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3:00


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采血装置是一种医用采血器械,在各医疗机构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大量使用。医用采血装置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以分为采血笔和一次性采血器两大类。采血笔是一种笔式医用采血器件,通常情况下采血笔与采血针配套使用,采血笔相当于手枪可多次重复使用,而采血针相当于子弹,为了安全只能一次性使用。而一次性采血器自带采血针和弹射机构,并以其体积小、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为特色深受医护人员和病人欢迎。

多年来,采血笔和一次性采血器一直处于不断改进和发展之中,其中,如何能够减轻针体刺入人体皮肤时的疼痛感,始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专利号:CN103300867A公开了一种出针孔带缓冲装置的采血装置,为了减少穿刺时的针尖抖动,在出针孔内侧专门设置了缓冲装置。尽管这种设计可以带来一定的缓冲效果,但存在的不足是:第一,需要另外零部件,导致结构复杂化;第二,在穿刺采血时对采血针没有导正效果,也容易引起针尖抖动。

又如专利号:CN104068866B公开的一种防止采血针抖动的采血笔笔帽,该专利技术方案对防止采血针抖动具有积极效果,但由于该专利结构的限制,穿刺前采血针头部受防拌弹片夹紧力约束而导正,而采血针尾部由于处在松弛状态,穿刺冲击时尾部因不平衡而产生摆动,最终造成针尖抖动。采血针的尾部不平衡是由笔帽前部的刚性限位内壁与柔性防拌弹片夹持配合形成。此外,该专利技术方案在采血针穿刺射击时缓冲效果差,容易产生二次穿刺,即采血针发射后由于弹簧带动来回做简谐振动,在一性穿刺基础上又产生了二次穿刺,加剧受用者的疼痛感。为此,如何防止二次穿刺同时减少采血针穿刺时的抖动是本发明方案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从而减少采血针穿刺时的抖动,同时防止二次穿刺发生,解决现有医用采血装置两者不能兼顾以及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包括一个用来穿刺采血的采血针以及一个与采血针配合且用来限制采血针弹射方向和距离的套管;所述采血针由针体和针柄连接构成,在待发射状态下针体头部的针尖从针柄的前端面伸出;所述套管头部外侧设有采血端面,采血端面上设有出针孔,在射击穿刺状态下针尖穿过出针孔刺出;所述套管头部设有弹性爪,弹性爪在数量上至少由两个组成,各弹性爪在套管头部周向上间隔分布,以此将套管头部布置成围绕出针孔分布的若干个栅栏式裂瓣,每个裂瓣部分由一个弹性爪形成,各个弹性爪爪头自周边向中心孔内腔方向弯折;所述套管头部内侧面相对于套管轴线设有导向斜面,在射击状态下各导向斜面与采血针外缘滑动配合,从而引导采血针弹射方向,采血针针柄的前端面撞击弹性爪时产生缓冲变形并限制采血针弹射距离。

其中,所述弹性爪在自由状态下以出针孔横截面为基准向内折转。

其中,所述弹性爪爪头的内侧也可围绕中心轴固定设置有凸起。

其中,所述两个相邻的弹性爪之间所对应的套管管壁上开设有分割槽。

其中,所述弹性爪在数量上至少由四个组成,所有弹性爪宽度按尺寸大小分为两组,两组弹性爪在套管头部周向上一隔一布置,其中,尺寸小的一组弹性爪爪头的内侧设有凸起,或者在自由状态下以出针孔横截面为基准向内折转。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方案所提供的装置中,为了减少采血针穿刺时的抖动,同时防止二次穿刺发生,本方案在套管头部设置至少两个弹性爪,各弹性爪在套管头部周向上间隔分布,同时在套管头部内侧面设有导向斜面。在采血针发射过程中,利用导向斜面来引导采血针的弹射方向,然后在采血针撞击时利用弹性爪的弹性起到缓冲作用,这种结构设计的组合既能有效防止针尖抖动,又能有效防止二次穿刺的现象发生,而且不需要增加额外零部件。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不仅能够有效减轻针体刺入人体皮肤时的疼痛感,而且还可以弱化采血针发射时的撞击力量以及撞击所发出的声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套管端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血针发射前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血针撞击弹性爪前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血针撞击弹性爪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套管弹性爪另一种方案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套管端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采血针发射前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采血针撞击弹性爪前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采血针撞击弹性爪后的剖视图;

1、套管;2、采血针;3、采血端面;4、出针孔;5、导向斜面;6、弹性爪;7、凸起;8、分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该导正装置包括一个用来穿刺采血的采血针2以及一个与采血针2配合且用来限制采血针2弹射方向和距离的套管1。

所述采血针2由针体和针柄连接构成,在待发射状态下针体头部的针尖从针柄的前端面伸出。所述套管1头部外侧设有采血端面3,采血端面3上设有出针孔4,如图3所示,在射击穿刺状态下针尖穿过出针孔4刺出。

以上结构对于采血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为了减少采血针穿刺时的抖动,同时防止二次穿刺发生,本发明的创新在于:如图1~4所示,在所述套管1头部设有弹性爪6,弹性爪6在数量上由四个组成,四个弹性爪6在套管1头部周向上间隔均匀分布,以此将套管1头部布置成围绕出针孔4分布的四个栅栏式裂瓣,每个裂瓣由一个弹性爪6形成。所述弹性爪6在自由状态下以出针孔4横截面为基准向内折转。所述套管1头部内侧面相对于套管1轴线设有导向斜面5,在射击状态下各导向斜面5与采血针2外缘滑动配合,从而引导采血针2弹射方向,采血针2针柄的前端面撞击弹性爪6时产生缓冲变形并限制采血针2弹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操作过程如下:

1、采血针发射前状态

参见图4所示,采血装置中的采血针2位于套管1内,并处于发射前状态,采血针2相对套管1处于定位锁定状态(图中未画出),采血针2后部还应有发射弹簧。

采血针撞击弹性爪前状态

参见图5所示,采血装置中的采血针2在发射弹簧推动下向前弹射,弹射过程中采血针2的针柄通过导向斜面9来引导弹射方向。图5中的弹性爪6旁的箭头表示弹性爪6爪头的变形方向。

采血针撞击弹性爪后状态

参见图4所示,采血装置中的采血针2在发射弹簧推动下继续向前弹射,直到采血针2的针柄前端面撞击弹性爪6的爪头。图4表示弹性爪6变形后的状态。

本发明在套管1的采血撞击端部采用栅栏式裂瓣设计,且撞击端部的各个弹性爪6爪头自周边向中心孔内折转,当采血针2撞击爪头时:

其中套管1头部内侧面所设的导向斜面5引导采血针2产生导正作用;

其中弹性爪6发生缓冲变形,起到阻尼效果,而且还可以弱化采血针2发射时的撞击力量以及撞击所发出的声响。

实施例2:

参见附图6~9所示,该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包括一个用来穿刺采血的采血针2以及一个与采血针2配合且用来限制采血针2弹射方向和距离的套管1。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在所述两个相邻的弹性爪6之间所对应的套管1管壁上开设有分割槽8,弹性爪6的根部较实施例1细,这样可以改变弹性爪6的弹性能力。由于弹性爪6根部所对应的套管1管壁上开设有分割槽8,使得在内外侧方向上具有弹性变形能力,见图9中所示套管1头部侧面的箭头。这种弹性力有利于采血针2在射击中的导正和缓冲。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情况以及变化作如下说明:

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套管1是一种概括性描述,对于采血笔来说指的是笔帽,对于一次性采血器来说指的是外壳的前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爪6爪头在自由状态下以出针孔4横截面为基准向内折转。如图7所示,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比如可以在弹性爪6爪头的内侧设有凸起7,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弹性爪6的数量为四个,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从理论上看至少两个弹性爪6就可以了。可以是三个、五个、六个,甚至更多,不做具体规定。另外,各弹性爪6在套管1头部周向上间隔均匀分布为最佳。各弹性爪6之间大小一致。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弹性爪6的弹性效果,所述弹性爪6在数量上至少由四个组成,所有弹性爪6宽度按尺寸大小分为两组,两组弹性爪6在套管1头部周向上一隔一布置,其中,尺寸小的一组弹性爪6爪头的内侧设有凸起7,或者在自由状态下以出针孔4横截面为基准向内折转。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采血笔的导正装置
  • 一种偏置导正及防二次穿刺的采血笔
技术分类

0612011214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