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机组装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30


一种电机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自动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组装装置是一种对小型电机进行拼装的机械装置。

目前,电机的组装是在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上,由多个流水线工人合作完成电机的组装工作;首先,由工人将转子嵌设至外壳内,之后通过流水线传递至另一批工人处,并由该批工人将端盖安装至外壳的端部,从而完成电机的组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流水线的工作方式需要通过较多的劳动力来完成,而每个工人的工作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组装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机组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组装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盘和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转动驱动件,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用于固定外壳的操作块,所述支撑台的外侧依次环绕设置有外壳上料装置、转子上料装置和端盖上料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首先会在外壳上料装置上进行上料,从而被移动至操作块上,之后,转子将会在转子上料装置的作用下而被插设至外壳内,再之后,端盖将会在端盖上料装置的作用下被安装至外壳的端部,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组装;由于电机的组装过程通过外壳上料装置、转子上料装置和端盖上料装置自动完成,即实现了自动化的组装,因此电机能够得到不停的组装,所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外壳上料装置包括用于运输外壳的外壳传送组件、用于将外壳移动至指定位置的外壳位移组件和用于将指定位置处的外壳移动至操作块上的外壳机械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将会由外壳传送组件实现自动化上料,接着外壳会由外壳位移组件被移动至指定位置,再通过外壳机械手组件实现精准地自动化上料。

可选的,所述转子上料装置包括用于运输转子的转子传送组件和用于将转子插设至外壳内的转子机械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子将会在转子传送组件的工作下实现自动上料,即自动被运输至转子机械手组件的可操作位置处,之后,转子机械手组件将会对转子进行精准的抓取并自动完成将转子插设至外壳内。

可选的,所述端盖上料装置包括用于运输端盖的端盖传送组件、用于将端盖移动至指定位置的端盖位移组件和用于将指定位置处的端盖安装于外壳端部的端盖机械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将会在端盖传送组件的作用下自动实现上料,之后,由端盖位移组件将端盖移动至端盖机械手组件可操作的位置处,再之后,由端盖机械手组件将端盖安装至外壳的端部,从而实现端盖的自动化安装。

可选的,所述端盖上料装置和外壳上料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操作块内安装完成的电机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导向盘和用于将安装完成后的电机移动至回收导向盘上的回收机械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机械手组件将会自动且精准地抓取安装完成的电机,并将安装完成电机放置于回收导向盘内,从而实现对安装完的电机的自动化回收。

可选的,所述操作块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杆和锁紧弹簧,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供外壳插设的操作固定槽,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且靠近转盘中心的一侧开设有锁紧插槽,所述操作块上且位于锁紧插槽的底部设置有锁紧滑移槽,所述锁紧滑移槽的一端与操作固定槽相通,所述锁紧滑移槽的另一端与锁紧插槽相通,所述锁紧杆滑移于锁紧滑移槽内,所述锁紧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锁紧杆伸于锁紧插槽内的端部,所述锁紧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锁紧插槽远离操作固定槽的槽壁上,所述锁紧杆伸于锁紧插槽内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向上伸出锁紧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在被插设至操作固定槽内之后,锁紧杆将会在锁紧弹簧的作用下,被抵紧至外壳的表面,从而对外壳进行固定,这样,电机在安装的过程中,外壳便会始终得到固定,从而提高了电机安装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操作盖板,所述操作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操作固定槽相通的盖板固定槽,所述操作盖板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与锁紧插槽相通的盖板限位槽,所述拨动杆穿过盖板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盖板对操作块的内部进行了遮挡,从而减少了外界粉尘对锁紧件的污染,从而延长了锁紧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转盘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固定板,所述转盘上竖直贯穿开设有转动通孔,所述支撑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穿线管,所述穿线管穿过转动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支撑台,所述支撑固定板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有开启装置,其中一所述开启装置位于支撑固定板上表面靠近外壳上料装置的一侧,另一所述开启装置位于支撑固定板上表面靠近回收装置的一侧,所述开启装置包括开启气缸和开启杆,所述开启气缸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开启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开启气缸活塞杆的一端,所述开启杆的另一端伸于拨动杆靠近操作固定槽的一侧,且所述开启杆靠近拨动杆的端部向下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在插设至操作固定槽内以及从操作固定槽内取出前,通过启动开启装置,能够拉动拨动杆,从而使得锁紧杆脱离与外壳的抵紧,因此方便了外壳的安装以及拆卸;另外避免了外壳被锁紧杆端部刮伤,即保护了外壳。

可选的,所述支撑固定板的上表面还相对设置有用于夹紧外壳的夹紧装置,其中一所述夹紧装置位于支撑固定板上表面靠近转子上料装置的一侧,另一所述夹紧装置位于支撑固定板上表面靠近端盖上料装置的一侧,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气缸和相对设置的夹紧杆,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可拆卸连接有夹紧齿条,两所述夹紧杆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夹紧齿轮,两所述夹紧齿轮分别位于夹紧齿条的两侧,且两所述夹紧齿轮均啮合于夹紧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转子以及端盖的安装前,启动夹紧气缸,夹紧气缸将会带动夹紧齿条移动,从而使得与夹紧齿条啮合的夹紧齿轮转动,这样两夹紧杆便会夹持住外壳,从而对外壳进行定位以及加固,所以提高了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外壳首先会在外壳上料装置上进行上料,从而被移动至操作块上,之后,转子将会在转子上料装置的作用下而被插设至外壳内,再之后,端盖将会在端盖上料装置的作用下被安装至外壳的端部,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组装;由于电机的组装过程通过外壳上料装置、转子上料装置和端盖上料装置自动完成,即实现了自动化的组装,因此电机能够得到不停的组装,所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外壳在被插设至操作固定槽内之后,锁紧杆将会在锁紧弹簧的作用下,被抵紧至外壳的表面,从而对外壳进行固定,这样,电机在安装的过程中,外壳便会始终得到固定,从而提高了电机安装时的稳定性。

3.在进行转子以及端盖的安装前,启动夹紧气缸,夹紧气缸将会带动夹紧齿条移动,从而使得与夹紧齿条啮合的夹紧齿轮转动,这样两夹紧杆便会夹持住外壳,从而对外壳进行定位以及加固,所以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动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壳上料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子上料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端盖上料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台;2、转动装置;21、转盘;211、驱动管;2111、从动齿轮;22、转动驱动件;221、主动齿轮;3、外壳上料装置;31、外壳传送组件;32、外壳位移组件;321、外壳位移主气缸;322、外壳位移副气缸;3221、外壳活动板;32211、外壳活动槽;33、外壳机械手组件;331、外壳机械手主气缸;3311、外壳机械手支撑板;332、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1、外壳夹紧件;4、转子上料装置;41、转子传送组件;42、转子机械手组件;421、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1、转子机械手支撑板;422、转子机械手副气缸;5、端盖上料装置;51、端盖传送组件;52、端盖位移组件;521、端盖位移主气缸;522、端盖位移副气缸;5221、端盖活动板;5222、端盖活动槽;53、端盖机械手组件;531、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1、端盖机械手支撑板;532、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1、端盖夹紧件;6、操作块;61、操作固定槽;62、锁紧插槽;63、锁紧滑移槽;7、锁紧件;71、锁紧杆;711、拨动杆;72、锁紧弹簧;8、操作盖板;81、盖板固定槽;82、盖板限位槽;9、支撑固定板;91、穿线管;92、开启装置;921、开启气缸;922、开启杆;93、夹紧装置;931、夹紧气缸;9311、夹紧齿条;932、夹紧杆;9321、夹紧齿轮;10、回收装置;101、回收导向盘;102、回收机械手组件;1021、回收机械手主气缸;10211、回收机械手支撑板;1022、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1、回收夹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机组装装置。参照图1,电机组装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上安装有转动装置2。在支撑台1的外侧依次环绕设置有外壳上料装置3、转子上料装置4和端盖上料装置5;外壳首先在外壳上料装置3的作用下进入转动装置2,接着转子在转子上料装置4的作用下被插设至位于转动装置2上的外壳内,之后,端盖在端盖上料装置5的作用下被安装至嵌设有转子的外壳的端部,从而实现电机的组装。

参照图1,端盖上料装置5和外壳上料装置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操作块6内安装完成的电机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10。

参照图1和图2,转动装置2包括转盘21和用于驱动转盘21转动的转动驱动件22,转盘2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驱动管211,支撑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供驱动管211嵌设的驱动槽(图中未示出)。驱动管211外侧壁的下端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从动齿轮2111,且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驱动件22选用的是伺服电机,转动驱动件22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主动齿轮221,该主动齿轮221与从动齿轮2111相啮合以实现对转盘21的驱动。

参照图2和图3,转盘21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用于固定外壳的操作块6,操作块6上设置有锁紧件7,锁紧件7包括锁紧杆71和锁紧弹簧72。操作块6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供外壳插设的操作固定槽61,操作块6的上表面且靠近转盘2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锁紧插槽62。操作块6上且位于锁紧插槽62的底部设置有锁紧滑移槽63,锁紧滑移槽63的一端与操作固定槽61相通,锁紧滑移槽63的另一端与锁紧插槽62相通。

参照图2和图3,锁紧杆71滑移于锁紧滑移槽63内,且本实施例中的锁紧杆71与锁紧滑移槽63相适配。锁紧弹簧72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锁紧杆71伸于锁紧插槽62内的端部,锁紧弹簧72的另一端抵触于锁紧插槽62远离操作固定槽61的槽壁上。锁紧杆71伸于锁紧插槽62内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拨动杆711,拨动杆711向上伸出锁紧插槽62。

参照图2和图3,操作块6的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操作盖板8,操作盖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操作固定槽61相通的盖板固定槽81。操作盖板8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与锁紧插槽62相通的盖板限位槽82,拨动杆711穿过盖板限位槽82。操作人员通过远离盖板固定槽81的方向推动拨动杆711,能够使得锁紧杆71沿着锁紧滑移槽63朝远离操作固定槽6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锁紧杆71脱离操作固定槽61,这样便能方便外壳进入以及脱离操作固定槽61。

参照图2,转盘21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固定板9,转盘21上竖直贯穿开设有转动通孔(图中未示出),转动通孔向下贯穿驱动管211。支撑固定板9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用于穿设电线和气管的穿线管91,穿线管91穿过转动通孔并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撑台1。

参照图1和图3,支撑固定板9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有开启装置92,其中一个开启装置92位于支撑固定板9上表面靠近外壳上料装置3的一侧,另一开启装置92位于支撑固定板9上表面靠近回收装置10的一侧。

参照图3,开启装置92包括开启气缸921和开启杆922,开启气缸921通过螺栓连接于支撑固定板9的上表面,开启杆922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开启气缸921的活塞杆的一端,开启杆922的另一端伸于拨动杆711靠近操作固定槽61的一侧,且开启杆922靠近拨动杆711的端部向下弯折,这样开启气缸921启动之后,便会通过开启杆922的弯折部来快速控制拨动杆711,从而实现外壳的快速固定以及拆卸。

参照图1和图4,支撑固定板9的上表面还相对设置有用于夹紧外壳的夹紧装置93,其中一个夹紧装置93位于支撑固定板9上表面靠近转子上料装置4的一侧,另一夹紧装置93位于支撑固定板9上表面靠近端盖上料装置5的一侧。

参照图4,夹紧装置93包括夹紧气缸931和相对设置的夹紧杆932,夹紧气缸931通过螺栓连接于支撑固定板9的上表面。夹紧气缸931的活塞杆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夹紧齿条9311,夹紧齿条9311的两侧长边均开设有齿牙(图中未示出)。两个夹紧杆932的一端均通过焊接固定有夹紧齿轮9321,夹紧齿轮9321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支撑固定板9的上侧。两夹紧齿轮9321分别位于夹紧齿条9311的两侧,且两夹紧齿轮9321均啮合于夹紧齿条9311。夹紧气缸931驱动后,将会带动夹紧齿条9311前后移动,此时与夹紧齿条9311相啮合的两夹紧齿轮9321将会带动夹紧杆932转动,从而实现两夹紧杆932的张开以及夹紧。

参照图5,外壳上料装置3包括用于运输外壳的外壳传送组件31、用于将外壳移动至指定位置的外壳位移组件32和用于将指定位置处的外壳移动至操作块6上的外壳机械手组件33。本实施例中,外壳传送组件31选用的是带式输送机。

参照图5,外壳位移组件32包括外壳位移主气缸321和外壳位移副气缸322,外壳位移主气缸321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外壳传送组件31的传送方向一致,外壳位移副气缸322的活塞杆正对外壳传送组件31。外壳位移副气缸322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外壳活动板3221,外壳活动板3221远离外壳位移副气缸32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供外壳嵌设的外壳活动槽32211。工作时,首先外壳活动板3221在外壳位移副气缸322的推动下朝靠近外壳传送组件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外壳嵌设至外壳活动槽32211内;之后,外壳位移主气缸321启动,将外壳朝靠近外壳机械手组件33的位置靠近,以方便外壳机械手组件33对外壳进行抓取。

参照图3和图5,外壳机械手组件33包括外壳机械手主气缸331和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外壳机械手主气缸331的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于支撑台1上的外壳机械手支撑板3311,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滑移于外壳机械手支撑板3311上。在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的下端还安装有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来实现对外壳夹紧的外壳夹紧件3321。在外壳机械手主气缸331的驱动下,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便会沿着外壳机械手支撑板33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通过外壳夹紧件3321夹持住外壳,并将外壳移动至操作块6上的操作固定槽61内。

参照图6,转子上料装置4包括用于运输转子的转子传送组件41和用于将转子插设至外壳内的转子机械手组件42。本实施例中,转子传送组件41选用的是运输稳定性高的带式输送机。

参照图3和图6,转子机械手组件42包括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和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的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于支撑台1上的转子机械手支撑板4211。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通过螺栓连接于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的活塞杆,在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下端部安装有用于吸取转子的转子磁性件(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磁性件为磁铁。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活塞杆伸出,利用转子磁性件的磁力来抓取转子,之后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活塞杆收缩,再之后转子在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的活塞杆的作用下移动至操作块6上的外壳处,最后,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活塞杆再次伸出,从而将转子插设至外壳内。

参照图7,端盖上料装置5包括用于运输端盖的端盖传送组件51、用于将端盖移动至指定位置的端盖位移组件52和用于将指定位置处的端盖安装于外壳端部的端盖机械手组件53。本实施例中,端盖传送组件51选用的是运输稳定性高的带式输送机。

参照图7,端盖位移组件52包括端盖位移主气缸521和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端盖位移主气缸521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端盖传送组件51的传送方向一致,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活塞杆正对端盖传送组件51。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端盖活动板5221,端盖活动板5221远离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供端盖嵌设的端盖活动槽5222。工作时,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端盖活动板5221向前移动,并且使得端盖嵌设于端盖活动槽5222内,接着,端盖位移主气缸521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将端盖活动槽5222内的端盖移动至指定位置处,最后,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活塞杆收缩以准备下一次对端盖进行移动。

参照图7,端盖机械手组件53包括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和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的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于支撑台1上的端盖机械手支撑板5311,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通过螺栓连接于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的活塞杆上。在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的下端还安装有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来实现对端盖夹紧的端盖夹紧件5321。工作时,首先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的活塞杆伸出,并且通过端盖夹紧件5321夹持住端盖;接着,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的活塞杆收缩,同时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的活塞杆伸出,使得被夹持的端盖移动至外壳的上方;然后,再次启动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从而使得端盖被安装至外壳的端部,从而实现了电机的组装。

参照图1和图8,回收装置10包括回收导向盘101和用于将安装完成后的电机移动至回收导向盘101上的回收机械手组件102,回收导向盘101倾斜设置于支撑台1的一侧,回收机械手组件102安装于转动装置2和回收导向盘101之间。

参照图1和图8,回收机械手组件102包括回收机械手主气缸1021和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回收机械手主气缸1021的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于支撑台1上的回收机械手支撑板10211,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通过螺栓连接于回收机械手主气缸1021的活塞杆上。在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的下端还安装有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来实现对回收夹紧的回收夹紧件1022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机组装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组装电机时,首先对外壳进行上料,即由操作人员将外壳放置于外壳传送组件31上;接着,外壳传送组件31上的外壳将会在外壳位移组件32的驱动下被移动至指定的位置;然后,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的活塞杆伸出,并通过外壳夹紧件3321夹持住外壳,再收回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的活塞杆;之后,启动外壳机械手主气缸331的活塞杆,将外壳移动至操作块6的上方;之后启动开启装置92,使得锁紧杆71被移动至锁紧滑移槽63内,再之后,再次启动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从而将外壳插设至操作固定槽61内;最后,松开启动装置,使得锁紧杆71固定住外壳,并且将外壳机械手副气缸332和外壳机械手主气缸331归位。

接着,对转子进行上料。在转盘21转动并将操作块6移动至转子上料装置4处时,夹紧装置93启动,以通过夹紧杆932夹紧外壳;之后,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活塞杆伸出,利用转子磁性件的磁力来抓取转子,之后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活塞杆收缩,再之后转子在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的活塞杆的作用下移动至操作块6上的外壳处;再之后,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的活塞杆再次伸出,从而将转子插设至外壳内;最后,松开夹紧装置93以使得转盘21能够进行转动,并将转子机械手副气缸422和转子机械手主气缸421归位。

然后,对端盖进行上料。在转盘21转动并将操作块6移动至端盖上料装置5处时,夹紧装置93启动,以通过夹紧杆932夹紧外壳;之后,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端盖活动板5221向前移动,并且使得端盖嵌设于端盖活动槽5222内,接着,端盖位移主气缸521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将端盖活动槽5222内的端盖移动至指定位置处,再之后,端盖位移副气缸522的活塞杆收缩以准备下一次对端盖进行移动;然后,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的活塞杆伸出,并且通过端盖夹紧件5321夹持住端盖;接着,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的活塞杆收缩,同时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的活塞杆伸出,使得被夹持的端盖移动至外壳的上方;再然后,再次启动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从而使得端盖被安装至外壳的端部;最后,关闭夹紧装置93以使得转盘21能够进行转动,并将端盖机械手副气缸532和端盖机械手主气缸531归位。

最后,对组装完成后的电机进行回收。当转盘21转动并将操作块6移动至回收装置10处时,启动开启装置92以松开对外壳的夹紧;接着,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的活塞杆伸出,通过回收夹紧件10221对电机进行夹紧;夹紧后,收回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的活塞杆,并启动回收机械手主气缸1021,以使得电机被移动至回收导向盘101的上侧;最后,回收机械手副气缸1022的活塞杆伸出,并打开回收夹紧件10221,从而使得电机掉落至回收导向盘101上,以此实现了电机的回收。

将转子放置于转子传送组件41上以及将端盖放置于传送组件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电机分瓣或组装装置、电机分瓣方法及电机组装方法
  • 旋转电机组装装置以及旋转电机组装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151383