢丝绳中,不仅能够受到传动部件传递的推力,还能够受到钢丝绳的牵引力,如此,不仅加快了上行刹停机构和下行刹停机构与钢丝绳抵紧的速度,还提高感应部件感应到轿厢意外移动的信号速率,及时反馈信号至控制系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零序分量高阶差分变换的馈线出口处单相接地暂态量保护方法
  • 一种基于暂态扰动的配网电缆早期故障识别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 一种基于间断性接地故障暂态量的馈线绝缘老化在线预警系统及方法
  • 一种基于零序分量高阶差分变换的馈线出口处单相接地暂态量保护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5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